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止笑道:“有音律大家,这是好事,就是不知道,是哪家人士?”

    陈欢就道:“都是我洛阳人士,其中有一人,人称知敏阁主,为宗室之后,姓刘名近,其音律之能洛阳人尽皆知!”

    “宗室里面的音律大家?这真是让人意外,既如此,那我这就随你前往,见一见这位。”陈止说完话,就让书童陈物去取他的物件过来,随后就跟着陈欢,前往陈永的府邸。

    因为是陈家之内的事,陶涯等人不方便跟随,因而一辆牛车就坐下了两人,行驶了没过多久,就抵达了目的地。

    “守一来了啊,可是听到消息了?”等陈止从侧门入府,绕过照壁,还未抵达庭院,迎面就见到了陈迭,这位陈家长辈最近与陈止的关系也越发亲近,所以他说起话来,也不绕圈,“我就料到你要来的,今日几位音律大家过来,虽然是事先都递交了名帖,但也就是提前个一天半天,显得比较急切,我估摸着啊,这背后定然有着算计,说不定就是冲着你个太乐令来的,你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陈止拱拱手,说道:“多谢叔父提醒,我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既然来了,我总归得见见,毕竟以后也要打交道的。”

    陈迭点头笑道:“我知道这么点事,是难不倒你的,不过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以前你不曾为官,可能还感受不到,这过去要是有人想与你为难,还能有迹可循,但这官场上,那花花肠子就太多了,可能今天还和你有说有笑,转脸就捅你一刀,你还不知道,总之啊,小心无大错,我这也要走了,我父亲虽然位高,但很多事不方便介入,况且你以后也我陈家支柱,很多事也要仰仗于你,千万得小心行事啊。”

    再过两天,陈迭就要前往蜀中任职了,他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来,心里其实有很多担心,所以才会借着这个机会,说出一些肺腑之言。

    陈止也是表情郑重了几分,点点头,随后跟着陈迭就往里面走,边走边说:“好叫叔父得知,我最近这些天,也在思量这太乐令之职,如今看来,此位似乎与诸多书院接触甚多,那这书院之间,是什么情况,叔父可否知晓?”

    “这个我还真不太清楚,不过你说的不错,你这个官职,是和那些个书院的关系不浅,也是一个重要的职权,像是什么京郊祭祀什么的,其实也颇为重要,但毕竟每年就那么几次,而且是诸多衙门相互扶助,也不见得能出什么问题,倒是这个书院裁判,是一个要命的事,前任几个太乐令,就是因为这个问题黯然而去,以至于此位都空悬许久。”

    “书院裁判?”陈止自然明白,这个裁判,说的可不是后世的职业裁判,而是指的“裁决、判决”。

    “对,这个事,我也是道听途说的,说不清楚,等你见了太常,入了衙门,自会得知,现在先去见见那几位大家吧。”陈迭说话间,压低了声音,“其实这也不是坏事,就和行军打仗一样,有人不服你,那只要震慑住了,就可以收为己用,用来打压和拉拢其他军头,我也知道你前几天和齐直的事,不妨如法炮制,也让这几人知道厉害,压他们一头!”

    陈欢在后面跟着,此时也忍不住说道:“对,就是这个理,族兄你这几日以来,每日勤练,想来也是为了这个吧,就得让他们都知道厉害才行,才能断了念想!”

    “叔父还真是看得起我,齐直虽是俊杰,但到底比不过大家,我那么一点音律能耐,能镇得住他,未必能镇得住这院中之人啊。”陈止说着,眼睛朝庭院看去,就见假山边上,开间之侧,摆着桌席,坐着七人。

    首位自然是主人陈永,末席陪着陈梓,余下几人陈止都未见过,但见他们一个个峨冠博带、大袖飘飘,气度就是不凡,再看几人面容,也都是面如冠玉,配着长须,更增风采。

    陈止看着那几人,那几人也在看着他,随着距离接近,这几个陌生人尽数起身。

    “这位就是入梦公子吧,久仰大名!”

    “风采过人啊!”

