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以来,山西与陕甘的边防局势日益严峻,时不时就会有蒙古部落南下侵犯,这些蒙古鞑子一个个皆是壮若疯狂、不惧伤亡,就好似穷途末路的虎狼,山西与陕甘各大军镇虽然是尽数击退了这些蒙古部落的侵犯,前后杀敌千余,但将士们反倒是渐渐地心生恐慌,压力也越来越大……”

    “又到了一个多月之前,新任的三边总督王铮大人巡视边防、路经固原之际,却是突然遇到了一支蒙古游骑的攻击,虽然固原卫的将领击退了这支蒙古游骑,并且还抓到了这支蒙古游骑的首领,但王铮大人见到蒙古骑兵壮若疯狂、舍生忘死的气势之后,却是受到了惊吓,并且是病倒了……”

    “接下来,王铮大人也觉得今天火筛入寇的情况有些怪异,就派人拷问了那支蒙古骑兵的首领,得到的消息却是让王铮大人愈加恐慌,病情也就愈加重了……”

    “原来,因为连年的天灾,草原内部各个蒙古部落为了争夺草场,已经是发生了无数次的大规模冲突,死伤无数,并且就在去年年末的时候,西域那边有一个无比强大的蒙古汗国开始向东扩张,这个蒙古汗国名为准噶尔汗国,号称是自成吉思汗以来最为强盛的蒙古部落,在西域那边已是灭国屠城无数,但同样是因为天灾的缘故而东迁……”

    “东迁之后,这个准噶尔汗国仅仅是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就击败击溃了草原上所有反抗他的部落,前后已经有二十多个部落被准噶尔汗国吞并了,据说准噶尔汗国如今已是有精兵劲骑七万余人,而且是火器极为精良……而今年以来陆续南下侵犯的蒙古部落,大都是被准噶尔汗国所驱逐的丧家犬罢了……并且,准噶尔汗国下一个目标,就是大明朝的西北数省,如今已经是收拢兵力、整装待发,即将要大举进犯……”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王铮大人竟是一病不起了,蒙古部落在今年的数次侵犯,仅仅只是准噶尔汗国的手下败将、草原上的丧家之犬罢了,兵力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二千余,就已经把陕甘局势搅得天翻地覆,一旦是更加凶悍的准噶尔汗国派出数万骑兵来犯,陕甘与山西又要如何抵挡?若是抵挡不住的话,不仅是城破人亡,西北数省的督抚们也会遭到朝廷的问罪……”

    “而就在这个时候,王铮大人手下的一位幕僚突然出了一个主意,而王铮大人听到这个主意之后,也就召集了陕甘几位督抚、以及老夫前去商议……”

    *

    大堂之上,听到李勋的解释之后,赵俊臣的面色凝重。

    准噶尔汗国、葛尔丹……

    在这个历史时空之中,因为崇祯皇帝的手段稍稍高明一些,明朝依旧是延续着,比赵俊臣上一世的历史多了四五十年的国运。

    上一世历史之中的康熙皇帝玄烨,如今还只是后金大汗,依然是安分守己的呆在辽东,这些年一直是专注于开发东北、发展生产,并且是暗中与辽东军镇以及某些见利忘义的商人进行走私生意,缓慢且又坚定的充实实力,暂且没有太多的异动。

    但玄烨的一生之敌葛尔丹,看样子依旧是崛起了,并且像是上一世的历史时空中那样开始向着南疆扩张。

    在上一世的历史时空之中,玄烨足足耗费了数十年才平息了准噶尔之乱!

    但如今,满清并未出现,玄烨依旧是困在辽东,却是要让大明朝来直接面对准噶尔汗国了!

    想到这里,赵俊臣心情有些凝重。

    不过,如今更重要的事情,却还是西北督抚们的真实目标究竟是什么!

    所以,稍稍整理了思绪之后,赵俊臣追问道:“那么,王铮的那位幕僚究竟是提出了什么计划?”

