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较1957年增加了11倍以上,但是并没有完成二五规定的指标,仅及指标的539%;而机床、棉纱、柿布、糖产量均未完成计划,分别仅及计划指标的89。7%-79。8%,79。2%-71。6%和60。8%-58。4%。综上所述,与支农相关的工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棉纱、棉布和糖)完成计划指标情况较差或未完成计划。
在农业方面,由于大跃进对农业生产破坏太大,即使经过调整、恢复和发展,1965年粮食产量仍然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油料、黄红麻、桑蚕茧、柞蚕茧、茶叶、水果等主要农产品1965年的产量也都不及1957年。在一些主要农产品产量下降的同时,农业经济效益也比不上一五期末的水平。平均每一农业劳动力提供的农业净产值、农副产品收购额和粮食产量,一五期末的1957年分别为355元、151元和斤,而二五期末的1962年分别为241元、100元和1560斤,三年调整期末的1965年也分别只有297元、138元和1684斤。农业劳动力人均提供的产值和产品减少了,但农业成本却增加了,1957年每百元农业纯收入的费用为36元,1962年为395元,年为392元。以八大建议的二五计划指标衡量,则全部农业指标均未完成计划。
其中农业总产值仪实现一五计划建议指标的81。4%;主要农业畜牧业产品的情况分别为:粮食、棉花、大豆分别完成计划指标的76%、87。4%、49。1%;畜产品的产量虽然均超过了1957年的水平,但尚未达到一五计划规定的指标:大家畜(牛、马)、猪、羊里所讲的净产值和收购额均为1970年不变价格。
的年末存栏数分别为计划指标的83。18%…66。77%和由于重积累、轻消费,生产性建设投资在基建投资中的比重二五时期和三年调整时期分别为85。4%和79。4%,都比一五时期67%的比重要大;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比重,二五时期和三年调整时期分别为14。6%和20。6%,均低于一五时期的33%。在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中,用于住宅的投资比重?二五时期和三年调整时期分别为41%和69%,都比一五时期91%的比重少,年均绝对额也少于一五时期。由于只注重固定资产的外延扩大,片面追求产值和产量,因而投资效果很差。
1958年至196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一五时期增加19。54%,但是大中型项目的建成投产率却比一五时期下降了,一五时期为15。55%,而二五时期和三年调整时期分别为8。1%和10。4%。微观经济效益在某些方面同样不及一五时期。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962年(二五期末)和1965年(三年调整期末)除个别指标外,均低于1957年的水平。与产出下降相反的是,这两个时期期末的生产成本都比一五朝末时增加了高投入、低产出还反映在整个宏观经济效益上。人均占有的国民收入1962年为139元,低于1957年142元的水平;1965年虽提高到194元,但只比1957年增加元,1958-1965年年均增加65元,而一五时期年均增加76元。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这种有限的增长,也是在超过一五时期成本水平的情况下实现的。【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每吨元资金实现的利润税金、每百元固定资产净值实现的利润税金、每百元工业产值实现的利润、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产值(均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1957年分别为238无、348元、4205元、125元、元,1965年分别为209元、29,8元、398兀、213兀、98元由于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重工业建设,加之农业的低产与歉收,致使人民生活水平受到影响。据统计,全部职工平均实际工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一五时期为51%二五时期为63%,三年调整时期为61%,8年平均增长速度低于一五时期。从1958年到1965年的8年,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以年为10%,全都低于1957年的水平。在以工资为主要甚至唯一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低水平工资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消费。1958年到1965年,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指数(按可比价格计算,以1952年为100),除1958…1965年高于1957年,其余年份均低于年,其中有一年不及1952年,有四年低于1955年。据统计,二五期末的1962年和三年调整期末的1965年,粮食、食用植物油、牛羊肉、家禽、水产品、卷烟、酒、各种布等消费品的平均每人生活消费量,均低于一五期末的1957年。
