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在他的心中,忠心于燕王朱棣,比他自己的性命更重要,所以,在保证了同袍的性命之后立马举刀自杀了。

    也许之前他就有这样一个决定,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而,被朝廷大军包围,就是最好的一次机会,一次展现忠义的机会,又或者他早就做好了,打算,不管这一次是不是圈套,他都会死在战争之中。

    消息总是传递的,很快。

    在中愈还没有回到京师的时候。

    张辅死去的消息就已经传到他的耳边了。

    拿着林元传过来的消息。

    “可惜了。”

    说完这句话之后,中愈就没有管一条消息了。

    身边的其他锦衣卫,虽然不明白自家大人,为什么说可惜了?

    在他们心里,张辅只不过是敌军一个将领,他特殊的地方,不过于,他的父亲在这场战争中牺牲了,为了救燕王朱棣,而牺牲了。

    所以他在燕王军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那些叔伯兄弟们对他都很看重,也很照顾。

    但是他从来没有依靠,他们的力量,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在燕军中获得了军功。

    也获得了其他人的尊重,那些人都服他,也愿意跟着他一起打仗,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张辅确确实实,没有让他们失望,多次带领着他手下的军队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可以说朝廷大军,有很多人都是败在他们手下,这一点,是他们心里都很清楚了。

    他们想的,可惜与中愈所说的,可惜并不一样。

    中愈清楚地记得。

    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信安伯、新城侯。

    后进攻并占领安南,改交阯,受封英国公,予世袭诰券。此后四次平定叛乱。

    洪熙元年1425年,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进太师。

    宣德元年1426年,率军平定朱高煦之乱。

    明英宗即位后,加号翊连佐理功臣。

    他历事四朝,连姻帝室,与三杨等同心辅政,累加光禄大夫、左柱国。

    正统十四年1449年,随明英宗北征,在土木堡之变中阵亡,享年七十五岁,谥号忠烈,追封定兴郡王。

    也许在之前,中愈也想过招降他,至少把他招募到自己麾下,毕竟他还是个有能力的人。

    现在他既然选择,忠心于燕王。

    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他的死去,只是有些可惜。

    他们都是一类的人,至少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下去。

    既然已经死了,那就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已经画上了句号,所以中愈再也没有这上面纠结。

    他要操心的事情很多,现在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

    事情还在发展,人们还在继续。

    北方的大地一片荒芜,现在天气还很炎热。

    赶不了多久的路,就要停下来休息。

    在一处山林里,刚刚,领头的人,下令让大家都休息。

    虽然,上峰有命令,让他们休息,但是大家还是保持警惕。

    在队伍的中间是一辆辆马车。

    现在马车也停下来了。

    虽然说是押送。

    但其实他们对燕王和燕王朱棣,一家人看,管的并不严。

    负责押送的是铁铉。

    作为朝廷挂职的兵部尚书,之前在济南保卫战中力挫燕王朱棣。

    由他来押送燕王朱棣进京,是中愈提议的。

    对于这个传说中的忠臣,中愈见着他的时候,就觉得此人一身的正义之气,很是严肃。

    刚见到他的时候,中愈也觉得,这个人对得起后人,对他的尊敬。

    跟他一番交谈后也确定他,确确实实一心忠于朝廷。

    这个时候他虽然没有穿着戎装,但是看起来也十分的精神,来到了,朱棣的马车前面。

    “王爷,走了这么久了,想必你也乏了吧?出来聊聊。”

    两人之前是对手,但现在燕王朱棣已经投降了。

    燕王朱棣的叛乱,已经结束了,虽然在这场战争中,朝廷,胜利了,但是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大。作为朝廷的统帅之一,铁铉心里还是很清楚的,如果不是燕王朱棣最后选择了投降,他离开的话,也不是任何人能找到他的。

    别看,锦衣卫的方中愈在某些事情上考虑的特别周到,但是他坚信,燕王朱棣,能够在北平城里经营那么久,肯定不会这么容易就范的。

    在大和尚姚广孝,死亡的消息传出来之后,铁铉和几位统帅就意识到了,有些事情,他们只是想的太简单,而那些事情又没有发生,如果真的发生的话,现在的状况也不是这样,所以,他们没有小看任何一个人,况且这个人还是大明的藩王,镇守边疆十年的燕王朱棣。

    不得不说,燕王朱棣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

    听了,铁铉的画,之后,燕王朱棣,从马车里起身出来。

    这么久了,燕王朱棣的头发居然还没有烂,这也说明,在这件事情上他还是看的挺开的,虽然已经失败了。

    “既然大人如此雅兴,那孤王就陪你走走。”

    任何时候都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操作,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事情发生?