第七百二十八。残忍的计划。() 
……

    ……

    失去了辩解的余地之后,李勋就表现出了一幅认命的模样,解释西北边防现状的时候也是极为详细,甚至还有些啰嗦。

    但实际上,这只是他下意识的想要拖延时间、不希望自己太快讲出“那个计划”罢了。

    如今,在赵俊臣的逼问之下,李勋终于是无法躲避,脸色也愈加苍白起来。

    看到李勋的嘴唇不断哆嗦着,目光之中满是慌乱,但就是迟迟不愿意开口,赵俊臣表情一沉,再次警告道:“张巡抚,如今你可还有隐瞒的余地?再警告一次,本官的耐心有限!”

    在赵俊臣的催促之下,李勋终于是磕磕巴巴的说出了西北督抚们所一同执行的隐秘计划。

    “按照王铮大人身边那位幕僚的说法……既然、既然那个准噶尔汗国武力强大,陕甘与山西各大军镇皆是难以抵御,那就不妨、不妨是向蒙古求和……”

    听到李勋的这般解释之后,一旁的鲍文杰不由大怒道:“尔等身为边疆督抚,深受朝廷的信任,肩负边防之重担,又岂能因为敌人势大,就瞒着朝廷私自向对方求和!?这般贪生怕死,你们可对得起朝廷的栽培?可对得起陛下的信任?”

    赵俊臣目光一凝,伸手阻止了鲍文杰的训斥,继续问道:“求和?怎么一个求和之法?”

    李勋的嘴唇哆嗦得更加厉害了,目光不住游移着,语气也愈加的虚弱,说道:“按照那位幕僚的说法,等到蒙古大军来犯之后,西北诸省可以合力筹集一批钱粮物资交给他们,作为蒙古退兵的代价……”

    赵俊臣冷笑道:“所以,你们就把主意打到了朝廷的赈灾钱粮上面?不过,仅仅是这批赈灾粮草,恐怕是未必能让那个准噶尔汗国满足吧?……还有,西北各省聚拢那么多的逃荒灾民,又是为何目的?”

    李勋哆嗦着说道:“蒙古人少,把朝廷的赈灾粮草拿出七成交给他们,就足以让他们过冬了……此外,我们还让晋商们准备了许多草原紧缺之物,比如茶盐、布匹、草药等等,也可以进一步的说服对方退兵……”

    赵俊臣却是喝问道:“本钦差正在问你,你们为何要聚拢那么多的灾民!”

    李勋又是身体一颤,终于是语带哭音的说道:“若是拿出了大笔粮草与物资之后,蒙古依然是不愿意退兵,按照那位幕僚的建议,就、就可以把西北各省的逃荒灾民也送给蒙古人,逃荒百姓要多少就有多少,得到了这么多粮草、物资、以及奴隶之后,蒙古人无论如何也该满足了……”

    听到李勋的这一番话,鲍文杰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意,指着李勋大声喝骂道:“牺牲百姓以保自身平安!畜生!畜生不如!”

    另一边,赵俊臣则是怒极而笑。

    赵俊臣自问也是不折手段的小人,但这种事情还真办不出来!

    “好手段啊!当真是好手段!”赵俊臣笑容很冷,声音也很冷:“把赈灾粮草交给蒙古人过冬,再把逃荒的灾民一同交给了蒙古人当奴隶,减少了灾民的数量之后,赈灾粮草的亏空自然也就消失了,更不用担心灾民们因为没有粮食就发生民变!反正逃荒的百姓压根没人理会他们的去向与生死,所以你们就可以随意祸害……再等到蒙古人退兵之后,你们还可以向朝廷谎报战功,宣称自己奋勇击退了蒙古人,是不是?呵呵,当真是一箭三雕的好计策!”

