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少爷你别急,我会将事情经过慢慢和你说的。”巡城御史站了出来:“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当时宋国公去茶楼喝茶……”
“你的意思是说,是那个叫王玄策的人煽动百姓,将我爹给打成这样的?”萧锐的眼珠子通红:“那个王玄策在什么地方?我要他死。”
“恐怕不可能了。”巡城御史苦笑着摇头道:“首先,王玄策并没有亲自动手,他只是问了宋国公几个问题罢了,是宋国公自己的回答激怒了百姓,我根本没有抓他的理由。”
“那他也有煽动之罪。”萧锐怒吼道;“身为官员,却煽动百姓闹事,攻击上司,这本身就是重罪,你作为巡城御史,不但没有治他的罪,居然还放过了他,你这个废物……”
老子辛辛苦苦掏钱给你爹治了伤,又将他送到家里,到头来不但没有得到你的感谢,竟然还被你骂了一顿。
巡城御史的表情不好看了:“话别说的太难听,萧少爷,事情并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
第一,王玄策在这件事里面或许有责任,但绝对达不到煽动百姓的程度,所以我没有抓他的理由。
第二,就算我们现在想抓他,也抓不着了,因为就在刚才不久,王玄策接到了一份诏令,命令他作为使者,出使天竺戒日王朝,即刻动身,不得有误。
在接到这个诏令后,他就已经出发动身了,抓都抓不着了。”
“该死,混蛋。”萧锐怒吼:“刚刚打了人,就有人派他出使天竺,究竟是谁,究竟是谁在和我们作对?”
“这个就不是下官所知道的了。”巡城御史心情很不爽,闻言摇头道:“宋国公已经送到了,你们将他抬进去吧,下官这就告辞了。”
“……”萧锐现在的心情恶劣极了,根本理都没理巡城御史,而是对管家道:“管家,这件事交给你,一定要查出那个王玄策背后的人,究竟是谁。还有那家茶楼,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是,少爷,我这就去办。”管家佝偻着身子,恭敬道。
兰陵萧氏不愧是兰陵萧氏,只是短短半天时间,萧锐吩咐的事情就已经办好了,他们已经查出了所有事情的缘由。
“少爷,事情已经查清楚了,王玄策本人没有什么背景,不过在打完老爷之后,他就被越王的属下看上,将他收到了越王殿下麾下,就连那封诏令,都是越王麾下的人给他讨来的。不过,那个茶楼老奴不敢动,因为那是越王殿下的产业。”
“又是李贞,又是李贞!”在听到李贞的名字的瞬间,萧锐就已经癫狂了,仰天怒吼:“李贞,你莫不是专门和我们萧氏作对的吗?”
也不怪萧锐对这个名字愤怒,要知道加上这一次的话,他可是在李贞手里吃了两次亏了,第一次他还是登州舰队的都督,却被李贞查出舰队有严重的盗卖军火行为,直接一本就将他从舰队都督参成了一个普通黎民,到现在都还闲赋在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这也就罢了,毕竟登州舰队那个破地方,大猫小猫三两只,破船一大堆,让他在那他还不乐意呢。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破地方,在秦怀玉和尉迟宝庆上任之后,立刻就鸟枪换炮,不但船只数量多了许多,性能上更是完爆之前的破船。尤其是在几个月前,倭国联合新罗偷袭大唐海疆,却被登州舰队一通火炮给打成了孙子,更是让登州舰队声名大噪,连带着他这个前任都督都成了笑话。
这段时间以来,萧锐都不敢出门,因为他一出门,就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眼神都充斥着戏谑。萧锐又是愤怒,又是委屈——你们这群混蛋,你们也不瞧瞧,老子在的时候都是什么破船?尉迟宝庆和秦怀玉接手后,又是什么装备?
这有可比性吗……
对不起了,今天只有两章了,欠下的章节奔三都记着的,但实在是不好意思,这几天事情太多,只能说抱歉了。
(本章完)
第610章 萧锐告御状()
第八十二章萧锐告御状
萧锐有无尽的委屈,但别人又岂会在乎这些,他们只知道萧锐在的时候,登州舰队破破烂烂,只能巡逻海岸,没有一点战斗力。等尉迟宝庆和秦怀玉接手后,却以一己之力,灭掉了倭国和新罗联军几百条船,这只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萧锐是个草包,而尉迟宝庆和秦怀玉却是少年英雄。
都是李贞的错,要不是他扣下了原本拨给登州舰队的战舰,老子至于混成这样吗?