    现在铁铉要和他走走,他也就猜到了,肯定会有事情。

    这个时候燕王朱棣,最近也没有想过逃跑,升了升懒腰,呼了口气。

    两人并没有离开,众人很远。

    后面一直都有护卫跟着,但是那些人却没有靠近他们,任由他们两人在一起说话。

    到了,他们这个地位的人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句话都是深思熟虑的,至少里面藏着很多意思。

    别看铁铉铁大人一脸正义,但能够坐到这个位置上,都不是简单的人。

    两人很是沉默。

    这里并没有什么风景,可看,但是他们依然看的津津有味,没有人先开口。

    曾经的对手,如今,可以算是朋友。

    是不是真的朋友,只有他们两个人才知道。

    “铁大人有话要跟孤王讲?”。

    也许是以前绕的弯弯绕太多了,燕王朱棣,想了想之后还是打破了沉默。

    从他坐上这辆马车开始,他就没有想过逃跑,也没有想过会有人来救他们,所以,一直都表现的很淡定。

    这一点其他人就做不到了,王世子朱高炽,很是担心。

    之前的喜悦已经扫荡一空,现在他们又被押到京师。

    其实里会发生什么,没有人会知道,就好像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燕王朱棣会失败,朝廷的军马围攻北平城,最后攻陷,燕王府,将他们一网打尽。

    那个时候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父王能够答应,朝廷投降,来给燕王府换的一线生机,但是在这之后她反应过来了,如果燕王,不在了,哪里还有他们,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只不过是早死晚死的区别。

    “王爷还是自己看吧!”

    铁大人并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从自己的袖口中掏出了一封信。

    或许算不上信,只是一些信息吧!

    这些信息来往,他这里很快。

    毕竟他也统兵,一方的人,统帅部那边的信息,不会瞒着他们。

    所以有什么重要的信息都会及时的送过来,况且他现在还肩负着,押送,燕王朱棣进京的重任,这些消息就更要告诉他了。

    在他这个位置,他有权利知道这些。

    燕王朱棣,没有接那封信,只是静静的看着他。

    都到了这个时候,完全没有那个必要。

    “有什么事情,大人直接告诉孤王吧,孤王承受的住。”

    看铁铉如此郑重的模样,他心里就知晓,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他的起兵,已经失败了,最看重的军师姚广孝也已经身亡了,现在还有什么消息,能够触动他的心?

    燕王朱棣也知道,铁铉不会无地放失,也不会闲着没事儿,来取笑他,所以,也能猜到,在上面提到的肯定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是这个时候,他真的不想,也不愿意再掺和进来。

    “既然王爷您不愿意看,那下官就告诉燕王。前几日晚上张辅自杀了。”

    铁铉形容的很是简单。

    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张辅自杀了。

    他没有说具体的情况。

    张辅是怎么死的?又在哪里死的?

    燕王朱棣,一听立马扭过头来盯着他。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他明明已经听懂了,却还是选择了,没有听懂。

    直接追问着希望,铁铉,再说一遍。

    “千户张辅,前几日,自杀身亡了他手下的兵,几乎没有伤亡,全部投降朝廷了。”

    不等他说完,燕王朱棣,就度过了,刚刚的那封信。

    不知是怎么的?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心里很是悲痛,他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辅,这个,他把他当作儿子的人。

    现在却死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他要弄清楚。

    所以,他将那封信,快速拆开,从头到尾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看着上面的字一字一字的斟酌。