    说到这里,赵俊臣突然是面容一肃,声音愈加冰冷,说道:“但有一个问题你们这些封疆大吏们可有想过?你们交给蒙古人的粮食,仅仅只够蒙古人自己过冬,你们再把灾民送给蒙古人,灾民们去了草原之后又要吃什么!?你们把灾民们送给蒙古人,哪里是让他们当奴隶?当奴隶至少还有一条活路!你们分明是让灾民们去当蒙古人的两脚羊!是两脚羊!”

    说到后面,赵俊臣已经是忍不住心中怒气,声音也大了起来。

    听到赵俊臣的咆哮,李勋明显是受到了惊吓,但更多的还是绝望。

    李勋很清楚,这个计划一旦是曝光之后,他就会遗臭万年,就会被钉在耻辱柱上遭到万人唾骂,他的名声就要彻底毁了,他的平安致仕计划更是再无可能!

    于是,李勋也终于是心理彻底崩溃,堂堂的朝廷封疆大吏,竟是就这样向赵俊臣哭诉了起来:“老夫如今已经是六十有二了,在山西巡抚的任上只要再干一年,就可以告老还乡了!老夫也只想要平安无事的渡过这一年时间罢了!从来都没有更多的想法!但谁知道老天爷非要捉弄老夫,这一年又是天灾、又是战乱,老夫又能怎么办?蒙古人那般势大,西北诸省又是内忧外患,如何才能抵御?一旦是让蒙古人攻破了城池,甚至是攻破了太原城,老夫又哪里还能平平稳稳的退休致仕?哪怕是保住了性命,也会因为战败的事情丧尽一生幸苦……只要蒙古退兵,就什么威胁都没有了……老夫只想要平平稳稳的渡过最后一年而已……老夫只想要平安无事的告老还乡罢了……”

    哭诉之际,李勋的一双寿眉不断抖动着,却是愈加显得人畜无害了。

    听到李勋的解释,赵俊臣反倒是对他愈加鄙夷了。

    仅仅是为了自己能够平稳顺利的告老还乡,就牺牲了十万无辜灾民,这般心态何止是“卑劣小人”、“自私自利”可以描绘?

    赵俊臣突然发现,在官场之上,贪赃枉法、结党营私并不是最可恶的事情!最可恶的做法是官员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明哲保身心态!

    潞安知府孙淼明知道山西巡抚李勋的命令并不正常,但为了明哲保身,却依旧是坚决执行,没有任何质疑!

    山西巡抚李勋见到蒙古敌军势大之后,为了明哲保身、平稳结束宦海生涯,竟是不惜牺牲十万百姓!

    这种心态,让人鄙夷、让人愤怒,也让人无力。

    但最终,赵俊臣依然是平静了思绪,并且是伸手止住了鲍文杰的连声斥骂,只是询问了下一个问题:“这个计划,除了山西、陕西、甘肃三地巡抚、以及三边总督王铮之外,还有哪些人参与?又有哪些人知情?”

    赵俊臣并不打算恶骂李勋,因为自己的恶骂没有任何意义,赵俊臣甚至是不想再见到李勋的恶心嘴脸,他只想要尽快结束这件事情!

    ……

    恩,第二更。

    这段时间,状态一直不是很好,总是逼着自己码字,等到码字结束之后,就往往是凌晨三点以后了……

    唉,希望虫子的状态早日调整过了。

    ……

第七百二十九章。最坏与最好。() 
……

    ……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鲍文杰也顿时是停下了喝骂与斥责,双眼紧紧盯着李勋,表情略有些紧张。

    鲍文杰还记得赵俊臣离京之际所讲的那一番话——如今正是西北局势内忧外患之际,一动不如一静,短时间内也找不到官员们的替代人选,所以西北诸省的案件若是牵连太广的话,那么赵俊臣就只能是法不责众、仅惩首恶了。

