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这段时间以来的观察,赵俊臣发现毛家栋确实是一位人才,虽然不知道他的领兵才能究竟如何,但他作风干练、性格冷静,将众人的队伍管理得井井有条,一路上若是遇到了什么麻烦,毛家栋总是很快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所以,赵俊臣也就愈加欣赏毛家栋了,经常会找机会与毛家栋直接接触,想要拉拢毛家栋为己用。

    只可惜,毛家栋确实是性格很倔,虽然话语不多,但心中很有主见,并不是赵俊臣稍稍施以恩惠就可以轻易收买的墙头草。

    但也因为如此,赵俊臣对毛家栋也就更重视了,认为毛家栋这种人一旦投靠了自己之后就绝不会轻易背叛。

    见到毛家栋之后,赵俊臣的态度很客气,向毛家栋含笑示意,并且问道:“毛百户曾在山西担任军职,可知道潞安府附近的南关村怎么走?”

    毛家栋稍稍思索了片刻之后,手指向一个方向,说道:“向西行二十里地,有一座黄土山,再往北走十余里地就到了。”

    赵俊臣面现恍然,说道:“想起来了,确实是这样的路径,毛百户当真是好记性。”

    听到赵俊臣的称赞之后,毛家栋并没有受宠若惊的喜色,只是态度沉稳的答道:“钦差大人过赞了,卑职曾在山西走镖,自然是熟悉这里的情况,没什么好称赞的。”

    看得出来,赵俊臣对待毛家栋态度客气亲切,毛家栋也心有感激,但这种感激远远不足以让毛家栋投靠赵俊臣。

    赵俊臣也知道这种事情只能慢慢来,也就没有继续向毛家栋示好,只是向众人吩咐道:“时间不早了,咱们确实要休息,但咱们并不去潞安府城休息,而是去南关村休息,那里的百姓皆是与我相熟,定然会热情招待咱们。”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众人皆是心中疑惑不已,不明白赵俊臣身为朝廷权臣,为何会与潞安府境内一处寻常村庄的百姓熟悉,但赵俊臣也没有详细解释,而是先行策马前行,沿着毛家栋所指的路径而去。

    见到赵俊臣这般模样,众人也只好压下心中的疑惑,纷纷是策马跟随。

    等时间临近傍晚之后,赵俊臣一行人终于是远远的见到了记忆中的南关村。

    如今的世道多有风险,山西境内不仅每年都有蒙古鞑子深入劫掠,平时还会有马贼流寇出没,百姓们自然是心中戒备,府城外的村庄大都是高筑堡墙、防备森严,与堡垒无异。

    潞安府虽然是位于山西之东南,受到蒙古骑兵的劫掠不多,但南关村作为一处规模较大的村庄,同样是建筑了高大结实的黄土围墙,以防备不时而至的危险。

    近三百名骑兵的突然出现,却是吓坏了南关村的所有百姓,引发了不少慌乱,等到一行人赶到了南关村外的时候,围墙外的百姓们已经是纷纷跑入了村庄内部,围墙上的吊门也被拉了起来,村庄的壮丁们更是纷纷拿着刀枪农具跑到了围墙上面戒备。

    见到这一幕,所有人皆是暗暗咂舌,感叹西北百姓们的戒心之重。

    就在众人感叹之际,就见围墙上有一位老者高声喊道:“你们是哪里的骑兵?为何要来我南关村?若是想要借宿,再往北走二十余里地就是潞安府城了,也有专门的营地,各位军爷还是去那里借宿吧,我南关村物资匮乏,地方也不足,恕不能招待各位军爷了。”

    见南关村的百姓想要驱赶众人离开,洪高功顿时是面现怒色,就打算怒斥对方。

    然而,赵俊臣却是抬手止住了洪高功,并且是亲自策马上前,靠近了南关村的围墙,让南关村的百姓看到自己的相貌。

    然后,赵俊臣高声唤道:“各位南关村的百姓,可还记得我赵俊臣吗?”

    见到赵俊臣向前,所有人都是面色大变,生怕南关村的无知刁难会伤害赵俊臣。

    然而,随着赵俊臣的出面发话,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

    第二更!

    ……

第七百一十八章。青天赵俊臣。() 
……

    ……

    “各位南关村的百姓们,可还记得我赵俊臣吗?”

    见到赵俊臣的面容、听到赵俊臣的声音,围墙上原本还有些喧闹的百姓们顿时是安静了下来,就好似是遇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去年的时候,赵俊臣几乎每天都与南关村的百姓们一同扑杀蝗虫,南关村的百姓们大都认得赵俊臣的相貌。

    所以,他们很快就确认了赵俊臣的身份。

    “当真是赵大人!”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来,围墙上再次热闹了起来,所有人都是在大声呼喊着,满是惊喜与兴奋。

    “赵大人来了!赵大人来了!”