调整时期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主要由于党在经济指导思想上发生重大失误,加上国际彤势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二五计划头3年遭到的严重挫折用了5年时间尚未完全弥补回来。也就是从此开始,我国同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同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拉大了。1957年同1952年相比,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比美国、英国、法国的同期增幅都要大;而1965年同1957年相比,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反比美国、英国、法国同期增幅要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57年中国相当于联邦德国的68。1%、英国的57。2%、法国的52。3%,到1965年中国只相当于联邦德国的48%、英国的53%、法国的48%台湾省1953年到1964年实行三期经建计划,第一期的时间大体同内地一五时期相当,内地一五时期经济增长率高于台湾。但1965年同1957年相比,内地反比台湾地区的增幅小。香港地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8页的数据,按照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历年汇率资料换算成美元计算。
区也是类似情况。二五划期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使我国失去一次有利的发展时机。
三、二五与调整时期重大建设项目的完成情况
二五时期建成大、中型工业项目110个左右,不少重要的工业建设工程如武钢、包钢、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保定化学纤维联合厂、新安江水电站,以及中国第一座试验性的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等,都是在这一时期投产的。1963-1965年期间施工建设的大、中型工业项目1097个,其中投产的243个。到1968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已达到1040亿元,比1957年增长了两倍。中国已初步建成了一个具有相当生产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
(一)二五时期建成的部分重要项目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松辽平原上。1959年初,探明该地区是一个面积达多平方公里的有利于含油的构造带,在其南部还基本探明了一个含油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油田。1960年国务院部署各部和东北地区,大力支援松辽地区的石油大会战。
为争取时间和提高速度,勘探、建设、生产三个程序交叉进行。当年共打井339口,生产原油97万吨,证实了大庆长垣各构造连片大面积含油,中心高产区面积达500平方公里以上,为大庆汕田以后的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基础。
马鞍山钢铁公司: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安徽省境内,北邻南京,南近芜湖。1958年开工兴建1962年基本建成,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陆续建成了南山露天开采、桃冲坑采铁矿;18平方米烧结机4台;84立方米高炉2座,255立方米高炉9座,72立方米高炉4座;炼钢方面建成3吨涡鼓型转炉19座,3吨、5吨电炉各1座,8吨顶吹转炉2座;轧钢方面建成小型轧机3套;配套建成耐火材料厂;焦化厂、铁合金车间、机修厂等。
1963年10月14日,建成我国第一个火车车轮箍厂。
柘溪水电站:位于湖南省境内。1958年开工兴建,1975年全部建成,建设工期年。装机总容量为4475万千瓦,累计投资2亿多元,平均每千瓦投资462元。
富春江七里垄水电站:位于浙江省富春江干流上。1958年7月破土兴建,1976年12月全部建成,建设工期18年5个月。装机总容量为297万千瓦,完成投资26亿元,平均每千瓦投资887元。
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境内。1958年7月开工兴建,1973年10月全部建成,工期15年,水库容量200亿立方米,装机容量为90万千瓦;累计投资92亿元。
刘家峡水电站:位于黄河干流甘肃省永靖县。1958年12月开始建设,1975年2月全部建成投产,工期17年;装机容量为1225万千瓦;累计投资6亿元,千瓦投资为兀。
云峰水电站:位于中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边境的鸭绿江上。1959年,中朝双方共同兴建,1967年4月,4台1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总容量为40万千瓦。
水府庙水库:位于湖南省湘水支流、涟水中游。1958年9月开工兴建,1959年9月建成,工期1年。这座水库大坝高35米,堤长238米,库容56亿立方米,是韶山灌区的源头。
新丰江水电站:位于广东省境内的新丰江上。1958年7月开工兴建,1960年8月第二台机组发电,工期2年,总投资22亿元。水库总库容139亿立方米,单支墩大头坝,装有4台机组,容量共2925万千瓦。
西津水电站:位于广西境内的郁江上。1958年10月动工兴建,4台机组安装投产,总装机容量为2344万千瓦,总投资198亿元,竣工决算为183亿元。
