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件事情到这里就算是告一段落了,不管是南方的事情还是北方空间的事情,见皇帝终于我们所了解到的,所想到的所想传达的,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这一步一步又一步的,解决事情的态势非常的不错。
恐怕很多人还不清楚朝廷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就算是之前他们热热闹闹讨论的那些,在有些人眼里看到也不过如此,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需要这样的情况发生。
君臣谈话在这样的气氛下很快就结束了,当然这是正式之间的,他们两个人之间不仅有公事可谈私事也是可以聊的,毕竟两个人的关系那么好,方中愈在皇宫里的身份地位还是挺高的,那些皇子公主们对于他更多的是好奇,当然只要是能够与他接触的,对他的好感可以说是与日俱增,毕竟各种各样的好东西,除了锦衣卫进攻的其他人还真赶不上。
年纪还小也是正贪玩的时候,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想知道的事情有很多。
小孩子又没有太多的想法,自然什么事情都会说真话,一旦他们说真话,很多事情就变得和之前一样。
倒不是说一定鼓励大家去做这样的事情,这是在某种状态下皇子公主的选择确确实实会影响到皇帝朱允文的感官,因为他会通过这些来判断一个臣子是否能够平易近人,是否能够在工作中有着自己的态度。
“中愈,啥时候生孩子?”
正事儿,聊完了自然会了解私事,建文皇帝朱允炆这个时候,可就有点八卦了,和之前一样,皇帝总是时不时的来一出这样的活儿,就好像他从来没有那么不正经过一样。
方中愈一头雾水,什么情况?皇帝今天怎么会关心到这个话题?
“陛下,您这关心的点儿是不是有些不太对?这不是两个人的事儿吗?又不是臣一个人的事儿。”
方中愈必须果断的拒绝,他可不想到时候还得奉旨生孩子。
本来奉旨结婚,在某种程度上多多少少对小郡主有些不太好,因为他宁愿小群主是因为真的跟他到了那一步才在一起的,而不是在有圣旨的证明状况下,奉旨结婚。
虽然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过程不一样,对于他们两个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方中愈毕竟是受过红色教育的人,在21世纪他有着各种各样的见识虽然阅历不够,见识却不低,毕竟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所有的一切都会在网络上呈现,对于这些他还是能够清楚的了解的。
“朕也就是好奇,毕竟朕那么年轻就已经有了太子,如今更是有多位子女,而你如今才一位夫人,连个妾室都不难,到现在还没有子孙,想必先生那里也不好过吧,毕竟你年龄都这么大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越是这样说话,方忠义就越觉得怪异,毕竟当初皇帝为了他的事可操心了很久,那个时候是催婚,如今居然催生这让风中雨,一个头两个大。
事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至少在他看来不应该发展到如此的地步,皇帝不应该老把眼睛都盯在他的身上,就好像他不应该或者说应该做这样的事情一样。
“陛下,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您有您的想法成也有成的想法,不能因为您已经到达那个地步,就觉得臣做的不好吧,毕竟臣还有这么多事情要做,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个上面。”
方中愈,有些无语,皇帝老是这样关心他的话,让他觉得私生活都受到了挑战,虽然他没有做什么亏心事,可是这生孩子的事儿哪是这么容易的,况且这也不是可以拿出来说的事儿啊。
他们两个人谈话的时候,小郡主咳嗽了几声,心里还在猜测到底是谁一直在念叨他说他的坏话,否则的话怎么自己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算了算了,你要是不愿意听啊,朕也就不说了,不过也确确实实应该考虑考虑了,别介意,你身上你现在还有爵位呢!”
