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情况,也正是如此。

    虽然赵俊臣一直是摆事实、列数据、讲道理,将所有的利弊都说得明明白白,百官们在辩论之中也是纷纷溃败,但他们就是打定主意不同意赵俊臣的提议。

    用一些假大空的观念反驳对方,往往就意味着自己的理屈词穷,但这个时代,这些假大空的观念往往是不容忽视的,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因为这些观念支撑着封疆王朝的合法性与秩序。

    对此,赵俊臣也是莫可奈何。

    与此同时,德庆皇帝听着赵俊臣与百官们的辩论,则是心中有些犹豫。

    一方面,他觉得赵俊臣的说法确实有道理,但另一方面,百官们的反对意见也不容忽视。

    并且,德庆皇帝本身也不想看到熟悉的江山出现太多的改变,总是觉得赵俊臣的提案确实是有些不靠谱。

    于是,等到百官们再一次的纷纷表达了反对意见之后,沉默良久的德庆皇帝看了一眼表情肃穆的赵俊臣之后,终于是缓缓开口了。

    德庆皇帝并没有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向内阁几位阁老问道:“几位阁老对赵爱卿的提案怎么看?”

    在几位阁老之中,周尚景最是理解赵俊臣的想法,而沈常茂如今则是赵俊臣表面上的盟友。

    但他们二人同样不认同赵俊臣的提案。

    因为,他们必须要顾忌到党羽们的想法,也必须要要为各自党羽争取利益,否则他们的各自党派就要乱了!

    听到德庆皇帝的询问之后,阁老程远道率先出列,说道:“陛下,老臣依然不认同赵大人的提议,赵大人的建议有些不切实际,恐怕会劳民伤财、滋生民乱,哪怕想法是好的,恐怕最终也会办了坏事!”

    另一边,左兰山身为“赵党”的二号人物,虽然对赵俊臣的提案同样有些不以为然,甚至赵俊臣的提案也同样损害了他的利益,但左兰山最终还是决定支持赵俊臣,并不是他对赵俊臣有多么忠心耿耿,而是因为赵俊臣带给他的好处远远大于这么一点损失。

    于是,程远道的话声刚刚落下,左兰山就出列说道:“陛下,臣倒是赞成赵大人的说法,如今朝廷的存粮困窘,必须要进行改变,若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尝试一下赵大人的提议也未尝不可!”

    德庆皇帝并不是特别在意程远道与左兰山的意见,他们一个人是无权无势的老学究,另一个人则只是赵俊臣的跟屁虫罢了,但德庆皇帝表面上依旧给了他们二人足够的尊重,轻轻点头示意之后,又将目光转向了首辅沈常茂与阁老周尚景。

    德庆皇帝更加重视这两位实权阁老的意见,尤其是周尚景的立场!

    在德庆皇帝的注视下,周尚景终于是缓缓出列了。

    出列之后,周尚景先是转头看了赵俊臣一眼,眼神颇是有些意味深长。

    然后,周尚景缓缓说道:“陛下,老臣认为,赵大人的说法固然很有道理,但百官们的反对也不算错,两种意见都需要考虑,何不各退一步、求同存异?赵大人的五项提议之中,暂且不谈争议较大的最后两点,但前面三点提议倒是颇有可取之处!其中,推广户部新编农书的事情,昨天的早朝上已经得到了百官的认同,可以大力执行;限制民间酿酒以节省粮食充盈粮仓的事情,也确实是很有道理,完全可以执行;大规模耕种土豆与玉米的事情,同样可以在一些地方先行尝试,若是效果交好的话,则可以按照赵大人的意见大规模推广……”

    顿了顿后,周尚景又说道:“至于限制南方百姓对棉花、茶叶、水果等物的种植、以及由朝廷拨放大量银两兴建灌溉措施的事情,既然争议较大,则不妨延后在议!”

    随着周尚景的话声落下,沈常茂马上出列,说道:“陛下,老臣认为周阁老所说有理!这件事情完全可以各退一步、求同存异,有争议的地方不妨今后再详细探讨。”

    然后,新任阁老李和作为周尚景的铁杆支持者,也同样出列说道:“陛下,臣也支持周阁老的提议。”

    听到周尚景与沈常茂的观点之后,德庆皇帝缓缓说道:“沈首辅与周阁老、李阁老的观点,倒是老成持国,朕也是这般想法。既然如此的话,这件事就暂且这样来办吧。”

