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苍进来了,恭恭敬敬的行礼:“老大人,您有何吩咐?”
“阿苍啊,去请司业,监丞,主簿,各科博士,助教去明义楼开会,就说我有事情要讨论。”老大人这才有时间喝了口茶,茶水入口,丝丝香醇,似乎赶走了刚才的疲惫,只是有些凉了。
阿苍有些疑惑,毕竟这有好几十人呢,而且时间也不是太早啦,都过来这可得花时间啊,“大人,您的意思是,监里的大人们都请过来吗?”
“嗯,都请过来吧,多派几个人过去通知,让他们快一点过来,手中的事情都放一下,我这事情很重要。”
“好的,我这就去通知。”陈苍拱手告退,快速出去通知了。
接到通知的大人们,博士,助教,不管是有事还是没事,虽然有些奇怪老大人的匆忙通知,但还是放下手中的事情,赶往会议地点明义楼。
老大人自己也慢慢走到了明义楼,手里还拿着中愈给出的手稿,还有自己抄写的一部分书稿,在楼上等着,早有帮工准备了茶水,供大人们享用。
明义楼是之前的书馆,后来有些偏阴,书容易受潮长霉,院里便申请做了改造,现在当作会议室开会讨论来用,也是明亮之所,好在离大家都不算太远,赶赶路还是能到的。
大家一一行礼,大约两刻钟后,能来的人员陆续来齐,相熟的人也在一起讨论,都在猜测老大人今日开会的意思,不过看老大人倒是很忙碌,一直盯着自己的手稿再看,没有丝毫解释的意思。
明义楼是独立的二层阁楼,楼外有一片草坪,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草,楼后面是几棵不知名的大树,修剪的很是整齐,想必园林工匠还是花了些心思的,这一块绿意盎然,空气清新,像是个养生的好地方。
从外表看起来,楼也还是很新,这个时代的木漆还是挺好的,防虫效果杠杠的,颜色看着也挺不错的,总之,给人很舒适的感觉。
助教陈苍过来说道:“大人,其他大人们都过来了,您看,会议可以开始了吗?”
“额,那就开始吧。”老大人反应过来,便答应开始了。
自从上次进行监内改建后,这里便成为了国子监集体讨论时用的会场,大家听到老大人的话语后,便逐渐安静了下来,等待着他的下文。
老大人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诸位,前几日,宫里发下来的的建文数字,大家都看过了吧?”
陈大人看了看下方的诸位大人,语速缓慢的问道,与教育相关的事情,国子监都要过问,这是他们的职能之一,如今朝廷想要推广这一套数字,也得让他们拿出章程来,所以大家对老大人的问题并没有感到不妥。
大家一听,也没有遮掩,大家想了想就连续不断的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当然,人多了,想法也就不一样,还是可以理解的。
第0096章 奇怪的手稿(求评论)()
“大人,手稿已经看过了,我个人认为是个不错的想法,推广起来应该也简单,替代性还是很强的,况且市场上现在还有大明报和逊志报,他们也是个很好的渠道,用得好,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帮助。”报纸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新名词,来源嘛,当然是中愈提供的文章、评论,渐渐地他们也都能理解他的意思,用在生活中也不会感到违和,顺口说出来也有些应景呢。
“对啊,之前我还试了试,用起来挺方便的,我能想象得到,如果这种文字推广下去,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会带来很多的便利,至少那些不会写标准数字的可以以建文数字代替,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改变。”有实际运用过的助教娓娓道来。
算科的博士刘英说道,“咱们的学生们,他们也讨论了不少,还提出了不少新的想法作以补充,咱们也可以讨论讨论,看看怎样做才是最好的。”
这是完全支持推行的想法啊,毕竟这可以算作算科的突破了,毕竟前人的经验得到了传承,突破还是要有的,他很看好这套数字的前途。
各位大人认真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也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可,目前倒是没有听到反对的意见,毕竟这个好处还是很明显的,笔画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稍微教教,基本上就能学会,对大家的生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条不落的听取了在座的大人们的意见,老大人还是比较满意的,笑了笑,对大家说道:“既然大家这么看好这套数字,那就拿出个章程出来,择日在应天府的学校里推行吧,效果好的话,再推行全国,我们国子监也该做一点让大家重新认识我们的事情了,吴大人,张大人,这没问题吧。”
