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楚嘉怡交给太子党的这份册子,是赵俊臣之前所写的《商税改革折子》!

    这份折子,凝聚着赵俊臣的大量心血,里面的所有言论与观点,皆是赵俊臣的真实想法,可惜明朝的商税弊病,牵扯甚广,相关利益者无数,赵俊臣虽然看的明白,却从不敢着手改变。

    然而,太子朱和堉却是刚猛勇进的性子,所以赵俊臣也就借着楚嘉怡之手把这份折子交给了他,相信太子朱和堉必然会依计行事。

    当然,太子朱和堉在实行了这份《商税改革折子》之后,会得罪多少人、会引起多少混乱、又会遭到多少反弹,赵俊臣就不会去管了。

    果然,在看到了这份折子后,太子朱和堉已然心动,向周围一众心腹们询问道:“诸位,你们怎么看这份折子?这份折子虽是赵俊臣所写,但内中见解却无疑是有利于朝廷与百姓的,所以我们是否应该按着这份折子里的建议推动我朝商税改革?”

    在此之前,一众太子党的核心人物们皆已是看过了这份折子,心思与太子朱和堉一样,只觉得大有可为!

    吕纯孝当先说道:“殿下,据我所得到的消息,这份折子确是赵俊臣的心血之作,按照赵俊臣的想法,当他日后罪责难逃之际,就会把这份折子呈给陛下、用来讨取陛下欢心,可谓是赵俊臣的保命折子!但与此同时,这又是赵俊臣的催命折子,众所周知,陛下他离不开赵俊臣,是因为赵俊臣的理财手段,若是这份折子得到实行,我朝的银粮周转将不再困难,他赵俊臣的作用也就可有可无了,到了那个时候,陛下又如何会继续庇护他这个贪官污吏?所以赵俊臣虽然写了这份折子,却又藏了起来。”

    顿了顿后,吕纯孝接着说道:“如今,这份折子落入我等手中,而赵俊臣又不打算将它公之于众,咱们却不能无动于衷!为了我朝的财政税收,也为了扳倒赵俊臣这个贪官奸臣,下官认为咱们应该将这份折子呈给陛下,依着这份折子里的方法,推行商税改革,这既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亦是‘一箭双雕’、‘一举二得’,此外,还可以借此树立太子殿下您在朝野件的威望,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阁老程远道冷声道:“这个赵俊臣,不仅贪污受贿、结党营私,如今有良策却不献于朝廷,只是为自己考虑,更是不忠不臣!吕大人说的有道理,咱们如今既然得到了这份折子,就按着折子里的办法去办,如此一来既可以给朝廷增加税收,亦可除掉官场一大祸害!哼!到了那个时候,赵俊臣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我倒要看看他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说起来,当初程远道入阁成为阁老的过程中,赵俊臣是出了大力气的,虽然赵俊臣这么做是因为德庆皇帝的逼迫,然而程远道终究还是欠了赵俊臣的人情,奈何程远道却压根没有领情的意思,反而觉得自己在赵俊臣帮助下入阁是人生一大污点,所以在太子党人之中,他对赵俊臣也最是反感。

    另一边,礼部侍郎鲍文杰突然叹息一声,说道:“真是可惜了,仅看赵俊臣的这份折子,里面无论是褒贬分析,还是对策方法,皆言之有物、真知灼见,就知道他的智慧才能,远在我等之上,奈何却是一个贪官,品性低劣、与天下正道为敌……卿本佳人,奈何为贼?真是浪费了他这一身才华!”

    听鲍文杰这么说,一众太子党人皆是沉默。

    虽然他们厌恶赵俊臣的贪污受贿、结党营私,然而却也知道,像是《商税改革折子》里面的卓越见解,绝不是他们能想出来的!

    期间,太子朱和堉更是表情复杂。

    对于朱和堉而言,承认赵俊臣不仅是一名贪官污吏,更还是一位能臣干吏,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然而事实就摆在眼前,朱和堉也不得不承认!

    所以,此时太子朱和堉的心思,颇是复杂,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产生了“赵俊臣若是能为我所用该有多好”的想法。

    见众人皆是沉默,鲍文杰又是一声轻叹,接着却转移了话题,说道:“不过,这份折子里的论述,虽然见解高明、也似乎行之有效,然而我们要怎么实现这份折子里的建议,却需要认真考虑。如今,太子您刚刚得罪了三大阁老,咱们若是在这个时候推行商税改革,他们出于报复心理,恐怕会暗中阻挠,更何况,商税改革离不开户部的支持,而户部如今掌握在赵俊臣手中,这份折子出自赵俊臣之手,他自然明白商税改革一旦实行就会动摇他的地位,也必然会阳奉阴违……还有,商税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最是麻烦不过,而如今南巡即将开始,陛下他恐怕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未必就会支持……”

    鲍文杰的这一番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却是让一众太子党人皆是眉头紧皱,才发现要推行这份《商税改革折子》里的建议,并非是那么容易!

