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恩,这也是有个办法,毕竟没有什么成本。小燕,你开办农家乐打算这么宣传啊?不宣传的话肯定没有人来。”
“我暂时打算五一的时候请小丽姐的同事来村里玩,赚点口碑。主要计划在网上办个李家村的主页,也去同城网站上面宣传,这些都不要什么成本,只要自然保护区申情成功,到时候连宣传都不用了。”
接下来三人就讨论院子的布置,因为打算搭葡萄架,所以剩余的地方很好安排。在院门两边栽几棵果树,盆栽合理放置就可以,墙边要种些爬山虎、牵牛花等藤蔓,角落种上驱蚊的花草,必不可少的是葡萄架下面的石桌石椅,这样布置的院子肯定很吸引城里的游客。
李奶奶回来的时候看着三人嘀嘀咕咕的样子,笑着说一定要他们兄妹俩留下来吃饭,不然不让回去。晓霞痛快的答应了,贵安也只能留下来吃饭。
下午接到电话,李爸他们今晚不会来,其实小燕早就猜到了。
晚上小燕和奶奶一起睡,两人高高兴兴的谈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听着奶奶的生活经历,何尝不是一个普通妇女的人生,辛苦了一辈子,老的时候生病拖累孩子,这心里的苦有谁知道。
最近不仅是奶奶的身体越来越好,而且精神也和以前大不相同,摆脱了经济的困扰,即使没有使用源水,小燕也相信只要心态放宽,一切都会好起来。
第二十二章 全家逛街()
李家村的风俗,初三、初四不拜年,这两天都是在村里串门或者赶集。
小燕想到上次年集的拥挤,所以决定全家去县里逛逛,反正家里也不缺什么东西。当李爸他们回来的时候,小燕已经和奶奶商量好明天去县里的事。
相比起外婆给的压岁钱,小燕更喜欢从外婆家带回来的许多回礼,全部都是地方特产,外婆亲手做的红帽子粑(外形像帽子,在顶端点红)、酥食(调好面粉加馅,用模子定型后蒸熟即可)、麻饼(原材料为大米、花生、瓜子等混合加工成块状)等等,手工制作,回味无穷。
穿着新衣,快乐出发。经过两个小时的颠簸,全家总算到了县城。务真县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地,虽然经济不发达,可是地方小吃很正宗,连市里的人都喜欢来玩,就是为了品尝原汁原味地道小吃。
今天的县城很热闹,全家先来老字号的豆浆粉店,排着队等着吃这碗豆浆粉。豆浆粉一点也不神秘,就是把粉烫熟之后放在装着豆浆的碗里,浇上一圈油,撒上葱花,放上三个油炸粑就完成了。而且当羊肉粉的价格是每碗5元的时候,它只要3元。
虽然说着简单,这家老字号却是县里的招牌早餐,十二点到了就不卖。
吃完迟来的早餐,全家人沿着老城区的主干道慢悠悠的逛着。奶奶一直感叹县里的变化真大,记忆中最深刻的是那一条坑坑洼洼的老路,已经被两车道的水泥路替代,街道两旁全都是上档次的服装店,以前卖衣服的农贸市场已经换成了超市。
虽然每次去市里检查身体都要经过县城,可是奶奶从来没来主干道逛街,这几年正是高速发展的时候,奶奶觉得变化大是肯定的。
全家逛街的气氛很好,选中一件衣服都有好多人可以参考,在此期间,每人都多多少少的买了一两件,在年集上买的衣服只能抵御寒冷,不管是款式还是质量都比不上县里。
从县城的东面逛到西面,全家人吃了不下十种小吃,每人的兴致都很高,最后实在吃不下了才决定去超市看看。
因为是春节活动期间,超市的人非常多,李爸提出在服务台旁边坐着等,顺便看着刚买的衣服。
奶奶、苏妈、小丽、小燕杀进重围,直奔活动区域。最引人注目的是卫生巾和卷纸堆起来的两座大山,超市是妇女的天下,光是看着大量的女性用品就可以知道。
好不容易挤进去拿到半价的商品,一行四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接着转悠着去糖果区域,因为每家年货现在还不缺,所以糖果区域比较清静,刚好可以买点糖果回去接待带小孩的拜年客。
重点挑村里很少买到的种类,年集上的糖果比较贫乏,多买点回去给村里的孩子。大家正在挑挑拣拣,突然后面传来“大妹子、李大妹子”的叫喊声。
(本文年龄设定:2005年,老村长63、李奶奶60、李爸41、小丽20、小燕18)
李奶奶转身一看,居然是在市医院认识的文大姐,当时她去换肾的时候,碰到了文大姐的丈夫张磊也在换肾,因为两家都是一个病情,所以关系比较好。
