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比上年增加112亿元。主要是自筹投资增加较多。重工业比上年增长99%,大大超过了计划1%的增长率。能源、交通又发生紧张,国家财力不足,资金分散,重点建设得不到保证。生产、建设、流通领域中经济效益差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许多经济效益指标没有完成计划。三、1983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982年10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提高经济效益、落实1983年计划指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处理库存积压物资等问题。这次会议提出的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国务院同意后,同年12月10日经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批准。

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争取工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压缩地方、部门和企业的自筹基建投资,压缩一般性加工工业的投资,调整投资结构,加快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有重点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制定科技长期规划,进行重大科技攻关,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继续保持财政、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983年计划的具体安排是: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增长4%,争取增长5%;固定资产授资747亿元,比上年减少9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07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4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60亿元,增长78%;财政收入1232亿元,支出1262亿元。针对198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多的情况,1983年重点加强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于1982年11月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必须控制总规模,二是使用方法要得当;不允许一般挤重点,要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更新改造所必需的资金;要保证更新改造资金的合理使用。

同年1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补充规定》,根据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提出的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项规定,国务院又作出4项具体补充规定。1983年6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并决定集中财力物力,保证以能源、交通为中心的重点建设,提出5项具体要求和措施。为了刹住基建投资增长过猛的趋势,保证重点建设资金,7月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清理在建项目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方、各部门对1983年基本建设的实际安排情况进行一次清理,凡是超过国家计划建设规模的,必须把超过部分压下来,凡计划外项目要一律停下来,更新改造规模不得突破国家计划指标。8月15日,国家计委等部门发出关于加强技术改造管理的通知,批评一些地区把自筹基建项目大量转为更新改造项目,扩大了更新改造资金总规模,对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较多的情况,8月19日,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将1983年基本建设规模严格控制在550亿元左右的通知》,要求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建设规模,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

1983年,继续贯彻进一步实行经济调整的方针,同时配合企业扩大自主权和搞活流通,在计划、物资、价格、金融信贷、劳动等方面也都相应地进行了局部改革。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提前突破了六五计划规定的1985年达到8710亿元的水平。粮、棉、油、煤、钢等33种主要产品产量提前两年达到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全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5%,超过计划增长4%的指标(不包括农村队办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79彩。工韭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5%,也大大超过了计划规定增长4%的指标(包括农村队办工业,比上年增长11。1%)。能源生产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比上年增长67%。但轻重工业增长不均衡,轻工业增长87%,重工业增长12。4%,重工业发展过快。重点建设得到加强,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94亿元,投资规模控制在国家计划之内。1983年财政收入虽然比上年增长,但财政赤字43亿元,比上年增加123亿元。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升15%。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增长7%。1983年存在的问题是:经济效益改善较慢;国家财政、信贷平衡还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货币增发较多,1983年底市场流通的货币达到5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市场物价虽然基本稳定,但副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其中鲜菜上升12。7%,水产品上升13。4%,鲜果上升14。7%;能源和交通运输仍然十分紧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工业产品的结构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四、1984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983年10月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讨论确定了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于1984隼5月31日经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审议批准。

根据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针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确定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是:继续坚持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特别是抓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按照保证重点、适当照顾一般的原则,集中必要的力量把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搞上去。进一步搞活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同时,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消费基金过快增长,保持财政、信贷收支基本平衡,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1984年的计划安排仍然贯彻稳步增长、留有余地的原则,使地方、部门和企业有产可超,保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并避免在计划上留下较大的缺口。

1984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是: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7%,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5%,农业总产值增长4%;国民收入增长46%;财政收入1306亿元,支出13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40亿元,其中国家基本建设投资65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9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60亿元;进出口总额816亿元。1984年6月19日,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决定追加1984年自筹投资和其他基本建设投资50亿元,全年基本建谩投资计划总规模达700亿元。由于前三年经济形势较好,同时,在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暴露出原有体制对发展的阻碍作用,1984年国家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的任务在经济工作中被提到重要地位。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了1984年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国家计委在1984年的计划安排中强调,为了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1984年计划,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生产、建设、流通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1984年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改革计划管理体制,要把大的方面管住管好,把小的方面放开放活。国家计划在做好全社会的预测和综合平衡的前提下,主要是管好重点建设的骨干项目和重要产品的生产。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把小商品进一步放开,实行市场调节。通过改革,使国家切实加强对国民经济主要部分的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和稳定发展;同时,切实扩大基层生产单位的计划权和生产经营权,把经济搞活。在保持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并加强全国的和行业的信息工作,引导各种经济活动沿着国家计划的方向前进。基本建设计划是整个国民经浒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必须控制基本建设的总规模,但管理体制也必须加以改革。今后中央主要负责安排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骨干项目的建设,其他项目逐步下放给地方安排。同时,放宽项目的审批权限,简化项目的审批程序。要推行投资包干制和招标承包制。通过改革,明确划分中央、地方、部门在基本建设方面的职责范围,适当扩大地方、部门在基本建设方面的管理权限,明确各自承担的经济责任,以促进建设工期的缩短、工程造价的降低和投资效益的提高。此外,1984年在计划工作和计划执行方面还要注意抓好: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统计工商行政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关系全局的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任务的完成;努力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水平;大力增收节支、扭亏增盈,保持财政、信贷收支基本平衡;继续搞好企业的整顿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素质。

