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都不知晓他在搞什么鬼,小英张嘴问了,只是问了也没什么用,中愈也不解释,只说待会儿看着,就知道了。

    用小块的木炭削出了几支小笔后,中愈又走到窗前,看了看窗外的景色,然后又将窗台上的绿植,左摆摆,右放放,时不时抬头看了看窗外,似乎很是满意之后,回头朝徐公子招手道:“徐兄过来吧,侧身站在这里看看窗外的景色。”

    徐小公子似乎猜到了他要做什么,宫廷里的画师在为贵人画像的时候,都会这样摆弄,选点景,只是用木炭做成的笔,要画画却是第一次见,但还是依他吩咐走到窗前站在那里,只是感觉有些怪怪的。

    方中愈看了后,有点不太满意地摇了摇头,说道:“徐兄,别站的那么僵硬,放松一点,别那么死板,自然点,我又不吃了你,你搞得这么紧张做啥。对,再自然点,一只手背在背后,另一只手放在窗沿上,对,再带点微笑!就这样,别动!”

    说罢转身摆弄自己的工具去了,徐小公子站在那里,甚是舒适,问道:“世兄,是要作画吗?”

    方中愈倒是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惊喜的说道:“徐兄甚是聪慧,答对了!”这马屁拍的,不漏声色啊。

    “这个真的能画画?”小英又茫然了,画画看多了,这个还真没见过,又问了一遍:“这样的炭棒能画画?”

    “等画好了,你们自然就会知道,我没有说假话的。”中愈笑道,还开起了玩笑。

    他回头又搬了张椅子正对着小公子,又朝卢雨招手,“过来,扶着木板!”

    一块木板架在了椅背之上,将刚刚的纸张铺在木板上。

    方中愈拿了炭笔在手,盯着对面的徐小公子打量一阵后,手中炭笔落在了纸张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没错,中愈在画画,素描的,那是他当年在大学报的兴趣社团,三年的时间,虽不说技艺高超,但人面像还是画的可以的,最后还有不少学弟学妹找他画像呢。

    中愈时不时将炭笔横在眼前,稍稍移步,对着小公子远近比划,心中有数后又继续落笔。

    没多久,侧面看向窗外的小公子,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了画纸上,渐渐地有了全貌,看着很好看呢。

    小英和七鹰可是在一旁看着呢,刚开始没觉得有什么,很是普通,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

    只是中愈一笔一笔的勾勒,影像是越发的像站在窗边的徐公子,小英的眼珠子瞪得很大,都凸了出来,双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指指画板,又指指自家小姐,“方公子,这……”

    中愈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笔,道:“怎么了?”

    “真是太像了!”若不是亲眼所见,她一定会以为是闹了鬼。

    倒是七鹰一声不吭,想不到大人还有这门技术,以前从来没有听过啊,我得跟兄弟们说说,让大人教教他们,以后去窑子里的时候,能哄哄那些头牌。

    中愈要是知道平时不苟言笑,一脸正经的七鹰在这样想的话,不知道一口老血要喷多远。

    两人在一旁,看着中愈是一笔一笔描绘出窗边和窗外远处的景色,虽然有些模糊,但确实是很好看,他们除了好看,实在是想不出什么词可以形容这幅画,只能在一旁啧啧惊叹,夸奖中愈的好技艺。

    又等了一会儿,中愈做了些许修补,填填色,落下了最后几笔:建文四年二月十六,三俊楼上赠徐兄!

    看着自己的画作,中愈还是有些满意,只是有段时间没画了,技艺有些退步啊,要是搁在以前,自己肯定能画得更好,不过应付他们还是靠谱的。

    “嘿嘿嘿,画好了。”中愈将炭笔扔在了一旁,朝徐小公子招招手道:“徐兄,过来看看,看为兄,送给你的礼物,画的像不像。”

    伸手接过七鹰递过来的擦布,擦了擦手,抹掉了手上沾的炭黑。

    徐小公子早就按耐不住了,之前听小英的话,她就想过来看了,就想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情况。

    等的就是这句话,立刻小跑过来,只是这跑步的样子确实是不像是个男子,小女孩儿姿态倒是很足。

    她抱着满满的期望过来,仔细的看着眼前的画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双手捂住了嘴,就那样愣愣地看着,之前她也见过宫廷画师的画作,色彩斑斓,很是要花费一番功夫。

