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3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虽然如此,但朱和坚的才智眼光是何等高明?虽然情报并不详尽,却也足以让朱和坚推断出很多有用的事情了。

    “联合三十七位徽浙富商联合组建一家船行,意欲垄断京杭运河与长江航道的航运生意,还通过利诱的手段,鼓动徽浙商人们举报走私罪行,想要借机掌控走私商人以及相关官员的罪证……赵俊臣的野心果然很大,绝不是一位‘纯臣’,手段也算是高明,只不过……”

    暗思之间,朱和坚的目光停留在密信的最后一页。

    在这一页里,郭汤罗列了一份名单,里面皆是今夜赴宴的徽浙商人们的姓名来历。

    而朱和坚的注意力,则是放在了其中一个名字之上。

    张诚!——此人曾经是兵部尚书王寿的府中管事,他如今能够成为一位知名的徽浙巨贾,也全凭借着王寿的扶持!而王寿则是德庆皇帝的亲信!

    所以,德庆皇帝也必然能够通过王寿与张诚的途径,打探到赵俊臣的所有计划!

    “只不过,赵俊臣意欲收集罪证、掌控百官的野心,实在是太明显了,竟是毫无遮掩,我能够看明白,父皇又如何会看不明白?父皇或许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他的帝王心术却是十分不凡,又如何会任由赵俊臣的权势毫无限制的不断发展?满朝上下,有一个周尚景就已经足够了,父皇又如何会眼睁睁的看着另一个周尚景出现?”

    暗思之间,朱和坚摇了摇头,又想道:“以赵俊臣的心智眼光,应该早就发现自己的权势发展已是渐渐逼近父皇的底线了,他如今的举动,看似高明,但实则是欠缺考虑,只会引来父皇的猜忌与打压,到时候反倒会栽跟头……或许,我从前一直都高估赵俊臣了……”

    想到这里,朱和坚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不过,赵俊臣没有想象中聪明,也是一件好事,否则还真不容易控制!”

    *

    正如朱和坚所料,此时的德庆皇帝通过王寿与张诚的途径,也收到了赵俊臣宴请徽浙商人的详细情报。

    并且,德庆皇帝也发现了赵俊臣想要利用走私罪证掌控百官的野心!

    所以,看到王寿送来的密疏之后,德庆皇帝的表情就颇是严肃,眼神也颇是阴沉。

    “原以为,从赵俊臣手中收回西厂与内帑的权柄之后,可以平衡一下赵俊臣的权势增长,却没想到赵俊臣还有后招,竟是打算借着商税整顿的机会收集百官之罪证,若是让他成功了,恐怕就再难抑制了……”

    想到这里,德庆皇帝的神情有些为难:“不过,赵俊臣的这个计划,也是为了打击走私,朕也不能暗中破坏,否则朝廷的商税现状,就要继续糜烂下去了……幸好,朕还有其他手段,可以控制赵俊臣的权势!”

    暗思之际,德庆皇帝的目光一转,向着御案的右下角看去。

    在那里,摆放着厚厚一沓密疏。

    这些密疏,皆是工部尚书左兰山这些日子以来暗中呈给德庆皇帝的,里面的某些内容,颇是引起了德庆皇帝的兴趣。

    简单的说,在这些密疏之中,左兰山隐约透漏了自己对赵俊臣的不满之意!

    想来也是,左兰山的资历远远要比赵俊臣更深,如今他表面上是“赵党”的二号人物,但实际上与其他“赵党”官员没有任何区别,即没有任何的决策权,也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只能按照赵俊臣的吩咐办事,甚至他手下的工部也渐渐的“只知赵俊臣而不知左兰山”了,如此一来,左兰山会对赵俊臣心怀不满,也是理所当然的。

    而左兰山的不满,在德庆皇帝眼中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因素。

    若是利用好了,或许还可以轻而易举的分裂“赵党”,如此一来,赵俊臣的权势自然是得到了控制!

    “说起来,黄有容的阁老之位已是名不符实,也该换人了……”

    德庆皇帝喃喃自语道。

    ……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二章。阁老之位(二)。() 
……

    ……

    然而,德庆皇帝并不知道,左兰山近些日子以来之所以会屡屡向自己呈送密疏,又在密疏之中隐隐透漏了自己对赵俊臣的不满,全都是源自于赵俊臣的授意。

    整顿商税、组建联合船行、借机掌控百官罪证,固然是的赵俊臣的计划之一,将左兰山捧入内阁、借机插手内阁事务,也同样是赵俊臣的计划之一;在赵俊臣看来,两个计划既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也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

