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天国-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痪弧T俅纬锛覆萆行枋比眨巯虑跋叽缶墓┯σ丫搅吮黄染偷刈猿锏牡夭健N耍け:兔琢餍老铝罡鞯氐墓僭奔巴帕罚ぜ野せ鸭磺辛覆荩怨┣暗校巧踔粱棺懦闪⒘艘桓龀锪钢富硬俊�

    太平军北上盱眙,如果随后再威胁蚌埠,整个前线的后方补给线就有可能被掐断,即使很快会有朝廷的粮草支援过来,那也只能是望梅止渴。更何况他们一旦再渡过淮河,与东面的军队遥相呼应起来,在大的态势上,己方反倒陷入了长毛大军的四面封锁之中。米流欣想的很深远,禁不住还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对于顾问阁下的这个担忧,胜保倒感觉有些过虑了。由于山东进入皖北的军马及时被调去了苏北,苏北长毛在攻下淮安后已经被迫放慢了他们的脚步,苏北战局在向稳定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长毛再北出盱眙,既有为他们东线受阻的人马声援的含义,也有对自己在庐州方面人马的调虎离山之意。

    所以,这次他没有顺从顾问的思路,而是反复给顾问阁下讲解了中国孙子兵法上的“围魏救赵”,一再阐明,只要适时地加强一下蚌埠、寿州的防务,不必与长毛过多地纠缠。还是应当全力攻打庐州,否则时间拖的越久,对于粮草匮乏的他们来说,以后的困难也就越大。

    米流欣被胜保说服了,这个时候,他忽然对这个被他一直鄙视的古老国家有了那么一点儿的钦佩。他很钦佩胜保所说的那个“孙子”,想不到这里也曾经出来过真正的军事战略家。

第一○八章 那就都给我烧死在里面() 
李秀成的红五军还“赖”在滁州城外。

    就在徐双来等人正为眼前这个钉子感到头疼,冥思苦想如何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这个眼中钉的时候,滁州西南屏障的琅邪山,又在一股不知道从哪来的太平军突袭下,骤然失守。莫非长毛们是要全力攻打滁州了?徐双来还没彻底闹明白这到底都是怎么一回事呢,瑞麟的命令到了。浦口丢了,德兴阿已经开始准备反攻浦口,难怪长毛要拿下琅邪山,他们是想切断滁州对反攻浦口大军的策应。

    尽管徐双来接到的是固守滁州的军令,但是,为了大局着想,他还是毅然决定要夺回琅邪山。这不仅是为了滁州的安全他也必须这么做,他还考虑到,一旦琅邪山重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长毛势必就会感到威胁,足以吸引一批长毛的注意力,更有利于浦口方向德兴阿的行动。

    徐双来这个时候完全明白了城外红二十军赖在那里不动的原因,那是对方为了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以便偷袭浦口的诡计。好,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看看咱们谁笑到最后。

    他想的不错,做的也不能说没道理,只是往后发生的一切,却是凭他根本无法扭转的。

    出现在琅邪山的是潭绍光发自**红军教导旅的一部,他的目的的确也就是为了隔断滁州增援浦口的道路。不过,虽然徐双来想象不到,可潭绍光心里明白,反攻浦口的清军进展一定相当的顺利。因为,这一切都是安王预先设置好的圈套。浦口象一个四面即将燃烧起大火的瓮,就等着清军自己来入瓮呢。

    德兴阿感觉自己运气不错,大概是哀兵必胜吧,在经过了近一个下午的激烈争夺后,浦口终于回到了他的手里。

    不过,这才没几天的光景,浦口现在的一切,却都变得叫德兴阿不知道该是喜,还是悲哀。

    粮库、军械库全是空空如野,百姓十去九空,尤其是被打得落魄丧胆的太平军,在慌不择路狼狈逃窜得时候,为了方便逃窜,竟然对多段的城墙进行了大肆的破坏。现在的浦口,不单单几乎是座空城,还是座再没有了屏障和依托的烂城。

