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用四个字来形容德庆皇帝的态度的话,那就是“迫不及待”了。

    显然,与周尚景斗了一辈子之后,德庆皇帝如今急切的想要见到周尚景失败垮台的那一刻。

    对此,德庆皇帝显得信心十足!

    另一边,周尚景似乎也同样是成竹在胸!

    对于两人的信心,赵俊臣不置可否,毕竟赵俊臣只能猜到他们计划的大概情况,并不了解详细,所以也不敢断定最终的胜负,最终的结果依然是扑朔迷离。

    所以,赵俊臣如今的立场,也只是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帮一帮周尚景罢了。

    毕竟,周尚景这颗参天大树若是倒了,不仅会影响赵俊臣的某些计划,而且德庆皇帝的注意力说不定就会放在赵俊臣身上了。

    最重要的是,周尚景开出的价码更高,也要比德庆皇帝更有诚意,赵俊臣自然是货卖识家、价高者得。

    当然,若是周尚景最终败给了德庆皇帝的话,那么赵俊臣也一定会毫无心理障碍的临阵反戈、落井下石,出手瓜分周尚景的权势——并非是赵俊臣无情无义,而是官场的争斗就是如此的残酷,想必周尚景本人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

    到了四月初九,在愈加紧张沉凝的气氛之下,南巡船队终于来到了苏州。

    接下来,这里将会是庙堂的漩涡中心,既是危机四伏、又是充满机遇,每位官员都在十分谨慎的挑选着自己的立场,若是站错了立场,说不定就会迎来万劫不复的结局,若是站对了立场,或许就能够一飞冲天、前途似锦。

    根据赵俊臣的了解,这几日以来,经过了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拉拢之后,伴驾的朝廷重臣们大都已是确定了立场,他们大多数都成为了德庆皇帝的支持者,选择与周尚景为敌——事实上,在明面上,赵俊臣也同样是德庆皇帝的支持者,并且还是十分铁杆的那一种。

    毕竟,德庆皇帝就算是这次博弈失败了,也依然是至尊无上的皇帝、绝不会倒台,他们即使因为这件事情得罪了周尚景,也能够得到德庆皇帝的庇护,也多少可以保住本钱。相反,这场博弈若是周尚景败了,那么周尚景就会倒台,若是因为这件事情被德庆皇帝记恨上了,却再没有人能庇护他们了。

    如此一来,权衡利弊之后,大多数官员都选择德庆皇帝的立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这个时代,政客们往往比商人们更会算账,也更懂得规避风险,商人们只是买卖货物罢了,而政客们本身往往就是一件货物,只是价钱更高一些罢了。

    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这场博弈之中,德庆皇帝所拥有的声势与支持是远远超过周尚景的,这也是德庆皇帝的信心来源之一!

    *

    这一天,与往时相同,赵俊臣乘着一条快船,提前赶到了苏州码头,在德庆皇帝驾临之前,检查苏州的迎驾事宜。

    与赵俊臣同行的人,除了礼部的一些官员之外,还有南直隶巡抚苏长畛——南直隶的巡抚衙门就设在苏州,苏长畛身为地主,也理应提前赶到这里迎接圣驾。

    来到苏州码头之后,在苏州所有官员的迎接之下,赵俊臣与苏长畛并肩下船。

    下船之际,赵俊臣一边与苏长畛聊些闲话,一边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苏州众官员。

    在此之前,因为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暗中斗法,不少苏州官员已是被锦衣卫秘密逮捕了,此时苏州官员们皆是一副心神惶惶、小心翼翼的模样,见到赵俊臣与苏长畛之后,他们甚至都不敢多说话,连拍马屁讨好也不敢,生怕自己会多说多错、酿成大祸,只是谨守本分、按部就班的迎接赵俊臣与苏长畛的到来。

    所以,码头上虽然是众多官员云集,但气氛却有些冷清沉闷。

    对于这般气氛,苏长畛有些暗皱眉头,但赵俊臣并不在意,只是在目光巡视之间,寻找着自己的目标。

    很快的,赵俊臣就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那就是苏州的现任知府、周尚景的长孙周素海!

    周素海虽然是苏州知府,但苏州也是巡抚衙门的所在地,还有许多官员的品阶要比他更高一些,在迎驾的官员队伍之中,周素海的位置并不显眼,只能站在第二排中间的位置。

    然而,赵俊臣还是很快就发现了周素海的存在,并且非常确定周素海的身份。

    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周素海与首辅周尚景实在是太像了。

    不仅是相貌很相似,气质、神情、举手抬足的动作,皆是相似。

    同样的清瘦、同样的儒雅、同样的沉稳、同样的锋芒暗藏!

