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家军事学院的学生如今非常的忙碌,他们每天不仅要保持大批量的训练,而且还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学业和军事训练都不能乱想,这是对他们严格要求的。
现在他们在学院里享受的都是超出之前他们所能想象的服务的。
统一的着装,统一的规定,让他们更加的团结在一起,纵然之前可能有什么身份卑贱高下之分,但是如今大家都是皇家军事学院的学生,之前所能依仗的身份地位,现在都用不上了,在这里一切都看成绩,看学分。
能走进这里的人都不是傻子。
就算是之前有些轻视,但是只要有人不断的拔尖,有人冒出来,他们也会感觉到忌惮的。
这就是皇家军事学院,没有人情可讲。
毕竟是一所军事化大学,所有的一切都要比军队还要严格,因为他们都将成为战士。
如果他们不能做到让自己变得更强的话,以后就算把他们安排到军队上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的军队,毕竟还是以强者为尊。
就算是真正的文官去了军队,没有拿出本事来的话,也难以服众。
更何况他们还是受了军事训练的军人。
每个人都非常的清楚,他们的位置和他们的任务在这里,他们毕竟要在毕业之前学会所有的东西,然后拿出自己的成绩去获取那一张证书。
不能毕业也是有可能的,当他们没有做到那一步之后。
从军队里来的那些教官们不会考虑这些,他们要考虑的就是怎样把自己所知道的所学的东西告诉他们,然后自己能学的也要坚持的学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朝廷没有给予他们更多思考的空间,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让自己变得更强,也要让他们的经验帮助这些学生变得更强。
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非常简单的,因为他们都知道,凭本事,凭名次可以获得更多的。
当初宣传的时候就说到排名,越靠前的,得到建文皇帝接见的可能性就越多。
皇帝能够教导他们,这一点就已经让他们更加努力了,更何况成为天子的学生和成为天子最亲近的学生是两码事。
皇家军事学院的每一位学生以后都将是天子的门生,这一点没有人会忽略,毕竟皇帝朱允文以皇家军事学院院长的身份去参加过他们的开学典礼,甚至是给他们讲话,鼓励他们做好自己的事情,但最后能够真正成为天子最亲近的门生的人少之又少。
这也是一种激励政策。
毕竟资源有限,人力有限。
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他们身上,每一个人都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更重要的东西,所以这样的政策还是必须存在的。
想要获取更多,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挣,当然,就算是被别人嫉妒,被别人耍,手段也得撑下去,因为真正的天才必须要经历这样的事情。
所以在这一段时间,皇家军事学院里的学生们都成长的很快。
因为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别人超越,甚至是摔下更多一步差步步差,这事谁都不想面对的情况,为了让自己不下滑,只能努力的学习。
军事技术都是最新的,所以他们有想学的都只能从头再来,就算是之前在军营里呆过的那些人,现如今也没有办法跟上脚步,因为他们必须接受最新的情况。
北方的新军大营成为了最新的军事技术的实践地,那就是,不管是锦衣卫还是兵部,这边有什么新的理论和知识传过去,他们那边都必须检验一番,然后在反馈回来,这也是为了加快速度。
节约时间,让更多的人成长起来,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减少试错的范围。
朝廷不会让更多的人去,是做他们会教一些产品的东西,那就是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可以有自己的特长,但是统一的课程必须要学习,因为那是无数的人用心血和实战总结出来的经验。
其他各个部门的学院也在陆陆续续开始招生了,抢不了第一,做不了第二,那就老老实实的交出来,学生,只有让这些学生更快的走进难,然后我再走出去才能证实的他们到底办学办到了什么地步。
如今耍一些什么小心思和手段,根本就没有必要了,因为朝廷没有给他们时间做这样的事情,能者上庸者下,成为了一种最直观的体现。
也就是说,朝廷现在不养庸臣,甚至是下面的府县,也必须严格要求快速的将自己的任务办好。
