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俊臣很早就明白了情报的重要性,为了建设一个可靠快捷的情报网络,赵俊臣耗费了无数的银子与精力,如今总算是有了一些成果,至少没有让自己变成聋子瞎子,虽然不似周尚景一般总是先知先觉、步步先机,但总算是没有后知后觉、被人算计。

    然而,这个时代的人们,似赵俊臣一般重视消息情报的人并不算多,大多数人收集情报的手段还停留在“口耳相传”的程度。

    就比如现在,赵俊臣早在德庆皇帝南巡之前,就已是知晓了德庆皇帝南巡的真正意图、以及太子朱和堉想要整顿商税的事情,并且已是筹谋了许久,这样一来,等到事发之际,赵俊臣自然可以获取最多的好处。

    与赵俊臣相比,绝大多数人的消息都是滞后的,他们并不清楚京城里的风云变化,也不明白德庆皇帝为何会急匆匆的赶回京城,只能够依靠最原始的手段收集消息,后知后觉之余,也是处处被动。

    不过,消息的传播即使再是如何滞后,也总有传到人们耳中的那一天!

    *

    南巡船队离开了扬州之后,依然是满速航行,很快又来到了淮安城,并且打算在淮安城暂歇一晚。

    与此同时,太子朱和堉整顿商税的消息,也总算是传到了伴驾百官的耳中。

    这件消息带来的震动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百官之中,从不缺乏聪明人。

    这些聪明人得知消息之后,很快就得出了三点结论——其一,原本就已是暗流汹涌的庙堂,即将要因为商税整顿的事情而陷入更大的混乱;其二,太子朱和堉捅了大篓子,恐怕要被动了,至于留京辅政的阁老黄有容,更是要倒大霉,朝堂中枢的势力平衡即将要被打破;其三,赵俊臣身为户部尚书,不仅熟知税赋之道、更拥有无人可及的理财本领,德庆皇帝想要收拾商税整顿的烂摊子,就必然要进一步的重用赵俊臣,让赵俊臣接手商税整顿的事情,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赵俊臣必然会是炙手可热、权势大涨!

    明朝的商税,原本就是油水十足,而商税的整顿更是充满了机遇,政策稍有些许偏向,就能够带来无穷无尽的利益与好处。

    所以,收到消息之后,政治投机者们自以为看明白了形势的变化,自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皆是将目光转向了赵俊臣,期望自己能够从赵俊臣身上得到一些好处。

    一时间,赵俊臣的书桌上摆满了拜贴,有官员、有勋贵、有巨贾、有名士,所有人都想要与赵俊臣见上一面、拉近关系,其中有许多人更是直接表示了自己愿意投靠赵俊臣的想法,仿佛赵俊臣已是成为了庙堂中最受欢迎的人物。

    事实上,不仅仅是赵俊臣,自工部尚书左兰山以下,所有的“赵党”官员皆是受到了大量的关注与讨好。

    所以说,德庆皇帝担心赵俊臣主持了商税整顿之后会势力大涨、难以控制,并且提前收了赵俊臣的一些权柄,也并非就是无的放矢。

    赵俊臣一旦主持了商税整顿之事,固然会触犯许多人的利益,成为许多既得利益者的眼中仇寇,但他同时也拥有了重新划分利益分配的权力,这些利益是如此的巨大,足以令人动心,许多人为了谋取更大的好处,会自愿成为赵俊臣的门下犬马、为赵俊臣摇旗呐喊,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想要与赵俊臣套近乎的时候,赵俊臣却没有与任何人见面,只是趁着南巡船队在淮安城暂歇的时间,穿着一身便服,领着许庆彦来到了淮安城的街头,在夜色之中随意的漫步游玩。

    如今的形势之下,赵俊臣今后恐怕是再难有任何的清闲时间了。

    所以,赵俊臣趁着自己还未回京,也打算放松一下心情,享受最后的闲暇时光。

    在淮安城的夜市之中,赵俊臣仿佛是一位寻常百姓,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热闹、赏夜色、品尝小吃、随着人流而动,显得颇是惬意。

    原本,赵俊臣以为自己这一晚上时间就会这样度过去了。

    然后,在热闹的夜市之中,赵俊臣看到了同样是身穿便服的周尚景。

    只见周尚景穿着一身朴素儒装,也隐藏了自己的气质,就仿佛是一位落魄的老书生一般,静静站在街角处,向着赵俊臣含笑点头示意。

    似乎是偶遇,又似乎是等待赵俊臣许久了。

    见到周尚景之后,赵俊臣先是微微一愣,但很快就恢复如常,并且快步走到了周尚景的身前,躬身行礼道:“原本只是闲逛,没想到竟会遇到您,周前辈真是好雅兴!”