    猛一看,仿佛是年轻了四十岁的周尚景一般。

    不过,也仅仅只是形似罢了。

    周尚景的性格、气度、心机城府,皆是宦海沉浮之间磨练出来的,周素海没有经历过类似的磨练,成长环境完全不同,又哪里会与周尚景一模一样?显然只是模仿罢了。

    “只是一个西贝货罢了,周尚景真以为他能接班?又何必为了保住他的前程而让自己陷入险境?……看来,周尚景固然是老谋深算,但终究是老了。”

    暗思之间,赵俊臣已是下了船,而苏州的众官员也迎了上来,向赵俊臣与苏长畛二人见礼。

    接着,苏长畛也尽到了地主的责任,向赵俊臣详细介绍了这些官员的姓名、官职、来历,而赵俊臣也表现得很客气,并没有任何倨傲的样子,对每位官员都会点头示意。

    期间,苏长畛也向赵俊臣介绍了周素海,赵俊臣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异常,只是与周素海多闲聊了几句家常话。

    等介绍结束之后,赵俊臣与苏长畛又检查了一遍苏州的迎驾安排,没发现什么纰漏之后,就与苏州众官员一同站在码头前,等待德庆皇帝的圣驾了。

    等待之间,苏长畛稍稍犹豫了一下,突然转头向赵俊臣轻声问道:“赵大人,那周素海你也见过了,你觉得此人如何?”

    赵俊臣轻轻一笑,说道:“模仿得再像,也只是模仿罢了。曾经有位画家,说过这么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苏长畛微微一愣,然后一脸的叹服,道:“精辟!”

    ……

    PS:《摄政》被屏蔽的章节已经恢复了,但《逆臣》与《仙道》还有一些章节被屏蔽,不过这两本书都可以慢慢处理,《摄政》继续更新!谢谢大家的支持!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二章。邀游。() 
……

    ……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南巡船队终于驶入了苏州码头。

    然后,在伴驾百官的拥簇之下,德庆皇帝缓缓步下了龙船,另一边,赵俊臣与苏长畛则率领着苏州的官员们叩拜相迎。

    迎接圣驾的诸般流程,千篇一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自是不提。

    只是,在迎驾仪式结束之后,德庆皇帝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当众招见了苏州知府周素海,与周素海交谈了许久,言语之间颇多勉励,称赞周素海能力出众、家学渊源、前途无量,甚至还亲切的称呼周素海为“贤侄”……

    若是不知内情的人,看到这一幕,恐怕会以为周家如今正是深得圣眷、受到德庆皇帝无比的器重与信任,却根本不会想到,德庆皇帝为了整垮周尚景已是蓄谋已久,而周素海就是德庆皇帝这次计划的突破口!也是德庆皇帝计划中的必然牺牲品!

    只不过,时至今日,在场的官员们大都已是看明白了形势,也大都猜到了德庆皇帝的意图,这般情况之下,德庆皇帝依然是如此的惺惺作态,就不免有些虚伪了,过犹不及。

    当然,赵俊臣也理解德庆皇帝的想法——对于德庆皇帝而言,击垮周尚景、打压臣权、加强皇权等等,固然是极为重要的事情,但自己的后世名声也同样是不可忽视,所以德庆皇帝也不愿意落人话柄,让世人发现自己处心积虑的谋算朝廷重臣的事情,尤其是周尚景这样的三朝老臣,这样有损于德庆皇帝的帝王声誉。

    如此一来,一些表面上的虚伪作态,德庆皇帝还需要暂时保持下去!毕竟现在还不是图穷匕见的时候,苏州的种种真相,德庆皇帝也只能在“偶然间”发现!

    不过,这般惺惺作态,过于虚伪,不免失了气度,虽然或可以瞒过史书工笔,但百官们看在眼中,心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想法,得失之间,德庆皇帝即使最终斗垮了周尚景,也未必就可以占尽所有好处。

    其实,德庆皇帝并不是一位英明圣君,既没有圣君的心胸气度、也没有圣君的勤勉善政,却总是期望自己的身后名声可以与古时圣君相媲美,从这方面而言,说德庆皇帝是“眼高手低”也不为过,德庆皇帝的好大喜功、粉饰太平、装腔作势等等秉性,也皆是源自于此,这算是德庆皇帝身上最大的缺点了。

    这些年来,德庆皇帝多次想要扳倒周尚景,但周尚景皆是可以化险为夷,就是因为周尚景看透了德庆皇帝的这个缺点,也很善于利用德庆皇帝的这个缺点。

    至于这一次,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斗法结果如何,赵俊臣正在拭目以待。

    *

    表演结束之后,德庆皇帝终于不再耽搁,就起驾前往苏州行宫了。

    另一边,赵俊臣也连忙乘车相随。

    接下来这几天时间,正是德庆皇帝与周尚景斗法博弈的关键时刻,朝廷的局势也随时都会发生巨变,赵俊臣一来是为了见证学习,二来是为了寻找机会暗助周尚景,三来也是为了浑水摸鱼,却是打算紧紧跟随德庆皇帝的步伐,绝不远离。

