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基础产业的投资,但实际建设的结果,这些部门在全国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特别是农业∥七五期间国家基本建设对农业支出的资金占同期全部投资的比重已由六五的5%下降到33%,其中年最低为3%。治理整顿期间有所提高,1990年和1991年分别这到39%和4%,但1992年国家用于农业的投资重新下降为37%1993年又进一步降为28%。农户是农业投入的主体,用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也呈下降趋势。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欠账不断增多,加上大量土地资源被开发区和房地产建设所占用,农村资金和劳动力也受比较利益的影响加速外流,1吏粮棉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1993年起出现滑坡。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传统农业高产地区,这几年由于大量生产要素向非农产业转移,粮食由自给有余转为大量调入,1994年12个沿海省份中有9个粮食减产,约占全国粮食减产总量的60%。这种由资金投向失控引起的结构失衡,加剧了供需的矛盾,特别是农业短腿矛盾再次加剧,成为这轮物价过猛上涨的突出原因。据有关部门计算,1994年当投资增长大幅压缩后,物价的上涨指数中有60%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的。

此外,在国内需求过大而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平衡供求,进口大幅增长,出口减缓,加上有的外贸企业外汇收入不愿及时与银行结汇,大量外汇滞留在企业,甚至持汇从事炒买炒卖的投机活动,使国家外汇结存下降,市场汇价急剧上升,1993年6月由年初美元兑换74元人民币涨到11,8元人民币,成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另一种表现。

二、经济软着陆的主要措施

针对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1993年6月起,采取了下列措施,在继续保持经济适度高速增长的同时,成功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一)统一思想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1992-1993年经济发展中出现严重失控的苗头后,很快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1993年3月7日,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明了的。目前我们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控制投资规模,菅好信贷规模和货币发行量这两个闸门,调控国家财政收支,保持重大经济比例的基本平衡,按经济规律办事。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调赦八五计划若干指标的建议》即贯彻了上述思想,提出了深化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防止经济过热。

4月1日,江泽民再次指出!我们要注意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要注意汲取历史上造成几次较大经济波折的经验教训,善于掌握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力求在经济建设上,既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又争取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实现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既坚持微观放开搞活,又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总量的基本平衡;既抓好沿海地区和重点行业的发展,又考虑到中西部地区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中央提出防止经济过热,就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稳妥,避免大的起伏,避免大的损失,把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5月下旬,党中央作出了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强调要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切实贯彻邓小平关于在经济工作中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同时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是要避免大的损失的要求,把加快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到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上来。坚持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持续发展出发,协调行动步伐,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同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比较具体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政策。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是其中重要内容。根据部署,年底至1994年初,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有关金融、财税、外贸等改革方案和法规。

1994年初,当国民经济基本方针确定后,中共中央再次强调,各项工作必须服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并一直把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和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关键环节。由于中央的高度重视,同时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尤其是1993年末一度放松银根引起物价进一步上涨的教训,使各地、各方面对通货膨胀的危害性和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基本取得了共识。中央综合部门和各产业部门围绕抑制通货膨胀问题采职了一系列措施,地方各级政府普遍实行了物价控制目标责任制,特别是围绕米袋子和菜篮子,组织各部门从生产、流通、储备、管理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使抑制通货膨胀形成首长负责、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

(二)通过整顿、改革,改善

经济运行和科学制定目标,恰当把握宏观调控力度面对通货膨胀,党中央清醒地指出,经济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讲,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形成,那种盲目扩张投资、竞相攀比速度,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需要从加快新旧体制转换中找出路,把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经济中的突出问题,变成加快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力。

因此,从1993年下半年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立即采取了整顿经济的紧急措施,着重整顿了金融和财税秩序。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简称中央六号文件),其中提出的16条措施,有三分之二的内容属于整顿经济秩序,而且以金融、财税为主。

其中包括:

(1)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基础货币投放闸门;(2)正违章拆借资金,人民银行停止对非银行金融杌构发放贷款,已发放的限期收回,专业银行之间的正常资金拆借要严格按人民银行规定的用途、期限、利率进行,全面清理、收回不合理的拆借资金;限期清理、制止各种乱集资,制定集资管理条例,规范集资行为;(4)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对产品无销路、效益不好或挪用资金参与乱集资、炒房地产、炒股票的企业,减少以至停止贷款,对囤积外汇额度或不按规定及时结汇的外贸公司,从严控制贷款发放;(5)建立存款支付责任制,在全国范围统一调度资金,保证对储蓄存款的支付;(6)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利率,清理在利率外收取手续费或其他变相提高利率行为;(7)完善有价证券发行和规范市场管理,取缔有价证券黑市交易;(8)改进外汇管理,加强结汇纪律,对留成的外汇额度和现汇实行限期使用,取缔炒买炒卖外汇等投机活动;(9)强化税收征管,各地超越权限自行制定的各项减免政策,一律先停止执行,再逐项审核,做出处理;(10)组织全国财税大检查,重点检查偷漏税和越权减免税。【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为了贯彻上述中央六号文件,国务院连续召开有关会议,统一思想,部署措施。

