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非常道-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充满戏剧性的英特尔成都“寻童事件”暂告结束了。有人说英特尔给3个儿童都送电脑有人情味,皆大欢喜;有人还气愤地说:“3台高级电脑又有什么了不起的?英特尔明明声称要寻找‘真的小孩’,为啥又含含糊糊,故作慷慨?这样愚弄舆论,不是炒作又是啥?” 

  不管人们再不平、再议论,都事实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无论结局是否圆满,英特尔公司及其品牌都已在轰轰烈烈的“寻童过程”中获得了“价廉物美”的宣传效应。难怪连在事件中感觉“被耍了”的那家晚报都不得不承认,“英特尔人的聪明和善于利用周围条件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事情的后续解决,看似为了平息事情,却实际上仍然是一种炒作,只是换了个角度,没有那么张扬了而已。 

  市场营销公关离不开炒作。也许有人指责这种炒作,但这种炒作既吸引了大众,又为媒体提供了“猛料”,再说本身也并未给什么人造成伤害,这在商业社会本无可厚非。而“英特尔”正借此机会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目的也达到了。 

给富士山点颜色看看 

  ●给富士山点颜色看看 

  我们都知道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闻名于世界。但却有人声称要给富士山涂点颜色,是谁这么大的胆子呢? 

  话还得从SB公司说起,SB公司是日本一家以生产咖哩粉为主的调味品公司,一直不错的经营状况由于近期的产品滞销,导致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SB公司新上任的总裁为此而愁眉不展、寝食不安,苦思良策。 

  新上任的总裁通过SB公司各路销售人员汇报的各地市场情况的缜密分析,他决定背水一战,采用一种特殊的手段进行宣传,以挽救即将崩溃的公司。 

  他把目光对准了日本的“圣山”——富士山。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大胆的举措,并且很快得以开展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SB公司先后在日本各地的主要报纸上刊登令人吃惊的广告启示:“我公司决定租用直升飞机数架,飞临白雪皑皑的富士山顶,将咖喱粉撒满山头。天哪!如果真是那样,那白色的富士山顶将不复存在!今后人们看到的将是焕然一新的美妙的金顶富士山啦! 

  富士山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神圣的地位,是决不容许人来亵渎的。这则启事一经刊出,举国震惊,舆论哗然。很多人纷纷投书报章,对SB公司的行径提出强烈的批评:“山不是他一家的私产,绝不容许他为了一己的私利将它改头换面!”“这是SB公司无视舆论的非法行径”,“强烈要求政府出面制止这种伤害全国人民感情的行径”。甚至一些人走上街头游行抗议这种行为,还呼吁政府出面来制止。 

  而实际上,这只不过是SB公司虚张声势而已,目的只是利用此事来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即使让SB公司如此去做,它也不可能通过撒咖喱粉的方法去改变富士山的颜色,那得需要多少的咖喱粉啊!但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这些,被一股义愤冲昏了头脑,不知不觉中就上了SB公司的当了。几天后,SB公司又在报上发生声明:“鉴于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本公司决定撤消原计划……” 

  日本人民都为此松了一口气。 

  但是,通过这件事,SB公司更加名气大噪,更被很多人误认为是“财大气粗”、“资力雄厚”,以前与之没有业务往来的公司也纷纷与SB公司建立了业务关系。从此,其咖喱粉及其他产品更加畅销市场。 

  SB公司的这个计策成功关健是“假道”要对路,即要与市场的需求相吻合。谁都知道,富士山在日本人心目中有神圣的地位,对它采取任何行为都会受到人们的议论。老板早就预计到这一点,也正盼望着这一点,人们议论得越多,他的产品的关注度就越高,就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这样不断地议论就会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记忆,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其实,这样的计策是很容易被人识破的,但如果假道假得很成功的话,一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死囚与时装的关系 

  身陷囹圄的人,总给人一种与正常世界格格不入的感觉,可偏偏有人就盯上了他们,还利用他们来宣传自己的品牌,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时装界,说到贝纳通这个意大利时装巨人,几乎可以说是无人不知的。它的成功,除了得益于紧跟潮流的时尚设计外,很大一部分也得益于其独到的有创意的广告炒作。该公司最新的一个广告再次引起轰动成为舆论的热点,招来一片哗然之声。这个广告竟然出现了美国监狱中死囚在等候处决的情景。这一系列死囚照片也能称之为时装广告?这着实让消费者感到匪夷所思。 

