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管这俩笨蛋了,我们先走吧。”看着吵成一团的两人,李贞很果断的下命令道。
于是,一众人十分无视的甩掉了两人,护卫着李贞朝大坑哪里走去。
大坑很快就到了,与李贞一起到来的还有临时抽调的五千精锐——经过几天的等待,后续大军终于赶到,离得较近的打通军和通漠军已经和定襄军汇合,此时大营内的人手很很充足,至少李贞想要抽调几千人还是很容易的。
只是这大规模的人手抽调,自然不可能绕过李静在这个大总管,不过为了弄清楚李贞的意图,他还是很痛快的在调令上签了字。
而在李贞的指挥下,大军刚刚摆正位置,薛仁贵就也领着两千大军,押着两万俘虏到来。
(本章完)
第143章 杀俘?()
第八十四章杀俘?
“……#%#@#*”
“()&%¥#*”
“¥@……¥*)”
“。。。。。。”
乱哄哄的突厥语,干扰的想要说句话都必须大声吼,于是忍无可忍的李贞很果断的拿出手雷,熟练的拔掉拉环扔进坑中。。。。。。
“轰!”轰鸣声震动九霄,原本熙熙攘攘哄哄乱乱的嘈杂声,在这一刻彻底消散,现场落针可闻。
“通译官,告诉他们,谁再敢说一句话,我就把他丢尽坑里活埋掉。”很满意手雷的爆炸效果,李贞对略带惊滞的通译官说道。
“额。。。。。。是。”当下就有通译官将李贞的意思传达了下去,于是现场更加安静了,被看押的俘虏们甚至连喘气都不敢大声呼吸。
颉利来的时候,看到的却是另一幅场景,整个山谷中被挖了几十个大坑,而坑与坑之间,则站着近万他的子民,在他的子民后面,更是站着好几千披坚执锐的大唐战士。。。。。。这一切的场景,都将颉利的思绪引向了不好的一面。
“过去。”薛仁贵一声爆喝,将被捆着的颉利推到了李贞身前:“殿下,颉利带到。”
“。。。。。。”李贞背着手,微仰着头看着颉利,沉声道:“颉利,你一届俘虏,见了本王,为何不跪?”
尽管十分憔悴,但颉利还是用蔑视的眼神看着李贞:“哼!我是大草原上的王,是那至高无上的雄鹰,天上的雄鹰怎么可能给狼崽子下跪?”
“哦?这么说,你是不准备向我低头了?”李贞眼神有意无意的看着那些俘虏,脸色阴沉道:“要知道本王的脾气可不太好啊。”
“。。。。。。哼,我只臣服于强者。”颉利终究是服软了,但口中依旧强硬:“按照草原上的规矩,我只会臣服于击败我的人,你想要我臣服,还不够格。”
李贞的面色忽然阴转晴,欢笑道:“原来你讲究的是草原上的规矩啊,这可真是太好了,我最喜欢草原上的规矩了。”
又转头看向众人:“你们听到了没有?颉利要和我将草原上的规矩诶。”
正好李靖也带着李绩和李道宗也已到来,李贞连忙跑过去:“大总管,徐总管(李绩又名徐茂公,为了和李靖区分,以后就叫他徐茂公了),皇叔,你们都来了?你们刚才听到了吧?颉利要和我讲草原上的规矩,以后要是有人追究起来起,你们要给我作证啊。”
“殿下,你在搞什么鬼?”李靖见状皱眉问道。
旁边的李道宗也劝道:“贞儿,你整颉利我没意见,但最好不要太过。”
“这个我知道,我不会要了他的命的。”李贞小声道,又快速说道:“所以你们可要给我证明啊,是颉利主动要以草原上的规矩来的,到时候我父皇或者有人追究起来,你们可得帮我作证啊。”
说完不给三人时间,又跑到颉利身前道:“颉利,你身为突厥可汗,虽然被我大唐俘虏,但也算是客人,我们身为主人,主从客便,既然你要讲草原规矩,我们自然不好拿大唐的规矩来对你?对不对?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最后一句却是问的身边的人。
“对,有道理。”
“我觉得这话没错。”
“殿下说的太对了,我支持。”
“。。。。。。”
再次转向颉利:“你也听到了,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咱们就按草原上的规矩来吧,这本就是你提议的,想来你也会心服口服。”
颉利心中觉得哪里不对,但因为之前被李贞施加的压力,脑中正是乱哄哄的,只能下意识道:“这是自然。”
“太好了。”李贞将目光转向站在坑边的俘虏身上,深吸一口气道:“按照草原上的规矩,胜利者有权利处置失败者的一切,而我记得,在草原上,胜利者一般会将失败部落中高过车轮的男子全都杀掉,只留下女人和孩子,对吧?”
