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怕在狂喜之下,眼中只盯着自己的好处,却是连自己的责任都抛到了脑后,若是如此,赵俊臣就要考虑替代人选了。

    赞许之间,赵俊臣说道:“咱们这一派系,成立时间尚短,虽然发展迅速,但势力只是局限于京城以及中枢高层,在地方上以及底层官员之中,咱们并没太大的影响力,如今这已是咱们这一派系的发展瓶颈了。而我这次为你争取到山东布政使的位置,也正是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可以说,你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将关系到咱们的未来发展,最是重要不过,切不可懈怠,要全力以赴才是!”

    左兰山面色严肃,亦是说道:“正是这个道理,你如今肩负重任,哪里还可以有游玩江南的兴致?若是你还是如此,赵大人与我可就不放心你了!”

    明白了自己的位置不好坐之后,又在赵俊臣与左兰山二人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的敲打之下,李立德不敢再得意自满,只是连连点头保证道:“还请赵大人放心,下官必然尽心尽力,绝不敢心生怠慢,若是没有完成任务,也不用赵大人您怪罪,下官主动辞官回家种田就是!”

    赵俊臣笑着点头,并继续说道:“如今,正是咱们经营山东的天赐良机!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先说‘天时’,山东刚刚经历了‘南巡筹备舞弊案’,在太子的铁面无私之下,山东成为了重灾区,许多官员都因此而落马下狱,产生了大量的官位空缺,也是咱们乘虚而入的时候;再说‘地利’,山东距离京城不远,消息往来非常方便,你遇到什么事情,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报于我;最后则是‘人和’,咱们刚刚收罗到许多新科进士,而在之前确定南巡名单的时候,我又与周首辅进行了一场交易,这些新科进士大都会前往山东各府县任职……此外,经过了‘南巡筹备舞弊案’,山东的官员们皆是人心惶惶,也正是收买人心的大好时机……”

    说到这里,赵俊臣意味深长的看着李立德,又说道:“可以说,前方的道路,我都已经为你铺好了,你只要用心办事,自然就可以大展手脚,这件事情一旦办好了,你就是咱们这一派系的大功臣,今后的好处有多少,自然不用我提。”

    听到赵俊臣的暗示,李立德双眼亦是泛出了光芒。

    他自然能够听明白赵俊臣的言下之意。

    若是他能够将“赵党”的势力影响从京城拓展到山东,并借助着职责之便利,为“赵党”提携一批新晋党人,那么李立德本身的功劳不提,那些受到提携的“赵党”官员们今后也必然会对李立德感恩戴德,如此一来,李立德在“赵党”中的影响力也会大幅提升。

    到了那个时候,“赵党”中的二号人物,究竟是左兰山还是李立德,或许还说不准呢!

    想到这些好处,再想到自己自从升任为山东布政使之后,左兰山就一直对自己夹枪带棒、暗中打压,李立德想要大干一场的决心,亦是前所未有的强烈。

    然后,李立德自然是连连保证,却也无需多提。

    眼见如此,赵俊臣心中暗暗点头,对于李立德的决心颇是满意。

    赵俊臣的手下,虽然尽是些贪官奸臣、歪瓜裂枣,但这些人也有这些人的好处,那就是他们和赵俊臣一样,皆是现实主义者。

    所以,赵俊臣根本无需向他们讲什么大道理,也无需担心他们会不会出工不出力,只要为他们指明道路,再向他们说明白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对他们会有怎样的好处,他们就自然会迸发出最大的热情与决心,尽心尽力的为赵俊臣办事!

    如今,李立德就是如此!

    接下来,赵俊臣又与左兰山、李立德二人商量了一些细节,比如山东一众官员的秉性为人、派系背景,其中有哪些人可以收买为己用,又具体应该如何收买,以及应该怎样提拔那些新科进士们,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在天色将晚的时候,赵俊臣的山东布局,也终于在三人的商议之间定下了具体策略。

    ……

    虽然德庆皇帝很想要赶在四月之前到达江南,南巡船队也是尽快而行,但因为离京之前需要祭拜天地的缘故,却是耽搁了大半天的时间,所以南巡第一天并没有多少行程,船队在到达通州的时候,就会暂时停留一晚,只前进了百余里。

    眼见着天色将晚,船队也即将到达通州停靠,李立德就知趣的起身告辞了。

    然而,左兰山却是找理由留在了赵俊臣的房间之中,并没有随着李立德离开。

    当李立德离开之后,房间之中只剩下了赵俊臣与左兰山,二人却是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眼,齐齐一笑。

    然后,赵俊臣满是歉意的说道:“咱们二人这次敲打李立德,看似成效不错,经过这番敲打,李立德也不似之前那般飘飘然了,如此一来,再让他去山东办事,咱们也能放心一些,只是委屈左大人你当了一次恶人。”

    左兰山摇头笑道:“赵大人哪里的话,只是扮一次红脸罢了,又碍什么事,更何况,我也有些看不惯李立德这段时间以来的得意模样,不过是刚刚升了山东布政使,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了。即使没有赵大人的敲打之计,我待他也不会有好脸色。”

    说到后面,左兰山的脸色已是沉了下去!