    而鲍文杰则是面色愈加沉重,接着说道:“此外,也是最重要的,我朝商税之所以流失无数,是因为从中枢到地方、从上层到下方、从官员到商贾,有无数人在借此牟利!而这些人勾结在一起,势力影响皆是极大,我们若是推行商税改革,就动了这些人的利益,他们也必然会视我等如敌寇!到那个时候,咱们也不知要面对多少的明枪暗箭!与此相比,三大阁老的暗中阻挠、赵俊臣的阳奉阴违、又或者陛下的态度偏向,都只是小事罢了!所以,下官还请殿下您能慎重行事!”

    鲍文杰说的固然有道理。

    然而,瞻前顾后又岂是太子朱和堉的作风?

    只见太子朱和堉在考虑了片刻后,突然一挥手,语气坚定的说道:“既然这份折子里的建议确实有利于朝廷与百姓,那么我等就必然要推行,若是因为怕人阻挠与报复就止步不前,我大明朝又如何还能扭转颓势?我们这些人又如何还能成就功业?不过,鲍侍郎也言之有理,我们要推行商税改革,确实要准备万全,我想过了,当父皇他南巡之后,首辅周尚景、阁老沈常茂、还有赵俊臣皆会随行伴驾,朝中只剩下了一个黄有容,而我身为太子监国,手中也有了足够的权力与影响,到了那时,正是阻力最小且咱们力量最大的时候!也正是推行商税改革的良机!所以,这份折子,咱们暂且先不呈于父皇,等父皇他南巡之后,再由我等独力推行!”

    听太子朱和堉这么说,众人皆是眼前一亮,觉得大有道理,于是纷纷赞同。

    其实,太子朱和堉的这般决定,还存着另外一份心思,德庆皇帝这段时间以来,总共交给了他两份差事,一个是南巡筹备的事情,另一个则是审办“南巡筹备舞弊案”,第一份差事太子朱和堉办砸了,第二份差事太子朱和堉自觉办的不错,但德庆皇帝却依然极不满意。

    所以,太子朱和堉这次想要独力推动商税改革,也是存着向德庆皇帝证明自己的心思!

    鲍文杰虽然还有些顾虑,但他本质上和太子朱和堉一样,也不是一个做事瞻前顾后的人,所以犹豫片刻后,也没有反对!

    就这样,太子党众人达成了共识,决定在德庆皇帝南巡之后,由他们独力推行商税改革!

    只是,就在众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是谁也没有发现,太子少傅郭汤此时却是沉默异常,眼中更是有莫名的情绪不住波动着。

    明朝的商税弊端,有无数人借以牟利!官商勾结、偷税漏税,本是寻常事。

    而事实上,郭汤虽是太子一党的骨干,平日里也享有清名,然而他的家族,这些年来却一直借着明朝的商税漏洞牟取巨利!

    如今,眼看着太子一党要推动商税改革,郭汤自然是心情复杂,只觉得自己在公私之间,颇是左右为难!

    ……

    PS:电脑死机了一次,写的东西全不见了,所以更新迟了,大家见谅!(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八章。南巡之前(下)。() 
……

    太子党众人议定了商税改革策略之后,又约定了守口如瓶、暂时低调行事,就陆续离开了东宫,各自回府。

    却说那太子少傅郭汤,在回到自己府中后,则是第一时间找到了他的嫡亲弟弟郭敏。

    在郭家,名义上的家主是贵为太子少傅的郭汤,但郭家的大小杂务、上下人等、诸般产业,却一向是由郭敏负责管理,别看郭汤学问高深、位高爵尊,但对于那些账目数字、财米油盐、生意经营,说是一窍不通也不为过。

    从某方面而言,郭家真正的家主是郭敏。

    不过,这并不是说郭汤不重要,事实上,若没有郭汤这个太子少傅做招牌,郭家也不可能像现在这般家大业大!

    “兄长,这般匆匆找我,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来到郭汤的书房后,郭敏连忙问道。

    郭汤犹豫了一下后,并没有说出今天在东宫中的决议,只是问道:“郭敏,你和我说说,咱们家的生意如今做的如何了?规模有多大?收益有多少?”

    听到郭汤的讯问,郭敏不由一愣。

    在郭敏眼中,自己这位哥哥一向清高、不涉世务,视银钱为充满铜臭味的阿堵物,平日里连提也不远多提,生怕提了银钱就会让自己变得俗气,怎么今日竟是一反常态,向自己讯问家里的生意了?

