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想要安抚与拉拢徽浙商帮,就必须要给予徽浙商帮某些长远且又庞大的好处,这样才能让双方的利益逐步结合。

    原本,赵俊臣打算将玻璃制造技术以及珍妮纺纱机交给徽浙商帮——这两项技术也是赵俊臣记忆中仅剩下的赚钱技术了——但经过详细调查之后,赵俊臣发现玻璃的利润虽然很大,但徽浙商帮的成员一个个皆是富可敌国,却未必会看在眼里,这项技术即使交给徽浙商帮,也未必可以弥补徽浙商帮的损失,更别说是改善双方关系了。

    至于珍妮纺纱机,也确实制造成功了,然而珍妮纺纱机作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品,一旦大规模推广,就必然会产生许多剧烈的社会变革,如今正是赵俊臣各项计划进行的关键时机,珍妮纺纱机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与种种变数,说不定就会影响到赵俊臣的某项计划,赵俊臣虽然屡次推算,却也不敢保证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所以好不容易制造出来的珍妮纺纱机,也因此被赵俊臣束之高阁了。

    只是,这样一来,赵俊臣也就失去了拉拢徽浙商帮的手段。

    还好,赵俊臣正打算利用“商税改革”来陷害太子朱和堉,依照太子朱和堉宁折不弯的性格、天真单纯的想法、以及糟糕的办事能力,等到南巡结束之后,明朝的商税状况在朱和堉的整顿之下,一定会变得混乱无比,到了那个时候,朱和堉固然会倒霉,但赵俊臣身为户部尚书,也需要出手收拾商税改革的烂摊子。

    并且,可以想象的是,朱和堉的商税改革计划最终虽然会宣告失败,但明朝商税的糜烂状况也会一定因此而暴露出来,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为了整顿商税、还是为了维护太子朱和堉的声望,商税改革都一定会继续下去,而这个任务,德庆皇帝也一定会交由赵俊臣负责!

    赵俊臣与朱和堉不同,赵俊臣缺乏“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觉悟与勇气,明朝的商税现状虽然无比糜烂,但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有无数的蛀虫借此牟利,赵俊臣不敢触犯众怒,所以赵俊臣却是打算另起炉灶,避开商税改革这块难啃的骨头,也避开明朝苛捐杂税、走私盛行的乱状,转而组建一支规模庞大、有官方背景的船行,并给予这家船行一些免税政策,让这家船行垄断京杭大运河以及长江航道的生意,从而让走私变得无利可图,这样一来,明朝的商税状况自然也就恢复正常了。

    只是,想要实现这项目标,这家船行的规模就一定要十分庞大,朝廷如今的国库存银,却是车薪杯水、绝不够用,于是赵俊臣就想到了徽浙商帮手下的那些走私船队——这些船队一旦组合起来,绝对会是一个无比庞大的规模,至少可以满足这家船行的初期需求。

    与此同时,赵俊臣也正在寻找拉拢徽浙商帮的方法,于是就有了户部与徽浙商帮联合组建船行、并一同垄断航运的想法,这样一来,赵俊臣既是收买了徽浙商帮,也是整顿了明朝商税,正是一箭双雕的好事!

    所以,也才有了今天赵俊臣与林云璞等人的谈话。

    *

    回想着自己的计划,赵俊臣轻轻摇头,只觉得任重而道远,如今只是麻烦的开始。

    不过,相比较将来的收益,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庆彦。”

    又想了片刻后,赵俊臣突然出声唤道。

    “少爷,有何吩咐?”

    站在赵俊臣身后的许庆彦迈前一步,向赵俊臣问道。

    赵俊臣看了许庆彦一眼后,问道:“若是我没记错的话,你与那些晋商一直有私下的联系吧?”

    许庆彦嘿嘿一笑,说道:“是啊,那些晋商这些日子没少给我好处,也没少向我打探少爷你的消息,不过我虽然拿了他们的好处,却没打算为他们办事,一直都在糊弄他们。”

    赵俊臣也是一笑,说道:“拿人钱财,就应该为人办事,这样吧,你就将今天我与林云璞的谈话内容,原原本本的详细透漏给那些晋商,也让那些晋商知道他们在你身上的银子没有白花!”

