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梁辅臣虽然很重视戚斌所训练的这支军队,但也只是指望他们稳固边防,梁辅臣乃是忠臣,本身并没有继续掌控这支军队的想法……这样一来,赵俊臣似乎也就得到了可趁之机!

    若是赵俊臣可以彻底掌控这支军队,也就有了撕破脸、掀桌子的底气,就算是其余几项计划不顺利,赵俊臣也会拥有自保之力,再也不担心德庆皇帝会算计自己了。

    想到这里,赵俊臣心中隐隐有些振奋。

    不过,梁辅臣此时正在目光炯炯的盯着赵俊臣,所以赵俊臣的表情依旧是没有任何变化,只是沉吟片刻后,开口问道:“这营军士扩充之后,依然是由戚千户负责操练?那为何戚千户没有留在陕甘三边,反倒是随着梁阁老来到了京城?梁阁老的那一营亲兵如今又是如何处置?是驻扎军镇?还是成为了王铮大人的亲兵?”

    梁辅臣解释道:“这支军队扩充之后依然是由戚斌负责操练,在这件事情上,我也只放心他,如今我带他回京也只是临时之计,戚斌招募新兵只要‘良家子’,但陕甘的亡命徒虽然不少,但‘良家子’却是不多,所以我打算让他前去义乌,就像是戚少保当年那样招募义乌矿工,如今只是暂时留在京城等候消息,等他拿到招募新兵的银子之后,很快就要离开了……”

    顿了顿后,梁辅臣又说道:“今年蒙古骑兵进犯,延绥总兵畏战而逃,被我杀之慑众,如今延绥总兵出现了空缺,我就让戚斌领兵驻扎在那里,再过段时间就让他接任延绥总兵的职位,然后他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在延绥操练新军了……新任三边总督王铮胆子不壮,若是把这支军队交给他,他恐怕只会用来自保,根本不会用以御敌,所以我并没有把这支军队交给他,只是让他自行招募亲兵。”

    赵俊臣轻轻点头,说道:“原来如此,这样的话那我也就放心了,戚千户所操练的新兵,必然会是陕甘三边今后的中流砥柱,若是交到别人手上,我也不放心投入大量钱粮,只会白白打了水漂。”

    见赵俊臣这么说,梁辅臣精神一振,问道:“听赵大人的意思,你已经有了筹集钱粮的办法了?”

    赵俊臣轻轻点头,说道:“只要想些办法,到处筹措一些,户部还是能拿出六十万两银子的,重点是那八十万石粮食有些困难……朝廷目前的粮食确实是已经入不敷出了,想要拿出这笔粮食,必须要用一些特别的办法!”

    “特别的办法?”梁辅臣追问道:“究竟是何办法?”

    赵俊臣并没有直接回答,反倒是问道:“听说,周阁老今晚约见梁阁老见面?”

    对于赵俊臣的耳目通明,梁辅臣并没有感到意外,只是点头道:“确实如此。”

    赵俊臣轻轻一叹,说道:“不瞒梁阁老,这个办法需要梁阁老在今天晚上说服周阁老,到了明天早朝上,咱们三人能够共同表演一场戏……在此期间,为了达成效果,还需要梁阁老扮演恶人、得罪朝中百官,但这个办法一旦成功的话,就可以筹集到至少五十万石粮食,然后户部再用银子在民间购买一部分粮食,这八十万石粮食也就凑出来了……”

    说到这里,赵俊臣抬眼看着梁辅臣,继续说道:“梁阁老不要怪罪,这个恶人的角色,其实由下官来扮演也可以,但如今下官为了朝廷农务整改的事情,与百官们已经是关系紧张,若是再去扮演这个恶人的角色,恐怕就会彻底失去立足之地,下官还有商税整顿、农务整改、川盐开发等等事情尚未完成,却是不愿意就这样失去权柄,所以这个恶人的角色,也只能由梁阁老你来扮演……若是梁阁老愿意扮演这个恶人角色,那么下官就说出自己的办法,若是梁阁老不愿意,那么就只当下官没有提过此事。”

    对于赵俊臣的开诚布公,梁辅臣非常满意。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之后,梁辅臣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若是可以筹集到足够的钱粮支援陕甘三边,那我扮演一次恶人也无妨,即使是得罪百官,也是在所不惜!”

    见到梁辅臣的表态,赵俊臣表情间满是敬重,向梁辅臣拱手道:“梁阁老的大公无私,实在是人臣之典范,下官佩服!”

    当然,敬重是真的,但梁辅臣得罪了朝廷百官之后,赵俊臣是否会趁机收获好处,则就是另一回事了。

    赵俊臣所想到的办法,确实是可以筹集到足够的粮食,但赵俊臣却也打算一石三鸟,打算趁机拖梁辅臣下水,让梁辅臣与自己站在一条船上,顺便还可以让德庆皇帝利用梁辅臣来操控前朝的计划破产!

