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新赵党”逐步成长之后,赵俊臣就会用“新赵党”逐步替换“旧赵党”,让“新赵党”成为赵党的真正主力。

    想明白了这一点,曾炜眼中闪过一丝喜意,只觉得自己投靠赵俊臣的选择,果然没有错,赵俊臣自有一番大志向,并非像其他贪官一般只懂得贪污受贿、庸庸无为!

    于是,曾炜此时也学着其他新科进士一般向赵俊臣行礼答谢,只是在神色之间,带着一丝敬佩。

    ……

    这一天,******出现了分裂的趋势,作为******在朝中的死敌赵党,竟也同样出现了分裂的趋势。

    只是,两者虽然同样是分裂,但前者是因为利益分歧而不受控制,后者是为了改良性质而刻意为之,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却是天差地远!

    ……

第二百九十二章。力所能及的帮助(上)。() 
……

    随着这一番意味深长的讨论,这场酒宴也很快就结束了。

    在宴会结束之后,赵俊臣出乎意料的邀请了曾炜与柳子岷二人与自己同车而行,却是羡煞了其他的新科进士们。

    这也是赵俊臣所表达的一种态度偏向,表示赵俊臣对于曾炜与柳子岷二人在宴会上的提议很感兴趣。

    虽然,赵俊臣并没有强求什么,但已然摆出了态度,想必其他的新科进士们看到之后也会有些领悟。

    ……

    在赵俊臣的马车之中,赵俊臣、曾炜、柳子岷三人相对而坐。

    柳子岷与赵俊臣已是很熟悉了,而曾炜也自有一番气度,所以他们在进入赵俊臣的马车车厢后,并没有表现的太过拘谨,只是向赵俊臣行礼之后,就静静等待着赵俊臣的吩咐。

    他们皆是猜到,赵俊臣这次主动与他们二人同车而行,除了表明态度之外,恐怕也还有事情要吩咐他们。

    见柳子岷与曾炜皆是猜到了自己的用意,赵俊臣颇感欣慰,只觉得自己总算是找到了一些可堪重用的人才。

    与曾炜相比,柳子岷在酒宴的表现虽然要相对逊色许多,不过依旧超出了赵俊臣的想象,至少他已是从“盲目的听从赵俊臣的吩咐办事”,变成了“可以自主思考并揣摩赵俊臣的心思”了,想来柳子岷这些日子为赵俊臣收罗人才、营造声势之际,也成长了许多。

    至于曾炜,则更是让赵俊臣惊喜不断,虽然年轻了一些,但见识、眼光、手段皆是不凡,远远超出了赵俊臣最初的预料,一番接触下来,赵俊臣对他也是愈加的欣赏。

    事实上,柳子岷与赵俊臣相处较久,能够在酒宴上猜出赵俊臣的想法并不奇怪,而曾炜只是第一次见到赵俊臣,竟然也同样猜到赵俊臣的真实心思,这份眼光与判断力已是远超同侪,甚至还要强过一些朝堂大员,却也让赵俊臣对他更加重视了。

    而这也是赵俊臣要与他们二人同车而行的原因,以曾炜与柳子岷二人如今的眼光、见识、以及手段,虽然还欠缺一些经验与历练,但已是可以为赵俊臣稍稍分忧一些事情了。

    于是,赵俊臣打量二人片刻后,突然一笑,说道:“今天在宴会之上,真是难为你们了,说出了那么一番见解,怕是其他人会因此对你们二人心生不满,而你们二人本应是这批新科进士之中理所当然的领袖人物,只是经过今天的事情,你们的声望却要降低许多了。”

    柳子岷讨好道:“我等只是一心为赵大人分忧,其他的事情,只是细枝末节罢了,与赵大人的大计相比,些许损失,又算得了什么?”

    曾炜则神色平淡道:“学生只是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罢了,若是其他人会因此而对我产生不满,也只能说明他们的见识浅薄!对于那些见识浅薄之人的看法,学生又何必在意?更何况,声望有增就有减、有减就有增,本就不是定数,今天因为一些事情减少了声望,那么日后再找机会补回来就是,所以赵大人您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赵俊臣愈加欣赏曾炜的见识与气度,却是话锋一转,问道:“柳子岷他与我相识数月,期间多次接触与交谈,能够猜到我举办这场酒宴的用意也并不奇怪。然而,曾公子你与我只不过是第一次见面,竟也能猜到我的心思,并且还暗中相助、替我表明了心意,让我幸喜之余,却也十分好奇,不知道曾公子你是如何猜到我心意的?”