  一般来说,广告宣传就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广告中当然都会出现自己的产品,但如果又出现了死囚,却又没有要宣传的产品,那消费者就会问了,那他们做广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广告与产品没有任何瓜葛,这样的广告对推广品牌有用吗?回答都是肯定的。贝纳通的最新广告就是这样的: 

  一个美国黑人坐在等候处决前的一个小屋子里,眼睛茫然而绝望地盯着镜头,是对生的怀恋?对死的恐惧?观众只能去猜测,却不得而知,反正表面看来与贝纳通的时装毫无关系。 

  在广告推出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公司播放了一段在监狱中拍的镜头。冰冷的钢丝铁门“当”地一声关住,隔离出两个世界。这则广告以贝纳通又一次向人类道义呼吁的形象出现,它是为最近的意大利宣布支持死刑而推出的。对于死刑这种人间至刑是否该存在,人是否有剥夺另一个人生存的合法权利,一直是西方许多国家争论的话题,有一些国家已废除了死刑。 

  但针对贝纳通这一行为,许多人士不禁提出疑问:“广告的目的是推销产品,以这样严肃的国际社会问题来做服装广告,是否合适?”一直在帮助贝纳通制作广告的女摄影师奥丽维亚图是此系列广告的始作俑者,她说:“我不是来这里看谁有罪无罪的,只是拍摄出一种客观事实。”“我这两年以来一直在美国各大监狱中寻访,并推出了一种客观事实。”确实,她这两年以来一直在美国各大监狱中寻访,进行摄影活动,并推出了一个题为“写在脸上的死亡”的系列作品。广告上的主题人物,那位美国黑人阿皮纳说:“我认为公平是存在的。但最后倒霉的总是穷人,如果你不能请大律师,那你一定会被送上断头台。这就是我主张要废除死刑的原因。” 

  议论总是存在的,尤其是关于政府各种决策的议论,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也许是贝纳通的初衷,但正是由于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关注,树立了品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也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好感。 

  其实,贝纳通服装的炒作一直在寻求一种试图超越性、社会等级、种族和国别的生活哲理理念。多年来其广告一直在关注社会敏感问题,力图在宣传产品的同时改变一些社会观念,其内容涉及到恐怖主义、种族主义、艾滋病、同性恋等话题,惟独没有提及贝纳通的服装。而这些方面的举止却大大提高了贝纳通的知名度。尽管不断地遭到一些团体和相关舆论的批评,这则关于美国监狱死囚的广告仍然已在全球推出,并引起极大的反响。 

  这种剑走偏锋的炒作手法,着实让人佩服其勇气。他们敢想别人之不敢想,敢做别人所不敢做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种炒作成功的几率很难把握,但成功一次就可以有非常大的收获,赚个盆满钵满。 

罗曼蒂克的诱惑 

  ●罗曼蒂克的诱惑 

  法国现代广告大师布勒斯坦为Rosy乳罩设计了一则出色和美色的性感厂告: 

  在画面中,一位双臂抱胸的裸体模特,臂上有一朵绽放的玫瑰,气质清纯,体态优美。整幅广告并没有出现乳罩,但用花朵叠加在胸口的位置上,以美丽温馨这个意念与花朵(Rosy)相关联,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这一先锋创造之举,直令当时还比较保守的舆论界一片哗然。但是,Rosy却很快成为法国名牌,一个名不见经传、只有几名女工的小工厂,迅速跨入了欧洲内衣业诸强之列。 

  台湾“兰薇尔”春夏系列睡衣的诗意广告主题:罗曼蒂克的夜晚,兰薇尔与你共享,创造温馨甜美的意境。 

  广告画面上,一个美丽的青春少女身着睡衣舒适地躺在床上,悠闲自得地在灯光下翻阅画报。正文是: 

  月色淡柔,灯影相偎,夜的绮思悄悄升起……在这个属于你的季节里,兰薇尔轻飘飘的质感,高雅、精致的刺绣更见纤巧的慧心。尤其是其清丽脱俗的设计,让你一眼就喜欢:今夜起。穿上兰薇尔,让夜的温柔轻拥你进入甜美的梦乡! 