    当然,那时候赵俊臣与鲍文杰都以为西北数省只是发生了贪污案而已,却是直到现在才发现事情远远要比想象中更加可怕、也更加复杂。

    所以,鲍文杰非常希望这件事情只涉及到少部分高层官员,否则以赵俊臣的思路,绝大部分的犯案官员都会成为漏网之鱼,这是鲍文杰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此外,若是西北诸省绝大部分官员都涉及了这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一旦暴露出去,就必然会极大的损害朝廷的声望信誉,百姓们将会彻底失去对朝廷官员的信任,这种打击是大明朝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鲍文杰的注视下,李勋则是有些犹豫。

    李勋的心中正在快速的考虑利弊,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实话实说。

    身为官场的老人,李勋自然也明白法不责众的道理,所以他若是把参与此事的同党们纷纷供认出来,那么赵俊臣很可能就会投鼠忌器,不敢随意的出手严惩。但这样一来,赵俊臣很可能就会选择“杀鸡儆猴”的手段,而李勋本人就会是最合适的那只“鸡”。

    另一方面,李勋若是把这件事情全部由自己一个人承担下来,那么李勋本人就再无侥幸逃罪的可能,但李勋的同党们脱罪之后,就会感念李勋为他们顶罪的恩义,今后很可能就会出手照拂李勋的族人后代。

    两种选择,各有利弊,李勋自然是要认真考虑一二。

    于是,不论是开口为自己辩解的李勋,还是义愤填膺大声怒骂的鲍文杰,一时间全部安静了下来,大堂之内也就陷入了沉静之中。

    见到李勋与鲍文杰的表现,赵俊臣自然是猜到了他们的心思变化。

    所以,赵俊臣缓缓开口说道:“李巡抚,你要搞明白两件事情……第一,如今我已经封锁了巡抚衙门,你根本没有与同党们串供的机会,若是你这个时候依然是想要隐瞒实情,就很快会被揭穿,只会让你罪加一等,甚至是祸及子孙后代!第二,如今你们的计划尚未开始,还没有向蒙古人求和,也还没有把朝廷的赈灾粮草与逃荒灾民送给蒙古人,所以你的罪行究竟有多大,应该如何惩处,有没有机会戴罪立功……甚至是这件事究竟要不要向朝廷禀报,全是由本钦差一人决定,所以你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考虑自己究竟要不要庇护同党,而是应该考虑自己如何取得本钦差的宽恕!”

    听到赵俊臣的这番说法,鲍文杰与李勋皆是愣住了。

    难不成,李勋犯了这样的大罪,还依然还有脱罪的机会?

    鲍文杰当场就想要质问赵俊臣,却是被赵俊臣用眼神制止了。

    另一边,李勋见赵俊臣的语气松动,又想到赵俊臣本身也是一个不折手段的贪官奸臣,觉得事情似乎还有转机,不由是心中大喜,原本已经是绝望的心情顿时是活泛了起来。

    然后,李勋也就不再考虑同党了,马上将自己所知的情况全部说了出来,看向赵俊臣的眼神也多了许多讨好之意:“老夫不敢隐瞒钦差大人,这个计划乃是三边总督王铮、陕西巡抚章晟德、甘肃巡抚吴敏、以及老夫四个人共同主持,在山西境内,左右布政使严成、许松鹤,提刑按察使吴尊祖、都指挥使张大成、以及太原知府王安、以及本地实力最雄厚的几位晋商皆有参与,山西镇总兵牛禄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也知情……这是山西境内的情况,但陕甘那边的具体情况如何,老夫就不知道了,只是依照老夫的猜想,陕甘的三司长官必然也是同样知情的,否则这个计划绝不能顺利展开,但也不可能有太多人知晓消息,否则就会有泄露的危险,绝大部分州府官员应该只是听命行事。”

    因为心中有了指望的缘故,李勋却是没有任何隐瞒,将自己的同党们全部出卖了。

    赵俊臣轻轻点头,表情若有所思,然后又问道:“对了,还有一件事情,陕甘总督王振身边那位提出了这个计划的幕僚究竟是姓甚名谁?什么来历?”

