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他乃是华阴杨家出身,居然被一个泥腿子顶撞,那冉瞻完全没有将他放在眼里啊。”

    孙秀摇了摇头,叹息道:“那杨元比之冉瞻,更为不凡啊,今日我等能全身而退,更是逼走支雄,靠的其实不是冉瞻的武勇,而是杨元的到来,他一来,局势就全变了,更不要说此人更曾率领新兵,抵挡了鲜卑人和阮豹的攻势,又是世家出身,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啊,如今正好同行,公子当与之结交。”

    “嗯?”刘车有些诧异,“这个杨元这么厉害么?不是都说这守城的功劳,都在那陈止身上么,还说他有个什么能招来天火的兵刃,好像是个什么锤子。”

    “这些么……”孙秀忽然眯起眼睛,“或许就是占卜北上的缘由所在吧,不过……”

    他忽然停下话,直起身子,掀开左右车帘,又看了一下前面赶车的车夫。

    刘车一见其人这个样子,就明白过来,不由压低声音道:“难道有什么话,还不能让这些人听去?”

    “有些话,是要现在说的,”孙秀也罢声音放低,“毕竟等到了镇子,就算正是走进了代郡体系,那就必须小心了,现在只是临时遭遇,是他们出来寻找,安排可能还不严密。”

    刘车不由问道:“先生想说什么?”

    孙秀便道:“看刚才杨元与冉瞻的样子,显然彼此之间并不对路,这往往就是派系之别的开始,陈止如今在代郡扎根,又有兵权,威压鲜卑,连石勒的人都呵斥退去,必然名声大震,未来若不如中枢,就会在边疆做大……”

    “他如何在边疆做大?这里可还有王浚,那位大司马……”刘车皱眉说着。

    孙秀则摇头道:“王浚势大,如今稍有损伤,需要修整,一旦修正完毕,大军开拔,又或者借着朝廷施压,陈止以一郡之力,是绝对无法抵挡的,但这样的局面会如何发展,无需太多设想,但陈止如果能抓住机会,也未尝没有机会逆转局面,若是这第二种情况,那就得有所设想了,他现在手上的几个主要的幕僚、从属、兵将,未来会如何发展,都值得推敲、研究,世家从来都要下注,公子如今既然来了,不妨趁机找一家下注。”

    “你是说那杨元……”刘车心领神会。

    正要继续说着,马车猛然颠簸一下,随后停了下来,跟着杨元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两位,已经到了。”

    他的声音来的突然,让刘车忍不住惊了一下,却被孙秀太守示意安静。

    “有劳杨君了。”孙秀先朝外面说了一句,然后有安抚刘车,说是此事不会泄露,这才走下车来。

    杨元果然没有多说什么,考虑到孙秀二人一路劳顿,让他们先去休息,于是二人找了件房子,直接就睡下了。

    也是困了乏了,这一睡,直接就到了深夜。

    啪嗒。

    刘车忽然起身,却撞到了边上的东西,不由又是一阵抱怨,说什么这里环境恶劣,有损自家形象之类的,却还是慢慢起来。

    抬头看了一眼窗外,见是深夜,眉头顿时皱起,而后肚子里咕咕乱响,不由一阵难受,却是想要出恭。

    门外有不少护卫,一见刘车出来,便都行礼。

    他一番客气,询问茅房,随后便径直过去。

    等一番方便过后,困意却不见消退,只是又感到腹中饥饿,问了几个守卫之后,自己摸到了伙房,几日没有吃个饱,这时迷迷糊糊的,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了,找了东西就吃了起来。

    他这些天真的是吃尽了苦头,饿得狠了,越是越恶,根本停不下来。

    只是吃到一半,忽然有一点脚步声在身后响起,他回头一看,认出是一名护卫,也不觉有异,便要继续吃起来,没想到身后那人却忽然道——

    “见过公子,我乃是代表庾御史过来的,有事相商。”

    这话终于让刘车停下动作,他回头看去,眯起眼睛,问道:“庾御史?哪个御史?”

