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沈常茂如今已是内阁首辅,地位要比当初的黄有容更加尊贵一些,势力声望也要比当初的黄有容更强一些,但未必能够稳赢过赵俊臣。

    毕竟,赵俊臣不仅手段高绝、善于把握形势、深得德庆皇帝的圣宠,而且赵俊臣的权势集中在户部与工部,并且将这两个衙门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水泼不进,外人极难插手其中,却不似黄有容与沈常茂一般,看起来权势庞大,但势力分布太广、极为分散,每个衙门都有插手,但每个衙门都不能树立绝对的优势,容易被对手一一击破。

    从这方面而言,赵俊臣的根基之稳固,其实还要更强于沈、黄二人。

    其实,这同样是周尚景的强大之处——周尚景的势力分布要比沈、黄二人更加广泛,声势也更加浩大,但周尚景的势力根基却是非常的稳固,一直将吏部与翰林院这两大衙门牢牢把握在手中——这两个衙门分别拥有考核官员与培养官员的职责,所以周尚景才能够门生满天下、多年以来屹立不倒。

    林有伦反驳了司徒翰的观点之后,却是趁胜追击,继续说道:“还有,司徒兄不要以为沈常茂成为了内阁首辅之后,就当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他究竟是怎么成为内阁首辅的,咱们这些人都清楚,不过是趁着陛下与周尚景争斗之余捡了一个便宜罢了,论实力、论心机、论手段,他都远远比不过周尚景……嘿嘿,没有相应的实力,却窃据高位,这般情况有多么危险我想司徒兄你也清楚,依我看来,周尚景他迟早都会将这个首辅位置抢回来,到了那个时候,沈常茂今日越是风光无限,他将来的下场就越是凄惨,而咱们若是投靠了沈常茂,到时候也会受到牵连,恐怕又要另寻出路了。”

    随着林有伦的话声落下,司徒翰却是再次的沉默不语。

    就像是预先安排好的那样,这场辩论最终是林有伦获胜了。

    这样的结果,也让在场的“黄党”官员们皆是神色变幻不定。

    显然,林有伦的这些观点很有份量,再次动摇了他们投靠沈常茂的心思。

    然后,众人心中矛盾之余,也终于想起了这场聚会的主持人,纷纷将目光集中到了霍正源身上。

    霍正源一直是“黄党”的智胆,在“黄党”内部颇有声望,在这个时候,“黄党”众人还是想听听霍正源的看法。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之下,霍正源先是沉吟了片刻,然后向通政司的左通政王邖问道:“王大人,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霍正源的询问,可谓是大有讲究。

    当初,在七皇子朱和坚的算计之下,“黄党”的通政司左通政王邖的儿子王烨与“沈党”的通政司右通政司马卓的侄子董青在青楼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终王烨失手将董青打成了重伤,这件事也直接促成了沈黄联盟的破裂,让黄有容再也无法压制太子朱和堉整顿商税的计划,最终造成了如今得一系列情况。

    也正因为如此,王邖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都是“沈党”官员的攻讦目标,而黄有容同样是心有怨气、不大待见他,这样一来,对于“黄党”众人投靠沈常茂的事情,王邖自然是坚决反对。

    所以,听到霍正源的询问之后,王邖马上说道:“霍大学士,下官认为林大人所说有理,咱们若是要寻找新出路,那么这条出路既要保证咱们的眼前利益,也要给予咱们长远庇护,否则咱们也不值得将自身托付给他,而沈首辅目前固然是权高位重,但隐忧颇多,却未必是一条好出路。”

    然后,根据事前的安排,霍正源的亲信们也纷纷发言,表示反对投靠沈常茂,并且各有理由若干。

    一时间,局势反转,仿佛反对投靠沈常茂已是成为了“黄党”内部的主流想法。

    而这样的变化,也再次加大了“黄党”众人对于沈常茂的疑虑。

    就在这个时候,霍正源点了点头之后,也终于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缓缓说道:“其实,投靠沈首辅的事情,只是黄阁老一个人的想法,但对于这个想法,不论是林尚书、还是张少傅、又或者是我本人,都不大赞成,这也是林尚书与张少傅没有出席这场聚会的原因,如今黄阁老正在亲自说服他们二人……”

    人类是群居动物,最是容易随大流。

    因为林有伦与司徒翰的争辩,“黄党”众人已是有些犹豫,在这个时候,却发现大学士霍正源、礼部尚书林维、少傅张诚、通政司左通政王邖等人皆是不愿意投靠沈常茂,而这些人的态度立场自然是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虽然,投靠沈常茂乃是黄有容的主意,但黄有容已是即将要垮台了,那么又有谁会真正在意黄有容的想法?

