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这件事,和中愈有关,中愈立了大功,方孝孺也不能承认,至少不能把这个功劳,完完全全算在他头上。

    中愈的头还太软,扛不起这么大的功劳。

    那顶帽子压在中愈的身上,只会让他成为朝廷的众矢之的,就算陛下不介意,也会有人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的。

    平叛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更不是锦衣卫,的事情。

    是整个朝廷的事情,朝廷的所有部门都在为这件事情忙碌着。

    特别是,这一段时间以来,所有的部门都在忙碌着,没有一个部门,闲着,要是中愈真的赶一个人把这些功劳都拦在手里的话,恐怕他就走在了朝廷的对立面,走在了所有部门的对立面。

    这是方孝孺不愿意看到的。

    “哈哈,今天事情终于了结了,朕很高兴。传令前线,给众将士庆功吧!”

    “这个是当然的,陛下由此仁心,前线的将士们会感激陛下的。”

    方孝孺,没有主动提起,终于在前线训练新军的事情。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没有提起,虽然他们刚刚都在那一封奏报,看见了,但是两人似乎很有默契的将那件事情隐去了。

    并不是不愿意讨论,他们也想讨论,但是在这个时候,两人似乎都保持了沉默,因为他们对这件事情了解的不深,不能妄加猜测,建文皇帝朱允文,心里也很着急,但是在这个时候,他没有得到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能做出决定的,也同样,他不知道自己儿子到底在做什么,但是他知道,中愈考虑的每一件事情都比他考虑清楚,至少在这些事上,他自认,没有,中愈,考虑的周到,所以他选择了沉默,他把这件事情提起,中愈回来,终于自己解释。

    因为他害怕自己,把这件事情弄得更砸了,因为他的掺和,恐怕会影响到中愈。

    太多的事情会,坏在一个细节上,这是方孝孺,做官,这么多年,得到的结果。

    所以,他必须谨慎又谨慎,小心又小心,当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的时候,这些事情,一定不能从他的嘴里说出,就算是一丁点的抱怨,或者是评价都不行,所以,他必须要等,中愈回来,自己,给皇上解释。

    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方孝孺,又聊了一些事情,之后,方孝孺就离开了。

    除了皇宫的方孝孺没有说其他的话,只是吩咐轿夫,立马往家赶。

    家里的轿夫都有些奇怪,往日里老爷都是慢条斯理的,慢吞吞的回家,一点都不着急,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好像很着急的样子,但是自家老爷,脸上的欢喜,他们是看得见的,那是当初,少爷,封官封爵的时候,自家老爷才有那种笑容。

    他们不禁有些好奇,但是却没有开口问,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有些事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没必要知道,知道了,可能会引祸上身。

    自家少爷在锦衣卫里面做事,他们,知晓这些规矩的,所以并不会轻易去犯这些错误,给自家公子和老爷添麻烦。

    建文皇帝朱允文,当然没有忘记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所以也着急了,那些留守在寝室里的,朝廷六部的官员,让他们给前线的将士们,犒赏。

    在以往的情况下,犒赏三军,都是,在战争完完全全结束后,坐的,但是现在建文皇帝朱允文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虽然还有一部分在外地逃窜,军队,但是,既主力已经澄清,那就没有太多担心的事情了,所以立马下令,让更多的,士兵享受到朝廷的善意,享受到他的恩赐。

    收获人心也就是这样做的,见皇帝朱允文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很好。

    这段时间他在皇宫里仔细的翻着呢,当年太祖高皇帝留下来的东西,不仅仅是在用人,还有在做事方面。

    太祖高皇帝有他自己的一套,那是因为他从布衣成为天子,一步一步走过来,获得的经验。

    但是建文皇帝朱允文,他没有,毕竟他是长在皇宫里的,一直接受的是正统的皇家教育,而且从小锦衣玉食,高高在上,有很多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他必须从他的爷爷留下来的经验中,获取自己的经验,然后用在治国上。

