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撕破了伪装,不仅没有按照老夫的吩咐办事,反倒是趁机蛊惑众人转投到赵俊臣门下,也不知他们使了什么手段,众官员皆是被他们说动了心,所以众官员今日才会刻意的讨好赵俊臣、反倒是疏远了沈阁老。”

    当黄有容说完之后,林维亦是解释道:“关于这些事情,我皆是可以作证!那霍正源与陈东祥二人确实是背叛了黄阁老,今日在大朝议开始之前,黄阁老就打算寻找他们询问事情的进展,但他们皆是刻意的躲着黄阁老,等黄阁老搞清楚了事情缘由之后,大朝议已是开始了,也没能及时通知沈首辅。”

    与此同时,少傅张诚则是一副咬牙切齿的表情,说道:“霍正源竟是在这个时候背叛黄阁老,我今后绝对饶不了他!”

    听到黄有容等人的解释之后,沈常茂表情怪异的看着黄有容,问道:“也就是说,霍正源与陈东祥在昨日正式背叛了你,并且还明目张胆的暗动手脚,但你直到今日才知晓了实情?”

    黄有容沉默了片刻之后,却是苦笑道:“树倒猢孙散,现在又有谁会将我看在眼里?”

    一时间,沈常茂也不知道自己应该鄙视黄有容的御下无能、还是应该怜惜黄有容的众叛亲离。

    思索了片刻之后,沈常茂突然问道:“黄阁老昨日亲自说服林尚书与张少傅二人,想必应该有些成效吧?不知林尚书与张少傅二位可有了决定?”

    林维与张诚二人对视了一眼之后,表情皆是有些黯然,但皆是没有多说什么。

    另一边,黄有容则是连忙说道:“在老夫的极力说服之后,林尚书与张少傅已是同意了老夫的劝说,从今往后他们将会与沈阁老共进退!”

    听到黄有容的回答之后,沈常茂的表情稍稍好看了一些。

    只要能够得到林维与张诚的投靠,那么沈常茂就不算是一无所获。

    不过,眼见着嘴边的好处被赵俊臣抢走了一半,沈常茂无论如何也不会甘心!

    所以,向林维与张诚二人温言许诺了一些好处之后,沈常茂的表情严肃,缓缓说道:“如今,因为霍正源与陈东祥的蛊惑,黄阁老的门下官员们的立场有了变化,渐渐偏向了赵俊臣,但毕竟只是偏向罢了,尚未成为定局,既然霍正源与陈东祥能够将他们拉倒赵俊臣那边,那么咱们只要努力一下,也同样能够将他们的立场拉回来!接下来的这几天,还请黄阁老、林尚书、以及张少傅三位幸苦一下,亲自联系与说服那些被蛊惑的官员,一定要让他们改变主意,绝不能让赵俊臣捡了便宜!”

    听到沈常茂的吩咐之后,黄有容马上点头,说道:“还请沈首辅放心,我等三人一定尽力去办,老夫之前只是误信了霍正源与陈东祥,被他们捡了空子,但只要我等三人亲自出马,就必然可以再次扭转局势。”

    另一边,见到黄有容在沈常茂面前一副马首是瞻的模样,林维与张诚二人再次对视一眼,表情皆是有些复杂。

    黄有容眼看着即将要倒台了,却也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傲气。

    昨日,黄有容仗着自己还有些底牌,尚能在沈常茂面前保持一定的风度,但如今眼看着自己失去了底牌,却是再也无法保持镇定,为了能够得到沈常茂的支持、让自己可以平平安安的归乡养老,黄有容已是彻底乱了根脚、完全听命于沈常茂了。

    不过,林维、张诚二人毕竟是黄有容的铁杆亲信,见到黄有容的这般模样,虽然有些无奈,却也只能追随。

    事实上,若不是为了黄有容能够顺利致仕,他们二人也未必会同意投靠沈常茂。

    *****

    就在沈常茂与黄有容交谈的时候,赵俊臣也离开了皇极殿,表情同样是若有所思。

    对于沈常茂与黄有容之间的谈话,赵俊臣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对于赵俊臣而言,兼并“黄党”的事情也只是自己计划当中的一部分罢了,而且还是相对不重要的那一部分,不论最终收获多少,皆是锦上添花,赵俊臣并不是十分在乎。

    此外,赵俊臣已是将这件事交给了霍正源与陈东祥负责,如今也是用人不疑。

    所以,相比较沈常茂,赵俊臣更加关心朝廷格局的变动。

    于是,当大朝议结束之后,赵俊臣所思考的事情,也要比沈常茂更多、更广、更深远!