    许庆彦微微一愣,但转瞬间已是明白了赵俊臣的意思,竖起大拇指说道:“少爷高明,晋商得到了川盐的开发权之后,只给了咱们半成的好处,如今徽浙商帮为了争取川盐的开发权,却打算用整整一成的利润收买少爷,最终却被少爷拒绝了,这个消息让那些晋商知道之后,他们敬佩少爷你的信誉之余,也必然会深感压力,到时候恐怕就要多给咱们一些好处了。”

    赵俊臣摇了摇头,说道:“这不仅是为了给晋商压力,也是为了给徽浙商帮压力!晋商集团一旦知晓了我打算垄断京杭运河的航运生意之后,就必然会产生兴趣,也一定会与徽浙商帮相竞争,这样一来,让徽浙商帮感到一些压力,他们办事的时候才会有效率,也才会求着咱们,咱们也才能掌握主动、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

    “原来如此!”听到赵俊臣的解释后,许庆彦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赵俊臣想了想,又补充道:“还有,记得咱们在徐州遇到的那几个人吗?就是南京户部侍郎曹文斌、‘荣发船行’的老板吴有珍、以及少东家吴荣德这三个人,接下来这段时间,你派人把他们盯紧了,我要了解他们的一切动态……日后,我与徽浙商帮的合作,他们三人都有大用处!”

    “是。”

    许庆彦再次答应到。

    而就在赵俊臣与许庆彦说话之间,肖文轩突然匆匆进入大厅,向赵俊臣禀报道:“大人,陛下派人来宣旨了。”

    ……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六章。保障湖?瘦西湖!。() 
……

    ……

    前来宣旨的人是太监张秀,旨意也十分简单,说是德庆皇帝这几天没见到赵俊臣,十分想念,就派张秀来传唤赵俊臣前往保障湖畔伴驾!

    张秀是大太监张德的徒弟,与赵俊臣也是熟人了,所以赵俊臣领了旨意之后,很轻易就从张秀口中打探到了详细消息。

    原来,德庆皇帝听人说扬州的保障湖近些年在扬州富商们的资助之下疏通湖心、拓展河道,又重金聘请了造园名家在沿河两岸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如今已是涣然一新,景色优美之极,仿若人间仙境,与当年大不相同,就突然动了游兴,想要前往保障湖微服游玩。然而,游玩的时候,总要有称心人陪伴才能尽兴,于是德庆皇帝就想起了赵俊臣,并让赵俊臣尽快赶到保障湖畔伴驾。

    得到详尽消息之后,虽然已经是临时午饭时间了,但赵俊臣不敢耽搁,换了一身书生衣装之后,就随着张秀赶往保障湖了。

    不过,“保障湖”的名字,让赵俊臣颇感陌生,在前往保障湖的路上,赵俊臣心中还隐隐有些奇怪与担忧,保障湖若当真是一处人间胜景的话,按理说在后世也应该享有盛名才对,怎么自己竟是从未听过?自己这么一个“扬州人”,对保障湖竟是没有丝毫的了解,更加没有丝毫的准备,若是在伴驾游玩的时候答不上话、捧不了台、扫了德庆皇帝的游兴,又该怎么办?

    不过,随着赵俊臣乘坐的马车越来越临近保障湖,赵俊臣发现保障湖位处于扬州城的西北郊,又仔细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渐渐有些恍然大悟——所谓的“保障湖”,不就是后世著名的“瘦西湖”嘛!想必是明清时期改了名字,怪不得自己从未听说过“保障湖”的名气。

    知道了“保障湖”就是后世的“瘦西湖”之后,赵俊臣的心情也安定了许多。

    与此同时,赵俊臣也想到了一个讨好德庆皇帝的妙策。

    ……

    赵家祖宅远在扬州的西南郊,虽然赵俊臣一路上紧赶慢赶,但等到赵俊臣赶到了保障湖,时间已是近一个时辰之后了。

    显然,德庆皇帝虽然派人传唤了赵俊臣伴驾,但并没有等待赵俊臣一同游玩的意思,赵俊臣来到保障湖之后,发现德庆皇帝等人早已是进入湖区游玩了,于是又赶到了保障湖的东岸中段,才终于赶上了德庆皇帝一行人的脚步。

    只是,当赵俊臣见到德庆皇帝的身影之后,却是不由一愣。

    原本,赵俊臣以为德庆皇帝这些日子以来一直与李佳敏腻在一起,今日游玩保障湖,也应该会带着李佳敏才对,然而德庆皇帝此时身旁并没有出现李佳敏的身影,反倒是出现了一老一少两位男子。

    似乎,德庆皇帝这次游玩保障湖,并不是只召唤了赵俊臣一人伴驾。

    那名年轻的男子,相貌俊雅、风度翩翩,虽然德庆皇帝此时就站在他的身旁,但依然是淡定从容,不急不缓的侃侃而谈,也不知在说些什么,却引得德庆皇帝连连点头、表情颇是赞赏。

    这名男子,赵俊臣也十分熟悉,正是前任太子太师何明的关门弟子、新科榜眼赵山才!

    德庆皇帝会召唤赵山才伴驾,赵俊臣并不感到意外,毕竟赵俊臣当初将赵山才调离京城、安排进入南巡伴驾名单的借口,就是“赵山才本身乃是江南人士,又颇赋才华,可以在陛下外出游玩之际担任导游”。

    真正让赵俊臣感到意外的,却是那位低调内敛的老者——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当朝首辅周尚景!