    于是,很快就有“黄党”官员向霍正源问道:“既然投靠沈首辅存在这么多的隐患,那么咱们也不一定非要遵从黄阁老的意思……还请霍大学士赐教,在您心中,咱们这些人的出路究竟在哪里?难道是投靠周尚景?”

    霍正源摇头道:“周尚景固然是实力雄厚、老谋深算,但正因为他的实力太强了,多咱们不多、少咱们不少,咱们投靠于他之后,未必会受到重视。此外,周尚景一直是陛下的眼中钉、肉中刺,将来陛下与他一定还有争斗,咱们若是投靠了周尚景,到时候说不定就要受到牵连,却也不大稳妥……最重要的是,周阁老的年纪实在是太大了……”

    听到霍正源的理由之后,众位“黄党”官员皆是点头表示认同。

    这些年来,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明争暗斗,他们皆是看在眼里,轻易也不愿意参与进去,而且周尚景的年纪确实太大了,也不知还能留任几年,但必然是无法庇护他们长久。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周尚景的年纪一直都是“周党”的最大隐患,关于这一点明眼人皆是看得出来。

    就在众人沉思之际,霍正源说道:“至于我的想法……说出来或许有些耸人听闻,但我确实有着充足的理由,那就是……咱们不妨可以投靠‘赵党’!”

    “赵党?赵俊臣?”

    听到霍正源的观点之后,“黄党”众人吃惊之余,心中只觉得不靠谱。

    正如霍正源事前所顾虑的那样,赵俊臣的实力虽然足够了,但年纪太轻、资历太浅、还没有进入内阁,在“黄党”众人眼中,绝不是一个好出路。

    不过,霍正源早就预料到了众人的反应,也早就有了安排。

    只见林有伦再次起身发言,抢在众人纷纷反对之前,问道:“霍大学士一向是足智多谋、心性谨慎,既然霍大学士想要投靠赵俊臣,想来一定已是有了充分的考虑,却还请霍大学士讲明理由,否则我等众人也无法理解。”

    随着林有伦的发言,“黄党”众人也忘记了反对,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霍正源的理由上面了。

    只见霍正源一副深思熟虑的模样,缓缓说道:“我的理由有三;其一,赵俊臣的崛起时间尚短,虽然势力已成,但声势尚浅,咱们若是投靠了他,正是雪中送炭的局面,也能够引起他充分的重视,绝不会亏待咱们,而赵俊臣如今的实力,已是不逊于朝中的几位阁老,却也足以庇护咱们、保证咱们的既得利益。”

    见众人面露深思之色,似乎在认真考虑,霍正源却是不动神色,只是继续说道:“其二,赵俊臣与沈首辅、周阁老二人不同,因为整顿商税的事情,太子的位置已是有些不稳,这样一来,赵俊臣的未来形势却是一片大好,既不似沈首辅一般有近忧,也不似周阁老一般有远虑,能够发展长远,也足以庇护咱们很长一段时间。”

    听到霍正源的这个理由,“黄党”众人皆是暗暗点头。

    在寻常人的眼里,赵俊臣的未来隐患也只有太子朱和堉罢了,如今太子朱和堉因为商税整顿的事情惹了大麻烦,那么赵俊臣自然是无忧无患、前途无量了。

    从这方面来看,投靠赵俊臣也未必就是一个不好的选择。

    然后,霍正源又说道:“此外,赵俊臣是出了名的待下优厚,听闻他门下的那些主要官员们,皆是暗中入股了他的‘悦容坊’,每个人都是日进斗金,此外,赵俊臣还掌控着户部与工部这两个油水衙门,如今又插手了商税整顿的事情,只要咱们投靠了赵俊臣,好处绝对是少不了的。”

    听到霍正源的这个理由之后,“黄党”众人又纷纷是眼睛一亮。

    经过霍正源的提醒之后,他们突然发现,原来他们投靠赵俊臣之后,竟会有如此之多的好处!

    尤其是商税整顿的事情,众人皆是知道这里面蕴含着多么大的利益,他们原本皆是不赞成商税整顿的事情,只是因为商税整顿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但他们若是可以参与其中、并且获得更大的好处,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相比较利益与好处,原本的立场并不重要,赵俊臣的资历与年纪也同样不重要。

    于是,“黄党”众人皆是有些动心了。

    动心之余,一位“黄党”官员犹豫道:“可是,咱们刚刚才与‘赵党’发生了冲突,若是投靠了赵俊臣,恐怕……”

    霍正源却是摇头道:“关于这一点,大家不必担心,咱们与‘沈党’相互攻讦的时间太长了,相互间的敌视也太深入了,所以咱们这些人与‘沈党’官员皆是矛盾重重,但咱们与‘赵党’冲突的时间尚短,相互间的矛盾仅止于黄阁老与赵俊臣两个人,尚没有深入到每个人身上,如今黄阁老即将要退出官场了,那么咱们与‘赵党’的矛盾自然是不复存在。”

    就在这是,陈东祥突然开口了:“其实,前几日已是有‘赵党’的人联络我了,说我只要重归‘赵党’,那么过去的事情就皆是可以既往不咎。”

    听到陈东祥的说法,众“黄党”官员又是精神一振!