  这则广告充满感情的色彩,它把睡衣的美和夜色的美水乳交融在一起,少女的情思和美丽衬托着睡衣的温馨与甜美。广告的标题、画面都有力地着眼于情感渲染,给人如诗如画的美好心理感受,因此很能打动人心。 

  1981年下半年,美国的加尔文·克莱因时装公司聘请了年轻貌美的时装模特儿波姬·小丝拍了个极富性感的广告片: 

  波姬·小丝身穿加尔文贴肉牛仔裤,线条优美,风姿绰越,全身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波姬·小丝还极富挑逗性地对消费者说:“你们知道我和加尔文牛仔裤之间有什么东西吗?什么也没有!”由于波姬·小丝的美艳和性感,迷住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对这则广告产生了难以抵御的诱惑,都为身上穿有加尔文贴肉牛仔裤为最大的满足与荣耀。 

  此广告之后,竟然带来了40万条牛仔裤的销售成绩。虽然有许多美国妇女组织指责这则电视广告“是用一个年轻模特儿的性感作为诱人手段,这样大登广告,有描写色情之嫌”,但却丝毫无损这则广告的巨大成功。 

  情势诱惑,能给人们带来欢乐、美感、激动和人生体验,直接地诱导消费者。这类广告往往能够直接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形成心理导向,诱使他们采取行动,是一种应用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广告。单从广告而言,创意很好,所达到的效果也很好。但运用这类广告要特别注意掌握好分寸,适则为美,过则为淫,千万不要招惹麻烦。 

  ●为杀死一头牛辩护 

  2003年,一张照片影响了整个中国熊胆制品的销售市场。即使是吉林敖东这样的大型医药生产企业,也没能躲过这次冲击。照片的内容是一个非法的活熊取胆药厂,把黑熊常年关在铁笼子里,任意取胆,照片上是一只只惊恐、瘦骨嶙峋的黑熊,惊恐地躲在笼子里。 

  活熊取胆本来就是产品的隐患。在倡导人性、倡导动物保护的社会风气下,生产企业应该考虑到生产工艺人文色彩对于品牌形象的影响。产业的领导者如果不能对品牌的人文色彩危机有足够的准备,受到的影响也会被放大。 

  事件出现以后,相关企业把问题的重点引向“熊胆的品质”,试图从品质角度化险为夷,但是依然受到了影响。毕竟随着动物保护组织的介入,熊胆产品的品牌内涵里融进了那头黑熊惊恐的眼神。 

  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使许多的企业意识到品牌人文关怀的危机。于是,许多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上加入了更多人性化的东西,而这也是最能打动消费者的。 

  清真浩月集团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做了独特的品牌人性化塑造。 

  他们的品牌推广人员是这样向广告制作公司解释牛的宰杀过程的:“展现在牛眼前的是茫茫草原,嫩绿的草地上点缀着野花,瓦蓝的天幕下,几群懒洋洋的牛羊……几秒钟之后,宰杀完成,牛肉进入分割车间,进行排酸处理。一定要突出车间的安静,我们原来还想在宰杀车间里放音乐呢!宰杀的时候是直接切断或麻痹神经,牛根本不会感觉到痛苦。并且,在不见纤尘的车间里,一头头肥壮的肉用牛,‘主动’走过流水线的过道,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有的只是安静和从容。从进入宰杀流程到牛肉分割,所有的牛都不会感觉到一丝的痛苦……”。 

  这看似有些让人啼笑皆非,但不得不承认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他们要让牛在临死之前看见生活的草原。 

  浩月集团是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牛肉最多的几家大型企业之一。他们的推广人员介绍说:浩月集团这种叫做“迷幻引导”的先进技术,就是给即将宰杀的牛注射迷幻引导的专用药水。在宰杀过程中,牛将会处在一种愉快放松的状态,没有抵抗、没有恐惧。这种技术的实质原本是为了提高牛肉的品质,因为科学研究发现,如果在宰杀过程中牛出现惶恐和紧张,将会在体内产生很多剧烈的变化,影响牛肉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但是,后来浩月集团发现,所有了解了以上宰杀过程的人,对于浩月牛肉都会产生莫名的好感:一个清真企业,如此善待一头被宰杀的牛,让它在梦境中毫无痛苦地死去,其中充满了人道和崇高。尽管人们明白,那些牛可能从未见过草原,更无从憧憬,人们被感动的是企业的良苦用心。一个购买了浩月牛肉的老年消费者的话,印证了这项品牌推广的成功,“这样的企业,自然不用担心他们的卫生问题,以及出售病牛肉、出售过期食品这样的事情。对牛尚如此宽厚,做人自然襟怀坦白。” 