淠史杭灌区工程:位于大别山区,江淮丘陵,是淠河、史河、杭埠河3个相邻灌区的总称,是中国最大的灌区之一。工程于1958年开始动工兴建,由地方组成指挥部。以民工为主,土法施工,分期开发,分期受益。灌区工程包括总干、分干渠以及上千座中小型反调节水库,纵横安徽、河南的12个县市,面积达13万多平方公里。
江都排灌站:位于江苏省中部,连接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该站1961年开始兴建,包括4座大型电力排灌站,装有大型电机、水泵各33台,总装机容量49800千瓦,设计抽水能力为400立方米/秒,与它配套的还有12座节制闸、5座船闸、2条输水干河,是一项实行跨流域调度,远距离输水,发挥灌溉、排涝、排洪、发电、调节航运水位,提供城乡工业和生活用水等综合效益的工程。在1965年里下河排涝和1966年、1967年抗旱中该排灌站都发挥了显着作用。
林县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境内。1960年动工兴建,1969年7月全部建成,总干渠长104里,工程完工后,林县水浇地面积从不到1万亩扩大为60万亩。
贵州水城水泥厂:位于贵州省水城。1958年5月开工建设,1971年5月建成投产。
建设工期为13年。建设总规模为年产水泥35万吨,投资5500万元,单位生产能力投资100元/吨。
卓子山水泥厂:位于内蒙古境内。1958年10月开工兴建,建设规模为年产水泥万吨。1971年建成授产,建设工期13年,投资完成近5000万元,每吨水泥生产能力投资100元。
永安水泥厂:位于福建省永安县。1959年10月开工兴建,1974年11月建成投产,建设工期15年;建设规模为年产水泥50万吨;投资4700万元,每吨水泥投资94元。
成昆铁路:起自四川省成都市,终至云南省昆明市。1958年2月开工兴建,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车,建设工期12年零5个月。全线长1085公里,平均每17公里有一座大型或中型桥梁,每25公里有一座隧道。全线共有大、中、小桥991座,总延长为927公里;隧道及明洞427座,总延长为341公里。桥、隧总长共占线路总长度的40%。全线总计投资331亿元,平均每公里投资305万元。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1959年6月开工兴建,1968年10月1日建成正式通车。这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的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桥,车行道宽1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正桥10孑L,共长1576米,连同两端引桥总长:铁路桥6772米,公路桥4589米。建设工期9年零4个月。
铁路桥投资29亿元,每米造价42万元。
太原肥料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1958年4月开工兴建,1962年4月建成投产,建设周期4年,投资22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合成氨75万吨。
兰州合成橡胶厂:位于甘肃省兰川市。1958年2月开工兴建,1962年建成投产,建设规模为年产丁苯橡胶13500吨,投资12亿元。
湖南铁合金厂:位于湖南省境内。1960年3月开工兴建,1973年建成投产,建设周期13年;建设规模为年产铁合金32万吨;投资5000万元;单位生产能力投资为元/吨。
(二)三年调整时期建设的部分重要项目情况
韶关电厂:位于广东省韶关市。1965年5月开始建设,建设规模为发电机组万千瓦,计划投资5500万元。1972年11月全部建成投产,建设工期7年半,累计完成投资5600万元,累计新增固定资产5590万元,千瓦投资325元。
南京热电站:位于江苏省南京市。1965年10月开始建设,建设规模发电机组万千瓦,计划投资7000万元。1971年7月建成投产,建设工期6年,累计投资3500万元,累计新增固定资产3300万元,千瓦投资为233元。
映秀湾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境内。1965年4月开工兴建,1972年5月全部建成,建设工期7年零1个月,装机总容量为135万千瓦,全部投资15亿元,平均每千瓦投资1100元。
通让铁路:起自内蒙古通辽,终至黑龙江省让湖路。1964年7月开工兴莲,1966年12月建成通车。建设工期2年零5个月,投资22亿元,全长411公里,单位造价为万元/公里。
西北铝加工厂:位于甘肃省境内。1965年2月开始建设,建设规模为年铝加工能力l万吨,计划投资12亿元。1972年全部建成投产,建设工期7年,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累计新增固定资产8000万元。
西南铝加工厂:位于四川省境内。1965年4月开始建设,建设规模为年铝加工能力245万吨,计划投资35亿元。1974年全部建成投产,建设工期9年,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累计新增固定资产27亿元,单位生产能力投资14万元。
东方汽轮机厂:位于四川省境内。1965年10月开始建设,建设规模年产电站汽轮机60万千瓦、燃汽轮机16万千瓦,计划投资11800万元。1974年10月全部建成投产,建设工期9年,累计投资1-2亿元,累计新增固定资产11亿元。
汪家寨斜井:位于贵州省水城矿区。1965年11月开工建设,1971年12月建成投产,建设工期6年零1个月。建设规模为年开采原煤90万吨。投资6800万元,单位生产能力投资为76元/吨。
兴平化肥厂:位于陕西省境内。1965年10月开工兴建,1973年12月建成投产,建设工期8年零2个月。建设规模为年产合成氨5万吨、硝氨11万吨,累计投资1亿元。
