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4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如今学堂里的教导依然在告诉那些孩子们,只要他们努力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但事实上这样的阶层是存在的,只不过大家不愿意去承认罢了,虽然已经在慢慢的淡化这样的概念,但只要摆在眼前的大家还是能够看到的。

    朝廷所开办的学堂已经在慢慢的淡化了这种概念,不过你确确实实朝廷希望现在能有更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更加强大的道路,甚至是位列朝堂。

    如果是在以前,这种情况可能并不常见,甚至说一个人要是走到那一步,恐怕会花费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

    但是如今大明帝国处处都透露着机遇,处处都有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出改变,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有更多的能力和时间去做更多的事,如今这就是一个风口。

    要跟着风走,自然能够获取更多的东西。

    “怎么样?这一趟离开京师这么久,对整个帝国有什么新的想法?”

    皇帝的身边没有跟着其他人,除了方中愈以外,其他人都远远的跟在后面。

    方中愈已经回来了,建文皇帝朱允炆是知道这样的消息,但是房东以第一时间没有进攻,他也能够理解,作为一个有着良好名声的好皇帝,这个时候它所体现的宽容大度就已经很宝贵了,不过这也确确实实是因为他本性如此,虽然如今很多人都能够感受到他的威严,甚至是有一些内敛,但并不代表着他不是那种喜怒无常的皇帝。

    “也好也不好。”

    方中愈想了想之后回答道,其实这样的问题他也在问过自己,如今只不过是把这个答案告诉建文皇帝朱允炆罢了,看着眼前年轻的皇帝,方中愈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至少换了其他人,恐怕根本就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让他说出这一番话。

    皇帝停了下来,看着面前的树木,雨后的御花园别有一道风情。

    “怎么说?”

    “臣这一路上并没有表明身份,一路走过去,能够看到帝国正在处于发展之中,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很多百姓们脸上洋溢的是笑容,而不像在之前他们担惊受怕,甚至是在某种程度上有一些害怕朝廷憎恨朝廷,毕竟朝廷是在用强权统治着他们。如今能够在他们脸上看到那种真挚的笑容,是陈认为朝廷的政策非常的好,如今他们也能够感念陛下,这是值得欣慰的。所以才觉得这一段时间来陈所做出的努力没有白费,陛下您听从臣的建议,做的那些事情是值得的。”

    这是发自内心的感叹,方中愈非常的认可建文皇帝朱允炆在这里面所付出的努力,毕竟与文臣之间的争斗,只不过是因为理念的不同,更多的只是会发展的慢一些,甚至是趋于保守,但是因为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相信和支持,才发展到了现在这样的地步,方中愈说不感慨是假话。

    “高帽子就不要给朕扣了,朕知道你还有后面的话没说,每次你这样的时候真的知道重点的都不是前面这几句话,而是后面也许换个其他人来,前面的几句话就能让她高兴的手舞足蹈,甚至是开心的,好几天都睡不着觉,但对于朕来说,再好的消息正也听过,最差的消息正也听过,但跟你交谈还得考虑一下后面的话,所以直接说后面的事情吧,前面的表功的话听听也就行了。”

    已经被方中愈搞怕了,建文皇帝朱允炆现在根本就不想听方中愈夸赞的话,毕竟有的时候夸张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最后都会变成不好的消息,更何况刚刚他也说了也有不好的地方,这就已经让建文皇帝朱允炆有了其他的想法,甚至是他都不想听了,不过他也心里清楚,能够被方中愈认为是不太好的消息,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陛下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差距,帝国的疆域太过庞大,虽然如今还有一部分没有完完全全的纳入帝国的统治,所以现目前大明疆域内部已经出现了特别严重的贫富差距,如今京师和京师附近,成为了全国最发达的地区,毕竟这些地方享受着平时最好的政策,而且首先获得朝廷最先进的技术,甚至是笼络了一大批的人才在这里定居发展,光凭这一切就已经超越了很多地方,再加上贸易的集中,已经让这里成为了全国必不可少的货物集散地,这里的百姓,他们的见识和手段是其他地方的百姓所不能比的,所以百姓的生活看起来也非常的富足,再加上他们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仅自己学习,还会要求自己家里的孩子们学习,甚至是花钱送那些孩子们进学堂去学习知识和技术,所以也就让他们变得更加的强大,现在差不多十四五岁的年轻人都可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了,毕竟他们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那些接受四书五经知识的中年人要好得多快的多,思想转变的快,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很快的接受新事物。”

    “还有呢?”

