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南皇-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此事就这么办吧。”李世民满意道:“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如何救援贞儿的事情……诸位爱卿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救援贞儿,江南道的援兵如果现在出发的话,能否来得及……”

    如今大唐四面皆敌,长安的精锐兵马是不能动了,但作为大唐腹地,江南道可还囤积着大量的兵马的,如果江南道的救兵能及时赶到的话,应该能起到一点作用的。

    再次出乎众人的预料,这一次反对的竟然是杜如晦:“臣以为最好不要……”

    看到杜如晦竟然站出来反对,李世民的眉毛顿时皱了起来:“克明,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要知道你的次子杜荷可也在少年军中的啊,你就一点都不担心?”

    “担心自然是担心的,但臣还是要反对。”杜如晦不慌不忙道:“皇上息怒,还请听臣与您一一道来。”

    (本章完)

第346章 杜如晦的分析() 
    第一百三十二章杜如晦的分析

    “准。”李世民的眉头松了一点,他知道杜如晦向来不说言之无物之语,此时既然如此说,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谢皇上。其实臣的理由很简单。”杜如晦先是问了李世民一个问题:“敢问皇上,如果给我大唐十道战力排一个名次的话,江南道的兵马应当排第几?”

    “自然是……”李世民顿时卡壳,江南和山南以及淮南三道地处大唐腹地,既没有陇右道河北道河东道岭南道剑南道那样与外国接壤,有负责防备外敌之重任,又不似河南道与关内道那样有拱卫京畿之责,这三个道纯粹的就是地方防守部队,战斗力可想而知,其中江南道就算不排末尾,也绝不会超出第八名去。

    只是毕竟都是自己的臣子,这话李世民还真不好开口,只能沉默以对。

    “这就是了,江南道的军力最多排名倒数第三,这样的军队就算是到了岭南,除了徒费粮草之外,又能有什么作用呢?”李世民不好说出口,杜如晦可没人有这个忌讳,直言不讳道:“如今岭南道的军队都打不通白头防守的驩州,就算加一个江南道的十万大军又有什么用?难不成皇上以为,江南道的军队战力还能比岭南道更强吗?”

    李世民小声辩解道:“可是多一个人,总能多一份力不是?这毕竟是十万大军,就算是过去撑场子,至少在气势上也能压过白头和林邑不是?”

    “根本用不着。”杜如晦拿起岭南的急报,指着其中一页文字道:“皇上请看,这里说的很明白,岭南道大军之所以攻不破白头军驻守的驩州,纯粹是因为白头有一支名为敢死营的军队,这支精锐足有五千人,战斗力极端强悍,而且恰恰这时候我军中爆发了小规模瘟疫,战斗力大大降低,这才没有夺回驩州。”

    “那又如何?”

    “皇上请继续看这里。”杜如晦又往前翻了翻,道:“皇上请看,和白头军相似地方是,林邑军中也曾经有一支名为跳荡营的军队,战斗力不下于白头,不过这支军队对上越王殿下的神机营,结果全军覆没——那一战神机营出动人马不过一百人而已,一千跳荡营就被杀的狼奔豸突,最后只有一百多人逃了出去,却又被交州军衔尾追杀,全军覆没。”

    “爱卿的意思是……”李世民有点懂李贞的意思了。

    “臣的意思很简单,少年军可是足有三万的啊,每一营都都不比神机营差。有少年军守护,越王殿下根本就没有危险。如果越王殿下想要退回来,至少林邑和白头的军队是挡不住越王殿下的脚步的。他之所以不回来,纯粹是因为他不想回来。”杜如晦道:“所以我们现在支援兵马根本就是锦上添花,徒耗钱粮罢了。现在越王殿下更需要的其实是后勤上的支援,特别是药品以及大夫的支援,南洋多烟瘴之地,蚊虫遍布,更有瘟疫横行,药品的消耗尤其巨大,何况交州爆发了瘟疫,阻止了我军收复驩州,也需要药品支援。”

    “有道理,多亏有爱卿点拨,朕差点误入歧途矣。”李世民哈哈大笑道:“也罢,朕就听爱卿一次。传令下去,命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三道大总管竭力搜集药材,征集名医,悉数派往交州,竭力救治瘟疫,不得有误。”

    “皇上英明。”

    “哈哈哈……”

    皇宫之辈无秘密,半日过后,皇宫内发生的事情,已经在长安城里传的满城都是,说什么的都有,但整体上来说是向好的一方面发展的,之前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哈哈哈……我说什么来着?越王殿下根本就不用造反,这天下迟早是他的。”

    “天策上将啊,皇上果然是把越王殿下当储君来培养的吧?我就说嘛。”

    “是谁说越王殿下要造反的?站出来给我瞧一个?”

