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句反问,中愈愣了,然后又想通了,曹大人毕竟是锦衣卫的最高指挥官,自然知道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那他也是知道中愈做了些什么的,就不是很奇怪了。

    这倒是让中愈放下了一件心事。

    “不,是小子孟浪了,大人自然是应该知道的,小子下回一定记得将所有的事情上报,不会瞒着大人。”

    中愈之前一直猜测,曹大人手中有一支了不得的队伍,那个不在现在的锦衣卫名单之中,不在外人的视线里面,那样的人活着就是为了任务,死了也许啥都没有,但是这没有什么不对,就好像李哥他们一样,对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中愈假受伤的消息,不一定非要亲眼见到,才叫做识破,只要是有着强大的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就能从现行的蛛丝马迹中得出中愈没有受伤的消息。

    比如说那个并没有咬钩的白莲教的人马,比如说咬钩了,但是派出的是炮灰,而自己却都不路面的燕逆首领,刘先生。

    他们最开始都认为中愈被他们伏击了,受了重伤,朝廷为了他在京师大搞戒严,他们甚至还因此感到高兴,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他们可能中了圈套,稍加分析,就猜测到了中愈并没有受伤。

第0322章 似有似无的希望() 
对于那些该来咬钩的人没有来,他们心里自然也清楚,这些人把他们的计谋看穿了,至于到底从哪里看穿的,都不重要了,他们并没有将这件事情看的很重,已经有了结果,那么过程都不太重要了,以后能搞清楚就弄清楚,不能的话也没关系。

    现在连曹大人都对于他的出现没有什么惊讶,意味着曹大人对于他的行动了如指掌,或者可以说,有可能连暗卫也在他的掌控之中,中愈并没有特别担忧,有这样的力量存在,说明锦衣卫现在并不差,要是真没有这样的力量,那才是让他感觉害怕的。

    帝国的守护者,就应该是这样,要是真的就有用,要是假的,那可就什么用都没有了。

    他还是希望,帝国,是有暗中的力量的。

    似乎是对中愈的想法有些了解,“我对你的事情不感兴趣,你,记得你是谁,要做什么就够了,懂了吗?”

    曹大人看着中愈一脸赶忙认错的表情,来了这么几句话,话面上的意思很是简单。

    中愈听懂了。

    曹大人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不太出格,对朝廷没什么危害,他就不会管,这也就承认了中愈做的那些小动作,基本上都在掌控之中,至于有没有没掌控到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这个自主权还是给的很大的,所以呢,锦衣卫北镇抚司到底能在中愈的手下做出多大的成绩,要看中愈带的这些人,最终能够成长到什么地步,做得好可能成为锦衣卫有史以来最强的锦衣卫,而不是人人喊打害怕的锦衣卫,当然喊打的是官员。

    毕竟这个时候的锦衣卫还没有让百姓那么厌恶和害怕,那都是明朝中后期的事情,厂卫制度已经是一个大问题了,对于百姓,他们也是会迫害的。

    “是,大人,职下懂了,也会好好做的。”

    中愈表态了,这不仅是一次话语,更是一次承诺,也就是承认自己所做的事情。

    “你,要去前线了?”曹大人还是很满意,就又问了一句,这句话也可以证明,他确确实实对于中愈的行动了如指掌。

    连中愈没有受伤的消息他都知道,对于自己这些小动作,他自然也是清楚的,所以中愈并不意外。

    “是的,大人,有些事,还得亲自看看,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件事情,他懂,他也懂。

    中愈相信,锦衣卫的大佬,不会不知道情况已经严峻到什么程度上了,所以不会阻拦他出京的。

    北镇抚司的千户可以外出执行任务,但是不能太长时间,中愈现在说出来,也就相当于报备,就算是不明真相的其他人有什么误解,而曹大人也不会产生什么不好的想法,沟通很重要的。

    “拿着吧,路上或许用得着。”

    刚刚那张还没有干的纸,递了过来,中愈赶忙向前走了几步,双手接过来。

    那张纸没有折叠,意思就是现在可以看,中愈瞟了几眼,眼睛都直了,他猛地抬头,

    “这是真的?”中愈有些不敢相信,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

    “是真的,能不能用,得靠你自己。”

    这话说的简单,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

    “谢大人。”中愈很是兴奋的回答了一句,他是真的高兴,这东西拿在手里,只要用好了,就是很大的助力啊。

    “不用谢我,有命回来再说吧。走吧,我就不留你了。”