    赵俊臣很清楚,自己想要借机掌控百官罪证的事情,绝对瞒不过德庆皇帝的眼睛,也一定会引起德庆皇帝的心中忌惮。

    然而,德庆皇帝若是真心想要扭转商税糜烂现象,却也并不会出手阻拦赵俊臣——这同样违背了德庆皇帝的初衷——尤其是德庆皇帝在赵俊臣的暗中逼迫之下,如今已是旗帜鲜明的表明了支持商税整顿的立场,若是赵俊臣的商税整顿最终失败了,德庆皇帝的颜面也不好看。

    在这般情况之下,德庆皇帝唯有另寻方法来抑制赵俊臣的权势增长。

    德庆皇帝的手段与实力皆是极为强大,如今的赵俊臣依然是大计未成,并没有太多的抵抗能力,德庆皇帝哪怕是不干涉赵俊臣的计划,也依然有许多方法可以达成目的。

    所以,赵俊臣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暗中引导德庆皇帝的目光,让德庆皇帝使用赵俊臣所希望的方式来对付赵俊臣自己,如此一来,局势也会向着赵俊臣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于是,回到京城之后,赵俊臣就暗中指使左兰山向德庆皇帝呈送密疏,并且在密疏中隐隐透漏出了不满赵俊臣的态度,德庆皇帝见到左兰山的密疏之后,就必然会心生兴趣,再看到赵俊臣的权势增涨太快之后,也极有可能会通过左兰山来分裂“赵党”——毕竟,这是最好的手段,成功可能性最大、投入与风险最低,只要手段隐蔽一些,也不会引起赵俊臣的不满。

    不过,左兰山的实力不足,完全没有与赵俊臣分庭抗礼的底气,即使他与赵俊臣公开决裂,最终的结果也只会是“赵党”失去了一位失去实权的工部尚书罢了,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所以,德庆皇帝若是想要借助左兰山之手分裂“赵党”、抑制赵俊臣的权势增长,首先还需要增强左兰山的实力与声望!

    左兰山如今已是朝廷的二品大员,若是要继续增强他的实力与声望,却唯有让他更进一步、成为内阁阁老了!

    恰好,如今的内阁之中,黄有容的地位已是名不符实、岌岌可危,也需要找人替换……

    如此种种,赵俊臣已是为德庆皇帝罗列了所有的条件,德庆皇帝最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也就可以想象了!

    而这些,就是赵俊臣的一系列计划——先是暗中鼓动太子朱和堉整顿商税,捅出一个天大篓子,最终太子朱和堉受到百官敌视之余,黄有容也会受到牵连,失去阁老之位;然后赵俊臣则是趁机接手商税整顿的任务,收集百官罪证、增强自身的权势与影响之余,顺便拉拢徽浙商人成为助力;最后,眼见赵俊臣的权势将要无法抑制,德庆皇帝必然会心生猜忌,赵俊臣再借助左兰山的态度,引发德庆皇帝分裂“赵党”的想法!最终,德庆皇帝为了分裂“赵党”,就必须要增强左兰山的实力,帮着赵俊臣将左兰山捧入内阁!

    这一系列计划,可谓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足足让赵俊臣布置了近一年的时间,也耗费了赵俊臣无数的心血与精力!若是能够全部实现,那么赵俊臣不仅可以打击朝中政敌、增强自身实力,还可以立下不世功勋、顺便插手内阁事务!

    到了如今,赵俊臣的连环计已是实现了大部分,已是只剩下了最后一步!

    至于左兰山入阁之后,是否会假戏真做、当真是激发了独立门户的野心,这就要看赵俊臣今后的手段了!

    *

    因为赵俊臣宴请徽浙商人的事情,这一夜有许多人彻夜未眠。

    到了第二天,许多大臣纷纷是一副神情困顿的模样,显然是休息不足。

    不过,哪怕是精神再如何困顿,百官们也依然是强打精神,密切关注着这一天的早朝局势。

    毕竟,赵俊臣昨晚宴请徽浙商人的事情,颇是影响深远,今天早朝期间必然会有所反应,以沈常茂为首的那些反对朝廷整顿商税的大臣们,也一定会设法阻拦赵俊臣的计划,到时候不免又是一番明争暗斗。

    对此,百官们皆是拭目以待、暗中准备着。

    然而,这一天的早朝正式开始之后,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的发生,却是转移了百官们的注意力!

    *

    “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百官恭迎之下,德庆皇帝来到皇极殿之后,大太监张德上前一步,扬声呼喝道。

    随着张德的话声落下,在沈常茂的暗中示意之下,几位“沈党”官员就打算出列弹劾赵俊臣。

    毕竟,赵俊臣昨晚宴请徽浙商人之际,有太多把柄可抓了,首先是玩弄文字游戏,明明说好了朝廷的优惠政策只会给予一家船行进行试点,然而赵俊臣却是将三十七位实力雄厚的船行联合到了一起;其次是赵俊臣在宴请徽浙商人的时候,竟是当众承认了户部暗中参与走私的事情,这种言论自然是引起了朝中政敌的兴趣;最后则是赵俊臣越权行事,没有经过朝廷同意,就私自给予了徽浙商人大量的好处与特权……

    如此种种,皆是可以大做文章,让赵俊臣狠狠栽一个跟头!