    周尚景的表态,从某方面而言就是合稀泥罢了,但在官场之上,“和稀泥”往往就是“老成持国”的同义词,深切体现了“所谓政治就是相互妥协”的道理。

    与此同时,随着德庆皇帝的表态,这件事情就算是尘埃落定了。

    不论是赵俊臣还是百官,都没有再表示反对。

    对百官而言,不论是推广新农书,还是限制酿酒,又或者是大规模的耕种土豆玉米,都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只要朝廷没有限制他们的田地必须要耕种粮食,只要各自衙门的银子没用减少,那么他们也不会强行与赵俊臣作对。

    对赵俊臣而言,则是总算是办了一些实事,并且今天他被百官们围攻的场景落入德庆皇帝的眼中,也会一定程度上打消德庆皇帝的心中戒备。

    并且,赵俊臣依然没有放弃最后两点提案,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赵俊臣也依然会尽力争取,并且也依然会与百官们辩论,这样也可以进一步的打消德庆皇帝的心中戒备,并且也可以渐渐试探百官们的底线,然后再推出一个大部分人都能够勉强接受的新提案。

    新提案的效果自然不如原先的提案有效,但总比无穷无尽的争论更好。

    另一边,因为赵俊臣与百官们的长时间争辩,德庆皇帝已经有些疲惫,眼见着赵俊臣与百官皆是没有反对之后,就直接宣布下朝了。

    ……

    第四更!

    凌晨一点左右还有一更!

    ……

第六百六十二章。各方。() 
……

    ……

    早朝结束之后,各党派的官员们纷纷聚拢在一起,商议着今天早朝的事情。

    其中,“周党”官员们自然是纷纷聚拢在周尚景的周围。

    然后,吏部尚书宋启文迫不及待的向周尚景问道:“周阁老,您说赵俊臣今天的诸项提案,究竟是有何目的?学生有些看不懂。”

    一旁,阁老李和也是面露疑惑,迟疑道:“是啊,按理说赵俊臣一向是明哲保身、趋利避害,为何今天会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听到宋启文与李和的询问之后,周尚景的表情略有些复杂,似乎有些欣赏、似乎有些遗憾、又似乎还隐隐有一丝钦佩之意。

    然后,周尚景表情淡然的说道:“昨天下午,老夫在面圣之际,原本已经成功撩起了陛下对赵俊臣的忌惮与警惕,让陛下他产生了打压之心,但经过今天的事情之后,陛下他见到百官们群起而反对赵俊臣的情景,心中的警惕与忌惮自然也就淡了许多……呵呵,若是没有今天这场表现,陛下他恐怕已经出手打压赵俊臣了!这个赵俊臣,倒是有些机智,竟是用这般方法化解了老夫的手段!”

    听到周尚景的解释之后,宋启文终于恍然,道:“今天这一切竟然只是赵俊臣的故意演戏?”

    周尚景看了宋启文一眼,缓缓说道:“倒也未必只是演戏,赵俊臣虽然是一个贪官权臣,但心中还是有些利国利民的志向,今天的这些提议,他前几日就与老夫详细讨论过了,如今趁机提出来,也是顺势而为罢了。”

    说完,周尚景就举步向着皇极殿外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老夫也没有想到,赵俊臣竟是就这样化解了危机,让老夫的一切准备都付诸于流水……不过并不碍事,今后时间还长,慢慢陪他斗法也就是了。”

    见周尚景的这般动作,“周党”众人也纷纷迈步相随。

    周尚景并没有忌讳自己这次的失手,直接向“周党”众人详细说了事情的始末,但“周党”众人丝毫没有因为周尚景的一时失手就动摇信心。

    在他们看来,赵俊臣能抵挡周尚景一时就已经是极限了,满朝文武之中,能与周尚景过招的人还不存在,只要周尚景稍稍动一些心思,赵俊臣就迟早都会败下阵来!

    *

    而就在周尚景向“周党”众人解释事情始末的同时,“太。子党”众人则是纷纷围在太子朱和堉的周围,纷纷向太子朱和堉谴责赵俊臣今日早朝上的无知行径。

    “这个赵俊臣,实在是自以为是、无知莽撞,他难道以为朝廷政令只是小孩子过家家?竟是提出了这般匪夷所思的政策!也幸亏是百官们纷纷反对,否则赵俊臣就要误国了!”

    “对啊,农为江山之根本,又岂是能随意变动的?一旦民心生变,他担得起责任吗?”

    “依赵俊臣的做法必然会劳民伤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看他依旧没有放弃的意思,咱们还需要好好防备!”

    “哼,赵俊臣表面上说得道貌岸然,但我看他就是想要趁机贪污敛财罢了!像他这种贪官奸臣,哪里还有什么好心思!”