    赵俊臣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在这般敏感时机,德庆皇帝竟然还会召唤周尚景伴驾!

    恐怕,今天的这场游玩,并不是那般简单,或许是德庆皇帝与周尚景在趁机相互试探也说不定。

    眼前,德庆皇帝与周尚景有说有笑,气氛颇是和睦,一副君贤臣忠的模样,若是只看到眼前这一幕,又有谁能想到,这君臣二人如今已是势如水火、即将决裂呢?

    此时的苏州,在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明争暗斗之下,早已是一副天地崩裂的乱象,但德庆皇帝与周尚景本人却是一副风淡云轻、天下太平的模样,这般举重若轻、喜怒不形于色的城府,说是笑里藏刀也好、说是口蜜腹剑也罢,但无疑很值得赵俊臣学习。

    *

    暗思之间,赵俊臣已是快步来到德庆皇帝等人的身前,因为是微服游玩,所以赵俊臣只是向德庆皇帝躬身行礼,并说道:“臣来迟了,还请陛下恕罪!”

    德庆皇帝似乎兴致颇高,见赵俊臣出现之后,更是含笑道:“是朕临时起意,想要来保障湖游玩,又想要你伴驾,就匆匆把你从赵家老宅叫来了,也没给你准备的时间……说起来,今天还是你举办归宗大典的日子,朕来到保障湖之后,算了算时间,觉得仪式应该已经结束了,就派人去传唤你了,你不嫌朕打扰你就好了,又哪里是你的过错?恩,没耽误你的事情吧?”

    “陛下言重了,不过是家族内部的一场小仪式罢了,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别说是没耽搁什么,就算是真耽搁了什么,与陛下您的旨意相比,也全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赵俊臣十分恭敬的说道。

    听到赵俊臣的答复之后,德庆皇帝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

    在德庆皇帝的潜意识之中,赵俊臣身为自己的宠臣、弄臣,就应该任由自己捏拿,别说是区区一场归宗大典,就算是赵俊臣的父母重病、老婆死了,得到自己的旨意之后,也应该抛下一切,以自己的旨意为重。

    当然,德庆皇帝并不会将这些想法表现出来,在表面上,德庆皇帝反倒是一副为认真赵俊臣考虑的模样。

    接下来,赵俊臣又向周尚景行了礼,然后又接受了赵山才的问候,等一切客套结束之后,赵俊臣向德庆皇帝问道:“刚才臣远远看着,见陛下与首辅大人、赵榜眼三位兴致颇高,却不知在谈些什么?”

    ……

    PS:晚上有事,不一定有时间上网,先发半章,字数不多,大家见谅!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六章。赵山才的钦佩!。() 
……

    ……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德庆皇帝笑着答道:“倒也没什么特别的,朕刚才只是向周首辅与赵榜眼二位感慨保障湖的变化之大罢了。记得二十五年前,朕第一次南巡的时候,也曾来到过保障湖游玩,那时候保障湖还没有疏通湖心,两岸也没有构建这么多的楼台与园林,风景却不似今日这般迷人……”

    说到自己二十五年前的那场南巡的时候,德庆皇帝暗暗打量了赵俊臣一眼,一旁的赵山才也是神色微变,即使是城府深沉的周尚景,看似昏花的老眼在那一瞬间也微微闪烁了一下。

    毕竟,坊间一直有传言,称赵俊臣其实是德庆皇帝的私生子——相关佐证有许多,比如赵俊臣的母亲就是在二十五年前怀上赵俊臣的,而那一年正是德庆皇帝第一次南巡的时间,也恰好路过到了扬州,期间还微服私访了一段时间;再比如德庆皇帝自从知晓了赵俊臣的身世之后,就异乎寻常的宠信赵俊臣,仿佛一直在弥补什么一般;又比如赵俊臣与德庆皇帝年轻时的相貌也有六七分相似……等等等等,种种线索结合在一起之后,会出现这样的传言,也就不足为怪了。

    此时,德庆皇帝突然提到了这段过往,似乎也是意有所指。

    所以,赵山才与周尚景听到了德庆皇帝的这一番话之后,也同样是联想到了那些传言,才皆是下意识的神色微动。

    然而,赵俊臣却只是垂手低头,静静的听着德庆皇帝的感慨,没有任何的神色变化。

    毕竟,赵俊臣如今已是非常了解德庆皇帝——在德庆皇帝的眼中,皇权的延续绝对是胜过一切的存在,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任何的东西都是可以牺牲与放弃的,而赵俊臣在德庆皇帝心中的定位,就是一枚用来巩固皇权的棋子,一枚如今还有用处、将来却要放弃的棋子罢了,无论赵俊臣究竟是不是德庆皇帝的私生子,这一点都不会产生任何的改变。

