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曾经在朝中担任过九卿的老人,而今在整个下邳陈氏,乃至整个徐州陈氏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得上是德高望重,除去陈止,这位老人在陈氏族中,也算是地位最为尊崇的了。
和几年前比起来,陈永苍老了许多,自从他的儿子在蜀地生死不明之后,陈永的精气神就一日不如一日。
中间更是伴随着天下大乱,经历了不少,本来身子骨一度衰微,好在后来挺了过来,加上因为陈止的关系,陈氏越发强势起来,他的身份地位一日重过一日,便是那不怀好意的,也不敢将他如何,生恐惹恼了陈氏,被千里灭杀。
这时候,陈永招了陈止过来,先是称赞了几句,说着说着,却忍不住感慨起来。
“老夫当年见你,就知道日后成就非凡,只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成今日之势,我陈氏一族因你而荣。”
但说到了最后,这位老人想起了什么。
“当初我与杨公在洛阳受了灾,还是靠着你的名号才能逃出来,当初杨家虽说因为你的关系,与我陈氏交善,只是两家毕竟在位格上不同,还是有高低之分的,杨家之人见了陈氏子弟,难免心存傲气,但现在,他们却是都主动低头了,这便是你的功劳,不仅仅只是杨家,还有这天下世家,皆有低头之势,就是不知道,你要如何对待他们。”
陈止听到这里,正色说道:“这便要看他们如何作为了,只要不妨碍我行事,便可存之,否则的话,我也不隐瞒,皆要扫清。”
陈永听着这话,立刻感到了浓烈的压力,终于意识到,面前的这个晚辈,果然已经不同了,甚至自己也没有什么倚老卖老的资格。
于是,他也正色道:“老夫也听了科举之事,此法要一直推行?”
“我得北地,入蜀地,拿荆襄,未来还要匡扶天下,其中便有一部分愿意,是因为此法,自是不可停下!”
陈止淡淡说着,却听得陈永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感到了那话中纵横天下、荡平乾坤的大志。
第一千二百零九 明灾与隐患()
就在陈止一路南下,步入徐州,并且越来越接近大江,眼看着就要与江左朝廷隔江对峙的局面下,这消息有如雪花一样,纷至而来。
江左朝廷这边,可以说是应接不暇,只不过处理这些事的人,已经从朝廷诸公,变成了王敦的幕僚班子。
但是他们的压力,没有因此而减轻,准确的说,如果是诸公当政,面对玄甲军大举而来,甚至是陈止亲自领兵,难免要胆战心惊,但尚且不至于手忙脚乱,因为知道有个朝廷大义在,还有先皇的恩义在,关键时刻还能用这个名义过去探口风。
再不济的话,也是能保住家族的,毕竟就算那北地玄甲军真有什么念头,也不是为了毁灭江左,而是要一统天下,那倒霉的也是皇家宗室,而不是他们这些世家大族。
但是王敦的幕僚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很清楚的,一旦真要被攻伐过来了,那真是半点侥幸都没有,很有可能就被直接灭杀了。
所以这几日时常就有幕僚因为压力太大,而累倒的情况,甚至还有不少人找到王敦,想要向他暗示,最好能想个折中之策,实在不行,就是让出建康也无妨。
不过,每一次王敦都没有任何表示,直到次数多了,似乎他也是不胜其扰了,便传令下去,将麾下的诸多幕僚全部都召集起来,聚集在一起。
“我知道你们这几日得知了北边的消息之后,一个个都是心神不宁的,”王敦环视众人,一开口就直接点题,“甚至还有不少人找到我这里,表达着这样的念头,想让我退一步,只是你们却没有想到,如今这个局面也是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一旦退让了,顷刻之间就是败亡的局面!”
说到这里,他深吸一口气,这才继续道:“很多人现在不理解,为何我要进攻建康,但现在回过头去看,如果咱们还留在荆州,是个什么情况?”
听到这话,所有人的表情都变了,一个一个的脸色有些苦涩和不自然了。
“荆州,可是已经被那玄甲军攻陷了!”
王敦说出了所有人的心中所想。
“若是我等还在荆州,难道就能抵挡玄甲攻势?怕是未必!”他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摇头道,“我等虽然着力攻打江左,但是在荆州也是经营多年了,而且那里作为我的根基之地,所以放了不少的人守护,结果也不过就是几日时间,换成我等亲自驻防,恐怕也不会有太大不同,甚至还会被困死其中,再无逆转的机会!”