    这是他之前一直没有体会过的事情,毕竟当初他只能靠想当然。靠嘴来解决一些事情。但是中愈出现之后告诉他,皇权,臣权与君权之间的关系。

    老百姓们有老百姓们的想法,大臣有大臣门之间的想法,当初太祖高皇帝,认为那些贪污的人都该死,所以剥皮充草的人很多,但是,他,继承皇位之后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并不代表他的内心,就很喜欢那些大臣,他对某些大臣还是有些看不惯的。

    但是,有些事情他不做,并不代表,他就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仅一味地重新启赋,就代表着他,是有这样想法的,当初也许只是一个契机,他重新启用锦衣卫,是为了更好的掌控京师,至少燕王朱棣那边的密探,就是毁在锦衣卫的手中。

    锦衣卫的手段有多高超,他并不了解,但是,他只要相信,锦衣卫是忠于建文帝,他自己就行了,

    这一点,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天子亲卫,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称号,那是一种荣誉,是一种传承下来,几十年的事情。

    如果真的有人做了,对不起,皇家的事情,会有人惩罚他们的,至少锦衣卫内部就没放过他,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建文皇帝朱允文是非常放心的。

第0516章 真命天子的归属() 
    活着比什么都好,现在这件事情已经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中愈到现在才明白,那些高僧们为什么会那样,劝导,百姓们。

    活着才更好。

    不是什么心灵鸡汤。

    不是什么忽悠人的话语。

    只是,有些人到了那个时候,体会了,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经历的不同,层次的不一样,说出来的话语,也不尽相同,他们想要得到的,只不过是一种安宁。

    而那一份安宁,来自于活着,活着会有不同的苦难,苦难会伴随着幸福,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从来都不是一句假话,当然前提是你能承受这种苦难。

    北平城的城外,依然是一片狼藉,战火,浇灌了它们,战乱毁坏的,不仅仅是城池,不仅仅是大地,更重要的是人心。

    燕王朱棣所做的事情,不管怎么说,都是大逆不道的,更何况他现在还是一个失败者。

    民间已经有不少的消息传出,燕王朱棣,是真正的失败者,他们谋逆,大逆不道,朝廷不管怎么样处置他们,都是合理的。

    至少百姓们也越来越相信,真命天子,是建文皇帝朱允文,而不是,燕王朱棣,在他们心中,如果燕王朱棣获胜了,就是太祖皇帝保佑的真命天子,如今,他失败了,失败的话,就什么都不是。

    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明白,所以,燕王朱棣,一直都在尽力的,想要东山再起,只是没有想到,变化来的太快,失败也来得太快,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人为他做一份努力立一份功,兵败如山倒,墙倒众人踢,破鼓众人捶。

    说的,就是燕王朱棣。

    朝廷,也因为这场战争,向天下,显露了,峥嵘,不光光是各地的藩王,还有那些封疆大吏,现在都老老实实的接受朝廷的号令。

    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目前上,他们,表面上做的很好。

    这件事情从一开始都是错误的,但是,现在终于回到了原点。

    有这个原点向外展开,牵扯到了太多的人,不仅牵扯到了朝廷的经历,也牵扯到了,中愈的精力。

    中愈有的时候会感觉到,他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终结这场战争,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但是他并没有后悔,也并没有害怕。

    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如果,他还没有尽力将这些事情做一改变,害怕以后,那些百姓的命运,依然会重复在这里。

    那么他留下来的意义,就完全不存在了,他做的这些事情,也改变不了太多。

    命运,似乎从来都是眷顾幸运的人。

    方中愈,现在就是这样。

    他带着人一起往外走。

    风尘仆仆的,他们正在往回赶。

    没有盛大的告别仪式,没有,万众瞩目的,离开北平。

    有的只是乔装打扮的他们,从北边城里,静静的离开了。

    北平城,依然像之前那样,潇洒的,矗立在北方的大地上,他还没有回复平静,北平城内城外,依然有着朝廷的军队,在巡逻着。

    他们依然有他们的任务,坚守在北平城,接受最新的改编,这都是他们要做的事情。

    驸马爷梅殷,魏国公徐辉祖,大将军盛庸,晋王朱济熺,辽东总兵官杨文,在这段时间,和中愈讨论了许多,从那里得到了最新的想法也解释了,他们心中最多的疑问。

    中愈离开之前,和他们五个人,都分开,讨论了一些。

    五位统帅,都不知道,对方到底和那个年轻人,讨论什么,但是,从他们离开之后,都发现每个人脸上都流露着笑容,是的,他们或许已经从中愈那里得到了什么,就算现在没有得到什么,以后也会得到一些东西的,这是他们彼此的感受,但是,他们又很默契的没有问对方,到底讨论了些什么,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在他们这个位置上,这些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们想要获得的是更多更多。