“唰!”颉利的脸色霎时间变成了惨白色,也终于明白了李贞此举的用意:“你是。。。。。。你是准备当着我的面。。。。。。当着我的面。。。。。。坑杀这些人?”
“那你以为我费尽力气挖这些坑是干什么用的?”李贞背着颉利面向大坑道:“这里的坑一共有十几个,如果全都填满的话,装下两万人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不可以。”颉利的冷汗都下来了,声音嘶哑的吼道:“你们大唐不是最讲究仁义的吗?不是最讨厌**的吗?你也是大唐的王爷,如果杀了他们,你就不怕地位不保吗?”
李贞眼神空洞,悠悠道:“如果能用我的王位,换得大唐百年安宁,别说是这个王位了,就算是要我的命,我也认了。”
“不行,贞儿,你是大唐。。。。。。总之,绝对不行,我不答应,不光是我不答应,你父皇你皇爷爷都不会答应的。大总管,徐总管,你快帮我劝劝他啊。”李道宗顿时急了,他听得出来李贞语气中并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也就是说,李贞是在玩真的。
李道宗顿时就急了,想要仔细劝说却又仿佛想到了什么,顿时住口,只能求助于李靖和徐茂公。
“殿下,皇上临走前,特令臣牢牢看着殿下,决不允许你出一点事情,如果你遭了什么意外,你让臣怎么和皇上交代?”不用李道宗请求,李靖早已是慌了手脚,但他并不以急智见长,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劝说理由来,只能打感情牌。
还好有徐茂公这阴人,总算是想出了一个借口:“殿下你要处理这些人,我自然没有意见,但这军营中毕竟是以大总管为首,你没有得到大总管的命令而擅自坑杀俘虏,这有点不合规矩吧?”
“对对对,没有我的命令,没有皇上的许可,你不能对这些俘虏做任何事情在。”李靖秒懂,立刻道:“来人啊,把长史大人送回帐中,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准私自放他出来,这是军令,擅违者死。”
这明显就是软禁了,但包括李道宗这个李贞的堂叔以及房遗爱李二狗等心腹在内,没有一个人有意见的——他们对李贞惹事儿的能力算是服了,只是一个没看好,就差点干出了坑杀俘虏的大事儿来,再不看好,下一刻李贞直接起兵造反都有可能。
解释一下草原规矩,草原上确实有这么一条习俗,胜利者会将失败者中高过车轮的人杀掉,但这个习俗其实是蒙古人开始的,奔三给提前用上了。
还有奔三这几天正在忙着工作的事情,因此内容上有些不给力,难免有些拖沓,还望大家不要见怪。
最后还是老规矩,跪求推荐跪求收藏,跪求了,提前谢谢大大们了。
《南皇》不出意外应该就是十一月上架了,而现在收藏差不多有九千多,希望大家多多给力,争取在上架之前能达到一万收藏,奔三感激不尽,跪谢!!!!!!
(本章完)
第144章 突厥大都护府大都护()
第八十五章突厥大都护府大都护
“等一下,谁说我没有命令的?”见李靖来真的,李贞也顾不得装深沉,呼的从袖中取出一件事物来:“圣旨到,李靖李道宗徐茂公接旨。”
“臣李靖(李绩,李道宗)接旨。”三人看到这圣旨,瞬间跪下,而别人一看三个总管都跪下了,也都连忙跪下,也只有看士兵没有跪下,而是躬身行礼——甲胄在身,可以见圣而不拜,这是自从汉朝就流传下来的规矩。
房遗爱和杜荷连忙上前摊开圣旨(圣旨规格之前说过,小的都有两米长,大的甚至超过五米,一个人根本就不可能打开,电视上都是骗人的),李贞则站在圣旨前颂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突厥猖狂,犯我边疆,生灵涂炭,朕兴正义之师,迎击突厥。。。。。。今有卫国公李靖药师者,一步百计,奇谋迭出,百胜而无一败,又有三军将士,勇性用命,百死不悔,方有今日之胜局。。。。。。此番平定突厥,朕着意设突厥大都护府以定安边疆。。。。。。有皇八子越王贞,聪慧机敏,少有贤名,尊兄怜弟,贤孝无双,朕甚喜之,特封为越王贞突厥大都护府大都护,统管突厥大都护府一切军政要务,许先斩后奏之权,另举卫国公李靖,英国公李绩为都护府副大都护,辅佐都护组建都护府,安定新土。。。。。。圣旨所到之日,即为生效之时,钦此!”
