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影侯-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文皇帝朱允文或许正是看到这一项才会允许方中愈做那么多事情,毕竟如果方中愈什么事儿都事事亲为的话,那么才会可怕了。

    可怕之处就在于方中愈所做的那些事情对于很多人来讲,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儿,因为很多人如果让他自己去想那些方法,基本上都会落后很多年。

    方中愈知道某些行业和某些技术,只要他提出来基本上都可以推进,但是他也知道有些东西,也只能做个想象。

    没钱没精力,没有大量的技术突破,很多东西都是空白的,方中愈不可能平白的就把这些东西变出来。

    所以只能投钱砸钱,让大家按照他的想法来做,他也只能提供建议,或者说一个构思,让其他的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就好比当初修建道路的水泥一样,如今他们有了钱之后,自然会大批量的研制最新的比例不同,最后带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愈发的促进了他们想要研制出更好的东西的能力。

    方中愈没有想让朝廷造成更大的动荡,所以就算是他所提的建议有什么颠覆性,也不会影响整个朝廷正常的运转,这才是他作为一名天子亲卫和锦衣卫大佬要考虑的事情。

    这就是所有人的想法,因为与他们参照的情况下,对于更多的人来讲是不知道的,这就是皇帝所要知道的事情。

    方中愈和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关系很好,谁都清楚,可就是因为关系太好,所以才会引起其他人的恐慌。

    要是小方大人真的和皇帝一起的冲突,那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只是把想法都压在心里,什么都不说。

    毕竟这样的话说出来是要承担责任的,就好比兵部尚书齐泰其他人在知晓了康石和谭毅两个人的想法之后都有一些担心。

    虽然嘴上说的很痛快,自己老了什么都不管了,可真要是牵扯到了兵部,难道他还不操心吗?自然是要操心的。

    方中愈知晓他所做的一切都会影响到很多很多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在之前他想要考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会去跟父亲商量一下。

    现在的他缺乏的不是做事的能力,而是在某种情况下与更多人合作的能力,因为他超乎前人的现实也就是说他的视角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时代,他了解的并不多。

    神灵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他已经说不准了,因为他自己来到这个世上就已经是比较玄乎的,所以为了不触及,那可能存在的神灵方中愈,更加宁愿自己能够做更多的事儿,而不是去害怕可能存在的一些东西。

    所以当他不再注重那些东西的时候,他就能够很快的从各种各样的情绪中走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能力和手腕儿去平衡一些事情。

    更重要的是他要去改变一些事情,让如今的大明帝国不会像后世一样出现那种灾难。

第0922章 酒香不怕巷子深() 
一个人只要他不断的成长,最后总是会给别人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从平叛战争结束之后,方中愈心里就很清楚,他所做的事情不会超越到更多的人。

    但是会影响到更多的人。

    为了尽快的减少这种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他不得不抓紧时间学习这些,所以与更多的人交流沟通,才是他之前所做更多事情的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方中愈经常离开京师,甚至是远远的到达了肃王府,去西北边地实地勘察了一番,这才有后期各种政策的大量实施。

    大明帝国实在是太大了,就算是方中愈,也没有走遍所有的地方。

    所以整个帝国想要一个完整的统治,甚至是长久的统治下去,很多政策都需要变化。

    他在等待着等待着兵部尚书齐泰的到来,因为只有他才能帮助他把整件事情搞清楚。

    因为对于他来讲,这些事情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现在所做的事儿,完全与他有关。

    大明南洲,如今可以说是欣欣向荣,港口上人来人往,虽然说从大明南洲一路往北走,会到达他们口中所说的,印尼一带,可是呢,终归是没有自己家好啊。

    来来往往的船只基本上都是大明的商队里面有富商的人,有朝廷的人,当然更多的是那些大佬们的,乡里乡亲的富户。

    现在他们到底做到哪一步了谁也不清楚,可是有一点对于他们来讲是很值得骄傲的。

    那就是他们现在对沿线的小国家们影响非常的大,就算是那些自认为是皇帝的王朝,如今也不得不折服在大明的君威之下。

    这一点让他们很有安全感,现在在各地做生意的底气也足了,虽然有些时候还得依靠朝廷的军力来解决问题。

    可这也恰恰说明了,大明确实比之前强大了许多,让更多的人都有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也就促使了更多的人愿意在这件事情上付出自己的努力,跟着朝廷一起将大量的货物转运,将更多的移民送往大明南州。