    不过,赵俊臣正准备乘上马车,却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呼唤自己。

    转头一看,是泾国公陈佑。

    陈佑此人,虽然没有实权,为人也十分低调,一向是沉默寡言,但毕竟是爵列国公,还是七皇子朱和坚的岳丈、以及陈芷容的父亲,赵俊臣却是绝不敢小觑他。

    于是,听到陈佑的呼唤之后,赵俊臣连忙转身行礼相迎,口中客气道:“见过泾国公。不知国公唤我有何吩咐?”

    陈佑快步来到赵俊臣身旁,双手虚扶,说道:“赵大人不必多礼,本公只是一个闲散勋贵罢了,自然没什么紧要事情,只是陛下驾临、百官相迎之际,小女芷容不方面露面,所以就托老夫向赵大人传几句话而已。”

    陈佑的话语虽然是十分客气,但语气音调都十分平缓,没有任何的起伏波动,让人听着十分怪异。不过陈佑一向都是如此,赵俊臣也没有什么不满。

    只是听到陈芷容的名字之后,赵俊臣神色微微一动。

    陈芷容是一位聪慧知趣的女子,如今正是朝堂形势最复杂多变的时候,赵俊臣的心思也全都扑在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斗法上面,根本没办法分心,所以陈芷容这段时间也一直没有纠缠赵俊臣。

    如今,陈芷容却突然联系了赵俊臣,恐怕是有什么事情了。

    于是,赵俊臣问道:“不知陈小姐有何事?”

    陈佑缓缓摇头,说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小女听说苏州风景优美、人文鼎盛,想要邀请赵大人一同游玩罢了。”

    赵俊臣眉头微微一皱,只觉得自己之前的判断错了,他现在可没有心情与人闲逛游玩,陈芷容在这个时候发出邀请,未免有些不合时宜了。

    于是,赵俊臣就打算开口拒绝。

    然而,赵俊臣还未开口,陈佑已是补充道:“小女最近结识了一名女子,名叫李佳敏,此女明日要与人结伴游玩虎丘,小女就同样动了心思,也想要去虎丘游玩,还非要本公邀请赵大人……哎,小女一向被本公宠坏了,有些不知轻重,提出了无理要求,赵大人朝务缠身,若是没有时间,就直接拒绝她就是,切不可因为她而耽误正事。”

    听到陈佑的解释之后,赵俊臣又是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了一丝赞叹。

    这个陈芷容,竟是比赵俊臣想象中还要更加聪慧!

    李佳敏最近正是圣宠最隆的时候,明日要与她结伴游玩虎丘的人,自然就是德庆皇帝了。

    赵俊臣原本只是要求陈芷容去打探李佳敏的根底,却没想到陈芷容还能更进一步,竟是通过李佳敏打探到德庆皇帝的消息与行踪,并且通报于赵俊臣。

    若是没有陈芷容的通报,赵俊臣也不可能如此详细的掌控德庆皇帝的行踪了。

    于是,赵俊臣略略沉吟片刻之后,点头道:“泾国公多虑了,本官明日并没有什么事情,陪同陈小姐游玩苏州,也是本官的荣幸,求之不得。”

    正如前文所说,到了苏州之后,赵俊臣会紧紧跟随德庆皇帝,绝不远离!

    ……

    PS:出院了,这几天有惊、有险、有疲惫、有焦急,但一切都过去了,算是化险为夷。谢谢大家的体谅与关心,从今天开始恢复正常更新。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尾行。() 
……

    ……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相传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葬父之地,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有“虎丘”之名。山高三十六米,古树参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巅,又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南巡船队来到苏州的第二天,因为德庆皇帝与李佳敏要在这一天前往虎丘游玩的缘故,赵俊臣与陈芷容也同样结伴来到了虎丘游玩。

    当然,说是游玩,其实就是以游玩为名,尾行德庆皇帝与李佳敏两人罢了。

    并不是赵俊臣有什么特殊的癖好,只是赵俊臣想要趁着这次机会,详细观察德庆皇帝的表现、加深自己对德庆皇帝的了解。

    毕竟,这个世上,无论是皇帝还是平民,在不同的场合、时机,都会摆出不同的面孔、为自己戴上不同的面具,这些面具各有不同,或欢喜或悲伤、或淡泊或功利、或威严或亲切,这些面具并不仅仅只是一种伪装,更是一个人性格的不同展现,在归纳总结之后,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个人的秉性。