“。。。。。。”寂静,无比的寂静,在李贞宣读完圣旨之后,从最小的小兵,到李靖和李绩这样的最高统帅,但凡是听懂了这圣旨内容的人,就都是一个表情,那就是目瞪口呆,现场没有一个人说话的,全都傻眼了。
宣完圣旨,李贞不管众人的面孔是怎样的,只是自顾自的提醒道:“二位总管,请接旨吧。”
“臣,李靖(徐茂公)领旨。”李靖和李绩面色惊骇,不知道皇上在玩什么花样,居然把一地的治理之权许给了一个孩子,而且更要命的是,这样荒唐的圣旨居然还获得了三省的支持和通过。。。。。。我的天啊,难道朝中诸公都疯了不成?
二人接过圣旨仔细的确认了一遍,中书门下二省的大印都在,皇帝的玉玺也有,也就是说这道旨意确确实实是圣旨,而不是皇帝私自下达的中旨。
这更是让李靖惊讶,不由问道:“殿下。。。。。。哦不,是大都护,请问大都护,不知这圣旨是什么时候下达的?为何。。。。。。为何臣等。。。。。。没有得到一点消息?”
“这道旨意早就下达了,我还在长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事到如今,也没什么不可说的了,李贞道:“至于为什么二位总管没有得到消息,纯是当时战事未明,自然不好让你们知道。
况且,经手这道旨意的人一共也只有几个人,他们分别是父皇,房相和杜相(尚书左右仆射),温相(温彦博,中书令,这时候李靖已经不是中书令了,改由温彦博接任中书省),王相(王珪,侍中),魏相(之所以让他知道,纯粹是李世民怕魏征事后找他的茬,因此才加上了魏征)以及本殿下。这道旨意从起笔到下达,也只在我们几个人中间流传,其余人一概不知道,就连圣旨内容都是几位相公亲手写的。”
“可是,这道圣旨的意思。。。。。。朝中诸公到底是怎么想的?”李绩直接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你们隐瞒这道圣旨也就算了,就像李贞说的,毕竟还没有胜利,拿出来不合适。但你们为什么要将突厥大都护这么重要的一个职位交给一个小孩子?虽然越王确实聪慧,但他再聪慧,也改变不了他只是一个孩童的事实,可你们居然对一个孩童委以重任。。。。。。这未免也太胡闹了吧?
“这个这里不方便说,回去再向你们解释。”这里人太多了,有些事情不好解释,不过在心里,李贞却想到了他令出征前两天晚上所发生的事情。
二月初三晚上,李世民刚刚批改完最后一份奏折,正准备活动活动,吃点宵夜,休息一会儿,王亭初进来禀报道:“陛下,越王殿下求见。”
“贞儿?你让他进来吧。”李世民刚开始很疑惑,但很快就恢复了笑容,毕竟是孩子,就要离开家了,不舍也是正常。
“儿臣参见父皇,愿父皇万寿无疆。”李贞进来,老老实实的行礼。
见李贞一板一眼的样子,李世民不由调笑道:“哟,我们的长史大人统领万军,日理万机,怎么今天有空来看我这个老头子了?”
“哎呀,父皇~”李贞立刻恢复原样,爬到李世民怀里,用腻死人的腔调:“父皇好讨厌,孩儿这一次来是有正事的,结果您还笑话人家,人家不依啦。”
我勒个去,鸡皮疙瘩掉一地啊,这肉麻进而,李贞只觉得心尖尖都在微微颤抖,却又不得不撒娇,从里到外都难受死了。
“好好好,父皇道歉,父皇不说你就是了。”李贞心里腻歪的要死,李世民却相当享受,一脸幸福的样子:“你看,还是你这样比较好,刚才那幅正经样子父皇可不喜欢,以后在父皇面前不许装模作样了,知道吗?”
“儿臣遵旨~”李贞正儿八经道,只是这一次却是故意的,直逗得李世民哈哈大笑。
“对了,贞儿,你说你来是有正事的,究竟是什么正事,值得你深夜来此?”笑过之后,李世民正色问道。
李贞挠着头道:“其实也不是什么正事,就是想问一下父皇,如果这一次我大唐大胜,突厥被灭国,不知您准备怎么处置突厥?”