    李勋依然是知无不答,说道:“那个人名叫汪恭,乃是陕甘境内大商人汪明的亲弟,似乎是王铮大人就任了陕甘总督之后才投入了王铮大人的门下,但很快就得到了王铮大人的信任,如今王铮大人对他可谓是言听计从,尤其是王铮大人重病之后,这个汪恭就一直代替王铮大人处理陕甘公务,甚至还有人说这个汪恭才是真正的陕甘总督……”

    说完,李勋眼巴巴的看着赵俊臣,隐含的态度非常明显——自己这般配合赵俊臣、认罪态度又是这样的良好,所以希望赵俊臣依照承诺,给自己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赵俊臣沉思片刻之后,转头看了一眼欲言又止的鲍文杰。

    接着,赵俊臣向旁边的锦衣卫说道:“将李巡抚带到侧室等待一会,本钦差与鲍大人有话要说。”

    听到赵俊臣的吩咐之后,锦衣卫马上就将李勋带走了。

    而李勋离开大堂的时候,眼中则是闪过了一丝喜色,赵俊臣依旧称呼他为“李巡抚”,这就意味着事情当真是有了转机!

    *

    等到李勋离开之后,鲍文杰再也按耐不住,急声问道:“赵大人,你刚才那一番话究竟是真是假?你该不会真要放过李勋、让他戴罪立功吧?李勋仅仅是为了自己可以平安无事的告老还乡,就意欲牺牲十万灾民的性命,这般恶行,哪怕是千刀万剐也不为过,怎么可以轻易放过?……还有,赵大人你当初说过,西北数省的案子若是牵连不广的话,就要严惩所有犯案的官员,如今这件案子仅仅是涉及了西北数省的高层督抚与三司长官,正是应该严惩不贷,赵大人你该不会想要食言吧?”

    听到鲍文杰连珠炮一般的逼问,赵俊臣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说道:“鲍大人,稍安勿躁,听我慢慢讲来。”

    见鲍文杰用怀疑的眼光看着自己,赵俊臣轻轻一叹,说道:“首先,我与你一样厌恶西北诸省的这些督抚,他们不仅是自私恶毒,并且还目光短浅,就算是千刀万剐、五马分尸也不过分!事实上,我现在就想要让人把张勋拖出去斩了!此外,我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他们的这个计划,我将会如数禀报于陛下与朝廷,让陛下与朝廷来决定他们的惩处!……但是,在现在这般情况下,我依然要给他们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听到赵俊臣前面的那一番话,鲍文杰还是连连点头,认为赵俊臣与自己的想法完全相同,但听到赵俊臣最后一句话之后,鲍文杰却是面色一变。

    赵俊臣依然是伸手止住了鲍文杰的质问,只是继续说道:“鲍大人,此一时彼一时也,我当初认为西北诸省的案子乃是寻常的贪污案,所以才会说案子牵连不广的话就要严惩所有得犯案贪官,百姓们习惯了官员贪污,见到朝廷惩戒贪官之后只会拍手称快,但如今的事情并不是简单的贪污案,而是地方的督抚们畏惧蒙古人的强大,就联合起来打算牺牲十万灾民求和,鲍大人你应该知道这件事究竟有多么严重,一旦是传扬了出去,就必然是军心动摇、民心涣散!如今正是内忧外患之际,这种情况绝不能出现,所以这件事情就必须要隐瞒下去,但隐瞒了这件事情之后,我也就失去了惩处这些地方督抚的理由了!”

    顿了顿后,赵俊臣继续说道:“此外,鲍大人你认为这件事情牵连不广,但在我看来已经是牵连甚广了!山西与陕甘的巡抚、总督、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以及一部分军镇总兵与州府官员、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