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既然做出这等决策,就代表陛下也是为民着想的,所以陛下的意思为臣懂了,一定会加快时间,将这些事情,做到位,将朝廷的意思转达给百姓,尽快恢复京师内部的秩序,让啊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尽快地从之前戒严的恐慌之中恢复过来。”
“是啊,陛下,戒严结束后,工部对外的工程就会继续开展,将会解决更多以的难民的问题,不会给朝廷带来麻烦的,所以还请陛下不用担心。”这是工部尚书郑赐的说法,他现在还没有其他的想法,至少是很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陛下此举有助于百姓,有助于朝廷,所以还请陛下放心,朝廷的大臣们一定会帮助陛下将这件事情后做的更好的。”齐泰也抬头说出来自己的看法,算是拍马屁吧,不过,现在跪在地上的人,哪一个没有拍过马屁,怎么说也是不可能的。
第0283章 高高捧起的仁君()
众人也都陆续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言语中也尽是些夸耀之词,反正就是赞叹朱允炆现在的作法就是明君,为百姓考虑,是仁德的表现,他们在他手下办事,是莫大的福气。
当然这话语中似乎也是再告诉皇上,您做的很好,我们都知道了,以后也要这样干,不干不行啊,毕竟你这仁君,明君的名号已经打出来了,以后要是做了坏事,容易败坏朝廷的名声。
要是中愈在这里,听到这些话,他会发现,这种现象在后世很常见,叫做道德绑架,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要是不做的话,那就是坏人,不是圣人了,不是仁君明君了,现在在他们的口中就感觉朱允炆就是圣人啊。
不过,很可惜,他依然是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但是坐上了那个位置,所以就要担着这个名号,活一辈子,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悲哀。
很是为朱允炆,担心啊,这是捧上去了,不好好经营把握,就要掉下来了啊,说不定还得摔得很惨。
至少目前看来,双方的沟通还是很有效的,现在朝中的大臣们,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建文帝也不用在为此事为难了,所以对于两边来说,这是一个共赢的局面,而这一切来源于中愈让人及时送过来的信息,当然是以锦衣卫衙门的名义送来的。
“既然诸位先生都得到了朕的答复,那就抓紧时间施行吧,相关的政策你们来讨论,合适了就下令开始做吧,不要耽搁了,毕竟大家都挺着急的。”
建文帝看着这跪着的诸位大臣,,心里还是挺有感触的,毕竟这段时间,他还是挺有压力的,现在这件事情得到了好的处理,他自然也是一块石头落了地,近期他的心忽上忽下,感觉这是他过的最累的一段时间了。
不过这个时候,他就会想起,中愈在题本中告诉他的话,“陛下,当你在治国的时候,感觉到累了,说明您用心了,正在走上坡路,王朝正在积极快速的发展,要是您感觉到很舒适,那就说明朝廷已经停滞不前,甚至是在走下坡路,道理也很简单,人往下走的时候,是不费力气的,国家也是一样的,走下坡路会很快的,不用操心,他就会自己来的,所以,还是希望陛下能够保持前进的动力,这样会一直让朝廷前进,让国家更好。”
他一直将这几句话记在心里,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想一想,这样的话,他就会特别的有动力,然后踏踏实实的做事,不敢忘本。
“臣等遵旨。”众位大臣叩首,然后回答道,他们意外,但他们都不傻,陛下做出这个决定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是现在不知道罢了,但是没有关系,出了宫门,打听一下,就知道了,毕竟这样的事情,他们已经很熟了,自然会有人将这些消息传出来的。
事情就这样的过去了,每个人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然后大家都没有什么纷争,才是最好的,大家都得到了益处,才不会将这盘子掀翻。
常心昨晚花了很长时间写的情报汇集就这样通过暗地里的渠道传到了九鹰的手中,在得到这份情报的第一时间,他就将文字部分,转交给了情报分析组,让他们对此进行分析,获取最有利的情报信息,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他本人则带领着大批的锦衣卫和巡捕司的人马,按照地图去了那所常心记忆中接头的大院子。
很可惜,院子里已经人去楼空了,这一点,他们还是有心理准备的,做了坏事,心虚的人,通常都会很敏感,所以说他们跑了,也在意料之内,毕竟人都不是傻子,况且还是又能力和他们掰手腕的燕王密谍。
从院子里的痕迹可以看出,对方走的很是匆忙,东西也都是草草收走,所以还是显得很是杂乱,很多地方都只是收拾了重要的东西,那些不值钱的也就扔在了那里不管了。
从屋内桌椅山落满灰尘的情况来看,大概已经四五天没住人了,也就是说在戒严发生的前后他们已经逃走了,而且还走了大量有用的东西,这一点也是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时间点把控的很好,因为那段时间,京师很乱,就算是做一些事情,也不会有人知道的,所以,这些人很聪明。
看着只剩下的空荡荡的房子,九鹰有些郁闷,虽说是知道晚来了一步,但是真正的看到没啥有用的东西,他们多少还是有些失落的。
他们也都认真的检查了各个角落,没有发现什么大的问题,这些人虽然走得匆忙,但是一些能透露出线索的东西还是都处理掉了。
“九哥,你来看看,这里有发现。”一身锦衣飞鱼袍的小校尉过来请他。
九鹰应声跟他一起过去了,在一间很大的偏房里,他看见了手下人的发现,一大片带血迹的布带。
九鹰捡起了其中一条布带,问道:“都是这个房间的,还有其他地方有发现吗?”
