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明-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嗜血凶残的饿虎,那里有血腥,这个饿虎就要扑向何方。

科尔沁部已经好久没有收到归化城西边的消息了,隐约间知道那边的部落被逼走,被抢掠,或者沦为附庸,现在看来,这样的命运就要降临在科尔沁部身上了,面对商团武装,科尔沁部还有胜算。

但有件事大家不愿意提,谁知道这是不是大明对科尔沁战争的开始,现在如果开战,科尔沁部没有胜算。

寂静之后,众人的脸色都变得难看起来,科尔沁汗脸上的阴沉倒是去了几分,在那里叹了口气说道:“西边是敌人,北边是沙漠,南边是明国,东边……东边不也是在打吗?”

这么一说,王帐的气氛又是低落了几分,翁果岱咬咬牙,伸手抓起自己的佩刀,刚要说几句慷慨激昂的话语,有人低声说道:“大汗,辽镇明军追剿建州女真,但根本不是真打,不过是追着跑虚应故事,反倒是一些不是建州的女真被剿灭了,现在那边不少人反倒是归附在那建州……”

说到这个,在王帐的一干贵人怎么会不明白,有几个人当即嗤笑出声,不屑的说道:“要是兔子被抓绝了,猎鹰也没了用处,那边的汉人也明白这个道理。”

“这岂不是说……”

那莽古斯疑惑的出声说道,王帐中又是安静了下来。

从宣府东边的龙门所出来,走两天一夜的路程,过了满套儿这个小聚居点向东三十里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土围子,里面有科尔沁部的两千五百兵丁驻守,而且还有两个临近的部落辅助,一共差不多有四千男丁。

过了这个土围,就要穿过燕山山脉的余脉,然后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东部草原了,但之所以在这个土围子处屯驻重兵,并不是因为此处是要地门户,实际上要绕路走的话,也不过是多两天的路程而已。

之所以这里是要地,因为此处有个金矿,科尔沁部每年需要的物资,不少都是通过这个金矿的出产来购买的,现在归化商团武装打到这里来了。

第一卷第九百三十三章 满套儿金矿

大花血本的购置武器,招募人手,还要为在草原上死伤的人抚恤安家,甚至还要派人去京师安排戏班演戏,这一切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草原上的财货。

满套儿附近的金矿从被来往的商队发现开始,就一直是大家的目标,但这满套儿里面可以拉出来四千多骑马拉弓的男丁,规模不大的商队那里敢打什么歪主意,甚至都不敢距离太近,不过,有意无意的,这个位置却牢牢的记在心里。

自从归化商人大会之后,归化商团的武装一步步向东推进,终于到了这金矿的附近。

满套儿在潮河边上,而且向南就是古北口一带,也是草原上的交通枢纽之一,汉人和蒙人聚集,商贸颇为发达。

这等商贸发达,又是紧邻河边的地方,往往都是蒙人力量比较强的地方,因为交通便利,物资的取得也比较便利,科尔沁部也派了人在这边收取赋税。

八月下半的时候,两支武装商队共一千五百余人接近了满套儿,既然挂着商队的名头,那就是来做生意的。

谁也不会被这个理由蒙蔽,血腥气已经弥漫了草原,蒙人都知道这些大明商队的笑脸之后藏着屠刀,在满套儿这边甚至先爆发了杀戮,科尔沁部的蒙人开始驱逐这里的汉人,抢掠他们的财产。

大明的汉人遵纪守法,可在草原上,这没有王法的地方,谁会束手等死,有过战斗,有过厮杀,不过蒙人的势力终究大些,汉人还是吃了大亏,他们的妻女有的被侮辱,家产被人抢掠。

在这样的地方,蒙人根本没有什么做生意的能力,又是习惯烈马烈酒,不愿意辛苦劳动,他们往往只能看着汉人逐渐发家富裕,心里都是积攒着怨气,这次却是趁机爆发了出来,烧杀抢掠好不痛快。

逃出来的汉人自然就投奔到了商队之中,一看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索性将那层商队的面纱撕去,打出了为同胞报仇的旗号。

满套儿也有近两千能骑马杀人的男丁,甚至连一些妇人都能拉弓拿刀,不过这些人是各处凑起来的,实在是乌合之众。

而商队的武装,则是归化城中在名册上,由虎威军老兵主导,大同镇兵卒作为骨干的护卫商队,实际上这两支武装商队是六家商行将自己的护卫凑出来的,装备和素质都是强悍,而且这商队护卫的数目,算上跟随而来的城傍骑兵,那总数就要超过两千了,更不必说,在宣府附近的整顿出发之后,照例跟上了宣府一支百余人的骑兵,不要小瞧这百余人的骑兵,这支骑兵不是出自李如松就是历家或者马家,都是家中的亲兵家丁。