    但表面上,赵俊臣依然是一副肃穆模样,缓缓说道:“其实,京通二仓的余粮还有一些,但这部分粮食皆是不能动用,因为这些粮食乃是京城以及京城附近官员今后半年时间的俸禄!太祖时期,我朝正一品官员的月给俸米乃是八十七石,从一品官员的月给俸米也有七十四石,哪怕是七品官员,也有月给俸米八石,时至今日,官员们的俸米虽然只有一半,剩下的数量则是以俸银形式发放,但京城内总计有官员五千余人,吏役更有数万之多,这些人的俸米加起来,也足以供给三十万大军半年时间使用了!”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梁辅臣心中一惊,只觉得赵俊臣的办法,似乎要比自己想象中更加激烈!

    吃惊之余,梁辅臣问道:“难道,赵大人是打算克扣官员俸米不成?”

    赵俊臣摇头,说道:“不会,若是下官敢克扣官员俸米,那么百官们岂不是要翻天?下官只是打算,将所有俸米都以俸银的方式发放,让百官们自行买粮而已,这样一来,京通二仓就可以省下一大笔粮食!估算一下,至少能有五十万石!”

    听到赵俊臣的解释,梁辅臣心中的惊骇完全没有减少!

    赵俊臣的说法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将所有俸米都以俸银的方式发放,百官们自行买粮,只是耽误了一些精力,并没有吃亏多少,但实际上如今朝廷缺粮的事情早已经是人尽皆知,若是百官与吏役们皆是没了俸米,反倒是纷纷花银子买粮,那么京城附近的粮价必然会飞涨,这就是变相的克扣百官俸禄了!

    此外,百姓们也必然会受到粮价飞涨的牵累!

    当然,只要朝廷早作准备、能够适时向民间发放一些粮食,就不会发生太大的混乱,但这件事情依然会引起许多民怨与官怨,而梁辅臣一旦扮演了恶人角色,他就必然会引来无数的敌视

    而赵俊臣解释之后,则是双眼注视着梁辅臣,再次问道:“梁阁老若是后悔了,那就当下官没有说过此事,再想办法也就是了!”

    梁辅臣沉默了片刻后,缓缓摇头道:“无碍,只是一些怨气罢了,我还承受得住,赵大人还是详细说一下你的办法吧,否则我也没办法说服周尚景。”

    *

    第二天,早朝之上。

    德庆皇帝驾临皇极殿之后,显得兴致颇高,先是大肆宣扬了梁辅臣近十年以来的诸般功绩,然后又正式任命梁辅臣进入内阁辅政,成为了内阁第六位阁老!

    接着,梁辅臣出列领命,而百官们则是纷纷恭贺,自是不提。

    然后,终于是下定决心的王保仁终于是彻底抛弃了南京六部,与三法司的几位主要官员陆续出列表态,向德庆皇帝与百官们表示赵俊臣的遇刺案乃是南京六部的幕后主使。

    对于三法司的破案结果,德庆皇帝与百官们皆是早有预计,但德庆皇帝依然是表现出一幅震怒模样,而百官们也纷纷是义愤填膺,于是在德庆皇帝的一道圣旨之下,黄有容成为了南直隶巡抚,暂时接手南京六部的一切职权,而南京六部的所有官员都将要停职排查,南京六部也即将要迎来一场清洗!

    在绝大部分官员看来,这件事情应该就是今天早朝上的高潮了。

    然而,结束了南京六部的事情之后,随着大太监张德的一声“有事早奏、无事退朝”之后,赵俊臣在百官们的注目下,再次缓步出列了。

    意料之中的事情,赵俊臣依然是纠缠着农务整改的事情,完全没有放弃。

    “陛下,昨日梁阁老回京之后,与臣谈到了陕甘的近况,不仅是百姓们没有粮食无以为生,三边军镇也同样是缺乏粮食无以为继,三边军镇关系到朝廷北方边防,最是不容忽视,然而朝廷的存粮已是不足,完全无力支援,还望陛下重视此事,督促民间百姓们归田还粮,并且拨放银子兴建水利灌溉,如此方为长久之策!”

    出列之后,赵俊臣扬声说道。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之后,百官们皆是满脸的无奈之色,只觉得赵俊臣太过偏执,为了推行自己那一套农务整改之策,总是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如今,因为农务整改的事情,赵俊臣每天都与百官们进行争论,已是成为了庙堂常态!