吴大人和张大人是国子监的司业,从四品下,掌儒学训导之政,总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凡七学,一般的训导政策都由他们负责讨论制定的,是国子监的高层,他们担负着重要责任,所以陈大人还是希望他们能带头来做,这样事情会简单一些。
两位大人互相看了看,吴大人站起来说道:“大人费心了,之前我们也讨论过,确实可行,我们会尽快整理,向学堂发放的。”这就是要全力施行的态度了。
“那就好,那就好。”陈大人还是很满意的他们的态度,他相信他们的办事能力,也相信他们的一片赤忱之心,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国子监重要了,他们才会更重要。
扫视了一眼房间里的人,看着他们的状态,这些人都是有学问的人,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属于很了不起的一批人,在这个最高学府,不能说没有保守的人员,但凡要做突破,还是要团结一大批人的,不过,还好建文数字的情况还是获得了所有人的支持,目前还没有什么争议。
陈大人站起来说道:“各位,刚刚已经处理好建文数字的事情了,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早日推广好,不要辜负陛下和朝廷的期望。现在,我要和大家谈另一件事情,大家先看看我发的东西,烦请大家不要急于回答,认真考虑,再作答复。”
说完,便让陈苍分发了自己刚刚抄写的手稿,上面写满了自己刚刚临摹的拼音字母。
“大家先看看吧,一刻钟的时间,到了时间,再说说自己的想法,不需要隐瞒,这件事情很重要,希望大家慎重考虑,也算是为后人留下一点基础。”
老大人还是比较保守,他虽然知道这是个好东西,但还是无法相信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毕竟大明的地域太过广阔,而且人口众多,就算要推广首先要保证会的人多,这就是一道难题,况且,小孩子的成长太过缓慢,十几年的时间太过难熬,所以他还是希望在自己手中打下基础。
众人有些奇怪,什么东西会让老大人如此慎重,甚至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生怕我们会忽略掉。
手稿还在继续传递,接到手稿的人,认真看着那些字母与汉字,没有接到的翘首以盼。
有人脸上露出了惊奇,有人在纸上用手指划划,有人跟着汉字模仿读音,有人小声找助手要纸笔。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落座,也不是所有人的都能第一时间看到手稿,因为,没有那么多,那些没有拿到手稿的人,看着在座的大人们,都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东西,只能瞅瞅,眼巴巴的望着,希望能够快点传到自己手中。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在这期间,没有稿件的人也慢慢传阅到了,他们这才明白为什么之前那些大人会有各种各样的表情了,因为自己也觉得这是份好东西。
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沉浸在手稿其中,但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己的感悟,想必心里也都有了决断了。
看了看下方的诸位大人,“好了,既然都看完了,肯定都有些自己的想法,那就说说吧。”老大人,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今天太累了,口干舌燥,但一想到自己可能干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大人,敢问大人,这读音识字法,是大人长期以来总结的作品吗?”一位博士站起来问道,这也是众多人心里的疑问,这份手稿肯定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况且这里面还这么复杂,短时间内难以达到,肯定是大人长久以来的思虑。
“哈哈,非也非也,老夫哪有那等本事,是一小友所作。诸位,是谁做的这并不重要,还是提提各自的想法吧。”老大人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哈哈一笑,否定了这个问题,他可不想抢中愈的功劳。
众人彼此看了看,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既不是大人所作,那这人可就有些本事了,听大人的意思,是一个年轻人的作品,一个人能总结出如此的语言学习方法,着实令人心惊啊。
况且这份手稿,有开拓新路的趋势,偏偏还有些北方话的影子,隐隐超越了《洪武正韵》,这倒是把之前诸位先生的功劳一扫而没,如若推广,好坏难知啊。
这倒是个难题啊!