    “乡亲们,赵大人没有忘记咱们南关村,赵大人来探望咱们了!”

    “赵青天!是赵青天啊!”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把吊门放下,请赵大人进来!”

    “大家快去迎接赵大人!赵大人来了!”

    一时间,所有的南关村百姓皆是兴奋莫名,一个个皆是高声呼喊着,就好似遇到了什么天大的喜事!

    见到南关村百姓们的反应,赵俊臣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既有欣慰、也有愧疚——既是欣慰这里的百姓并没有忘记自己,又是愧疚自己当初所做的一切很大程度上只是利用他们罢了。

    围墙上的动静,同样是落入了鲍文杰、洪高功、毛家栋等人的眼中,让他们心中皆是震惊不已,只觉得眼前这一幕彻底颠覆了他们的固有观念!

    这是百姓们见到一位声名狼藉的大贪官应有的反应?为何是这么兴奋?又为何是这么高兴?为何刚刚还心存戒备的百姓见到赵俊臣之后,竟是问也不问就要放下吊门、任由他们的队伍进入村庄里面?这是怎样的信任?

    这一切,究竟是百姓愚昧?还是……赵俊臣并非一个真正的贪官?

    一时间,所有人心中皆是闪过了这样的疑问。

    与此同时,赵俊臣已经是压下了心中的复杂思绪,调转马头回到了众人的身前。

    然后,赵俊臣表情严肃的盯着洪高功,缓缓说道:“向你手下的那些锦衣卫吩咐一声,进入村庄之后,对百姓们的态度要客气一些,绝不可以祸害百姓!若是有人胆敢在这里祸害百姓,本官就把他直接杖毙、绝不容情!”

    说到这里,赵俊臣的声音放缓,又加了一句:“把本官的意思传达清楚!记住,本官的态度是认真的!”

    见到赵俊臣的这般态度,洪高功不敢有任何怠慢,很快就拨转马头,亲自向锦衣卫们传达了赵俊臣的吩咐。

    *

    很快的,南关村的吊门被放了下来。

    然后,在村里的耆老与大户的带领下,南关村的百姓们争先恐后的涌了出来,人数浩浩荡荡,不下于七八百人,老弱妇孺皆有不少,却是举村出迎。

    赵俊臣带领着三百人马,其中大半都是手持利刃的士兵,若是平日里遇到这般队伍,南关村的百姓们是绝不会让他们进入村庄的,但因为赵俊臣的缘故,南关村的百姓竟是没有任何的戒备之心,直接放下了吊门欢迎众人进入村庄,显然是认为赵俊臣的人绝不会伤害他们。

    而赵俊臣见到南关村的百姓们出现之后,则是翻身下马、迈步向前迎去。

    鲍文杰、洪高功、毛家栋等人见到赵俊臣的动作之后,稍稍犹豫了片刻,也同样是纷纷的翻身下马,随在了赵俊臣的身后。

    片刻之后,南关村的百姓们已经是来到了赵俊臣的身前,然后就齐刷刷的下跪行礼,一个个皆是表情激动,声音纷杂的表示欢迎。

    “赵大人!”

    “恭迎赵大人!”

    “赵大人您终于回潞安了!”

    赵俊臣点头微笑示意之余,则是把目光转向了为首二人。

    第一个人年纪大约四十左右,衣着还算讲究,皮肤也算是干净,看样子读过几天诗书,应该是南关村里的地主大户,第二个老者却是赵俊臣的熟人,正是王老丈!没想到他已是被南关村的百姓们推举为成村中耆老,地位与去年大有不同,恐怕王老丈的地位变化也是因为赵俊臣的缘故,对于南关村的百姓们而言,王老丈与赵俊臣有些交情,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他成为村里的头面人物了。

    此时,两人同样是向赵俊臣叩拜行礼。

    地主大户的表情诚惶诚恐,颤声说道:“草民周大福叩见赵大人!没想到赵大人亲自驾临南关村,草民等人招待不周,竟是拒之门外!实在是冒犯了赵大人的官威,还望赵大人恕罪则个!”

    另一边,王老丈则是愣愣的看着赵俊臣,因为情绪激动的缘故,竟是完全说不出话来,但他的表情极为虔诚,就好似他面前之人并非是赵俊臣,而是一尊救苦救难的神灵。

    赵俊臣暗暗打量片刻之后,快步走到二人身前,亲手扶起了王老丈,然后又扬声对百姓们说道:“各位乡亲,我赵俊臣今日路过了潞安府,想起了去年的事情,就专门跑来探望一下大家,大家不必多礼,都快快起身吧!”