    整个大明帝国如今正在广泛的执行奖励生育政策,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出生。

    朝廷缺钱,更多的是缺人,如果没有大量的人口,如今这么大的疆土,基本上是占领不下来的。

    按照现在朝廷的族群政策,必须要以汉民族为主,也就是汉家血脉为主,其他族群的百姓必须要快速的融进大明百姓中来。

    边境中的那些百姓,如果稍有反抗或者是在明面上背离了朝廷的政策,基本上就会被公开的处置掉。

    当然会有合理的说辞,不然会引起其他百姓的恐慌,朝廷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同化一个少量的族群,其实是非常快的。

    几次三番之后那些人就会明白,如今大明王朝的军队和官员才是那些边境土地上真正的有权势的人,就算是那些头人们,也不得不仔细衡量自己的能力。

    治下的百姓有更多的人愿意离开他们的统治去学习汉家文化,吃汉家的饭,穿汉家的衣服,用汉家的医药来治疗。

    这样的事情是他们管不了的,就算是发发脾气摔摔东西,最后也解决不了问题。

    到了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因为朝廷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草原部落上那些大明的军队如今正在大量的驱赶草原部落北上,也就是说如今朝廷的国土正在大批量的扩张。

    需要更多的人去那里,东北一带原辽王和宁王的封地,如今朝廷已经收回来。

    有大量的百姓开始在那里进行种植粮食的操作。

    那里很冷,是真的冷,可是朝廷给予的政策非常的不错,只要他们能为朝廷种出大量的粮食来,基本上税收就已经免去了。

    再加上他们也渐渐的开始大批量的繁衍百姓吗?太冷了之后总是会找一些事情做的。

    朝廷也非常的喜欢这样的方式,虽然说如今各大城镇的人数在缓慢的减少,是因为朝廷移民的政策,可是有更多的新生儿出现,也就意味着在后续力量中他们并不差多少人。

    东北的土地一直都在丈量之中,只要是原来属于辽王的封地,如今基本上就更加准确的定量,再加上草原部落的土地,大量的收归国有,也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土地正在快速的扩张之中。

    百姓们恐怕不知道这些东西,但是朝中的官员却是一日一日能够看到大明混一图的变化。

    小方大人所做的这些事情确实是比其他人有更大的功绩,所以完全没有能力和资格去反叛这些。

    甚至有些人都有了这样的想法,太祖高皇帝当年由南向北,将前元鞑子赶出了中原大地。

    立下了不世之功。

    如今方中愈这种状态是不是比当年太祖高皇帝更加的牛逼呢?

    所以这些人都有些忍不住要给方中愈写书立传了。

    当然也没有人真正的感觉做,因为这个时候做不是在打建文皇帝朱允炆的脸吗?

    他都没有这样的待遇,其他人要是真的这样做了,完全就是把皇帝和方中愈两个人都得罪了。

    这样挑战恐怕一点意义都没有。

    越是平静可能就越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毕竟对于他们来讲,现在这一切才是最佳正常的操作。

    工部尚书郑赐如今负责组建皇家科学院的任务,所以一直都在忙碌着不停,借助锦衣卫的渠道,他也找到了不少人,甚至是亲自上门去邀请那些人,来皇家科学院担任教授。

    好说歹说,终于凑齐了12位,在各自领域中有着相当强威信和功绩的人。

    开始了科学之旅。

    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去宣传,如今在他们没有拿出成果之前,工部尚书郑赐并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做更多的事情。

    他要等到他们有了确切的标准,或者说某些功绩之后才会考虑在这件事情上,做宣传,邀请更多的人。

    在方中愈,准备去拜访康石的时候,兵部尚书齐泰也在做这决定。

    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去找方中愈,问个清楚,或者说要站在他的角度上,把这件事情处理好。

    如果是在以前他不知道也就算了,可是如今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甚至是从头到尾想清楚了这里面的利害关系,那么他就不得不参与进来了,至少他要知道个心安。

