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陈东祥的面部表情,却是十足十的感激与感动,颇有些“士为知己者死”的模样,并刻意让赵俊臣看见。

    但赵俊臣也知道,这般表情的可信程度,未必会比自己刚才的那几句客套之言更高。

    官场之上,就是如此,自德庆皇帝以下,每个人都是戏子——自己在演戏,也知道对方在演戏,但每个人都演的十分认真,并彼此心照不宣。

    这种情况,其实细细想来颇是好笑怪异,但却没有人想去改变,也没有人敢去改变。

    …………

    另一边,许庆彦自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也并不觉得自己将要禀报的消息会是什么机密事宜,所以在听到赵俊臣的吩咐后,就回答道:“少爷,刚刚传来消息,礼部那边已经审核完了今科会试的所有答卷,结果已经出来了。”

    “哦?会试的结果已经出来了?”赵俊臣讶然道。

    说起来,从会试结束到现在,也不过半个月的时间,竟然这么快就出了成绩结果,自然让赵俊臣感到惊讶。

    不过,赵俊臣虽然感到惊讶,但也并不觉得意外。

    德庆皇帝如今一心想着在殿试之后去南巡游玩,所以他对于会试的结果,也是一催再催,考官们在日夜赶工之下,提前出了结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

    而春闱会试的结果,对朝野各方势力而言,自然会是一件大事,其中更有赵俊臣的不少心血与布局——打算利用这次春闱会试的机会,招揽一些人才为己用——为了这个目标,赵俊臣不仅早早布局,派柳子岷去招揽那些愿意投靠于他的考生;更是下了不少心思,获得了周尚景、黄有容与沈常茂三位阁老的支持,并偷取了今科会试的考题交给那些投靠他的考生——如今终于等到了结果,也难怪许庆彦会如此兴奋。

    暗思之间,赵俊臣点了点头,并饶有兴趣的问道:“结果如何?谁成为了今科会元?是周素文?还是那赵山才?”

    周素文,是当朝首辅周尚景的小孙儿,听闻一向最得周尚景的欢心与喜爱,家学渊源不说,人也聪慧好学,在京城之中早就有了“神童”之称,在今科的会试春闱之中夺魁呼声最高,而且今科会试的主考官也大都是周尚景的门人,自然也会有所偏向。

    至于赵山才,人称“江南第一才子”,其人不仅学问极佳,又见识卓著、心性机敏,更还是前太子太师何明的关门弟子,传承了何明的帝王心术的学问,是赵俊臣在今科会试之中最为看重的青年才俊——可惜此人心底尚还存着一份天真与坚持,一心想要为太子朱和堉效力,面对赵俊臣的屡次招揽都是无动于衷,让赵俊臣颇为遗憾。

    依赵俊臣看来,今科会试的榜首人选,只会在这两人之中产生。

    而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后,许庆彦却是神情愈加兴奋了一些,答道:“少爷您英明,今科会试的会元人选,正是周尚景的孙子周素文,而赵山才则名列杏榜第二位。”

    见赵俊臣若有所思,许庆彦继续解释道:“据我打探到的消息,那些考官们在审完所有的答卷后,发现众考生之中,以赵山才与周素文的答卷最好,可以说是不分伯仲,由谁来当会元都很合适。然而,那赵山才与周素文毕竟都是有名的青年才子,他们的字画在京城之中也有流传,想来那些笔吏在誊录前也做过功课,所以考卷虽然糊住了名字,但考官们依然认出了两人的字迹,由此分清了两份答卷的主人。再加上考官们大都是周尚景的门人学生,有心讨好周尚景,所以就硬是在赵山才的答卷中找了些瑕疵,然后让周素文当了会元榜首!”

    说完之后,许庆彦的表情之间,还有不屑与解恨的神色闪过。

    赵山才之前屡屡拒绝赵俊臣的招揽,许庆彦对此自然是心中不满,只觉得赵山才不识抬举,如今见到赵山才没能成为会元,也自然是心中高兴了。

    而且依许庆彦看来,如果赵山才当初肯接受赵俊臣的招揽,那么以赵俊臣对赵山才的重视,如今赵山才也未必会这般容易就丢了会元榜首的莫大荣耀。

    “原来如此。”赵俊臣又点了点头,对此并不觉得意外,只是略略有些为赵山才感到惋惜,然后又目光一凝,接着问道:“那么……其他考生的成绩呢?”