    周尚景淡然一笑,说道:“俊臣你如今正是受万人瞩目之际,却又一身便服,漫步于民间夜市之中,一副风淡云轻的模样,又何尝不是好雅兴呢?”

    然后,两人对视一笑,自然而然的并肩同行了。

    漫步之间,两人闲谈了几句之后,周尚景突然话锋一转,说道:“说起来,老夫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俊臣时的情景。当时,俊臣被陛下钦点为状元,脸上满是狂喜与不可置信的样子,连说话也是磕磕巴巴、没有条理……当时,老夫觉得俊臣你城府太浅、进退失据,虽然是机缘巧合成为了状元及第,但今后的前途恐怕是有限的很。”

    说完,周尚景失笑摇头,说道:“却没想到,老夫竟是走眼了,俊臣你如今年纪轻轻,就已是官居二品,今后还会成为庙堂中最炙手可热的新贵,当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啊……尤其是南巡前后的这段时间,庙堂之上风云起伏,陛下与老夫的明争暗斗吸引了世人瞩目,如今这场争斗总算是告一段落,在旁人眼中,这一次陛下与老夫可谓是两败俱伤,渔翁得利的乃是沈常茂,但老夫却十分清楚,真正得到了最大好处的人是你赵俊臣!你利用陛下与老夫的争斗,不仅将太子推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还趁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可以说陛下与老夫皆是被俊臣你算计了……说起来,倒也是好手段、好心机。”

    听到周尚景的感慨,赵俊臣并没有答话,只是静待下文。

    果然,周尚景感慨之后,突然问道:“那么,俊臣你觉得,你究竟是凭什么走到如今这一步的?是冠绝天下的理财之术?还是洞察先机的精明眼光?又或者是高人一筹的高明手段?”

    以赵俊臣如今的声望地位,恐怕也只有周尚景有资格这样询问赵俊臣了。

    赵俊臣认真思索片刻之后,摇头道:“都不是!近些年来,我虽然会偶尔遇到一些小挫折、小麻烦,但基本上还是一帆顺风,这恐怕不是因为我的手段眼光有什么高明之处,而是形势造就……或者说,我的运气很好,遇到了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形势。”

    周尚景赞赏的点了点头,说道:“老夫还担心你会被眼前的形势冲昏头脑,没想到你依然能够保持冷静,当真是难得的很……没错,俊臣你能有如今的成就,其实很有运气的成分。近些年来,朝堂中没什么杰出的人才,老夫与陛下相互牵制、眼中只有彼此,对你也没有足够重视,其他几位阁老又都是目光短浅之辈,眼中只有蝇头小利,又屡屡受到老夫的打压,实力不足一提……所以,你真正的政敌只有太子朱和堉,以及太子手下的那些清流!但自从先皇打压了东林党之后,清流们无论是实力还是手段,皆已是不成气候,太子的秉性又十分刚直,非常容易利用……这让你得到了从容发展的空间!当然,你能够充分把握机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也是你的本事,但更多的还是时也势也、环境使然。”

    周尚景的这一番话,似乎有些小觑赵俊臣,但赵俊臣却是深以为然的点头表示认同。

    近距离观看了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斗法博弈之后,赵俊臣知道自己的手段心机还差得远,若是德庆皇帝与周尚景刻意的针对自己,赵俊臣恐怕会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

    所以,赵俊臣能走到如今这一步,除了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及自己源自于后世的见识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相互牵制、没空搭理自己罢了、

    对于自己的认识,赵俊臣一直都很清醒。

    周尚景又说道:“不过,从今往后,形势又是不同!因为太子整顿商税的事情,老夫与陛下已是达成了秘密约定,暂停了争斗,而你主持了商税整顿之后,必然会权势大涨,所以陛下与老夫也会重视于你,不会再放过你的一举一动……事实上,不仅仅只是陛下与老夫,朝野的各方势力从今往后都不会再轻视于你,你的政敌们也不会再对你掉以轻心!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反复揣摩,你的任何动作都会被人紧紧盯着!所以,你目前的形势看似大好,但实际上环境反而要比从前更加的危机四伏,若是稍有差池,就是万劫不复……”

    说到这里,周尚景摇头轻叹,说道:“这样的日子,老夫已是度过了几十年,当真是十分辛苦……那么,俊臣你觉得,这般情况之下,你是否还能像之前一般从容应对?”

