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文林知道自己得留在京里,想跟着去边城,父亲又不同意,伤心的搂着娘亲和妹妹大哭了一场。
杨启安看着过了年就八岁的二儿子,拿他没办法。
杨文康已经十岁了,又是长子,性格本身也稳重,心里难过也不说出来,表示一定要照顾好弟弟。
别人家都是长子最受到重视,可她们家因为她是女孩,四哥又最小,上面又有两个堂哥,反而让身为长子的三哥受到的关注最少。
乐怡忍不住提醒父亲。
杨启安捏了捏女儿的鼻头,暗怪自己疏忽,又感叹女儿的聪慧。
于是,单独将大儿子叫到书房,父子两说了半天的话。
很快,他们要走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了,来送行的人也不少,不过毕竟在京时间短,多半都是同僚。
永乐侯府和镇国公府就不一样了,不但请了去吃酒,还送了丰厚的礼物。
林静蓉、林静月两姐妹搂着乐怡直道舍不得,乐怡也觉得可惜,再次回京,大家都长大了,不知道能否如现在这般亲近。
秦氏则和柳氏依依不舍的惜别。
蔚迟盈更是嚷嚷着她也要去边城,这京里实在没什么意思。
别人都当她心情不好胡说呢,只乐怡听了倒是灵机一动。
父亲此次去一是加强边防的防御工作,另外一项就是开通双方的贸易。
这是胡人这次主动提出的双方休战条件之一,他们的算盘打的不差,只要让他们的人有的吃有的穿自然就不会来抢夺了。
朝中有些人担心养虎为患,将他们养肥了,来抢夺更大的地盘。
而还有些人则认为这是好事,能不能养肥另说,至少边境能太平许多年,百姓也能好好休养生息。
即便养肥了,还怕东陵国治不住他们?那这些年难道东陵国就睡着了?
于是,两方人马开骂起来,保守的骂胆子大的做事不过脑子,明着去养活敌人,要卖国;胆子大的又骂保守的不顾百姓死活,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又胆小如鼠,还为什么官?
双方骂的不亦乐乎,不过不敢闹到皇上那儿,毕竟节前皇上的雷霆手段震慑了不少人。
这事儿在皇上那儿其实早有定论,边疆那一片不止边城一个地方,大大小小的有十多个城池。本身由于气候、人文等方面的原因就比较落后,再加上这十多年大大小小的战争,更是民不聊生。
要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只靠朝廷救济并非长远之计,而如能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步发展才是根本之道!
东陵国版图大,京城离这些城池很远,要想发展,光运送物资就需要很长的时间,而那边的气候很多人还不能很快适应。如果和胡人交换贸易,反而不失为一种捷径!
能看到利益了,本国的商人自然就会往那边走,北部大片荒凉地带也就能慢慢的被开发出来。
当然,有了贸易,那边境的安全问题更要严加防守。
让杨启安去,一是他熟悉那儿的环境,领军没有问题,乘这几年将各大城池的人培养出来,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就换;二就是和胡人打交道,开拓贸易。为此,还特意让范家派了人跟随一起。
可范家毕竟只是皇商,没有任何政治实权,十多年后的那场灾难难保不是因为这几年父亲在处理事务中得罪了人,又加上与胡人打交道,被人戴上了通敌叛国的帽子。
而如能有镇国公府这样的世家一起参与,那岂不是更好?要扣大帽子也得看镇国公府愿不愿意啊?即便她们家被扣了帽子了,镇国公府一同去的能撇清到哪里去?
一时之间,乐怡觉得这办法好极了,只是…会不会连累到镇国公府?
她有些犹豫,这一早上就在自己的屋子里来回走动。
香儿不知道小姐又在动什么脑筋了。
“小姐,你在想什么?”
“没事,想着去边城的事呢。”
小姐自从知道要回边城,就一直非常平静,好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就没见她唠叨过这事,明显是不想告诉她而已。香儿不笨,也就不再问。
“小姐放心,东西都收拾妥当了。”
她说完,就安静的退到了一边。
看着她,想起之前问香儿愿不愿意去边城,她虽然不舍家中,但还是决定跟着去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人,乐怡下了决定,这对镇国公府不一定是坏事,但对武平侯府绝对是好事。
于是,抬脚就去了父亲的书房。
第三十四章 六年()
最终,去边城的人数多了镇国公世子,关于这点,倒让杨启安打了满腹的腹稿准备和皇上说时,结果人家孟杨已经先行一步了。
大老远的就听见他在御书房干嚎的声音,哭诉这些年过的如何艰难,子嗣艰难,他爹还要逼他休妻,他实在过不下去了,一定要去边城。
他和蔚迟氏身体都没问题,为什么生不出孩子啊?所以他去卦了几卦,都说要往北走才能有孩子呢!