    对于赵俊臣口中的“其他考生”究竟是指哪些考生,不仅许庆彦很清楚,连一旁的陈东祥也很清楚——自然是指柳子岷、曾炜、肖文轩等等这些在会试之前就投靠在赵俊臣门下的考生了。

    毕竟,赵俊臣对于自己借助此次会试招揽一些人才为己用的想法并没有刻意隐瞒,门下官员大都心知肚明,并通过一系列的利益交换,获取了周尚景、黄有容、与沈常茂这三位阁老的支持,却也不怕他人知晓。

    而这些考生的会试成绩,不仅关系着他们本身的前途发展,也关系着赵俊臣一派日后的人才储备。

    而许庆彦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后,也是精神一振,说道:“少爷,那些被你招揽的考生,在今科会试中也算是争气,没白浪费咱们的力气!其中成绩最好的是四川布政使曾从荣的小公子曾炜,排名今科会试第三位,竟是仅次于周素文与赵山才两人!当真是些前途!此外,没想到那柳子岷除了溜须拍马外,也有些学问本领,竟然也考了会试第九名,在投靠少爷您的那些考生中,算是仅在曾炜之下了。而除了曾炜与柳子岷之外,还有二十一位投靠少爷的考生通过了会试!”

    接着,许庆彦从袖子里抽出一份名单,似乎是今科会试的成绩结果,然后把那些投靠赵俊臣的考生在会试中的成绩排位一一的念给了赵俊臣听。

    而听完许庆彦的禀报后,一旁的陈东祥已是抢先一步,起身恭贺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通过今科会试,大人您竟是招揽了这么多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于门下,可见大人您在朝野间的声望与号召力之高!更可知大人您今后在朝中的声势必然会愈加强盛!今后入阁称相,定是不在话下。”

    听到陈东祥的恭维,赵俊臣笑着点了点头,然而眉头却微皱着,眼中也闪过了意外之色。

    在许庆彦宣读的名单之中,他竟是没有听到“肖文轩”的名字!

    ~~~~~~~~~~~~~~~~~~~~~~~~~~~~~~~~~~~~~~~~~

    肖文轩,对于这个愤世嫉俗的考生,赵俊臣可是印象深刻,当初在微服私的时候,也曾与肖文轩有过一段交情,交谈之下也算是有些欣赏。

    这个肖文轩,虽然有些见识与才学,但因为性子即偏激又孤傲的缘故,总是得罪人而不自知,所以他当初虽然有心投靠赵俊臣以谋取功名,但却被柳子岷、曾炜等人排挤在圈子之外,只是平白落了一个“投靠贪官赵俊臣”的坏名声。

    然而,后来经过赵俊臣的暗示,柳子岷等人应该重新接纳了肖文轩才对!

    而肖文轩本身的才学也算是不俗,又得到了赵俊臣提前透露的会试题目,怎么最终竟是没有他的名次?

    难不成,肖文轩竟是名落孙山了?

    想到这里,赵俊臣抬头问道:“怎么没有肖文轩的名字?”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许庆彦也是一愣。

    对于肖文轩这个人,许庆彦也有些印象,只是肖文轩在他眼中毕竟只是一个小人物,并没有刻意留心,如今在赵俊臣的提醒下,看到杏榜名单中没有肖文轩的名字,也是不由觉得意外。

    只是,原因究竟为何,许庆彦也并不清楚。

    看到许庆彦的神色,赵俊臣也不追问,只是轻轻一挥手,吩咐道:“去查清楚。”(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九章。对幕僚团队的构想。() 
没有人可以掌控一切,也没有人可以绝对正确从不犯错。

    那些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智慧高绝、可以将对手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人,恐怕最终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赵俊臣一直觉得,一个人——尤其是在年少轻狂的时候——最难做到的事情,就是承认自己的“平凡”。

    每个人都有擅长与不擅长的方面,每个人都有比其他人强的方面,也总有比其他人弱的方面,这世上没有“完人”,大家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仅此而已。

    …………

    对于赵俊臣本人而言,或许是因为突然来到这个陌生时代的缘故,生性谨慎的他一向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从不敢过高的估算自己的能力,更不敢轻视那些沉浮宦海多年的对手们。

    时至今日,赵俊臣在庙堂争斗之间,虽然也算是胜多败少,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勤思多想、审时度势、并因势利导的缘故,并非真是因为赵俊臣的能力高人一等。

    然而,即使赵俊臣再如何的谨慎再谨慎、不住的暗中推演,但他终究只是一个人,无法思虑周全,时不时总会出现一些脱离他掌控的意外情况。

    大的意外情况,比如德庆皇帝改变态度决定要增强太子一党的势力实力;又比如是周尚景突然出手分了四川盐务改革的利益好处;再比如是不久前才发觉的西北边防危机——这些意外状况,总是会让赵俊臣措手不及,并打乱了赵俊臣的许多计划。

    而小的意外情况,则更是数不胜数,比如现在,被赵俊臣所看重的肖文轩,竟然会在春闱会试之中名落孙山——虽然这种意外状况对赵俊臣影响不大,但这种脱离掌控的情况依然会让赵俊臣觉得很不舒服!