    德兴阿无奈了,他甚至开始有些后悔,早知道如此,何必还要在东城采取爆破的方式,又毁了好好的东门两侧的城墙呢。这个浦口,可真实成了一个鸡肋。在飞马向巢湖城外的瑞麟报捷并请示下一步计策的同时,他只能纠集起薛之元张元隆、李允,韩秀峰等一班子虾兵蟹将充作劳工,去重新整饰破损严重的城垣。而他的三标人马也是人不敢解衣,马不能卸鞍,他们还要守卫这座城池。

    更叫德兴阿烦心的,就是那近两万张的嘴。从巢湖外大营出发的时候,仅仅携带了两天的干粮,这些干粮早早的就都化成了官兵们一肚子的大粪。现在要修补城池,要应付可能会出现的长毛反扑,还要到处搜罗一切能够化为吃食的东西。唉!这个晚上怕是个最难熬的夜晚了。他看着昏暗的天空,再看看乱纷纷四下寻找食物的兵士们,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没有粮草,没有坚固的城墙守护着,他的心里真的有些忐忑。今天权且就这样吧,明天一早,就得赶紧安排专门人马出城搜集粮草。

    也许是太平军被打的就象他们临撤退那样,实在是太狼狈了,一时还很难恢复元气,一个夜晚就要过去了,浦口依然安稳无事。除去被监视的不敢有丝毫怠慢,已经劳累不堪的修整城垣的兵将外,大部分勉强拖着疲乏的身体,坚持警戒的各部,随着天边露出的鱼肚白,也开始进入了迷幻状态。

    德兴阿似乎这时也长松了一口气。他合衣躺倒在床上,脑子里开始还在考虑着全城的城防,再有一的时间,浦口就能够大致恢复以前的样子,虽然不会比以前坚固了,至少还是可以抵挡一下……

    从浦口一口气向东“逃窜”出二十里的教导旅特务营,红十八师三团,在舒舒服服休息了大半夜之后,又悄悄地靠上了浦口。与此同时,红十八师另外两个团贴近浦口城北。

    就在城内清军以为威胁已经过去,大可以放松一口气的时候,红军对浦口的反攻又开始了。

    大段被毁过,又临时修堵不到半截的城墙,在红军猛烈的炮火中很快又变成一片的瓦砾,在雄壮的冲锋号声中,眨眼间,仓皇组织起来的脆弱防御就被突破,红军将士潮水般涌回了离开一夜的浦口。

    “专打忠义救**,其他兵将闪开免死!”两路红色风暴轰散手中几乎连武器都没有的滁州和浦口叛军,杀向迎上来的睡眼惺忪、满脸锈色的忠义救**们。

    或许是终于有了个重返天朝的机会,或许是良心发现,或许是对自身所遭受的低贱待遇不满,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成群的被薛之元裹胁叛变的原浦口守军开始反戈一击,还有一部分立即作了鸟兽散。

    德兴阿疲惫极了,疲惫到当炮声隆隆响起,当侍卫惊慌地摇晃着他,拼命喊叫着什么的时候,他还以为这一切不过都是一场梦幻而已。

    当他终于明白这不是梦,而是真实发生的情况时,各路纷杂的败报同时也跟着拥到了眼前。两面被突破,一面是滔滔的江水,只有来路还算安全。德兴阿不敢再继续和天军在城内纠缠下去,自己的手下毫无防备,仓促应战,再加上又对街巷地形不熟悉,城内的混战己方自然吃亏。

    “命令前面就地抵抗,其余军马迅速由西门撤出城去!”德兴阿只说了这一句话,头也没回地冲出了房门。

    潘起亮又回到了浦口,看着耀武扬威从北面杀进来的吴定彩,他一勒坐骑呵呵地笑了,“老兄的进展很快啊。”