    “这已经是天策上将了,还有资格独自开府,这和太子有什么区别?还用的着造反吗?”

    “话说,既然都是天策上将了,干嘛不直接册封太子啊?”

    “这不明摆着呢吗?越王殿下不在长安啊,再说前太子刚刚被废,这时候册封太子也不合时宜啊。”

    “……”

    这是中立的,有中立的,自然就有支持李贞的。

    “哎呀,越王被封为天策上将,下一步就是太子了吧?”

    “越王要是真的当上皇帝,那我们的好日子可就来了啊。”

    “听说越王殿下已经去攻打南洋去了,据说那里的环境虽然恶劣,但土地却是肥的流油啊。”

    “土地肥算得了什么?问题是那里永远都不会发生饥荒啊。”

    “哦?怎么说?”

    “那地方最好的是粮食高产啊,你们知道水稻吗?在那里可是一年三熟啊。”

    “什么?三熟?这要是让我们去种地,那不得……”

    “如果当地人要是勤劳的话,肥沃的土地和三熟的稻子给他们倒也罢了,真正过分的是那里的人全都是一群懒蛋。”

    “我也听说了,那里就算是一年不干活,光是吃野果子都饿不死,就算种庄稼,也只是随便撒一把扔地里就行了,根本就没人除草施肥什么的,就这,水稻都能高产。”

    “我的天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如果这地给我多好啊,如果好好伺候,那粮食的产量不得翻天啊……”

    “越王殿下不是去打了吗?南洋的猴子们根本就不配拥有那么好的地方,那地方就得归我们。”

    “老天保佑,越王殿下一定要旗开得胜,满载而归,就算没把南洋打下来,也要平安归来啊。”

    “是啊,老大伙们,我们一起去五庄观,向镇元大仙为越王殿下祈福吧。”

    “对,镇元大仙一定会保护越王殿下的,我也去祈福。”

    “加我一个。”

    “我也去。”

    “……”

    当然,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李贞不是银子,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而且讨厌李贞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儒门士子,以及部分世家子弟。

    “皇上真的是糊涂了,对自己的儿子未免太好了,唐俭大人有什么错?只是发表了不同看法而已,就被皇上免去了官职。”

    “你们知道吗?越王已经攻入林邑了,但他刚刚进入林邑,后面白头就打破了驩州城,越王的退路已经断了。”

    “哼哼,后路被断,他这一次就算是不死,至少也得遭遇一场大败,我倒要看看他失败之后怎么回来面对大唐父老?”

    “哼,反正我是看不惯他,作为皇子,不修文德,反而喜欢奇技淫巧,战场征伐,如由他继位,我大唐可就完了。”

    “据说如今大唐四面敌人都有异动,皇上甚至都不敢调动一兵一卒支援越王,我倒要看看他在后无援手的情况下,能支撑多久?”

    “不过这家伙的本事还是有的,要不是太过离经叛道,那我说不定还会欣赏他。”

    “哼,我儒家传承千年,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就一直独尊天下,又岂是区区一黄口稚子想颠覆就能颠覆的?”

    “……”

    不好意思,家里要装修,今天跑了一天,发晚了,很对不起。

    (本章完)

第347章 李元昌的小动作(1)() 
    第一百三十三章李元昌的小动作(1)

    不管外面怎么说,在皇室内部,却又是另一种景象。

    任城王府,李道宗正在接见一位客人,正是汉王李元昌。

    原本李元昌因为之前得罪了李贞,本身又是他挑事在先,被宗人府贬为了郡王。但后来李渊驾崩,他在葬礼上哭的死去活来,李世民怜惜他,便重新恢复了他的爵位。

    在恢复爵位后,李元昌很是低调了一段日子,不过时间长了,见李贞没有继续找他麻烦的意思,便又渐渐活跃起来,四处结交朋友——比如和李承乾搞在一起的**称心,就是李元昌送给他的。

    现在见李贞被李世民封了天策上将,位列诸王之上,顿时有些不爽起来,今天他来找李道宗,就是为了此事而来。

    “皇兄,皇上竟然封了老八当了天策上将,你说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这是准备将老八立为储君吗?”自从恢复王位之后,李元昌就再也没有招惹过李贞,但这一次传出李贞被封为天策上将之后,李元昌坐不住了。