    方中愈一路走来都是他看着的,从他迈入官场到如今,权势滔天,兵部尚书齐泰是非常的清楚这里面所经历的艰辛与困苦。

    所以他更不希望方中愈出任何的问题。

    当然这种事情也没有人可以商量,他也不能去找其他人商量,只能自己分析来想象,再结合康石和谭翼两个人的话,来把他所有的想法完善。

    不是要去猜测什么,也不是要去威胁什么,只是他知道,如果这件事情真的不处理好的话,一定会出大麻烦的,所以他想去看看那个被大家众星捧月般,围绕着的方中愈,到底有没有办法处理好这件事情?

    他甚至还在想要不要进宫去见一见陛下,因为陛下说不定早就知道这件事情,或者说有一些什么其他的方法。

    但是到最后,他选择了放弃,因为,如果这个时候他去宫中找建文皇帝朱允文的话,说不定会引起更大的麻烦,皇帝要是之前没有想过,现在被他一提醒,岂不是害了方中愈。

    做人难。

    做好人更难啊。

    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不想这样,可是他知道这确确实实是他应该做的,作为帝国的高层,他必须要为帝国负责任。

    这个国家就是这样的,别看现在表面上和和气气,但他知道,存在着危险。

    所以一个强大的兵部,一个能够掌控所有军队的并不是对皇帝最好的忠诚。

    其他知道,他必须尽快的把这件事情处理好,而且要将大明的军队更加大,精英化,如今,除了北方边军和南方边军以外,恐怕根本就没有更加强大的军队,卫所只能说比之前好,但完完全全比不上真正的边军。

    上层的变动,和猜测与下面的百姓无关,百姓们如今都在现在的好生活之中,开始努力着规划自己未来的日子。

    朝廷的户籍统计的越来越完善,至少不会像以前一样有人造假,现在卡的特别严,虽然允许他们到处行商。

    但是不允许他们随意迁移。

    必须要满足相应的条件。

    方中愈是见识过后世超大的大都市的,所以他感觉如今大明朝廷应天府可能会发展的更加大,但是养活一个这么多人的大都市,对于它的后勤负担是非常大的,所以方中愈并不希望太过集中。

    但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应天府的地位决定了,他一定会和其他的都是不一样,就算是朝廷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也抵挡不住那些愿意到京师里来发展的人。

    应天府现在管还的区域的规划都非常的严格,必须要留够更多的区域,以便后来做改变。

    所以应天府的团队可以说是非常的忙碌,他们不仅要保障现在京师里生活的,这些百姓的生活还要保证,后期可能涌入京师那些百姓的生活。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操作,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在这个时代表现的特别明显,因为大家都想要获取更好的东西,朝廷如今又如此的支持,他们也希望能够抓住朝廷的政策一飞冲天。

    跟在方中愈身边的依然是小12。

    方中愈说要来拜访康石,自然会准时到达,康石在家里也没有做过多的准备,不过还是好好的收拾了一番,家里没有其他的人,就他自己和一个仆人。

    这个老人家,也是之前他在边疆招募的。

    方中愈站在门口看了许久。

    “确定没找错?”

    “没有,公子,您吩咐的事情,咱们怎么会弄错,就是这里,康大人,在京师住的地方就是这儿。”

    小十二自然知道这家公子到底在想什么?

    毕竟这里既不是豪华区,也不是平常那些官员们所居住的地方。

    “敲门吧。”

    方中愈笑了笑,也不管了。

    “是。”

    小十二,上前敲了一下门。

    啪啪。

    不一会儿,传出来了走步声。

    门开了一道缝隙。

    一位老仆伸了个头出来。

    看了一眼他们俩。

    “小方大人?”

    有些疑惑,毕竟按他所想,方中愈应该大队人马到来,最不济的话也得骑马坐轿过来吧。

    怎么会就两个人呢?

    “老丈你好,我是方中愈。”

    中愈笑了下,看来京师里还是有不知道他的嘛,所以,对于这样的生活,真是好久没有碰到了。

    那老丈一听,立马把门打开了。

    “大人,您请进,小老儿眼拙,没瞧出来。我家大人,交代了,您来,直接让您进来。”

    这老丈,把门打开之后,立马向方中愈解释了一遍。

    “麻烦老丈了!”