建文皇帝朱允文还是在为方中愈考虑的,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主要的,因为对于他来讲,能够有这样一位贴心的臣子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换做其他人来讲恐怕根本就不会考虑这样的事情,可是他既然已经选择考虑了,自然要多考虑一番。
回想起这些年的遭遇,建文皇帝,朱允文还是多多少少有一些感慨的,在这种感慨下,他就越发的感谢方中愈当初所做的那些决定和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帮助他打败朝廷的叛军,最终保护大明帝国不遭受灭亡之灾,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他是非常感谢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年的感情也在,他是天子称孤道寡,注定是孤家寡人一个,可是在方中愈的身上,他能明显的感觉到方中愈有时候尊敬他,那是发自内心的尊敬,有时对他的行为不解和不齿,那是真正的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息,所以他认为方中愈是真的,把他当做朋友的,不然也不会如此之作。
正是因为如此将我还给朱允文和他们这些人的关系,才非常的好,当然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方中愈只是其中之一,但绝对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为还真的没有谁能够让建文皇帝朱允炆这样对待的。
“道理却是这么个道理,罢了罢了,你不愿意那就算了,不过你真的年纪不小了,小郡主也该考虑这番话了,不然的话风言风语,可有的他受的。”
建文皇帝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方中愈有多少粉丝他还不知道吗?要是真的,到时候小郡主还无所出的话,那些百姓们可都不会饶了她。
第1039章 年轻学子的野心()
有些时候有些问题是讲不清楚的,至少不能用盘常理来判断,对于更多人来讲他们必须要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来解决所有的事情。
大明朝廷不仅仅有他们自己的公事要做,这些朝廷官员们也有自己的私事,方中愈的私事其实也非常简单,在之前大家都催着他赶快成亲,之后又催着他要孩子,这本身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只不过这样正常的事情变得与皇室有关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复杂起来,建文皇帝朱允文虽然从他的口中说出这一番话,但更多的还是那些朝廷的高明夫人所说的,毕竟他们经常在一起,哪一家的八卦哪一家的,各种事情都能够非常的清楚。
无非就是提到这些了,再加上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两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想法,所以建文皇帝朱允炆必须要说一说了,提醒一下方中愈注意一下,毕竟作为大明帝国的臣子,作为如今的勋爵必须要考虑这些事情。
换了其他人恐怕还没有人愿意关注了,可是方中愈不一样,毕竟方中愈实在是太多人关注的焦点了,朝中的重臣之前告了还乡的那些大臣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毕竟他们也有后备子孙在方中愈的手下做事,又或者在朝廷的其他部门做事,他们都会与方中宇有着更多的关系。
所以没有太大的办法很多人,注视着这件事情既然整件事情会牵扯到更多的人,那么他们也不得不注意,接下来所发生的所有的事情。
整件事情和之前预料到的一样,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虽然每个人也期待这件事情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变化,可是最终整件事情还是按照他们之前的构想进行着。
方中愈是很多事情的发起者,但执行的人却是他手下的人和朝廷的官员们。
那些官员们,在做。做着这些大的规划的时候,也在慢慢的按照自己的意图在影响着朝廷的规则。
所以越往后这些规则慢慢的成为了保护他们的规则,当所有的事情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一切看起来都是有利的。
不管是对于他们还是对于整个朝廷来说,现在的所有状态都是这样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存在的。
方中愈这些天其实还算是非常忙碌的,除了陪伴妻子以外,他还要进入皇宫和太子讲课。
如今的太子年岁愈大,与周边的玩伴渐渐的有了君臣之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个未来的大明帝国的掌舵人,没有像以前那么好相处了。
