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部尚书郑赐所说的也是事实,之前他也知道京师医院如今已经在尝试给那些病人做手术了,当然要求特别的高,也没有做过几例,而且算是在积累一些小小的经验,可这样的事情在大明的百姓之中还是难以接受的,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这样的规矩说起来似乎有些让人难以接受,可事实上它就是悬在大明百姓头上的一把刀。
“正是因为有难度,朕才希望爱卿来做这件事情,毕竟没有难度的事情做了也没什么意思,更重要的事情是既然百姓们的想法有异议,那咱们就宣传更多的想法,之前那些思想也是为了王朝统治所宣传的,如今你们还是要想办法让更多的人接受一些,毕竟性命之忧还是更大的。”
皇帝也听明白了,工部尚书郑赐的意思那就是做可以,可有些事情还是需要朝廷出面来做。
“是,陛下。想要将这个部门组建起来,陛下还得考虑给他们什么样的官职,或者说用什么样的身份让臣把那些大家们弄到一起。”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让别人处理,总得付出一些代价吧,可看整篇计划上似乎没有一些实质性的给予,也就是说皇帝似乎并没有像他们以朝廷给予的身份做事情。
“爱卿怎么看?”
建文皇帝朱允炆反问了一句,至少他还是想听听这些专业人士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工部尚书郑赐想把自己做一个怎样的定位,因为这些人最后肯定会在他的监管之下,如果他要的太多,皇帝没有办法给予的话,下面的人也就完全没有必要存在了。
“陛下,臣认为,进入管理层的肯定是需要有朝廷官阶的,至于下面的人,朝廷应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至少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得到国家认可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自己有以后晋升的途径,不会像之前那样默默无闻,甚至是自己付出了一生的努力,最后啥也得不到,如果以后这个部门能够发挥出更大重大的作用,朝廷应当给予终身的荣耀。”
建文皇帝朱允炆听了之后,对工部尚书郑赐的认识又高了一切,其实之前方中愈跟建文皇帝朱允炆谈过这样的打算,那就是帝国可以授予一些人重大贡献的称号,至少让他们得到百姓们的认可,也就是说这些付出努力的技术人员不像其他人一样。
但是工部尚书郑赐居然可以提出这样的建议,也就是意味着他对于方中愈的了解肯定是非常大的,甚至是说对于方中愈之前所做的一些政策都有过深入的研究,不然不可能支持到这样的政策。
“可以,你可以去找方中愈去聊聊看看她的想法,其实郑刚刚也听出来了你的话,你的意思有不少都是方中愈提出来的,既然如此去跟她聊聊也是挺好的,然后呢,尽快把这个架子搭起来,更希望他能尽快的发挥作用。”
建文皇帝朱允炆说的非常的透彻了,他希望这件事情能够尽快的落实下来,也就是说对于他们来讲,朝廷将会出现一个新的部门,这个部门到底要归属在哪里,甚至是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最后朝廷官员对他的态度到底是怎么样的,都要在近期里得到回复。
建文皇帝朱允炆近期还是有些头大的文臣们,为了易市长的职位,一直都在吵吵个不停,之前还有着各种各样的规矩,现在为了这个位置,他们连这规矩都不顾了,毕竟谁拿到那个位置最后可就是青史留名了,毕竟只要是国朝的大事都会与他们有关。
“是,陛下,臣知道了。”
工部尚书郑赐也惊讶于陛下的果断,什么事情都交给方中愈做,而且一下子就能清楚方中愈对这件事情的关注。
不过最后她也想明白了,那就是方中愈肯定之前就跟建文皇帝朱允炆谈论过这些事情,甚至是说报告,虽然说只给了一部分,但更多的后续问题恐怕皇帝心里都非常的清楚。
他似乎也明白,如果一开始就把最完善的体系完全拿出来的话,恐怕得不到众多人的接受,因为大家都是来干事儿的,你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干了,其他人还怎么做事,所以先放出一部分让大家讨论,最后达到彼此都想要的效果。
看来这个人以后要更加的耀眼了。
工部尚书郑赐在离开大殿的时候,心里默默的想到。
第0847章 王侯自有王侯事()
有些事情说不清楚,可他就是那样存在,有些人没有付出太大的努力,却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有些人拼了命的做,最后却得不到认可。