    “哈哈,你也不慢啊。”吴定彩一甩手里的马鞭子,看看身边儿猛虎一样扑向前面的将士们,开心地大笑着,“殿下这手空城计设置的好啊,被拖垮的清妖怎么也没有料到咱们回头又杀了进来。”

    “不要说是清妖,就是我们自己的将士对起初这么安排也有不少人想不通哩。”潘起亮瞅瞅不远处一个似乎争夺的还很凶猛的院落,一带马头,冲着吴定彩笑到,“还是殿下说的好,我们是想要地盘,可我们主要还是为消灭更多的清妖的有生力量。”

    “是啊,德兴阿开始按照咱们预想的那样逃窜了,呵呵,他可不知道前面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场盛宴呢。”吴定彩说着,忽然皱了皱眉头,“可惜啊,可惜好活儿都叫你们教导旅占上了,要是由我们十八师堵他的后路,好赖也能给我们一个擒拿德兴阿的机会啊。”

    “哈哈,老兄啊,你的机会不是没有啊,这城里薛之元的那些手下纷纷倒戈,根本没有任何的战斗力,面前的所谓救**也都成了兔子,就看咱们谁跑的快了。追上去就有机会。”

    吴定彩看着潘起亮嘿嘿一笑,在马上一拱手,“潘老兄,我可不陪你了,再晚点儿德兴阿就又成你们的菜了。”

    潘起亮哈哈一笑,“祝老兄好运啊!”

    一群红军官兵冲进一个院落,对面的屋子里不时传来激烈的抵抗枪声,看着有同伴中弹倒下,几个红军士兵揭开手里的手榴弹盖,大声叫着,“排长,给他们个痛快的算了!”

    “不能丢!”刚刚躲闪到树后面的年轻排长连忙挥挥手,叫喊着,“抓活的,战后送到天京,叫大家都看看这些杂毛鬼子的德行。”

    “什么人在里面,胆敢这么顽抗?”

    正思索着用什么办法来活捉对面几个屋子里杂毛鬼子的排长,回头一看是自己的副旅长,嘿嘿一笑,“报告副旅长,里面都是俄国鬼子,我们打算活捉他们。可我们喊了半天,他们就是不出来投降,还强硬的狠。”

    “你们可真有闲心,”潘起亮一皱眉,扭头一看旁边堆积的柴草,“去把柴草抱上去,放火烧。不是不愿意出来吗,那就都给我烧死在里面!”

    德兴阿率领着纷乱的败兵退出了浦口,一口气跑了几里开外后,看到队伍中晃动的几个洋顾问的身影儿,他这才想起自己的顾问阁下好象没有跟出来。他停下脚步,回头看看烟火冲腾的浦口城,狠狠跺了跺脚。这些洋人,太喜欢美酒和女人,虽然昨晚女人找不到,吃的也不多,偏偏酒却没少见了。也许是前半夜紧张过分了,后半夜一松弛下来,顾问阁下和他那些洋兄弟们又是喝了个酩酊大醉才罢休。

    这可怎么是好?德兴阿就地转了几个磨,听到喊杀声紧跟着由城里追了出来,眼前这些张着大嘴只顾乱喘的手下们又一个个如同放开了的羊,他已经没有任何好办法能想出来。娘的,就这么一会儿,将近半数的人马就没了。

    “王标统,现在就你的人马还算完整,务必在后面抵挡上一阵子。”德兴阿看着第一标的标统转身跑去了,又扭头瞅瞅聚过来的其他两标的几个军官,一指远处若隐若现的一个村落,“一边撤一边收拢你们各自的队伍,人无论如何不能成了散沙。在前面的那个村落里立即布置防御,准备接应王标统的后卫人马撤下来。”

第一○九章我们要大张旗鼓地搞个祝捷仪式() 
就在德兴阿所看见的那个村落,当初提前撤出浦口的吴如孝早在攻城战斗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守侯在了这里。当然,这里还远远不止是他的一个团队,从**绕道滁州赶来的叶芸来的三团和四团也同时展开在他的两翼。

