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4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赵俊臣心中有些不满,但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冲着二人点头道:“幸苦你们了,我翻阅公文之际太过入神,竟是一直没有发现你们的出现,让你们二人站在这里掌灯许久时间,实在是罪过。”

    李如安垂首道:“赵大人言重了,您这般幸苦的审阅公文、劳心劳力,咱家为您掌灯也是应该的,哪里有什么幸苦。”

    章晟德则是面现钦佩,说道:“赵大人审阅公文之际,态度如此专注认真,当真是百官之楷模,下官心中只有‘钦佩’二字,但明日清晨赵大人您还要召见花马池营的官员将领、宣布许多事情,还望赵大人一定要注意身体。”

    赵俊臣摇头一叹,说道:“我倒是也想要休息一下,但如今已经是夸下海口,接手了三边防务的重担,又如何敢有怠慢?若是我连陕甘三边的近况都不能了解,今后的计划也不好安排,这几天固然是要幸苦一些,但总好过今后心中没底、惶惶不安。”

    章晟德犹豫片刻后,却是提醒道:“赵大人,依下官之见,陕甘三边的担子太重了,您最好还是不要一个人承担,找人一同商议总是要轻松一些!下官也知道您不信任陕甘的官员,但这个重担压在自己一个人的肩上,终究还是太过吃力了……”

    赵俊臣打量了章晟德一眼,笑道:“章巡抚放心,你我二人一同经历了生死,我当然是信任你的,只不过如今还处于摸底的阶段,还是我亲力亲为比较好,等到我大概了解了陕甘三边的具体情况之后,自然会与章巡抚一同商议。”

    章晟德却是摇头道:“下官当然是要鼎力支持赵大人,身为陕西巡抚,对于陕甘之防务也是当仁不让,就算是赵大人不与下官商议,下官也会主动向赵大人提出自己的意见……下官是指河东巡抚吴敏,此人虽然是性子懦弱了一些,也没什么主见,心中总是存着丧气,但他也并不是毫无亮点,下官今晚来见赵大人,就是因为他不放心陕甘三边的防务,认为赵大人的计划知易行难、容易出现纰漏,连夜向下官提出了许多顾虑,希望下官可以提醒赵大人……赵大人,与河西巡抚张文辉不同,吴敏还是可以用一用的……此外,在陕甘境内,同样还有许多有能力的官员,足以成为赵大人的助力!”

    听到章晟德的说法之后,赵俊臣面现惊讶,道:“哦?吴敏还有这般表态?若是如此的话,此人确实是可以倚重一二……其实,今天与那几位督抚见面的时候,我也看出来了,河西巡抚张文辉见到我接手了三边总督的权责之后,就有些幸灾乐祸,存心想要看我的笑话,也不想想我若是闹了笑话他会有怎样的下场!反倒是那个吴敏,心中尚存有一些朝廷大局。”

    章晟德点头道:“张文辉此人的秉性确实不佳,得知了赵大人遇袭失踪的消息之后,就想要继续执行汪恭的绥靖计划,吴敏则是全力反对,认为绥靖计划已经曝光,绝不可一错再错,由此可见吴敏心中还是敬畏朝廷的,但张文辉就完全不同了,他对朝廷的忌惮之心已是荡然无存。”

    赵俊臣轻轻摇头,说道:“来到西北之后,我才发现了朝廷的掌控力之弱,也难怪梁辅臣这些年来只是勉力维持,像是张文辉这样的官员,绝不在少数!就算是河东巡抚吴敏,对朝廷尚有敬畏之心,但他当初也同意了汪恭的绥靖计划,与张文辉相比也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罢了!”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章晟德不由是有些尴尬,因为他当初同样是绥靖计划的支持者之一。

    见到章晟德的尴尬,赵俊臣并没有出言安抚,就好似压根不知道一般。

    其实,赵俊臣的表态,也是对章晟德的暗中敲打。

    不论是任何时候,人事权都是掌权者的核心权力!

    章晟德今晚不论是存心还是好心,但他确实是表现出了插手人事权的苗头。

    如今,赵俊臣的身边确实是没有多少可以信任的人才,但赵俊臣若是一味重用章晟德所推荐的人选,就必然会被章晟德架空,那就是纯粹犯傻了!

    赵俊臣与章晟德固然是一同经历了生死,但双方尚处于相互熟悉的阶段,陕甘官场又是一滩浑水,赵俊臣对章晟德的信任自然是相当有限。

    ……

    第二更!

    ……

第七百五十七章。夜议(二)。() 
……

    ……

    虽然是暗中敲打了章晟德一番,但赵俊臣也不会彻底得罪章晟德。

    所以,见到章晟德表情尴尬之后,赵俊臣就向另一边的李如安打了一个眼色示意。

    李如安很快就明白了赵俊臣的态度,马上就打破了尴尬气氛,开口问道:“赵大人,您翻阅了边防公文之后,可有什么心得?”