    赵俊臣连续呼喝了两遍之后,南关村的百姓们终于是陆续站起身来,每个人依旧是兴奋莫名、喜气更浓。

    赵俊臣身为朝廷大员,竟是专门来探望他们,这是多么大的荣耀?赵俊臣忙于朝廷大事之余,竟然还记得他们这些乡野百姓,这又是怎样的情义?随着赵俊臣的这一番话,南关村的百姓们对赵俊臣的感激之心更重了,只认为赵俊臣乃是古今仅有的青天大老爷。

    等到百姓们全部站起身之后,赵俊臣的目光才转向了王老丈,态度亲切的笑道:“一年未见,王老丈的身体反倒是愈加康健了!”

    王老丈表情激动的连连点头,终于是开口说道:“托赵大人的洪福!托赵大人的洪福!”

    然后,赵俊臣笑着拍了拍王老丈枯老粗糙的双手,并且转头向周大福问道:“你是南关村的大户?你也不必害怕担忧,如今正是敏感时期,百姓们见到大队骑兵过境,心中警惕一些也是应该的,并没有冒犯于我,我也不会因为这件事就怪罪你们。”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之后,周大福暗暗松了一口气。

    安抚了周大福与王老丈之后,赵俊臣终于是说出了自己的请求,道:“虽然说再走二三十里路就是潞安城了,但我并不打算连夜进城,今晚就在村子里借宿了,却不知二位意下如何?当然,我手下的人比较多,必然会惊扰到村民,但仅仅是停留一晚上的时候,也会补偿村民们一些银子,绝不会白吃白住。”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之后,王老丈连连摇头,声音激动的说道:“赵大人您乃是我们潞安府的大恩人!更是我们南关村的大恩人!如今您路过了南关村,别说是在这里借宿了,就算是您原本没有借宿的意思,我等也一定求您留下……别说是借宿一晚上,您在这里留三五年都不成问题!正好给了我等向您报恩的机会,哪里还能要您的银子!”

    另一边,周大福与赵俊臣不熟悉,还要更加紧张,只是连连点头说道:“赵大人要借宿,我南关村上下自然是欢迎之至!恩,欢迎之至!”

    而王老丈已经是转身向南关村的百姓们高声唤道:“众位乡亲,赵大人今天晚上就要留在咱们南关村过宿了!大家快些回去,为赵大人还有赵大人的手下护卫们准备酒水饭食,咱们一定要好好招待赵大人!”

    随着王老丈的话声落下,南关村的百姓们轰然答应,一个个皆是兴高采烈,丝毫不觉得赵俊臣惊扰到了他们,反倒是一副荣幸至极的模样,很快就纷纷跑回到了村庄里面,准备招待赵俊臣的事情去了。

    见到百姓们的反应,赵俊臣身后的鲍文杰、洪高功、毛家栋等人愈加是目瞪口呆!

    百姓们不需要强迫,只是一声召唤,就自发的招待朝廷的官员与军队,传说中的官民如鱼水也不过如此了吧!

    一时间,鲍文杰、洪高功、毛家栋等人只觉得不可思议、恍如梦中。

    赵俊臣转头看了他们的反应之后,却是不由一笑,但也没有解释什么,只是招呼他们与自己一同进入南关村内。

    去年的时候,赵俊臣亲手把潞安府的百姓们从绝望中拯救了出来,事后又请旨免了潞安府的两年税粮,百姓们皆是没有忘记这般恩情!

    尤其是南关村的百姓,因为赵俊臣亲自与他们一同扑杀蝗虫的缘故,对赵俊臣更加是奉若神明!

    这般感受,鲍文杰、洪高功、毛家栋等人恐怕是很难理解。

    *

    在王老丈与周大福的带领下,赵俊臣的队伍鱼贯进入了南关村内。

    因为赵俊臣的到来,此时的南关村已经是异常热闹,百姓们争先恐后的杀鸡宰鱼,竭尽所有的招待赵俊臣等人,闲散村民则是纷纷出力,或者是安排房间,或者是准备马桩饲料、又或者是送来了桌椅茶水,村里的孩子们在队伍周围跑来跑去、好奇打量。

    赵俊臣沿路前行之际,每路过一户人家,就会看到院子里的百姓自发向赵俊臣再次行礼,“青天”、“好官”、“活菩萨”之类的呼唤声此起彼伏。

    最终,赵俊臣来到了村子里的中央处,这里有一大片空地,乃是村民们平日里聚会的地方,不远处则是周大福的宅子,在周大福的殷勤邀请之下,赵俊臣、鲍文杰、洪高功三人今晚将会在周宅过夜。

    空地上,村民们已经摆放了许多桌椅,而赵俊臣的位置则是安排在了一个黄土高台上面。

    于是,赵俊臣、鲍文杰、洪高功三人走上了黄土高台落座,而毛家栋则是忙着安顿队伍。

    当赵俊臣、鲍文杰、洪高功三人陆续坐下之后,王老丈与周大福则是拘谨的站在一旁,似乎是打算伺候赵俊臣等人。

    见到二人的样子,赵俊臣摇头一笑,说道:“我等只是客人,你们二位才是主人,又岂有客人落座主人陪站的道理?两位都坐下吧,正好本官有事情要问你们!”