    虽然在早朝之上,清流官员们纷纷被赵俊臣驳倒,在赵俊臣的质问之下哑口无言,只懂得用一个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来反制赵俊臣,但他们此时已经完全忘记了不久前的窘迫,纷纷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大肆谴责赵俊臣的诸项提议,就好似他们驳倒了赵俊臣一般。

    事实上,对于赵俊臣今日的几项提议,就要以清流们的反对声音最强烈,因为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出身于江南大户,也都有大批良田在种植水果、棉花、茶叶等物——清流们从不会贪污受贿,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是衣食无忧——在清流们的眼中,赵俊臣的这几项提议何止是误国?简直就是刻意的针对他们!

    如今早朝已是结束了,但他们心中的恨意敌视依旧不减。

    而就在“太。子党”官员们纷纷抱怨的同时,太子朱和堉虽然是点头表示认同,但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

    事实上,太子朱和堉原本也是认为赵俊臣的提议全都是天方夜谭,但听过了赵俊臣与百官们的辩论之后,太子朱和堉却不得不承认赵俊臣的说法更有道理,渐渐已是更加认同赵俊臣的观念。

    这还是太子朱和堉第一次认同赵俊臣的某些观点。

    不过,随着储君之位渐渐动摇,朱和堉已经是愈加离不开清流们的支持,所以他虽然心中另有想法,但表面上还是认同清流们的观念,只是没有与清流们一同谴责赵俊臣罢了。

    此时,朱和堉应付着清流之余,却不知为何想起了赵山才对他的临终叮嘱、让他有机会就与赵俊臣合作的事情。

    *

    “沈党”官员也大都聚在首辅沈常茂的身边。

    与“周党”官员们一样,“沈党”众人对于赵俊臣今天的做法也同样是心中不解。

    在他们看来,赵俊臣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今天竟是做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实在是匪夷所思。

    所以“沈党”众人也纷纷向沈常茂询问意见。

    “首辅大人,您看赵俊臣今天早朝上的做法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啊,与他往日里的作风完全不同,竟是为了一些农事就不惜与百官敌对,好大的气魄!”

    “难道他只是纯粹想要贪些银子?”

    沈常茂并不似周尚景一般洞若观火、眼光高明,并没有马上就联想到德庆皇帝对赵俊臣的猜忌之心,听到党羽们的纷纷询问之后,则是面带不屑的冷哼一声,说道:“无论如何,既然事有蹊跷,那今后就小心谨慎一些,谁知道赵俊臣又有什么阴谋规矩!”

    听到沈常茂的说法,“沈党”众人倒是纷纷认同点头。

    他们先后见证了温观良、黄有容两位前阁老在赵俊臣的算计之下垮台,也见证过太子朱和堉在赵俊臣的手段之下连连吃亏,甚至就连“沈党”也曾几次在赵俊臣的阴谋算计之下吃亏不小,早已经对赵俊臣的心计手段有了心理阴影,如今他们猜不到赵俊臣的真实想法之后,自然是下意识的认为赵俊臣又有什么阴谋诡计了,心中纷纷是警惕不已。

    *

    而就在朝中各大派系因为赵俊臣今天的反常举动而议论纷纷之际,德庆皇帝也回到了御书房,开始考虑着今天早朝上的事情。

    ……

    恩,第五更!虫子也算是拼命爆更了!再次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另,顺便说一句,当一个2K党很不爽,情节刚刚展开就要收尾,所以从明天开始,虫子会恢复每章四千字以上的更新习惯!明天依旧拼命,至少两章!

    ……

第六百六十三章。奏疏。() 
……

    ……

    今天早朝上,赵俊臣遭遇百官群起反对的事情,德庆皇帝自然是看在眼中。

    也正如赵俊臣的预料,见到这一幕情景之后,德庆皇帝心中对赵俊臣的猜忌与戒备不由的降低了许多。

    但德庆皇帝的心中依然有些疑虑。

    “按照周尚景与沈常茂的说法,赵俊臣如今的权势影响已经是可以干涉内阁决策了,即使是周尚景也要向赵俊臣做出妥协……但今天早朝上的情景,却完全不像是他们所说的样子,若是赵俊臣的权势当真是达到了这般地步,百官们的反对态度绝不可能这般激烈……”

    “难道,这一切都是周尚景与沈常茂在联手暗算赵俊臣?想要挑起朕的猜忌之心,促使朕出手打压赵俊臣的崛起势头?恩,倒也有这种可能……”

    “不过,这件事情还有一些蹊跷之处!今天早朝上,赵俊臣进行提议的时候,‘赵党’所有官员竟是全部袖手旁观,完全没有支持赵俊臣的意思!若是‘赵党’官员能够站出来表示支持,赵俊臣今天也不至于以一己之力与百官争辩,局势也会好转许多……赵俊臣的这般表现,就好像是故意在自找麻烦……”