  一般情况下,为了创造企业诚信的品牌内涵,常规的办法往往是进行人物塑造和公益捐助。在广告疲劳的今天,消费者对于常规手法的麻木,大大降低了宣传的作用。在普通消费者心目中,“品牌防范”的意识越来越强。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投入再多的资金,也未见得能打造一个几年前就可信手拈来的“诚信招牌”。浩月集团的迂回策略,通过对加工工艺上的细节加工,赢得了受众的共鸣,为牛的辩护,换取了品牌建设的成功。 

明贬实扬:“我们只是第二” 

  ●明贬实扬:“我们只是第二” 

  我们常听到企业宣称自己在某行业处于领先的位置,甚至就是第一,这样的企业不免让人产生怀疑。而那些不明说的企业,其实都在朝这第一的目标在努力。如果有人宣称自己只是第二,那就是在告诉人们自己离第一不远了,要么就是出于谦虚才这么说的,无非是换了个思路而已。 

  爱菲斯公共汽车公司就是这么做的,他们的广告文稿是这样写的: 

  在汽车出租业中,爱菲斯只是第二。 

  如此,为什么仍乘坐我们的汽车? 

  这是因为我们更为卖力。 

  我们只是无法忍受肮脏的烟灰碟,或是半空的油箱,或是用旧了的拭雨刷,或是未加洗刷的轿车,或是充气不足的轮胎。 

  显然,我们在全力以赴地争取完美。让你出发时能有一个活泼、马力充足的福特新车及愉快的旅途。嗯,让你知道在什么地方能买一个又好又热的五香牛肉三明治。 

  为什么? 

  因为我们无法让你白白地照顾我们,下一次请乘我们的车,我们柜台前排的队比较短。 

  全文写得紧凑、简练,富有情趣。乘客坐车的根本要求就是舒适、干净、方便、服务周到。这也是所有公共汽车公司服务的宗旨。然而,爱菲斯公共汽车公司的广告文稿却写得别具一格,它没有写什么“服务周到”、“乘客之家”、“包您满意”、“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等客套语,而是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直接提出消费者乘坐出租汽车的希望和要求,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爱菲斯在汽车出租业中,规模虽然不是最大,但是却能竭诚为乘客服务,全力以赴地满足乘客的各种需要,使乘客获得最大的满足一一旅途愉快,这也是爱菲斯的最大特点,迎合了乘客的心理。 

  全文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不加修饰,其实每句话都是经过写作者深思熟虑,确切地表现出了爱菲斯的特点。 

  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件事情发生过去,人们才恍然大悟对方的别有用心。拿炒作而言,在真相大白后,人们往往是既感到惊讶,又不禁要对炒作者高明的炒作技法啧啧叫绝。 

  爱菲斯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们明明知道乘客想要的是什么,但却不直接说出来,这样看似绕了个弯,但实际上效果更好。就像反问句比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一样,从相反的方面来说,比直接说出来让人印象更加深刻。 

  相信没有人会轻易称第一,那样不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所有的目光都盯着你,一点小的失误就会被无限放大,没有了弥补的机会。 

  ●怀孕的男人 

  众所周知,日益增长的人口问题已经成了人类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跗面影响正在越来越严重。 

  地球已不堪承受人口的急剧膨胀,衣食住行、公共设施和教育等都已无法赶上人口暴增的需求。具有卓识远见的国家和地区,早已在运用传播媒介向群众进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常见的宣传计划生育的海报,大多是把妇女作为宣传对象,把计划生育的主要责任放在妇女一方: 

  画面上多是子女众多的母亲,背上驮一个,怀里抱一个,手里拉一个,后面还跟一个,神情疲惫,行动艰难,而她的凸出的肚子,羞惭地告诉人们:“我又有了”。正面宣传的海报,则往往突出孩子:活泼可爱的孩子,手捧着鲜花,投向父母的怀抱,下配广告词“还是一个孩子好! 

  但是这样的广告宣传由于缺乏新意和采用的频率太高,已经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了。要想让人们重新引起对人口急剧增长问题的警惕和认识,就必须打破以往的正面宣传,用出奇不意的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有这样一则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的广告——怀孕的男人。看到这样一个标题,所有人会在奇怪、惊讶的同时,更想尽快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20世纪70年代,英国家庭计划指导会一反传统观念,出了一则面对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