5日,朱镕基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前进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通过加快和深化改革就可以解决,没有必要实行全面紧缩,今后也不会采取全面紧缩政策。因而在整个治理通货膨胀过程中,一直着眼于加快改革步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软着陆的方针。当然,改革必须建立在整顿的基础上,以便为改革创造必要的宏观环境;加快金融、财税、投资体制改革,强化宏观调控,首先要从整顿经济特别是金融入手。7月23日,朱镕基在全国财政、税务工作会议上又发表《整顿财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强他税收征管,加快财税改革》讲话,强调通过整顿和改革来强化宏观调控。同时,国家对金融部门和财税部门都提出了约法三章,要求它们除坚决执行停止违章拆借、不再提高和变相提高利率、严格控制税收减免、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外,立即与自己所办各种经济实体脱钩,使这些部门加强自律,从混乱局面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执行整顿金融和财税的任务。

8月16日,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强调在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

经过几个月全国金融和财税的全面整顿,加上对开发区、房地产、在建项目的清理和整顿,到1993年年底,混乱局面得到控制,并初步抑制了经济过热。1994年年初,中央又立即大张旗鼓地开展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宏观调控体制,从根本上抑制通货膨胀的滋生。

这次治理通货膨胀与80年代相比,不同之处是真正实行了经济软着陆。

在1993年经济过热明显、国家采取上述治乱措施时,强调关闭邪门打开正门,在继续保护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下,适当降低温度。如在控制信贷规模中,将流动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收购、卢品有销路效益好的国有工业企业、以及外贸出口的需要,并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资金周转的困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则集中用于农业、交通、通信、能源、原材料、水利等,保证国家重点建设按时竣工投产,促进经济健康增长。

同时,每年初确定物价调控目标时,既考虑降低物价涨幅的需要,又考虑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需要,并在实施调控目标和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加强对经济运行态势多层次、多侧面的跟踪监测、分析,恰当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如面对1994年的高物价涨幅,在确定1995年调控目标时,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清醒地分析了不利因素,最后确定物价涨幅为15%,结果实际完成l48%;当1995年下半年价格涨幅逐月回落,资金紧的呼声很高时,国务院清醒地分析了物价和资金形势,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不能变;当1996年物价涨幅回落到个位数时,则在货币政策继续从紧的前提下,适时调整了调控力度,既使过高的物价涨幅有明显下降,由1994年的217%降为1996年的65%又使经济增长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1993-1996年平均年增长116%,而且波动的幅度只有一两个百分点。

(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抑制需求过旺,增加有效供给,促进经济总量平衡,调节市场物偷

经过多年改革,经济资源多数由市场配置的90年代,抑制通货膨胀必须主要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具体办法主要是收紧银根,抑制过旺需求,为通货膨胀釜底抽薪,同时努力增加供给和辅以市场调节,达到平抑物价的目的。

1993年下半年,主要是抑制过旺的需求,采取的措施侧重治乱,因为金融等秩序的混乱,是形成开发区热?房地产热0炒股票热和大量重复建设的重要原因,当治乱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就从资金源头控制了这方面资金的投入,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与此同时,相继出台的提高利率,开办保值储蓄,发行国库券,消除了居民对物价的不良预期,促进了货币回笼。为了抑制黑市外汇的涨幅,利用外汇储备的优势,有计划地进行了抛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截至1993年底,房地产价格下降外汇价格下降到1:85,股票价格也趋回落。但商品市场价格继续攀高。