这是时代的幸事,同样也是时代的悲哀,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推动,但也有更多的人被时间的车轮辗碎的渣都不剩。
工部尚书郑赐开始探索自己的问题,要怎样去跟方中愈说,最后又该怎样解决,在没有得到自己一套完整的方案之前,他是不会去找方中愈的,因为那就是一个谈判的过程。
建文皇帝朱允炆能够相信方中愈,那是因为基于之前所有的事情而工部尚书郑赐却不得不更多的考虑一些,因为他要站在所有文臣的角度考虑,还要站在整个大明帝国的角度考虑,他不可能把自己完完全全的暴露在方中愈的面前。
虽然对于方中愈来说,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秘密。
朝中的人依然还干着之前的事,有很多的人升迁,也有更多的人被贬谪,甚至有一部分人被流放。
当然更多的人愿意出去闯一把,毕竟边疆地区大明南洲地区需要大量的官员。
这些人总得走出自己的道路,一直活在祖辈的荫庇之下是不正常的,当然谁吃亏只有天知道。
有些人就是来拼命的,有些人天生就是来享福的,这一点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可偏偏那些拼命的人还愿意为这些享福的人继续奋斗。
听起来似乎非常的可笑,但那就是事实。
大明的国都应天府越来越繁华,越来越多的人涌进这里,因为在这里他们能够享受最好的政策,能够看到如今出现的最新的东西。
这里的人口越来越多,对于朝廷的调度就是一个挑战。
每天的粮食消耗也是大量的,不管对于他们之前怎样操作,都没有办法把这些都完全弄好,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
漕运一直都在源源不断的运粮,是如今水泥路通了之后,南方的粮食也一直不断的在往这边运,但还是供给困难,毕竟京师和京师附近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每天的消耗都是大量的。
如今京师附近虽然不缺粮食,可长久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所以朝中的大臣们一直在商量着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方中愈自然希望能够快速的解决,虽然说缺粮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但谁也保证以后会出现什么意外,所以这个时候能够解决问题,自然是最好的。
在大明南洲之上,两位王爷和侯爷廖铭三个人一起,不知道在商量着什么事情,他们带来的护卫也在一旁警戒着,虽然不太相信会出现什么样的事情,可是毕竟是大人物,所以大家还是非常的谨慎。
“王爷,想必您也知道之前朝廷让咱们来到大明南洲是为了什么?如今大明南洲大部分的土地都已经探索完毕,里面的各种矿产将会源源不断的开采,如今陛下又有了新的指示,传来两位王爷之前也都有过一定的了解,现在是该执行这件事情的时候,不知道二位王爷是什么打算?”
廖铭对两位王爷稍微拱了拱手,然后说道。
这里的天气不太热,但是他们身上也都还暖和的,再加上之前在这里策马狂奔了一段时间,所以感觉还不错。
齐王倒是觉得无所谓,反正如今天高皇帝远,他在这里只要不干什么,太过伤天害理的事情,朝廷的人也会睁一只眼闭只眼,所以反正朝廷来了什么旨意他都会一一执行。
“孤没想跟谁攀比,也不会做其他事情,朝廷既然不介意孤在这里修建富丽堂皇的王爷府,也不在乎,孤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私事,当初陛下跟孤聊的时候也说过了,只要孤不在这里做什么对不起帝国的事情,朝廷都不会做些什么,所以你们俩做主,孤参与,其他的都没有意见。”
这个时候的齐王,就像是一个凡事都无所谓的赖皮一样,反正你们两个说我听着就行,要处理我就处理,要出来我就出来,要出钱我就出钱。
燕王朱棣和廖铭两人相视一眼,都有一些无奈,他们俩算是看出来了,齐王这说的是实话,只要朝廷不牵扯到他,他也不会做更多的事情来跟朝廷作对,但这恰恰也是英王朱棣不愿意看到的,之前他也有一些想法,至少在这里能够保住自己的封地,还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功绩,不会让朝廷随时撕破脸皮。
可是现在看来,齐王似乎没那么多的想法,他只要如今能够享受的好就可以了,听说齐王还在那些移民过来的百姓家中挑选了不小良家女子进入王府为他生儿育女。
不管他的想法到底是什么,不管他是为了自污还是做一些什么其他的动作,如今他在这里当真当起了一个浪荡王爷,甚至说手下你的人他都交给长史去做了,其他人反而不管。
“王爷,您呢?”
