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他,太子朱和堉迈步前行之间,眼睛一直盯着赵俊臣。

    见到这般情况,赵俊臣眉头一皱,轻轻叹息了一声,知道自己恐怕是无法向“赵党”众人详细交代所有事情了。

    于是,趁着太子朱和堉走近之前,赵俊臣又向“赵党”众人说道:“看样子,咱们的太子殿下找本官有事,那么大家就暂且先散开吧,太子他独身前来,恐怕也不想让其他人听到谈话内容……接下来的大朝议,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但现在已是没时间交代清楚了,大家到时候只要随着本官表态就好。”

    得到赵俊臣的吩咐之后,“赵党”众人纷纷是收敛了脸上的惊疑表情,又答应了赵俊臣的吩咐之后,就皆是散开了。

    接着,片刻时间之后,太子朱和堉已是来到了赵俊臣的身前。

    事实上,太子朱和堉要与赵俊臣谈话的事情,颇是引人注目,一时间皇极殿外竟是安静了许多,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赵俊臣与太子朱和堉的身上。

    ******

    赵俊臣的身材并不算矮小,但太子朱和堉的身材却要比赵俊臣更加高大一些,他来到赵俊臣身前之后,表情严肃的垂头打量着赵俊臣,颇是有些威压气势。

    不过,太子朱和堉的威压气势并不能影响到赵俊臣的情绪,所以赵俊臣只是表情如常的向太子朱和堉行礼问安,说道:“下官赵俊臣,见过太子殿下,不知太子殿下找下官可是有事吩咐?”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又见到赵俊臣丝毫没有惧怕自己的意思,太子朱和堉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打量赵俊臣的目光之中也闪过了一丝不加任何掩饰的厌恶,就好像赵俊臣是什么脏东西一般。

    不过,太子朱和堉沉默了片刻之后,终究还是开口说道:“听说,你府上最近来了一位名医,乃是名满天下的杏林魁首,名叫章德承,号称是万家香火生佛,此人医术高超,能治百病,更胜于朝中御医,可有此事?”

    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询问之后,赵俊臣不由一愣。

    跟随德庆皇帝回到京城之后,赵俊臣几乎没有任何的歇息,马上就来到了紫禁城,等待着大朝议的开始,完全没有回府的时间,所以对于太子朱和堉所说的事情,赵俊臣自然是毫不知情。

    虽然,在南巡期间,赵俊臣与京城一直有联系,但相互间只是通报了一些较为重要的消息,至于名医章德承的事情,显然不属于此列。

    不过,想起柳蕊带着盲女虾儿前往陕西寻找章德承求医的事情,赵俊臣很快就猜想到了大概情况,于是答道:“下官回京之后,马上就来到了皇极殿外等待朝议开始,尚没有联系家宅,所以并不知晓章德承的事情,不过太子殿下一直留在京城,想来您的消息应该不会有假。”

    太子朱和堉点了点头,继续冷声说道:“我七弟的身体一直不好,既然这个章德承的医术如此高明,等你回府之后,就让他马上前往七弟府上、为七弟诊断身体……这件事非常重要,你可不能怠慢了,若是你请来的名医能够医治好七弟的身体,那么我也会为你向父皇表功!”

    说话之间,太子朱和堉的表情冷淡,嫌恶的目光也依旧没有遮掩,好似现在不是他有求于赵俊臣,而是赵俊臣有求于他一般。

    七皇子朱和坚?

    赵俊臣并没有在意太子朱和堉的态度语气,只是很快就想到了事情的关键之处!

    虽然不知道太子朱和堉从何处得知了名医章德承的事情,但很显然的是,太子朱和堉因为整顿商税的事情,如今已是储君之位不稳,不论德庆皇帝还是朝中百官,这个时候都会下意识的寻觅新储君的人选,而七皇子的身体状况若是在这个时候突然好转的话……

    恐怕,在此风起云涌之际,七皇子朱和坚已是再也坐不住,打算让自己浮出水面了!

    想到这里,赵俊臣的目光微微闪烁着。

    ……

    PS:话说,在一般情况之下,本书每天都是凌晨之前更新的,时间还算是稳定,怎么今天的更新时间还没到,就有很多老读者认为今天没有更新了?

    恩,再解释一遍,虫子因为某些家事,每天都是晚上九点以后才有时间码字,等到新章节写完之后,往往就已经是快要到第二天凌晨了。虫子也知道本书的更新时间太晚了,会让大家等待许久,但虫子确实是没办法,受家事所累,每天能够稳定更新,就已是极限了。

    不过,为了大家能够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虫子今后会尽量把时间提前的。

    以上。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大朝议(二)。() 
……

    ……

    七皇子朱和坚,这个城府极深、心机阴狠、不折手段的野心家,终于要走出幕后、登上舞台了。

    这样一来,除了德庆皇帝、周尚景、以及赵山才之外,又一个值得赵俊臣重视的人物出现了!

