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冠绝新汉朝-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段有些熟悉的文字,这一句好像是在谈及上古三代。”

    “我这边的灯笼上说的是法术势,这是法家的内容。”

    “我面前的这一盏灯笼上描述的却是张仪苏秦之说,为纵横家语句!”

    “上善若水,其意玄虚,此乃道家之学!”

    “道家之学?我这里好像也是,你们来看看。”

    “哈哈哈哈!李兄啊,你这可是搞错了,你这句话看似是在描述自然大宗,其实是神仙之道,你这个是道门、道教,也就是五斗米啊!”

    “你你这不是胡说么,如何能够看得出来?”

    “这边灯笼上的一句话,就足以解释了,你看这上面写着呢,‘极言、勤求等,皆有其意等’,可不就是在说道家之道与神仙家之道?”

    却说这些人一发现那灯笼上的文字之后,就好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迫不及待的就看了起来,随后又争先恐后的分析其上言论,是哪家学问。

    如此情景,看的那张景生等人一阵咂舌,他们能够感觉得到,这些人原本只是有心过来看热闹,但观了灯盏上的文字之后,却立刻就沉浸其中,仿佛参与了这次晚宴。

    “这群人,基本上都是进不了晚宴府中的。”陆建看了一圈,便低声言语,“他们多数是这些天来城中领取通典总纲的人。”

    “难怪啊,”罗央一听,却马上明白过来,“我说这些人怎么这般不知道收敛,看到了一句话,恨不得告诉全天下,自己懂其中的意思,又忍不住要说出那些文章语句的来历、出处,这分明就是底蕴不足,有意显摆啊,毕竟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是想要透露出什么。”

    “这话,你罗兄可没有什么资格说啊,”王快打趣了一句,得了罗央的恼怒目光,又转而说道:“不过,这些灯盏上的文字语句,当真包罗万象,只是我这一会看到的几句,就分别出自多部典籍,更分列百家,这要写出来,可是个不小的工程,就算是宫中要做,也得清楚许多大师、宗师吧,真不知府君是如何在几日之内做好准备的,又或者,这次晚宴早就定下来了?”

    “恐怕和你想的不太一样,”张景生摇摇头,指了指身前的一盏灯笼,“你仔细看看这上面的字。”

    “怎么了?”王快和其他人都有些疑惑,凑近去看了一眼,那罗央更是直接读出了上面所写的语句——

    “盖经字之义,取象治丝。纵丝为轻,横丝为纬;引伸之则为组织之义。”

    念完之后,这位罗侯之子反而挠了挠头,迷惑道:“这是什么意思?”

    陆建看了一会,说道:“此话我未在其他典籍上见过,但听其之意,似乎是在解释,什么是‘经’。”

    王快看了一眼,点头同意,跟着又指着边上的几个灯笼说道:“这几个灯笼,其实也是在描述同样的问题,但立足的观点却不同,比如这个,说的是古人谈文就是经,而着另外一个,其意却是再说,所谓的‘经’,是古人反复辩论之后,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

    很显然,比起其他那些赶来的寒门子弟、落魄书生,王快他们从小就在世家中接受教育,论见识和底蕴,比其他人高出太多,眼光更是精准,几句话就将几个灯笼上的含义,都说了个清楚。

    他们的这番做派,让边上的几个青年人注意到了,这些人不动声色的靠近过来,默默倾听,想要从中学得一些有用的见闻。

    对于这些人的动作,张景生等人不置可否,而是旁若无人的交谈着。

    “我让你们看的,其实不是灯笼上的内容,而是笔迹,是这个书法!”

    随着张景生的这句话落下,边上的王快等人一个个都楞了一下,旋即又下意识的朝身边的几个灯笼看了过去,猛然间有所发现。

    “却是这灯火在纸后,映射着字迹有些明亮,以至于忽略这纸上的书法,这书法这书法”王快越是看,越是有瞠目结舌的样子。

    “都是出自一人之手!”陆建则逼上了眼睛,长舒了一口气,“而且此人的书法当真惊人,想来整个代郡,能有这般书法造诣的,唯有一人了。”

    那顾恩听到这里,则是勃然色变。

    “居然是陈府君亲自出手,写下了这些文句?”