    ……

    PS:恩,依然是二合一大章节!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九章。格局变化(中)。() 
……

    ……

    人们所站的高度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就会有所不同。

    这里所讲的“高度”,并不仅仅是指一个人的地位、权柄、以及势力,也包含着一个人的野心、目标、以及自我定位。

    如今,沈常茂固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但他朝思暮想的事情只是增强实力以期自保罢了,或许是习惯了德庆皇帝以及周尚景的强大,沈常茂总是潜意识的将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所以他的眼睛只是盯着自身实力的强弱变化,却是一叶遮目,忽视了朝廷大局的变动。

    而赵俊臣则不同,他虽然只是户部尚书,但野心却要比沈常茂大得多,目标也要比沈常茂更为长远,虽然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也同样将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上,却从未失去过最终获胜的信心,并且也愿意为此而不懈努力。

    所以,当沈常茂只是一味的关注自身实力变化的时候,赵俊臣却已是着眼于全局,思考着朝廷的格局变动,并且通过朝廷格局变动来调整着自己的计划与目标。

    从这方面而言,沈常茂虽然是内阁首辅,但他并没有树立内阁首辅的自觉,赵俊臣虽然只是户部尚书,但他已是站在内阁首辅的高度看待问题了。

    *****

    这场大朝议结束之后,商税整顿的事情已是大局确定,所以赵俊臣并没有考虑太多。

    事实上,在今天的大朝议期间,还发生几件不引人注意的“小事”,这些事情看似不起眼,但皆是引人深思,赵俊臣自然是要考虑清楚。

    第一件事,自然是德庆皇帝突然大加夸赞三边总督梁辅臣的事情。

    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明眼人都能看得明白——这是德庆皇帝准备将梁辅臣召回京城中枢、委以重用的伏笔——等梁辅臣回到京城之后,必然会对朝廷格局造成极大的冲击。

    针对这件事情,赵俊臣同样是思虑颇多。

    首先,梁辅臣乃是德庆皇帝的铁杆心腹,对德庆皇帝一向是忠心耿耿,在帝党成员之中,他的手段、心智、经验等等皆是首屈一指,当他回到京城之后,德庆皇帝对朝廷中枢的掌控力必然会大幅提升。

    其次,梁辅臣的地位、声望、资历、以及功勋等等,皆是少有人及,他若是回到京城中枢,就必然会被授以高位,说不定等到黄有容正式倒台之后,那空缺的阁老位置就是他的,这样一来,赵俊臣想要将左兰山捧入阁的计划,难度就会大幅提升;而另一方面,这恐怕也是德庆皇帝插手内阁的开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当初在南巡之前,赵俊臣与梁辅臣已是私下接触过,却是梁辅臣因为三边军镇糜烂现状的事情,曾暗中寻求赵俊臣的帮助,希望赵俊臣通过户部的渠道,向三边军镇接济一些钱粮,当时赵俊臣出于大局考虑,也竭尽所能的帮了梁辅臣一把,两人也因此有了一段香火情……不过,考虑到三边军镇的糜烂现状,若是再失去了梁辅臣这位能臣的坐镇,那么大明朝的边疆从此之后就更加令人担心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天大的纰漏。

    所以,于公于私,赵俊臣对于梁辅臣回京的可能性,皆是有些担心,自然是想要暗中阻止,只是一时间还没有想到可行的办法,

    “恐怕,我要找机会与周尚景接触一下了,他的顾虑应该与我一致,与他合作的话,或许能够办法解决此事……”

    赵俊臣暗暗想到。

    *****

    除了梁辅臣的事情之外,还有另一件事情引起了赵俊臣的注意。

    那就是南京吏部尚书王保仁的事情。

    早在南巡之前,德庆皇帝就已是透出了风声,要将王保仁调任回京、接任太子太师的位置、辅佐太子朱和堉。

    然而,当德庆皇帝南巡结束之后,却并没有顺势带着王保仁回京,反倒是借口王保仁尚有一些私事要解决,继续将王保仁留在了南直隶。

    当时,德庆皇帝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尚还可以理解,毕竟苏州倭寇之乱的事情,本来就是王保仁暗中通知德庆皇帝的,可以说就是王保仁一手促成了德庆皇帝与周尚景的争斗!在德庆皇帝与周尚景明争暗斗的时候,王保仁更是竭尽所能的攻讦周尚景,这样一来,当德庆皇帝与周尚景暂时和解之后,德庆皇帝为了安抚周尚景、表示诚意,将王保仁留在南直隶一段时间也可以理解。

    然而,连续两次大朝议结束了,德庆皇帝对于王保仁的事情依旧是只字不提,就这么让王保仁尴尬的留在南直隶苦苦等待着消息,这般情况就值得推敲了。

    当初,德庆皇帝打算将王保仁召回京城,是想让王保仁辅佐太子朱和堉,但如今德庆皇帝却是刻意的忽略了此事,再也没有将王保仁召回京城的意思,这是不是意味着……德庆皇帝终于下定了决心,不再有任何犹豫,决定要彻底放弃太子朱和堉了?