    然而,几位“沈党”官员还没有来得及发言,就见兵部尚书王寿已是抢先一步,表情严肃的向德庆皇帝禀报道:“陛下,臣有本奏!”

    德庆皇帝点了点头,说道:“讲!”

    在众位重臣之中,王寿一向是最为低调,如今见他抢先发言,并且表情严肃,似乎有什么大事,百官们也纷纷转移了注意力,将目光集中在了王寿身上。

    只见王寿缓缓说道:“陛下,当初您南巡之际,委派内阁阁老黄有容留京辅国,然而黄有容辜在留京辅国期间,却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既是昏庸无为,不能控制朝野局势,致使朝野局势多有动荡;又是结党营私、打压异己,编造证据陷害大臣,致使多位朝中同僚蒙冤,待陛下您回京之后,百官愤恨于黄有容祸国之举,已是连续多日弹劾!时至如今,黄有容已是声名狼藉、声誉尽丧……”

    说到这里,王寿的声音一扬,用极为坚定的语气说道:“所以,臣认为黄有容已是不适合再担任内阁之位,哪怕是陛下您顾念黄有容乃是老臣不忍责罚,此事也不能再拖延下去,还请陛下罢免其职,并且另择贤能进入内阁!”

    随着王寿的话声落下,皇极殿内顿时是肃静了片刻。

    在此之前,眼见着黄有容即将要失势了,百官们纷纷是兴高采烈的痛打落水狗,不断的弹劾黄有容的诸般恶迹,奈何沈常茂一力维护,德庆皇帝与周尚景也迟迟没有表明立场,所以黄有容虽然是看起来岌岌可危,但硬是没有倒台,这件事就一直拖延着。

    如今,王寿这位“帝党”核心成员突然现身表态,要求德庆皇帝罢免黄有容的阁老之位,是不是意味着德庆皇帝终于拿定了主意,黄有容也终于要倒台了?

    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随着赵俊臣正式出手整顿商税,黄有容对德庆皇帝而言已是彻底失去了利用价值,自然就要被抛弃了。

    一位阁老的倒台失势,绝对是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朝野局势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动,到时候自然是有无数机会出现。

    于是,百官们纷纷兴奋了起来。

    然而,或许是嫌百官们不够兴奋,当王寿的话声落下之后,吏部尚书宋启文也出列附议道:“陛下,臣也赞同王尚书的观点,黄阁老如今的情况,已是不适合再留在内阁之中,还望陛下您能够尽快确定黄阁老留京辅国期间的功过是非,并且确认新的阁老人选。”

    接着,刑部尚书张伯崇也出列道:“陛下,臣也认为,黄阁老如今的情况,若是继续留在内阁之中,对朝廷已是百害而无一利,还望陛下明鉴!“

    随着宋启文与张伯崇的话声落下,百官们又是心中一振。

    毕竟,宋启文与张伯崇乃是阁老周尚景的亲信,自然是代表了阁老周尚景的态度。

    接着,赵俊臣也出列发言了:“陛下,内阁乃是庙堂核心,关系到朝廷的正常运转,最是重要不过,但据臣所知,自从陛下回京之后,黄阁老受到百官弹劾,已是声望尽损,本身也丧了志气,再也无法履行过内阁阁老之职责,已是不适合继续留在内阁之中,还请陛下另择贤能!”

    赵俊臣的话声刚刚落下,工部尚书左兰山也随声附和,说道:“陛下,臣也赞同王尚书、宋尚书、张尚书、以及赵尚书的观点,还望陛下另择声望、经验、能力足够的贤能重臣接替黄阁老的位置,否则内阁的声望受损,对朝廷的威信也有不利。”

    赵俊臣与左兰山的发言,倒是在百官的意料之中,毕竟黄有容与“赵党”之间的敌对关系乃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不过,随着赵俊臣与左兰山的发言,在朝中六位尚书之中,已是有五人表明了同样的观点,除了“沈党”的礼部尚书林维之外,皆是认为黄有容已是不适合继续留在内阁了。

    黄有容这段时间以来虽然是不断受到百官弹劾,但像是今日这般盛况,却是前所未有的——哪怕是德庆皇帝尚未拿定主意,见到这般情况之后,也会认真考虑一番,更何况德庆皇帝似乎已是拿定了主意?

    “黄有容……终于要倒台了!”