如果皇上不答应,他不如出家做和尚算了。
御书房里,宣武帝面不改色的批着奏折,大皇子在一旁进行分类。
孟杨干嚎累了,可皇上还是不理他,只好朝大皇子使眼色,见他无动于衷,暗说这小子真不够意思,好歹前两天还一起坐着喝茶来着。
内侍禀了靖北大将军求见,孟杨听了眼睛一亮,果然皇上让他进来了。
这一进来,孟杨立刻又发挥了,将先前的哭诉又说了一遍。
听的杨启安眉毛直抖,赶紧替他求情,说镇国公世子虽然不拘小节,但其实满腹经纶,又熟悉各种玩乐,能一起去边城经营贸易是再好不过的。
孟杨已经顾不得这靖北将军是怎么评价他的了,管他怎么说,能让他去就成。他知道皇上是要考虑到他爹的看法,可真要是问了他爹,他还能走的成才怪!所以,这不就赖在御书房不走了。
终于,皇上放下了笔,问了大皇子,镇国公世子可否同行?
条案前的两人都没想到皇上会问大皇子,毕竟他只是个十岁的孩子,可见皇上对他的重视,两人心里都有了谱。
燕子桢其实刚才一直在琢磨此事,多一些人去未尝不可,边疆数十座城池,单靠靖北将军和范家还是单薄了些。
于是说道:“儿臣认为,可行!”
听到这话,喜的孟杨立刻蹦了起来。
“不过……。”
好吧,蹦的太早了?不过什么啊?
扫了一眼两人,燕子桢不急不慢的道:“这事还是得国公爷同意了才好。”
这人烦了一个时辰了,呱噪的不行,怎么也得还回去点。
孟杨哀嚎一声。
“怎么?不想去了?”宣武帝淡淡的看着他。
“怎么会呢?这是皇上的恩典,我爹也必然同意的,去,一定去,多谢大皇子,大皇子眼光不错!哈哈,靖北将军,你可得等我一起出发啊!那,皇上,您忙,臣就先告退了,哈哈,我媳妇肯定高兴坏了。”
看着这疯疯癫癫的镇国公世子终于走了,几个内侍都不由自主的松了口气,以后镇国公世子来了,得想办法塞点棉花在耳朵里!
至于镇国公府里又是一阵鸡飞狗跳,就不在众人考虑的范围了。
另外,皇上想想镇国公世子还是有些不靠谱,干脆又让安国公去了汴城,兼顾附近三座城池,这样让他们能尽快的理顺边疆各项事宜。
在临走前两天,老夫人带着她们去了宫里给皇后辞行,何皇后很是不舍,赏赐了很多金银。
走的这天,天气很好,老夫人不忍别离,没有送行。杨文康和杨文林毕竟是第一次和爹娘妹妹分开,到底忍不住哭了,马车里的柳氏更是泣不成声,杨乐怡心里也很难过,干脆把帘子放下,不让她看了。
这一路,有了孟杨夫妇,倒是热闹不少。安国公带了七岁的庶长子同行,乐怡也有了小玩伴。
一个月后,先到了汴城,安国公安顿了下来。他们又行了几日,也就到了边城。
日月穿梭,斗转星移,转眼间,六年过去了。
这六年里,有太多的事情发生,先是皇后娘娘又诞下一位小皇子,取名燕子轩。
大伯母的来信中,说皇后很不开心,因为她很想要个小公主的,结果还是个皇子。
但外面的人都说她命实在太好,这都有四个儿子了,谁家能有她这么好的福气!