萧锐越想越气,要不是萧瑀身受重伤,他指不定就要砸东西了。
见少爷的火气稍微有点下降了,老管家在旁边战战兢兢的问道:“少爷,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萧锐的怒气一窒,转而冲着管家怒吼道:“能怎么办?抬上我爹,咱们去告御状去。”
“可是大夫说了,老爷浑身骨骼多处断裂,不能贸然移动啊。”管家苦涩道:“少爷,咱们还是听大夫的吧,万一老爷有个三长两短……”
“闭嘴你个乌鸦嘴。”萧锐怒吼道,但心中却更加郁闷:“这样,我记得刚才巡城御史将我爹送回来的时候,我爹穿的那身衣服也送来了,你将衣服给我,我穿着衣服去见圣上。”
“是。”
此时不光是萧锐,所有在报纸上留名的人都受不了了,虽然除了萧瑀之外,其余的高层没有遭殃,但短时间内却也不敢出去了。否则走在路上,不说会不会有人整他们,光是路人那怪异的目光,就足够让所有人都难以忍受。
所有人都慌了,纷纷来到皇宫,和李世民哭诉冤屈。
“陛下,臣冤枉啊,征伐高句丽计划泄密一事,臣真的没有参与啊。”
“陛下,臣对大唐一片忠心,臣之所以反对征伐高句丽,只是怕重蹈前隋覆辙,臣并没有里通外国啊。”
“陛下,臣要参魏征,他麾下的报纸报道虚假新闻,歪曲事实,影响十分恶劣,臣请陛下查封报纸,重惩魏征。”
“……”
御书房中,李世民正头疼的看着下方是的一群人,这些人就是之前曝光出去的人中的一部分,今天他们可算是倒了大霉了,更有几个身上的上都还没有好,听他们的话中的意思,很明显,他们都是来告状的。
李世民也无话可说了,他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程度,不过抓捕罪魁祸首是不可能的,长安城几十万人口,他上哪找凶手去?何况,他就算能找到凶手又能如何?出手打人的又不只是一个两个,而是成千上百,他总不能将这些人全都流放了吧?不知道法不责众吗?
但是这么多人被打了,他又不能不管,虽然这些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表面上的君臣和谐该维持还是必须要维持的——李世民也头疼啊。
还好,百姓们也都知道轻重,被找麻烦的都是一些爵位较低的人,如果是国公郡公被打,那事情可就要闹大了。
“陛下,宋国公之子萧锐在外面喊冤。”正当李世民庆幸的时候,王亭初又带来了一个坏消息:“若不是侍卫拦着,他恐怕看要敲响景阳钟了。”
“荒唐,景阳钟是他一个无官无职的人能敲的吗?”李世民怒道。
景阳钟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只有出现大事的时候才能敲响,景阳钟响,但凡在长安城的文武百官,无论正在干什么,都必须放下手中的事情,前往皇宫议事,但若是没有事情却敲了景阳钟,那可是死罪,就算不被砍头,这辈子也别想当官了。
“可是他……”
李世民不耐烦道:“行了,先让他上来吧。”
“是。”
“陛下,草民冤枉啊!”萧锐穿着破破烂烂,还带着血迹的衣服,一上来就趴地上了,悲痛莫名。
“这……这是怎么了?”李世民也吓了一跳,看萧锐身上的衣服,看来他没少挨打啊,连忙道:“你且起来,若你真有冤屈,朕自会为你做主。”
“是……”萧锐抹了抹眼角,从地上爬了起来:“陛下,臣要告御状。”
“没问题,你要状告何人?又是以什么罪名状告他们的?”李世民心中有些不喜,原以为萧锐的衣服那么破,应该受点伤的,可想现在看,别说受伤了,这小子恐怕连根毫毛都没有断啊。那你何苦穿这身衣服?在卖惨给朕吗?
“草民要状告鸿胪寺詹事王玄策、御史大夫魏征,以及越王殿下李贞。”萧锐也是够狠的,直接将三个罪魁祸首给告了:“臣告王玄策煽动百姓,围殴家父,可怜家父一心为国,却惨遭愚民毒打,浑身骨骼断裂,惨不忍睹。”
“什么?时文(萧瑀字)也被打了?”李世民大惊,刚才还在庆幸呢,转头就有一个国公被打了,这下事情可就麻烦了。
“浑身骨骼断裂,命垂一线,这衣服就是明证……陛下,你要为家父做主啊。”萧锐想着想着,又干嚎起来。
旁边人听到这话,顿时也都来了精神。
“陛下,您也听到了,连宋国公都未能幸免,您要为我做主啊。”
“陛下,臣请重惩魏征,为臣洗刷冤屈。”
“陛下,您今天要是不给臣一个交代,臣今天就撞死在这御书房中。”
“……”
“诸位爱卿不要着急,朕自然会调查好真相的,还你们一个公道。”李世民这边安抚完群臣,那边又问萧锐:“你刚才说要控告王玄策,说他煽动百姓,这个朕需要调查情况之后再做定论。
玄成将你父亲的名字挂在报纸第一列,对你父亲造成了麻烦,间接导致他被人打,你控告他,这个朕也能理解。但是你告贞儿算怎么回事?这里面和他有什么关系?”