也是各家将门看商团武装发财太多,也是眼红心热,派出了自己的武装跟随,抢到总有自己的一份。

实际上所谓的商团武装,细究商团背后的股东和老板,总有这些边镇将门的影子,现在只不过是更直接的参与进去而已。

满套儿的战斗过程很简单,大车卸下马匹,由人推着前进,火铳兵以此为屏障射击,骑兵冲近了则是大刀长矛伺候。

满套儿的乌合之众根本没有抵抗太久,一开始的冲锋被打的灰头土脸,然后被商团武装步步压制,很快就是崩溃了。

骑兵崩溃,溃散之后再聚合起来就是,收拢也比步卒容易很多,但在这个战场上的崩溃就是彻底的灾难,因为城傍骑兵和边镇武装也是骑兵,会乘胜追击,一次崩溃,就彻底的崩溃掉了。

斩杀了几百人之后,大部分能跑出去的人都跑了,剩下的人也是经历了一次屠杀,商团武装知道金矿就在距离满套儿不远的地方,但没有马上去打,而是在这边开始整顿休息。

满套儿自己有一定的物资积储,不过这远远不够接下来的使用,从龙门卫和密云后卫两个方向都有运送粮草和物资的大车队赶来这边,这次的武装商队是前锋,是为后面的队伍打前站的。

在草原上对付那些小部落一直是野战,管他人多人少,只管冲过去厮杀就是,但满套儿金矿却是有几千兵丁,有防御工事,算上矿工和附近部落的话,更是一个小城的规制,这个要打,可不能浪战了。

商人们自然没有这个认识,听说那边有金矿后,就有豪商叫嚣着大队冲过去,用人数优势彻底推平了那边,占住这个金矿。

幸好真正大的行动都是由三江商行的护卫队来确定,精确的说,是由谭家兄弟们决定的,从先导那边知道金矿的规制之后,谭将就开始精心谋划。

金矿代表着巨额的财富,不光是归化城的豪商们,就连在天津卫总号的那些人也是一个态度,打是一定要打的。

但怎么打,如何打,指挥权却在谭将手中,那些豪商名义上是护卫队的东家,可王通给了谭将指挥权,真正这种各家商团武装共同行动的大场面,统领协调的,也只有谭将有这个权力。

谭将想的很明白,这样的金矿必然是科尔沁部极为看重的,而且这位置等于是个关口,打下了这里,再向东,草原东部的几个大部就没有什么地利了,只能在草原上和大家浪战,这样的地形,装备着火器和大车的商团武装不会吃亏,而且过了这段山麓余脉,蓟镇那边支援也是方便了很多。

这么重要的地方,科尔沁部定然会有支援,甚至会在草原上广寻同盟,在这里大打,既然是这样,那就不能轻视此地了。

实际上谭将也明白,目前商团武装极为浮躁,凭借着火铳加大车的战法,又有拿着大刀长矛的勇悍武人,还有骑马的剽悍城傍骑兵,这几个月在草原上的战斗基本上都是战胜,让他们信心越来越足,也是越来越轻敌。

这样的心态,从来都是失败的根源,顺风顺水的胜仗打了这么久,要是突然碰上个硬骨头,恐怕就要有大麻烦了。

所以要行万全之策,所谓万全之策很简单,那就是积蓄力量,把满套儿作为基地,在那里凑足了优势的力量,然后再去打。

金矿,这个词本身就是闪闪发光,对逐利的商人们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来到满套儿的商团武装越来越多,这些武装也都是越来越蠢蠢欲动。

而且当初清洗满套儿的时候,当日里战斗的结果,满套儿这些汉人的凄惨遭遇也都是被商团武装看在眼中,义愤填膺之余,少不得要去周围扫荡报仇,这个扫荡固然是劫掠了不少财物,但也把附近游荡的几个部落都给赶到了那个金矿的附近,让金矿能够动用的力量大大增强。

更麻烦的是,积聚力量需要时间,各家商团的武装力量在草原上各有目的,有的在圈牧场,有的在寻找碱湖,还有的再掳掠部落,甚至还有试探商路的,汇集在满套儿需要时间。

满套儿这边的商团武装达到五千人左右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下半,这之间还有种种的乱事。

信心满满的各家商团武装核心虽然是虎威老兵,但主体却都是招募的各处勇悍之徒,这等人很少有军中的精力,没什么纪律,无法无天,就算是虎威老兵自己做头目久了,而且是平民身份,心思也和从前有很大的不同。

这几千人在满套儿聚集,乱糟糟的一片,当真是麻烦的很,而且归化商团有个默认的规矩,那就是先到先得。

大家都去烧杀抢掠,谁先动手拿下就是谁的,金矿在这边,自然也是这个道理,那边现在能出战的骑兵最起码有六千,六千骑兵算什么,在这火铳跟前,在这大车跟前,一切都不值一提,只要到了那边,肯定能大获全胜。