廖铭也有一些无奈,虽然知道可能会是这么个状况,可真的到了这个时候,他反而觉得有一些不太对劲,不过也没办法,谁让他这个时候还肩负着重任呢,所以只能把目光投向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来到大明南洲之后,其实一直都是积极的探索,甚至是有意扩大自己在这里的风景与朝廷接壤的地方,只要没有实际测量的,他都宁愿多赚一些,甚至是手下人也有这样的想法,王爷如今虽然到了大明南洲,可多少还是有一些权力的朝廷,既然允许他来这里世封王爷,也就意味着王爷封地里的所有一切都由他来做主,只要不违背大明律法即可。
“孤王没有意见,来到这里孤王知道当初不该把目光局限在国内,如今目光放得长远,自然能够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陛下有他的想法,孤王也有过往的想法,你能来到这里要做些什么,过往心里也很清楚,但孤王能告诉你的就是孤王不会再错第二次,也希望你能把目光看得远一些,想必方中愈也跟你交代了不少,既然这些任务还需要有人完成,那咱们三家还是要通力合作,齐王弟也不要说那些无所谓不在乎的话,在这里多少还是要自己有些想法的,毕竟这里还是化外之地,还有不少的地方等着咱们去探索。”
这算是一个交代了,廖铭也听清楚了,燕王朱棣不会跟朝廷作对,也不会在其他的方面使绊子,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为了彼此考虑。
齐王跟方中愈的关系并不好,当初他的确有雄心壮志,甚至是跟方中愈接触的时候也表现了不少的东西,可是如今当他真正的离开大明国境之后,反而有一些颓废了,不管是真的还是假装的,总知,现在在锦衣卫暗探的眼里,他就是一个真正的毫不在乎的王爷,有的吃有的喝,有的玩就行。
“二位王爷既然已经提到了中域,那我们就说说他的计划,终于曾经告知在大明南洲的北方,往北去,可能还存在一片特别大的大陆那一片大陆上面有一些东西是朝廷必须的,所以希望咱们能够快速的将它定位,然后找到大路之后将上面的东西带回去。之前咱们也派了不少人探索,但规模实在是太小,再加上海洋上气候变化不断,风向也不定,所以大多数探索队都迷路了,为了尽快的达成这一目的,所以朝廷那边也有旨意过来,让咱们尽快的组织更大的探险队进行下一步的探索,这也是这一次我找二位王爷前来商量的原因。”
燕王朱棣早就知道方中愈有探索那样的大陆的想法,但是也没有想到规模竟然如此之大,想要抽调三家的力量进行外出探索,而且似乎这一次对找到这一处地方的信心也加大了。
方中愈隐隐约约记得在以前北美的地方有大量的金矿银矿,可是他毕竟不是相关专业的,所以对那些知识了解的很少,但知道那东西肯定而且只要稍微的再看一下,就可能发现。
更重要的是他希望在那里获得土豆和玉米,毕竟他隐隐约约记忆中原产地就在美洲,至于是北美还是南美,他都是不知道,不过既然是吃的东西加上他的描述,应该能有不少人找到。
再说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那就是南美的橡胶树那是一定存在的。
那个玩意儿现在弄回来,可以说是对大明的工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冲击,毕竟想要完整的走向工业社会还需要很多的工具,而那些发展瓶颈很大一部分就局限在橡胶上。
虽然他不知道这些到底要怎么做,可只要有技术有人才,总有一天这些都会实现的,再说了如今的工业园区发展的非常的迅速,里面有不少的人开展的新项目,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很多人都有的,只要投钱就可以了。
“那依你看来大概需要多少人?”