“哎呀,大妹子,我刚刚就看见你了,只是不敢确认,你现在看起来完全好了,真是恭喜啊。”文娟看着李奶奶的样子,觉得有点不可置信,当初生病的时候非常憔悴,后来才知道比自己还小,而且还是独自抚养孩子,所以自己对她特别照顾。
李奶奶笑呵呵的说“文大姐,张大哥怎么样了,我都一年没有见过你们了,当时也没有留个电话,我现在就是在家养老,你们有空了也去我家玩,山里的空气最好。”
“对了,这是我儿媳苏小妹,这是我孙女小丽、小燕。那个男孩是你大孙子吧,长的可真精神。”
“大妹子好福气,媳妇孝顺,孙女乖巧懂事,我孙子叫张泽,调皮捣蛋烦人的很,我就是陪他来买东西。”嘴上是这样说,可心里还是为自己的孙子骄傲,这可是自己小儿子唯一的孩子,虽然只有十岁,可是嘴甜,学习很好,年年拿三好生。
“我们也是来县里逛逛,春节大家都忙,我们互相留个电话,开了春请你们来村里玩,那时漫山遍野的野花,就当是去看风景。”
“呵呵,那太麻烦了,老张身体恢复的很好,所以我们就回县里了,今天去我家吃晚饭,他看见你们肯定很高兴。”文娟性格热情,凭着两人在医院的交情,就想在家里请客吃饭。
虽然遇到文娟很高兴,但是李奶奶觉得初四去别人家里不方便,客气的拒绝了邀请,双方交换联系电话之后就分开了。
全家出了超市就带着大包小包,买的东西还是太多了,小燕一看这样不是办法,就提出把东西放到小丽姐的出租房,刚好让大家休息一下。
“奶奶、爸妈,下午吃肥肠火锅好不好?刚才我发现最好吃的那家店已经营业了,等会我去打包回来吃。”
“小燕,时间来得及不?不要耽误回家啊,家里的几头猪还是让你大树婶帮忙照看的。”苏妈担心的问。
“时间还来得及,现在我就去买,姐你把家里的碗筷先收拾出来,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回来。”说完就跑着出去。
来到这家店,人还是蛮多,把火锅定下之后,等一下来拿。小燕除了来买火锅,还是为了买一些便宜的土烧花盆,准备在每个客房放点盆栽。
整个县城都不大,火锅店离卖花盆的店子很近,花了十多分钟,小燕就选好了几十个,把花盆带到小巷之后放进空间,反正家里有很多张老板的花盆,家里也不会发现花盆的问题。
把火锅买回去之后,大家美美的吃了一顿,赶上回家的末班车。到家已经晚上八点,苏妈去大树叔家道谢,顺便送了一些零食,惹得晓霞跟着一起过来,小燕猜测这丫头是惦记着吃的,谁叫她是村里有名的馋猫。
第二十三章 围墙与树坑()
话说王峰和刘子善两个教授回家之后,一个迫不及待地准备进山考察的物品和安排人员,一个在北京过着繁忙的春节。
刘教授的儿子等只陪了他几天,然后就到处拜年。他想到在李家村的日子,和老同学王峰讨论动物、与村里老人下棋、品尝地道的农家菜、欣赏自然风光,这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
接到刘教授电话的时候,小燕家里正在建围墙。
“小燕啊,我准备带着老婆,正月十二的时候就来你家,和你们一起过元宵节,家里就我们两个人,实在是太冷清了,也不知道你们欢不欢迎?”刘子善装可怜,他还是第一次去别人家里过元宵,有点不好意思。
听到这里小燕已经猜到是什么情况,估计是刘大叔想念山村的生活氛围,觉得城里待不下去了。至于两个人冷冷清清过年完全不可能,不说亲人,就是他的学生也是遍布大江南北。
“刘大叔,你来过节真是太欢迎了,奶奶还说她做的饭都没有人识货,连村长下棋都念叨你,我还等着你给我介绍动物特性。”
“好吧,既然大家都这么想我,那我初十就来,到时候给你们准备点礼物。”刘教授兴奋的挂了电话,赶紧让老婆把礼物准备好,再叫儿子把机票改签,才心满意足的去书房。
“小燕,刘教授在电话里说什么啊?我怎么听着他说初十就来。”奶奶疑惑的问,上次打电话拜年都没有说这事。
“奶奶,刘大叔是想念你的手艺啦,他想在我在我家过大年(元宵),我已经答应了,而且刘大婶也会来。”
“太好了,听刘教授说他老婆也会很多拿手菜,我也见识见识。”小燕心里感叹,奶奶自从厨艺得到肯定,整个人都精神起来,有事业理想的人你伤不起。
来到院子里,李爸和村里的几个大叔正在商量围墙的位置和高度,小燕把刘教授要来的事告诉李爸,然后就帮着建围墙。