“陛下有所不知,现在那个王玄策,已经不在长安了。”萧锐哭喊道:“那个王玄策在扇动百姓殴打我爹之后……且不说这诏书是真是假,陛下,给他诏书的是越王麾下茶楼掌柜,您说,这要是没有越王殿下的授意,他麾下的人会将诏书这么重要的东西,给一个陌生人吗?这定然是越王殿下指使的。”
听到这里,李世民心中不由一松。面色一虎,训斥道:“胡说什么?贞儿远在岭南,他又怎么会知道长安的事情?又岂能与这件事有关?难不成他长了千里眼顺风耳吗?
何况,你说的那封诏书朕知道,的确有这么一封诏书,还是朕亲自写下的,只是没有用印罢了。
王玄策的事情朕也知道,根据李淳风和袁天罡推算,他就是贞儿命中注定的福星,他到岭南之后,贞儿对于南洋的战事将会越发顺利,此乃军国大事,又岂能容你胡言乱语?”
“陛下……”萧锐一蒙,继而不服气道:“但是王玄策煽动百姓闹事,殴打国公,这可是大逆不道,这件事就这么算了吗?”
“当热不会这么算了,朕自然会调查清楚,若是他真有错在身,等王玄策从天竺回来,自然会给你一个交代。”看着萧锐,李世民失望的摇摇头,想他父亲萧瑀何等英明,虽然偶有私心,但论能力,丝毫不下于长孙无忌。
然而虎父犬子啊,萧瑀那么精明的人,竟然会生出这么一个笨蛋出来。朕已经给你机会了,你却不知道珍惜,反而变本加厉,不光是你自己,这一次连你爹也给坑了啊。
萧锐还是不甘心:“还有魏征呢……”
话没有说完,就被李世民的爆喝打断:“闭嘴,玄成与你父平辈论交,你却直呼其名,当真是不为人子,混账至极……给朕滚回去。”
“是,是,是……”萧锐大骇,他还没有见过李世民发这么大的火呢,也知道自己可能说错话了,立刻连滚带爬的滚出了御书房,准备回去向他父亲求教。
“……”
李世民发了一通火,不但吓住了萧锐,连之前一直喊冤的人也都给吓住了,一个个闭口无言,头低的一个比一个低。
李世民见状,面色也缓和了一些,叹气道:“行了,这件事朕心里有数了,你们先回去,朕回头好好的问问玄成。”
“是,臣等告退。”
所有人都离去了,书房之中只剩下了李世民和王亭初,李世民背对大门,看着挂在墙上的九龙升天图,沉默无语。李世民不说话,王亭初自然更不敢说话,一时间,整个御书房中都陷入了可怕的寂静。
良久之后。
“王亭初。”
“奴婢在。”王亭初立刻凑上前:“陛下请吩咐。”
“这几天,给朕盯紧了所有人,看看他们都见了什么人,吃了什么东西,又都干了什么事情,一样不准少。”
“奴婢明白。”王亭初一喜,立刻点头。
所有人都不知道,经过十年的发展,隶圉司早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收购派发管理奴隶的地方了。早在几年之前,得到李世民授命的王亭初,就已经将隶圉司发展成了一个丝毫不比绿骑军、飞虎军或者血龙卫差的情报组织。
当然,隶圉司的最主要作用依旧是管理奴隶,整个隶圉司记录在案的奴隶,就有几十万,等南洋市场开发出来,整个隶圉司掌控的奴隶将会超过几百万,将会成为继军方之后的大唐第二大势力。
但在管理奴隶的同时,隶圉司还有监察百官的作用,借着奴隶的流动性,隶圉司很顺利的将情报网铺设到了整个大唐,可以说,哪里有奴隶,哪里就有隶圉司的情报探子。
只是因为李世民的限制,隶圉司的行动一直都在暗中,工作也主要是以监察百官有没有尽心,有没有贪赃枉法的事情发生。也幸亏隶圉司只有监察之权,却没有执法的权利,否则这隶圉司,将会成为另一个东厂。
“呵呵呵……”王亭初离去之后,御书房中忽然传出了一阵低沉的笑声。
懒得分章了,就这样吧,三千字一章。
(本章完)
第611章 朝堂激辩()
第八十三章朝堂激辩
翌日。
朝会。