    所以,对于“私生子”的传言,赵俊臣从来没有抱过任何期望,甚至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也正因为如此,听到德庆皇帝意有所指的感慨之后,赵俊臣的神色才没有出现任何的变化。

    另一边,暗暗打量之间,见到赵俊臣的不动神色,德庆皇帝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满意。

    在德庆皇帝看来,这是赵俊臣安分守己的表现,说明赵俊臣没有因为那些传言而乱了心神、并且产生某些绝不应该出现的期望与野心。

    略略试探、并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之后,德庆皇帝放松了一些,并继续说道:“于是,朕就感慨与赞叹了几句,没想到赵榜眼颇有才华与见识,不仅是当场赋诗一首,更还向朕详细评点了保障湖周围楼台园林的来历、特色、优点以及不足,使朕的这次微服游玩增色不少。”

    说着,德庆皇帝还向着赵山才点头微笑、表示赞赏。

    显然,经过这次的经历,德庆皇帝对赵山才产生了许多好感,赵山才的官场前途也因此而光明宽敞了不少。

    对此,赵俊臣只是笑道:“这也是臣将赵榜眼安排进入南巡名单的原因所在,臣一直认为,有了赵榜眼这位才华横溢的本地人士担任导游,陛下的南巡一定会有趣不少,如今见陛下满意赵榜眼的表现,臣也就安心了……说起来,臣虽然是状元出身,但也只是机缘巧合罢了,若论学问与见识,臣却是远远不如赵榜眼的。”

    听到赵俊臣的这番话,赵山才连忙说道:“赵大人您实在是过谦了,山才虽然略有学识,但也不过是小伎俩罢了,相比较而言,近几年来,户部在赵大人您的领导之下,钱粮状况大有改善,再也不似往年般周转艰难,这般造福天下、报效朝廷的能耐,才是真正的本领,山才钦佩之余,亦是自愧不如。”

    德庆皇帝微笑插口道:“赵榜眼说的没错,俊臣你的理财本领才是真正的大能耐,也正因为俊臣你有这般能耐,朕才会离不开你,所以你也不用妄自菲薄了……对了,听说俊臣你与赵榜眼还是远亲,怪不得会如此推崇他,但你们两人就不必这般相互夸奖了,这般自家人夸自家人的事情,传出去会引人笑话的。”

    德庆皇帝的这一番话,只是随意的打趣罢了,并没有什么深意,但落入赵山才的耳中之后,却是让赵山才下意识的眉头微皱。

    显然,因为之前赵俊臣推荐赵山才进入南巡名单的事情、如今又在德庆皇帝面前极力的推崇赵山才,再加上赵山才与赵俊臣二人本身就存在着远亲关系,却是让德庆皇帝误以为赵山才是赵俊臣的门人了,将来难免会受到赵俊臣的牵连!

    赵俊臣刚才的那一番话,先是提及了自己安排赵山才进入南巡名单的事情,为自己表了功,趁势将赵山才刚刚得到的圣宠瓜分了一半;接着又表明了自己随时随地为德庆皇帝着想的态度,向德庆皇帝表了忠心,又进一步的讨好了德庆皇帝;最后还误导了德庆皇帝的判断,让德庆皇帝将赵山才视为“赵党”官员……看似随意的一番话,竟是一箭三雕,说不定就会改变赵山才将来的命运,这般手段不可谓不厉害,让赵山才暗暗心惊之余,也不由心生钦佩。

    不过,赵山才不仅是精通帝王心术,而且颇有急智,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就打算说些什么,打消德庆皇帝的误解。

    然而,赵山才还未开口,赵俊臣却突然叹息了一声,吸引了德庆皇帝的注意之余,也毁掉了赵山才解释误会的最好时机。

    听到赵俊臣的叹息之后,德庆皇帝好奇的问道:“俊臣为何叹息?”

    赵俊臣说道:“陛下如此喜欢保障湖的景色,臣身为扬州本地人,也觉得与有荣焉,只是荣幸之余,又不免有些遗憾,只觉得这里的景色丝毫不差于名满天下的西湖,但‘保障湖’这个名字却有些不雅,配不上这里的美景,若是这里能换一个雅致些的名字,这里未必不能像西湖一般成为世人皆知的人间胜景,可惜臣的才华不足,虽然一直想给保障湖改一个名字,却没什么灵感,心中遗憾之下,就叹息了一声。”

    听到赵俊臣的感慨之后,德庆皇帝也是觉得“保障湖”这个名字确实有些俗气,配不上这里的景色,与此同时,能为这处胜景命名,绝对是一件流传千古的美谈,于是,在赵俊臣的暗中引导下,德庆皇帝也下意识的开始思索为保障湖改名的事情。

    另一边,眼见德庆皇帝一副皱眉苦思的模样,赵山才也不敢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