    赵俊臣却叹息道:“只是如此一来,那李立德必然会对左大人心生怨怼,却是不利于咱们的团结,不过还请左大人放心,接下来我一定会设法消除李立德的不满,绝不让他成为左大人的麻烦。”

    左兰山却轻轻一哼,眼中闪过一丝轻藐,说道:“赵大人不必费心,不过是一个李立德罢了,他的不满我又何须在意?至于麻烦……哼!他又能对我造成什么麻烦!”

    眼见左兰山如此,赵俊臣又是轻轻一叹,好似十分惋惜,但并没有坚持。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种把戏,虽然屡试不爽,但并非没有坏处,因为扮演红脸的人往往会让人心生怨恨。

    如今,左兰山扮演红脸,也正是引起了李立德的怨怼。

    只看李立德在后来言谈之间,绝口不提左兰山就知道了。

    如此,赵俊臣似乎为此而十分担忧,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赵俊臣的刻意为之。

    因为,根据赵俊臣的计划,等到南巡之后,太子朱和堉必然会因为商税改革而惹出天大麻烦,而黄有容身为辅政大臣,辅佐太子监国期间竟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也必然会受牵累而下野!

    在那个时候,这内阁阁老的位置,就会空出来一个!

    而这个新阁老的位置,赵俊臣是一定会尽全力争取的。

    只是,赵俊臣本身限于年龄与资历,成为新阁老的可能性却是极小,如此一来,赵俊臣只能替自己的党羽争取了。

    而遍数赵党上下,最有资格成为阁老的,无疑就是资历深厚的左兰山了。

    只是,一旦左兰山成为了新阁老,在明面上地位已是超过了赵俊臣,到时候在“赵党”之中,赵俊臣与左兰山二人究竟谁是领袖,就很难说了!

    所以,赵俊臣必须要未雨绸缪,在这般情况出现之前,尽可能的收买赵党众人的人心,并离间左兰山与赵党众人的关系。

    这一次,因为敲打李立德的关系,李立德已是对左兰山产生了不满,可以想象,今后即使左兰山成为了阁老,李立德也绝不会抛弃赵俊臣而转投左兰山的。

    接下来,这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把戏,依然会在“赵党”之中不断上演!期间左兰山依然会扮演遭人怨怼的红脸,而他与赵党众官员之间的关系,也依然会不断恶化。

    到了那个时候,即使左兰山成为了新任阁老,也绝对无法动摇赵俊臣在“赵党”中的领袖地位,只能和现在一样唯赵俊臣马首是瞻!

    ……

    PS:看到有读者投了许多张一万二千字的催更票。说实话,这本书并不好写,虫子平时也有自己的事情,所以更新速度一直不尽人意,至于一万二千字的单日更新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不过,既然有读者这么期望,那么虫子也会尽量满足,明天至少更新两个大章节,尽量达到一万二千字的目标!

    ……(未完待续。)

第三百章。临清。() 
……

    ……

    在通州,南巡船队驻留了一晚上,但并没有停留太久,第二天清晨就再次起航南下。

    然后,又在德庆皇帝的催促下,船队将航行速度提升到了最快,但因为船队庞大、人员众多、仪仗规矩也非常复杂、还时常有各地官员迎驾的缘故,在走走停停之下,即使是最快的速度,也并不比寻常旅人快多少。

    就这样,在南巡第三天,船队到达天津;在南巡第五天,船队到达沧州;在南巡第七天,则是到达了德州。

    等到了南巡第八天下午,德庆皇帝的御驾终于离开了北直隶的范围,来到了山东境内的东昌府,临清州。

    这一天,时间已是到了农历的三月初十。

    很显然,德庆皇帝一路上都在掐算着时间进度,眼看着按照这般速度,大约在三月中旬就可以到达江苏,并在三月底之前就可以到达扬州,于是德庆皇帝的心情也不再那么急迫。

    事实上,到达了山东境内之后,德庆皇帝突然间善心大发,竟然一改往常的态度,成为了宽待臣子、体恤民力的圣明皇帝,察觉到了这段时间以来船工们的幸苦疲惫、以及伴驾大臣们的烦闷无聊,表示要要在临清州驻留两天,这即是让船工们歇息一下、也是让伴驾大臣们缓解心情。