“没有了,目前只发现这个房间有,而且,看这上面的颜色也不一样,说明,要么是这里住的人不一样,要么就是同时有很多人受伤,有的人伤的重,有的人伤的轻,在戒严之前,他们在这里养伤,也就是说,敌人手中,有着大量的病号,而现在,这些病号依然在他们手中。”
九鹰握着布条若有所思,“嗯,说的很好,给你记一功,一会自己去司里领赏。通知兄弟们,尽快处理好这里的事情,我先回去了。”
“是。”那人回答道,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光荣,因为能为锦衣卫出力,能帮助大人做事,是他最大的梦想,也是更多的小兵的梦想,因为是大人让锦衣卫北镇抚司起死回生,甚至隐隐影响到了锦衣卫衙门,这一点,只要是锦衣卫里的人都深有感触。
第0284章 暗中潜在的帮手()
在锦衣卫的安全屋里,中愈和九鹰正在讨论今天上午的行动情况,中愈听着汇报,时不时也在纸张写着,现在很多东西都是要靠分析的,不仅是自己分析,还有就是分析人员的分析,总之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情况背后的东西分析出来。
“照你这么说的话,那些敌人还有可能并没有走远,甚至就在原宅院的附近,而且需要大量的药物,救治手下的伤病员?”
中愈听完了九鹰的汇报,一下子就抓住了里面的重点。
九鹰听了点头说道:“确实是如此,我想这也是咱们的突破点,他们没有抛弃伤病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心善,可能更大的原因是他们缺人,必须要救活轻伤的人员,而救治这些人,那就需要用药,那就得看大夫,还得去药房。京师里能治刀伤的大夫不少,大的药房却只有那几家,相信咱们仔细排查,还是会找到些他们留下的蛛丝马迹的。”
九鹰说的是刀伤,也就是外伤,毕竟这个时候,火器也是有的,但是还没有人拿着火器在大街上突突吧,所以直接肯定为刀伤,当然剑伤也有可能,不过十八般武艺,十八种兵器,现在肯定是刀用的多啊,所以说是刀伤也不会错,这一点他见的多了,自然这样的评断也不为过。
“那就行,通知下面的人抓紧时间排查吧,目标区域暂时不要离得太远,就在那所院子附近查,既然带着伤病员,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考虑新的地方近,不然对于搬运就是个大麻烦,所以目标应该很明显,多踩点,多问问,这样多的人出行,不可能没有人看见的,我相信京师的百姓还是有一些明白人的,他们会愿意帮助咱们的。”
中愈从百姓的心理来分析,不是每个百姓都是明白人,但是奸细奸细的叫久了,他们就会知道什么样的人应该关注,甚至是举报,更何况还有奖金呢,所以还是很多明白人的。
九鹰见中愈认可了自己的说法,心里也很是高兴,毕竟又离解决问题更近了一步,他也是很开心的。
“嗯,这个我知道的,马上办,不能让他们跑了。”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将歹人的情况分析的很透彻,要是他们知道因为伤号换下来的带血的布条就把他们暴露了,不知道他们的心里是什么感受,是不是气的想要撞墙。
“还有一个问题,这些伤号是怎么来的,咱们的人似乎没有跟他们有过这么大的接触啊?”九鹰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一点他一直没有想通。
中愈眉头一皱,似乎也发现了问题,“你是说,这些伤员不是咱们那天击败的,逃走的那一批?”