吏部的考成越来越严格,这也要求他们在获得特权的时候,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更佳的出色。
到底在这方面看管的很严,也就是要求他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尽快的成长起来。
建文皇帝朱允文身边的团队越来越庞大了,之前还是按照那样的情况在处理,但是如今越来越具体化,那就是每一个布政司都对应一个小组,由他们来判断这些奏折是严重还是不严重。
他们能够总结的东西也在快速的向建文皇帝朱允文汇报,这样也就大大的减少了,朱允炆,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一些基础的事情上。
太祖高皇帝那一种事必躬亲,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经过他的手的,这种制度其实是不完善的,建文皇帝朱允文也非常的清楚,所以现在他也在不断的完善这种制度,在权力没有完全离开自己手中的时候,又大大的加快了办事效率,让所有的人都有事情做,但又不耽误他太多学习的时间,因为他也知道很多东西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就算是他也免不了这样的情况。
方中愈手下的编纂团队正在编纂各种各样的书籍,都是根据他头脑中所想的一些知识,再让他们来通过史书中所记的那个事迹,不断的根据大明的实际情况编写的。
所有他了解的东西都必须要经过方中愈这样的修改和补充。
快速讨论和让所有的人都了解,让他们的工作变得切实而有力,也就是说,效率变得非常的快,所以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东西被优先供给朝廷,只要是朝廷的官员,都可以优先购买。
最开始的时候,那些官员们还是比较抵触的,因为有些东西在他们看来有些离经叛道,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接受。
因为没有谁愿意看着,跟自己同级别的人远远的超越自己,最开始简单的超越也就算了,在后来居然发现自己完全跟不上,那么这就意味着是自己这边出了问题。
这个官僚团队跟之前不一样了,他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不断的源源,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
在方中愈的授意之下,关于大明混一图那种番外的国家也在不断的被介绍中,不仅仅是那些国家的风土人情,甚至是国土面积在不断的告诉别人,外面的土地越来越大,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估算值,不可能详细的透露出各个地方到底有多大。
因为这会牵扯到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方中愈可不想被大家当做怪物来研究,所以都是给一些模糊的数字,不过就算是这些模糊的数字,也让大家有一种直观的感受,就是说外面的土地越来越大,朝廷似乎有大的动向。
不过这也是增加了他们一种眼界,因为凡是想要往上爬的人,都必须把自己的眼界开阔一些。
这样的话也就不必纠结于一府一城,甚至是一块小的事情上的纠葛,他必须要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之中,才能明白其他人在想些什么,上司在想些什么,怎样做才是对朝廷更有利,对百姓更有利的,毕竟他们宣扬的就是,一切要以百姓为主。
但是如今的官僚体系在为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也得保障老百姓的利益,毕竟在这一次平叛战争中,流民也是帮助他们做了不少的事情,不仅仅是休息的传递,还有各项政策的实践,都与流民相关。
知识的传播似乎变得简单了,因为纸张的大量应用,印刷术的大量改进,印刷行业协会如今正在全国各地铺设站点,那就是他们的东西必须尽快的向外延伸出去,当然专利费收了不少。
不过相对于印刷所带来的庞大利润来说,这一点专利费也算不了什么。
朝廷在不断的宣扬读书的好处,宣扬更多人懂得道理的好处,就连那些官绅体系也不得不让自己的族人们大量的读书,因为他们发现只有他们的族人大量的读书,最后获得的东西必然越来越多,以前可能只能自己来培养这些人,但是现在如今朝廷愿意花钱花精力去培养,那么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件好事,这是加强自己家族力量的大好事啊,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这些事情做下去。
整个国家就在这种氛围上开启了大发展之路。