更大的福气是,在大皇子满十五岁的时候,正式被册封为太子了。
本来身为大皇子,就是各家紧盯的对象,如今又被封为太子,年纪也到了十五,各世家的心思更加活络了。每天往皇后那里探消息的不计其数,弄得皇后头大无比,可也得耐着性子应付。
乐怡撇撇嘴,记忆中未来的皇后好像是出自孔家,那个出大儒的世家,其他人争破了头也没用。
最让人高兴的是蔚迟盈在来边城的第二年终于怀了孕,第三年的时候生下了小世子,取名孟飞。
这下子镇国公府可炸开了锅,一封封书信催着让两人回去,孟杨有公务在身回不来就算了,怎么着蔚迟盈得带着孩子回来啊。
蔚迟盈哪愿意啊,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这长途奔波下来,身体受不受得住是一回事,最怕的是回去后孩子就没她什么事儿了,被老国公和老国公夫人抢走是迟早的事。
孟杨也舍不得,这几年生活很平静,夫妻两人关系更好了,还有了孩子,正幸福着呢!就回信就说孩子体弱,不适宜长途奔波。
嘿,惹得老国公一连几封信都在臭骂,最后无奈之下,老两口奔了过来,看见孩子就舍不得撒手了。
乐怡想到当时孟叔和盈姨的表情,就忍不住想笑,一副被人挖了心肝肉的样子,让本来心情很好的老国公又给骂了一顿。
他们回边城后住在了自己家里,孟杨夫妻二人就把他们隔壁的空屋子给租了下来,休整了一翻也就住下了,两家常来常往的非常方便。
国公夫人见儿子住的地方如此简陋,那个心疼啊,就想把孙子给带回京,见儿子媳妇强烈反对,孙子确实也小,干脆不回了,气的国公爷没法只好一人回京了。
而最让她意外的还是大哥的婚事!
这几年他们家和永乐侯府比较亲近,两家有意做亲家,于是就给大哥和静蓉姐定亲了,不过伯母说多少还是征询过两人意见的,免得亲家不成结冤家。
东陵国男女成婚的年岁不算早,一般男子十八岁左右,女子必须满十六岁,如果男女同岁,女子十八岁也是常有的事。对于这点,乐怡还是很满意的,毕竟她实在难以接受还是个孩子的状态就成亲了!
第三十五章 连姑姑()
当消息递来时,她吃惊极了,梦里杨乐怡给她的记忆明明不是这样啊。
记忆中的大嫂是大理寺卿孙家的大小姐,只不过杨乐怡多半都呆在自己的屋里,和几位嫂嫂也不亲近,更何况和大嫂年龄差距也有点大,来往就更少了。
印象中,这位嫂嫂为人比较严肃,性格不算很讨喜。私下里听祖母说起过,孙家算得上是京里的大户了,也一直都有出色的子弟任着京官,虽然离世家还是有点远,但风评一直甚好。
祖母和大伯母看重的是孙家的门风严谨,要不然孙大人也不过是正三品,和侯府还是有着差距的。
只是婚后和大哥的感情实在一般,她性格过于认真,大哥虽然是长子,但杨家人天**自由,两人有些不和谐也很正常。
祖母和大伯母心疼大哥,心里多少有些难过。
可如今就要在中秋过后和静蓉姐成亲了!
看着手中的信件,一封是家中的,一封是静蓉的,她静静的思索着。
来边城这么几年,静蓉和静月姐妹一直都和她保持了通信,如果静蓉能做大嫂,那是再好不过。毕竟她出身侯府,本身性格温柔大方,做未来的侯府夫人是极好的。
只是这命运的轨迹什么时候有了变化?
和永乐侯府结亲可比和孙家结亲有力多了,前世她们家虽然很受皇上重用,但在世家眼里,毕竟出身不高且根基太浅,更别谈人脉了。
而祖母和大伯母也有傲气,不愿低头去高门娶媳,所以给哥哥们娶的嫂子们门第都不算太高,但家风都很好。
可如今至少大哥的婚事就有了这么大的不同,那么以后其他三个哥哥呢?
她抬头看着窗户外院子里那一丛红花绿叶,有些出神。
香儿一手端着盘子,一手掀开帘子轻手轻脚的进来了,在看到她时,脚步顿了顿。
窗前的少女坐在案桌前,身姿笔挺,一手拿着信件,一手轻轻的在桌子上摩挲,看向窗外的侧颜在落日的余晖下温柔而静谧。
长长的睫毛,高挺的鼻梁,温润的红唇,香儿觉得自家小姐真好看,再大些肯定更美了!轻咳一声,她走过去将杏仁茶放在了桌上。
乐怡听见声音,回过神放下了手中的信件。
“小姐,先喝茶吧,一会凉了就不好了。”
乐怡起身走过去,端起茶喝了一口。
“母亲呢?大舅母还未走吗?”
“是的,还在和夫人说着话,夫人吩咐小姐别过去了,一会儿也该和连姑姑学琴了。”
“嗯。”
乐怡应了一声,将桌上的书信收好,整理了下仪容,就去了连姑姑那里。
边城的祖屋不算太大,但也不小,杨启安夫妇住在他们原先的院子,后面的小院子给了她住,离得很近。
两位老夫子住在了最里面的两座独立的小院子,和主院隔了些距离,如果要出去的话,后院有角门,比较方便。
每天上午,她和卫夫人学习写字和画画,中午午休,下午和连姑姑学弹琴和跳舞。
每七天中有两天休息,这是她自行安排的,好在父母都依着她,两位老师也没多说什么。
悠扬的琴声飘荡在后院,即便是在这气候干燥的边城也似乎能给人带来一丝清凉。
一曲完毕,乐怡轻压琴弦,用手指磨了磨,有些微痛。
“今日怎么了?有心事?”