“嗯,仔细想来确实是不太像,那天能逃走的基本上也没有受太多的伤,不应该是那样的情况,而且人数也不太对,那个人数太多了,光是被褥就有十几床,不太像。”
九鹰仔细回想着房间里的一切,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又描述了一遍,毕竟这些问题,他之前并没有想过,所以呢,现在说起来,他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很是透彻,能将情况说清楚,还能分析的一二,所以也就是说,应该是这样的。
房间里顿时安静了下来,两人似乎都意识到了不对劲,因为这个情况似乎出了他们的意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这些人有过其他的任务,还有另外的人跟他们接战,甚至有可能,是在清剿他们,只是咱们不知道罢了。”
中愈又想到了那些人,就是那种自己被监视的感觉,难道是他们出的手?
“对,有可能,只是这帮子人,是谁呢,咱们还有帮手?”九鹰这样说道,由不得他不想,只有这样的情况,才可以解释这样的问题,换了其他的,根本说不通啊,他心里巴之不得有人帮助他们,现在他们手上的人,基本上都是超负荷使用,大家都很累,神经都绷得紧紧的,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中愈也有了些同样的想法,除了那些人,难道真有人在帮他们?但是如果要帮,为什么不来个信息,合作一下,或者是联合行动,甚至是将消息放出来也行啊,但是这些都没有做,这些都没有,这就有些奇怪了啊,这种不明不白的感觉真的很太让人难受啊。
“现在也没有办法确认,咱们也不要想得太好,就把他当做一个中立者吧,但是不能放松警惕,咱们把这个记在心里,不要忘记就行,如果他真的存在,他还会出现的,这一点咱们不用担心,有一点你要记住,越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人,他总会找到机会表现一番的,更何况还是这种可能是一个大组织的人呢,人才济济,自然就不甘寂寞,这世上的人大多如此,也包括我,包括你,包括咱们这些拿命玩的兄弟。”
中愈反正也想开了,这就这样吧,他们的人还在外面查,有帮手固然好,没有帮手也不会影响大他们一分一毫,所以啊,做人做事还得靠自己,你自己不努力,别人就算是想要帮忙,也没有办法帮你。
自助者天助,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是相通的,想要别人看得起自己,就要拿出自己能让别人看得起的资本,这也就是为什么人要努力的原因了,时间就是这样,咱们都得努力,因为不努力,什么也做不好。
“嗯,晓得了,这些时候,我就在想,咱们什么时候,能把手头上的事情放一放,然后休息休息,大家都很累的啊。”
“不会太久的,相信我,只要咱们一起努力,只要是南北之争有一个结果了,自然就是咱们的好日子来了。”
中愈在脑中规划着,功高震主,现在他还考虑不上,建文帝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也不知道,但是如果现在都不能保住建文朝廷,这一切都是白搭,所以,还是不要乱想了,做好眼前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第0285章 风雨中的大本堂()
曾经看到一句话,这个世界充满着无数的漏洞,每一个漏洞,都会有一个人来把这个洞补满,自此之后,这个世界才会愈发的完美,愈发的吸引人,在这个正轨上,越走越远,不曾停滞。
中愈在这个时代发现了太多的漏洞,但是不知道这些个漏洞会由什么人来补,他甚至在想那个真正的中愈要补的是哪一个洞,难道就是在燕军入城后,和母亲一起赴死,然后在历史书上就留下一个名字?想想都可怕,是的,他不是怕死,反正已经死过一次了,他怕的只不过是这样窝囊的去死,这样啥都没有改变的去死。
他,要活着,好好地活着,那就要另一个人去死,一命换一命。
这个洞不是他要补了,不是他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何洪俊要补了,这,是个事实,无法改变。
他应该高兴,他却是不幸。
现在的他,应该换了洞吧。
只是,这天下,因为他的到来,又要有很多人换了洞吧。
“老师,方先生什么时候可以来上课啊?”