    赵俊臣并不喜欢这种意外情况,虽然赵俊臣也明白,这种意外情况总是会不断发生的。

    ~~~~~~~~~~~~~~~~~~~~~~~~~~~~~~~~~~~~~~~~~

    不得不说,在得到明确指示的情况下,许庆彦的办事效率还是很快的。

    陈东祥告辞离开后没多久,许庆彦就已经查明白了肖文轩名落孙山的原因。

    书房中,赵俊臣正坐在书桌前审核着户部的折子,待到许庆彦进入书房后,赵俊臣将手中折子放到一旁,抬头问道:“怎么样?”

    许庆彦点头道:“少爷,关于肖文轩落榜的事情,我已经派人查明白了。”

    “哦?是什么情况?以肖文轩的才学,又有咱们提前透露的会试考题,怎么会名落杏榜?”赵俊臣眉头微皱。

    许庆彦答道:“回少爷,那肖文轩之所以会榜上无名,是因为咱们透露出去的会考题目,根本就没有传到他手中。而至始至终,那肖文轩也压根就不知道这一回事。”

    “哦?”赵俊臣眉头一扬,眼中闪过一缕精芒,又问道:“怎么会这样?我不是已经暗示过柳子岷要重新接纳肖文轩吗?会试题目怎么会没有传到肖文轩手上?……是柳子岷暗中动了手脚?”

    在会试之前,是柳子岷借着“赵府门客”的身份,到处招揽那些愿意投靠赵俊臣的会试考生,因此在那些投靠赵俊臣的考生之中颇有影响力。而赵俊臣在窃取到会试考题之后,也是通过柳子岷散布到那些“赵党”考生的手中。

    所以,如今会试题目没有传到肖文轩手中,依赵俊臣看来,这问题恐怕就是出在柳子岷身上了。

    然而,许庆彦却摇头道:“少爷,根据咱们的人收集到的情报,恐怕并非是柳子岷的原因,那柳子岷如今拼命的想要巴结少爷,对少爷的指示也都是尽心完成,即使他不喜欢那肖文轩,却也绝不会冒着被少爷责怪的风险在这件事情上暗动手脚。”

    赵俊臣点了点头,并没有插话,只是示意许庆彦进一步解释。

    许庆彦继续解释道:“当初少爷您把会试考题交给柳子岷后,那柳子岷倒也是谨慎小心,为了避免引人怀疑,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把会试题目交给所有投靠于咱们的考生,而只转交给了几个与他很亲近的考生,然后再通过那几个亲近考生进一步把会试考题散布给所有的投靠咱们的考生,但没想到……”

    说到这里,赵俊臣已是了然,轻轻点头道:“但没想到,肖文轩他的性子不招人待见喜欢,所以不仅没有人把会试考题转交给他,甚至还暗地里联合起来隐瞒,让他连这一回事都不知道?”

    许庆彦也点了点头,表示正是如此。

    赵俊臣眉头再皱,问道:“那群考生,为了防止万一,我一直都有派人盯着,这般情况竟是至始至终都没有察觉?”

    许庆彦苦笑道:“回少爷的话,咱们确是有派人去盯着,但咱们可以信任的人手实在太少了。我这些日子一直跟在少爷身边忙东忙西,而方茹又是一心扑在情报网的经营上,却根本没人去管理与主持这一方面,更没人通知那些盯梢的人究竟应该注意些什么。所以那些盯梢的人只是一心防备着考生们会背叛少爷、透露消息,完全忽略了其他方面,所以才有了对肖文轩的疏忽。”

    听到许庆彦的解释,赵俊臣轻轻叹息一声,明白这件事确实怪不了谁,只能怪赵俊臣手下可用的人才实在太少了,而赵俊臣本身因为需要谋划的事情实在太多,对这方面也忽略了许多。

    “我明白了,你先退下吧。”赵俊臣挥手说道。

    ~~~~~~~~~~~~~~~~~~~~~~~~~~~~~~~~~~~~~

    当书房中只剩下赵俊臣一人后,赵俊臣开始若有所思。

    “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有限、也有思维误区的存在,无法面面俱到,总是会顾此失彼……或许,除了官场上的朋党与盟友之外,如今也应该在府里建设一支忠于自己的幕僚团队,除了平日里可以帮着自己出谋划策、查漏补缺之外,也可以让他们专门负责一些不大重要的事情与计划,为自己减轻些压力……”