    只是若非亲眼所见,画的还是自己,她根本就意识不到,原来用来生火取暖的木炭也可以作画,并且可以画的如此栩栩如生、异常相像,都让她有一种神仙手笔的感觉,心里很是欢喜。

第0122章 能否画女装() 
“喜欢吗?”中愈见他看得如此认真,眼角还有着笑意,应该是很喜欢吧,但还是要问一句确定一下,毕竟古代的女子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他可是不知道,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然自己这番功夫可就白费了啊。

    徐小公子,看着这张白纸上,木窗打开,远处的景色较为模糊,却还是有些轮廓,向外延伸的小窗台上一盆生长旺盛的绿植,此背景中的小公子目视远方,侧脸上还看得出浅浅的笑容,比铜镜里的照出来的样子还要逼真,整幅画里有一种淡然的气息,整体看来有一种别样的美丽。

    慢慢放下捂住嘴的小手,小公子怔怔道:“这画的是我吗?我很喜欢,是送给我的…”她看见了画下面的落款,心里却有着另一个想法:要是今天画的是女装就更好了,只是女孩子哪能随便让人画呢,还是个男人,羞羞羞。

    不知道是想到了些什么,她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耳根处的红晕特别大,是的,红的都让中愈感觉到不好意思了。

    中愈只得咳咳了两声,化去了彼此的尴尬,“小小礼物,不成敬意,送给徐兄留个纪念,也感谢徐兄的赠玉之情!”

    “嗯,谢谢,谢谢世兄。”似乎气氛有些尴尬,小公子有些窘迫,赶忙说道:“我还有事,就不耽误世兄做事了,就此别过,有时间再过来拜访。”卷起木板上的画卷,转身就走,跌跌撞撞,似乎要逃离这个地方一样。

    “额,我送送徐兄。”中愈送她到包房门口,看着他们主仆二人,急急忙忙的走了,中愈摇摇头,他可不想出去被别人看见,现在他惹出了不少事情,还得低调,低调,低调才是王道。

    中愈几人又回到了自己之前待的小屋,安安静静的在那里等待,按照之前的约定,今天会有前线的情况送回来,他在等今天的简报。

    果然,没多久,就有人敲门,还是熟悉的节奏,七鹰打开门,让他们进来,居然是阿良领着过来的,中愈还有些奇怪,情报分析室已经做起来了,得到的普通情报都会一一汇总在情报司,中愈看到的都是简报,特别重要的才会由阿良传过来,中愈心里咯噔一声,难道是前线出事了?

    “大人,这是前线传回来的最新秘报。”只见进来的那人行了礼之后,撕开自己的贴身衣物,拿出一小点物事,看样子是密封的,恭恭敬敬的递了过来。

    阿良首先接过来,翻来覆去的检查了一遍,觉得没什么问题了,才撕开外面的包裹纸,拿出里面的情报,递与中愈。

    中愈拿在手里一看,扫了一眼,猛然合上,脸色有些变化:“这个消息,来源可靠吗?还有其他人知道吗?”

    不是他不相信自己的人,只是这纸上的内容有些让人难以相信,至少中愈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过,如果有太多的人知道,那就不妙了。

    “大人,具体的情况,情报是真是假,属下确实不知,不过这项东西确实是那边递过来的,当时他们做的很隐秘,队正是慎重思考之后,才与他们秘密接触的,后来才按照大人您的吩咐给了他们消息,队里只有队正知道,其他人都不知晓。”

    中愈想了想,屋子里的气氛有些沉寂,之前欢快的气氛一下子就没有了,中愈深深的感到无力,这要是假的还好说,要是真的,那可就……

    平复了一下心绪,他不能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好的,我都了解了,你辛苦了,自去奖赏处领功吧,给你们队记一个集体四等功,你的个人二等功。”来人一听,脸上露出了笑意,“谢大人,属下替众位兄弟谢过大人。”

    回话中带着兴奋,毕竟目前为止集体四等功还没有小队领过,他们可是第一啊,他真想用最快的时间内回到前线,同兄弟们分享这个消息,热血的日子,总是要好东西伺候着不是。

    不过也能理解,中愈对于功过看的很明朗,有功就赏,有过就罚,赏罚不明,那不得乱了套,手下有这么多人呢,暗卫的发展超乎他们的想象,核心人物谨慎选择,中间人物嘛,看品质,看贡献,毕竟暗卫不养废人,外围人员嘛,说白了就是探子,花钱买消息,不过还是会吸纳一些有能力的人,孤身一人的最好,无牵无挂,做事才会拼死命为自己挣。