这是方中愈想要看到的,当然是更多的人没有预料到的,就连兵部尚书齐泰也没有意料到,在整个朝廷的宣扬之下,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曾经他认为自己把方中愈提上来,推荐给建文皇帝朱允文是一件最大的正确的事情,现在他更加庆幸自己没有看错,如果当初更早一点的话,说不定很多事情都不会发生,不过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现在他要是改变的事情就是帮助方中愈稳定,现在的地位,甚至是帮他提高一下地位也不是不可以,当然,前提是方中愈能够稳定的站在建文皇帝朱允炆一边,甚至是忠心耿耿的对乃大明王朝。
有些事情他没有把握,但是他不得不防范,之前还是有不少事情的,再加上建文皇帝朱允文对方中愈放权的行为有些太多了,所以他也有一些担忧。
当然担忧是正常的,不担忧才不正常了,作为大明帝国忠心耿耿的臣子,他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正因为接触的越来越多,他才不得不慎重考虑与方中愈的各方面的行为的接触。
方中愈可以说对待朝廷还是忠心耿耿的,但是毕竟权力越来越大,他身边的人,各种各样的诉求也不相等,为了保证这些人的权利受到限制他必须要考虑这样的事情,那就是,也许有一天方中愈也会身不由己,所以他想了想得抽时间跟方中愈聊一聊。
不是为了限制,也不是为了控制那些的,但有些事情得事先考虑,毕竟如果出了事情的话,恐怕难以控制,但当这些事情出现的时候,那么也就是危机产生的时候。
所以不得不抓紧时间搞定,这才是最重要的。
齐泰不想以后出事,所以,他想跟方中愈聊聊。
第0694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
有些事情考虑清楚了,可能就不做不太好,反而是自己一着急作出的决定在最后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很多的情况下,人们只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最后会得到什么,但恰恰是因为那样的事情,最后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今天又是官员休沐的日子,一个月就那么几天,他们可以休息,但往往休息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在不停的忙碌,因为他们手里的工作没有完成,因为他们有着目标,他们有着考核,不管是谁,都必须把这些事情都做完。
建文皇帝朱允文并不喜欢他们这样,他反而希望那些人可以静下来想一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在冷静中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但越是这样提醒,反而让那些官员们认为皇帝可能不太满意,所以只能加紧自己的努力,抓紧时间做好这些事情。
让皇帝朱允炆提过几次之后,看见其他人仍然没有改变,就不再提了,任由他们而去,官场上的规矩总是这样的,有人看着他们,自然要努力一番,不让自己做太多无谓的事情。
今天方府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虽然之前他也来过几次,甚至是一度跟方孝儒谈论了许久,但是这一次他似乎有些心不在焉,方孝孺接待了他。
方孝儒明显的感觉到他的心思不在这里。
所以方孝儒想了想,便知道他肯定是来找自己的儿子方中愈的。
最后喊来下人让他们带着来客去方中愈那里。
来客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其实他真的有一些着急,或者说从他内心来讲,他是想听一听方中愈的想法的。
所以在告别的方孝孺之后,立马就跟随着下人来到了方中愈这里。
其实他们也没有必要这样客气,但有些礼节还是要讲的,所以这样也行吧。
在中愈的书房里,现在他正在奋笔疾书。
之前这个地方是不让外人进的,可是后来中愈的地位越来越高,所以把这个书房腾出来,专门让他接见外面的客人,当然平常也作为他思考议事的地方。
“少爷,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来了。”
“快快有请。”
中愈停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走向门口去迎接齐泰齐大人。
“不用客气啦,老夫来了。”
谈笑间,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已经进了房间。
引导他来的仆人赶忙下去端茶水。
“先生今日怎么有空?”