    暗思之间,赵俊臣却轻轻叹了一口气。

    其实,赵俊臣早就有建立幕僚底班的打算,但奈何在赵俊臣眼中,适合成为自己府中幕僚的人才,实在不多。

    …………

    所谓的“人才”,虽然并不会遍大街都是,但只要认真寻找,也总会找到一些。

    奈何,如今的赵俊臣若只是想要在朝堂中与人争权夺利也就罢了,但赵俊臣的计划显然不仅只是如此——还要陷害太子朱和堉、还要设法摆脱德庆皇帝的控制、还打算在暗中控制一些军镇军队、甚至日后还会有更加大逆不道的图谋——这些事情,一旦被他人得知,赵俊臣立马就会迎来天大的麻烦。

    所以,赵俊臣对幕僚的要求,不仅需要聪明,更也需要忠心。但在许多时候,所谓“忠心”与“聪明”,往往会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特质。

    虽然以赵俊臣的谨慎,并不会把自己所有的图谋都透漏给幕僚们知道,但仅只是一部分消息,也就足够聪明人猜出许多事情了。

    这也是赵俊臣虽然势力影响渐大,却迟迟都没有招募幕僚的原因所在。

    更何况,赵俊臣在这方面野心颇大,不同于其他官员只是招收一两个亲信幕僚帮着出主意,而是打算建设一支“幕僚团队”,类似于后世的国家智库,并根据幕僚们各自的特长让他们各司其责负责主持某些计划,从根本上防止类似于肖文轩的意外情况再次发生。

    但如此一来,人才缺口就变得更大了。

    …………

    “人才难寻啊……这不同于官场上的那些朋党盟友,还需要自己来寻找与培养……如今自己所图甚大,也远远偏离了臣子之道,所以这幕僚的人选,不仅需要才学智慧,更需要忠心耿耿,否则根本不足以共谋大事,然而如此一来适合的人选只会更少……

    方茹有心机有决断,也是对我一心不二,奈何只是府中侍妾,身份不适合抛头露面,而且见识上也终究欠缺了些,如今由她负责情报与渗透,就已是极限了……

    许庆彦更别说了,只适合跑腿……

    魏槐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有能力有谋略,是我让他摆脱了只能在人前装疯卖傻的局面,对他恩同再造,他也需要借助我的力量复仇,因此对我也算是忠心耿耿,奈何他还要帮着我处理西厂的事情,本身也是个残疾,恐怕也分不出精力做其他事情了……”

    这般想着,赵俊臣轻轻摇头。

    只是,虽然困难,但赵俊臣并不打算放弃。

    如今,越来越多的计划,只是由赵俊臣一人来谋划主持,越来越多的压力,也只是由赵俊臣一个人承担,越来越多的意外状况,也只能由赵俊臣自己来应对——如此一来,容易出纰漏不谈,赵俊臣本身也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总是需要找人帮衬一些。

    就这样,思来想去,赵俊臣突然想到了在会试中落榜的肖文轩。

    赵俊臣还记得他见过肖文轩后的印象——他能看透世事人情,却看不透周围人心,聪慧敏锐也不缺才学,却又不懂自保,有些有些不容于现世的激进思想,但即不成系统,也不知如何实现,虽然注重实际与利益,但却又性子孤傲容易得罪人——简单的说,这个人若入官场,怕是前途暗淡,但若是能历练一番,倒是一个适合当幕僚的人才。

    事实上,当初在见到肖文轩之后,赵俊臣认为此人不适合在官场上发展,就有过把他收为幕僚的想法,奈何后来事情越来越多,竟是忘记了。

    而且,看肖文轩一向以来的所作所为,所谓“忠君爱国”之类的思想怕是对他影响不深,又与赵俊臣早有前缘,赵俊臣自信,只要自己手段得当,不怕那肖文轩不会为自己忠心效力。

    “或许,这次肖文轩落榜,虽然日后在朝堂上会少了一个可以信任的朋党,但对我而言却未必是坏事,毕竟对我如今而言,朝堂上的朋党好找,但府中可以信任的幕僚却难寻……恩,待杏榜公布后,恐怕要再去见一见这个肖文轩了。”

    想到这里,赵俊臣表情微缓,虽然仅只是第一个人选,但万事开头难,只要走出第一步,接下来的道路或许就会顺畅许多。

    …………

    而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间,书房中突然响起了叩门声。

    同时,门外响起了楚嘉怡的声音。

    “老爷,婢子做了桂花糕,要端来一些吗?您午饭就没怎么吃,现在恐怕也是饿了。”

    听到楚嘉怡的询问,赵俊臣才注意到,时间在不知不觉间已是傍晚了,书房窗外,天色一片晚霞映红。

    “端进来吧。”

    随着赵俊臣话声落下,楚嘉怡已是推门而入,手中端着一盘糕点,款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