    对于这般情况,赵俊臣早就有了预料,但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赵俊臣依然是隐隐感到了一丝压力。

    其实,朱和坚的心智手段恐怕是比不上周尚景的,也没有德庆皇帝的大义名分与政治手腕,更不似太子朱和堉一般贤良名声传天下,但从某方面而言,朱和坚带给赵俊臣的压力却又要比这三人更强一些。

    这是因为,朱和坚的城府极深、手段最狠,行事风格也不似德庆皇帝、周尚景、朱和堉一般有迹可循,他的实力至今依然是深藏不露,对于赵俊臣而言,朱和坚的存在可谓是充满了未知。

    未知,往往就代表着危险!

    唯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但赵俊臣对于朱和坚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罢了,所以赵俊臣自然是没有对付朱和坚的把握。

    虽然,赵俊臣与朱和坚目前存在着合作关系,但朱和坚显然不是一位胸怀博大之人,未必能够容下赵俊臣的存在,两人将来很有可能会反目成仇,所以赵俊臣对于朱和坚一直是心有戒备。

    “这样看来,朱和坚马上就要由暗转明了……不过,这未必就是一件坏事,朱和坚从前最大的优势就是隐藏在暗处,无人能够察觉到他的计划与行动,但他身处明面之后,最大的优势也就失去了,我也正好可以趁机试探一下他的真实本领……储君之位,固然是令人眼红,但这个位置也同样是一个火山口,他即使能够坐上去,也未必就能坐稳……”

    赵俊臣暗暗想道。

    另一边,见赵俊臣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竟然没有回答自己的问题,太子朱和堉眉头愈加皱了起来,质问道:“怎么,难道你不愿意?”

    看着眼前的太子朱和堉,赵俊臣眼中闪过了一丝怜惜——这个人固然是迂腐固执了一些,但他绝对是一位好兄长,为七皇子朱和坚可谓是掏心掏肺、尽心尽力,然而七皇子朱和坚却是一直在利用他的兄弟之情、觊觎他的储君之位,无时无刻不是在暗中算计于他,也不知太子朱和堉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察觉到这一点。

    有那么一瞬间,赵俊臣很想要告诉朱和堉真相。

    不过,赵俊臣终究还是忍住了。

    因为,太子朱和堉绝不会相信自己的警告,并且赵俊臣也很讨厌做无用功。

    最终,赵俊臣只是垂头答道:“为皇室尽力,下官当然愿意,还请太子殿下放心,等朝议结束之后,下官回府后第一件事就是亲自将名医章德承送到七皇子的府上。”

    赵俊臣这句话的重点,在于“亲自”二字。

    因为,赵俊臣突然发现,趁着这次为七皇子朱和坚诊断病情的机会,自己与七皇子朱和坚可以正大光明的进行接触了——若是平时,像是赵俊臣这样的外臣是不能随意接触皇子的,但有了太子朱和堉的要求,这次见面也不会引起太多的怀疑。

    然后,赵俊臣也可以趁机试探一下七皇子朱和坚的虚实。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回答之后,太子朱和堉并没有察觉赵俊臣的言中深意,只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

    太子朱和堉达成了目的之后,自然不愿意与赵俊臣多聊,就打算转身离开。

    只是,就在转身之际,太子朱和堉突然又想到了什么,身体微微一顿,却是再次将目光放在了赵俊臣身上。

    接着,太子朱和堉微微犹豫了一下之后,再次开口道:“近几天以来,屡屡有人向我提到你,说是我朝商税的混乱现状唯有你赵俊臣才有能力扭转……趁着这个机会,我想问你一句,你当真有把握可以扭转我朝的商税现状?”

    赵俊臣同样是稍稍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实话实说道:“下官心中倒是有一些主意,大约有六七成把握。”

    “六七成?”听到赵俊臣的回答之后,太子朱和堉微微一愣——他深知商税整顿的困难性,所以六七成的把握绝对不算低了——然后则是摇头道:“若是没有夸张,这已经是极高的把握了,但就算这是真的,我也绝不会允许由你来负责此事!哪怕是父皇的态度已定,我也一定会与父皇据理力争!”