    那护卫朝着一个方向拱拱手,说道:“自然是奉命过来巡查的庾亮、庾御史中丞了。”

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筑城,拓跋人至() 
“当日夜里,就有人和孙秀他们接触,主要还是和那位王孙公子刘车接触,打着庾亮的旗号,但据我们所知,这人是张央负责联系的。”

    第二天中午,就有相应的情报被送到陈止的手上。

    陈止将情报往边上的桌子上一放,笑道:“张央这些天来倒是笼络了不少人,只是不知道,又有几个是咱们不知道的。”

    “本来还算隐秘,”苏辽站在对面,闻言笑了起来,“可惜他不知道收敛,估计是尝到了甜头了,所以一口气联络了太多人,不光是在世家圈子里发展,最后干脆就将手伸到官府里面来了,而且但凡他觉得能发展的人,就不顾一切的接触各个层面的人,还不加甄别。”

    “庾亮居然会放任他行事,真是让人想不到。”陈止轻轻摇头,有些感慨。

    苏辽笑道:“庾亮最近都在走访矿场,想要从俘虏的口中得到一些情报,来论证太守您的战报掺假了,和张央所走的路数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可能已经顾不上了解那边了。”

    陈止点点头,跟着就问道:“那他在矿场那边探究的如何了?”

    “对他来说,情况很不好,”苏辽从袖子里掏出了另外一份情报,递交过去,“这是他这些天问过的俘虏,我们都一一登记造册,事后也都单独问过,庾亮询问的几个问题确实很有针对性,如果咱们多报了战功,从这几个问题上面就难免会露出马脚。”

    陈止眯起眼睛,说道:“那他也该发现一点了,咱们这人数没有多报,而是少报了。”

    “不错,”苏辽点点头,“因为他是一个一个俘虏的问过去的,得到的结果也十分具体,上蹿下跳得到的却是这么一个结果,可以说是非常尴尬了。”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陈止往后面靠了靠,北部和椅背贴在一起,“从来这战争,杀十万人,就是一个伤亡数字,而如果具体到杀一个人,那就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苏辽闻言一愣,品味之下觉得有些意思,不由询问道:“此话怎讲?”

    “你看那些诗词歌赋中,描绘战争残酷的语句,不都是用具体一个人、一件事,来打动人心么?”陈止笑了笑,意有所指,“明明这遍地的佃农,有些比战时百姓还要凄惨,但没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便打动不了那些士大夫的心。”

    苏辽不由点头,若有所思,跟着顺势说道:“说到这个,最近关于佃农的登册也已经整理的差不多了,过几日我就会让人给您送来,和世家上报的人数、数目,差不多有三成左右的出入,他们啊,都是少报。”

    “正常,换成是我,也不会轻易透露底子的,”陈止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这也是我让陈梓在明面上统计,让你在暗地里张罗的原因。”

    苏辽也明白这个道理,就问:“那是否要和几个家族开诚布公的谈一谈?让他们把真实的人数上报过来?”

    “无需如此,”陈止笑了起来,“水至清则无鱼,总该让他们有点念想,更何况这种事留着,关键时候也是个棋子,可以拿出来交换一些东西。”

    苏辽点点头,随后又道:“不过如此一来,被他们瞒报下来的那些佃农,情况可就不妙了,恐怕要承担更多的田租和份子,比起已经登记造册的来说,是苦多了,毕竟那些在官府中挂了名的佃农,日后他们的田租、份子,都要有官府监督,就算不能杜绝世家多收,也能有所约束,这也是太守您的一项善政。”

    陈止轻轻摇头道:“善政与战争一样,都是人数一多,就只是纸上的数字,而对更上面的官府来说,恐怕只是上计时的一列数而已,便是对我来说,其实也只是收买人心的手段,算不上真善,不过既然做了,那就该做到,不能让下面的人阳奉阴违,这方面缺乏监督,最初的时候得让你的人手顶上去。”

    苏辽自是点点头,随后将话题拉了回来:“关于庾亮和那张央的事,是否还要放任?”

    “时间也差不多了,”陈止淡淡说着,“这么些天下来,他们想要了解的,这心里差不多都有数了,可以把战俘、斩杀的真正数字通告给他们了,接下来很多事要步入正轨,正是关键时期,不能再放着这么两个人四处乱窜了。”

    苏辽明白了陈止的意思之后,马上就告辞离开。

    他这边走了没有多久,陈举就来通报,说是阮清正在外面等待。

    “他这次过来,应该是禀报代北筑城的事,正好在孙秀等人抵达之前还有些时间,让他进来吧。”陈止放下笔,吩咐道。

    很快,面容英俊的阮清便走了进来。

    这阮清也是大族出身,陈留出人,祖上乃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有这般身世,自然对风度、气度看得极重,这一身的衣衫宽袍大袖,行走有风,当真让人印象深刻。

    他来到陈止跟前,拱拱手。

    陈止看着面前这人,心中转过代北城的些许信息——

    虽然时间不长,但在陈止的过问下,代北那片小镇的建设还是初见成效了,已经有了一个城池的雏形。

    阮清这次过来,为的就是汇报此事。

    “启禀太守,您给的那是火石灰相当有效,用来固定石头,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比用土夯的城墙,要好上太多了,只是咱们的用料太多,消耗的太快,您看什么时候给补上?”