    所以,百官们也大都是熟门熟路,很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反驳赵俊臣。

    于是,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百官们也是纷纷出列进行反驳,什么“劳民伤财”、什么“激生民变”、什么“有违祖制”云云,早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的理由皆是再次搬了出来。

    因为陕甘三边的事情,赵俊臣今天显然是找到了新的观点,面对百官们的反驳之后,却是毫不退让,只是反问道:“各位大人既然不同意本官的农务整改之策,但如今陕甘的民间百姓与各大军镇皆是缺粮,各位大人可有解决之策?”

    听到赵俊臣的质问之后,在周尚景的示意之下,都察院左都御史杜白出列道:“陕甘缺粮也只是今年的事情,赵大人的几项提议就算是有效,但见效也是一两年以后的事情了,又岂是陕甘缺粮的解决之策?依本官想来,国库虽然缺粮,但还有一些银子,既然陕甘需要钱粮,那就提供给陕甘一笔银子,让陕甘自行用银子筹粮就是了。”

    但赵俊臣依然是寸步不让,说道:“自行用银子筹粮?杜大人说得轻松,如今不仅是朝廷缺粮,民间的存粮也不多,这么一大笔粮食,又岂是银子就能买到的?”

    杜白则是冷笑着说道:“赵大人尚未尝试,怎知不行?民间的粮价并不是特别高,如何是买不到?恐怕赵大人只是不想耗费力气吧?”

    听到杜白的说法,皇极殿内的百官们纷纷是表示认同。

    这段时间以来,赵俊臣早已经把他们烦透了,如今见杜白这般讥讽赵俊臣,只觉得大快人心,皆是纷纷出列表示支持。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梁辅臣出列说话了。

    只见梁辅臣表情严肃,缓缓说道:“陛下,既然百官们皆是认为花银子购买粮食与朝廷直接发放粮食没有任何区别,陕甘三边也确实是急需粮食,那么据臣所知,京通二仓还有一批粮食,乃是京城官员们今后半年的俸米,大约有五十万石左右,不妨将这笔粮食直接提供给陕甘三边,而百官们今后半年的俸禄就全部发放俸银,这样陕甘三边也能节省许多时间,专注于秋收时期的边防大计,还请陛下明鉴!”

    随着梁辅臣的这一番建议,百官们顿时是纷纷面色大变!

    ……

    恩,今天第二更!同样是四千字大章节!

    端午假期结束,不需要照顾孩子,所以明后两天都会爆发。

    另,厚颜求一下推荐票与月票,很久没有月票上千了。

    ……

第六百九十一章。计划进行中(一)。() 
……

    ……

    这一天,早朝之上。

    百官们只顾着与赵俊臣争锋相对,让梁辅臣趁机抓住了话柄,最终只能哑巴吃黄连,无法反驳梁辅臣的提议,今后半年的俸粮也就全部变成了俸银,皆是遭到了一些损失。

    位列朝班的众位大臣,皆是拥有很多财路,朝廷俸禄只是他们诸多收入之中的极少一部分,并不会在意这些损失,即使是粮价飞涨,对他们而言也是不痛不痒、影响不大。

    但这件事情对于京城中下层官员以及数万吏役而言,就有些伤筋动骨了。

    所以,因为这件事情,梁辅臣必然会遭到许多人的敌视,就算是民间百姓们,恐怕也会心生怨气。

    这样一来,德庆皇帝想要扶持梁辅臣接班周尚景的计划,也就遭到了挫折,若是京城里的中下层官员一直敌视梁辅臣,那么梁辅臣今后就算是接班了周尚景,恐怕也坐不稳位置。

    所以,下了早朝之后,德庆皇帝的心情有些不爽,并且马上就召见了梁辅臣。

    当梁辅臣进入了御书房之后,不待梁辅臣行礼,德庆皇帝就已是开口问道:“梁辅臣,今天早朝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别以为朕看不出来,你、赵俊臣、还有左都御史杜白的种种表现,就好似是故意设局演戏一般……说说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梁辅臣沉吟了一下之后,却是隐瞒了新军扩建的事情,向德庆皇帝讲诉了他与赵俊臣的谈话经过。

    听到这一切都是赵俊臣的计划之后,德庆皇帝却是怒极而笑,说道:“哈,赵俊臣倒是精明,自己只负责出主意,但得罪人的事情全由你来办了!”

    然后,德庆皇帝用一种怒其不争的眼神看着梁辅臣,说道:“梁辅臣,你可知道赵俊臣只是利用你来推动他的农务整改之策?你可知道你的这般建议,会让你遭受百官之敌视,今后必将会寸步难行?”

    梁辅臣的神情不变,似乎是早有觉悟,答道:“臣知道!但陕甘三边的隐患极大,如今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这种事情总要有人去做!”