    这是下了逐客令了。

    “是,大人。”

    中愈行了一礼,转身离去,一身轻松。

    这也算是了解了一段心事吧,中愈来到大明的日子,自认为对得起方家,对得起朝廷了。

    毕竟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平叛的成功,亦或是为了以后的发展,就算是以后平叛失败,朱棣登基,那他带来的这些改变想必也能为整个大明带来写改变,虽然不一定会成为世界大国,至少会有一些新的认识,他们现在至少知道了外面还有不一样的世界,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的种子已经中下,至于生根发芽的事情,还要等以后才知道,现在谁也说不准,连中愈自己都不知道现在原本的轨迹偏到哪里去了,或者根本没有偏离,只不是在这棵大树上又长了一截小枝丫罢了。

    中愈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那个会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人,但他知道,他留下的东西,肯定会成为重要的一笔,这一点他并不怀疑,作为一个不太牛的穿越者,他相信,自己里带来的东西,是现在这个时代不曾有的,这一点很重要。

    中愈离开了锦衣卫衙门,和七鹰一起离开了,当然是跟在七鹰身后,这个时候做戏也得做全套,既然是乔装打扮来的,自然也要原样回去。

    曹大人看着中愈离去的背影,心里的感觉很是杂乱。这个年轻人的出现,给了他不一样的感觉,他何曾不知,南北之争的态势很严重,南方现在势弱,说不定真有灭国之危,但是这些话他又不能对其他人说。

    所以他把希望放在了中愈的身上,但是,天下大事,哪里是一个人就能干的了得。

    要想改变大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愈年后的每一件事情,他都了如指掌,当然有些细节上的东西他不知道,但是至少表面的东西他都看的很清楚。

    中愈往北方派的人,他自然知晓,那两百个挑选出来的人,现在正在北方各处打转,当然也许并不是全部。

    中愈在淮上大营做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大营往兵部的函文都是轻描淡写,但他却是知道,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但愿,能起到作用吧。

    他坐在那里想了很多很多,想起来以前和他一起工作的友人同僚,想起了先帝,还想起了之前战死的指挥使宋忠,还有那一群死战的兄弟。

    泪水流了下来。

    你们还好吗?

    锦衣卫复兴有望啊。

    不行,还得帮他一把。

    写信。

    筹谋。

    暗探。

    希望。

第0323章 锦衣暗藏漫长夜() 
在离京师不远的一处茶棚里,一群人正在铺子里喝茶,也不大,就是个小茶棚,摆了大概四五张桌子,卖茶叶的是两位老人家,看着年龄有些大,到是很利索的招呼着来来往往的客人,那模样,似乎已经在这里干了很多年了。

    见有人来,就快速的上茶了,一个小碗,一壶热茶,到是简单。

    好在大家都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身,所以对于这路边上的茶摊也没那么的讲究,拿起碗就喝,感觉还不错。

    “公子,咱们是找地方休息,还是继续赶路啊?”

    一位长随模样的人向着一位看起来年轻一点的公子哥说道。

    “先赶路,咱们出来做事,游山玩水等咱们做好了,再说,现在不着急。”

    那位公子说道,倒不是不上他们玩,只是现在事态紧急,时间能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大家的语言交流也尽量的不要让别人听出不妥来,所以呢,说的时候,还是挺注意的,这也是提前商量好的。

    这一群人原来是乔装北上的中愈一行人,中愈特意在脸上粘了胡子,还将自己的脸和手弄得黑了一点,其他人也是一样,在脸上,手上和身上都做了些改变,毕竟不是公开出行的,能低调就要低调啊,他们在京师出现的次数也不少,还是有不少人能认出他们来的,所以,能遮掩的还是遮掩好一些,毕竟安全第一啊。

    北上的路途遥远,大家也是分开走的,中愈不可能将所有的人带在身边,那样太招摇,况且大家骑的马也是普通的马匹,不那么的招摇,要是引起有心人的关注那就不好了。

    中愈带着一组人马,另一组由六鹰带着,人数不定,当然还有一些打前站的,也有早早就出发的,反正这里面擅长各种各样的人都有,都是他们自己培养的,毕竟有些人才还是控制在朝廷和军队里面。