    这边他话音落下,忽然听到路面有人叫喊起来——

    “卖纸笔了!卖纸笔了!一张纸、一支笔,只收取三十钱!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此言一出,却是让顾恩等人脸色一下就变了。

    一张纸、一支笔,这就三十钱了?和抢也差不了多少了。

    众人寻声看去,却见是几个商贾模样的男子,气喘吁吁的,头上还带着汗水,还都扛着大包裹,此时正将那包裹往地上一放,顺势摊开,却是诸多纸笔。

    但这纸却只是普通的麻纸,而笔也不见得是什么好笔,笔头多岔毛,让张景生等人一看就忍不住摇头。

    “这样的东西,能有智障去买?”罗央更是满脸鄙夷,直言不讳。

    没想到这边话音落下,就收获了周围不少人满含怨念的目光,而后这些人便凑集两步,到了几个商贾跟前,讨价还价起来。

    “你这也太贵了,都是空白麻纸,两钱三钱,哪不是?”

    “就是!便宜点!”

    “赶紧的,钱在这里,东西给我!”

    这一幕,看得顾恩、罗央等人一阵不解。

    罗央这才忍不住道:“来这里忽然卖纸就够奇怪的了,怎么还有人明着去买?”

第七百一十七章 学问与钱财() 
“这些人买纸的原因,很简单!”陆建看了一会,摇头失笑,“我等或许不觉得如何,但对于这其他人而言,灯笼上的话语,可以说是弥足珍贵了!”

    经他这么一提醒,张景生也明白过来,点头说道:“不错,不错,我等家中皆有藏书,想要为学,开始可以求助于族学,之后更是可以拜师,不少人更可以入私学、书院,往往书册不绝,但普通人家可就不同了。”

    陆建则道:“不只是普通人家,就是一些不算大的下品家族,往往也就几册书传家,或者说,几册古贤者之书镇家,余下的多是家族之人围绕这几本书,卸下来的注释和心得体会,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当下这灯笼上的语句,弥足珍贵。”

    王快也听明白了,不由点头,说道:“不错,尤其是这些人里面的很多,是被通典总纲引来的,但这几日虽然陈府散发总纲,数目在咱们看来,是有些太多了,听说最多的一天,分发了九十多本!但真正过来的人,恐怕不下四五千,而且还有人源源不断的过来,这么多人,几日下来,就算是每天一百本,也才有两三成的人能如愿,剩下的人可都要空手而归了,但若是能多多抄录这些灯笼上的语句,同样也是收获!”

    这边几个人正说着,那边果然就看到不少人心急火燎的买了纸和笔,来到那灯笼的旁边,仔仔细细的看着,随后低下头抄录起来。

    抄了有一会,不少人又抬起头来,仔仔细细的比对着,生怕有什么错漏,留下几个通假字。

    没多久,又有一批人加入进来,而那纸与笔的价格,就是这么一会,就蹭蹭的不住暴涨,居然已经比原来的三十钱,翻了一翻!

    “这般钱财,你我或许不觉得如何,但放在这些人身上,恐怕就已经逼近他们的极限了!”王快看着,不由摇了摇头,对张景生低语道,“他们一路过来,带着的盘缠不会多,毕竟出身不算高,最近代县聚集各方之人,这住资节节攀升,连民户之家都掺和进来,必然消耗了这些人不少的钱财,现在卖个纸笔,也要这般费用,恐怕他们今夜之后,就都要打道回府了。”

    “我倒是觉得,他们用这些钱财,换来了灯笼上的学问语句,说不定不是坏事。”张景生却笑着说道:“至少这般付出,会让他们更加珍惜。”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学问道理,本来就是物价之物,寻常的世家都要捂得严严实实的,不会轻易透露出来,这些人能有这次机会,实在是福分,”王快想了想,就点点头,但跟着话锋一转,“可说起来,这些代县内外的人,也真是够有商贾头脑的,不说那客栈酒楼,连普通人家都知道临时客串个住宿之地,现在这边刚刚有个灯笼文字,那边马上就反应过来,你看他们的这个样子,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分明是看到这边有利可图,马上就回过神来,快马加鞭的回去,拿了纸笔过来贩卖。”

    说话的时候,他又看了看被人花了大价钱买回去的纸张,不由摇头道:“你我也都很清楚,当下这代郡的陈氏纸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好纸!结果就在这里,这最为低劣的麻纸,却从并不富裕的人手上,榨取了这许多钱财。”

    “这可未必,”陆建听到了两人的低语,低声道:“我看来,这也是凭着能耐赚钱,况且咱们在代县也住了一阵子了,该很清楚,最近人来的多,所以各种物件也都涨价了,连面食也不例外,城中百姓也要花费更多,虽说有太守府压下物价,可如今人来得多,本地的口粮根本不够,必须要靠着几大世家和诸多商贾,从其他地方运输过来,这一个运来,可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哪里能不涨价?便是官府也没有利益强压,百姓既然因此有了不便,借此谋利,又有什么错的?”

