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种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考量,并不适合向苏西卿与肖文轩明说,事实上苏、肖二人也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所以赵俊臣心安之余,也略略感到一些失望。

    显然,苏西卿与肖文轩并不是什么谋虑周全的大才,至少现在还不是。

    诸般想法,在赵俊臣的心中只是一闪而过,接下来赵俊臣的神色已是恢复如常,继续笑着解释道:“至于张招娣的名字,固然是有些朴实,但这般朴实的名字反而会让人感到安心,陛下他也许会喜欢这个名字也说不定,若是陛下他不喜欢这个名字,那么陛下自然会亲自为她改名,这样陛下他也会更有成就感,倒不用我们越俎代庖……”

    ……

    打消了肖文轩与苏西卿的心中顾虑之后,窗外的天色已是渐渐昏暗。

    不知不觉间,一天时间已是过去了。

    当赵俊臣与肖文轩、苏西卿的交谈结束后,赵家新任族长赵德顺前来求见,邀请赵俊臣与赵家众宗老们共进晚餐。

    对此,赵俊臣自然不会拒绝。

    在晚饭之际,赵俊臣趁机向赵德顺、以及赵家一众宗老们宣布了赵家子弟进入国子监的人员名单、以及他决定推荐赵颖儿入宫成为后宫妃嫔的事情。

    对于赵俊臣的决定,无论是赵德顺、还是赵家的宗老们,皆是不敢提出异议,连声表示赞同。

    当然,赵俊臣并没有向他们说明张招娣要作为陪同婢女一同入宫的事情,这件事情赵俊臣并不希望让太多人注意到,越是隐秘越好。

    事实上,此时连张招娣本人也还不知道赵俊臣的决定。

    经历了更换赵家家主的事情,赵俊臣在赵家的威信已是完全确立了起来,对于赵俊臣的决定,赵德顺与赵家宗老们皆是无不答应,既不敢深究、也不敢追问,所以赵俊臣也不用向他们详细解释什么。

    对于赵德顺与赵家宗老们而言,既然国子监名单与入宫人选已经确定了,那么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赵俊臣的认祖归宗仪式了。

    这件事关系到赵家的脸面与声望,却是万万马虎不得。

    ……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三章。仪式(上)。() 
……

    ……

    赵俊臣如今已是庙堂之中数得着的权臣之一,而赵家只是扬州左近的一个土豪地主罢了,两者的势力影响可谓是天差地远,当初若不是德庆皇帝的意愿,赵俊臣也不会这般为赵家下功夫、耗心神,如今赵俊臣要认祖归宗、重回赵家,这件事情对于赵俊臣本人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增益,但对于扬州赵家而言,好处却是数不胜数。

    所以,扬州赵家自然是希望这件事情可以隆重其事的公布天下、大张旗鼓的广而告之,让所有人都见识到扬州赵家的后台深厚,如此一来,借助赵俊臣的声势,扬州赵家在狐假虎威之下,声势也会大幅增长。

    于是,在赵俊臣回归赵家之际,专门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归宗仪式,也就成了扬州赵家的集体意愿 ,到时候赵家所有人也皆是会与有荣焉、沾光不少。

    所以,举办仪式的提议虽然是由赵家的前任家主赵德清提议出来的,而赵德清如今已是失去了家主之位,但无论是新任家主赵德顺,还是赵家的一众耆老们,皆是不打算改变这个计划,在赵俊臣忙于挑选国子监名单与入宫人选之际,赵家上下也皆是为了这场仪式而忙碌准备着,或是派发请帖、或是修缮场地、或是营造声势,总之都没有闲着。

    在这件事情上,赵俊臣也再次见识到了扬州赵家在涉及自身利益之时的办事效率,仅只是一天的时间,扬州赵家竟然已是完成了不少进度。

    既然扬州赵家在这件事情上办的不错,赵俊臣也就不打算插手了,除了观礼嘉宾的名单之外,赵俊臣皆是没有任何干涉,只是任由扬州赵家自行发挥。

    按照扬州赵家的计划,这场归宗大典将会在三天之后举办,虽然时间很赶促,但赵家上下却是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

    *

    接下来的两天,就在扬州赵家上下为了这场大典而忙碌着的同时,赵俊臣也没有闲着。

    第二天早晨,赵俊臣吃过了早饭之后,就再次招来了赵颖儿见面。

    昨晚,赵俊臣已当众是宣布了赵颖儿将会是最终入宫人选的事情,此时赵颖儿自然也得到了消息,所以她见到赵俊臣之后,自然是连连表示感激之意,并再次向赵俊臣保证了自己将来一切都会以赵俊臣为主。