    他们的目的地还没定,但是大家最后约定在淮安汇合,也就是淮上大营附近,至于具体在哪里,到了再说。

    中愈想过了,现在北上的基本路线有两条,一条是到镇江,过扬州,一条是过滁州,到蚌埠,到宿州,他也想不起来现在有没有这么个叫法,但是他记得宿州,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发生宿州大战的地方,中间怎么走,大家自己决定,不过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才是重要的。

    但是这关系不大,能碰到官军就行,只要他们碰到的越多,那就说明越接近前线,情况就越复杂,而这些就是他们应该出现的地方。

    前世的洪俊到是去过很多地方,祖国的大好河山他都努力的去转转,南京也就是现在的应天府,他也去过一次,还去看了看乌衣巷,还有那莺莺燕燕的秦淮河畔,当然现在的那里只是一个景点而已,就这么简单,没有太多的装饰。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金陵的变化,已经不是他能知道的,所以呢,那就往北走,沿着官道走肯定是不会差的,说不定还会有些意外的收获呢。

    现在中愈也去过不少地方,不过都是方孝孺当官的地方,多在陕西汉中那里,或是浙江老家,当然还有些沿途的城市。

    跟着中愈一起去的其他人基本上也没有对金陵外边有多么大的了解,毕竟以前大都是穷苦人家,还有就是方家的家丁,现在他们差不多也是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

    不过家人都不是很担心,他们也不担心,第一是去的人多,大家年纪都不小了,很多人在他们这个年纪都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了,是成年人了,所以出远门也无所谓,多注意些就行。

    要是放在洪俊生活的年代,十六岁就生孩子,大家就会觉得孩子在瞎搞,父母都不好好管管,把自己家的人都丢尽了。

    但是在这六百年前的大明朝,这是很正常的,男子十多岁,女子初潮之后,基本上都可以谈婚论嫁了,就拿方家自己来说,方贞也不会担父母会很早将她嫁出去了,这可是她很多次向中愈诉说过的事情了。

    第二嘛,大家都是练过的,遇见些小毛匪也不会有什么太难以控制不住的场面。

    毕竟天下还是太平了一段时间了,南方的百姓都还在安居乐业,当然北方处于交战区的人除外,他们遭遇的是人祸。

    要是真有匪徒大盗,相信他们也能搞的定,不然中愈这些人可不都白练了吗,每天跑的圈子,练得石锁,可不是白出力了。

    大家隐隐还有些兴奋,毕竟出远门啊,也算是长见识了。

    在离开京师之前,他们将很多情况都考虑了一遍,甚至是大家穿什么衣服,带什么样的武器,包袱要装些什么东西,都考虑在里面,还有就是中愈让六鹰换了不少散碎银子分给大家,毕竟财不露白,你要是在个小摊,掏出一大块银子出来,说不定就被人盯上了,所以呢,还是小心一些,这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避免暴露的问题,毕竟他们是秘密行动的。

    离家的时候,方郑氏很是不放心,因为儿子这么多年,几乎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视线,现在一下子就要出趟远门,她自然是不放心的。

    所以在晚上的时候,还特意过来交代,生怕中愈不听话,出了什么事。

    儿子刚刚升官,现在已经有不少的诰命夫人明里暗里表达了说亲的意思,她本来也有些意动,但是上回中愈说了之后,她又想多考虑考虑儿子的意思,不过在听说儿子要离家的时候,她就暗暗打定了主意,等他平安归来的时候,一定要给他说一门亲事,好好管管他。

    中愈都一一听着,对于母亲的担忧,他感觉到很幸福,被人关心的感觉真的很爽,方郑氏看到他这个样子,也稍稍宽了心。

    她到没有喋喋不休,孩子大了,手下还要管着那么多人,所以并没有给自己的孩子添麻烦。

    每一个母亲都是这样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每当这个时候,中愈总是会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在六百年后的母亲,唉,叹息,心痛。

第0324章 数骑绝尘往北去() 
路边的茶摊上,一伙人吃茶之后,就起身离开了,临走前,中愈还特意多给了那对夫妇几文钱,不是不愿多给,而是给的太多,容易给他们惹麻烦。

    这也算是对他们的感谢和对他们辛苦劳动的一种认可,到这把年纪,还在外面辛苦的挣钱的,要么就是被下层官员压榨的太多,要么就是家里有个不争气的儿子,不然,这么大年纪,干嘛非要干这么累,这么重的活呢。