    说着说着,他轻笑道:“按着咱们的看法,这些灯笼上的字句可是千金难买的,何等珍贵,而这些人”他指了指那些正在埋头抄录的人,“他们只是辛苦跋涉,付出些许钱财,就能得到纪录,何其幸运?岂不是占了大便宜?你我家族,为了集齐书册,前前后后几代人,耗费了多大心力,哪里比得了这些人这般轻松?”

    王快听到这里,居然觉得还真有些道理,这眉头不由皱起来,陷入了沉思。

    几人却没有注意到,在他们不远处,坐着一个看上去颇为年轻的男子,似乎还不到二十岁,衣着朴素,正低头抄写着身前灯笼上的文字,但眼睛却不时飘到张景生等人身上,同时凝神细听,眉头慢慢皱起。

    实际上,之前几人说话的时候,这人就在不远处,早就留意几人了。

    如今,一听这些话,他的脸上表情复杂,先是有些愤怒,跟着就是不忿,最后变成了鉴定,他看着身前的灯笼,又看了看满街的灯火,眼睛里流露出憧憬。

    张景生等人自然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番话,会催生出什么,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却说陆建与王快说完,先是笑了笑,又看了一眼满脸阴沉的顾恩,不由轻轻摇头,走过去就要劝两句,他这个好友心里想着什么,陆建也是能猜到一二的,自然不希望其人继续走岔下去。

    但就在这时候,忽有一阵明亮灯火从顾恩身后传来。

    本来这街道内外,就已经被一盏盏灯笼照耀的通明了,结果这顾恩身后忽然亮起来的光,却犹胜几分,一下子就把张景生他们的注意力给拉过去了。

    他们这一看过去,却发现确实一堆挑着灯笼走过来的僧人,一个个神色肃穆,在他们的后面,更有一人,宝色庄严,虽然光着头,却有着斑白的眉毛和胡子,混杂着长者与慈悲的气息。

    见了此人,顾恩撇下陆建等人,赶紧过去行礼。

    “见过竺法伟大师!”

第七百一十八章 窥机出头未如愿,僧言灯火道笑驳() 
“顾居士客气了,老衲这一路行来,多亏了贵族相助,否则现在还到不了代郡。”

    那老和尚淡然一笑,双手合十。

    “原来这位就是竺法伟大师!”

    张景生、王快等人见了,也纷纷走上前去,给这位老僧行礼。

    倒是那罗央有些疑惑,见了张景生和王快等人的那近乎有些过度的客气,不由有些疑惑,便低语道:“这老和尚是什么来历,怎的张兄、王兄,居然是这番做派?”

    他倒是知道,这次众多世家子去而后返,不光是自己来了,还顺带着捎带了不少人同来,却没有怎么放在心上,因为对那些随同而来的佛家高僧之类,罗央既不怎么信,也没有什么敬畏之心,之前听闻顾恩等人带着僧人过来,还和张景生、王快他们调侃过,后两者同样显得不怎么放在心上,可现在一见这个竺法伟,却是这番作态,不由让罗央疑惑。

    陆建在旁边听着,却是解释道:“张兄和王兄,之所以这般姿态,可不是因为佛家,而是敬重竺法伟这位僧人,或者说,是敬重他的老师。”

    罗央顿时来了兴趣,问道:“这位竺法伟大师的老师,又是何方神圣?”

    “你可知道竺法护?”陆建反问了一句,随后也走上前去,恭敬的行了一礼。

    “这名字有些耳熟。”罗央心里嘀咕着,见着众人都上去了,他也不好硬站在这,只好照着葫芦画瓢。

    等一番礼数过后,张景生、王快,连同那顾恩,又和那老和尚闲聊起来,似乎几人过去都曾经见过。

    罗央听着却很无聊,只是想着那竺法护的名字,到底是何来历。

    这时候,旁边却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小声说道:“那竺法护大师,乃是有名敦煌菩萨,听说是佛门大能,其佛骨舍利,如今还供奉在洛阳城中。”

    “咦?”罗央闻言一愣,循着声音看过去,入目的却是一张略显单薄的身影,那人衣着朴素,正盘坐在地上,身前铺开了一张纸,上面用蝇头小字抄写着灯笼上的语句。

    这人,赫然就是刚才偷听几人讲话的那个年轻人。

    此人始终留意着罗央等人的动向,更是借着位置的便利,听到了罗央的一二语句,便自行推测,得了其人疑惑,此时就说了出来。

    “怎么?你知道这人?”罗央眯起眼睛,很干脆的询问起来。

    “略知一二,”那年轻人这时放下笔,站起身来,拱拱手,在张景生等人诧异目光的注视下,冲着那老和尚行了一礼,才道:“法师的老师,乃大德之人,出身西域,精通百国之语,更是通六经、涉百家,自西方佛门圣地取真经而反东土,广布德化!”