燕王朱棣沉吟了一会儿之后说道。
钱他已经有过准备,只是没有想到,似乎朝廷比她们还要着急,再加上这段时间他一直忙着巩固自己的地盘,在这里跟土人打交道,不一定非要依靠杀戮蛋,有一定必要的杀戮,还是需要的,不用武力的威慑,那些人最后可能会带来大量的麻烦,所以还是有一点杀戮的。
“以我看来朝廷愿意出2000人马,包括海军将士1000人,各类工匠1000人,两位王爷,至少要出1500人。”
廖铭说出这一番话的时候还是在不动声色的看着两位王爷脸上的表情,想要抓住他们一丝一毫的变化,毕竟这也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说出来的数据。
朝廷的人马在这里占据着绝对优势,所以就算是抽调2000人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再加上大明海军的第一师就驻扎在这里,所以听从他的号令的人很多。
但两位王爷身边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之前有一大批是他们自己招募的,更多的是在后来的移民中找不到,两家开出的条件不一样,所得到的人马也就不一样,最后带来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这个时候,将他们身边的力量挑走一部分,对两位网友的力量都是一个打击,朝廷虽然没有那样的打算,可廖铭毕竟代表着朝廷的脸面,在这个时候还是要多考虑一些的,身在其位就要谋其事能不能做成还有另外一说,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这份态度是她该表明的,总不能朝廷派他来这里镇守他却当个睁眼瞎啥都不知道吧,所以事情还得严肃的处理。
燕王朱棣倒是稍微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
“可以,孤王回去就开始征调,1500人五天之内准备到达。”
“孤王也可以,五天内到达集聚地。”
反正燕王朱棣做什么齐王照做就行了,这是之前他离开自己封地的时候,王府里的属官告诉他的,既然现在王爷不希望管太多的事情,那就有样学样,燕王朱棣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见两位王爷答应的非常痛快,廖铭也就不多说了。
“既然如此,那我就在这里等候两位王爷的佳音了。”
大势已定就不再啰嗦其他的了,三人又客套了几句之后就离开了,毕竟回去准备调动还要准备一些其他的东西,最后再把那些人送到港口,都需要花费时间。
廖铭也没有说到底要什么样的工匠,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但是两位王爷心里都很清楚,再加上手下里还有其他的能人,他们也能分清楚朝廷现在的意思,所以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这就是身在高层的交流方式。
“侯爷,这样做合适吗?”
两位王爷一走,廖铭身边的管事,就开始说话了。
“没有什么合适不合适,不管陛下有没有这样的想法,作为臣子的就要为陛下分忧。”
“可,,”
“没什么,可是有些事情陛下不能做也不愿意做,但本侯在这里必须要替他考虑到帝国是不允许发生风险的。”
管家还想再说些什么,可是廖铭直接打断了。
“是,侯爷。”
“”
第0848章 海外扎根很光荣()
现如今大明海军在国内很是吃香,因为他们置身于海洋之上,让更多的大好男儿有心向往,再加上人人都认为身为海军为朝廷前驱,乃是荣耀,所以更加的渲染了海军如今的强大,也让更多的人想要去海军参加一番。
所以海军如今的选拔特别的顺利,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大海畅游一番,跟随大明的旗帜向往远方,海军的军旗由海军都督府自行设计,当然上面有大片的海洋和一条金龙。
军旗所至,吾之所在。
每一个海军儿郎都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毕竟如今北方的战争轮不到他们,他们只能在海洋上遨游,顺便打击一下那些海盗,再加上去各地巡,帮助大明的船队和商人的船队进行贸易保护,那些人他们并不感觉到有些失望,毕竟对于他们来讲有真本事才最最重要的。
廖铭在和两位王爷相会不久之后,就赶忙回到自己的侯爷府中,开始向大明本土汇报近期的情况,当然更多的是将此计划的前前后后原原本本向上汇报,他得向朝廷表明如今抽调这些人到底是做了些什么,虽然陛下和方中愈都知道,但是朝中的大臣还有很多事不知道的他必须将这些事情原原本本的汇报上去,甚至是进行档案的存档管理。
如果出了什么问题,他还要对此事负责当然也不会出什么问题,除非在海上遇到风浪,不过如今按照他们记忆上的更新,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可能性太低太低了,但他还是要对此事进行一些慎重化的管理。
“侯爷,方晓西先生来了。”
在廖铭还在写奏报的时候,管家进来向他汇报,“请进来吧。”
“是。”
方晓西是中愈安排过来的人是方家浙江老家的人,中愈见他,还算比较机灵,所以拍到这一来,虽然没有功名,但是如今可以代表方中愈在这里行事。
“草民见过侯爷。”
方晓西年纪不大,但也知道分寸,来了之后也等等纷纷的向廖铭行礼,丝毫没有其他的僭越之处。
“起来吧,不要这么客气,你是中愈派过来的,说起来咱们还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