    道理很简单,如果让李贞登上皇位,那他下半辈子就都要活在恐惧之中了——要知道他当初可是将李贞得罪的很惨的说,虽然那一次他吃了很大的亏,但毕竟是他自己先挑衅李贞的。谁知道李贞会不会对此事记恨在心?万一李贞一直都记着的话,并且在继位后和他算总账的话,那他可就彻底完了,说不定这条命都保不住。

    何况李元昌自己也保不准李贞对自己是个什么态度,如果李贞当上皇帝,那他这下半辈子都要在惶惶不可终日中活着了。

    所以,为了自己的下半辈子,李元昌不得不主动走动起来,试图串联皇族,逼迫李世民取缔李贞的天策上将。为了提高声望,第一个就找到了皇族之中威望最大的任城王李道宗(还有一个李孝恭,不过已经逝世),试图借助他的声望。只可惜,他有点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也忽视了李道宗的精明。

    “能是什么意思?只是一个天策上将而已,以贞儿的功劳和能力,难道还当不得这个天策上将吗?”李道宗何等老狐狸?如何看不出李元昌的小心思?再说除非李世民的十几个孩子全部死光,李世民的那些弟弟们也都死光,否则这皇位绝对是轮不到他的,他为什么要操这份心?

    何况他和李贞的关系还不错,两人在十年前还曾经在草原上并肩作战过,后来也没有断了往来,关系虽然不如杜荷房遗爱薛仁贵这些近臣,但总归是要比别的皇亲要好一点的。他只要维持住这份关系,自己的后代只要不作死,一世荣华是注定的。自己是吃饱了撑的才会和李元昌勾结,反对李贞当天策上将,这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可是……”李元昌不甘心,想要再劝。

    李道宗自然不会再听他胡言乱语,当下不客气道:“汉王殿下,您的品级比我高(李元昌是一字王,王号一般是以国为名,而李道宗是二字王,是以郡为名,所以李元昌要高李道宗一级),我才特意接待你的。但如果你今天只是说的这件事情的话,那我就把实话告诉你吧,越王被封为天策上将,我一点意见都没有,要是你没有别的事情的话,那还是请回吧。”

    李道宗虽然在品级上差了李元昌一级,但论权力,他可是实权的军方将领,又岂是李元昌一个有名无实的闲散王爷能比得了的?

    我敬你不是因为你比我高一级,而是因为你是客人,这是待客之道。但这不代表你就可以在我面前指手画脚,胡言乱语,我要是不敬你,你还能奈我何?‘

    “好好好,那咱们今天就不说这个了,咱们只谈风月就是了。”李元昌自然不敢得罪李道宗,尽管心里不爽,但还是改了口。

    一个时辰后,李道宗黑着脸将李元昌赶出了家门——这混账说只谈风月倒是真的在谈论风月,问题是你谈风月就谈风月吧,你没事儿往**上扯干什么?难道在你眼里,老夫就是个喜好男风的龌龊之人吗?你要是不快点滚蛋,那老夫这一世英名可就全都毁了。

    “像这种人以后就不要放进来,直接打发走就是了。”赶走了李元昌,心中依旧腻歪的李道宗吩咐门房道。

    “是。”门房也见到了自家王爷对李元昌的态度,心中也有了谱,连点头答应。

    被李道宗赶走,李元昌自然不甘心,连家都没有回,顺手买了一些礼物,朝另一处王府走去。

    吴王府,这是李元昌选择的第二个目标,李恪在李世民所有儿子中,无论名声还是威望,都算是相当不错的了,也是有相当大可能继承大宝的人之一,如果借着李恪的名号,那对自己接下来的计划还是相当有利的。

    “小侄见过皇叔。”李恪今天刚好在家,不但他在,李愔也刚好来拜访李恪,现在见到李元昌到来,立刻双双上前行礼问好。

    其实李恪和李元昌是一样大的(之前好像说过,李元昌和李承乾同岁,而李恪和李承乾也是同年出生),但却差了一个辈分,所以尽管心里挺不待见这位跳的有些欢的皇叔,但还是恭恭敬敬的向李元昌行礼。

    “免礼免礼,二位皇侄不必客气。”李元昌大大咧咧的受了一礼,才让二人起身。

    这副姿态让李愔这个混不吝大怒,差点就要当场爆发,幸亏李恪及时制止。

    见礼之后,李恪将李元昌请到了客厅,说起了正事:“不知皇叔此来,究竟有何要事啊?”

    “也不是什么大事。”李元昌故作轻松道:“李贞被封为天策上将的事,你们都知道了吧?”