    一线临时构筑的战壕里,红军将士一双双瞪大的眼睛紧盯着渐渐靠拢上来的溃兵。在他们的后面的村子及两侧,都是一排排已经做好随时出击准备的红骑兵。在朝霞的映照下,战旗火红,一个个放射着耀眼光芒的红星,辉映着一张张年轻的脸,同样的火红。

    一马平川的大地上,即将席卷起又一场红色的风暴。

    德兴阿的溃兵终于接近了村子,迎面遇到的就是地底下腾然而起的一道火墙,许多的兵将竟然是稀哩糊涂地就倒了下去。预伏的红军将士象是铁闸,一下截住了忠义救**溃退的狂潮。

    看着前面的忠义救**人仰马翻,又没命地向来路溃散下去,吴如孝坐在村子里的一处高房上,满意地笑了。不过,他还是没有下达出击的命令。在望远镜里,他注意到浦口杀出来的友军刚刚与忠义救**有组织的后卫,也注意到了乱轰轰的忠义救**,正在一面大旗的引导下逐渐再次集中起来。他蛮有兴致地仔细观察了下大旗下面那个气急败坏的将领,看着他战马盘旋,手里的短枪在乱舞,嘴不停地大张大合着,尽管听不到那家伙喊叫着什么,吴如孝已经明白,那是在做反扑的准备。

    一直等到忠义救**又一次疯狂地涌向自己的阻击阵地,猛烈的枪声再起,吴如孝这才呼地站了起来,冲着下面的传令兵大吼一声,“开炮!”

    设置在村子里的掷弹筒伴随着他的命令,一发发炮弹带着呼啸飞向密集的忠义救**队伍中。

    这只本来就已经是建制混乱,只是为了一线的生存希望勉强才拼凑起来的攻击队伍,顷刻间又宣告瓦解。

    吴如孝跳上战马,唰地抽出雪亮的马刀,冲着天空一刺,“为了天朝,前进!”随着他的这声高喊,战马嗖地一窜,一字排开的十几个号兵同时吹响冲锋号。

    “为了天朝,前进!”同一个呐喊伴随着战鼓般翻腾而起的铁蹄声,震撼着大地,响彻天空,来自他的身后,还来自他的两翼。

    右翼叶芸来的三团,还有左翼的四团,紧随一团之后吹响冲锋号,发着同样一个呐喊,杀了出来。

    德兴阿见过大会战,可从来没有见过,更想象不到还有这样的一种会战。在一面面血红的旗帜后面,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凶悍骑兵,就如同是漫天卷起的黄风,追着他刚刚遭遇迎头痛击正掉头回窜兵将们呼啸而来。还没有交手,单单这个气势就已经压倒了一切。尤其是那惊天动地“为了天朝,前进!”的呐喊声,叫他不寒而栗。

    德兴阿谓然一声长叹,他知道,一切就要结束了,发生在第三协身上的事情将在这里重演一次。他又一次环顾下四处乱窜的那些部下们,在如此占尽了人数和心理优势的对手面前,失败似乎就是注定了的。

    他其实错了。他忘记了一点,现在浦口城里的巷战还在继续着。单从人数上看,天朝红军此次集中起来的兵力仅有一共六团一营,不足万人,比他德兴阿所带的大军少一半。只是在这里,他的确是占了下风,前后左右四个团围着他疲惫不堪又饥肠碌碌的三千人在打。从始自终,天朝红军利用的都是心理上的巨大优势,先交给他一座空城背在身上,再迫使他选择了出逃,最终利用局部的优势,一举歼灭他的主力。

    战争是博弈,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博弈。德兴阿的最后出逃,决定了整个战役的时间进程。不逃也是覆没,逃还是覆没,结局都是一样。

    半天的时间不到,一切重新恢复了平静,唯一还能够看出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战的,就是城内外横倒竖卧一时还来不及收拾干净的尸体,还有那袅袅升腾的硝烟。