    只是,随着身份的转变,赵颖儿的心态也悄然出现了些许转变,面对赵俊臣的时候,神色虽然依旧恭敬,但也暗藏了一丝矜持之意。

    对此,赵俊臣表面上并没有什么表示,只是等到赵颖儿的感激话讲完之后,不动神色的说道:“在我看来,你确实是最适合入宫的人选,由你入宫的话,对我也有许多好处,所以你也不需要说太多的感激话,我只是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罢了……只希望你今后不要让我后悔就是。”

    听到赵俊臣这么说,赵颖儿就打算再说些什么,然而还没等她开口,赵俊臣已是继续说道:“不过,你入宫之前,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解决……按照惯例,你可以带一位知心的陪同丫鬟一同入宫,这个丫鬟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十分重要,毕竟后宫的形势复杂,宫里给你安排的宫女说不定就是其他人的眼线、未必可靠,所以带一个自己人进宫也是必须的,否则遇到事情的时候,身边连一个可靠的帮手都没有,就未免有些窘迫了。”

    顿了顿后,赵俊臣又说道:“我知道,你身边原本就有一个丫鬟,也伺候你许多年了,但我调查过了,那个丫鬟出身于农户,平日里举止有些粗俗,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且还有乱嚼舌根的毛病,这样的人是绝不能带入宫中的,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坏事……恩,你心中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听赵俊臣将事情讲得这么严重,赵颖儿的表情也慎重了起来,只是陪同丫鬟的人选既然这般重要,要求自然是极高,赵颖儿平日里所接触的却大都是赵家内部的丫鬟侍女,这些人的素养比她身边原本的丫鬟还有所不如,又如何可以担当大任?

    于是,赵颖儿考虑片刻后,向赵俊臣摇头道:“颖儿心中也没什么合适的人选,不妨由大人您为颖儿指派一个婢女吧。以大人您的眼光,自然可以找到合适的人选,颖儿用起来也安心。”

    赵俊臣点了点头,说道:“依我看来,这个人选最好在赵家内部的适龄女子之中选择,毕竟有血缘关系,是自己的族人,要比寻常婢女可靠的多。恩,我看张招娣就很合适,为人本份、性格低调、不嚼舌根,而且她出身不好,如今也只是寄人篱下,让她担任你的陪同婢女,对她而言不仅不掉身价,反而可以改善生活,她也不会有什么怨言,此外,她与赵家的关系较远,即使隐藏身份进入宫中,也不容易暴露,你看如何?”

    听到赵俊臣的建议,赵颖儿的面色微变。

    赵颖儿十分不喜欢张招娣,因为张招娣的存在总是会突出她的缺点、并且让人们忽略掉她的优点,所以赵颖儿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让张招娣与她一同入宫的。

    于是,赵颖儿婉转的提出了反对意见,道:“大人您的提议自然是极好的,只是我与张招娣的一向性格不合,若是我与她一同入宫的话,怕是用起来不会得心应手……”

    赵俊臣笑道:“你是在找婢女丫鬟,又不是在找姐妹闺蜜,性格合不合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只要用起来放心就好了。我知道你曾经与张招娣出现过冲突,不过依我看来张招娣并不是那种会心中记恨的人,只要你今后待她好些,她自然会用心为你办事。毕竟,你身边也确实缺一位像是张招娣这样本份低调、谨慎用心的婢女。”

    赵颖儿犹豫了一下后,再次提出了异议,道:“若是大人您想要在赵家女子之中挑选这个陪同婢女的人选,颖儿倒是也有两个好选择。”

    然后,赵颖儿说出了两个赵家女子的姓名。

    赵俊臣却是失笑道:“这两位赵家女子,家世都不错,平日里都是大小姐作派,让她们委身当你的婢女,她们恐怕会心生怨言,将来说不定就会出什么事情。更何况,这两人与赵家的关系实在是太近了些,容易让人察觉身份,毕竟陛下只让我招选一位赵家女子入宫,我若是借机偷换了数目,不免会引人非议……最重要的是……”

    说到这里,赵俊臣的笑意中增添了一些意味深长,继续说道:“你还记得我昨天见你的时候,向你询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吗?”

    这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更何况赵俊臣的询问方式也让人印象深刻,赵颖儿自然不会忘记,答道:“大人您问的是,若是最终入宫的人选不是颖儿的话,那么颖儿又会希望谁入宫、又会不希望谁入宫。”

    “同样的问题,我也问了她们两人。那么,你猜猜她们当时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赵俊臣的笑容愈加的意味深长。

    赵颖儿毕竟是一个聪慧的女子,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面色微变,然后眼中有记恨之色一闪而过,但转瞬间已是平复了情绪,换了一副苦笑无奈的神色,缓缓道:“我与她们平日里虽然是以姐妹互称,但姐妹之间难免会有攀比之心,我又时时压了她们二人一头,所以她们二人若是不能入宫的话,恐怕也不愿意让颖儿入宫了。”

    赵俊臣点了点头,说道:“你很聪明,但并不是真正的聪明,真正的聪明人需要懂得识人辨人之术,在这方面你还需要加强一些。”

    对于赵俊臣的教诲,赵颖儿的神色有些复杂,点头道:“多谢大人的教诲,颖儿一定铭记。”

    说完,赵颖儿想到自己之前对张招娣的欺辱情景,又忍不住向赵俊臣问道:“还望大人您告知,那张招娣对于这个问题又是如何回答的?”