    “下去吧。”中愈摆摆手,示意他可以去休息了。来人称是拱手行礼后,就转身离开了。

    方良和七鹰相视一眼,都明白了彼此的意思,看来这是个重要的消息,不然大人也不会授予他们集体四等功了,集体功奖赏可是没法说,不说赏下的银钱数目,光是暗卫将作司鼓捣出来的小玩意儿,那才是沙场上的利器,细作的最爱啊,他们可是吃了不少亏,死皮赖脸才弄来了一小件,还舍不得用。

    不过二人很是识趣的站在一旁,并不张嘴问,有些事该他们知道的,少爷自会明说,不该知道的,问了也白问,这点素质他们还是有的,中愈越发的理解这个时代的忠心思想培育的重要性,用起来安心啊,这倒是让他对懂道理,推崇格物之道有些迟疑了,似乎有些难办啊。

    “七鹰,拿纸笔来。”

    七鹰拿来纸笔,这里都是现成的笔墨纸砚,阿良在一旁研着墨,中愈思索了片刻,便下笔了,快速的写完了一封信,收好后,又写了另两封,虽然不知道内容是什么,但他们二人还是从中愈的脸上看出了慎重。

    “阿良,你亲自去送,这封信送到兵部尚书齐大人手中,这封信送到刑部尚书暴昭暴大人手中,最后一封送到大理寺少卿胡润胡大人手中,你一定要亲眼看到他们拆开信来看,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我要知道最真实的情况。”中愈的表情沉重,没办法他需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公子,不知以什么名义送过去?”官员之间的来往多以见面拜访为好,同在京师,却要以书信告知,阿良知道,大人似乎不想让他知道,说明这东西真的很是重要。

    中愈想了想,“拿我的名帖,就以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的名义送过去,他们应该懂我的意思的。”

    “是,我这就去办。”方良其实是有些疑惑的,这几位大人都是重臣,公子用侦缉机构的名义去拜访真的好吗,不过看见大人似乎另有打算,别有深意,到了嘴边的话,深深地被他压了回去。

第0123章 好大一个坑() 
方良转身离开了,带着中愈的信件,去了他该去的地方,去挖个坑,等着那些人来跳,虽然并不知道有谁来。

    这个时代,没有谁的幸运,会凭空而来,只有当你足够的努力,你才会足够幸运,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这很现实。

    中愈深深地记得当年刚入学时,学姐告诉他的这句话,现在的他,得到这个消息,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刻得到,这份情报,对于他来说,是最幸运的。

    这个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时光也不会怠慢执着而勇敢的每一个人,他甚至有些感谢那个在得到这个消息后直接送过来的队正,虽然中愈已经下定决心,派人去看着他们,若有异动,一个不留。

    不是他狠心,只是,有些东西,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他,冒不起哪个险。

    “七鹰,我们去应天府衙,见见我那个大耳朵叔叔。”中愈似乎做了什么决定,招呼着七鹰离开。

    没有其他人知道,他们特别想要见到的中愈就在他们吃饭的地方,离他们并不远。

    只是就像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你也不会发现想法设法躲过你们的人,中愈和七鹰简单收拾了一下,从后门走了,没有告诉其他人。

    这段时间,人们的生活除了讨论大明报上的新闻外,还在讨论着新出现的建文数字,是的,自从这套数字在国子监的推广下,京师的店铺,府堂后院里的账房先生们都在认真学习。

    不过他们也挺痛苦的,他们之前也想过抵制,毕竟这东西一出来,以前的那些小手段都用不上了,自己那点小心思,只要不是太过分,都还能忍受。

    但是很不巧,有了大明报和逊志报,一经公布,知道的人太多了,别人都老老实实的学习,你不学,是什么意思,是要明摆着告诉掌柜的,你要造假吗,那还干个屁,趁早卷铺盖滚蛋。

    得到一份工作不容易,一份可以养家的工作更不容易,账房先生可是很吃香的,毕竟懂行的人少,东家还得养着这些人。

    不过那是以前,现在不是那种一门技艺吃遍天下了,逊志报新出了生活版,与逊志报主版错开刊发,报纸上介绍了生活上的一些小技巧,普及了一些知识,让老百姓很是喜欢,所以他们也不敢瞎搞,要是有一天大家都学会记账了,哪还有他们的事情,所以,还是得老老实实学习啊。