    “可是太乐令?我等有礼了。”

    他们一个个,都是格外的客气。

    “守一,你来了,来我给你引荐这几位。”太仆陈永也微微起身,招呼陈止过去,脸上满是笑容,似乎因为陈止被人礼待,他亦心有荣焉。

    陈止却很清楚,陈永这等官场老马,岂能看不出这几人来的目的,不过是临场做戏罢了,于是快步走过去,配合演出。

    “这位,乃是知敏阁的东家,刘近刘先生,这知敏阁乃是洛阳有名的书斋,多有文人墨客留下佳话,而刘先生更是人称三绝,那他的书法、画技、琴艺,都是冠绝洛阳,闻名北方啊。”陈永起身,拉着陈止,指着一名年约四十的男子,这般说着。

    此人面容英俊,器宇轩昂,只是眉毛偏细,因此有着一股阴柔之意,他听着介绍,嘴角勾起,抿嘴而笑,说着:“陈公谬赞了,这般夸赞,我可是担当不起,那三绝之说,更是旁人牵强附会,在入梦君的面前,如何敢应?谁不知道,入梦公子的书法、文章,都是入品而冠绝,据说在音律上也有过人之处,那左岳书院的齐直,何等心高气傲,但也对阁下的音律之能赞不绝口,可见一斑。”

    那齐直明显是想要捧杀啊,这京城洛阳的人,果然一个个都心机深沉啊。

    陈止心里感慨着,表面却是连连谦虚。

    陈永则又介绍起其他几人,这余下几位也各有来历,而且陈永明显是有意提醒,所以也都提到了他们背后的书院。

    事实上,除了刘近之外,其他几人在身为音律大家的同时,也都是各个书院的讲师或者西席。

    情况,致辞已经非常清楚了。

    果然是有目的而来啊。

    看着刘近等人客气的模样,陈止很清楚,接下来或许又要历史重演,重复齐直曾经经历过的事,只不过这几人的音律水平,比齐直那是高出太多了,用从陆映那边得来的音律能力,怕是难以压服他们。

    “也好,其实他们来的正好。”

    看着那刘近的样子,陈止的心中一动,想起陈永刚才提到,那刘近的书法、画技、琴艺冠绝洛阳。

    “那也就是说,在洛阳之中,若论这琴艺,估计是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了,那只要得到他的人杰书页,也就不用再取旁人的了,这么一看,这些人来得好,来的正是时候,尤其是在我上任之前过来,更是省去了不少麻烦。”

    一念至此,陈止下意识的摸了一下怀中之物,刚才在动身之前,他就让陈物取了物件,里面就包括了《萧规曹随册》。

    “入梦公子……”

    介绍之后,众人分别坐下,那知敏阁主刘近就要开口,他们今天过来,其实是受人所托,来带节奏,给陈止找点事做的。

    但他这边刚刚开口,陈止就先道:“早就听说过阁主的大名,真是如雷贯耳,您在音律上的成就,让人叹为观止啊,真是让人佩服,佩服!”说完,更是伸出大拇指,点了个赞。

    刘近一愣,他本想说几句,挤兑陈止,让他当场弹琴,然后双方比拼,给这个太乐令一个下马威,结果对方这么一通较为露骨的夸赞下来,他也不好意思继续刚才的话题,连连谦虚。

    这种谈话的气氛,登时就柔和起来。

    陈止摸了摸怀中的一张纸,微微点头,这一番夸奖过后,有关刘近的人杰书页已经到手,经过几日的摸索,陈止已然知道,这人杰书页其实限制不少,一个最大的特性,就是书页最多纪录一种能力。

    眼前的刘近,就是个例子,对方有三项能力被陈永夸赞,但陈止却不能同时夸对方三个能力,这样是得不到书页的,只能选择一种,在这里,陈止选的当然是音律。

    到手之后,他心中有底,就随意闲聊,气氛越发轻松。

    这气氛不对啊,万一融洽起来,如何完成嘱托?

    这么想着,刘近话锋一转,就道:“陈兄啊,你为太乐令,不知在这音……”

    “刘兄提起这个,正好提醒了我,”陈止露出想到了什么的表情,“你也知道,我初来乍到,得了这太乐令的官位,却不明所以,听说此位与诸多书院关系不浅,刘兄你深耕京城,可否教我?”

第三百一十二章 四方儒院,太常有请() 
一边叫着陈兄,一边叫着刘兄,可见两边的关系,确实是亲近了许多,但再亲近也只是表面,不过头一次见面,双方还各有所思,岂能真的亲近。

    但既然两边拿出了这样的态度,那就得在这样的气氛中讨论下去,除非气氛转变了,那刘近先后两次开口,其实就是为了转变气氛,但陈止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听得陈止的询问,旁人不说如何,坐在一边正在举杯饮酒的陈迭却是呛了一声,然后放下酒杯,看着陈止,哭笑不得。

    刚才进门的时候,两人还就这个问题谈论过,只是陈迭所知有限,不能给予准确回答,结果这没过多久,陈止就问起了旁人,而被他问到的这个人,还是怀着其他心思过来,想要找麻烦的一位。