在这个思想下,尽管谭将尽力约束,还是有几支不知死活的商队武装先去了,结果也是在众人意料之中,死伤惨重,甚至有全军覆没的。

靠近山麓,那边的地形已经不是一马平川,大车结阵都未必顺畅,如果被鞑虏骑兵或者步卒突入那就是灾难了。

说起来也算是巧合,在九月下半的一次私自攻击中,居然碰上了下雨,大车已经结成阵势,可火铳在雨中无法打响,被鞑虏骑兵用铁钩拉开大车,冲了进去,到最后只有两个人骑马跑了回来。

好在是近千人的死伤让自大轻敌的商团武装总算是警醒了些,赶到满套儿的谭将也更容易约束各家队伍。

十月中能够发动战斗,这是谭将做出的判断,但这也有个麻烦,那就是十月中的草原已经开始变冷了,金矿的鞑虏可以将牲畜宰杀之后冻起来,肉食能够长时间的保存,也就是说,他们不必要担心食物耗尽,可以做持久的战斗。

他们不知道的是,科尔沁汗向金矿这边派出了一名台吉,科尔沁部也准备慎重的对待这次战斗,检验下商团武装的战力。

第一卷第九百三十四章 枯燥无比的攻防

到了万历十四年的十月,满套儿金矿周围方圆百里已经成了个战区,所有的商团护卫都被勒令不能随意离开镇子。在外面活动的只有那些依附归化城的城傍骑兵,他们和满套儿金矿中的鞑虏骑兵经常有小规模的冲突,而在满套儿这边驻扎的商团武装,则是在谭将的管理下进行操练,要打攻坚战,而且对方在人数上占有优势,地形上并不适合大车阵的展开,必须提高各支商队武装的协作和配合才可以。

科尔沁部的动作并不仅仅是一味的加强满套儿的力量,在满套儿再向东的区域内,有各家商队占据的水草地、碱湖,和贸易点,在十月之后,这些贸易点受到了科尔沁部骑兵的袭扰,损失惨重。

火器是有限的,并不是每一份聚居点都会装备着火器,因为战线在东边,他们都以为自己在后方,是安全的。

科尔沁部对这边的地形毕竟是熟悉,知道如何过境而不被满套儿的商团武装发现,即便是被那些城傍骑兵发现了,太小的力量也没有办法阻止大股的骑兵,而且就算是回去通知,大车行进的速度终究比不上骑兵。

以为自己是后方,疏于防范的据点不少都是吃了大亏,骑兵呼啸而来,这些据点不少连个木墙都没有,就被对方直接冲了进去。

他们的武器充其量就是大刀长矛,但在这种冷兵器的较量下,对于科尔沁部的骑兵可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死伤惨重这是必然的。

实际上在据点被打掉了五个之后,满套儿这边的商团武装才收到了消息,因为在茫茫草原上被鞑虏骑兵围杀,想要逃出来都很难。

这些据点实际上没有什么力量,商行养卫队本就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商人逐利,如果不是王通强制性的规定,而且这些武装可以抢掠来好处,早就有商人要叫苦放弃了,但扩大规模,依旧是那些大豪商才做的事情,很多规模不够的商户,甚至是将自己的卫队交给大商人们托管,自己挂个名头就是,这次攻打金矿,按照归化城中投入力量越多,得到好处越多的规矩,能派来人手的豪商都是将尽可能多的武装派了过来。

商团武装是有限的,这边用的多了,另一边自然就用的少了,那些新打下来的水草地和碱湖什么的,就没有安排多少护卫,甚至是不放什么护卫。

既然没有防备,结局也就可想而知,占据的地方被鞑虏骑兵一个个的拔除,死伤不少。

对这样的局面,中小商人心疼的捶胸顿足,大商人们却更下了决心,一定要将这满套儿金矿拿下来,打下之后,损失都可以从这上面找补回来。

对于一切按照规矩来,并没有贪多嚼不烂的三江商行来说,自然没有这样的事情,一切都还完好。

如今到了这样的局势,谭将也顾不得其他处的乱局了,满套儿商团武装的物资已经积攒了不少,后勤路线又是从龙门所和古北口两处运送,押运物资的都是边将私兵和商团武装,不用担心骚扰。

谭将索性是任你如何,我只打一边,他将敌人首级的悬赏增加了一倍,让跟随商团武装的城傍骑兵出去游击私掠,让骑兵对付骑兵,以大车和火器为主的商团武装则是专心操练,准备攻打满套儿金矿。