    随着赵俊臣的询问,曾炜终于露出谦逊之色,说道:“赵大人智深似海,您的心意与谋划,又岂是学生可以猜到的?其实,学生并非是猜到了赵大人您的心意,而是学生这些日子以来,通过诸般见闻与消息,早已是明白了赵大人您心中有大志向,如此再逆向推演,才略微猜到了赵大人您的心意。”

    “哦?”听曾炜这么说,赵俊臣饶有兴趣,并示意曾炜进一步解释。

    曾炜解释道:“赵大人您这些日子以来的所作所为,虽然隐晦内敛,却也皆是表明赵大人您其实并不满足于今日之成就,还想要更进一步!然而,作为陛下的宠臣,又因为门下官员良莠不齐的缘故,您如今的权势已是接近了极限,今后除了还能在地方上扩张权势影响之外,却已是很难再进一步了。

    若是想要突破瓶颈,却唯有重组赵党、并逐步转变赵党的性质才可行!也唯有如此,在清浊并蓄之下,赵大人您才能真正的与首辅周尚景等人相提并论!如今,正好有许多新科进士们纷纷投靠,有了这些新生力量,正是赵大人您开始重组党派的最佳时机,也正因为看明白了这一点,学生才冒险一试,说出了在宴席上的那一番言论,没想到竟是侥幸猜中。”

    另一边,赵俊臣听到曾炜的这一番话后,心中却是震惊莫名——他本以为曾炜只是猜到了自己想要扭转名声的想法,却没想到曾炜竟还猜出了自己打算重组赵党的心思!

    拥有这份眼光与见识,从某方面而言,曾炜已是不逊于赵山才了!

    一时间,赵俊臣也不知自己应该为招收到这么一位大才而幸喜,还是应该为自己的真实心意被曾炜猜到而担忧。

    而一旁的柳子岷,此时却完全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他从前只是觉得赵俊臣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都想要扭转自己在朝野间的声望,却远没有曾炜所想的深远,更没有想到赵俊臣如今风头正劲,然而已是居安思危,开始着手重组赵党了!

    打量了曾炜良久之后,赵俊臣犹豫了一下,终于点头,叹息道:“本来,在这一届的新科进士之中,我最看好赵山才,也一直想收为己用,奈何赵山才一心想为太子效力,却是拒绝了我的屡屡招揽,这本来被我视为一大憾事,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想到曾公子你竟有这般眼光,今后有了曾公子相助,失去赵山才对我而言也不再是什么遗憾之事了!”

    说话间,赵俊臣目光炯炯的打量着曾炜与柳子岷二人,郑重道:“既然曾公子已是猜到了,那我也就不再隐瞒你们了,曾公子你并没有猜错,如今我确实打算重组自己手中的力量,并借着重组的机会,逐步转变自己这一派系的性质,然而这件事非同小可,一旦传了出去,我门下的那些官员们必然会生出许多想法,所以这件事情你们绝不可透漏出去。”

    听到赵俊臣的这一番话,曾炜与柳子岷皆是答应、并连连慎重保证。

    赵俊臣满意的点了点头——至少在表面上,他是一副非常信任曾炜与柳子岷的样子——并又问道:“那么,曾公子可知道我今日要你们二人同车而行,原因为何吗?”

    曾炜显然已是猜到,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后没有任何的犹豫,答道:“赵大人是想让我与柳公子二人今后以身作则,在众新科进士中起到带头作用,并引导他们向着赵大人您所期望的方向变化,除此之外,也是让我等二人成为他们的领头者,在赵党之中另起炉灶,不受赵党中那些老人们的干扰,保持相对独立,只为赵大人您一人效命!”

    赵俊臣笑着点头,意味深长道:“带头的人,总是很幸苦,但好处也最多,你们二人皆是聪慧之人,具体怎么做也不必我多说,今后我就看你们的手段了。”

    ……

    接下来,赵俊臣又与曾炜、柳子岷交谈了许多事情,并且亲自把他们送回了各自所在的客栈。

    当送回了曾炜与柳子岷之后,赵俊臣也不再耽搁,只是交代许庆彦回府。

    一路上,因为曾炜的才智远远出乎了赵俊臣的预料,所以赵俊臣颇是开心,这些日子以来紧绷的心绪,也随之轻松了不少。

    只是,当赵俊臣回到府中后,刚刚下了马车,就有赵府下人禀报,称三边总督梁辅臣的幕僚徐文清再次求见赵俊臣。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力所能及的帮助(下)。() 
……

    “还是太年轻了,虽然心智聪慧、眼光敏锐,但终究是历练太少、经验不足,又有些年轻冲动、锋芒毕露,今天他一心想要在我面前证明自己,但说话办事之间,却还是欠缺了许多考虑……”

    赵府书房之中,赵俊臣在等待着徐文清出现之余,又回想起了自己与曾炜的一番交谈,暗暗评价道。

    今天,与曾炜的一番交谈,实在是让赵俊臣惊喜异常,没想到曾炜竟只是通过一些表象,就看穿了自己想要重组赵党的打算,仅凭这份聪慧与眼光,就要强过了赵党之中绝大部分老人。

    以赵俊臣看来,曾炜只要再历练几年,未必就比赵山才、周素文、李纯臣等人差了!得到了如此的良才美质,对于一向是求贤若渴、又手下缺乏人才的赵俊臣而言,实在是一件幸事!