第0097章 桃李满天下()
房间里顿时安静了,众人思虑颇多,浮想联翩,大家都在等待,等待最先发言的人,毕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各自的态度还是很重要的,空气里的静谧,惹人深思。
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人开腔了,“大人,我认为,此学习之法可以推广,如今朝廷之中言语复杂,各部门,各官员之间,因言语不通或者不恰当,而耽误办事或者惹出了笑话的情况很多,有此统一之法,想必会带来不少变化,有助于朝廷办公,甚为可行。”这是一位博士,五经科的,北方人,确实是因为口音的原因儿深受其惑,有此一言,并未让其他大人感到奇怪。
“大人,职下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此法在士子或者是普通读书人中推广,可以让他们更好的交流,提高学习的能力,在科举中获得更好的成绩,这并有什么关系,可要是在百姓中推广,若百姓都识了字,那读书人的崇高性可就有些不足了,那他们是否还有心情参加科举考试,是否能成为朝廷需要的人才,可就难说了。”
“对啊,对啊,大家都来读书了,各种活,都谁来做,况且,读书识字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学会的,耽误的时间可能换不回得到的,老百姓还要挣钱养家,一家人供养一个读书人已经够累了,倘若要供养全家人读书,却不能得到什么,这恐怕会引起民变。”
这话一出,大家听了觉得有些道理,毕竟,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做一次两次还好,一直做恐怕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诸位大人,我倒是觉得此法甚好,朝廷治下的百姓,如今不识字的还是很多,带来的问题也很多,但是自从大明报,逊志报刊发以后,京师附近的学堂里或是私塾里,前来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也没见他们有什么家庭的矛盾。
我们在国子监教学,不就是为了桃李满天下吗,如今,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让我们阐述自己的思想,让更多的人知晓咱们在做什么,对他们有什么帮助,懂得更多的道理,平息更多的纷争,这可是教化之功,诸位难道想白白放弃吗?所以,我支持这门方法的推广。”
这是律科的博士,闫心鲁,一番见地确实不凡,老大人看了他一眼,笑了笑。
“大人,此法可以宣传,况且教人读书识字,统一口音,让大家都听得懂,方便交流,这与让大家都来参与科举,浪费那些并不适合读书的人的时间,这是两个概念,并不能混为一谈,还望诸位大人分清一些。”这位大人看的清楚。
“此手稿还是要修改的颇多,我发现,此法有些偏北方话,与这应天官语还是有些差别,若真要推广教学,还是要修改以后,最为恰当时,再做决定。望大人三思。”这是中庸之道,不支持也不反对,谁能做的最好,就按谁的办。
“诸位,朝廷治下,民族众多,语言繁杂,若是有通语言之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这内患边乱……。”这位大人,只说了一半便不在说了,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话点到为止,自己细细体会。
果然,此话一出,大厅里迅速安静了下来,似乎落针可闻,最怕的就是这种空气中突然安静,人们都在静静的思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支持的有,反对的也有。
过了片刻,听了众人的发言的老大人,铿锵有力的说道:“诸位,你们说的都有些道理,老夫想补充一句,若此事可成,便是教化万民之功,有如始皇帝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效,若真能走到那一步,我华夏文明定然不灭,可保后世子孙万年不绝,在座的诸位都将会是史书上重要的一笔,不管是谁,都不能抹杀你们的功绩,后世的子孙也会永远铭记你们的,他们会感谢你们为这片土地做的贡献,感谢你们今天正确的选择。”
每个人的表情都很精彩,想必他们都在心中暗自盘算,毕竟他们都不是他们自己一个人,背后的牵扯瓜葛谁又说的清楚,文人也有父母,文人也有亲戚朋友,文人也需功名利禄,文人也想青史留名,纵然他们自诩清流,也免不了入世,免不了趟趟浑水。
倘若此法成功,一个教化之功算是少的,要是再有地方因此得教化而真心依附之事,一个重臣褒奖是少不了的,青史留名,光宗耀祖,想想就让人激动啊。
老大人,很开心,看来中愈的法子还是挺管用的,拿出语音学习之法的手稿来,就更能清晰的看出各位大人的秉性。
老大人心里想着中愈说这番话时候的模样,有些感慨,这小子,年纪还这么小,偏偏这琢磨人的本事倒是不小,看得如此透彻。老了,自己是老了,但是,这件事情必须要在自己手里做下去,这一点不能改变。
此时的他没有去管众人的讨论,现在的风向偏向于着力推广,所以他并不是很担心,况且,他的意见还是很重要的,刚刚他的一番话,想必也能让他们有些想法。
他的思绪跑去了南方,那里有他的儿子的埋骨之地,那里,终究会被王化的吧,儿子,等着吧,这似乎更加坚定了他的心。
又过了一会,众人的讨论声渐渐小了,他们看着坐在上首的陈大人,等待着他的决定。
感觉到声音渐渐小了,屋里一片静寂,陈大人才渐渐从那遥远的记忆里出来,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神,陈大人说道:“诸位的决定是?”