连姑姑看着眼前的女孩,虽然面容平静,但琴声泄露了她的心情。
“姑姑好耳力。”乐怡也不否认,微笑道:“可能是今日知道很快便要回京,有些感触。”
连姑姑低头看了眼自己的装扮,一身改良后的汉服,在领子袖口和腰际又有着胡服的风味,叹了口气:“是啊,没想到,我在这儿也呆了这么久了。”
想当初,樊刘二人一直劝说她来,她拒绝了几次,在要返乡之际,华姑姑带了句话给她,没办法她才来的。
这几年下来,和五小姐亦师亦友,再加上边城的民风较开放,她没事还经常上街溜达溜达,比起在宫中闷了二十多年,这几年倒是她最放松的时光了。
乐怡看着她惆怅的样子,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假意哼道:“我听樊嬷嬷说,当初请姑姑来,姑姑可是不乐意的,如今为何要舍不得了。”
她原本打算八岁的时候回京进学的,后面见母亲因外祖父外祖母的去世伤心难过,再则祖母找来的两个师傅确实不错,也就歇了回京进学的心思了。
京中的松柏学院和国子监都有女学,能进去的自然是皇族的公主郡主,各大府邸以及世家的小姐们,虽然不是每家的小姐们都会去,毕竟有些家如果小姐们多了也会自行请授业老师进行学习,但至少有一半左右的人家如果有适龄的女儿都会送去进学,也可以说这就是未来的一张人际网!
上一世的杨乐怡是没有进学的,所以她不打算走她的老路。
通过这么些年的相处,杨家是绝不可能通敌叛国的。
虽然东西是那个杨乐怡带进去的,可让她这么做事的人就很可疑!是谁指使的呢?难道就是单纯的陷害?
所以,她不想做个睁眼瞎,对京里能多些了解最好。
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她还是一直呆在了边城。
“你这丫头,又来埋汰我,唉,所以说世事难料,这一切都是缘分。”
连姑姑用手点了点她的脑门:“能在有生之年,有你这么个学生,姑姑我也觉得值了。”
见她收回了葱葱玉指,乐怡站起来,撒娇的搂住她的一只胳膊:“那可不,若是姑姑没来边城,哪能碰到我这般冰雪聪明的学生呢,嘿嘿嘿。”
“哼,自夸自说的本事你倒是学的不错,看你一会脚下功夫如何!”
“唉呀,姑姑,我都已经转的很好了,您别要求太高嘛。”乐怡一想到姑姑的独家绝技就头疼,哦,不,是脚疼!在原地转圈目前她能做到,但是要配合头部,腰部,胳膊和手臂,做出整体的动作,对于她来讲实在是太难了。
“想要学好,怎能没有要求!”连姑姑瞪着她,捏了捏她的鼻子。
第三十六章 盈姨()
“姑姑。。。”乐怡苦着个脸:“人家只是学来强身健体用的嘛,求姑姑高抬贵手,放过一马,日后江湖相见,必定报答。”
看着胳膊上这张粉嫩的小脸,连姑姑颇多感慨。
她来边城的时候,这孩子才五岁,第一次见就觉得很有灵性,一双眼睛似乎会说话,多少安抚了她不太甘愿的心。
等教下来后更是出乎意料,她所说的每个指令、动作,这孩子都能理解的很好,甚至于她都觉得,对于琴和舞,这孩子已经不是初学的状态,可事实上她才五岁。
不授课的间隙,两人的谈话也很是默契,她在宫中这么多年了,如果不是和乐司长意见不合,可能也不会这么快出宫。
看着眼前已经有少女模样的孩子,她的心软了片刻,可很快就回过神:“哪里学来的一套,还江湖相见了,以后是想见也见不着的。”
说起这个,两人都沉默了。
“姑姑,非得回去吗?”
拍拍她的手,连姑姑笑的勉强:“是啊,这么多年了,总要回去看看。”
乐怡看着她娇美的面容,在心底叹口气。
连姑姑八岁被继母卖了,辗转到了京里,幸运的碰到了从宫里出来的一个嬷嬷,见她乖巧,将她买了做女儿打算养老送终的。结果身体突发状况,无奈之下,就将她送到了宫里。学了多年的琴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