    所以,连刘近本人都被陈止问懵了,冷了片刻才回过神来,心里思量着,是无视这个问题,继续自己节奏,还是先回答了再说。

    不过,陈止却不打算放过,继续说道:“自我来到洛阳,就先后听人提到过,说是此处人文荟萃,实乃天下精华之所在,尤其是诸多书院,更是层出不穷,各有千秋,我为太乐令,今后免不了要与诸多书院打交道,所以早就想问清楚情况了,可惜众人皆有所属,问来问去,终究还有欠缺,但刘兄你就不同了,刚才和你聊天,听你提到,你那知敏阁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诸多书院皆有涉猎……”

    又是一番夸奖,但这话说出来,却让刘近的表情很不自然,而陈永则微微一愣,然后抚须而笑,并不出声。

    到时那陈欢,看不出形式,反而觉得气氛融洽,也想参与进去,就在旁边起哄道:“族兄言之有理啊,刘先生,你是不知道啊,我这族兄,最近都在询问这些个事,连我都问过,可我实在是不知道啊,还是你跟他说吧,你见多识广,肯定是比我强多了,刚才你还说,这洛阳排名前十的几个书院,和你都有交情,那道观的道士、寺庙的和尚,也去你那边喝过茶、聊过炫,这种事,你肯定是行家呀。”

    他说着说着,注意到众人都停下话,看了过来,周围一阵安静,气氛中浮现些许尴尬,也意识到一点不对,于是停下话,尴尬的笑了两声,不复多言。

    但他的话毕竟是说了,刘近也就不能装聋作哑了,只得干笑两声,说道:“其实我也有夸大之言,洛阳之地,各家云集,各有千秋,哪里是我能品评的。”

    “不是品评,不是品评,”陈止摆摆手,一脸好意的说道,“是我来问,刘兄来答,也算是助我一臂之力吧,毕竟我这个太乐令,还什么都搞不清楚呢,这主要一问,就是刚才你提到的,那十大书院,是哪十大?”

    此问一出,刘近那英俊的面容上,顿时显露出牙疼一样的表情。

    十大书院的说法,乃是俗定,哪里有真正的排名,自古都是文无第一,这种话私下里说说也就罢了,怎么能摆在台面上?刚才之所以提及,那是闲聊,就像后世相互之间吹捧,有的时候说的兴起,为了展现自己,难免拿旁人衬托,比如说那谁谁不用知道比你们高到那里去了,我和他谈笑风生之类的。

    结果,陈止却非要挑出来问,还是用太乐令的名义,让刘近一下就有些被动了。

    “是我唐突了,”突然,陈止自己退了一步,“这个事,说起来确实不容易,这书院之间有着矛盾,多数也有名望的因素在里面,若是提出什么十大之言,反而要徒增纷争,确实不合适,那咱们就随便聊聊,说一说与刘兄你最熟悉的几家书院吧。”

    他这么自行一退,刘近也松了一口气,点点头道:“也好,那我就从这东南西北的四儒书院说起来吧。”

    陈永在旁边看着、听着,表面不动声色,但心里却忍不住赞叹起来。

    “好手段啊,先提出一个强人所难的提议,让人难以回答,然后退后一步,给出了一个合适的空间,但实际上,那刘近本就么有回答的意思,结果这一进一退,平白的让刘近觉得有了个台阶下,愿意回答了,而且陈止说的委婉,但能让刘近这样的人熟悉的书院,那肯定就是名列前茅的,否则焉有介绍的价值?”

    在他的感慨中,那刘近已然介绍起来:“这京城四边的儒家书院,其实陈兄已经接触过一家了。”

    陈止笑问:“左岳书院?”

    刘近点头道:“正是左岳书院,这书院位于洛阳以西,乃是西边诸多儒家书院之首,山长出身弘农杨氏,又有几家关中世族涉及其中,除此之外,那洛阳以东的诸儒经学则以致远书院为主,历代山长都为诸葛家之人担当,但又不局限于此,南阳几大家族、琅琊王氏在这个书院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陈止品味片刻,才道:“诸葛家势力庞大,而且遍及南北,琅琊为根、南阳为干,又有江左诸支,能聚集这般力量也是正常。”

    “接下来就是洛阳北边的慎独书院,这书院当今山长乃是颍川荀氏,此书院得北方诸家相助,历任山长都是北方大族出身。”刘近在介绍慎独书院的时候,刻意精简了许多。

    “这家书院莫非是得了北方各大世族之助?有意思。”陈止说着,又问:“这东西北都说了,下一个就该是南边了吧,又有什么来历?”正所谓不问不知道,这问过之后,陈止已然认识到,着诸多书院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能在洛阳站稳脚跟、传承起来的,都有背景。