1993年底至1994年上半年商品价格继续上升,与银根紧缩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有关,但更重要的,一是9月重又扩大了资金投放,二是农业短腿问题因受灾而激化,年底粮价大幅上涨。因此从1994年起,在加大改革力度,通过财税、金融、外汇、投资体制政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改善经济运行机制,自觉抑制过高的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同时,国家连续三年坚持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并增加农业的投入,大力解决农业问题。农业基础薄弱、农副产品流通体制不畅,是农产品供求失衡的根本原因,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改革才能解决。为了在近期内迅速缓解部分农产品短缺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实行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各地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援;国家连续较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国家还利用逐步建立的中央和省市两级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风险基金、城市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采用适时吞吐物资,调节市场供求,抑制这些物资价格频繁波动和过度上涨,发挥了重要作用。1992-1993年,粮食市场出现了放开市场,放开价格,放开经营的做法,于是有的公司和私商跑到农村抢购粮食,粮价迅速上涨。为此,国家一方面强调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抛售专储粮,1994年抛售了200亿斤,1995年又抛售200亿斤,粮价因此得到控制,1996年粮食大丰收,减少的专储粮全部补了回来。

通过以上措施,理顺了经济关系,释放了通货膨胀压力,促进了物价涨幅逐步达到预期的调控目标。199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30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开始回落;1995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落12个百分点,达到正常水平,流通中的现金实际投放597亿元,比计划少投807亿元,加上主要农产品全面丰收,零售物价涨幅逐月降低,1996年全年只有65%。已低于调控目标。

这里还需要着重提一下的是,这次通货膨胀,也暴露出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存在着政治思想工作薄弱,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抬头,经济犯罪增多,腐败和丑恶现象滋生蔓延等问题。对此党中央十分重视。在治理通货膨胀的同时,1993年首先紧紧抓住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大案要案、狠刹不正之风三个方面,集中开展反腐败斗争,严惩权钱交易,以权谋私。以后,连续几年坚持不懈,一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继续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力求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精神境界和社会氛围。一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三、整顿治理金融市场

我国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发展最早,1986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同业拆借市场和进行票据签发、承兑、贴现和再贴现的票据市场先后建立,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也于1988年后逐步形成。证券市场作为直接融资手段,国债发行较早,流通和交易则是1988年以后的事;企业债券1987年开始允许发行;而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3曰深圳交易所正式成立,则标志着我国股票市场开始正式运行。

1992-1993年,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方向,使金融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迅猛,金融机构普遍设立拆借业务,1993年市场成交量高达4000多亿元,促进了资金横向流通。银行普遍开展了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促进了商业信用的票据化;外汇调剂市场满足了外汇供给的需要。随着股份制改造试点在全国推开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发行规模大幅增长。1993年各类有价证券的发行量达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6倍,其中股票292亿元,比1991年增长50多倍,上市股份公司由1991年的14家扩大为183家,上海和深圳股市从一个区域性的小规模市场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全国金融中心。证券交易活跃,其中1993年集中交易额由l991年的亿元扩大到8474亿元,增长了14倍。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和为证券业服务的中介机构不断增加,1992年底,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有85家,网点多个,中介机构500多家。此外,为了提高国债的流动性,促进国债的发行,1991年下半年开始了国债回购业务。这是一种在国债现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衍生工具,指国债持有者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约定一定期限和价格,买回同一笔国债券的融资行为,是金融机构之间用国库券作赝押的短期融资。

但金融市场的过快发展,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同业拆借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同业拆借中,有关部门违反非金融机构不能参与同业拆借市场活动的规定,介入了拆借市场;拆借期限过长,多数一年以上,最长达2-3年,使拆借市场成为许多金融机构弥补信贷不足的重要渠道;利率过高,达月利15%,甚至2%,严重干扰了金融市场秩序;大量拆借资金被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或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一些参与拆借的金融部门,违反清算纪律和收费规定,收取回扣和好处费。在股票交易中,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金融机构参与股票炒作,造成股市大起大落。此外,企业未经批准,任意集资或发行企业债券,1992年企业债券发行量达682亿元,相当于1991年的28倍,助长了经济过热。商品期货市场中,少数大户联手操纵期货市场,牟取暴利,地下期货公司趁我国交易法规不健全,对客户进行欺诈等。由此可见,规范金融市场,加强监督和管理,不但已成为稳定金融、抑制经济过热的首要任务,也是金融市场本身健康发展的关键。

1994年起,金融市场进入重点治理、规范发展阶段。首先采取紧急措施,整顿金融机构。要求立即停止和认真清理一切违章拆借,不得变相捉高存贷款利率,立即与自己兴办的各种经济实体脱钩。同时整顿企业集资和债券发行。其次,建立健全证券委员会和证券监督委员会,统一监管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因为期货交易实质上也是金融行为)。理顺证券、期货交易所管理体制,规范证券、期货交易所行为。整顿证券交易中心,规范证券公司业务活动;期货交易和经纪公司除清理整顿外,暂停审批新的机构,规定期货经纪公司一律不得从事期货自营业务。建立和完善证券、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