    赵俊臣沉默片刻后,叹息道:“说实话,晚辈只能尽力,但并没有太多的信心。”

    周尚景点了点头,再次沉默了起来。

    然后,两人就在沉默之中,漫步在淮安城的夜市之中,再也没有任何对话。

    直到月上枝头,两人准备回去的时候,周尚景又突然开口问道:“听说,陛下收了你西厂和内承运库的权柄?”

    赵俊臣点头道:“确实如此。”

    “也就是说,商税整顿的事情,陛下打算让你接手了?”

    赵俊臣再次点头,道:“前辈目光如炬,什么都瞒不过您。”

    “关于商税整顿,你心中可有预案?”

    “有一些。”

    “其中可有与老夫合作的机会?”周尚景看似昏花的老眼突然闪过了一丝精光,又问道。

    赵俊臣突然笑了,再次点头说道:“俊臣资历浅薄、能力不足,有许多事情皆是需要前辈您帮衬一二。”

    周尚景也笑了,点头道:“那就好。”

    说完,周尚景已是转身离去。

    赵俊臣目送着周尚景离开,只见周尚景的背影佝偻苍老,仿佛是弱不经风,但这个背影已是屹立朝堂数十年,所以赵俊臣从来都不敢小看。

    周尚景今天与赵俊臣见面,看似是劝告赵俊臣谨慎,但其中深意也很明显——接下来的形势,并不似你想象中那般简单,也不是你一个人能够解决的,所以赵俊臣与周尚景需要相互合作,周尚景想要瓜分商税整顿的利益,与此同时也会帮助赵俊臣解决一些麻烦。

    然后,赵俊臣很干脆的答应了周尚景的要求。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

    ……(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八章。赵俊臣的构想(上)。() 
……

    ……

    周尚景的劝告,确实给赵俊臣提了一个醒,那就是随着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自己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改变!

    从今往后,不仅仅是德庆皇帝、周尚景、沈常茂等等朝廷核心人物们会更加重视自己,就算是朝堂里的那些中低层官员,也绝不会放过自己的一举一动。

    在此之前,赵俊臣只是重视了前者,却是有些忽略了后者。

    然而,德庆皇帝、周尚景、沈常茂等人,虽然是权高位重、势力雄厚,但终究只有寥寥几人罢了,而且他们的秉性、手段、习惯等等皆已是为赵俊臣所熟知,看似威胁十足,但赵俊臣也可以从容面对。

    至于那些中低层朝廷官员,虽然是权低位轻、影响力有限,但同样是数量众多、无处不在,而且赵俊臣也无法完全掌控他们的立场、动机、与态度,若是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他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突然冒出来,或许就会打乱赵俊臣的计划,让赵俊臣功亏一篑、迎来一场惨败。

    从这方面而言,周尚景确实是经验丰富、眼光老辣,赵俊臣也十分感激周尚景对自己的提醒与劝告。

    不过,感激归感激,但两人今后究竟是否要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又会达到怎样的层次,赵俊臣只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决定。

    之前,赵俊臣含糊其辞的答应了两人的合作,其实也只是一种初步的意向罢了,接下来赵俊臣还要根据周尚景的诚意、以及朝廷形势的变化来具体决定。

    *

    只是,得到了周尚景的提醒之后,赵俊臣也彻底失去了闲情逸致,心思也愈加的谨慎小心,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赵俊臣将自己关在房间之中,与幕僚们反复推敲与修改着自己今后的计划。

    当然,赵俊臣对外则是宣称自己这是奉旨对商税整顿的事情进行研究,要赶在回京之后交给德庆皇帝一份具体的可行方案,所以也理直气壮的推掉了那些政治投机者们对自己的拜会请求、以及各方势力对自己的试探。

    如今,赵俊臣的幕僚团队已是初具规模,肖文轩、苏西卿、李伦等人可谓是各有所长,牛辅德、欧阳博、李传文等人更是经验丰富、可以独挡一面。而赵俊臣经过了详细的考察之后,如今已是初步信任了他们,也将自己关于商税整顿的计划尽数的告知于他们,有了他们的补充与参谋,赵俊臣在群思集议之下,也确实发现了自己计划之中的许多漏洞。

    事实上,当幕僚们得知了赵俊臣即将要负责商税整顿的事情之后,皆是迸发出了极大的热情,甚至比赵俊臣本人还要更加积极——毕竟,他们身为赵俊臣的幕僚,与赵俊臣的利益已是趋于一致,若是赵俊臣的权势增长,他们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能够得到许多好处,所以也是尽心尽力的辅佐赵俊臣,没有丝毫的懈怠。

    就这样,在反复的探讨、推敲与修改之间,五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在此期间,南巡船队依然是满速前行,已是来到了山东枣庄境内!