    以德庆皇帝为例,他单独面对赵俊臣的时候戴着一副面具,单独面对李佳敏的时候又戴着另一副面具,赵俊臣从前只见过前者,如今也想要见识一下德庆皇帝的另一面,这样一来,赵俊臣对德庆皇帝的了解也能够深刻许多。

    在心底深处,赵俊臣早已经将德庆皇帝视为敌人了,更多的了解自己的敌人总是有利无弊的。

    当然,若是趁着这次机会,可以从德庆皇帝身上获取什么好处,赵俊臣也同样是乐见其成的。

    *

    虎丘并不大,陈芷容也事先从李佳敏那里打探到了德庆皇帝的行程时间,所以赵俊臣与陈芷容进入虎丘之后,很快就远远见到了德庆皇帝与李佳敏的身影。

    此时,德庆皇帝一身微服,与李佳敏相伴而行,有说有笑,没有平日里所刻意保持的威严庄重,神态颇是惬意。

    按照计划,赵俊臣并没有现身去打扰德庆皇帝与李佳敏的“约会”——在这个时候现身,只会破坏德庆皇帝的心情,反而会引起德庆皇帝的不快——只是远远的缀在德庆皇帝的身后,暗暗观察着德庆皇帝的神情与表现。

    身为游伴,陈芷容似乎也猜到了赵俊臣的想法,来到虎丘之后,她刚开始还与赵俊臣聊些闲话,但自从发现了德庆皇帝之后,陈芷容就再也没有纠缠与打扰赵俊臣,只是亦步亦趋的跟在赵俊臣的身旁,饶有兴趣的观赏着虎丘的景色,只是在观赏景色之余,陈芷容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赵俊臣身上,一双美眸时不时的飘向赵俊臣——显然,在赵俊臣暗中观察德庆皇帝的同时,陈芷容也在暗中观察着赵俊臣。

    赵俊臣也发现了陈芷容的意图,但并没有在意,只是认真观察着远处的德庆皇帝,神色若有所思。

    德庆皇帝在微服私访期间认识了李佳敏,或许是当局者迷的缘故,又或许是李佳敏善于伪装,总之在德庆皇帝看来,李佳敏对他的“爱慕”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帝王身份,没有那么多的利益因素,所以德庆皇帝对于李佳敏也就少了一些防备,两人相处之际,德庆皇帝并没有太多的刻意做作,表现也更加自然。

    单独面对李佳敏的时候,德庆皇帝的表现与平日相比,确实是大有不同。

    比如,往常的德庆皇帝,十分善于控制情绪、总是喜怒不形于色,但此时的德庆皇帝,情绪却十分多变,与李佳敏交谈之际,时而欢畅大笑,时而摇头叹息,时而侃侃而谈,时而沉默不语。

    又比如,德庆皇帝平日里的表现,总是十分的自信,即使在祭拜天地祖先的时候,也总会表现出一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神态,但此时的德庆皇帝,在遇庙祈福的时候,却表现的十分虔诚,上香祈愿之际,竟也会神色认真的念念有词。

    再比如,平时的德庆皇帝,总是表现的精力旺盛,却又话语不多,不到必要时候,绝不会轻易开口表态。但此时的德庆皇帝,却是频频开口,无论是遇到什么,总是会迫不及待的发表见解,表现欲极强。与此同时,德庆皇帝也表现出了精力不济的一面,游玩虎丘期间,时不时都会停脚歇息片刻。

    显然,这些表现,皆是体现了德庆皇帝性格的另一面。

    对于德庆皇帝的种种表现,赵俊臣也是全都记在心中、暗暗分析着。

    而就在赵俊臣暗暗分析的时候,突然,陈芷容似乎发现了什么,偷偷抽动了一下赵俊臣的衣袖。

    赵俊臣还未反应过来,就发现有一名身材壮硕的中年男子突然靠近到自己身旁,并且拱手向自己行礼道:“赵大人,有礼了!陛下今日微服私访,由本官负责暗中保护,却发现赵大人出现在附近,并一直尾随陛下,却不知赵大人有何意图?虽然本官并不认为赵大人你会有什么歹意,但尾行陛下、暗中窥探,实在是太过敏感,若是赵大人不能给本官一个合理解释的话,那么本官恐怕就只能得罪了!”

    说话之际,中年男子用审视的眼光打量着赵俊臣,神情严肃。

    另一边,赵俊臣见到这位中年男子之后,眼中亦是有精光一闪。

    这名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德庆皇帝的铁杆亲信——锦衣卫指挥使洪锦!

    之前,赵俊臣组建西厂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