    见到梁辅臣的态度,德庆皇帝无奈摇头,道:“陕甘三边的事情,朕同样是非常关心,昨日与你谈话之后,朕就让人调来了陕甘各地最近几年的所有奏疏,足足看了两个多时辰,就是为了想办法扭转陕甘局势的糜烂,但陕甘三边的事情再是如何重要,又岂能影响到庙堂中枢的稳定?甚至还要搭上你的人望?朕原本还指望你今后接替周尚景、掌控庙堂大局,但你如今得罪了整个京城官场,岂不是让朕的计划落空?”

    梁辅臣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立场,说道:“臣认为,庙堂中枢固然是非常重要,但陕甘三边关系到边疆大计,同样是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还望陛下明鉴!”

    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奉行双重标准,若是其他人像是梁辅臣这样连连反驳了德庆皇帝,德庆皇帝必然会心中震怒,但梁辅臣乃是德庆皇帝最为信任的心腹大臣,所以德庆皇帝并没有太过生气,打量了梁辅臣许久之后,反倒是无奈摇头,叹气道:“罢了,你向来就是这般秉性,朕也拿你没办法……这样吧,过段时间朕寻个机会,让你出面向百官们施以恩惠,也趁机聚拢人心、消散怨气,若是任由百官们一直敌视于你,朕也没办法指望你今后为朕掌控庙堂了。”

    听到德庆皇帝的说法,梁辅臣一向冷肃的脸上终于是闪过了感激之色,躬身行礼道:“多谢陛下!”

    德庆皇帝再次叹息,劝诫道:“京城与陕甘不同,局势错综复杂,许多事情就算是朕也无法独断乾坤,你今后切不要这般莽撞了,有什么事情,大可以与朕商议一下再做决定,像是今天的事情,下不为例了!”

    “臣明白!”

    见梁辅臣认同了自己的说法之后,德庆皇帝的表情稍稍舒缓了一些,又向梁辅臣问道:“对了,你昨天也见过赵俊臣了,对他是何看法?”

    回想着赵俊臣昨日的种种表现,梁辅臣眼中闪过了一丝慎重,缓缓说道:“能力出众,但忠奸难辨,不可不用,也不可不防!今日以用为主,今后以防为重!”

    听到梁辅臣的说法之后,德庆皇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

    接下来几天,庙堂局势看似平稳,实则是暗流涌动。

    太子太师王保仁刚刚回到京城没几天,就在德庆皇帝的一道圣旨之下,以钦差的身份返回了南直隶,与他同行的人还有都察院左都御史杜白、大理寺卿方世文、刑部侍郎秦怀远等等,皆是庙堂中枢的核心重臣。

    这般阵容一同前往南直隶,自然是声势浩大、万人瞩目,当他们抵达了南直隶之后,南京六部马上会迎来一场大规模的清洗与整顿。

    与此同时,在新任阁老梁辅臣的督促之下,朝廷也终于是重视了边疆隐患,不仅是支援了大批的粮草与兵饷,并且还从各地军镇调集了十五万精兵,再加上京军五万余人,陆续奔赴北地边疆,补强陕甘三边、以及山西、宣武等地的边防兵力。

    在此之前,戚斌从赵俊臣这里得到了一笔钱粮之后,也很快就离开了京城,马不停蹄的赶往了义乌招募新兵了。

    除此之外,赵俊臣即将要迎娶崔倩雪的事情,早已经是人尽皆知,眼看着八月临近,赵俊臣的婚事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然而,就在朝野各方势力纷纷关注着南直隶与陕甘三边的局势变化之际,赵俊臣却是趁着所有人注意力转移之际,开始加速推动自己的几项秘密计划!

    对于赵俊臣而言,今后这段时间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他今后的命运与成败!

    在这段时间里,若是赵俊臣的所有计划一切顺利,那么赵俊臣的权势影响很快就可以与周尚景相提并论,并且还可以初步渗透兵权,从今往后也就真正拥有了自保之力!

    ……

    第一更!

    ……

第六百九十二章。计划进行中(二)。() 
……

    ……

    龙骧卫,京城禁军二十六卫之一,为明朝历代皇帝的侍从亲军,人数在三万左右,军中地位颇是显赫。

    龙骧卫指挥使名叫关武元,自称武帝关羽后人,虽只是自称,但看他的相貌气质,却也让人不得不信——国字脸色若重枣,丹凤眼凌凌生威,一双卧蚕眉,一副美须髯,身高七尺,可谓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关武元不仅相貌像极了传说中的关羽,他的脾气秉性也是处处模仿着传说中的关二哥。为人傲气十足,双眼总是眯缝着,只有生气的时候才会瞪大,还会时常捧着一本《春秋》静读。

    然而,极少有人知晓,这位关指挥使原本乃是恭安王的亲信门人,后来恭安王被赵俊臣罗织罪名进行陷害之后,关武元暗中私通恭安王的证据也就落到了赵俊臣的手上,而关武元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