    坐在御案后面,德庆皇帝暗暗思索着今天早朝上的事情,但心中的疑虑则是越来越多了。

    最终,德庆皇帝决定静观其变,暂且不会出手打压赵俊臣,再观察一段时间,避免中了周尚景的离间之计。

    然后,德庆皇帝又想起了赵俊臣所禀报的朝廷缺粮之事,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德庆皇帝虽然是好大喜功,但也并非是昏聩无能的帝王,所以他很清楚朝廷存粮不足究竟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赵俊臣的五项提议,若是全部实行的话,确实有可能在两三年的时间内缓解朝廷缺粮的困境,各地应对天灾的能力也会大幅增强,但因为百官们的强烈阻挠,这五项提议最终只通过了前两项,第三项提议虽然是同样通过了,但也受到了许多限制,至于最后两项提议,虽然是最为重要,但遭到的反对也最多,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这样一来,今天早朝上的结果看似是所有人都可以勉强接受,但朝廷缺粮的困境却没有得到太多的改善。

    看赵俊臣的态度,他并不打算放弃最后两项提议,今后还会与百官们继续角力,但可以预见的是,除非是德庆皇帝与内阁辅臣们集体支持赵俊臣,否则仅凭赵俊臣的一己之力,这两项提议绝无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说不定朝廷的存粮彻底告竭之后,关于这两项提议的争论也依然会持续下去。

    想到这里,德庆皇帝心中不免有些隐忧。

    赵俊臣有一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朝廷缺粮之事必须要做出改变,不能任由情况恶化下去。

    想到这里,德庆皇帝抬手揉了揉眉心,向养心殿太监张秀吩咐道:“派人去户部一趟,把朝廷各地粮仓的账目拿来,朕要审阅一番。”

    听到德庆皇帝的吩咐之后,张秀不敢怠慢,连忙就去安排了。

    然后,张秀又捧来了一摞奏疏,请示道:“陛下,这些是各地官员呈给您的奏疏,您看是不是现在审阅?”

    德庆皇帝点了点头,说道:“放下吧,朕现在就批阅。”

    等到张秀将奏疏摆在面前之后,德庆皇帝就随手拿起一份奏疏展开审阅。

    然后,德庆皇帝的表情稍稍轻松了一些。

    这份奏疏乃是新任阁老梁辅臣所呈,说他已经与新任三边总督王铮进行了交接,很快就会赶到京城赴任内阁辅臣的职务。

    说起来,德庆皇帝决定让梁辅臣入阁辅政之后,距今已经过了两个多月时间,但梁辅臣依旧是迟迟没有来京赴任,未免是太过拖沓了。

    但德庆皇帝并没有责怪梁辅臣的意思。

    因为梁辅臣首先要等到新任三边总督王铮抵达陕甘之后,才能够与王铮进行交接。此外,三边总督权势极大,节制河西巡抚、河东巡抚、陕西巡抚以及甘、凉、肃、西、宁夏、延绥、神道岭、兴安、固原的九总兵,所面临局势也极为复杂,担负着北方边防重任,所以梁辅臣与王铮的交接工作就必然需要耗费很长时间,这样一来,梁辅臣稍稍来迟几天,也是完全可以接受。

    梁辅臣即将要来到京城赴任,对德庆皇帝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情,这代表着德庆皇帝对朝廷中枢的控制力即将要进一步提升。

    所以,看完梁辅臣的奏疏之后,德庆皇帝的心情稍稍好转了一些。

    然而,当德庆皇帝放下梁辅臣的奏疏、又拿起另一份奏疏审阅之后,原本的好心情顿时就被破坏了。

    这份奏疏乃是新任太子太师王保仁呈奏上来的,但里面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乃是王保仁的请罪奏疏。

    原来,王保仁前来京城赴任之际,顺便也负责押送黄有容在南直隶抓捕的许多犯人,其中不仅包括苏长畛及其朋党、并且还包括十余名犯案的走私商人。

    然而,王保仁押送着一众犯人刚刚抵达北直隶之后,他所居住的驿站就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那些犯案的走私商人全部在火场中丧命。

    看到这份奏疏之后,德庆皇帝轻哼一声,低声说道:“这个王保仁,在南直隶这些年当真是退步了,竟是连一些犯人都看管不好!”

    说完,德庆皇帝就将王保仁的请罪奏疏丢到一旁,心中并不是特别在意,然后又拿起了第三份奏疏。

    这份奏疏,乃是钦差黄有容从南直隶快马送来的密疏。

    见到这份密疏里面的内容之后,德庆皇帝顿时是面色一变,表情马上就严肃了起来。

    沉吟片刻之后,德庆皇帝再次向养心殿太监张秀吩咐道:“马上将内阁诸位阁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