    王老丈稍稍犹豫片刻之后,知道赵俊臣的这一番话并非是客套,所以就局促的坐在了一张椅子上,乃是洪高功的旁边位置。

    王老丈出身于卑贱、常年务农,身体难免有着脏乱,见到王老丈坐在自己旁边之后,洪高功表情间闪过了一丝厌恶,正准备挪动身子离远一些,却突然想起了赵俊臣的吩咐,于是洪高功也就连忙按下了心中的厌恶之意,反倒是勉强撑出了一张和善笑脸、冲着王老丈轻轻点头示意。

    另一边,周大福见到王老丈的动作之后,也同样是挨着鲍文杰坐下了。

    等到王老丈与周大福陆续坐下之后,赵俊臣看了一眼高台下的情景,只见百姓们搬来的桌椅越来越多,赵俊臣的随从以及锦衣卫们已经是陆续坐下休息,此时正是纷纷捧着村民们送来的茶碗喝水,与村民们还算是相处愉快,暂时还没有哪个人盛气凌人对待百姓。

    或许,除了赵俊臣的命令之外,也是百姓们的主动热情让他们同样惊呆了——只要是稍有良知的人,就必然是不忍心破坏眼前的和睦景象。

    见到这一幕之后,赵俊臣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转头向王老丈问道:“王老丈,已经是秋收之际了,今年潞安府的收成如何?”

    王老丈连忙答道:“回赵大人的话,潞安府这几天连续发生天灾,去年是蝗灾、今年是旱灾,收成不大好!仅有往年收成的一半左右……”

    说到后面。王老丈已经是摇头叹息。

    一旁,周大福想要讨好赵俊臣,则是插嘴说道:“不过,因为赵大人的缘故,陛下他免了潞安府今年的税粮,再加上潞安府的灾情也不是特别严重,所以百姓们倒还能吃得上饭,这一切全都是赵大人的恩情!其他的州府没有赵大人的庇护,可就要惨多了,不仅受灾严重,还要上交朝廷的税粮,如今已经是有不少人开始逃荒了!”

    听到周大福的说法,赵俊臣的双眼微微一眯,而鲍文杰则是突然间面现怒色!

    为了应对西北诸省的连年天灾,对于那些受灾较为严重的州府,朝廷同样是免除了今年的税粮!

    但听周大福的说法,西北诸省依然是在向百姓们征收税粮?

    百姓们明明已经是受了灾,西北诸省的官员不仅是贪墨截留了朝廷的赈灾钱粮,还进一步向灾民征税?

    这是逼着百姓造反啊!这些地方官员竟是这样的目光短浅、丧心病狂?

    顿时间,赵俊臣与鲍文杰皆是发现,西北诸省的真实情况,恐怕要比他们想象中还要更加恶劣!

    ……

    四千字,第一更!

    ……

第七百一十九章。皆是双面人。() 
……

    ……

    鲍文杰刚打算说些什么,赵俊臣已经是向他打了一个眼色,示意他稍安勿躁。

    若是往常,鲍文杰未必会理会赵俊臣的暗示,但因为南关村百姓对待赵俊臣的态度,让鲍文杰心中震撼之余,却是觉得自己愈加看不透赵俊臣了,只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对于赵俊臣的感官也悄然间发生了变化,所以他见到赵俊臣的暗示之后,竟是马上就闭口不言了。

    而赵俊臣则是继续向周大福问道:“据我所知,朝廷发现了西北数省的灾情之后,就拨下了大量的钱粮赈灾,潞安府同样是遭了天灾,可有官府赈灾的消息?”

    周大福茫然道:“没听说官府赈灾的消息,可能是潞安府的百姓还可以活得下去,所以潞安府就没有收到朝廷的赈灾粮食吧。”

    赵俊臣又是眉头一皱。

    他记得很清楚,朝廷拨给山西赈灾粮草的时候,潞安府同样分到了一批赈灾粮食,虽然数量不多,仅仅只有六万石,但也不应该是毫无消息才对!显然这批粮食已经是被人截留了,否则南关村作为临近潞安府城的大村落,村中的大户与耆老必然会收到一些消息。

    赵俊臣沉吟片刻后,又问道:“你刚才说潞安府境内已经出现了逃荒的百姓,都是哪些地方的百姓?你们南关村里可有收留一些?”

    周大福隐隐觉得不对劲,认为赵俊臣这次来到潞安府恐怕是目的不简单,但他在赵俊臣面前不敢隐瞒,再次答道:“据草民所知,逃荒的百姓大都是来自于陕甘,还有一部分人来自于北边的大同府、忻州等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