    他说了几句之后,就提到了火石灰。

    这个事陈止给出的方子,在代县配置好之后,再运送到代北,和成水泥,用来固定石块的。

    不过,这种石灰和后世那种烧锻出来的不同,因为受制于高炉的耐热度,虽然陈止有心烧制一部分石灰,但当下代郡的科技水平明显还达不到标准,所以现在使用的是另外一种方法,通过收集火山灰,来配置一种较为原始的石灰。

    只是这火山灰代郡并不出产,要从外地运送,成本不低。

    于是,陈止就道:“火石灰的产量有限,如今代县的修葺也要用上,暂时无法供应,你们代北那边可以先稍微缓缓。”

    阮清便要再争取一下,结果这时候,忽然有人过来汇报,或是拓跋鲜卑的使节团到了。

第六百九十三章 凑一起了() 
“为首的是哪位?到了什么位置?”

    陈止朝阮清点点头,随后问那传信之人。

    “领队的,乃是拓跋部的拓跋郁律将军,如今使节团已经过了桑干河,今日就能抵达代郡,”报信人说完这一句,又补充道,“束交、张亢两位先生也跟着他们回来了。”

    阮清听到这里,神色微动。

    “哦?两位先生总算是回来了,”陈止不由笑了起来,“鲍先生归来之后,我就时常想着,束、张两位何日归来,若不是知道两位先生在拓跋部中被奉为上宾,恐怕都要带人直接过去请回来了。”

    说到这里,他对那报信的人道:“先把人安排好,我会安排好迎接的仪式。”

    “诺!”

    等那人退去,阮清第一时间就道:“恭贺太守,如今慕容部、段部先后派人前来,又有那匈奴、宇文两部紧随其后,如今连拓跋部的人都来了,草原塞外、东北关外的几个大部族,几乎齐聚一堂,如此气象,足以说明太守已经明传北地!”

    “若没有两场仗,这个名声也是传不开的,所以关键还是要稳固咱们代郡,你们代北就跟关键,是和草原打交道的第一战!要配合好屯民,尽快壮大起来才行。”

    陈止先是安抚了一句,跟着就道:“至于筑城所需之物,我会尽快吩咐这边的人,给你们准备好,只是还需要时间,这一点你们要理解,但我想短时间内,北边是不会生出什么乱子的。”

    阮清也不争取石灰了,只是点头,随后却提到:“之前太守曾经说过,拓跋部与您有几万人的约定,要将一些失陷在草原的中原百姓送过来,已经有三千人在外面等着……”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陈止闻言便笑了起来,“放心吧,我之前既然提过了,要将这部分人大半安置在代北,就不会食言,只不过你们也得做好接收的准备才行。”

    阮清一听,便放下心来,旋即笑道:“属下自是相信太守的,不过若说做好准备,代北还真有些困难,城墙且不多说,就说那些寻常的民舍、屋舍,准备还不够充分,第一批三千多人过来,或许还能承受,要是再多就困难了。”

    “这个你也不用担心,”很值轻轻摇头,“虽然那拓跋部跟我约定的是几万人,但这第一批的三千人应该就差不多了,在很长时间内,不用期待他们还能再履约。”

    “这是为何?”阮清当即就表现出不解,“不是说太守和他们拓跋部的人都说好了么?据说连时间都订好了,以太守如今的名望威势,他们敢不遵从?”

    “我现在都如此战力了,如果再送了人口过来,消化之后,那是个什么光景?”陈止ID一个反问,就让阮清楞在原地,“更不要说,对草原之人而言,人口本就是根本,关系着他的兴衰、强弱,先前王浚势大,带着各方要围攻慕容,一旦成功,立刻威震塞外,无人能敌,拓跋部也不得不低头,于是他们为了从内部削弱王浚,就给了我一个盼头,更送来了头一批的人,但这些人到现在都没有落到实处,说白了,就是个鱼饵罢了。”

    阮清呐呐不言。

    陈止看了他一眼,笑道:“说这些话,可不是要抱怨,那头一批的三千人,折腾了这么久,如果不给我,肯定说不过去,至于剩下的,早晚他们是要送来的,否则我也不会跟他们干休,只是如此一来,就成了我们两边未来谈判、交涉的一颗棋子了,暂时是不能奢望落地的。”