    中愈没有骑马,现在以他的情况,骑马只会暴露得更快,可能就在大街上被人堵着了,人多容易出乱子,他可不相信现在的老百姓会放他安然的离开,坐着马车,悄悄的来到了应天府衙,府衙门前还是挺安静的,远远地还是能看到人群,稀稀拉拉的,并不多。

    七鹰出示了自己的令牌,看门的小军士一看,立马就猜到是谁来了,赶忙进去通报。

    不一会儿,那小军士跑出来了,身上的甲胄一响一响的,“大人,府尹大人正在见客,邀您去书房稍等。”

    中愈掀开门帘,下了车,刚刚他都有些睡着了,此时睡眼朦胧,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前面带路吧。”

    其他军士都没见过中愈这个样子,很是懒散,就盯着多看了一会,“大人,您请。”

    中愈跟着他去了他的书房,应天府衙修的还是挺气派的,里面看着还是比外面的强,看来在这里办公还是挺惬意的。

    七鹰走得很慢,细细打量着这里的一切,亭台楼阁,一砖一瓦,一廊一栏,总之,只要是看得见的,都在他的眼中扫了一遍。

    中愈很是满意他的表现,现在他们是越来越专业了,虽说七鹰几乎没有离开过中愈的身边,但是训练可是没有落下,中愈抽空给他们编制的最新的课程他都有学习,这是在观察周围的环境,记住可能的逃生通道,为了可能出现的意外做准备。

    中愈甚至在想,他会不会培养出一批职业的特工或者是间谍,看这个样子,似乎能够成功。进了书房,七鹰在门外守着,在书房里,中愈看见了莫大人的收藏,当真是藏书众多,府衙里是住着高级官员的家眷的,更何况他是京官,所以,中愈对莫大人把家安在这里,有这么多藏书也就不奇怪了。

    桌上放着不少逊志报和大明报,上面还用毛笔做了些许评价,分布在报纸各处,这蝇头小楷倒是写的很好,中愈看了后笑了,这老小子,还是挺有眼光的嘛,知道分析分析自己写在上面的评论与故事。

    说的还像是那么回事,确实是用了心思。

    只见报纸上写着:《大唐西游传》向百姓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里面写了神魔,确实是让人想起了流传已久的神话,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只是这故事似乎离唐朝颇远,多有不符,与前宋也难以契合,不知为哪一朝旧事,每每读来,似曾相识,却总是觉得差一股气息,不知为何?

    只见另一份上又写道:此段过于凶狠残忍,恐有伤风化,不妥不妥,应改之。

    中愈当然知道,缺的是啥,前世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通过高中三年的摸爬滚打,他早就知道,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

    他还记得,当年老师说,不要以为你们看的电视剧就是《西游记》了,那只是小儿科,只是为了让你们看的过瘾罢了,有时间,多看看原著。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自己那时候还不以为然,总觉得先生们都夸大了,不过真正的在这里生活后,他知道,他们都说得没错。

    因此,中愈在写出这个故事的时候,多多用了修改,真是难为了他,不仅要回想起以前的故事情节,行文铺就,还得不漏痕迹的将那些犯忌讳的东西去掉,让他纯粹一点,变得更像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史家的春秋笔法现在他用的是可溜了,所以还好,大家也并不是揪着这些小问题不放,不过像莫大人这种在儒道文章上浸淫已久的大家来说,还是觉得有问题的,所以他还是给出了自己的评价,甚至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第0124章 皇帝轮流做() 
洪武二十年的时候,京师十二上直卫之一的锦衣卫遭受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隶属其下的两大强权机构南北镇抚司被开国皇帝皇帝朱元璋强令裁撤,只剩下了正常值守的锦衣亲军卫士,遍布天下的强大侦缉网络毁于一旦,众多密谍失去联系,时间一长,便消散在茫茫长河之中了。

    自此之后,一些突发的事情再也没有那样及时的传入天家耳中,宫里的消息,只能来源于前朝,朱元璋感受到了失去锦衣卫的困窘,却因种种原因,无法起复锦衣卫南北镇抚司,此事也就搁置。

    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登基,获取消息的渠道只能是几位主要的大臣,天子的眼光顿时只有这紫禁城里的一亩三分地,再也没有睥睨天下的雄心,做出那些糊涂的决定也不是什么令人奇怪的事情了。

    锦衣卫里还是有些老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