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净化空间-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璐璐已经惊叫起来:“老师,这真的是大树杜鹃吗?”

    容教授点点头,肯定的说:“你看它的形态和生长位置,这绝对是大树杜鹃。”

    这个时候,大家已经猜到这些杜鹃花树是很重要物种,王峰一看容教授的表情就知道今天不能往前走了,开始安排其他人安营扎寨,现在已经3点多,大家爬山都很累了,早点休息也好。

    大树杜鹃属于濒危种,常绿大乔木,树高一般为20-25米,树茎部的最大直径达3。3米。褐色的树皮,剥落得左一片右一片,显得斑斑驳驳,饱经沧桑。幼树期耐阴,生长缓慢,每年2、3月开花,10月果熟,是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种,是原始古老类型。

    在我国,大树杜鹃所存仅数十株,除了分布于云南局部海拔2100至2400米常绿阔叶林中,其他的地区并没有发现,因此国内认为大树杜鹃仅存在于云南局部。

    现在,一次针对野生娃娃鱼的考察,竟然意外地发现了大树杜鹃群落的存在,容教授早也狂喜不已,对于一位植物学家来说,能够在野外考察的时候亲自发现一些情况,取得学术上的突破,是一件相当美妙的事情!

    这一刻,在容教授心中,连云山脉的原始森林就像一个宝藏一样,等着更多的人来探索。

    站在杜鹃树下,仰头望天,小燕感到眼前像是花的海洋,这些树中最高的一棵接近三十米,周长大约4米,需要三个人才能环抱过来,这是自己见过的最高、最大、最震撼的杜鹃树。

    容教授师生三人分开拍照,不时传来惊讶声,趁着他们不注意,小燕在林子里采集不少幼苗放进空间,想试试移植到李家村,如果成功了,把大树杜鹃作为整个李家村的景观树,那是多么美丽壮观的奇迹啊!

    由于这片大树杜鹃非常多,考察组的其他人都来帮忙,记录植物总数、拿出卷尺测量胸径、采集一些树皮、花朵、叶子做标本等等。

第三十一章 失踪() 
晚上就在大树杜鹃附近宿营,虽然几个教授的野外考察经验很丰富,可是说到在山中吃野味,还是人参叔和老烟叔比较擅长。

    今晚人参叔做叫花鸡,将洗干净的野鸡涂上一些油,将香料塞一点到鸡肚里面,然后用洗干净的大叶子团团实实包了两三层。还让小燕挖了一些黄泥,用水搅糊,严严实实地糊在野鸡表面,拿在手上就像一个大泥团,然后将其放到火堆下面。

    在火焰上面,老烟叔利用一个木架子,正在将洗干净的兔肉放到上面为大家烧烤,很快,兔子的香味就开始飘出来。

    其他人就围坐在火堆旁边等着吃,一边看,一边闲聊。

    兔子烤地差不多的时候,老烟叔就给大家切着吃,其他人也饿了,客气几句就大吃起来,马大友等人都纷纷夸赞道:“好吃,好吃!老烟叔的烧烤手艺那是绝对的。”

    吃完兔子肉,大家有几分饱了。人参叔将其中一块泥团挖出来,将上面的干泥敲开,打开叶子,一股野鸡特有的香味又引起大家的食欲。

    “这就是传说中的叫花鸡?好香啊!”蒋璐璐咽了咽口水。

    吃过这叫花鸡,大家都不想动了,再次赞扬起人参叔的手艺。世人都爱听好话,人参叔也不例外,笑着说:“我的手艺也一般,村里老酒叔办的那席面才叫绝。我这只不过是个饿饭好吃的道理,你们走了半天,消耗比较大,所以吃起来才觉得好吃。”

    “真的吗?那有机会一定要尝尝老酒叔的席面。”马大友好奇的说道。

    虽然大家都很累,但还是需要坚持守夜,原始森林的夜晚一刻也不能放松。

    生物钟到点的时候,小燕自然醒过来。早上5、6点的空气十分醉人,看着不远处的大树杜鹃花海,有一种生活在人间仙境的感觉。

    “是不是很美丽很壮观?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它有让人一探究竟的魅力。”不知何时,王峰已经站到小燕的身边,诉说着对大自然的感叹。

    “王教授,今天早上轮到你守夜吗,怎么就你一个人,马大友呢?”