    听到太子朱和堉的言论之后,赵俊臣只是沉默不语,并没有质问原因,也没有进行反驳。

    不过,赵俊臣虽然没有质问与反驳,但太子朱和堉已是进一步说道:“因为,你是一个贪得无厌的贪官!若是商税整顿的事情交到你的手上,不知会有多少民脂民膏、朝廷税银要被你私底下贪墨掉,到时候受损的只会是朝廷与百姓!获利的只是你们这些蠹虫!”

    对于太子朱和堉所讲的情况,从某方面而言赵俊臣还真是无法反驳。

    虽然,赵俊臣已是很久都没有贪污挪用的举动了,然而赵俊臣的手下却是一批贪得无厌的蠹虫,但赵俊臣又不得不借助他们的力量,所以赵俊臣一旦负责了商税整顿的事情,必然会有一批民脂民膏、朝廷税银要被他们私底下贪墨掉。

    这般情况,赵俊臣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完全改变,最多也只能稍稍控制一下罢了。

    当然,赵俊臣虽然不会主动贪污,但赵俊臣的手下官员贪污之后,同样会将很大一部分赃银主动上交给赵俊臣,从这方面而言,赵俊臣也不能算是无辜。

    不过,虽然无法反驳太子朱和堉所说的情况,但对于太子朱和堉所表达的观点,赵俊臣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于是,赵俊臣也终于不再沉默,突然开口询问道:“下官有一事不明,还请太子殿下指点。”

    太子朱和堉微微一愣,但还是说道:“说吧。”

    赵俊臣问道:“官员最基本的职责,究竟是做出政绩?还是清廉自守?清官难道就一定是好官?”

    太子朱和堉也并非是一个纯粹的笨人,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很快就猜到了赵俊臣的言中深意,却是沉默着没有回答。

    然后,赵俊臣又问道:“下官举一个例子,当然这也仅仅只是一个例子而已……若是下官在不损民利的前提下,每年都可以为朝廷增加国库收入一千万两白银,其中又有三百万两银子被损耗掉了,但每年依旧可以增加国库收入七百万两白银,那么这件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另一位官员,每年只可以为朝廷增加国库收入三百万两白银,并且还可以如数的缴入国库,没有任何的损耗,那么此人与下官相比,又是孰优孰劣?”

    太子朱和堉冷笑一声之后,反问道:“你所谓的‘损耗’,就是贪污了吧?这些年来,你就难道是借着这个理由心安理得的贪污受贿?即使你当真可以每年为国库增加一千万两银子的收入,但也不代表着你就有了贪污其中三百万两银子的权力!”

    赵俊臣轻轻一叹,说道:“太子殿下讲得有理,但您的这番话只是避重就轻,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太子朱和堉冷哼一声,说道:“哼!本太子又为何要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本来就有谬误之处!为何不能是有人既可以为朝廷增加国库收入一千万两白银,又可以将这笔银子没有任何损耗的全部上缴国库?”

    显然,这段时间以来,太子朱和堉的固执性格虽然没有改变,但思维逻辑能力倒是增长了许多,并没有掉入赵俊臣的逻辑陷阱之中。

    可惜,赵俊臣的询问,不仅仅只涉及到了逻辑,也涉及到了现实。

    于是,赵俊臣回答道:“太子殿下,很遗憾的是,确实没有人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即使此人是一位完人,不仅能力出众,还可以廉洁自守,但他办事的时候,终究需要下面官员帮衬着,一旦失去了下面官员的支持,此人的能力即使再强,最终也只会是一事无成!但他手下的人却不可能全都是完人,这世上的完人并没有这么多,也不能用完人的标准要求所有人!

    事实上,不论是谁,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须要先想办法带动手下人的积极性,让手下人看到尽心办事的好处,对于有些事情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打击了手下的积极性不谈,你的精力也会分散,大都消耗在整顿风纪上面了,这样一来,又如何还能成事?”

    赵俊臣的这一番话,似乎有些道理,可惜这些道理与太子朱和堉的认知完全相反,所以赵俊臣的话声刚落,就遭到了太子朱和堉下意识的斥责:“歪理邪说!”