众人站起来,拱手道:“我等全凭大人做主。”
此时,不管是直接发言同意的,还是开始出言反对的,还是中途想通的,大家似乎在这一刻获得了统一,不管是想要千古留名,还是选择观望一下,还是为了心中那隐藏的欲望和梦想,此时,都一脸期待的在等待着眼前那位老大人的决定。
第0098章 开创新时代()
看见诸位大人期待的眼神,老大人满怀欣慰,不管如何,也算是走出了第一步,以后还得更加努力。
“既然诸位如此,那我的决定是:成立大明普通语修订司,选拔人员,对这篇手稿进行修订,集思广益,尽快拿出初稿,交给陛下审阅,同时在国子监内部学员中进行初步推广,另外在应天府学中抽调一个小班,进行初步实验,如若可行,在大力推广。至于选拔人员,各位可以自荐和推荐他人,尽快定下来,还望诸位鼎力协作,注重团结,一个月内要有初步效果,诸位明白了吗?”
众人虽有诧异,老大人似乎挺着急的,难道是有什么隐情,但他们还是点头称是,表明自己全力支持的态度,这似乎是这段时间内,大家意见最统一的一次。
书记官记录下了会议的整个过程,包括席中众位大人的发言,可能他也没有想到,他手中的这本记录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可以改变这个国家的契机。
看着大家的表情,陈大人也没有细想,或是并不愿意深思,举起那双绉绉的手压了压,“都坐下吧,这件事情解决了,希望大家竭尽全力,早日施行新的语言学习之法,我还有一件事,要和大家商量商量,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老大人停了停,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虽然也没剩多少了,“希直先生的公子,方中愈这个年轻人,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吧?”
啊,这老大人转变是够快的啊,这大家的思路都跟不上了,说道中愈,这里的大人们就有话说了。
“大人,这个年轻人还算不错,不说其他的,就他前段时间写的那几首诗词,言辞时而写实,时而华丽,时而朴素,时而忧愁,时而激荡,可谓千姿百态,论诗词风格,我就甘拜下风啊。”
这是一位研究诗经的博士,名叫李岩峰,平时沉迷于古风诗词中,对诗词颇有研究,这是承认自己是写不出这样的诗词来,可谓是大大的夸奖了一番,搞得跟唱歌一样,放荡不羁的感觉。
在他的评价下,这些博士们,想起中愈写的诗词,还真有那么个味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是不是风流人物呢,当然也只有他们自己知晓了。
李先生把调子起的这么高,这么大,其余众人也不好扫他的兴,好些正想发言的人,有些话就憋在嘴里没说了,毕竟,他们也听到过关于中愈的评价,有好有坏。
这里面还有一些人,在朝廷上也见识过中愈的风采,要说评价,他们可是有太多的话要说了,当然,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我还是挺喜欢这个孩子的,年纪不大,做的事情也有些离经叛道,但不管是他开办的酒楼,还是报纸,都有些让人感叹他的想象力。”
闫心鲁看了看大家的表情,似乎有些不相信他,不过也能理解,毕竟他可是研究律例的行家,最重规矩了,今天竟然说出这种话,看来是真的很看好中愈了。
“他写的诗词是挺好,写的故事也挺吸引人,但他在科举上的是否有天赋还没有显现,这些小道偏门会不会影响他,这也难说啊。”
这,大家之前也不是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毕竟之前大朝会上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了,被中愈怼了回来,小道不小道,现在提的人也少了,但是跟科举一沾边,这就有些难说了,大家也不好加以评论。
“大人,我个人很欣赏他的才能,也觉得这小子的想法很好,培养个几年,或许能成为大才,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