经过二五和调整时期的各项建设,我国工业生产能力成倍增长,主要工业产品的自给裎度显着提高,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起来,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白。电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原子能工业等,大部分在这个期间打下了基础。例如,现已跃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我国航天工业,是从1956年起步,经过8年开拓、奋斗,于1960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运载火箭。1965年,我国着手制定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计划,并开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运载工具和大型地面设备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独立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一次发射成功,其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卫星内部温度控制技术等均超过其他国家的第一颗卫星。工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对提高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和自力更生程度起了重大作用。其中特别突出的是石油工业。
1959年我国地质工作者在东北松嫩平原找到工业性油流,1960年,在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党中央决定从各方面抽调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集中力量在茫茫草原上进行勘探开发,迅速建设起大庆油田。一年探明油田面积并进行试采实验,三年建设起中国最大的石油基地,产量达全国总产量的2/3在石油地质理论、油田开发和炼油工艺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随后,还开发了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已初步满足圉内的需要。工业布局也有了改善。工业基础薄弱的中南、西北、西南等地区工业固定资产占全国的比重,由1957年末为19%。1962年末上升到29%,华北、东北、华东地区则由1957年末的81%下降到1962年末的71%。生产设备能力的分布也起了显着变化。
以工业企业拥有的金属切削机床为例: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占全国比重,1957年为23%。1962年上升到31%;同期华东、东北、华北地区则由77%下降为69%。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也有很大发展。农、林、水利建设发展迅速,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加强。在交通运输方面,从1958年到1965年,全国新增铁路营业里程7900多公里,包兰(包头至兰州)、兰青(兰州至青海)、兰新(兰州至新疆)等线建成通车,不仅把西北五省区联结起来,而且把西北地区同华北和沿海地区联结起来。川黔(四川至贵州)、桂黔(广西至贵州)线也建成通车,将广西、四川、贵州三省区联结起来。
成昆(成都至昆明)、贵昆(贵阳至昆明)、湘黔(湖南至贵州)、湘桂(湖南至广西)等线先后开工,并部分通车。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全国铁路货运量1965年比1957年增加客运量增加了50。94%。公路、水运、航空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全国大部分县、镇通了汽车,沿海港口新增十几个万吨深水泊位,远洋方面开辟了通往东南亚、欧洲和非洲的三条航线。总的来看,至1965年底,我国初步建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
这一时期还培养了大量经济文化建设人才,取得了一批科学技术成果。高等学校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大量增加;科技工作人员由120多万人培加到230多万人。科学技术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在资源勘探、矿山开采、工农业生产、医疗技术以及基础理论的研究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有的研究项目,如我国第一个获得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等,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着名科学家钱三强在1982年10月颁发科学奖的大会上指出:1956年第一次颁发的科学奖有两个特点,一是相当一批得奖项目是归国的科学家在国外时完成的,二是33个得奖项目中,约有一半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满足经济建设的急需而完成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