    于是,郭敏问道:“兄长问这些做什么?可是需要银两够买古董雅玩?若是这样的话,兄长提一下就是,咱们家族如今生意还算顺利,获利颇丰,兄长若是需要,拿出几千两银子并不是什么大事。”

    平日里,郭汤的俸禄银两大部分都用来够买古董真迹、文房四宝,在这上面花费颇多,郭敏还以为这次郭汤讯问家里的生意情况,是有什么雅玩之物价格颇高,而郭汤的俸禄支付不起,所以想要从府里拿些银子出来。

    见郭敏想偏了,郭汤皱眉道:“我哪里是向你要银子?你提银子干什么?怎么你什么事都能联想到银子上面?这些年来你真是愈发的俗不可耐了!……算了,我也不和你废话,你只管和我说一下咱们家族目前的生意状况就是。”

    郭敏见郭汤斥责自己,不由摇头苦笑。

    ……

    原本,郭家并不是银粮丰裕的殷实家庭,实际上,在郭汤进入官场、并且步步高升之前,郭家的家境非常一般,只是寻常的务农之家,但因为郭汤自幼读书、立志功名、并且天赋颇高的缘故,郭家上下对郭汤寄予厚望,认为郭汤必然可以光耀门楣,却从不曾委屈了郭汤。

    当年,郭汤的父母日耕夜织,幸苦非常,然而郭汤别说是下地种田了,竟是连家务都没做过;弟弟郭敏从小就在市井之间摆摊做小买卖,受尽了白眼,但郭汤每个月都有半两银子的零用钱以供花销;郭家省吃俭用,只是倾全族之力供郭汤读书,而郭汤的生活质量,却与寻常地主家的公子哥没什么区别。

    再然后,郭汤并没有让郭家失望,竟是考取了榜眼的功名,进入翰林院后又凭借着文章诗词而步步高升,于是郭家也借助着郭汤的声望而愈加的兴旺,期间郭敏更是打着郭汤的旗号办起了生意!

    郭敏从小就在市井间摆摊,心思玲珑、反应机敏、见多识广,又有郭汤的名号作为后盾,生意自然是越办越大,银子也越赚越多!期间,因为郭敏深知自己兄长的心性为人,所以做生意的事情从来不在郭汤面前提及,只是每个月都会交给郭汤的长随一大笔银两,郭汤一旦看上了什么东西,长随就会马上付银购买,期间郭汤不仅从不经手银钱,更是连价格都不问的。

    所以,郭汤从未体会过缺钱少粮是何等的窘迫痛苦,自然也就不会懂得银两这种东西是多么的珍贵与有用!在郭汤眼里,银子是从来都不缺的东西,为何还有人对此念念不忘、贪得无厌?甚至为了这般俗物而贪污受贿、祸害百姓?真是大大的庸俗!

    虽然郭汤从未体会过民生之疾苦,大半辈子都呆在翰林院里编注经史,但既然圣人都说过这么做是不对的,那么这种事情自然是错误的,并且还是无法理解的。

    也正因为如此,郭汤在官场中可谓是清誉颇著,出了名的“视金银为粪土”,多年来的为官生涯从未贪污受贿,又在“物以类聚”的定律下,郭汤不仅成为了太子少傅,更还是太子一党的核心人物之一!从此“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品行也因此而愈加的清高孤傲了。

    于是,在郭汤眼中,自己弟弟郭敏这般动不动就谈银子的作为,也实在是俗气至极。

    事实上,郭汤已经不止一次的批评郭敏的庸俗市侩了!

    对此,郭敏也只能摇头苦笑,却从来都无法反驳。

    ……

    此时,郭敏同样是苦笑摇头,但见到郭汤追问,却也没有隐瞒,只是解释道:“兄长,如今咱们家的诸般生意进展顺利,家业也越来越大,每个月都有大约近万两银子的入账,并且日后还会进一步增加!”

    每个月都有上万两银子的入账,那岂不是每年都有十余万两白银的收益?这么多的银子,能置办多大的雅致林园?又能购买多少的古董珍玩?至于曹氏的宣纸、绩溪的徽墨、上好的湖州紫毫笔、名贵的洮砚,岂不是要多少就有多少?

    即使郭汤从不知金银的珍贵,在这个时候也不由微微动摇了一下,但终究还是清醒了过来,并摇头道:“我要听的不是这些,我只想知道,咱们家的生意都涉及哪些方面?有没有做过走私偷税的事情?”