    然而,斥责之后,太子朱和堉却是一时间也找不到具体的论点论据来反驳赵俊臣的观点。

    于是,太子朱和堉只能用嫌恶的目光盯着赵俊臣,气氛一时间竟是僵持了下来。

    幸好,就在这个时候,皇极殿的大门缓缓打开了。

    这就意味着,大朝议终于要开始了。

    于是,太子朱和堉狠狠瞪了赵俊臣一眼之后,就转身离开了。

    看着太子朱和堉离去时的背影,赵俊臣轻轻叹息一声。

    太子朱和堉是理想主义者,仿佛白莲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但赵俊臣则是一位满身泥垢的现实主义者,相互之间果然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分歧极大、最难统一。

    不过,赵俊臣只是稍稍感慨了一下,他的心神很快就集中到了接下来的大朝议之上。

    ……

    ……(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章。大朝议(三)。() 
……

    ……

    随着皇极殿的大门缓缓打开,众官员皆是精神一振。

    眼看着“大朝议”即将要开始了,百官们不敢怠慢,皆是按照各自的官阶职位排好了队列,并且在太子朱和堉与几位阁老的带领下,鱼贯进入了皇极殿内。

    大约等待了一炷香的时间,百官们就听到大太监张德扬声唱诺道:“陛下驾到~百官迎驾”

    随着张德的唱诺,德庆皇帝缓步来到了皇极殿内,百官们则是行礼跪拜、口呼万岁。

    却说,德庆皇帝坐上龙椅之后,先是让百官们平身,然后又主动开口、缓缓说道:“朕这次南下巡游,乃是为了视察江南粮赋重镇的情况、传播皇帝威仪、强调朝廷存在,加强地方对中枢的敬畏之心……”

    为自己这次南巡寻找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后,德庆皇帝话锋一转,又说道:“然而,在这次南巡期间,朕虽然是收获颇丰,但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那就是,地方衙门对朝廷中枢的政令阴奉阳违、缺乏敬畏、朝廷中枢对地方衙门监察不足、交流不畅,因此而衍生的种种状况,竟是屡屡可见!”

    理所当然的,德庆皇帝开始借题发挥、趁机立威了。

    说话间,德庆皇帝突然将目光转向了周尚景,缓缓说道:“周尚景,趁着今天的机会,你亲自将苏州衙门隐瞒倭寇作乱的事情向百官们详细解释一遍,也让百官们看看,朕的大明江山如今已是乱成了什么样子!”

    听到德庆皇帝的吩咐,周尚景花白的眉毛微微一扬,知道德庆皇帝这是要借着自己被贬职的事情向百官们敲山震虎、杀猴儆鸡了。

    不过,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二人早在苏州的时候就已是达成了秘密协议——德庆皇帝将不再继续追究周尚景的庇护之罪,但作为交换,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周尚景也必须要全力配合德庆皇帝稳定朝野局势的行动。

    所以,德庆皇帝如今虽然是摆明了要踩着周尚景来提升自己的威望,但德庆皇帝的威望提升同样是稳定朝野局势的必要条件之一,周尚景出于大局考虑,却也只能强自忍耐、默默配合。

    从这方面而言,德庆皇帝也算是小小的算计了周尚景一次。

    于是,周尚景缓步出列,道:“老臣遵旨。”

    然后,当着文武百官面前,周尚景将苏州倭寇之乱的事情避重就轻的讲诉了一遍,但其中并没有提及自己暗中包庇孙儿周素海的事情。

    等周尚景讲诉完毕之后,德庆皇帝面色严肃的缓缓点头,又向周尚景问道:“苏州出了这么大的乱子,你身为当朝首辅,竟是毫不知情,这是何等的失职!?所以,朕必须要治你的失察之罪,罢免了你内阁首辅之位,并且罚俸三年……朕的这般处置,你可服气?”

    周尚景微微垂头,也表现出了一副敬畏的模样,缓缓说道:“老臣确实失察了,理应受罚,不敢不服!”

    “那就好。”德庆皇帝的表情十分冷峻,然后又趁机向百官们宣布了沈常茂接替周尚景担任内阁首辅的旨意。

    原本,在苏州衙门隐瞒倭寇作乱的事情之中,周尚景的罪名明明应该是“欺君罔上”,德庆皇帝对周尚景的惩处也是极轻,近乎于无;但如今,在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避重就轻、巧妙掩饰之下,周尚景的罪名却是变成了“失察之罪”,这样一来,德庆皇帝对周尚景的惩处就显得很重了。

    可惜,绝大部分官员并不了解事情真相,当他们看到德庆皇帝竟只是因为周尚景的一时失察就重惩了周尚景、而周尚景这般权臣竟然是没有任何抵抗的接受了德庆皇帝的旨意,不由得纷纷大惊,心中对德庆皇帝也就愈加的敬畏了。

    另一边,看到百官们的神色变化,德庆皇帝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满意。

    如今,因为商税整顿的事情,百官们的利益受到了触犯,朝野局势固然是有些混乱,但只要德庆皇帝的威信尚在、百官们依然对德庆皇帝心存敬畏,那么德庆皇帝就依然可以掌控大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