    他们并不知道陈东祥的卧底身份,只以为陈东祥乃是“赵党”的叛徒,与“赵党”的矛盾极深,若是赵俊臣连陈东祥都可以原谅的话,那么他们这些人与赵俊臣的过往恩怨,就更不算事了。

    此外,赵俊臣的这般态度,也足以表明赵俊臣的诚意。

    于是,“黄党”众人皆是开始认真考虑起了投靠赵俊臣的事情,受了霍正源的暗中引导,他们越想越觉得自己投靠赵俊臣或许会是一个靠谱的出路。

    眼见着“黄党”众人的表情变化,霍正源眼中再次闪过了一丝得意,知道这件事已经成功了大半。

    只要“黄党”众人产生了这样的心思,哪怕是无法马上做出决定,但只要自己领着一群人带头投靠了赵俊臣,那么马上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

    PS:这章字数比较多,所以两天才写完,大家见谅。

    恩,二合一章节。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八章。格局变化(上)。() 
……

    ……

    因为遗留未定的事情太多,所以第二天的早朝依然是大朝议,在皇极殿内举行。

    不过,剩下的事情基本上都没有什么争议,百官们也大都有了心理准备,所以这次的大朝议进度很快,诸多事情经过了讨论之后,很快就确定了下来,并没有出现太多的争议。

    首先,经过再次的讨论之后,德庆皇帝正式宣布了朝廷组建试点船行、进行商税整顿的旨意,并且将这件事全权交给了赵俊臣负责。与此同时,在赵俊臣的运作之下,朝廷也再次重申了严惩走私活动的决心,而赵俊臣身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税赋,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朝廷这一波打压走私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其次,赵俊臣得到了商税整顿的权柄之后,德庆皇帝突然宣布,收回了赵俊臣手中的西厂与内承运库的权柄,将这两个衙门重新交给了内廷十二监负责——明眼人皆是看得明白,这是德庆皇帝为了预防赵俊臣权势增长太快的平衡措施——对此,除了“赵党”官员之外,所有人都是乐见其成,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争议。

    第三,在“赵党”官员的努力之下,关于户部侍郎詹善常、吏部侍郎刘长安、以及左佥都御史顾全三人因罪罢官的事情,也很快就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了,三人被定罪的诸般证据皆是被一一驳倒,能够证明三人清白的证据则是大量的出现,于是德庆皇帝也就恢复了这三人的官职。

    至此,“赵党”在德庆皇帝南巡期间所受到的损失,已是得到了完全的恢复!

    与此同时,因为詹善常、刘长安、顾全等人被冤枉的事情,黄有容作为主要责任人,处境却是愈加尴尬了,再次受到了许多弹劾与攻讦,而这一次,依然愿意支持黄有容的“黄党”官员却是数量更少了……只是因为德庆皇帝的不置可否、以及首辅沈常茂的全力维护,所以黄有容才没有立马垮台,但他失势的迹象,则是愈加明显了,几乎所有人都能够看得出来。

    最后,在大朝议即将要结束的时候,德庆皇帝突然询问了三边总督梁辅臣的近日情况,并且明确表示了梁辅臣这些年来为朝廷镇守边疆,可谓是劳苦功高,应当大加奖赏、并酌情委以重任。

    显然,德庆皇帝为了稳定局势、加强自己对中枢的掌控力,却是准备将梁辅臣这位帝党重臣调回京城了,而今日的种种表态,也只是为了预先造势罢了。

    对于德庆皇帝这般动作的深意,朝中各大势力也皆是心知肚明,并且已是暗暗做好了准备。

    最终,将朝廷的积压政务尽数处理完毕之后,大朝议也终于结束了。

    这场大朝议虽然是进展极快,但要处理的事情毕竟太多,所以当它结束的时候,时间已是接近晌午。

    当朝中各大势力的魁首离开皇极殿的时候,针对今日大朝议的结果,却是各有考虑不同。

    今日的大朝议,看似顺利,但同样是造成了许多深远的影响,发生了许多值得注意的事情。

    *****

    当沈常茂迈步离开皇极殿的时候,却是眉头紧皱、表情有些阴沉。

    按理说,沈常茂如今正是春风得意的事情,原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表情。

    但今天的大朝议之上,确实有一些情况让沈常茂感到了疑虑与愤怒。

    如今,沈常茂急于扩充自身的势力,他最关注的事情,自然是自身的实力了。

    在今天的大朝议前后,沈常茂突然发现,聚拢在他身边溜须拍马、刻意讨好的官员竟是数量少了一些,在大朝议进行之际,当沈常茂表明立场之后,支持他的声音也不似昨日那般多了。