    德庆皇帝的这般决定,自然是让一众伴驾大臣以及船工们高呼“万岁圣明”。

    但赵俊臣却知道,德庆皇帝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这些日子以来,他同样在龙船中呆烦了——沿途的运河风景虽然优美,但时间长了却也同样会看腻——更何况,临清身为千年古镇,近百年来又因为漕运兴盛而迅速崛起,成为明朝最大的城市之一,素有“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美誉,其中凤凰坡的美景更是人所共知,再加上时间充裕,所以德庆皇帝自然是产生了游玩的兴致,如此才会在临清州暂歇。

    至于德庆皇帝所说的“体恤群臣与众船工之劳苦,朕实不忍心,姑且停留两日”云云,皆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

    正所谓“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在南巡期间,赵俊臣就是负责跑腿的。

    赵俊臣虽然不是礼部官员,但他最是了解德庆皇帝的喜好,为了讨取德庆皇帝的欢心也向来是不惜金银,如此在德庆皇帝的示意下,这南巡一路上的日常安排,就渐渐成为了赵俊臣的工作。

    所以,自从南巡开始以来,赵俊臣就颇是忙碌,并时常在德庆皇帝身边伴驾。

    如今,因为德庆皇帝的旨意,赵俊臣也是带着一众礼部官员,乘着快船提前一步来到了临清州,准备临清州的迎驾事宜,并考察临清州的准备工作。

    ……

    却说赵俊臣乘着快船来到了临清州码头,抬眼看去,只见一切事宜皆已经准备妥当,码头周围的船只都已经离开,码头附近的闲杂人等也皆已经被驱散,码头上更是气氛隆重,铺了黄土、洒了清水、周围布满了黄幔围帐,一众山东官员,自山东巡抚陆远安以下,也皆是在码头上恭候着。

    当赵俊臣走下快船、并登上码头,一众山东官员已是快速迎上,还未靠近,为首之人就已是呼唤道:“山东巡抚陆远安,带领山东境内大小官员人等,见过赵大人!”

    赵俊臣知道,此人就是李立德今后的顶头上司了,自己在山东的布局究竟能否成功,也很大程度上要看此人的态度,于是细细打量,却见陆远安约是五旬的年纪,但精神矍铄、红光满面,气质之间颇是儒雅,眼神亦是精明深邃,显然并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

    打量之间,赵俊臣亦是快步走到陆远安身前,拱手示意后,笑道:“陆巡抚,许久未见,身体可还安好?”

    陆远安也笑道:“是啊,与赵大人上次见面,还是两年前我回京城述职的时候,记得赵大人当初年纪轻轻,便已是户部侍郎,当时老夫还惊奇了许久,没曾想两年不见,赵大人已是高升为户部尚书,当真是前途无量。”

    赵俊臣哈哈一笑,又说道:“陆巡抚过誉了,只是陛下抬举我罢了,自从成为户部尚书之后,我一直是如履薄冰、兢兢业业,唯恐辜负了陛下的信任、捅出什么纰漏,只觉得心神疲惫,哪里还敢想什么前途……”

    说话间,赵俊臣似乎想到了什么,看了一眼陆远安,又看了一眼陆远安身后的山东境内大小官员,却是提醒道:“不过,陆巡抚今日带领着山东众官员,亲自来到临清州迎接圣驾,似乎有些不妥,要知道,陛下南巡之前,曾下了一道圣旨,称南巡期间,各地官员不可擅离职守,不可兴师动众,更不可为了迎接圣驾而耽误了本职工作,如今陆巡抚以及山东一众官员,为了迎接圣驾,却是擅自离开了济南,丢下了本职工作,虽说是拳拳忠君之心,但毕竟是违背了旨意,接下来难免会受到陛下责备。”

    话虽然这么说,但赵俊臣的表情并不严肃,事实上,对于德庆皇帝那份看似冠冕堂皇的旨意,也并没有多少官员放在心上。

    其他不说,自从南巡开始之后,北直隶的上下官员一个个皆是兴师动众、大动干戈,在各自的辖区内全程伴驾不说,还有许多官员竟是越境迎驾,为了讨好德庆皇帝,一个个皆是费尽心思,其中又有几个还记得自己身为父母官的本职?