    “呵呵,那个小子,性格跳脱的很,刚才说听到百灵鸟的叫声,就磨着我同意他去那边的树林看看,估计应该不会走太远。”

    对这位性格大大咧咧的马大友,小燕真是印象深刻,嘴甜会哄人,也会做人,最讨中老年妇女的喜欢。在家里的时候,李奶奶和苏妈最喜欢他,只要是他说想吃什么,就给他做什么,连李爸都很赞同。

    “那我去找他,估计一会儿我们就该吃早餐出发了。”

    说完小燕就往大树杜鹃相反方向走去,出来找马大友确实是真的,但小燕还准备悄悄的再山里放净化水,所以不会放过任何独处的机会。

    走了半个小时也没有看见马大友,在树林里叫了好久也没有回应,小燕开始担心,虽然没有什么大的猛兽,可是森林里面的毒虫毒物还是有很多,万一不小心在没人的地方中毒了怎么办?

    急匆匆的跑回宿营地,小燕赶紧问:“马大友回来没有啊?我在树林里找不到他。”

    “马大友没有回来,小燕别急,我们仔细商量一下”刘子善劝道,转过身来对着王峰说:“还没有联系上他吗?看来我们都应该出去找找,时间不能再拖了。”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马大友虽然大大咧咧,但是心思还是比较细腻,早上他出去的时候带着联系电话,这也是王峰比较放心的地方。

    后来,小燕说去树林中找他,半个小时不到,王峰就接到马大友的电话。由于信号不好,只是模糊听到他发现了什么动物,突然电话就断了。

    听到这里,小燕也知道事态的严重性。

    接着大家兵分三路,按着马大友出发的方向查找,年纪最大的容教授和蒋璐璐留守宿营地,负责随时接听电话和等待马大友归来。

    小燕是和人参叔、刘子善、还有王教授的两个研究生一组,几人是边走边喊,在一个地方发现了被折断的枝条,断口非常新,大家猜测是马大友不小心碰到的。

    这个发现振奋人心,同时联系其他人向这附近靠拢,很快发现在一个斜坡的地方有压痕,应该是什么东西滚了下去。

    大家纷纷变色,连小燕都开始怀疑马大友是不是从斜坡滚了下去。二十米的小斜坡,到了之后发现了马大友的帽子,已经被刮破了,不管大家怎么呼唤,马大友的人影都没有看见。

    大家的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猜测,这么久了都没有回应,是不是人已经失去意识了?

    就在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突然接到了马大友的电话,让人意外的消息是他就在不远的地方。把情况告诉容教授之后,大家就向马大友说的地方走去。

    一个洞口,非常隐蔽的山洞,按着马大友的指示走了进去,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地方也有这么宏伟壮观的溶洞。

    关于溶洞,所有人都不陌生,黔省和南云是世界上面积之广,类型之多的岩溶地貌,有人观察了南云路南石林之后,称这里是岩溶学的天然百科全书,这并没有夸大。

    连云山脉出现溶洞是很正常的事。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生长茂盛。植物根部分泌的酸类以及植物体分解时所产生的酸类都特别多。

    因而这里无论雨水、河水还是地下水,二氧化碳的含量都比较高。高温多雨的气候和茂密的植被,为岩溶地貌发育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无孔不入的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沿着岩石裂隙溶蚀出一道道裂缝,如果这些裂缝是直立的,就逐渐形成漏斗状的凹坑和溶沟,再继续扩展到彼此连通时,剩下没有被溶蚀的岩石就成为石芽、孤峰和残林了。如果水沿地下的裂隙溶蚀,就慢慢溶蚀成巨大的洞穴(溶洞)。地表水遇到地下溶洞,就会突然消失变成伏流(暗河)。

    因此,在石灰岩地区,到处可以看到秀丽多姿的石林,深邃曲折的溶洞,忽隐忽现的暗河和一座座横跨河谷的“天生桥”,山奇水秀,妩媚多姿。

第三十二章 缘由() 
进入这个溶洞,感觉豁然开朗,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钟旗等四十多种堆积物,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洞道纵横交错,石峰四布,流水、间歇水塘、地下湖错置其间,真是一个溶洞奇迹。

    来不及仔细欣赏洞中美景,马大友很快就发现了发呆的大家。

    “对不起,连累大家这么辛苦,这都是我的错,如果我不是这么鲁莽就好了。”大家一看马大友见面就低声认错,态度良好,都不好意思责怪他,

    王峰岔开了话题,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他在找百灵鸟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只猴子。本来他没有在意,树林有猴子很正常,可是接着观察之后发现这是一只黔金丝猴。要知道黔金丝猴主要分布于黔省境内武陵山脉的梵净山,除此之外,就没有听说在什么地方出现过。