    这一刻,百官们的心中皆是闪过了类似的想法。

    然后,自然又是一副墙倒众人推的局面,百官们纷纷出列附和五位尚书的发言,期间还有许多官员再次列举了黄有容的诸般恶迹,却是他们不仅想要看到黄有容倒台,更还想要看到德庆皇帝出手责罚黄有容!

    另一边,林维、张诚等人作为“黄党”旧人,如今虽然已是改庭换面成为了“沈党”成员,但他们对于黄有容依然是残留着一定的忠心,眼见黄有容受到了百官的围攻,皆是有些按耐不住,就想要出列为黄有容说话。

    哪怕是黄有容终究要离开朝廷,但林维、张诚等人还是希望黄有容离开的时候能够保留着一定的尊严。

    然而,他们刚准备出列发言,就发现首辅沈常茂正表情冷厉的盯着他们,似乎是警告他们不要轻易表态。

    如今,“黄党”大部分官员皆是投靠了赵俊臣,而林维、张诚等人也投靠了沈常茂,可以说“黄党”势力已是被赵俊臣与沈常茂二人瓜分干净了,所以对于沈常茂而言,黄有容同样已是失去了利用价值,在这般情况之下,沈常茂又如何愿意违背朝廷大势继续维护黄有容?

    事实上,在沈常茂看来,自己没有落井下石,就已是顾念了往日情分了。

    而林维、张诚二人见到沈常茂的暗中警告之后,即将要迈出去的脚步微微一顿,又相互对视了一眼之后,皆是暗暗叹息一声,并且收回脚步,也放弃了对黄有容的维护。

    如今,林维与张诚二人已是投入了沈常茂的门下,自然要顾及到沈常茂的态度,他们对黄有容虽然忠心,但也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这就是现实。

    就在这般情况之下,在百官的围攻之中,已是在朝堂上沉默多日的黄有容终于是缓缓出列了。

    似乎是面无表情,又似乎是凄凉黯淡。

    然后,黄有容竟是向德庆皇帝行了大礼,跪伏在德庆皇帝面前,埋首道:“陛下,老臣在留京辅国之际,辜负了陛下的信任,不仅是无法控制朝野局势,还办了许多错事,实在是愧对皇恩,如今老臣已是无颜继续留在庙堂,还请陛下罢免老臣的官位,恩准老臣告老还乡!”

    显然,黄有容也不愿意继续留在朝中坐蜡,趁着今日的机会,黄有容也终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然而,听到黄有容的发言之后,赵俊臣则是暗暗摇头。

    德庆皇帝看似宽容,实则苛刻,在他的眼里,朝中的贪官就是自己圈养的肥猪,只等着养肥了再宰,当初的温观良就是一个例子!而黄有容为官数十年来,自然也不干净,如今只是认错几句,就想要平安无事的离开朝堂?怎么可能!

    果然,听到黄有容的发言之后,德庆皇帝的眉头一皱,却是沉默着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转向了赵俊臣。

    ……

    恩,二合一大章节。

    ……

第五百二十三章。阁老之位(三)。() 
……

    ……

    黄有容虽然已是失去了利用价值,但德庆皇帝并不打算就这么放他轻易的离开庙堂、告老还乡。

    赵俊臣大约可以猜到德庆皇帝的心中想法。

    在德庆皇帝眼中,自己乃是天子、是大明江山的主人,这天下间所有的财富都是自己的,而官员们代天子牧民,就相当于自己手下的佣人,只是帮着自己处理杂事罢了,其中贪官们是手脚不干净的佣人,清流们则是不懂眼色的佣人……

    而黄有容自然是一位手脚不干净的佣人,如今想要告老还乡、辞职不干了,但他这些年私下窃取主人的财物,在离开之前也必须要物归原主!

    当初,温观良为了能够顺利的告老还乡,可是将自己一生所贪墨的绝大部分钱财都“捐”给了内帑,总计高达九百万两银子,然后德庆皇帝才放任温观良离开庙堂,没有追究他的诸般罪行。

    黄有容不似温观良那般贪财,家财自然也不似温观良一般惊人,但三五百万两银子还是有的,在德庆皇帝的眼中,这些银子全都是自己的东西,如今自然是要让黄有容全部吐出来。

    此时,见黄有容如此的不识趣,只是告罪几句,没有任何的表示,就打算离开庙堂,德庆皇帝自然不会答应。

    不过,黄有容毕竟是老臣子了,如今可怜兮兮的想要辞官归乡,德庆皇帝却也不能明着刁难,否则就会影响帝王形象了。

    于是,德庆皇帝下意识的找到了赵俊臣——这个恶人角色需要赵俊臣来扮演。

    *

    见德庆皇帝的眼神放在了自己身上,赵俊臣暗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