    难怪不好管理啊。

    “南边最有名的书院,乃是兼善书院,据说乃是陈侯所倡,最初乃是陈侯练兵之时,在营中设一讲学堂,所授皆不甚深,时有人问,兵丁卒子何必读书,陈侯与之辩,就提及达则兼善天下,陈侯殁后,昭烈皇帝感念其志,乃立兼善书院,宣武北伐,一统中原后,还都洛阳,这兼善书院也随之迁来。”

    兼善书院么……

    陈止的眼神一阵恍惚,他亦注意到,在介绍这座书院的时候,刘近的神态语气明显不同之前,带有一点憧憬的味道。

    心中一动,陈止顺势问道:“不知这书院有与哪家有关?当代山长为何人?”这兼善书院打着陈侯的旗号,但陈止自是知道,这书院和自己并无多大关系,但听得这番介绍,心里也泛起异样,因此有此一问,但他也明白,在这个九品官人的时代,书院是不可能脱离世家,单独传承的。

    果然,刘近就介绍道:“自书院北迁,这三十年来先后有张家、周家、陆家为山长,当代山长则为江东顾氏担任,不过已经定下了下一任,为那江东朱家之人。”

    “张家、周家、顾家等,这都是江东的大族,看来这个兼善书院的背景不过就是个壳子,早已沦为江南大族的工具,这也对,毕竟是从江东迁来。”

    陈止心里跟明镜一样,但还是有一丝怅然,但旋即不由失笑:“我还是想太多了,时代的局限性,岂能因为我的一个前世就有变化?毕竟人死如灯灭,生前准备的再多,一样会被历史淹没,更何况我也没做什么,很多所谓陈侯之举,不过假名,话说回来,若真的一劳永逸,那我这一世哪里还用劳碌?真要有遗憾,不妨今生弥补。”

    他的这些个想法,对面的刘近自然无从得知,他说完了四家书院,又道:“除了这四方儒家书院,城中还有一家,也曾兴盛,但现在略有衰退,名为阳景书院,好了,这书院就是这么几家……”说着,他就打算止住话题了,否则说下去,今天就纯粹是过来给陈止解惑了,那可就要有负于人了。

    可惜,陈止却不愿意这样停下,跟着又问:“既然说的是儒家书院,那定然还有别家,另外,听闻佛家和道家在京城还有流传,这些与太乐令也是息息相关,还请刘兄继续。”

    刘近表情连变,本想拒绝,但又不好不答,只是这么一说,今天过来,所谓何来?

    正当他进退维谷之时,陈举忽然自边上走来,来到陈止跟前停下,恭敬说道:“少爷,有消息从咱家院子传来,说是太常派了人来,让你提前过去,有事相商。”

    “太常让人来叫我?时间还没到,就让我提前过去,这事有什么事发生了,他既是上官岂能拒绝,我是要去走一趟了。”

    陈止念头一转,就转身朝陈永告歉。

    陈永摆摆手道:“你先过去吧,太常差人让你过去,不会是私事,朝廷的正事要紧。”

    陈止点点头,又对刘近说道:“真是遗憾,今日未能尽兴,也没能问清楚其他百家书院的情况,改日你我再叙,几位,陈某告辞了。”

    刘近等人纷纷拱手,都道正事要紧。

    等陈止的背影远去,刘近不由松了一口气,觉得不用继续介绍其他各家了。

    “再介绍下去,传出去,我今天就纯粹是来给陈止指点迷津了,要被人误会是真和他结交了,我可是受了荀兄所托,让陈止展现音……不对!”

    想着想着,刘近突然回过神来,表情惊愕。

    “陈止这么一走,我还怎么让他弹琴,而且他一走,我今天岂非就是专门来给他讲解的,这……这误会可就大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太常诸官() 
曹魏黄初元年,也就是公元二二零年,魏文帝曹丕再改魏国奉常为太常,此名于东西两汉多有反复,至此方定。

    五年后,新汉仁宗刘禅登基,乃学之,亦置太常,品第三,银章青绶,进贤两梁冠,称之为列卿之首,能任此者,多为“时望”、“儒雅”之士,号称清重,职不可缺。

    太常以卿为首长,属“春卿”,视金紫光禄大夫,又有少卿为副官,属官众多,有丞、主簿、太常博士,领太庙、太祝、太史、太乐、明堂、诸陵等令,又领太学博士、博士祭酒等官职,职权甚重,涉猎实多,乃朝廷一大司也。

    等陈止抵达此地,脑子里闪过的,就是这些个信息。

    实际上,随着尚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