    而曾炜的表现,也让赵俊臣对于“新赵党”的未来,增添了许多信心。

    只是,曾炜虽然聪慧、也家学渊源,奈何毕竟还只是一个年轻人,因为缺少经验与历练,许多方面还没办法与官场上的老狐狸们相提并论。

    首先,曾炜完全不懂得“藏拙”的道理,为了在赵俊臣面前表现自己的才智,竟是直接道出了赵俊臣的真实心思!

    三国时期的杨修为何会被曹操杀死?还不是因为他揣摩出了曹操的心意,所以引起了曹操的猜忌?

    在官场上,“揣摩上意”是官员们的必修课,但也同样是大忌讳,若是下面人对上官们的想法心意竟是了若指掌,那么上官们又如何还会有安全感?在这个时候揣着明白装糊涂、并顺着上意办事就是了,又何必刻意显摆?——事实上,赵俊臣一向自诩胸襟广博,但今日被曾炜猜出了真实心意之后,虽然愈加欣赏曾炜的才智,但也增添了些许危机感,今后为了控制曾炜,赵俊臣也必然会多用一番心思。

    其次,曾炜急于表现自己,却是忽略了时机场合,做事欠缺了考虑!

    赵俊臣想要重组赵党的事情非同小可,曾炜即使猜了出来,也绝不应该在柳子岷面前把这件事说出来!重组赵党是赵俊臣如今最大的机密之一,一旦透漏出去,那么现在的赵党就会产生混乱,所以知道这件事的人越少越好,然而因为曾炜的缘故,如今却又让柳子岷知道了这件事情,也为赵俊臣的计划增添了一丝风险。

    虽然赵俊臣在马车上是一副对曾炜与柳子岷二人信任有加的样子,但可以预计的是,从今天开始,为了防止消息泄漏,赵俊臣必然会派人严密的监视他们二人。

    最后,也就是曾炜最重要的缺陷,就是曾炜的性子太傲了,虽然表面上谦逊有礼,但在他内心深处,对于其他的新科进士们的藐视不屑却是任谁都能看出来。

    固然,曾炜是一个聪明人,与他相比,这世上绝大部分人皆是愚笨了一些,他也有资格看不起其他人!但是,与聪明人相比,这些愚笨之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一个“聪明人”若是不懂得掌控与影响身边的愚笨之人,或是忽略了这些愚笨之人所产生的影响,那么也只会是孤掌难鸣、寸步难行,一生难以成事!

    除此之外,愚笨之人毕竟不是木偶、傀儡,同样有着喜怒情绪、爱恨尊严,若总是对他们不屑一顾,并且还不加掩饰,那么只会引起众人的忌恨与敌视,到时候“大势难违”之下,更是要栽一个大跟头!

    所以,一个真正的聪明人,不仅不会蔑视寻常人,反而会融入其中,然后引导、带动,并最终成为寻常人的领袖,将寻常人的力量化为自己的力量!

    对于这些,如今的曾炜还并没有深刻领悟。

    可以说,曾炜这次与赵俊臣见面,已是把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全都彻底的展现了出来。

    “不过,这些缺陷,归根结底,都只是因为欠缺了经验与历练,等到曾炜他今后经历的事情多了,人也世故了,那么这些缺点也就不是缺点了……嗯,看样子今后还要给他多添加一些担子了,这样才能加速他的成长,也才能尽快的为我分忧办事。”

    赵俊臣暗暗想道。

    用人之道,不能拘泥于一个人的缺点,更要以成长的眼光看问题。

    如今,赵俊臣看出了曾炜的缺点,却反而让赵俊臣下定决心,要进一步的重用于曾炜。

    ~~~~~~~~~~~~~~~~~~~~~~~~~~~~~~~~~~~~~~~~

    而就在赵俊臣考虑着今后应该如何使用曾炜的时候,许庆彦推开书房的房门,禀报道:“少爷,徐文清来了。”