    现在不知道,不代表以后不知道,他们相信总有一天这些都会露出端倪的,他们还年轻,除了盛庸将军,年纪比较大以外,其他人都还正值壮年,他们自然能够在很多事情上得到,最终的把握。

    那个年轻人,到底带给了他们什么东西,这都不重要,他们相信在以后的日子,还会听到这个年轻人的声音。

    朝廷已经开始整顿军队了,驸马爷梅殷,已经按照圣旨来做。

    这件事情他不放心交给别人,所以亲自来抓,当然,这是经过五位统帅同意的,不管兵部和都督府那边,到底要怎么做?

    既然他们已经拿到了,甚至,就按照这个做。

    至于之后的事情,他自然回去跟都督府那边解释清楚。

    五位统帅对这件事情,都没有更多的意见。

    晋王朱济熺,是在中愈房间里呆的最久的人。

    虽然呆的最久,但离开的时候,他的脸上,很是高兴。

    晋王长史,龙大人,和典吏李海泉,大人,两人都想问一问,自家王爷,他跟小方大人到底谈了些什么,但是最后他忍住了。

    王爷不会瞒着他们,现在不说,肯定是有原因的,但是,他相信以后也会告诉他们的,只是等待的日子,让人有些难受。

    当然,关于这些事情,都由他们来做,中愈只不过是提供一个方案,具体的方案,还要,后来才决定,现在也只是一个简单的模板,他也没有太多的想法,毕竟有很多东西是他不能了解的。

    但是他不知道并不代表别人不知道,几位统帅都是常年在战场上厮杀过的人,有着丰富的,统兵经验,缺乏的只不过是对这个世界最直观的认识。

    中愈不一样,来自21世纪一连贯的教学体系,让他对,各种各样的知识,有着,充分的了解,虽然不能说是特别精通,但是,相对于这些人来说,他已经走在了前面。

    很多别人没办法思考的的问题,中愈的一句话就能帮助他们,想起太多,解决太多,这也是为什么,中愈提出来的东西,在京师,在北平城,都能得到呼应。

    中愈也相信,五位统帅会做出他们正确的选择。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至少目前,他不会再去干涉,大明幻夜骑,是他,要抓紧的力量,所以对于其他的力量,他只需要它们,在最后的战争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行了。

    目前,中愈没有太多的力量,也没有太多的知识,去干涉所有事情的运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得更好,然后再通过这些力量来影响其他人,并不是安全,所有的人都向着他的,他做的事情有很多,让他们看不上眼,他当初在大殿上。

    和众位大臣舌战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更何况现在他所做的事情也与他们的想法大相径庭。

    有人支持,自然就会有人反对,这一点,他从来都没有忽略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会把这件事情想的很清楚。

    他相信,前路漫漫,总有一些人会跟着他一起走,总有些人会成为阻碍,也总有一些人会成为垫脚石,这一切都不可避免的时候,那他就成功了。

    有些事情,他必须做,也不会带着别人一起做。

    大和尚姚广孝,死了,死之前跟中愈说的那番话,中愈,一直都记得,但是,他认为值得,所以,他一定会去做。

    大和尚,姚广孝,死了的消息,传了出来,几位统帅,若有所思,特别是驸马爷梅殷,还有魏国公,徐辉祖,他们两人是,中愈接触最多的人,现在终于觉得,这个年轻人真的是难以琢磨。

    他们俩还算是,对中愈比较亲近的,所以对于这件事,也没有多说,就算是手下人问他们,他们也没有解释。

    晋王朱济熺,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愣了许久,在他的大帐里和典吏李海泉大人,长史龙大人,聊了许久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就是,也许这一次,他们赌对了,晋藩,有了出路。

    晋藩这一次的决定肯定是正确的,至少目前,他们觉得是这样,大明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功的人。

    知道真相的人,也就知道了,不知道的,也就不知道了,但是他们都知晓,一个问题,那就是,方中愈,这个年轻人已经有了很大的话语权,不仅仅是对于朝廷,还有对于远征在外的,诸位将士。

    强者,在任何地方,都是得到尊敬的。

    大明幻夜骑,其展现出来的力量,不仅仅,起方中愈的力量,也是锦衣卫的力量。

    锦衣卫是干什么的?