听到了,不少人已经开始点头,承认这话说的确实在理。
“我之前攻伐江左,也是抱着一个侥幸,觉得陈氏或许还顾虑朝廷,顾虑皇帝,但现在看来,还是不够了解他,”王敦说话的时候,表情逐渐阴沉起来,“写给此人的几封书信,不得半点回应,结果他还兴大军而来,根本就不担心皇帝会出意外,既然如此,那我等也只能做最坏的打算了!”
众人听到了,有人叹息,有人唏嘘,却也有那意志坚定。
随后就有人上来说道:“最近城中世家,不少人有动静,是否要严加看管?”
“怎么管?”王敦冷笑起来,“怕是没有动作的家族,反而是少数吧?”他一摆手,“都随他们去,无需理会!难道这个时候了,他们还能有其他想法,无非就是想要联络陈氏,为自家保留元气罢了,只要守住各方通讯渠道,自是不用担心,而且还能从这些人的往来信件中,得到不少情报。”
下面的人听了,就默默点头。
不过,他们心里也很清楚,王敦这话说着洒脱,颇有大气,好像是掌握住了关键,但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
别看建康城已经落入了王敦等人的掌控,但那也只是占领而已,这里作为新汉王朝各大世家最后的据点,里面的关系当真是错综复杂,人员更是复杂,而且牵动天下各处,关系网络层层叠叠。
王敦的兵马虽然相对强横,人数也不少,但即使全部散开,深入到各家里面监督,那就得把军队全部散开了,着实有些难办,因此只能选择这种折中手段。
说到底,各大家族根本不认他王敦之权,只是迫于刀兵,于是暂时低头,想让他们配合,那是休想。
王敦的这个选择,目前看来,是最有可能施行的了。
只是他并不知道,诸多家族虽然大部分都是谋于外,却也有那有心兵行险着,建立一个功绩的。
就在前线传来消息,说是陈止的兵马离开下邳,继续南下的当天夜里,在庾家的一处别院里,前后来了两拨人,通过密道行进,最后在院子深处秘会。
“见过张公。”
其中一人,便是如今的庾家之主庾亮,他起身迎接的,却是那张家的张应。
张应摆摆手,回应道:“庾君无需客气,你我如今皆为冠军侯做事,没有什么资历之分,那北地唯才是举、以科举取士,我等也当时刻提醒,不可乱之。”
庾亮称赞道:“张公不愧是张公,这般认识,我辈不及也!请!”
客气之后,这两个立场诡异之人寒暄了两句。
当初,他们都曾与陈止为敌,后来心惊胆战,又都选择了投靠陈氏,期间自是有百般困难,二人做足了低姿态,又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最终才能如愿。
自此,他们算是放下心来,然后专心为北地做事。
当初张应在关中,本来想要提前避祸,离开关中的,但最后为了能在陈止面前立功,又生生忍住,只是让几个儿子提前转移,自己则带着两个儿子,在关中搜集情报,同时给两王下套。
等关中陷落,这人又随着大部分的世家,来到了江左,想要故技重施,结果到了地方才知道,在这里自己根本排不上号,有大批的家族早就投靠了北方。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居然是庾亮的庾家,二人当初处境相似,一来二去,居然有了交情,时常共谋。
待得二人落座,马上就说起此番见面的目的。
“冠军侯南下,此乃天赐良机,未来玄甲一统,华夏才有强盛机会,只是当今圣上,与冠军侯毕竟有着情谊,到时两边难免相互顾虑、妥协,时间长了,难保不发生意外,我等还想个法子,杜绝隐患!”
庾亮淡淡说着,听得张应眯起眼睛,微微点头。
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天下只此一隅()
玄甲军逐渐南下,终于到了隔江相望的时候。
伴随着这样局面的,就是江左朝廷里面越发凝重的气氛,无论是王敦麾下的那些将领、官僚,还是迫于形势不得不投靠的世家官吏,都感受到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但就在这种气氛中,王敦并没有被动等待,更不愿意引颈待戮,所以同样有所布置,并且很快就有了结果和反馈——
“果然不出王公所料,那玄甲军确实有两支兵马隐匿前行,一直从荆襄向南,想要绕道而来,一直却是沿海而至!”