虽然他对于很多人依然还很放松还很仁慈,可是越来越多的人都清楚那种仁慈,是因为太子在这个时候还没有真正的掌控权力。
皇帝很清楚整件事情所带来的影响,但却没有加以阻止,在他认为儿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毕竟所有的儿子最终都会成为这个国家制度上的享福者。
他不可能把这些人完完全全的表示,他是一名皇帝,同时也是一位父亲,父亲多多少少都会为儿子考虑的。
他不愿意像他的父亲一样,当初他的父亲死的太早,说句大不敬的话,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死太早,他根本就不需要面临这些问题,所以剑舞皇帝朱允文在某种时刻下还是希望更多的事情能够更好的处理。
战争从来都不是普遍的,张嘴就来,反而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就好比如今这场战争是锦衣卫多年来所做的准备,黔国公的大力支持,所以才在这种状态下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果。
交趾故地的消息终于被传出来了。
这场战争在众多人还不知晓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甚至达到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的后果,这个结果对于如今的大明朝廷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更多的人在惊讶的同时,却也在感叹,原来大明帝国的武力居然如此之强,远远的超出了当初他们对于草原部落时候所打出的战争。
战争和战斗是有区别的。
如果不是没有办法轻易的解决问题,那么这些东西都将称之为战斗。
“快报,快报,大明帝国收回故土,黔国公,战场扬鞭。”
在京师的大街上,大明宣传部下属的各个报馆开始动用报童快速的将这个消息传递出去,也是相当于承认整件事情朝廷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很多朝廷官崖都出现了相似的讨论,是的,他们一直都在惊讶,想不到朝廷居然不动声色的就收回了一块故土,很多人觉得自己被瞒得太辛苦。
特别是兵部,除了跟随康时前往云南的那些官员们,如今在京师的大部分官员都被蒙在鼓里,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不是因为战报上提到了兵部官员在脚趾战场上所发挥的作用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原来身边的人就参加了那一场战争。
酒楼里,茶楼里如今都在讨论着整件事情。
“想不到朝廷不出手丝毫感觉不到动静,一出手就是大动作,如今看来收复了交趾故地,其他的土地看来也会非常的容易了。”
“是啊,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没有人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看报纸上所说的,上朝廷的骏马上个月8号开始在交职故地,接触大量的叛军,在那一战之中就消灭了叛军主力。
上个月8号咱们在干什么?咱们还在处理孔家的事情,孔家的事儿,闹得这么大。
那个时候恐怕连调查团都还没有给出确切的结果,也就是说呀,咱们的效率根本就不快。”
听他这样一说,其他人纷纷反应过来,是啊,那个时候他们还在考虑其他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在这件事情上有过多的打算,也就是说整件事情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他们之前所得到的想象。
“你这样一说呀,我忽然觉得也许孔家的事情根本就不是重点,而是个烟雾弹,就是为了让咱们放弃对整件事情的追究,现在木已成舟,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改变的地步,陛下瞒着咱们好苦啊。”
不知道是不是酒精的作用,这位朝廷官员这样一说之后,身边的那些同僚们纷纷站起身来。
“慎言,这样的话也是能够乱说的,不管陛下怎么做,如今这件事情已经成为定局,也就是说咱们接下来要考虑的可不是这些。”
果真都是有本事的人,这些人稍微分析也基本上就能把所有的事情看得透彻,不管是他们还是其他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更何况如今朝廷对于这些事情并不隐藏,反而希望百姓们能够更多的在朝廷大事上做出自己的判断与决定,所以对于这样的讨论,朝廷不仅不禁止,而且更加的鼓励他们去这样做。
哈哈哈哈哈,当然这样的言论也会很快的传递出去,因为很多人还是想不到这些的,所以大家分析分析补充补充,最终都会得到一个相对正确的结果。
有些官员们在听到了这些讨论之后,纷纷思索起来,这件事情既然已经成为了定局,也就是说在目前这种状态下是不可改变的,那么他们可以在这件事情上获得什么呢?
“大家还是想想其他的,咱们能在这件事情上获得什么?