    这般情况,同样是引人深思。

    *****

    除了梁辅臣与王保仁的事情之外,还有一件事情牵动着赵俊臣的心神。

    相比较前两件事情,这件事情却是与赵俊臣的关联更紧密一些。

    那就是,在今天的大朝议期间,突然有几位御史弹劾了南直隶巡抚苏长畛贪污受贿、祸害百姓的罪名!

    不过,出于某些考虑,德庆皇帝却是将这件事情压了下去,并没有让百官们继续讨论,而百官们的注意力皆是集中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面,并没有投以太多的关注。

    毕竟,御史们闲着无事弹劾某些官员,也是常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只是被弹劾的主角有所不同罢了,并不值得特意关注。

    然而,对于这几位御史弹劾苏长畛的事情,赵俊臣却是隐隐感到了一些蹊跷。

    因为,按照这几位御史的说法,他们之所以要弹劾苏长畛,乃是因为他们几乎是同时间收到了匿名的举报信,里面详细的罗列了苏长畛的许多翔实罪证,让人不得不信,所以他们才会在今天的大朝议上弹劾苏长畛。

    根据这些情报,赵俊臣却是隐隐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而且,赵俊臣还大约猜到了这个阴谋的幕后推动者,那就是——泾国公陈佑之女陈芷容!

    ……

    PS:码字到一半,作者后台崩溃了,让这一章丢失了千余字,虫子很无奈,只能先上传半章,还请大家见谅。

    但明天的章节字数会更多些。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章。格局变动(下)。() 
……

    ……

    关于御史们弹劾苏长畛的事情,让赵俊臣嗅到了阴谋的味道,并且第一反应就联想到了泾国公陈佑之女陈芷容,认为此女很有可能就是幕后之人。

    说起来,在南巡之前,赵俊臣与苏长畛之间并没有任何的交情与关联,苏长畛对于赵俊臣而言也只是一位寻常的封疆大吏罢了,固然需要拉拢,但未必就要深交。

    然而,南巡之前,或许是出于笼络的目的,德庆皇帝眼见赵俊臣到了年纪却一直未婚,就主动做媒,将前阁老崔勉的孙女崔倩雪、南直隶巡抚苏长畛之女苏秀宁、以及泾国公陈佑之女陈芷容这三女介绍给了赵俊臣。

    德庆皇帝主动做媒,可谓是屈尊纡贵、给了赵俊臣一个天大的恩荣,但也正因为如此,出于对德庆皇帝的尊重,赵俊臣也就失去了自主选择的余地,只能在这三女之中挑选一位迎娶为正妻——否则,若是赵俊臣挑选了其他的女子成为妻子,就是驳了德庆皇帝的颜面、就是大不敬、就会引来德庆皇帝的愤怒。

    在这三女之中,对于自己未来正妻的人选,赵俊臣一直是不置可否,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倾向。

    这是因为,赵俊臣对于这三位女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虽然她们三人皆是名门闺秀、才貌双全、各有优点——崔倩雪天真任性,但她与赵俊臣并非是一路人,价值观完全不同;苏秀宁乃是一位才女,可谓是端庄贤淑,可惜赵俊臣与她并不投缘;陈芷容倒是有心机、有手段、甚至还有一些女子不应有的野心,与赵俊臣可谓是臭味相投,但赵俊臣却是压根不信任她。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利益方面的考虑——这三位女子的出身背景,对赵俊臣而言各有利弊,却也让赵俊臣一时间难以抉择——崔倩雪的祖父崔勉乃是清流中的魁首人物,赵俊臣若是娶了崔倩雪,或许可以改善名声,但除此之外,却无法带给赵俊臣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而苏秀宁的父亲苏长畛乃是朝廷的封疆大吏,可谓是权高位重,但他同样是一位声名狼藉的大贪官,赵俊臣若是迎娶了苏秀宁,固然可以增强人脉权势,但今后恐怕会受到苏长畛的牵连;至于陈芷容乃是泾国公陈佑的小女儿,而泾国公陈佑的大女儿则是七皇子朱和坚的未婚妻,赵俊臣若是迎娶了陈芷容,好处是可以与七皇子朱和坚加深联系,甚至还可以趁机刺探朱和坚的底细,但坏处则是赵俊臣从此就要与朱和坚绑在一起了,自己的势力也容易被朱和坚渗透。

    这样一来,利弊难测之下,对于德庆皇帝的说媒,赵俊臣就一直拖着,迟迟没有做出决定。

    与此同时,这三位女子对赵俊臣的感觉也各有不同,崔倩雪对赵俊臣的感觉大约只是好奇罢了,而苏秀宁则是迫于父亲苏长畛的压力不得不接近赵俊臣,却唯有陈芷容这位心性与众不同的女子,出于各种考虑,竟是十分期望自己可以嫁给赵俊臣,并为此而不断努力着。