    建文皇帝朱允文听出了方中愈的意思,不仅仅是因为京师是帝国的心脏,更重要的是如今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学堂,真的是遍地开花,教授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术的地方都有,只要没有学校,只要没有宣传那些歪门邪说的地方,朝廷都给予了支持,这才是如今最重要的。

    “锦衣卫上报下来的消息,南方各大港口如今也变成了繁华的地段,道理也非常简单,不仅仅是货物的集中,还有南洋各国的使团和他们内部的商人前来做交易,这就已经让大明的贸易开始一个飞速的发展,再加上朝廷和个勋贵大臣家的海上贸易集团也在不断的运送货物,这就已经让各地港口变成了非常大的货物吞吐地,所以说形成了一个强者越强的局面。但是陈越往西走就会发现百姓们越来越贫瘠,虽然他们也想供自家小孩读书,可是呢,如果家里的孩子都去读书了,农活就没有人干了,再加上他们所出产的产物,也不可能完完全全更多的向外地运输,就算是如今工部正在全国各地大量的修桥造路,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地方的需要,毕竟这些都是需要钱需要人去做的,所以臣越看越觉得帝国的重心有些偏移,毕竟不仅仅要保住国内的经济发展,还要往外进行不断的扩张,这才是有利于整个帝国发展的事情。”

    “扩张?你的意思是现在帝国的脚步有些变慢,现在你已经不满意如今的这种速度了,可是你要知道如今咱们的探索队虽然打折帝国的名号出去探索,其实更重要的是与沿海的各国进行交流,那些小国家距离大明国近距离还是很遥远的,咱们的军队根本就到达不了那样的地步。”

    建文皇帝朱允炆一听就猜到方中愈的意思,毕竟扩张这样的字眼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中原王朝的官方宣传之中,毕竟他们一直都是打下了中原之地之后就开始固守,至少不会有完完全全的向外打击扩张。

    “陛下,征服和占领是两个概念,如果占领咱们要维持统一的统治的话,就必须要扶持一个稳定的政权,让他们做咱们的藩属国,但如果咱们只是征服的话,那就只有依靠杀戮和抢夺就可以了,咱们不需要去计较太多的损失,反而只要把别人打怕打的害怕了,他们都会敬畏,这样就可以宣传咱们的理论了,可是想要占你的话,那么就要用其他比较温和的方式,至少咱们的统治不会受到太大的威胁。”

    “这个,朕得考虑一下你竟然说国内的发展都已经出现了差距,如果现在不集中精力把国内的发展做得更好,就算是外部代理或者是征服了更多的区域,用处也不大呀,毕竟咱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咱们自己的百姓过得更好,按照你之前的想法,现在那些羁縻部落最后也会成为真正的汉人,流着汉人的血脉,以后这样的事情可说不清楚,按照现在你的够算又说内部不太稳定,但外部又还要去征服,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似乎又有一些矛盾。”

    总体上来看,方中愈的战略并没有什么错误,毕竟他希望是一个强大的大明帝国,不仅仅要政府周边的区域,还要向西扩张去往后世的欧洲和中亚地区。

    如今大明帝国的触角已经到了大明南洲,也就是后世的澳大利亚但是这样的差距其实是很远很远的,毕竟文化的传播不仅仅依靠着语言文字还依靠着强大的武力。

    蒙元帝国当年能够在欧洲大陆肆意的征服是因为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而如今大明的百姓却没有这样的能力。

    他们要做的还有许多许多,所以如今方中愈所给予的政策都是现目前还没有办法达到的。

    太多的事情想起来都很容易,但做起来都非常的困难,就算是方中愈如今跟建文皇帝达成了一致,也没有办法快速的将这些事情做好,毕竟里面牵扯到的人与事都太多太多了。

    “陛下毕竟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咱们得考虑这些事情的发展,也就是说不管父亲的情况如何,这些情况都会存在的,大明不可能一直都只留下这么一个地方,既然现在有能力向外,自然要抓紧时间对外征战,国内的事情只能祈祷大臣们能够更加的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朝堂之上不再有大的纷争,况且以陛下您现在的支持力度说服他们也是比较容易的,当然还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不过在长久看来这些代价如今都是显而易见可以达到的,甚至是说现在的事情都比较简单。”