    头脑里回想的是张辅和他的父亲,张玉两人的画面。

    这两人一直在他起兵之初就跟着他。

    立下过无数次的战功,甚至在最后时刻,张玉还为了救他死在了战争之中,实在的,朝廷军马之中,也正是在那一刻,他哭了。

    燕王朱棣,从来没有为人哭过,就算是当初太祖皇帝驾崩的时候,也没看见他流过一次眼泪。

    确在爱将张玉战死沙场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这是很多人看到的。

    在这一刻,当确认了张辅让手下人投降,保住了他们性命之后,自绝于朝廷官军面前。

    燕王朱棣一想到那个画面,眼泪都流下来了。

    没想到,没想到到最后,是的,确实张辅。

    他知道张辅的才能,也只求他有一颗忠于自己的心。

    燕王朱棣,甚至想过如果这场战争是他们胜利征服胜利了,大功的。

    只是没有想到现在却成了这样的情况。

    燕王朱棣的身形颤抖了一下。

    铁铉,没有去扶他,只是让他自己一个人呆在那儿。

    “铁大人,孤王能拜托你一件事吗?”

    燕王朱棣,似乎一下子苍老了十多岁。

    这个时候他的头脑很乱,之前的一切,淡定,似乎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王爷,请说下官,能做到的一定会王爷做的。”

    没有人会怀疑,铁铉大人的中心,也没有人会因为这件事大做文章,燕王朱棣投降的消息,在京师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百姓和官员们相信,这场战争,朝廷已经获胜了,燕王朱棣再怎么,出现情况,都不会翻身了?所以他们很高兴。

    既然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了,那也就没有什么都做,针对了,所以,铁铉,其他人这一刻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妥。

    他在战场上真正的打败过,燕王朱棣,所以他有这个底气,在英王面前说这样的话。

    其他人也不会在这件事情上过多的追究。

    “如果可以的话,还请朝廷,善待张辅的兄弟们。张辅的,家里还有老娘,还有年幼的兄弟,也请朝廷多加宽宥。”

    本来这件事情应该是他去做的,但是现在燕王朱棣与自身都难保,所以希望朝廷能够在这件事情上多多原谅,那些跟着他一起造反的将士们。

    如果不是因为他的野心,不是因为他的私心,不是为了那个位置,他不会做这些事情,那些人也就不会被他带到这,一去不复返的死路之上。

    当然,如果他成功了,那就是从龙之功,他们都会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荣华富贵,权力,金钱美女。

    只是这一切,在他们失败之后,就成了,浮云。

    他已经做不到了,那只能期待其他人能做。

    “这是自然,王爷不必担心。自古忠义之人都将受到众人尊敬。

    朝廷的小队已经厚葬了,张辅将军。至于您说的善待他的家人,朝廷在这方面做的还行。祸不及家人,这点道理,大家还是懂的。所以燕王,请放心。”

    铁铉拱了拱手,这件事他应承下来了,不仅仅是他自己,朝廷也有这方面的安排,对于俘虏都不曾迫害,更何况是真正的忠义之士。

第0521章 父子二人的对话() 
    有些人注定是要被遗忘的,更何况这还是叛军的人,纵然,朝廷现在已经淡化了,叛军,这个概念,但是燕王朱棣带领的人马,是叛军,是不能更改的事实,就算朝廷,会淡化这些事情,百姓们也是不会遗忘的。

    张辅已经战死了。

    虽然没有堂堂正正的死在战场上,但是在那一刻,他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兄弟们的性命,光凭这一点,他就值得大家敬重。

    不管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原因,有着什么样的意义,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在这一刻。

    张辅就是一位英雄。

    其他人看见燕王朱棣和铁铉铁大人,从小树林里回来。

    没有人去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只是感觉到,燕王朱棣突然老了。

    在那一刻,突然有些心疼。

    这位曾经叱咤天下的燕王朱棣,如今竟然像一个垂垂的老人,一般。

    信念真的如此重要吗?

    信念真的如此让人可怕吗?

    燕王世子朱高炽,本来想去看一下,自己的父亲,但是却被自己的母亲拉住了。

    徐王妃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管。

    作为燕王朱棣的枕边人,徐王妃,心里很清楚,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否则自己的丈夫不会变成这样。

    但是这个时候她却不能问,也不能让其他人去问。

    他们是军人,军人自然会遵守命令,所以不会干涉些什么,但是这里面有可能有锦衣卫的人,锦衣卫的小方大人,虽然很是忠义,但是有些事情说不清楚的。

    如果有什么意外。

    那又该怎么算呢?