    “潘指挥,这次的浦口我们还要不要?”望着更加破烂的浦口城垣,跟着潘起亮巡视浦口的将领们在开心之余,又情不自禁地要问上一句。

    “要,谁说不要,我们当然要。”潘起亮前面重复的是以前的话,再接下来,他笑了,“不过,即使不用我们派重兵来守卫,清妖也不敢再来这里了,这里是他们的坟墓。”

    “唉,可惜啊可惜,我们的一团紧赶慢赶拼死打破了德兴阿的后卫部队,还是叫他死在乱军中了。唉,不该我们露脸啊!”吴定彩看看正嘿嘿发笑的叶芸来先是遗憾地撇了撇嘴,接着又颇有些自得地拍了拍胸脯,“不过,薛之元和张元隆、李允,韩秀峰那几条赖狗可是都落到了老子的手里,收获也不小。呵呵,这一切还要感谢刘老弟的照顾啊。”说着话,他又冲着旁边的刘明远一笑。

    刘明远愣了一下,紧跟着咧嘴哈哈地笑了起来,“吴师长太客气,我们可不是有意地照顾你们,我们是没有闲工夫搭理他们。杀他们这些东西,不如杀那些洋毛子和什么狗屁的救**过瘾啊。不过,现在没事干了,拿他们来祭祭刀还是蛮有意思的。”

    “我看行。”吴如孝望着潘起亮,把胳膊一甩,“副旅长,这些该死的叛徒一个都不能留,都拉出去一起剐了才解气。”

    “呵呵,别急啊。”潘起亮手扶垛口,看看下面开始扶老挟幼陆续返回家园的百姓们,“除去组织力量马上修复被毁坏的城墙、安置百姓之外,我们还要准备大张旗鼓地搞个祝捷仪式,当着全城父老兄弟姐妹的面,把叛徒们送上绞刑架,暴尸三天,叫所有人都看看胆敢背叛天朝的下场!”

    不用五天的时间,南线,天朝红军全歼两个协的忠义救**。而北线,利用清军的错误判断,胡以晃、林启容的两军人马,在前锋大摇大摆地抵达盱眙城外之际,主力却出其不意地突然掉头东出,迅速渡过池河,一举攻克了被誉为“九省通衢”的军事要地定远城。这一下,不仅是在胜保的屁股后面扎了狠狠的一刀,还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这个收获,使得清军在淮南的一切原有的那点儿优势,几乎是顷刻间就化为了乌有。

    这还要从一个和罪恶永远分不开的人谈起,他就是苗沛霖。

    苗沛霖,字雨三,安徽凤台人,秀才出身,“倜傥有大志”,颇富政治野心。据说,这个极其仰慕曹操的为人,一心想成为一个乱世的英雄,乃至称王称帝,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而这个年代里,在大江南北出现的“战垒连珠卷画旗”的局面,正好也为其实现个人的野心提供了条件。

    自一八五三年太平军攻入安徽后,大江两岸成为天朝和满清争夺的热战之区,而淮北又是捻军的根据地,在那里,清军与捻军同样进行着永无休止的鏖战。来自南和北的屏蔽,使苗沛霖得以“崛强官匪间,**一方”,两淮地区于是发生了“淮北之变”――苗沛霖集团的崛起。

    在滨淮地区这一特定的社会文化圈里,民风素悍,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异人豪杰,多产淮甸,而奸雄草寇,跨方州拒朝命者,亦往往出淮、蔡之间,其地势使然也!”苗沛霖的凤台“老寨”被视为濒淮要地,“跨淮、淝,障蔽南北,人又习战,实为异常险要之地,苗沛霖始意本图据为巢穴,然后西吞颖(州)、亳(州),东陷灵(璧)、宿(州),为并据长淮之计”,苗正是利用这种乱世而崛起于临淮之地这种起义军与满军激烈征战的夹缝地带。

    不过,好景不长。捻军在被天朝收编为皖省自卫军之后,势力同时迅速扩及凤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