    李恪李愔互视一眼,不知道这位皇叔此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回答道:“这么大的事情,我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既然知道,难道你们就觉得不对的吗?”李元昌压低声音,故作愤愤道:“李贞算什么东西?我承认他有那么一点小功劳,但其本性贪婪暴虐,麾下民不聊生,有什么资格当这个天策上将?”

    (本章完)

第348章 李元昌的小动作(2)() 
    第一百三十四章李元昌的小动作(2)

    他本以为在众皇子中李贞威望最高,处于众矢之的,极有可能被其余皇子厌恶嫉恨。李贞本身又是李恪登临大宝的最大敌人,只要自己稍微挑拨一番,李恪自然会顺着自己的话说下去,接下来自己再表露一下自己的打算,李恪加上李愔应该差不多就能上自己的船了。

    然而,他太小看李恪了,就他那么一点挑拨离间的本事,又岂能糊弄得了李恪?要是李恪这么容易被人挑拨的话,那他也不会被李世民评价为“英果类我”了。

    果然,李元昌的话刚一说完,李恪就霍然起身,冷冷道:“皇叔,如果你今天是来说这个的,那还请侄儿无礼,还请皇叔快点离去吧,侄儿不会向父皇说的。”

    李恪的话还算客气,李愔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直接冷讽道:“就是,就皇叔你那点小伎俩,连我都骗不过,还想挑拨兄长?你未免太看得起自己了吧?难怪连三岁时候的八弟都干不过,被他脱光衣服架在车上游街示众……你也就这么点本事了,还是回去洗洗睡吧,就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你……”李元昌大怒,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李元昌这一生最丢人的事情就是被三岁的李贞抓住脱光衣服游街,事后还被李世民降低了爵位,这件事被他引以为平生之耻,如今被李愔就这么当着他的面揭出来,这让他如何不大怒?如何不羞愤欲死?

    “哼。”被李愔绝招秒杀,李元昌自然没有脸面再在这里,转身就走,不过在临走前,撂下了一句话:“本王好心好意想要帮你们,你们却不知好歹,既然如此,那你们就等着李贞登上皇位,你们一个个都得死。”

    “滚。”李愔作势欲追,李元昌立刻飞奔而走,结果一个不察,顿时摔了一个跟头,狼狈跑出了吴王府。

    赶走李元昌,李愔依旧骂骂咧咧道:“混蛋,到现在都还在挑拨离间。”

    回过头来,却发现李恪并未回答,而是低着头,若有所思的样子。

    李愔的面色一变:“兄长,你不会真的被李元昌那厮给挑拨了吧?八弟可待咱们不错,你可不能乱想啊,他不可能是那样的人。再说,所有兄弟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八弟和你了,如果不是八弟和你当……额……那啥的话,反正我是不服气的。”

    李恪闻言,抬头微笑道:“你别瞎想,我怎么可能会这么容易被挑拨?问题是我们不会被挑拨,但这不代表别人就不能被挑拨——尤其是……”

    “你是说……四哥?”李愔一怔,继而大笑道:“哈哈哈……兄长啊兄长,任你平日里有多精明,现在就怎么看不清形势了呢?四哥的确对皇位有意思,但他可是个聪明人,李元昌的小伎俩连我都骗不过,他还能骗得过四哥吗?兄长你想多了。”

    “不是四弟,以四弟的精明,怎么会上当?”李恪摇头道:“我说的是那些不甘心于失势的儒门士子以及世家,八弟这些年干的事情你又不是不知道,那简直就是在断儒家的底,绝世家的根啊,此仇堪比杀人父母,他们又岂能善罢甘休?”

    “你是担心有人会以李元昌刀子,串联起来向父皇发难?”

    “父皇那边我倒是不担心,以父皇的性子,他们逼迫的越紧,父皇越会坚持。”李恪道:“我担心的是他们的小动作。”

    “什么意思?”李愔疑问道。

    “你也知道的,八弟之所以被困在南洋,而父皇又派不出援兵,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背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纵着这一切。如果李元昌在反对八弟的路上充当了急先锋,后面又有世家和儒家推波助澜的话,幕后主使很可能会注意到李元昌……”

    “嘶……”李愔明白李恪的意思了,这天底下恨李贞的人绝对不少。而作为皇族,李元昌的威望或许不如李道宗等威望卓著的宗室,但他终究也是皇族,又是高祖皇帝的亲子,如果他表露出反对李贞的意思,再加上世家和儒家的帮助,那说不定就能将大部分讨厌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