    事实上,陈芷容乃是一个实干家,很快就做出了行动。

    陈芷容很清楚,赵俊臣选择正妻的时候,主要还是考虑着利益因素,所以她也是从这方面下手,想方设法的削弱崔倩雪与苏秀宁的优势,依陈芷容想来,只要崔倩雪与苏秀宁二人无法带给赵俊臣明确的好处,那么赵俊臣就不会娶她们为妻了,到了那个时候,陈芷容也就成为了赵俊臣正妻的唯一候选人,能够理所当然的嫁给赵俊臣,成为赵府的女主人——从某方面而言,赵俊臣确实是一个利益至上者,所以陈芷容的想法并没有错。

    于是,在南巡开始之前,陈芷容先是利用流言设计陷害了崔倩雪,让崔倩雪的名声扫地,最终前阁老崔勉迫于舆论压力,也只好将崔倩雪以及崔倩雪的父亲崔俞二人赶出了崔家家门,断绝了崔家与他们的联系,这样一来,赵俊臣即使迎娶了崔倩雪,也不可能改善自己的名声,所以赵俊臣迎娶崔倩雪的可能性也就极小了。

    也正因为有了这个前科,所以赵俊臣看到有人刻意的收集证据、并暗中鼓动御史们弹劾苏长畛之后,马上就联想到了陈芷容,下意识的认为陈芷容就是幕后之人。

    这般做法符合陈芷容的利益,也符合陈芷容的思路——只要苏长畛倒台了,那么赵俊臣即使迎娶了苏秀宁,也无法增强自身的权势,反倒会受到苏长畛的连累,这样一来,以赵俊臣利益至上的秉性,又如何还会迎娶苏秀宁?

    等到了那个时候,出于各方面利弊的考虑,赵俊臣也就剩下迎娶陈芷容这么一个选择了——这大概就是陈芷容的如意算盘。

    ******

    “怪不得,当初南巡船队到了南直隶的时候,陈芷容竟是一反常态,不再纠缠于我,当时我还以为她明白我在那段时间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所以就知趣得没有打扰我,但如果御史们弹劾苏长畛的事情当真是她在幕后推动的话,那么她在那段时间恐怕也没有闲着,而是在四处收集苏长畛的罪证,说不定比我还要忙碌,自然是没时间找我了……”

    暗思之间,赵俊臣的眉头轻皱。

    说实话,对于陈芷容的种种小动作,赵俊臣可以理解,但并不喜欢。

    赵俊臣同样是一个不折手段的人,但终究还有些底线,办事之际总是会尽量避免牵连无辜,但陈芷容则不同,为了达到目的,她之前已是毁掉了崔倩雪的家庭,如今还想要毁掉苏秀宁的家庭——虽然,苏长畛确实是一个贪官,被毁掉也算是罪有应得,但苏秀宁总是无辜的。

    想到这里,赵俊臣微微摇头,轻声叹息。

    赵俊臣很清楚,以陈芷容的心机手段,她只要想毁掉苏长畛父女,那么今天的御史弹劾就只是一个开始罢了,今后必然还有其他的动作,若是让陈芷容的一系列计划顺利的施展下去,那么苏长畛必然会迎来大麻烦。

    所以,赵俊臣却是有些犹豫,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出手拉苏长畛一把。

    苏长畛与赵俊臣的关系只是一般,若是寻常时候,赵俊臣并不会刻意出手帮他,但如今关系到赵俊臣未来正妻的选择,赵俊臣却也不愿意让陈芷容太过如意了。

    ******

    如今,赵俊臣在“赵党”内的威望渐深,当赵俊臣离开皇极殿的时候,虽然有左兰山、童桓、秦怀远等“赵党”官员相随,但他们看到赵俊臣正在皱眉思索的时候,却是完全不敢出声,生怕会打扰到赵俊臣的思绪,只是亦步亦趋的安静相随。

    而就在这个时候,在赵俊臣的身后,突然有人扬声呼唤,打断了赵俊臣周围的安静氛围。

    “赵大人,请留步!”

    听到呼唤之后,赵俊臣转身一看,却发现霍正源与陈东祥二人,正领着几位“黄党”官员快步向自己走来。

    见到霍正源这般明目张胆的与自己接触,完全不担心会引来猜忌,赵俊臣就知道,自己吞并“黄党”的计划马上要开始下一阶段了。

    果然,来到赵俊臣身前之后,霍正源说道:“赵大人,下官与朝中的一些亲近同僚今晚将会在城南的福寿阁内聚宴,那些同僚们一向仰慕赵大人,希望能够与赵大人加深交情,所以就委托下官来邀请赵大人一同赴宴,却不知赵大人可否愿意赏脸?”

    显然,这场聚会并不简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