宾主落座之后,方中愈看着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笑着说道。
按照他的想法,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人如今应该非常的忙碌,不仅仅是北方编练新军的事情,还有皇家军事学院的事情都牵着他无穷大的精力。
按理说,这些事情都应该被他掌握在手中,毕竟这些东西都非常的严重,一旦出现什么问题的话,可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
“哈哈,怎么没什么事就不能到你这里来一趟,再说了,能来跟你聊聊天,没空也得有空啊。”
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和之前一样,对着这个后生,他真是越看越喜欢,所以说话也有些放松,至少比跟方孝儒聊天还要放松一些。
“先生说笑了,其实先生有什么事照顾一声,我到您府上去拜会,或者是去兵部大堂也可以。”
对于兵部尚书,齐泰,方中愈还是非常尊敬的,他知晓这个人是一心为了朝廷,一心为了见皇帝,朱允炆考虑的,所以虽然有一些想法不切实际,但出发点还是好的,这也是为什么方中愈非常支持他,做着各种各样的改革。
“好了,长话短说,闲话也不聊了,这一段时间,朝廷的发展,民间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其实说到底,我还是有一些想法,当然更多的是担心,今天来这里是想问你一句。”
有些时候身不由己,是他们处于这个地位最大的问题,所以并不上述,其他其他人也没有跟房东一哆嗦,张口就来,开门见山的跟中愈谈论了起来。
“先生请说。”
“你可还记得当初是谁把你举荐给陛下的?”
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看着方中愈盯着他的眼睛,似乎要把他看个透彻。
“这个小子自然知晓,是先生,您把我举荐给陛下的,小子心里也非常清楚,要是没有您的话,我现在不可能做到这个地步,所以对于您的恩情我还是记在心里的。”
听到方中愈这样回答并不上述,其他其他人心里多少有些安慰,毕竟从他的角度上来说,如果方中愈最后做了什么不怀好义之事,那么最大的责任在于他,因为是他把他带进整个场景的,最后的责任也在于他,就算是别人不会牵扯到他,他也过不了自己内心这一关,因为有些事情不是说不当,它存在它就不会存在了,反而会牢牢的刚才你身边这就是因果。
“你记得就好,当初老夫也只是觉得你是一个可用之材,所以才把你举荐给陛下,那个时候朝廷战事吃紧,后方又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不得不需要一个强权的人出手,而这个人又不能引起其他猪放的鸡蛋,所以老夫果断的选择了你,现在看来没有做错,但如今也让我非常担忧,因为你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是你的改革,也让老夫看到了一丝疯狂之意,不说别的,光是你在军事方面所做的改革,就已经让老夫看不懂了,虽然之前你也说过,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是不能保护好国家,保护好领土的,但是现在老胡就算看的再久远,也看不出你做的其他事情跟这有什么关系。”
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满嘴都是担忧,因为虽然他努力的说服自己,放纵也是好心,是有想法的,但是他没有办法告诉自己,去回避这些事情,作为兵部尚书,作为朝廷重臣,他必须要考虑到这些事情,那就是如果因为他的放纵,而出现了这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责任依然由他承担,他可以承担这个责任,甚至可以去死,但是毁灭的朝廷,毁灭的大明宗室又该怎么算呢。
所以他必须要确保这件事情安然的发生。
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焦虑,当然他并不是不愿意给中愈辩解的机会,毕竟这些事情还没有发生,但是他想一口气把它说出来,让中愈明白,他就是在担心这件事情,所以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让方中愈作出回答。
中愈也算是清楚了,老大人也是在担心他的权力只会让他膨胀,真的是做出一些危害国家危害大明朝廷的事,可是方中愈会这样做吗?
谁也说不清楚,就算是方中愈自己,也没有把这句话说个清楚。
思索了片刻,中愈正色的说道。
“先生,小子知道您的担心,但小子想告诉你一句话,从我真正的在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永远不可能走到朝廷的对立面,至于如今为什么要掌控越来越大的权力,道理其实你也明白,那就是有些事情是不需要其他的声音存在的就好比皇家军事学院的事情,就好比朝廷军队改制的事情我表现的越强势,,那么愿意听的人就越多,甚至是愿意从里面进行改变的人就越多,但是只要我稍微有一些松懈,最后迎来的都是反弹。所以我需要一个特别强权的力量,来为这些改革保驾护航。把诸位大人牵扯进来,并不是我的本意,但是如果诸位大人和他们所领导的部门不参与这项改革的话,只会成为众多改革中的一种特征,所以我必须保证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来引导他们把这项改革进行完全,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做不了太多,但以后谁能知道呢,我们留下的种子种子也会发芽的,总有一天,他可能会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这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