这次并不是大朝会,而是小朝会,与大朝会不同的是,小朝会来到人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各部主管以及某件事的相关负责人,其余人等并不用过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有事奏。”王亭初的话音刚落,诸遂良就站了出来:“陛下,臣参魏征蛊惑民心,妖言惑众,引导舆论,栽赃陷害,迫使百姓误信人言,给诸位同僚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恳请陛下免去其抱着总编之职,严查报社,还舆论一片朗朗乾坤,以儆效尤。”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诸遂良这话一出口,相当大一部分人都站了出来,附议诸遂良的话。
“哦?登善(诸遂良字)这话从何说起?”李世民明知故问:“据朕所知,自从玄成掌握报社之后,一直兢兢业业,可从没有半点懈怠啊。也正是有玄成在,报社才一日比一日好,如今更是铺满了整个大唐,每日的销量高达两百万份——在报社一事上,玄成可谓劳苦功高,朕原本还打算赏赐他呢,怎么到了你们的嘴里,玄成就成了罪大恶极了呢?”
“御史大夫的功劳,臣自然是不会否认的。”听到报纸的销量竟然已经到达两百万份,诸遂良的眼珠子就更红了:“但是他掌握的报纸却是非不分,凭空捏造,极尽污蔑之能事,让臣等身心受挫,更是蒙上了不白之冤,这难道也对吗?”
“这话臣可不能装作没有听到。”魏征忍不住站了出来:“皇上,请允许臣问登善个问题。”
“爱卿但问无妨。”
“多谢陛下。”魏征谢完李世民,将目标对准了诸遂良:“登善,你说我污蔑你们,这话从何说起?”
“你还不敢承认?”诸遂良大怒:“要不是你将我们的名字登上报纸,百姓们又何必对我们充满敌意?你可知道,因为你的一句话,整个长安城,看我们的目光都充满了别样的意味,这几天,我的家人都不敢出门了。
更有商家,店内明明存有商货,却就是不卖给我们。原因很简单,在他们眼里,我们都是汉奸,是出卖国家利益的卖国贼。他们不愿意和卖国贼打交道,更不愿意让自己的东西被卖国贼吃掉……我只是在朝堂上反对了陛下的东征高句丽计划而已,我找谁惹谁了?”
诸遂良越说越委屈,最后竟然哭了起来:“陛下,臣自进入朝堂,十几年来,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吧?没想到临到头来,眼看着就要乞骸骨了,却蒙受如此不白之冤,陛下,臣冤枉啊……”
“……”李世民无语了,看来这位也是属于被误伤的范畴内啊。
“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李世民无语,魏征可不能承认,这个锅虽然是他的,但绝对不能由他背:“我可从来就没有写泄露消息的人是谁啊,更没有说他们是卖国贼啊,我在报纸上说的很明白,我写的都是反对大唐远征高句丽的人的名字,可从来都没有说他们就是卖国贼啊。”
诸遂良气极反笑:“是,你是没有追说我们是卖国贼,但是你前面刚刚说军事机密泄露,后面就将我们的名字挂上去,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专门点出我们在朝堂上是持有反对意见的——你这不是映射我们泄露的秘密,又是什么?”
“这话我可不能承认,我可没有这么想过。”魏征连连摆手:“再说了,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只是将你们的名字写在上面而已,只要你们心中秉持一股正气,别人的风言风语,又与你何干?”
程咬金跳出来,道:“老魏这话说的太对了,诸遂良,你反对的这么激烈,难道你心里有鬼?”
“胡说,我能有什么鬼?”诸遂良怒视程咬金:“我只是觉德有些事情还是要调查清楚一点再公布出去为好,御史大夫连调查都没有调查,就将所有人的名字都曝光了出去,未免太失职了一点吧?”
“那你觉得怎么样?”李世民有点听明白诸遂良的意思了——他们这是意识到了报纸的潜力,比之一般的舆论要更加方便许多,这是准备准备出手摘果子了啊。
而诸遂良虽然长时间担任李世民的起居郎(实际上在贞观十五年之前,都是起居郎,如今也才是谏议大夫),在外人看来,应该是李世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