    一行人骑马奔腾而去,留下一阵阵扬起的灰尘,就在那路边飘荡。

    只是他们似乎没有想到,在他们离开之后,有人悄悄的跟上了他们,不远也不近。

    他们没有去那种统一的车马行坐车去,那样太耗时间,而且也不太方便,骑马就是最好的方式了,至少大家可以在一起,有什么事情可以相互商量着办。

    但是在奔波了一天之后,中愈就有些受不了了,主要是屁股和腿间疼,是那种有些麻木的疼,动一下就让人很难受的。

    习惯了前世时经常乘坐的高铁飞机,再不济也有个普通列车坐坐,现在骑着马,虽然有那种激荡的感觉,但实在是有些颠簸,也让他很是不适应。

    不过也还好,大家也都差不多,不过六鹰他们还是扛得住一些,毕竟是年龄大一些,还是对这些有些经验,所以呢,几次休息之后,大家都慢慢地适应了过来。

    出趟远门真的不容易啊,他们也算是硬撑过来的。

    路上的风光也来不及看,当然也是没有心情看,实在是屁股上的疼痛感一直在隐隐的传来,让他们都在注意着自己的伤痛,对于这些路边的美好景色视而不见。

    空气也是相当的清新,对于中愈来说,这样的空气是在后世不常见的,大部分情况下,雾霾还是挺严重的,所以说呢,能呼吸到这样清新干净的空气,让中愈很是高兴,忍不住大大的呼吸一口,也让他的心情好了很多。

    在某些地方,还能绕过去,但是在某些地方,根本过不了,最后,中愈决定,还是走官道,当然不是全部走官道,是不容易走的地方,还有就是需要吃饭补给的时候,在走官道。

    大明对于重要的官道管理的还是很严格的,经常也会检修,不过中愈对于这些石板铺就的路面不是很喜欢,上面都有了青苔,要是一不小心,摔一跤也是有可能的。

    他心里想到,什么时候才能弄出大量的水泥来,不需要太好,普通水泥也可以啊,至少改善一下路面,毕竟一个常年在沥青大道上行走的人,对于这种就算是铺上青石板也会高低不平的路面有多大的欣赏能力,这让他愈发的对技术的提升有了更加强迫的欲望,希望能够尽快处理好现在的事情,然后搞大发展。

    除了古典与简陋,中愈实在是想不起来其他的形容词,不过还好,中愈现在想的是怎样改善,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只是一味的产生问题,那根本不行,也不应该是中愈应该做的事情。

    中愈之前一直记得老师的一句话,进入了大学,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你真真正正的好好学习了,你会发现解决问题比提出问题更加的让人有成就感,而一个男孩子,以后将会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这句话也算是中愈一直以来的座右铭,他也是靠着这个才可以将自己的事情做好,也是凭借这个,才可以在现在讲事情坚持下去,尽量做得更好。

    在休息的时候,大家还是一起聊聊天的,主要是说一些出来的感受,中愈到是没做声,听着大家的聊天,毕竟之前可没有这样放松过,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基本上就是谈正事,谈工作,根本就不会聊这些生活中的趣事,或是以前各自的见闻。

    中愈很有兴致的听着,但是也没有打算插话,要是真的要讲究天下大事,奇闻趣闻,相信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呢,他并没有显摆,可是呢,要是真的有人要问问,他也可以跟他们讲讲叛王朱棣的八卦,甚至是太祖高皇帝的趣事也不错。

    今天晚上大家就在山林里过夜了,当然燃的有火堆,这山林不大,但是高大的乔木还是有不少的,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他们的马要休息,几乎跑了一天了,马也累了,要吃草料。

    当然锦衣卫巡逻的人可不少,虽然带出来的人不多,但是各种警戒还是不会疏忽的,毕竟是一大堆人呢,安全问题可不能忽视。

    晚饭吃的也是干粮,喝的也是山泉,当然味道还不错,这个时候的山泉水不像后世污染那么严重,大家喝的很是开心,当然是不允许喝酒的,喝酒误事,这种思想中愈跟他们灌输过很多次。

    当然并不是完全禁酒的,在没事的时候,也可以让他们喝一点,主要是有另一个问题,以前他们喝的都是普通的酒,下面还有些不太清澈的酒渣,现在他们能够出很少的价钱就能买到对外面高价供应的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