不要忘了,兵部可有人在那里了。”
对呀,自己能够在整件事情上获得什么样的帮助呢,并不已经有人在那里了,所以他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其他部门又可以在这件事情上获得什么了。
不管是各自的部门还是他们自己,如果在整件事情上操作好了,接下来将会获得更多的东西,但如果他们自己都做不好的话,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不一样。
“其实也不难分析,咱们能获得的就是机会,一个很大的机会。
如今各个学院,能人辈出,人才辈出,咱们离开学院已经很久了,也就是说在很多的知识上,如果咱们没有刻意的去追求,那么早已脱了节,可是他们不一样,他们学到了更多的新知识,也懂得了更多的道理,甚至在某些技术方面,他们也远远的超过了咱们那么,咱们唯一比他们强的就是比他们早出来,早离开学校,早进入官场。”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各大学院出来的,自然对某些事情比较敏感,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更多的是一个团体,各个学院都有各自的团体相邻,又能成为另一个团体,毕竟大家都是读书人,虽然是新时代的读书人,可是丝毫不影响他们对于整个事情的判断。
“对,这是咱们的机会,不要忘了,当初大明北周大明南周大明外交部所有可能涉外的部门都需要大量的人,也就是说抽调了大量的官员组建这些部门去那里参与地方治理。
咱们之前的那些学长们如今恐怕都在各地担任一方要员,如果咱们能够离开,去往交趾故地,想必不久之后咱们也能掌控很大的话语权。”
年轻人的野心展露无余,对于他们来讲,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存在的,毕竟当初他们就是这样经历过的。
当初把他们从各地招往学院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们会绽放不一样的光芒,大明帝国延续了这么多年的人才政策,自然只会越来越好,而不是像之前一样渐渐腐败,越严格也就意味着越多的人才会被挑选出来,他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把他们区分开来,最终因材施教,人尽其用。
几个人稍微分析,其他人都觉得越来越有道理,是啊,他们读书识字学技术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在朝廷上能够担当更大的责任吗?
整个大明帝国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强大,可是强大的大明帝国依然需要无数的人为之付出,为之努力,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能够将偌大的大明帝国治理好了。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是你也说了人太多,这些好事儿又怎么能轮得到咱们呢?咱们可还要跟那些学子们比,如今,像咱们这样有想法的人可不少,咱们能想到其他人自然也能想到况且不说别的锦衣卫那边得派去多少人,咱们总不能跟方大人去抢吧!”
不错不错,总还是有明白人,有人能够看得到机会,自然有人能够看到利益。
当然也有人会看到威胁毕竟方中愈所做的事情也是事实,不一定会对他们怎么样。
可是方中愈身边的人还有那么多牵扯到的啊,可不是一个两个方中愈,道理会在这件事情上下多大的气力,又会允许他们做什么样的事情,这都是说不清楚的。
既然说不清楚,那么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这种危险性下更多的人可能都需要考虑,如何才能把整件事情做得更好,没有人会去担心到底会发生什么,也没有人会去明白,整个大明帝国到底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这一点我恰恰有不同的想法,小方大人不会跟咱们抢这些的咱们心里都很清楚。
小方大人能够做如今这样的事情,大家有如今这样的身份地位,甚至有这样的机会站在这里和其他人一起讨论帝国大事。
小方大人在里面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咱们现在的一切,既然如此,他还会去计较这些吗?
不会的为什么,因为他始终要掌控的是锦衣卫的力量,锦衣卫的力量不可能放到台面上来,那么咱们就跟他们不是潜在的敌人。”
这样的话一经分析,其他人都觉得非常的有道理,很多人都庆幸这一段时间跟更多的人在交往交流,不仅是朝廷的官员,还有各个学院的学子,还有那些热爱政治,愿意讨论国事关心帝国的年轻人。
大明帝国越来越宽松的政治环境,让很多人都开始为自己的前程,为家人的前程考虑,整个帝国好他们才会更好,毕竟新一代的年轻人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
这并没有什么错。
:。:
wxi7
第1040章 螳螂捕蝉大明在()
被人影响其实是一件很简单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只要有人在里面推动,只要有人说出更多有道理的话,就算那些话似是而非,也依然能够影响更多的人。
就算是锦衣卫,还有大明宣传部,没有刻意的去引导一些事情,如今整个京师里也依然充满了关于交趾故地的各种各样的新闻。
大家都在分析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猜测将所有他们能够想到的事情加以开展,最终得到的结果非常的简单,那就是朝廷现在真的需要大量的人,这是他们的机会。
虽然分析的人不一样,知道的人也不一样,最终还有其他的人参与进来,可是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样的,那就是综合分析以来每个人都有机会,就看最后机会能够归于谁了。
有能耐的会去找其他人商量,没有能耐的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做好打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通过整件事情来看能不能为自己谋得一丝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