一个小孩子就这样问着自己的老师,奶声奶气的很好听,跟他平时的表现一样。
仔细一看,他穿的很是华贵,衣服上还绣有金龙,当然是四爪的,一看就知道是皇室众人,头上的两个总角也扎的很好看,想必帮忙打扮的人是费了一番功夫的。
“回太子殿下,臣,不知道,外面的消息说小方大人,卧床静养,什么时候能够来,臣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只要是他能来了,自然就会进宫为太子讲经了。”
听这儒生的意思,原来这个年龄不大的小孩竟然是当朝太子,建文帝的长子,朱文奎。
之前建文皇帝给了中愈一个东宫行走的职位,虽说这个职位具体要带什么科目,他们并不知道,但是,这个身份是实打实的,明旨下的,存了档,意思就是中愈在东宫是有编制的,隶属东宫之下。
太子身边的人都很清楚,方中愈的地位会不断的上升的,不管是他管着锦衣卫北镇抚司,还是现在这东宫行走的职位。
甚至要是今上驾崩,太子顺利登基,那就和他的父亲一样,是妥妥的帝师啊,所以现在还是要抓紧时间多多打好关系啊,不过,可惜的是中愈并没有关注过他们,至少现在没有关注过他们,他们倒是想方设法的将自己的名字传到中愈耳中。
这一次,中愈遇刺之后,就有许多翰林院的儒生们去拜访过方孝孺了,除了探望,也就是刷刷脸了,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些人也就是这样了。
“额,那好吧,孤,很想见他,真的好想知道他写的猴王在取经路上到底怎么样了,已经很久都没有更新了。”朱文奎撑着自己小小的脑袋,嘟着嘴,看着自己的老师。
“这。”老师迟疑着,没有接话,他也不知道,后面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作为一个儒家弟子,他也知道那些故事其实不太适合小孩子看,更不太适合将儒学融进了骨子里的人看,因为,那里面颇有些佛道二教的理论,与现在的教育大不可必,甚至是有些离经的。
但是他又说不清是怎么回事,现在真的很多人喜欢,包括他身边的人,所以,他也不怎么好评价,不过,光从故事的可读性来说,还是挺高的,就是有点黑暗罢了,他也曾嘀咕,为什么年纪小小的小方大人,会有这样近似叛逆黑暗的思维,毕竟,这样的东西,说简单点是一个故事,说难听点,那就是妖学,可能被万世批判的,不过,他现在到没有那么多的心思想这些,因为啊,皇太子已经不想练字了,他得哄着殿下,让他赶快将今天的任务完成啊。
明朝皇太子的教育培养制度,还是相对完善的,最早也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制定的。
当初一代雄主朱元璋为了让太子朱标成为一代明君,他可以说是费尽心思,他还专门为自己的儿子,建立了一个藏书馆,称作——大本堂,也就是后来让太子和诸王,勋贵子弟看书学习的地方。
大本堂中的藏书万册,各行各业都有,就像是现在的图书馆一样,他的藏书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是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就有搜求前朝及民间遗书的传统,曾经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大力收集四方典籍,编辑成册。元至正二十六年六月,朱元璋攻克建康,即命有司访求古今书籍,藏之秘府,以资阅览,这只不过是他数次政策中的一次。
二是在元至正二十八年命征虏大将军徐达移师北伐,并在洪武元年八月,明军攻入元大都。入城之后,即封存了元朝皇家和中央官府藏书,后来这些藏书就到了大本堂,成为大本堂宫藏的一部分。
既然是作为太子和诸侯王,勋贵子弟读书的地方,那就应该有老师,有先生。
大本堂的师资来源也有三种:
一是朱元璋在进入建康时就已聘请的,他那时对于群贤很是喜爱,所以给他们正式的官职,发放俸禄。
二是在修建大本堂后又派文原吉、詹同、魏观、吴辅、赵寿等分行天下,访求贤才,然后带他们来京师,在大本堂任教。
三是随时吐故纳新,吸收新人,淘汰旧人,只要是有能力的,都可以来应聘当老师。
一时间名师荟萃京都,这些前来应诏之人,大都是满腹经纶的大儒,这些名师,前后一共十余年,寒来暑往,昼夜论值,耐心细致地向太子和诸王讲解四书五经,对于皇子们后来治国平天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也有一点可惜的是,这大本堂并没有按照它最开始的职责延续下去,它的职能在建文四年的六月停止了。
在太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