初步打算把这千多平方全部围起来,在房子和家畜棚之间铺上水泥路,路边的菜地保留下来。把门前的坝子全部用水泥铺平,在边上留出种树的位置,后院留给小燕养花。
村里的大叔都会简单的泥瓦活,家里修围墙完全可以靠自己,由于小燕家的围墙面积大,这才请了几个大叔帮忙。一般在农村互相帮忙是很正常的事,大家不会给钱,谈钱伤感情,都是主人家招待丰富的饭菜。
围墙高约一米二,上面放些玻璃碎渣,安全可靠,小丽和小燕帮着递砖块,方便大叔们快速砌墙。
一个大叔羡慕李爸说:“强子,你家这房子花了十多万吧,我怎么碰不到这么值钱的何首乌,要是我能盖一个你这样一半大的房子我就满意了。”
“这样的运气谁知道啊,我看还是脚踏实地的干活赚钱比较好,你家不是种了一亩药材嘛,今年肯定能赚一两万,很快就能盖房子。”
另外一个大叔说:“还是强子魄力大,一下子就种了四亩多药材,听说还准备办农家乐,到时候赚了钱也指点一下大家。”
“大家这么多年的照顾,我有什么赚钱的法子都会告诉你们,你看现在要申请自然保护区,如果再开通到市里的道路,到时候整个村子都是农家乐,家家户户那就是财源广进。”
“对头,我们村应该像城里一样,如果村里都是农家乐,来玩的人总会选一家,这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听了这话,大家都笑了起来。
一天的时间完全能把围墙建起来,大叔们都是老手。晚上吃饭的时候,大家都纷纷夸奖奶奶做的饭菜好吃,乐的奶奶笑开了花,连忙招呼大叔们多吃点。
由于最近奶奶迷上下厨,确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苏妈都是打下手,做些洗菜、切菜、烧火的事情。
饭后,李爸送大叔们出门。两人在洗碗的时候,小丽说:“自从你回来种地,家里的生活越快越好,不管是奶奶,还是爸妈都年轻了许多,虽然我是大姐,可是我觉得你比我优秀,真的是很高兴你能让家里变化这么大。”
“姐,家里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你已经很优秀了,只是我更适合种地罢了,不要妄自菲薄,不然我就要生气了,你可是我最好的姐姐。”
“知道了,小管家婆。前院那些空地你只栽几棵果树,那其他的准备栽在什么地方?”上次张老板联系到了二十几棵树苗,需要提前挖好树坑。
“我本来想栽在后山,但是现在肯定不行,所以我打算栽到小北坡,那里全是茅草,阳光和雨水都很充分,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包山种果树,让农家乐的生活逐渐丰富起来。”
“哈哈,你真是异想天开,现在都还没有开业,就想到要包山种树,祝愿我们的管家婆早日当上地主婆。”
接下来两天李爸和苏妈在院子里铺水泥地面,小丽和小燕去小北坡挖树坑。姐妹两在靠近小路的地方,选了二十多个种树的地点,割掉附近的茅草,开始辛苦的挖树坑。
小燕特意把树坑之间的距离放的很大,如果以后真的包山种树,中间的空地可以撒点草籽,养些比较经济的动物,让畜牧业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
到了初十这天,家里的围墙、水泥地和树坑都已经弄好了。刘教授到的时候,发现院子已经大变样,整个院子充满了乡村气息。
特别是进门就可以看见的一个水泥架子,下面放着石桌石凳,那完全是手工制作。四周放着一些常见的盆栽,远处还有两块菜地,如果架子上面爬满蔓藤,旁边的树坑栽着大树,完全是一个生活气息浓郁的农家小院。
“天啦,李老弟,这个院子弄的太好了,上次我还不觉得,现在才发现这个院子真是点睛之笔。”
李爸接过刘教授的行李,说着“你太夸奖了,我就是想着大家进门出门方便,我帮你把行李提到三楼去。小丽小燕,刘教授到了,来帮着婶子那行李。”
刘教授看着这一家人,赶紧介绍:“哦,这是我老婆,也是姓苏,按你们的习惯怎么称呼都行。老婆,这就是我说的李老弟,这是李奶奶、这是小丽和小燕。”
刘婶子一看就是麻利爽快的妇女,只见她落落大方的笑着说:“我家老刘真是麻烦你们了,这些都是我们给你们带的一些礼物,希望你们不要拒绝,不然我们都不好意思打扰你们。”
第二十四章 热闹()