    激动的马大友赶紧给王峰打电话,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只猴子非常好奇,这个人类盯着自己看了好久之后,拿出来的东西居然可以说话。

    于是,它十分快速地就把手机抢了过来,然后就导致王峰打不通电话的情况。

    马大友郁闷了,这只金丝猴要逃跑,这下不仅失去手机,而且连金丝猴存在的证据也找不到。鼓着一口气,马大友开始追逐,这只猴子还以为在和它玩,总是在快要追上的时候逃跑,马大友就只能不停的跟上。

    在那个斜坡的地方,马大友不小心摔了一跤,跟着就听到一阵叫声,那只金丝猴就把手机甩在这个溶洞的入口逃跑了。马大友没有顾忌到自己的帽子,赶紧把手机捡起来,接着就发现了这个溶洞,打了电话之后,其他人就到了。

    雷教授和谢教授现在最关心的不是马大友为什么失踪,而是这里出现黔金丝猴的事。如果马大友真的没有认错,那就意味这片原始森林里面有黔金丝猴的群落,这个发现将会震惊全世界。

    黔金丝猴又名灰金丝猴、白肩仰鼻猴。体背灰褐,有的具黄的色调,两肩之间有一明显的白班。世界上仅分布于黔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不多,非常珍贵,已列为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濒危物种之一,被称为“世界独生子”,据最新资料目前梵净山大约有800只。

    黔金丝猴栖息于海拔1700m以上的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主要在树上活动,结群生活,一般约150~250只,一个群的大小在四季有分合的变化,最大群有400多只,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以多种植物的叶、芽、花、果及树皮为食。

    “老王,我们都对溶洞都不了解,先把这个位置记下来,回去再请专业人士来考察,我们现在的重点是找出黔金丝猴存在的证据。”谢、雷两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陆地动物,所以现在都很激动。

    从进山以来,在水生动物和植物方面都有重大发现,现在终于也发现了珍贵的黔金丝猴,总算是填补了两人内心的遗憾。

    “那好,大家都出去吧,这个溶洞保留原始的状态让人来考察。我们还是去查找黔金丝猴,如果找到了,这将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接下来的事情不言而喻,大家还是分为三队进行搜索,从早上到下午五点度没有找到任何踪迹,大家都很失望。

    没有人怀疑马大友说谎,因为科考是很严肃的事,必须实事求是,做不得一点虚假。而且黔金丝猴活动时,散布面积较宽,约有两公顷,在这个原始森林里面,短时间内没有找到很正常。

    晚上的时候,大家都围坐在火堆旁边开小会。

    首先,王峰总结了进山五天的考察发现,对这次的考察行动进行了肯定,不出意外的话,以后在座的大部分人将长期工作在这个地方。

    接下来就是大家积极发言,有什么想法和意见都提出来,基本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考察对象太多,收集资料的设备不充分,人员不足,大量工作难以完成等等。

    最后,大家需要讨论一下明天的行程,到底是继续找黔金丝猴,还是向“一线天”前进。容教授作为年纪最大的前辈,这种事最有发言权。

    “先说说我的意见,今天是进山的第五天,虽然惊喜连连,但是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一是咱们准备的不充分,不管是设备还是人员,尤其是植物方面就四个人,小燕还是编外人员,现在采集的标本都有几十斤,光是背回去都是问题;二是还没有到达考察地点,我们就已经感到非常疲惫,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所以我的意见就是明天直奔‘一线天’。回去之后,准备好后再来考察。”

    谢、雷两位教授虽然非常想考察黔金丝猴,但想到大家的目的和现实问题,理智的作出了选择。最后的决定就是明天向考察目的地出发……

    “人参叔、老烟叔,你们最近几年来过‘一线天’没有?”

    老烟叔说:“我最后来的时候是八年前,所以现在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估计你人参叔比较熟悉,两年前他还来过。”

    “呵呵,两年前我是来过这里,不过没有到下面去看看。小燕啊,你从那里知道那里有野生娃娃鱼?”人参叔好奇的问道。

    小燕心想,又要用老一套的说法骗人,可是不骗人怎么解释,难道说自己是重生的?那样的话小燕的智商就是二。

    “听说有人在这里听到哭声,我想不是鬼怪就是娃娃鱼,鬼怪是不可能的,所以才会来考察。”

    “那里的地形很复杂啊,我估计明天晚上能赶到那条河,我记得附近有一块类似草地的地方可以宿营,不然我们在那里很危险。”

    “人参叔,在小河旁边宿营的话,我们晚上还可以观察,你怎么说会有危险啊?”