    赵俊臣微微一笑,答道:“张招娣并不在意自己是否可以入宫,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她并没有回答,但她至少没有不希望你入宫,由此也可以略知张招娣的品质心性……最重要的是,此女没有野心,逆来横受、容易控制,这也就意味着她将来绝不会给你添麻烦。”

    说着,赵俊臣一副才发觉赵颖儿心思的模样,“微微一愣”之后,向赵颖儿问道:“怎么?听你的意思,似乎并不满意我的提议?”

    此时,赵颖儿入宫的事情还不是板上钉钉,赵俊臣随时都可以反悔,赵颖儿又如何敢反驳赵俊臣的建议?更何况,赵俊臣的建议也确实有道理。

    所以,赵颖儿犹豫了片刻后,回答道:“大人您的推荐是极好的,颖儿自然没有什么不满。”

    赵俊臣再次笑道:“既然如此,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搞定了赵颖儿之后,张招娣这方面就很好搞定了。

    张招娣如今寄宿在远房表叔家,所以她的一切安排皆是由她的远房表叔决定,然而张招娣的远房表叔又是一位趋炎附势之辈,赵俊臣召见了张招娣的远房表叔之后,只是稍稍给了他一点点好处之后,此人就很干脆的向赵俊臣表示“张家姐弟的一切今后就交由赵大人决定”了。

    得到张招娣远房表叔的首肯之后,赵俊臣又召见了张招娣,将自己要安排她作为赵颖儿的陪同婢女一同入宫的事情向张招娣说明了,对于赵俊臣的决定,张招娣依然是一副逆来横受的模样,并没有发表反对意见,只有赵俊臣表示自己要安排张招娣的弟弟进入赵家学堂读书的时候,张招娣的神色才稍稍露出了一丝欢喜与安心之色。

    显然,张招娣在远房表叔家的生活并不开心,所以哪怕是让她跟着赵颖儿入宫、哪怕她明知道赵颖儿并不喜欢她,张招娣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抗拒之意。

    接下来,赵俊臣又安排张招娣与赵颖儿见面,让她们两人“和解”之余,也向她们详细说明了德庆皇帝的性格癖好、讨好德庆皇帝的技巧、目前的后宫形势、以及今后的联络方式等等。

    赵颖儿确实是一位十分聪慧的女子,学的也十分用心,很快就掌握了赵俊臣的诸般传授。

    不过,赵俊臣表面上是教导赵颖儿,但实际上却是为了教导张招娣,至于张招娣究竟能够学到多少,却要看张招娣自己了。

    毕竟,赵俊臣的一些计划,事关重大、又十分隐秘,如今还不是张招娣应该了解的时候。

    *

    安排了赵颖儿与张招娣的事情之后,赵俊臣依然没有闲着,接下来又轮流的单独会见了那些即将要进入国子监的赵家子弟们,进一步考察这些赵家子弟之余,也亲自向他们提点了一些进入国子监后的注意事项。

    这些赵家子弟今后的前途究竟如何,如今还非常难说,但他们成为监生之后,却必然会是扬州赵家未来的顶梁柱,赵俊臣如今与他们“交流感情”,除了防止这些赵家子弟进入国子监之后为自己招惹麻烦之外,也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对赵家的控制力。

    等到赵俊臣将一切忙完之后,扬州赵家筹备许久的归宗大典,也终于要开始了。

    ……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四章。仪式(中)。() 
……

    ……

    归宗大典终于开始了。

    可惜,天公并不作美。

    这一天,天气突然出现了变化,自从早晨开始,扬州的天空就阴沉沉的,再也没有见到过阳光,愁云满天、冷风不断,淅淅沥沥的阴雨下个不停,让人的身体感到阵阵湿冷,好不难受。

    看着阴沉沉的天气,赵家家主赵德顺与一众耆老们的脸色也阴沉了起来。

    赵家众人为了这场仪式,前后忙碌了三天多时间,但如今,因为这场阴雨,许多准备都白白浪费了,比如重金购买的烟花爆竹,比如声势浩大的锣鼓队,又比如装饰了花卉布幔的祭台等等,原本皆是准备充分,但此时却全然没了用处,即使勉强用上,在风吹雨打之下,也显得狼狈不堪、七零八落。