    方中愈现在的脾气可谓是很好,况且,对于这些能够在边疆生活又回到金石里的人来说,他都是选择尊敬的,毕竟这些人,当年也吃了不少的苦,他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对别人怎么样。

    听到门外的动静,康石立马就出来了。

    “方大人,久仰久仰,驾临寒舍,令寒舍蓬荜生辉啊。”

    康石出来迎接。

    两人大大方方的行礼。

    “康大人,客气客气。”

    方中愈也回礼。

    “进去坐,张叔,泡茶。”

    康石挽着方中愈的胳膊,很是熟络的将方中愈拉了进去。

    “寒舍简陋,怕是招待不周。”

    “康大人,就不必如此客气了。”

    方中愈觉得不太对,在之前他的构想中,康大人应该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毕竟之前他所说的那一番话,都很严肃,如果一个不注重细节的人是根本就发现不了那些问题的,但是现在看来,眼前的这个人似乎更加的活泼。

    给方中愈的感觉就好像是话唠一般,太过热情了,不过,这倒也没什么,方中愈见过太多太多的人,不管怎么做都会很热情的对待他,这也是因为他的身份地位在这里。

第0923章有趣的灵魂碰撞() 
有些时候不知道做什么才是最痛苦的事情。

    感觉到不太对,但最终还是没有办法去帮助更多的人做好这件事。

    这也是痛苦的。

    没有谁是生来知的,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方中愈也是如此。

    只是方中愈没有想到,现在他所看到的布局已经没有之前那样大了,因为现在他的处境还是来源于其他人。

    时间过得太快,连他自己都不确定了,况且如今发生了这么多的情况,总之连方中愈自己都不太确定大明将会走向何方。

    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来到这个地方会成为改变太多事情的起点。

    眼前的这个人,正在侃侃而谈,诉说着之前他所了解的方中愈。

    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有一个人比他看得更远。

    方中愈看着他,对方自然也在看着方中愈,总之两个人还是很清楚的把彼此的意思表达清楚。

    康石看着方中愈诉说着他之前所准备好的话语,当然他也在从方中愈的表情来判断哪些话该说哪些话该修改。

    这样的人基本上都有这样的本事,就算是皱一皱眉头,都有它特定的含义,越是到这个时候,他们就越是会考虑到自己所面临的处境和所代表的意义。

    康石相信方中愈也有这样的本事,他自己也在做着相似的事情,既然如此,这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了。

    毕竟能够在官场上坚持这么久的人,谁都不是善茬,背后捅刀子的事情也没少干,只不过只要在规则内大家也都接受着。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明的,官场虽然看起来有一些畸形,可是一直都在向前发展,因为,每个人都会在那个位置上坚持下去,最终获得彼此想要的东西。

    就算是眼前的这两个人,如今也只不过和之前一样。

    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他们都没有错。

    方中愈在分析着康石,康石同时也在打量着方中愈,对于这两个人来说,见面总是会比之前的猜测要更为稳妥的多。

    时间没有禁止向他们这样,也只是一个正常的交谈罢了,甚至可以说现在大家都在试探,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话语。

    康石所说的是她眼中的方中愈和方中愈所作的谋划,如今到底能否干涉的彼此,谁也不清楚。

    只不过作为交谈的一部分内容,两个人这样说话是没有任何错误的。

    “康大人,有鸿鹄之志?”

    方中愈喝着茶,笑着说道。

    人呢,是要脸的。

    吹捧别人也是一个很正常的,不过方中愈是真的能够感受到眼前的小康大人。

    不仅是个话痨,但更多的是一种显示出来的自信。

    或许他的话痨并不是一种常态,而是为了话唠啊话唠。

    方中愈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人,他们要么是有真本事,要么就是喜欢聊天,相信康石应该属于第1种人。

    他所说的很多话都很有道理,甚至是方中愈在他身上看到了后世那些搞辩论比赛中的辩手的影子。

    因为那些人头脑精明,逻辑清晰,甚至在某些方面都有着超越其他人不一样的特点。

    这样的人在各自的领域中都会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