因为对于科尔沁部来讲,其他处可以不争,但这个满套儿金矿,即是大的财富来源,又是地理上的门户,不争不可能。

不管他在草原上安排了多少的力量,只要商团武装去进攻满套儿金矿,这些游击的力量就必然要去救援,而且战斗的形势会变成商团武装喜欢的阵地战。

十月下半,大同镇又是来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说是大同的商行护卫,可实际上却是马家和大同各家军将的私兵以及本地豪商招募人手凑起来的,有了这支队伍的加入,满套儿的商团武装人数已经接近七千。

战斗就是在这个时候打响了,大队人马在满套儿鱼贯而出,赶往金矿,什么计谋局势,真要到了战斗将近,也就是简单的比较力量。

四千多城傍骑兵扈从在商团武装周围,科尔沁部撒在草原上的轻骑都是赶往满套儿,这段距离,行军不过一天,大军行动,小股骑兵的滋扰已经没有任何作用,靠近了反倒是会被城傍骑兵一口吃掉。

草原上的势力习惯了骑马运动战,快速突击和抢掠烧杀,很少有人能打什么艰苦的战斗,特别是需要土木作业的攻防战。

但满套儿金矿的矿工对于这些却是明白,他们在土地还没有被冻硬的时候,在金矿周围挖掘壕沟和陷坑,加固了土围子的强度。

指望大车会傻傻的掉进壕沟陷坑去那是不可能的,但这些东西在路上,却能阻碍大军的行动,别看一天的距离。

金矿是在山麓的边远,大车阵列不可能在平地上一样首尾相连,彼此兼顾,往往会分散,有时候还要人力推动或者拖拽,路两边也有了坡度和树林。

走的很慢,而且经常有从路两侧射出来的冷箭,在几十人中箭死伤之后,谭将索性是抽调了各家商团的精锐以及城傍骑兵的勇悍之士,先组成队伍,去前面道路的树林中肃清游击的敌人,然后再行前进。

在金矿周围,倒是有平坦宽敞的地方在,大车走出山路,就是要在这边结阵扎营,这里毕竟不是草原,像是那种大车首尾相连摆成个环形阵列的规制是不可能了。

科尔沁部派来的将领,显然是经验丰富,而且对商团武装的战术很是熟悉,就在商团武装依序出了山路,准备扎营整备的时候,骑兵从金矿所在的土围中,还有其他两个方向冲出来了,在这之前,四下都是安静一片,甚至路上都没有了骚扰。

在对方最没有警戒心,一路上被骚扰,然后骚扰停下,一紧一松,在有些放松安心的情况下,骑兵突出,也是攻其不备的意思。

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车上的马匹刚刚卸下,大车的防御阵地无法结成,正是最佳的时机,如果能趁机冲进去,那就会有战果了。

商团武装的反应各不相同,新招募的一干人都是慌不迭的向里跑,那些归化城历练多年的护卫们则是拿起火铳就打,拿着长矛的同伴在旁边护卫,对这些护卫来说,怕的是鞑虏不出来,出来了那就是送过来的菜。

过万人的大队人马,也算是大军了,此时却是一片混乱,已经有一个方向上被鞑虏骑兵冲了进去,其余两个方向倒是被火铳打的灰头土脸,就算靠近了,护卫们也敢爬上马车拿着长矛拼命。

在各省新招募的那些勇武之徒,可能在乡里还算是亡命,一到了这样的场面,看到鞑虏骑兵马蹄如雷,骑兵挥刀大呼,震天动地的声势冲过来,那里是几个人撸袖子挥刀搏命能比的,原本跟着大队威风八面,鞑虏根本不值一提,今日间方见到了真场面,甚至有人直接被吓得瘫软在地上,被战马活活踩死,还有人奔跑的时候前面被人堵住,挥刀看向同伴的,又有拉车的马匹无人看管,乱跑乱撞的,局面不像是样子。

但那些在草原上历练过一段日子的,还有那些老兵出身的,则是完全不同,他们搏命习惯了,遇到这样的场面根本不会慌张,各自聚拢成群,在城傍骑兵的掩护下,一边将大车摆成阵势,一边杀敌,很快稳住了局面。

而且各个边镇派来的边将家丁到底是不同,他们还是有些章法,既然大概的局面稳住,他们就在谭将的调遣下,开始和那股冲进来的鞑虏骑兵战斗,将他们从阵中赶了出去。

也是鞑虏的台吉慎重,一开始不敢投入太多的力量,后续想要投入的时候,城傍骑兵已经被谭将调出去应急,就算投入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第一战算起来还是商团武装这边吃了亏,气氛不由得有些闷,谭将却不算完,在营地扎好之后,将接战乱跑一干人都给找了出来,抓出十几个为首的,行军法斩首,结果还有这些人相熟的在那里叫嚷,这又不是军队,何谈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