    “忠于朕知道你的想法,也知道你说的是有道理,可这毕竟是皇帝,要考虑到很多的事情,虽然这也清楚你所说的这一切最后带来的是什么,甚至可以说让整个帝国都发生变化,可有些事情不是简简单单的,是简单的发生变化就可以了。帝国正在变强大这一点也是知道的,但它同时也是问题的爆发点,整个帝国如今有多少问题相信掌管锦衣卫的你更加的清楚。郑和你都不会简简单单的看着眼前所带来的好处,而不管可能出现的问题,甚至是说已经出现的问题,这怎么看都不是正常的。潜藏的问题才是最大的危机,这一句话也是你告诉朕的,现在这个时候绝对不会把这件事情完全忘记了,对吗。”

    建文皇帝朱允炆目光深邃,此时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淡然,反而眼神深处有一些深深的担忧,对于他来讲帝国变得更强大,是说明他的统治更加强大,和并不意味着现在他所做的事情就是完全没有危机的,恰恰相反,帝国发展的越快越长的问题也就越多,比如说之前他们可以放弃那些利益,是因为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如今不压榨内部的百姓,却去压榨外部的百姓,怎么说都不是一种合理的买卖。

    看起来他们确实是非常的强大可事实上掌控着这个帝国,才会知道这个帝国到底蕴藏着多大的危险,对于建文皇帝朱允炆来讲,他可以看到这些变化,同时也希望这些变化不会成为未来的祸端。

    “陛下,臣不得不说您的担忧是正确的,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也请您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一下,没有问题咱们也就没有解决的空间,所以正常情况下咱们就需要他有问题,或者说需要他有大的问题,那样才可以让朝廷在问题中进步,所以说不管怎么说都还是希望这样的情况能够持续下去,也请陛下相信这件事情会解决好。”

    。

第0815章 小建议与大道理() 
    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这是所有人都懂得的道理,建文皇帝朱允炆其实也非常清楚,如今帝国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危险。

    可是方中愈所说的又没错,那就是帝国的发展建立在如今朝廷能够更好的集聚力量去外面争夺那些可能存在的资源。

    按照之前朝廷的一贯说法,大明帝国的土地没有一寸是多余的,所以要固守现有的领土,还要不断的扩张新的领土。

    建文皇帝朱允炆认可这个理论,但是如今方中愈所说的确实让他有一些始料不及,至少在他想来如今大明朝廷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支持强大的扩张。

    只能小规模的进出,甚至是按他所想,如今只能偷偷的去做一些事情,甚至是暗地里用文化去清洗更多的人。

    “那你想怎么做?”

    建文皇帝朱允炆知道方中愈会有一连串的想法,毕竟他已经离开京师太久太久了,如今肯定会有新的想法,根据大明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

    “陛下之前朝廷已经梳理了大明律和进行一番修改,如今朝廷更多的是要把这一番规则更加强大起来,也就是说只要陛下能够牢牢的掌握武力,其他的事情都好说,至于文化方面的事情让他们去争,让他们去抢,文臣无非就是想说明自己是天下文化的正统,这并不影响什么,掌握他们脑袋的自然是他们自己人,只要陛下你始终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大明帝国职能化才能成为更加强大的大明帝国,弱宋那样的存在,不能出现在大明帝国身上。”

    天下文臣是一家,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可背地里他们到底有怎样的争斗,谁又说的清楚了,方中愈指导要想攻破一个团结的集体,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内部着手。

    听到方中愈这样说话,甚至是提到了前宋王朝。

    建文皇帝朱允炆心里一阵叹息,那个时代也是多么令人向往的时代呀,臣子张扬百姓欢乐,甚至是富裕程度远超如今的大明,可是最后却落得那样的下场。

    他们有错吗?他们有。

    纵然他们有千般万般的理由,甚至是以祖宗传下来的礼法约束人,甚至是用他们自认为的那一套规则限制着天下人。

    可是最后他们依然亡国了,甚至是把汉族的气血都丢掉了。

    他们有功吗?有。

    至少他们结束了那一段的乱世,让更多的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建文皇帝朱允炆不想让大明帝国向前送一样出现那样的波折,虽然他不相信,可他知道文臣如果完全压制武将,对整个帝国的发展是不利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之前支持大明帝国在军事上开展一些改革,甚至是主动担任皇明军事学院的院长,去教导天下的学生。