    郭敏又是一愣,见郭汤询问如此详细,心中隐隐有些不妙的预感,但还是实话实说道:“兄长,咱们家里的产业之中,虽然也有一些米粮店铺、酒馆客栈,然而其中盈利最多的,还是大运河的航运,兄长你也知道,南方的米盐丝茶、瓷漆竹器,一旦运到北方就能获得数倍的收益,而北方的皮毛、药材、牛马,运到南方也是获利颇丰,而咱们的商行……自然也有一些走私漏税的情况,但这种事情如今只是寻常,每家商行都在这么做,更是逼不得已的,兄长你不知道,如今朝廷的商税实在太多太重,过县要交税、过府要交税、过省还要交税、甚至路过皇庄兵营都要交税,这么多的商税、过路税、许可税,林林总总,若是全交了,咱们的商行不仅没法赚钱,反而要损失数倍的银钱!”

    听到郭敏的回答,郭汤犹豫了片刻后,终于还是吩咐道:“这些生意,全都暂且停了!今天我去东宫,太子已经有了决议,今后要严打走私漏税的商行,我是太子身边的近人,你这个时候可不能顶风作案、坏了我的名声!不过你也不用担心,太子他除了要严惩走私漏税的商行之外,也还要整顿我朝商税,并裁撤冗杂的税收站,到了那个时候,商税不再繁杂,你再继续经商就是了。”

    听到郭汤的话后,郭敏却是脸色一变。

    郭敏很明白,郭家的生意之所以赚钱,就是因为走私偷税!若是无法走私偷税,即使商税减少一些,郭家的生意收益也会大幅减少。

    与郭汤相比,郭敏却有些爱财,于是连忙道:“兄长,你一定要劝劝太子殿下,这么做绝不可以!”

    郭汤眉头一皱,问道:“这是为朝为民的好事情,怎么不可以?”

    郭敏明白郭汤的心性,知道这个时候绝不能说这么做会让郭家损失许多银子,但总要找到一个可信的理由,于是心思急转,片刻之后还真让他找到了切实的理由!

    “兄长,太子这么做,树敌太多啊!您想想,这从南到北、自东往西,有多少的税收站?有多少官员靠这个赚取好处?只怕天下官员,在其中者会有十之五六之多!太子这么做,就是得罪了天下过半官员!除此之外,天下的商行,大都靠走私来盈利,太子整顿了商税之后,虽然商税减少了,但因为不能走私,商人们的收益也同样减少了,如今许多商行的背后之人皆是勋贵高官,太子这么做,又等于得罪了天下的商人与勋贵!还有……对了,还有就是,我朝物价不高,也是因为商人们走私的原因,若是不能再走私了,那么必定会物价增长,到时候太子更是得罪了天下百姓!所以,这么做万万不可啊!”

    若是赵俊臣在此,见到郭敏在转念之间就想到了自己为太子朱和堉设计的陷阱,怕是马上视郭敏为大敌!

    可惜,赵俊臣并不认识郭敏!虽然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但此时还并不重视。

    从某方面而言,郭敏的见识,要比太子党的那些清流们强的多!

    只是,即使郭敏看出了其中隐患,又如何能说服太子一党转变主意?

    甚至,郭敏连自己的兄长都无法说服!

    “哼,虽前途艰险,但只要对天下百姓有利,我等又有何惧?”郭汤听到郭敏的理由,却是满脸的不屑。

    见郭汤这般表态,郭敏愈加的着急,于是心中急转,待看到郭汤书房里的诸般古董珍玩、名贵的文房四宝,却突然又有了注意。

    ……

    PS:电脑这段时间反复花屏死机,实在受不了就去修了,结论是“用了这么多年早该换了”,所以就换了一台,也耽误了更新,大家见谅。

    另,看到评论区里许多新老读者要求虫子更新《逆臣》,谢谢大家对《逆臣》的喜爱与肯定,虫子也向大家保证,《逆臣》一定会完本,在《摄政》完本后第一时间就会恢复更新!只是同时更新两本书,实在超出了虫子的能力,前段时间试了一下,也实在吃力。倒不是情节会混乱,而是文风有所不同,《摄政》的风格偏黑暗功利,文法也偏实用顺畅,而《逆臣》的笔风则需要清淡雅致一些,情节更加的悠然温婉,两者相差太远,是虫子的不同尝试,转换起来,也实在很难,还请大家理解!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九。裂痕。() 
……

    若论学问才华、诗词文章,郭敏不配给郭汤提鞋,但若论人心揣摩、机敏巧言,郭汤却也完全不是郭敏的对手。

    郭敏之前所说的那番言论、道理,虽然只是情急之下临时想到的,但在说出来之后,连郭敏自己也觉得颇有道理!再想到太子一党若是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整顿商税,那么必然会迎来所有人的反对,这太子朱和堉的储君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