    两人都笑了起来,人参叔回答说:“这你就不懂了,山上的野兽半夜会到河边饮水,若是把帐篷搭在湖边,那不就是很危险嘛。”

    小燕点点头,这个道理确实很简单,但也不是自己这样没有经验的人能想到的,看来自己还是要多学多看。

第三十三章 一线天() 
早上起来,动作迅速地吃过美味的早餐,考察组的成员才踌躇满志的出发。

    前进、不断前进,坚持、不断坚持,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可以看见“一线天”的地方,居高临下,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

    “一线天”是华国名山奇峰中常有的石景,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最常见的“一线天”大都出现在石灰岩地区,是一种特殊的侵蚀地貌;但也有“一线天”是由断层形成,与前者相比,其不同处在于它们两侧的岩石有上下左右的位移。

    这个时候,考察组站在山顶上,眼前全是悬崖峭壁,中间由河流分割开来,大家必须下到山底,沿着河岸就可以到达“一线天”。

    人们常见的“一线天”下面都是铺设石梯的小路,而连云山脉的“一线天”下面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清澈见底,河床宽阔,岸边有一片沙滩。河流像是一条美丽的彩带落在两山之间。

    “大家快看,山的对面居然是热带雨林风貌。”一个研究生指着对面喊道,声音十分激动。谁都知道热带雨林才是物种最为丰富的地方,这里发现有入热带雨林,那就说明前面物种极为丰富,对于他们研究生物的人员来说,那里就是天堂。

    考察组人员全部顺着望过去,发现对面真的很像热带雨林。在华国,热带雨林实在太少了,除了已知的西双版纳以及海南一带之外,南方多以亚热带为主。

    “真的吗?这里属于亚热带地区,怎么会有热带雨林呢?”小燕感觉两者区别不大,都是常绿阔叶林。其实不单是她,这里除了容教授,估计其他人也分不清热带雨林跟亚热带雨林。

    因为最近发现许多珍稀植物,容教授的心情一直很好,笑呵呵的给这些不了解植物的家伙灌输点知识。

    “其实,不一定非要热带才有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特征也很明显,它的植被非常丰富,是其他生态系统无与伦比的。热带雨林的结构因植物种类繁多,生活型各异而非常复杂。由乔木、灌木以及草本、藤本、附生植物组成了多层次的郁闭丛林。其中仅乔木就有四、五层之多。林内还有极其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群落外貌终年常绿。它们生长连续无间,植物终年葱绿繁茂。”

    “其次就是地形,多样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形态多样的雨林景观。河流、湖泊、飞瀑。丰富的水资源和湿热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而多样的生物种类和茂密的雨林植被。还有最重要的气温,常年高温多雨。”

    当然,以上这些特点大家都还没有发现,因为距离太远了,这样看着只是发现有几分像而已,具体的还得到对面考察清楚才能确认。

    小燕听了点点头,自己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没有去过热带雨林,现在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真是太好了。

    “前面下山的路非常难走,估计这几年连路都没有了,所以大家要跟紧我的脚步,小心滑下去。”人参叔在前面带路,这话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在山林都是上山容易下山难。

    进山这么多天,考察组人员几乎一直都在爬山,其他的时候也是穿越树林,现在要从海边两三千米的地方下到不足一千米的山脚,加上山路的复杂,其中的艰辛必须是身临其境才能体会。

    天上的太阳已经落入了山的那一边,只剩下只剩下宛如墨玉一般的天空,低低地压在了大伙的头顶上,似乎触手可及。

    在天黑之前,终于到达宿营的地方,经过几天的磨练,每个人的分工都很明细。大家很快就搭起了帐篷,生起了袅袅炊烟。山里面天黑的早,转眼之间,四周就只有火堆发出的光芒在不断地跳跃。

    大口吃着香喷喷的烤鱼,大家都是又累又饿。还说着山路的艰难,也不知道回去的时候,爬上这座大山需要多久。入夜之后,山里刮起了大风,考察组的人员早早钻进了温暖的帐篷,很快就沉沉入睡。

    早上起来之后,小燕感觉很奇怪,以她对这几个教授的了解,这个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