    更是在后来支持北方大营开始做整编。

    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有一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他必须要听从方中愈的努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之前可能很多文臣并没有搞清楚,皇帝也许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所以才会去学院里当老师,过一把瘾,可如今他们算是明白了,有些话皇帝不说并不代表她不愿意做。

    “朕知道你的想法,可朕还是希望你能够明白大明律,毕竟只是律法,如今朝堂的官员有那么多,你不可能完全抛弃他们,不让他们去做是吧,所以说朝廷的运转肯定是需要这些人的,也就是说大明律的最后解释依然会着眼于人,那么这个人的观点就可能影响大明律所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如今你的想法并不现实。”

    对于见皇帝朱允炆的担忧,方中愈是心里非常清楚的,不过他如今也想通了,现在建文皇帝朱允炆这个时候能有这样的见识,说明大明帝国还有救,至少在这一段时间

    ,大明帝国还有更大的发展。

    就算是在21世纪,中华家也没有做到完完全全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所以方中愈并不失望,如今就能够完完全全操作下去,可他有比后世更加自由的权利,那就是人命在这个时候是可以处置的,虽然他们一直在强调保证老百姓的生命,可在这个时代有些事情是说不清楚的。

    “陛下,臣非常的清楚您的担忧,但仍还是希望,就算现在咱们做不了您的后世子孙,依然会把这件事情持续下去,所以人最好的想法就是朝廷能够把这些规则制定下来后,人只能够不断的完善,却不能推翻,所以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够延续下去,不仅仅依靠一代人的努力,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努力,这个时候陛下您的想法就至关重要了,甚至是您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后世子孙,太祖高皇帝留下来的东西并不是不好,只不过时代在改变,所以陛下您做出了选择,朝中的大臣也因为他们各自的利益和立场做出了选择,才有了如今的改变,但他们是不是真的愿意呢?这一点谁都没有办法把握,毕竟人心是最难测的,可有一点成比任何人都知道,那就是从他们手里掏出来的东西比给他们东西要困难的多得多,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只能保证在自己牢牢抓住一些东西的时候,还能有更多的东西分给其他人。”

    建文皇帝朱允炆看着远方,看着身边的景色,心里突然有一些烦闷,也许方中愈说的是对的,可是到了他这种地步的人又怎么会那么容易被这些事情干扰了。

    “这些人包括百姓吗?”

    这个问题其实困扰建文皇帝朱允炆已经很久很久了,之前他就知晓方中愈的想法,一直跟其他人不同,甚至隐约有着自己的想法,那个时候他甚至怀疑方中愈是不是有一些事情瞒着他,虽然他一如既往的选择了相信方中愈,可有些事情别人一挑拨自然会想得更多,如今看来倒是他确确实实是错过了方中愈。

    有些事情还是要说的,早说比晚说好方中愈略微思索一番便扭过身来,面对着建文皇帝朱允炆,向他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陛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们无非是想过好日子,吃得好穿得暖,朝廷现在如今已经在这一路上走得很远很远了,虽然想要让所有的人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还有困难,可只要朝廷愿意做朝中的官员,认识到这个问题,那么咱们总有一天会达成这个目标,当然这只是一个小的目标,如果朝廷和陛下能够让百姓过更好的日子,他们都能够不用像现在这么辛劳,才能吃得饱穿得暖,那么他们就会感激陛下,就会感激朝廷,到那个时候如果真的有外敌前来的话,陛下认为有人要从他们手里夺去,他们所得到的,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将心比心,建文皇帝朱允炆也会明白,就好比之前皇位是太祖高皇帝传给他的,是他的皇爷爷传给他的儿子,也就是他的父亲,兴宗康皇帝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这个皇位会是他的。

    可是后来英王朱棣想要起兵造反,夺走这样东西,那么他自然是要反抗的,百姓们也是一样,朝廷努力给了他们更好的东西,如果有其他人要来抢,自然是不会放下的,那么这个时候就只有反抗了,只有反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