听了这话,全家人都知道真的是不能拒绝,只能希望这些东西不要太贵重。
刘婶子先是拿出一个开水壶,是插电就可以烧水的大容量设备,介绍说:“这个主要是方便喝热水,听老刘说你们给他们做饭,都没有时间烧热水喝,我就想着买一个送给你们。”
“这个是给李阿姨的营养品,听说还不错;这个是给苏妹子的护肤品,可以保养一下皮肤;这两个手机是给姐妹俩的,女孩子身上有手机比较方便,给李兄弟的就是两条烟,希望大家不要嫌弃。”
看着这些起码值三千块的礼物,除了小燕,全家都被震惊到,在这时候的农村,几百块的礼已经很厚重,看见这些东西家里都不敢收。
“刘大哥、嫂子,你们能来我家过节已经很高兴了,买这么贵重的东西,真的是不能收,这起码要好几千块钱。”李爸拒绝道。
刘婶子快人快语“李兄弟,我和老刘来你家又吃又住的,如果不收这些礼,我们立马就回家,而且这些礼都不贵,都收下吧。”
刘教授也劝着说:“就是,我上次来就什么都没有送,这次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们要是觉得太贵重,那我就每顿多吃点,总会赚回来的。”
话都说到这里,一家人都只好收下。小燕收到的手机是经典牌子的女款,很适合这个的年纪,功能也很齐全,价格在800元左右,不贵也不便宜,小燕想着刘婶子真的是很会做人。更贵的手机不是买不起,只是自己不能收,便宜的手机她也拿不出手,这个价位刚刚好。
接下来几天就是小燕陪着刘大叔去后山观察娃娃鱼,顺便照看药材,刘婶子和奶奶、苏妈三人一起交流做菜心得,小丽要开始备课,帮着做家务,光是照看家里的四头猪和鸡鸭鹅也不是容易的事。
农村再忙,在春节这半个月时间里,人们也大多都是闲着的。这是打牌娱乐的好时机,村里大多都不会打麻将,最经常玩的就是扑克牌和“大贰”,“大贰”也叫老牌,偏远的地方才有。
趁着最近天气比较好,老村长安排村民把村委会收拾出来,作为研究场所。已经和王峰教授联系好了,这次有十个人一起进山,就把住宿和饮食全部安排在小燕家,等到过完元宵,家里肯定非常热闹。
因为刘教授夫妇的到来,家里准备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年,提前几天就商量好了,外婆一家也来,这是最近十年来第一次一起过年。
到了正月十四这天,李家和刘教授夫妻都起来的很早,由于外婆一家要赶来吃早饭,三位妇女不约而同去厨房做饭,小丽小燕姐妹俩去村口接人,刘教授和李爸去后山溜达。
刘婶子来了几天,受到了所有人的热烈欢迎,不说性格豁达明事理,就是每天帮着家里做家务,完全像一个地道的农村妇女,非常勤劳朴实,她的饭菜带着北方的特点,和李奶奶刚好南北互补,吃的大家都满意极了。
外婆一家到的时候,家里的饭菜都准备好了,来的人不仅有外婆、姨妈、姨爹和英子,还有表哥杨茂。
记得前世表哥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县里的公务员,在农业部门上班,虽然家里没有关系,但还是坐到了主任的位置。小燕想着表哥估计是一个很适合从政的人,性格正直还不缺乏灵活,如果有好的条件,肯定能走的更远。
“外婆、姨妈、姨爹、表哥、英子,你们来了,我和小燕来接你们,到家就吃饭。”说着就要帮着拿背篓。
“东西不重,你们姐妹不用帮忙,有我和你姨妈就行了,先回去吧,不要让大家久等了。”姨爹说完就带头往李家走去。走在后面,四个青年开心的聊着许多话题,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
“快点啊,马上就到我家的院子,里面是我设计的,连刘教授都说好”小燕拉着英子就往家里跑,渐渐就看见那个新起的围墙。
“哇,小燕姐,你家的院子真大真好看,房子也比我家的大多了,今晚我要和你睡,你给我讲讲最近发生的事,娃娃鱼的事情上次都没有说清楚。”英子大惊小怪的在院子里发着感叹。
晚饭做的都是几个妇女的拿手菜,一群人高高兴兴的吃着饭,桌上坐着十二个人,三三两两的聊着不同的话题。当说到李家村申请自然保护区的事,气氛更加热闹起来,经济发展涉及根本利益,人们总是更加关注。
今晚李家村要放烟花,小孩都早早赶到坝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