    精心准备的盛典,竟是遇到了这般意外,隆重盛大的效果也是大打折扣,扬州赵家的众人自然不会感到开心。

    最重要的是,这场归宗大典之中,有许多观礼嘉宾的身份可谓是显赫隆重之极,抛开赵家所邀请的那些本地的豪族乡绅、名士商贾不谈,在赵俊臣的邀请下,许多朝廷重臣也很给面子,像是工部尚书左兰山、南直隶巡抚苏长畛等等,皆是亲身来到赵家大宅,参加赵俊臣的归宗大典;此外,像是首辅周尚景、阁老沈常茂等人,虽然没有亲身前来,但也派了身边亲信前来恭贺,并送来了贵重的礼物。

    当大典即将要举行的时候,德庆皇帝的随身太监张德竟然也赶到了赵家祖宅,声称自己受德庆皇帝之命而来,并送给了扬州赵家一块上等玉璧,作为赵俊臣认祖归宗的贺礼。

    虽然张德只稍稍停留了片刻就离开了,但他毕竟是德庆皇帝的代表,意义与众不同,这也就意味着扬州赵家的声名已是传入了德庆皇帝的耳中,这般荣耀对于赵家众人而言,耀目的近乎不可思议,一些好面子的赵家耆老,甚至在那一刻感到脑袋有些眩晕,只觉得自己恍如梦中。

    他们早就知道,赵家一旦傍上了赵俊臣的大腿,就会得到无数的好处,但局限于眼光与见识,他们并不知道这般好处究竟有多大,直到此时,看到一位又一位的朝廷重臣、封疆大吏亲自来到赵家参加庆典,看到内阁众阁老、甚至是德庆皇帝也纷纷派来了使者恭贺,至于那些五品以下的官员,更是一个个的不请自来,见到赵家族人后也皆是十分客气,虽然这种客气只是因为赵俊臣的缘故,但赵家众人还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与扬眉吐气。

    要知道,扬州赵家从前只是一个土财主家族罢了,此前别说是朝廷重臣与封疆大吏了,即使只是一个七品县令,都可以随便给赵家摆一摆脸色,哪里像现在?“区区”一个七品县令,连正式参加这场归宗大典的资格都没有,只能送上一份礼金之后就走人!

    然而,荣耀最让人感到兴奋的地方,就在于万众瞩目之下的得意、以及其它人的那羡慕嫉妒的恭维与讨好。

    可惜,因为这场阴雨,所有观礼嘉宾们如今都躲在了临时搭建的避雨棚里,皆是没办法露面,尤其是那些身份贵重的朝廷重臣们,他们自然不会与扬州本地的地主老财们呆在一起,却是单独的聚在一处避雨棚内,与其他嘉宾隔在两边,这样一来,扬州本地的观礼嘉宾们见不到那些朝廷大员、封疆大吏,也无法直观的感受到赵家的面子有多大、威风有多高,这不免让赵家众人有种锦衣夜行的遗憾。

    对于赵家众人而言,这种遗憾是巨大的,毕竟,若是让扬州各界亲眼看到扬州赵家的嘉宾阵容,那么赵家的声威大涨之余,今后在扬州境内完全可以横着走了,可惜因为一场阴雨,效果大打折扣,这样一来,也就不难理解赵家上下的阴沉脸色了。

    *

    对于赵家众人的小心思,赵俊臣并不了解,心中也并不在意,此时他正在赵宅客厅之中,与左兰山、苏长畛等人说话。

    刚开始,因为这场归宗大典的缘故,左兰山、苏长畛等人还刻意恭贺了赵俊臣回归赵家之事,然而当他们看到赵俊臣不以为意的神色后,也很快就明白了赵俊臣对于此事的真实态度,于是话锋一转,皆是不再提赵家之事,将话题转移到近几日的南直隶形势上面了。

    “近几日,南直隶的形式不太平啊,颇是有些暗流汹涌的意思,尤其是苏州那边……听说苏州同知前几日突然失踪了,引起了许多混乱,然后隔了两天才传出消息,说是这位苏州同知并不是失踪,而是被锦衣卫的人秘密拘捕了,可是他被拘禁在哪里,又因为何事被拘禁,却没人知道。”

    左兰山在评点之间,神色看似随意,但一双眼睛却紧紧盯着苏长畛,显然是想从苏长畛的口中得到一些消息。

    苏长畛身为南直隶巡抚,苏州更是巡抚衙门的所在地,按理说他对于这些事情应该最为关切才对,但此时的苏长畛却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随口解释道:“据我所知,被锦衣卫拘捕的官员,绝不仅仅只是苏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