    阮清并不愚笨,过去在家中也是往来无白丁,耳濡目染之下,也是知道里面的道道,这时候一听,便心领神会,不由点头称是。

    随即,他看了一眼时间,说道:“既然拓跋部的人来了,太守还要去迎接,那属下就不打扰了,省的在这里耽搁了太守的正事。”

    “代北的事,也是正事,还是关键之事。”陈止站起身来,笑着说道:“还有,你回去休息一下,收拾一番,等会也随我过去。”

    阮清听过之后,心中暗自欢喜,便点点头,旋即离去。

    “如今我在代北做事,离着代郡较远,不容易在太守心里留下印象,但代郡的事说来也不小,似乎还涉及到太守的布局,所以只要做好了,一样能让太守看重!”

    这阮清走出了衙门,就盘算着情况。

    “本来被家中要求,来到这里投奔,还以为是被发配,没想到太守当真不凡,打下了根基,我若是能得重视,未来太守被调任到中枢,为朝廷重臣,也会提拔我,在家族中的话语权,也就提升了。”

    这阮清和那稽倔远来投奔,并非是出于自愿,还是有两人背后的家族在作用,但来了之后,见了陈止的能耐,慢慢放下心来,也有心攀附了,所以之前被陈梓、苏辽分别保举出来,去代北主持局面,二人就很会自觉,做事也算卖力。

    “当下,太守身边的世家势力,其实还算清楚,涉及的家族也不多,除了杨家、陈家,就是本地世家,这些本地的世家,碍于根基、底蕴,不足为虑,倒是那束交和张亢,早早跟随,又有名士头衔,其家族还近在冀州,影响很大,过去被困于拓跋部,还不算什么,现在跟着回来了,若是还就近于代县,那对我可就不利了,得早作打算才是。”

    带着种种念头,这阮清的眉头皱起,不住的盘算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有差役过来通报,让他出城迎接拓跋部族的使节团,这心里还没个定计。

    “也罢,这事虽然不能拖,却也急不得,还是先见了人,再言其他吧。”

    这么想着,阮清跟着那差役就赶了过去,可一到地方,便发现这事还真是热闹,因为段部、慕容部,还有朝廷的人,以及其他几方面的人,居然都凑在一起,围绕在陈止身边,正在争吵!

    “嗯?这是在吵闹什么?”他这边疑惑,忽然一愣,“怎的还有这么多的道士来此?”

第六百九十四章 签筒异动() 
众人聚集的地方,并非是在衙门里,而是在靠近城门的一座茶肆中。

    这茶肆,是唐家的产业,布置典雅。

    不过,这个典雅,是相对于北地来说的,对阮清这样的人来说,这里的布置可是丝毫都上不得台面,很多用料、质地上,就先天不足。

    好在,他也只是略微留意了一下,旋即这注意力就集中到了那人群之中。

    陈止坐于最里面,周围则是诸多官吏,放眼看去,如刘宝、兰洛、周傲、卢讲等人,都是在代郡叫得上名字的,又或者是代县的直属官僚。

    官吏所在的位置,距离陈止最近,再往外面就是陈止征北将军名下的几位司马,也就是陈止的幕僚和副将,除了出去执行任务的杨元、冉瞻,其他人皆列于此。

    在往外面,就是诸多世家之人,以及几个来使了。

    此时,正在争吵的,正是两个鲜卑人。

    阮清能这么确定,便是因为这两人一看装扮,就与中原人截然不同,是以能够分辨出来。

    “段部和慕容部的使者么?有点意思。”

    阮清也不多言,目光又扫过众人末尾之处,却见几名道士端坐席上。

    定睛一看,阮清倒是认出了葛禄,这位道士跟随陈止北上代郡,在整个代郡都有名号,也不算让人意外,还颇被陈止尊敬。

    可此时这位道人,却是坐于后边,让位于前面一个道士,看那架势,葛禄居然还是执晚辈礼。

    “好计划,这到底是个什么局面?搞不懂,搞不懂。”

    心里嘀咕着,他与陈止见礼之后,就快步走过人群,来到了苏辽等人身边,那杨宋给他示意了一个座位,他便顺势坐了下去。

    杨宋就凑过来,低声笑道:“先别说话,看好戏。”

    “不是得去迎接那位拓跋部的拓跋郁律么?”阮清也避讳,低声询问起来。

    杨宋嘿嘿一笑,说道:“这是要去迎接鲜卑人,但咱们这里还有两拨鲜卑人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