    沈常茂细细观察之后,却发现这些变化皆是因为“黄党”官员的态度转变——昨天的时候,那些“黄党”官员们眼看着黄有容即将要倒台,皆是将沈常茂视为他们的出路,却是竭尽所能的讨好着沈常茂,不仅一直聚拢在沈常茂周围刻意逢迎、赶也赶不走,当沈常茂在大朝议上发表了观点之后,这些“黄党”官员也皆是第一时间表示赞同,为了赢得沈常茂的好感,却是不错过任何一次机会。

    但今天的大朝议之际,大多数“黄党”官员对待沈常茂的态度却是冷淡了许多,反倒是对待赵俊臣的态度变得热情了许多,在大朝议开始之前,时不时就会见到一些“黄党”官员刻意的靠拢到赵俊臣身边,与赵俊臣套近乎、攀交情;当大朝议开始之后,有一些“黄党”官员更是主动为赵俊臣摇旗呐喊、助长声势,每当赵俊臣发表了某些观点之后,这些“黄党”官员就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赞同,态度竟是要比“赵党”官员还要更加热切。

    按理说,这种情况绝不应该发生才对,根据沈常茂与黄有容之间的协议,黄有容会主动说服“黄党”官员们转投到沈常茂的门下,到了今天,经过黄有容的说服,“黄党”官员对待沈常茂的态度应该更加热情才对,但实际上,大多数“黄党”官员对待沈常茂的态度反倒是愈加冷淡了。

    只看“黄党”官员们的今日表现,又哪里是要投靠沈常茂的样子?分明皆是要投靠赵俊臣!

    看到这些情况,沈常茂又如何不知道,自己兼并“黄党”的计划已是出现了变故?

    所以,当大朝议结束之后,沈常茂的表情颇是阴沉。

    ******

    “沈首辅,请留步!”

    就在沈常茂离开皇极殿的时候,身后突然响起了黄有容的声音。

    沈常茂转头一看,却发现黄有容正快步向自己走来,表情隐隐有些慌乱与惊怒。

    在黄有容的身后,依旧是跟着礼部尚书林维与少傅张诚二人,却不见了大学士霍正源与工部侍郎陈东祥二人。

    见到黄有容之后,沈常茂表情愈加的阴鸷了,冷笑道:“黄阁老,你当真是好手段,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本事,沈某自愧不如,原本以为黄阁老是打算与沈某合作,没想到黄阁老你只是虚晃了一枪,最终要走赵俊臣的路子……只不过,在如今的形势之下,黄阁老当真以为赵俊臣能够护你周全?”

    显然,见到“黄党”官员们的态度变化之后,沈常茂误以为黄有容欺骗了自己、违背了两人之间的协议,最终竟是选择了与赵俊臣合作、打算将“黄党”的权柄人脉全部转交到赵俊臣手中。

    另一边,黄有容见沈常茂误会了自己,却是急忙解释道:“沈阁老切不要误会,老夫绝没有欺骗于你,事实上,反倒是老夫受了欺骗。”

    沈常茂眉头一皱,问道:“怎么回事?”

    黄有容快声解释道:“昨天的大朝议结束之后,老夫就向几位亲信们宣布了咱们二人的协议,当时林尚书与张少傅皆是有些不情愿,反倒是大学士霍正源与工部侍郎陈东祥表示了赞同,当时老夫一心想要劝服林尚书与张少傅二人,又见霍正源与陈东祥二人昨日百般维护于老夫,竟是受了他们的蒙蔽,还以为他们二人依旧是对老夫忠心耿耿,就将联络与说服其他官员的事情交给了他们二人去办……”

    说到这里,黄有容的表情闪过了一丝恨意,继续说道:“没曾想,霍正源与陈东祥昨日百般维护老夫的表现,皆只是伪装罢了,只是为了骗取老夫的信任!他们二人实际上已是背着老夫暗中投靠了赵俊臣,得到了召集与说服其他官员的任务之后,他们二人也就撕破了伪装,不仅没有按照老夫的吩咐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