    “快请他进来。”赵俊臣收敛了心思,并点头吩咐道。

    片刻之后,徐文清来到了书房之中,赵俊臣向他打量之间,却见徐文清表情沮丧、神色黯淡。

    徐文清身为三边总督梁辅臣的幕僚,此次来到京城,是为了三边军备荒废的事情。

    因为明朝的兵制弊病,大明朝的军户逃亡情况屡见不鲜,而在诸多军镇之中,三边军镇因为条件最艰苦、又时常发生战事,所以军户逃亡的情况又是其中最为严重的。

    偏偏,三边诸军镇又承担着边防重任,如今在军户屡屡逃亡的情况下,军力已是极为空虚,甚至已经到了一个危险边缘,很难再抵抗蒙古、女真等部落的连年侵袭。

    对此,三边总督梁辅臣自然是焦急异常,甚至想要用银子招募一支专职的雇佣军队,而这次派徐文清来京,也正是为了此事,想让赵俊臣暗中拨给他一笔银子组建新军队。

    奈何,绕过兵部,直接从户部拨银子给三边军镇,又是用于组建私军,实在不合规矩,也太过敏感,一旦被人发现,就是万劫不复,却是被赵俊臣婉转拒绝了。

    事实上,赵俊臣非常想帮助梁辅臣整顿三边军备,因为他十分清楚,一旦三边防务出了疏漏,在女真与蒙古的狼子野心之下,对汉民族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那将是大明朝与汉民族的一场大浩劫!

    然而,三边军镇的军备荒废,是因为明朝的军制弊病,想要扭转就必须改变明朝军制,而明朝军制不仅干系着方方面面的利益,更还是维持明朝皇权的根本之处,德庆皇帝是决不允许它改变的。

    所以,这件事情,赵俊臣甚至不敢在德庆皇帝面前提及,生怕得罪了众多既得利益者之余,还会引起德庆皇帝的心中猜忌,让德庆皇帝以为赵俊臣想要插手军队——赵俊臣确实想要这么做,所以更不能引起德庆皇帝的警惕!

    于是,上一次徐文清求助于赵俊臣,最终却是无功而返。

    然而,徐文清却是一个心性坚定之人,虽然求助于赵俊臣不成,却也没有沮丧,反而四处出击,这些日子以来又找了许多关系,只是看他如今的表情,显然是事情并不顺畅,朝堂之中最不缺的就是趋利避害的老狐狸,却是没人敢管三边军镇的烂摊子。

    ……

    如今,看到徐文清的脸色后,赵俊臣叹息一声,问道:“看样子,徐先生这些日子并不顺利。”

    徐文清神色黯然的点头,带着一些疲惫,向赵俊臣说道:“确实如此,在下今日再次求见尚书大人,就是希望尚书大人多少能为三边军镇提供一些援手,我家梁大人必然会感激不尽,日后也必有厚报!”

    徐文清很清楚,想要扭转三边军镇的颓势,终究还是离不开掌管天下钱粮的赵俊臣,所以他在转了一圈之后,却还是求到了赵俊臣这里。

    对此,赵俊臣早有考虑。

    虽然,赵俊臣碍于自己的利益考虑,无法直接出大力气帮助梁辅臣整顿三边防务,但在不损害自己利益安危的前提下,赵俊臣还是很愿意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

    毕竟,赵俊臣终究还是有一些为人、为官之底线的。

    究竟该如何帮助梁辅臣整顿三边防务,赵俊臣这些日子以来考虑了许多,最终还真让赵俊臣找到了方法,并且近段时间也一直在为此而暗中准备着。

    事实上,眼看着南巡即将开始,在此之前,若是徐文清不来找赵俊臣求助,赵俊臣也会主动寻找徐文清!

    于是,赵俊臣点头道:“我已经考虑清楚了,三边军镇承担着边防重任,绝不可荒废了军备,否则一旦出了事故,却是谁也承担不起责任。只是,若是像梁总督所说那样,避过兵部由户部直接拨银子给三边军镇,却也绝不可行,否则只会给我们双方带来麻烦,我考虑了许久,决定还是通过工部拨银子给你们,这笔银子并不多,但总比没有的好。”

    “工部?”徐文清微微一愣。

    赵俊臣再次点头,说道:“工部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此外,还掌管着估销工程费用之职责,你可以让梁总督向朝廷上折子,称三边各城的城墙与道路年久失修,需要银子修缮,然后工部就会派人去估算工程费用,到时候我会吩咐他们把这笔费用尽量往大的估算,如此也可以多拨给你们一些银子,至于这笔银子到时候如何掌握在自己手中,又要如何使用,就全看梁总督了……此外,我已经派工部的工匠们研究成了几种威力不俗的军械兵器,到时候也会以试验的名义,全都拨给三边军镇,还希望你们可以善加使用!”

    顿了顿后,赵俊臣又从手边拿起一封书信,交给徐文清,又说道:“还有,这是一封我写给梁总督的亲笔信,还望你亲手转交,上面有着一些我的建议,希望梁总督可以重视。”

    听到赵俊臣的话后,虽然最初的期望落空了,但徐文清的神色总算是振奋了许多。

    无论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