    这些人,比谁都清楚,或许他们不知道那些力量到底该如何划分,但是他们知道,锦衣卫,代表着当今圣上。

    不管是兵部还有都督府,对于上直卫,都是没有管辖的权利的,但是,天子亲卫,是不出,京师的。

    现在有一只上直卫,离开了京师,而且,还在战场上立下了大功,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并没有去阻拦。

    懂得人就懂。

    不懂的人说了也不懂。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做着,一切又似乎发生了变化,他们说不清,这种变化来自于哪里,但是他们知道,有变化才是好事,大明王朝,已经经不起,沉寂了,他们沉寂30年,这30年,带来的后果就是如今这样,朝廷的军队,竟然会被,一藩之地的边军,打得抱头鼠窜,连连败退,甚至在最后的时刻,可能会大溃败,

    他们在检讨,但是,他们在改变。

    检讨,是他们一直要做的,改变是因为有人逼迫,大明幻夜骑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压力,也许,如果他们不努力的话。

    作为军户,的他们,可能连军户都做不了了。

    没有军户这层身份,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答案是肯定的,他们什么都做不了。

    有了压力就会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会解决,想尽方法去解决问题。

    当然,这些情况中愈是不知道的,就算他知道,这些,也没有必要。

    “少爷,咱们,现在就回京师吗?”

    这么长时间,中愈身边的人又聚齐了,不管是之前派出去,四处打探的斥候们,还是,留守在,驸马爷和大将军还有国公爷徐辉祖身边的人。

    除了一部分,仍然留在这里,跟他们交接以外,其他人都回到了,中愈身边,他们已经分开太久了,但是,他们相信,中愈,一定会带着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大米幻夜骑,没有跟他们一起走。

    作为大明幻夜骑的主将,中愈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这些人不能暴露身份,目前还是一个,锦衣卫的,秘密。

    虽然这些秘密,对于有些人来说,并不是秘密。

    “回去吧,咱们出来这么久了,也该回去了。这一次大家都有打工,我一定会如实汇报给皇上。作为兄弟明天会更美好的,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中愈笑着说道。

    在跟别人鼓气的时候,中愈心里也是一种开心,这恐怕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燕王朱棣的叛乱,被平定了。

    他之前的担心现在完全化为了乌有。

    以后可能会有更多的磨难,但是,他坚信,这场磨难,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至少目前让他,一步步快速的,成长了。

    战场上的事情解决了。

    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另一个战场。

    “大人说的对,咱们,立功了。现在,咱们回家。”

    “回家。”

    “回家。”

    小12,本来就是个孩子,这个时候,更加的像一个孩子了,他很高兴,跟着少爷在外面奔波了这么久,心里也有一些想念,留守的兄弟们了。

    其他的几位哥哥们,一直都在京师里守后,他自然是希望快速见到他们的,所以中愈说了之后,立马,纵马狂奔。

    没有人侧目,没有人关注他们,只是他们自己,一路前行,留下一阵烟沙。

    夕阳一片好,

    黄昏少不了。

    浪子浮游意,

    只是心不老。

第0517章 跟在后面的尾巴() 
    事情正在按照中愈的计划发展者。

    考虑的太多,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有太多的不确定。

    也正因为是这样才显得中愈的,力量,有些单薄,虽然他也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但是,事实上,还是难以站住脚的,根基薄弱,是他最大的弱点。

    这一点不管是中愈,还是,方孝孺,他们心里都很清楚。

    方孝孺,这一段时间一直都在会见他的门生故吏们。

    他们谈了些什么,外人都不清楚,但是,他们各自都很努力的,听着方孝孺的话。

    中愈还没有回来,他们也不知道,中愈,什么时候能够回来。

    但是准备工作总是要做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