他的几个幕僚得到各方的消息之后,马上就过来向王敦反应情况,口气里面都是庆幸的意思。
王敦却是捋了捋胡子,笑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他陈氏的行事风格,我早就研究过了,此人虽喜堂堂大势,但并不排斥奇兵袭击,而且他的奇兵,不是为了出奇制胜,而是为了缩短攻伐时间!”
他看着眼前的几人,淡淡说着:“这陈氏布局南方,一开口就是用阳谋,先说蜀地,后指荆州,就是要乱我阵脚,可见也是求快,既如此,那就得不得不防着一手,他既说亲自领兵南下,却缓缓而行,知江左之事而不加急,必有所图,是以我让人于几处探查,果然发现了他的图谋!”
众人听着不由点头。
原来,这王敦也算是有新的,猜到陈止亲自领兵的噱头,很有可能是为了吸引注意力,给其他方面的兵马制造奇袭的空间,所以就专门派了人在几个关键的路径上检查,一旦发现了有兵马踪迹,就第一时间过来回报。
没想到,还真让他发现了踪迹,这时候拿出来,就要振奋人心,一扫最近的沉闷气氛。
只是这边高谈阔论,还未多久,忽然又有战报传来——
“不好了!海上拦截的兵马尽数都被击溃,而那绕道山越的兵马,更是收服了不少山越部族,已经从南边打过来了,占领了几个小城!”
听着这个战报,王敦彻底说不出话来了。
他还能说什么?
提前预测到了对方的战略,更做出了安排,甚至还为此联络不少势力,可以说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结果呢?
“结果却是,连阻隔半天的时间都做不到么?”
王敦的脸上忽然露出了颓然之色。
“过去只是听别人的战报,也只是震惊罢了,尚不能感同身受,还觉得多多少少都是其他各方做的准备不够,才会被玄甲军随意击破,但现在落到了自己身上,才知道这事果然不是那么简单,不是说你预料到了对方的动向,就能阻止的,更不是能够战胜的!”
众多属下从他的这句话里面听到了灰心丧气的意思。
一时之间,气氛越发压抑起来,很多人也不免心灰意冷,想着与玄甲军对抗,看起来是真的毫无胜算,便是自己这个雄才大略、心狠手辣的主公,面对玄甲军的直接进攻,也显露出颓势来。
注意到手下之人的气氛,王敦马上意识到,闲着可不是自己展露丧气的时候,于是他一眯眼睛,沉声说道:“不过,事已至此,我等与陈氏之间,是再无转圜余地了,当下我们还占着这座城池,这就是优势,他玄甲军就算再厉害,刚刚打下蜀地,还未消化,加上之前北地还有不少风波,也未完全消化,这就说明,他们无法抽调太多力量南下!”
他站了起来,为了稳定人心,不得不多说几句。
“现在,他们几路大军下来,看起来势大,但究其根本,终究还是要聚集一处,其目的既然知晓,就可以从容布置,传我命令,让各方兵马尽数收缩,我等也不那陈氏有什么多言,就在建康与他一决高低!”
这个命令确实有几分振奋人心。
因为在兵法上,若是提前知道了对方的战略目标,确实是占据很大优势的,很多时候,足以以弱胜强!
就是不知道,这个强能有多强,这个兵法原则,能否让王敦军,战胜玄甲军!
接下来的几日,王敦的兵马从各处被收拢过来,聚集了力量和兵马粮草。
这般阵势,就是那不识兵家之术的人,也看得出来,是王敦打算在建康城与玄甲军决战。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玄甲军的名号在那摆着呢,而这城里的人很多人都是被胁迫的,甚至很多人与王敦之间还有仇怨,一想到最后还要被此人连累,和天下无敌的玄甲军交战,怎么想都憋屈。
于是,这城中的各大家族动向的更加频繁了。
到了最后,甚至都有些毫不遮掩的意思了,逼着下面的人不得不找到王敦,让他作指示。
“当下就等着一鼓作气的决战了!此乃生死所在,其他的暂时也顾不上了,”王敦冷笑着,眼睛里露出了寒芒,“若是此战败了,我等都没有命活,哪里还顾得上其他人的性命?这些城中的家族,这时候还给我搞事,分明是要我死啊!既然想让我死,还有什么说的?但凡有闹事的,尽数抓起来,屡教不改或者性质恶劣的,直接斩杀!无需多言!”