“怎么处置?自然是和以前一样了。”李世民理所当然道:“换一个对大唐忠心的人,让他代替颉利的位置。”
“这样不好吧?”李贞揪着李世民的胡子,小声道:“孩儿虽然年幼,但也知道人心最是难测,就算换一个听话的人,但父皇就能保证他能永远听话吗?就算他真的对大唐忠心耿耿,但你就能保证他的继任者对大唐依旧忠心吗?如果他们起了异心,到时候恐怕又是一场兵祸啊。”
历史上就是如此,李世民在击败东突厥之后,重新另立了阿史那思摩(又叫李思摩)为突厥可汗,史称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结果阿史那思摩被薛延陀击败,随即薛延陀就立了阿史那斛勃为可汗,这家伙很狂,对大唐不敬,高宗李治不得以再起大军将其击败。。。。。。结果又是一场兵祸,他之后的泥熟匐可汗和伏念可汗都是差不多。
后来的后突厥照样如此,甚至后突厥的建立者阿史那·骨笃禄甚至根本就是靠着造大唐的反起家的。。。。。。总之北方一直都是兵祸连连,虽然大战不多,小战却基本没断过。
“可这有什么办法呢?”李世民当然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但也只能苦笑道:“突厥太大了,如果将其划入大唐的疆域,不说突厥人心归附的问题,那么大的地方,要划多少。。。。。。嗯?贞儿你问这个干嘛?”
“因为,孩儿这里有解决办法啊。”李贞笑嘻嘻的,然后猛的揪下了李世民一撮胡须。
李世民顾不得疼痛,一把抓住李贞的胳膊,来回摇摆:“贞儿,你说的是真的?没有欺骗父皇?你真的有办法解决吗?”
“哎呀,父皇你弄疼我了。”李贞面露痛苦,李世民的两只手就好像两个钢箍,将他双臂捏的剧痛无比。
李世民立刻醒悟,连忙松开手,道歉道:“哦,对不起,贞儿,是父皇失态了。”
说着帮李贞揉着双臂,口中道:“实在是贞儿你的话太惊人了,你知道吗?如果你说的是真的,你的方法真的可行的话,那可是解决了上千年来,我华夏先民最困扰的问题啊,自此以后我大唐将永远免除北患,实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孩儿知道的,孩儿也没有撒谎,孩儿是真的有办法——确切的说,是老爷爷给孩儿的治国方略里,有记载这样的方法。”李贞自然也知道这方法有多重要,因此不敢居功,而是将功劳抛给了镇元大仙。
这一章有点扯淡,也有点牵强,不过却属于一个比较重要的过度,大家别喷^_^
(本章完)
第145章 定国五策(1)()
第八十六章定国五策(1)
“原来是老神仙所传,难怪难怪。”李世民这段时间对镇元大仙中毒很深,特别是道家找到传说中镇元大仙好友红云老祖存在的证据之后,更是深信不疑。
因此他原本对于李贞的话还是半信不信的,现在一听是镇元子所传,顿时就深信不疑:“不知究竟是何等妙策?”
“妙策自然是有的,但是父皇也知道。。。。。。”李贞眼睛一眯,露出了小狐狸般的笑容:“嘿嘿,就是不知道父皇准备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了?”
“明白,规矩父皇懂的,不会亏待贞儿的。”李世民立刻表示明白:“不过你得让我先看看方法怎样不是?如果好,我自然会给高价,做买卖还得让买家见见货色如何呢不是?”
“也对。”李贞故作老成的点点头,又问道:“就是不知道父皇准备选哪一个?”
“哦?难道还不止一个?”李世民奇道,不过很快就释然了:“也对,老神是何等人物?又岂会想出一个解决方法?贞儿你都说出来吧,父皇自己选择。”
“好的父皇,没问题父皇。”
斟酌了一下语言,李贞道:“孩儿刚才想了一下,老爷爷给出的方法很多,孩儿挑出了上上策,上策,中策,下策,下下策五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父皇要全都听吗?”
“甚好,你且一一道来,父皇听着呢。”李世民做洗耳恭听状。
“首先是下下策,下下策其实很简单,就是派遣数十万大军平推过去,血洗大草原,须知突厥人也不过就数百万人而已,只要将他们屠杀干净,自然就不会再有边患之说。”
“当然不行,终究是数百万条人命,我怎么可能如此做?”李世民有点生气了:“贞儿你的方法都是这样的话,那还是别说了。”
“可是这确实很有效果啊,一劳永逸。”李贞笑嘻嘻道,见李世民脸色有些不好看了,连忙改口:“父皇对不起,孩儿只是想和你开一个玩笑,孩儿的下下策也就是父皇你说的方法,重新扶持一个代言人——也就是重新扶持一个对大唐忠心的人成为突厥可汗替大唐牧守边疆。此策孩儿称其为扶持策。”
“什么?我汉民先人奉行千年的方法,在你眼里只是下下策?”李世民不乐意了,不管是谁,将自己奉若天言的决策贬的一文不值,恐怕都不会太高兴的。
“父皇你误会了,其实扶持策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但这个方法太超前了,因为我们扶持一个新汗很容易,却没有足够的方法保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