    “这位小居士,却是对老衲老师的事,知道的很清楚。”老和尚微微一笑。

    而其他人则有些惊异,看着这年轻人的目光,带着好奇和审视的味道。

    这也正常,无论怎么看,此人都该是出身不高,其人衣衫朴素不说,细细探查,还能看到几个补丁,这样的一个人,当然不会是高门大族的出身,那能够获取消息的渠道有限,眼界必然不会开阔,否则也不会出现在这里,更和其他人一样,趴在地上抄录灯笼语句了。

    “知道的不少,想来不会是寻常人吧,你是否有什么来历?”罗央不管许多,直接就问了出来。

    那人迟疑了一下,才说道:“在下名为高并,乃是华夏苗裔,不过流落高句丽国中,最近因故东游,恰巧听闻陈府君之召,于是过来求学。”

    “原来是这样。”罗央点点头,而其他人也都听明白了。

    他们意识到,此人应该是高句丽人,或许真是华夏苗裔流落在外,但更有可能是牵强附会。

    当下这塞外部族,别看打得凶,如匈奴之流更是与汉廷为敌,明着作乱,可在其部族内部,依旧有很多人仰慕中原文化,乃至不惜将自家祖上硬靠过来,直接编到三皇五帝时期,以证明自身高贵。

    这个情况,在匈奴国内部尤为明显。

    那匈奴国自视甚高,甚至看不起汉廷官兵,偏偏其部族内部,但凡有些地位的,都会往炎刘血统上靠拢,其中做的最彻底的,就是国主一家,因过去有过和亲公主的关系,直接改成刘姓,以此彰显血统高贵。

    有这般例子,周边各部各族各国,皆效仿之。

    张景生等人听了,便这般认为,也不说破,只是夸赞了两句,却没有更进一步交往的意思,毕竟双方的地位差距太大,有着鸿沟。

    那高并见此情景,不由有些沮丧,他主动出面,当然有趁机结交的意思,若能搭上张景生等人,哪里还用辛苦在这里抄录,还不是一飞冲天,说不定都能直接面见陈止,拜师学艺也不是没有机会。

    高并可是听说了,陈止真正招收的弟子、学生,不过一两人,而且其学生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出身。

    “这些世家大族的人,到底还是看不起我等,终究要靠自己!”

    看着面前己任夸赞几句之后,注意力又转移到了老和尚身上,高并咬紧牙关,攥紧了拳头,看了一眼脚下的纸和笔,心里升腾起火焰。

    不过,他的些许情绪,根本不会张景生等人放在心上,几人在与那老和尚交谈过往,而且是一边说一边走。

    他们这一走,马上就清楚的看到了沿途,那一个个伏地抄写之人,却是心思各异,但有着这般景象,嘴里的话,不知不自觉之中,就渐渐朝着这灯笼上的话语偏转过去。

    “依老衲来看,陈居士的出发是好的,但行事却有些过了,这般教化皈依之事,本该循序渐进才是,等会晚宴上,老衲自会向他提议。”

    那老和尚说话间,透露出一点念想。

    这个时候,却有一阵笑声从后面传来——

    “贫道观府君此举,却是恰到好处,你这和尚,何以这般非议?”

    嗯?

    几人听闻此言,纷纷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入目的却是两个健步如飞的身影,为首那人面带笑容,还是众人的一个熟人。

    “太虚子道长?”

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论下部在灯笼上?() 
李不匿与薛不疑缓缓走来,后者一边走,还一边忍不住看着周围的灯笼,凝神观察着灯笼上的文字。

    因为火在字下,寻常人想要看清楚灯笼上的文字,必须要凑得足够近,这从很多灯笼边上拥挤的人堆也能看得出来,不过薛不疑显然是眼力过人,离着老远,微微眯起来,就能看个通透,因而心思有很大一部分,是分在这个上面的。

    不过,等他的那位师兄,被顾恩有些粗暴的询问来历时,薛不疑又将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有些不快的朝顾恩看过去。

    “贫道与张君他们都是见过的,便是阁下,似乎也有一面之缘,不过阁下这么久不在代郡出没,不记得贫道,那也是正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