    这个时候他们必须小心又小心谨慎,又谨慎,不能落下把柄在其他人手里。

    军人可以止住他们的杀意与恨意,但是那些文臣呢,那些百姓呢?

    作为在边塞多年的,徐王妃,自然很清楚,有些仇恨,是没有办法化解的,就算是他们愿意,对方也不一定愿意了。

    所以她也和其他人并没有去打扰,燕王朱棣。

    在休息了之后,他们就重新启程了。

    铁铉铁大人,回到了自己的队伍。

    “大人,看来这件事对燕王朱棣的打击很大。小方大人,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他的副将柳青,向他说道,作为在战场上厮杀了半辈子的人,他们还是跟敬重燕王朱棣的,要不是燕王起兵造反,他们也不会走到对立面。

    毕竟他们里面很多人,也是当年跟随王爷们在塞外征战的人,现在这样,其实他们心里也很难受,只是立场不同,大家已经拔刀相向,现在恢复了和平。

    或者在他们心里,小方大人这样做的话,是有些不地道的,当然这些话他们不会说出来。

    这也是他们一干人的疑问。

    章甫,之前跟他们对过战可以说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将军,他们也清楚这样的人,如果在燕王军中,肯定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就算是周末到朝廷这边来,以后的暂时中有了他,恐怕也能减少不少的摩擦?

    但是没有想到他如此的忠烈,居然选择了自杀。

    “有些东西咱们猜不透,也就不用猜了。那个年轻人在想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这件事情他既然选择做,就一定有原因,咱们把燕王朱棣安全的护送到京师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咱们不用管,也管不了。”

    不得不说,铁铉铁大人看的还是很透彻的。

    燕王朱棣当初跟他是有纷争的两人,很多事情上都是对手。

    不管是之前他们做了什么,这一切都随着愿望,注定投降而结束了。

    铁铉(1366年—1402年),字鼎石,邓(今河南邓州)人,元代色目人后裔。

    洪武年间,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

    历官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变时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并召集溃败的士兵坚守济南,击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夺位后被施以磔刑,时年37岁。

    后人尊敬其忠义不屈,在各地建立铁公祠来纪念他。

    南明朝廷追赠他为太保、加谥号忠襄,清乾隆时重新谥为忠定。

    在山东各地,有很多“铁公”祠庙,皆是祭奉铁铉,济南人民更视其为乡土神或城隍爷。

    河南荥阳、陕西西安、辽宁沈阳等地铁姓回族均为铁铉后裔。

    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学读书时,熟通经史,成绩卓著,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

    曾经审理悬而未决的案件,立刻就做出了合理的判决,其才干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朱元璋赐给他“鼎石”的字。

    建文帝即位后,铁铉升任山东参政。

    1399年(建文元年),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发动叛乱。

    朱允炆派大将军李景隆讨伐,时任山东参政的铁铉负责督运粮饷。

    李景隆战败,河北及山东北部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

    次年四月,朱棣在济南城外大败李景隆,随之包围了济南。

    此时,济南城内只有都指挥盛庸所部,兵力单薄。

    危急时刻,正在外地为李景隆的北伐军运送粮草的铁铉闻济南危在旦夕,火速赶赴济南,与盛庸歃血为盟,约定死守城池。

    1400年(建文二年)六月八日,燕王叛军兵临济南城下。

    朱棣曾令人用箭将一封劝降书射进城内,铁铉见信后随即效仿此法回信一封。

    朱棣打开一看,见是《周公辅成王论》一文。

    原来,铁铉意欲借此奉劝朱棣要效法辅佐侄子治理天下的周公,忠心辅佐侄子朱允炆。

    见劝降不成,朱棣遂下令攻城。

    而铁铉督众,矢志固守。

    致使朱棣久攻不下,只好将济南合围。

    再后来的日子,铁铉跟朱棣干起来了。

    也就是这样,燕王朱棣和铁血之间可谓是最大的对手。

    但是现在这一切都随着燕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