    可以说,这些官员一个个皆是违背了德庆皇帝的旨意,然而又因为他们皆是把德庆皇帝给伺候舒服了,表现出了一副“忠君之心”,所以德庆皇帝也仅只是不轻不重的斥责了几句罢了,然而与这几句斥责相比,能够在德庆皇帝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自然更加重要。

    事实上,德庆皇帝的这道旨意,也只是为了敷衍清流罢了,或许德庆皇帝自己都不甚在意。

    也可以想象,在德庆皇帝今后南巡期间,各地官员们皆是会兴师动众、擅离职守、全程伴驾、甚至是越境迎驾,就像是如今的山东巡抚陆远安以及山东境内大小官员一般。

    对于这般情况,赵俊臣非常了解,在这个时候,虽然必须要提醒陆远安几句,但也只是官面上的功夫罢了,并不认真。

    显然,陆远安也了解这些情况,在听到赵俊臣的提醒后,虽然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但眼神依旧平静,只是叹息道:“还望赵大人了解,我等山东大小官员,这次一同来到临清迎接圣驾,绝非是无视陛下的旨意,只是听闻陛下来到山东境内之后,心中兴奋莫名,一心想要目睹圣颜,实在不愿意错过这次机会,这全是我等的耿耿忠心啊!更何况,我等身为人臣,为陛下鞍前马后,本就是职责所在,此处亦是山东境内,也不算是擅离职守,关于这些情况,还请赵大人一定要在陛下面前提及几句。”

    赵俊臣叹息道:“原来如此,这些话我会向陛下提及的,想来陛下见到陆巡抚以及山东众官员如此赤诚的忠君之心,也不会有太多怪罪,不过一些斥责是免不了的,还望陆巡抚做好心理准备。”

    陆远安连连点头,口中诸般称谢,自是不提。

    接着,赵俊臣却是话锋一转,换了一副严肃面容,又说道:“我虽然乘着快船先行一步,但陛下马上就要驾临,所以咱们也是闲话少提,先办公事吧!还望陆巡抚能够告知于我,临清州迎接圣驾的诸般事宜是否都已经准备妥当?还有,陛下接下来要在临清州暂住两日,陛下用来歇脚的行宫是否已经收拾好了?”

    说话间,赵俊臣又看了一眼陆远安身后的山东众官员,再次问道:“还有,谁是临清州知府?陛下驾临临清州,这件事非同小可,这里是临清州的辖区,我还需要亲自向临清州知府询问情况,如此才可以知根知底、了解详细。”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场上却是突然一静!

    接着,包括陆远安在内,所有的山东官员皆是面露尴尬之色,然后齐齐向着队尾处的一名官员看去。

    这名官员,穿着知府官服,年纪约四十上下,身材瘦长,虽然五官端正,但嘴角处的两撇鼠须却破坏了整体形象,此时在众人的注视下,更是冷汗直流、面色恐慌、身体打颤。

    看情况,这人就应该是临清州的知府了,只是不知他此时为何会这般慌乱紧张。

    难不成,迎驾事宜竟是出了什么纰漏?

    赵俊臣觉得事情似乎有些微妙,于是眉头一皱,再次问道:“怎么?没人回答本官的问题吗?究竟谁是临清州知府?上前回话!”

    说话间,赵俊臣向着那名知府看去。

    果然,在赵俊臣注视之间,这名知府两股颤颤的出列,步伐慌乱的来到赵俊臣面前,接着“扑通”一声跪下,颤声说道:“下、下官临清州知府张继之,拜、拜见赵大人……”

    眼见这人连话也说不清楚,赵俊臣面色一沉,打断道:“陛下马上就到了,我也没时间在这里听你磕巴,把话说清楚,先捡紧要的说!这临清州的迎驾事宜,是否安排妥当?陛下的行宫,又是否准备好了?”

    然而,在赵俊臣的追问下,此人在答话之间,却是愈加的慌乱,也愈加的磕磕巴巴,答道:“回、回赵大人,诸般迎驾事宜,下、下官皆已是准备妥当,只、只是……”

    眼见赵俊臣的神色渐渐有些不耐烦了,一旁的山东巡抚陆远安叹息一声,却是接过话题,说道:“赵大人,迎驾的诸般准备,在我等山东官员的帮忙下,皆已是准备妥当,只是陛下的歇脚行宫,却是出了一些纰漏,还好我与一众同僚们已经商议出了办法弥补,只是还望赵大人看在老夫我的面子上,帮着遮掩一二,今后必有厚报!”

    赵俊臣眉头一挑,面色严肃了起来。

    他明白德庆皇帝对于此次南巡究竟抱着多么大的期望,所以也明白德庆皇帝在此期间若是遇到扫兴的事情之后,又会是多么的震怒!

    如今,听陆远安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