    *

    德庆皇帝南下的时候,黄河正处于平缓时期,所以南巡船队是通过徐州航道前往南直隶的。

    但德庆皇帝返京的时候,因为黄河已是渐渐进入了涨水期,为了防止水患,徐州航道如今已是被彻底的封堵关闭,南巡船队也就改变了航线,进入山东境内之后改由微山湖口向东,经韩庄、台儿庄等地,最终到达邳州,然后再沿着原路返回京城。

    这段运河,是明朝万历年间最显著的政绩之一,名曰“泇运河”。

    事实上,“泇运河”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与效益,不尽保证了漕运、减少了黄河水患,也带动了台儿庄等地的经济繁荣。

    当然,“泇运河”开通之后,也造成了徐州等地的逐步衰落。

    在赵俊臣整顿商税的计划当中,台儿庄是一处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所以南巡船队来到台儿庄境内之后,赵俊臣总算是离开了自己的房间,打算趁着南巡船队暂歇的时间,对台儿庄的现状进行详细的考察。

    然而,赵俊臣准备妥当之后,刚准备前往台儿庄,却突然收到了一份拜贴。

    这段时间以来,赵俊臣因为即将要负责商税整顿的事情,可谓是炙手可热、受到了万人瞩目,每天收到的拜贴没有一百份也有八十份,想要求见赵俊臣的人可谓是身份各异,既有官员也有巨贾、既有勋贵也有鸿儒,但他们却皆是被赵俊臣找理由拒见了。

    如今,一切尚未准备妥当,还不是见这些人的时候。

    但看到这份拜贴之后,赵俊臣却临时改变了主意。

    这份拜贴,是邀请赵俊臣赴宴见面的,落款人名密密麻麻,粗略的算下来竟是有二十余位之多,但为首的三人皆是与赵俊臣有过一面之缘,分别是茂晟商行的大老板戴逢福、大荣船行的大老板白明宇、以及盐商总会的会长林云璞,这三人皆是徽浙商帮的魁首人物,能够很大程度上代表徽商集团的意志。

    除了这三人之外,其他的落款人也皆是徽浙商帮之中的实力派人物。

    似乎,徽商集团的实力派人物竟是有近半人聚集到了台儿庄,并且还是专门为了赵俊臣而来的!

    对此,赵俊臣并不感到意外。

    徽商集团依靠走私谋取暴利,当太子朱和堉将要整顿商税、打击走私的事情传到江南之后,这些人自然是坐不住了——朝廷每一次整顿商税、打击走私,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徽商要倒霉了,不仅幸苦积攒的万贯家财要全部充公,他们以及他们的族人也将会性命不保!

    前文已是说过,徽浙商帮的本质与晋商集团不同,他们看似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就是朝廷刻意圈养的“肥猪”罢了!平时朝廷容忍他们走私,也只是为了让“肥猪”们养膘,等到“肥猪”们足够肥了之后,就是朝廷动刀开宰的时候!

    所以,得到了朝廷即将要整顿商税、打击走私的消息之后,这些徽商又如何还能坐得住?

    与此同时,徽商之中也有聪明人,他们也预想到了商税整顿的事情最终会交由赵俊臣负责,所以他们自然是急匆匆的赶到了台儿庄,想要趁机打探赵俊臣的态度。

    徽商集团的实力十分雄厚,无论是财力还是影响力皆是不容小觑,赵俊臣对他们是采取拉拢态度的。

    当初,在扬州的时候,赵俊臣与戴逢福、白明宇、林云璞三人见面之后,更是提出了合作意向,那就是户部与徽浙商帮联合组建一家规模庞大的船行,由朝廷提供优惠政策,由徽浙商帮提供人力、财力与船只,然后再凭借这家船行的雄厚实力与政策优势,彻底垄断京杭运河与长江航道的航运生意。

    事实上,这项提案也是赵俊臣整顿商税计划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听到赵俊臣的提案之后,戴逢福、白明宇、林云璞三人皆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表示他们回去商议之后再给赵俊臣答复。

    然而,直到德庆皇帝结束了南巡之后,赵俊臣依然没有等到他们的答复。

    显然,徽浙商帮对于赵俊臣的提议是心存顾虑的。

    他们的顾虑究竟是什么,赵俊臣也能够猜到一个大概。

    首先,赵俊臣只是一位户部尚书罢了,权柄与影响力不足,并不能保证这项提议的顺利推行。

    其次,通过走私生意,徽商们已是获得了足够的利益,他们不需要再冒着风险另起炉灶。

    最后,他们是商人,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