根据改革的要求,1984年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5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在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产品价格、物资选购、资金使用、资金处置、机构设置、人事劳动管理、工资奖金、联合经营等10个方面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的自主权。7月14日,国务院批准商业部《关于当前城市商业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报告》,报告提出在实行政企分升、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建立城市贸易中心、小型国营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的经营方式、商品定价等方面进行改革。8月18日,国家计委发出《关于简化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手续的通知》。9月,国务院批准外经贸部《关于外贸体制改革意见的报告》。9月18日,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关于在国营企业推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报告》和《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在上年第一步利改税的基础上,对税制做相应改革,将税后剩余利润作为企业留利,全部留给企业。根据7月份关于城市商业体制改革的规定,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同步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后,国家平均每年对企业让利约30亿至35亿元,企业总的留利水平有所提高。同日,国务院批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就投资管理、项目审批、用工制度等提出14项改革措施。10月4日,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关于改进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暂行规定》提出12条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完全由市场调节的范围;下放计划管理权限,扩大部门、地方和企业的计划自主权;改革劳动工资和文教卫生计划;实行多种形式的计划承包责任制;加强国民经济的平衡工作。今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以五年计划为主要形式,简化年度计划,建立起长、中、短期计划与专项规划相结合的计划体系。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12月1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国家物价局《关于1985年价格改革初步意见的汇报》。12月14日,国家计委等单位下达《关于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拨款改为贷款的暂行规定》,从1985年起实行。

这一年,我国对外开放方面步子也迈得较大。2月,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讨论今后经济发展问题。在对外开放方面,会议提出,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方面更放手一些,多吸收一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以增加我国的建设力量。3月,中共中央召开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建议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5月1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了这一建议。

在体制改革推动下,1984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6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国民收入为5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13种主要农产品产量和8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等,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1984年的计划。全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5%。粮食产量亿吨,棉花608万吨,全国人均占有粮食791斤,棉花12斤,基本解决了10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全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4%,也超过了计划规定增长5%的速度(包括队办工业,比上年增长15。9%)。人民生活在原有基础上又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离,全国城乡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比上年增长11。6%。1984年,对外贸易创造了新纪录,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1984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扣除价格和汇率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9。6%。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也都取得明显进展。1984年第4季度以后,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主要是在经济形势好转的情况下,盲目追求超高速度,工业生产发展速度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投放过多,国家结存外汇下降。问题的核心是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政策上的不适当规定也是导致第4季度经济开始膨胀的刺激因素。在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和职工工资制度改革中,不适当地规定了改革后的贷款总额和工资总额均以1984年的数额为基数,从而刺激了1984年第4季度的突击贷款和突击发工资奖金。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是,这些问题在六五期间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五、1985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985年是执行六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第一年,任务十分繁重。1984年11月,国务院根据全面完成六五计划的要求和当前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了198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计划草案于1985年3月28日经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审议批准。

根据1985年计划安排,这一年经济工作要办好三件大事:一是价格改革要起步,二是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三是为全面完成六五计划和为七五计划做准备,技术改造和重点建设要保持一定规模。这三件事安排得好,有利于理顺关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如果安排得不好,就可能影响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为此,198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积极而稳妥地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保持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六五计划规定的各项任务,并为七五经济发展准备条件。要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加国民收入的基础上,认真搞好财政信贷平衡,妥善安排积累和消费,保证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

计划提出,鉴于目前财力、物力都比较紧张,1985年计划的增长速度不宜过高,否则就会加剧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等的供需矛盾,嫡碍经济效益的提高,引起经济生活的波动,不利于经济体制的改革。1985年计划的具体任务和主要指标是:(1)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求得生产的持续增长,要求工业增长8%,农业增长6%,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5%。(2)适度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认真贯彻以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为主的方针。基本建设投资安排8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360亿元。(3)适应经济搞活的新形势,调整国家统配物资的分配办法。(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780亿元,增长13%。(5)进出口贸易总额574亿美元,增长18。8%,其中出口总额270亿美元,进口304亿美元。从计划安排上看,由于1984年调整时期正式结束,所以1985年的工农业产值计划指标还是比前几年有所提高。

计划安排对1985年计划体制的改革进行了部署。按照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的要求,1985年将国家计委管理的工业指令性产品由123种减少为60多种,部门和地方管理的指令性产品也要相应减少;国家计委和国家物资局管理的统配物资由256种减少为65种。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计划对实行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项目范围进行了划分。

计划提出,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目箭正处于新旧模式交替的过程中,由于旧模式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而新模式的机制还很不完善,极容易发生需求膨胀和宏观失控的现象,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困难。必须在进一步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同时,努力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管理,防止发生失控现象。为了保证改革和1985年计划的执行,在宏观管理方面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加强信贷管理,控制货币发行。要在支持生产发展、流通扩大的合理资金需要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前提下,控制信贷规模,减少货币投放。第二,加强消费基金的管理。人民生活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避免消费基金的增长失控,是稳定物价的重要保证。要制止把生产基金转化为消费基金的行为。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第三,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第四,加强外汇管理。第五,严肃财经纪律,纠正不正之风。

按照计划安排关于改革的部署,1985年1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从1985年开始,在国营大中型企业中,实行职工工资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国家对企业的工资实行分级管理的体制。由于价格关系尚未理顺,这项改革当年只在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5%的1400多个企业中进行了试点。

2月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讨论做好1985年经济工作的具体政策措施。会议提出,1985年要紧紧围绕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这个中心环节,搞好城市改革和其他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为搞活大中型企业,会议提出1985年要采取10项具休政策措施:(1)加快推行厂长负责制,建立勇于开拓的领导班子。(2)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把经营领域扩展到从市场预测、资金筹集、产品研制到售后服务……(3)企业有权挖掘自己的技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