众人从他的话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杀气!
而下面的人得了命令,也意识到了王敦的决心!
很明显,现在的王敦,就是要收缩势力,聚集全部的力量,在这里和陈氏一决胜负,若是能胜,多少能增加一些政治筹码,就算是僵持起来,都有一定的机会能得到条件,可一旦败了……
“此战,我必全力以赴!”
震云密布,一连……两个月!
让建康城内外的人没有想到的,那玄甲军几路大军,明明早就做好了准备,偏偏就是不攻!
不过,他们是只不攻建康,面对这建康周围的州郡县,可是一点都不客气,可谓横扫,两个月的时间,除了江左建康和周边的几座城池,这那边的其他地区,几乎都被几路玄甲军占领、征服。
连那那边的诸多山越部族,都有玄甲军配合官僚过去收编、整治,要纳入规划。
至此,天下之间,只有一隅之地不在玄甲掌控。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绝围()
王敦纠结了兵马,本意是要集中力量,与陈止的玄甲军一决胜负,可以说是背水一战了,结果这预想中的决战根本没有发生,反倒是周边的郡县,被一一拔除。
这就好像是一个人收拢拳头,打算全力攻出去,结果刚刚运好了劲力,一抬头才发现对面没人了,但是对方带着一伙人,在更远的地方,把自己给围起来了。
这种打空了的感觉,着实是太过难受了,而且还带来了一连串的严重后果。
天下四方,皆被玄甲所得,这种情况,莫说是那王敦心中惶恐,他的那些从属一个个也是慌乱无措,偏偏无计可施。
便是那些被胁迫低头的世家和江左朝廷势力,一个个的也意识到不妙了,更带有一股难以言喻的紧迫感
因为他们忽然意识到,如果情况一切如常,像是过去一样,江左在汉家名下掌控,那么陈氏想要攻伐这南方的土地,首先就有一个最难的问题无法跨越
名分。
或许强行攻伐,以玄甲军的战力也一样是战无不胜,肯定能将江南打下来,但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到了最后,这下面的人心自有不同,会在后续的治理上凭空生出许多问题来。
结果,现在王敦这么一闹,理论上江南之地已经离乱了,所以玄甲进军,也找到了合理的借口,不是评乱,就是镇城。
而那些城池要么不敢与玄甲军对战,要么根本就一心投靠,很多城池的城守和其中世家,甚至在几年前,就和北边暗通曲款,此时机会一来,往往是玄甲军还没有打过来,自家已经将旗帜换了,站在城头迎接。
于是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整个南方的局面就焕然一新。
随着一座座城池改旗易帜,江左朝廷,或者说王敦兵马能够掌控和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甚至很多原本没有被他发现和重视的问题,也都一一浮现,成为了让人头疼的事来。
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失去了周围郡县的支持,建康这座都城作为首都的诸多功能和职能,逐渐限于瘫痪
要知道,这个时代,土地能够供养的人口,其实并不多,建康作为都城,前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宣武北伐之前,这里作为国都,已经被建设的十分完善了。
宣武迁都之后,江左建康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比起其他城市,依旧还是被重点关照,归根到底这里有着新汉的老底。
于是发展到了如今,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是远远超出其他城市的,城市的人口,往往与它的影响力成正比。
这样一座城市,江左各大世家当然都有自己的触角或者势力据点安排在里面,很多家族经过几代的经营,更是渐渐将这里变成了大本营之一。
平日里,要供养这么庞大的人口,再加上城市内外的驻军,单纯靠着周围的土地,那是根本不够的,还要靠着江南各地的郡县城镇运输粮草过来供养。
江南水系发达,又有大江为凭,运输成本上相对较小,是以能够供养超过原本城市容量的人口。
但现在局面完全不一样了,随着玄甲军将其他地方的城镇占领下来,哪怕不能实施有效的管辖,但至少可以断绝这些成真,对建康的供养。
发展到最后,那建康城中逐渐发生了恐慌,因为这庞大的人口,哪怕是动用城中的储粮,也根本不够的。
关键是,之前王敦为了决战,将大部分的兵力都集中起来了。
这兵马人数,在战时是战斗力,可单纯挤在一座城里面,人吃马嚼,时时刻刻都在消耗。
本就超出了城市容量的人口,加上大量的兵马,周围被围困、断绝了补给,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每一个人都在拼命的想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