    “心得?”赵俊臣苦笑摇头,随手拿起了一份公文,说道:“这份公文,乃是宁夏军镇在今年六月份送来的,说是西路有千余蒙古骑兵来犯,镇戍堡、洪广堡、平胡堡的三位千户合兵迎敌,最终击退蒙古骑兵之余,还杀敌三百余、斩首二级……呵呵,杀敌三百余,却只是斩首二级,你们信吗?剩下的首级都哪里去了?……也算是不错了,他们至少没有杀良冒功!”

    说着,赵俊臣将这份公文丢到了一边,又重新拿起另一份公文,说道:“还有这份公文,乃是甘肃军镇不久前送来的,说是肃州路有蒙古大军来犯,总计有八百余人,肃州路守备官王文贵奋勇当先、领兵迎敌,终于是将来犯的蒙古骑兵击退,保卫了境内百姓……不过,肃州路的烽火墩早在十天之前就发现了蒙古骑兵的踪迹,肃州路却是直到十天之后才领兵迎敌……呵呵,这么长的时间,有多少百姓受难?这支蒙古骑兵早已经劫掠到了足够的钱粮,自然是毫无战意,肃州路究竟是杀退敌人出境?还是礼送敌人出境?”

    然后,赵俊臣的手上再次换了一份公文,又说道:“至于这份公文,就更加可笑了!甘肃军镇的靖安堡遇敌强攻,将士们奋勇参战,虽然是击退了蒙古鞑子,但靖安堡内丢失了强弓十把、刀枪三十五件,棉甲五副、三眼火统两根,还被抢走了堡内的一半粮食与耕牛,希望予以补充与备案!哈哈,蒙古人攻打军堡,军堡里的守军无一人阵亡,反倒是军堡里的兵甲、耕牛、以及粮食都被蒙古人抢走了!这个军堡的千户撒谎都不能编造仔细点?”

    “哦,还有这份公文,也让我印象深刻,纪录了上个月榆林军镇威武堡千户钱大千屠戮百姓的罪行……原因是钱大千的私兵遭遇了蒙古骑兵的袭击,就一路逃窜,最终逃入了附近一处村堡避难,而这处村堡的百姓遭到蒙古人的威胁之后,就把钱大千的私兵全部绑了送给了蒙古人,最终钱大千的私兵全部被蒙古人杀光,钱大千事后为了给自己的私兵报仇,又屠杀了这处村堡的百姓……”

    说到这里,赵俊臣伸手指着面前的数百份公文,向章晟德与李如安二人说道:“要说心得的话,那就是这些公文全部不可信!呈报这些公文的各地将领不可信!为这些将领请功请赏的地方官员不可信!有了汪家的前车之鉴,陕甘的商人不可信!甚至……就连陕甘各地的百姓……也同样不可信!”

    说话之际,赵俊臣看似在笑,但笑容极冷。

    陕甘三边,从上到下全部都不可信!这般情况究竟是意味着什么,实在是令人心寒。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之后,章晟德与李如安也皆是默然。

    赵俊臣的说法,看似有些过份,但很大程度上就是事实。

    陕甘边军大都怯战,将领们也一心只想着保存自己的私兵实力,自然是欺上瞒下、谎报军功,甚至还有很多将领把军械兵甲送给蒙古人,与蒙古人换马牟利。

    陕甘的商人们大都是靠着边境贸易发家致富,与蒙古人暗中勾结也是常有的事情,汪家不过是其中的佼佼者罢了,却绝不是孤例。

    陕甘的地方官员大都是依靠各地将领的支持,否则在这个穷山恶水之地就压根坐不稳官位,所以他们也不敢轻易揭发各地将领的罪责,反倒是与各地将领同流合污、相互遮掩。

    就算是陕甘的寻常百姓,一旦是遇到了蒙古人的威胁,出卖同胞与朝廷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多的犹豫。

    所以,任何人都不能相信,但赵俊臣又要依靠他们掌控陕甘三边的局势、抵御蒙古大军的入侵,说是难如登天也不为过!

    发现这一点之后,赵俊臣的心情如何,可想而知!

    沉默片刻之后,章晟德叹息道:“是啊,陕甘三边的情况,早已经是糜烂到了极点,正如赵大人所讲,从上到下全都是不可信任,三边总督看似掌控大局,但也很难调动各地兵力,一旦是遇到苦战,所有将领都是敷衍拖延……梁阁老还是三边总督的时候,就屡次想要出手解决陕甘的顽疾,但每次梁阁老稍有动作,就会突然发现兵变混乱,最终只能是无疾而终……赵大人想要掌控三边之防务,击退蒙古之入侵,确实是不容易!”

    赵俊臣叹息点头,同时又暗暗想道:“幸好,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想过要单纯依仗陕甘三边的力量!”

    暗思之余,赵俊臣却又突然一笑,向章晟德说道:“其实,我的这些观点,也只是一时的感慨,有些过于极端了,陕甘毕竟还是大明之疆土,虽然是局势糜烂了一些,但也未必是所有人都不可信任,章巡抚刚才不是正要向我举荐人才吗?想必章巡抚看重的人才,必然是可以信任的!”

    话锋一转,赵俊臣突然是拉回了话题,让章晟德继续为自己推荐人才。

    刚才,章晟德主动向赵俊臣推荐人才,确实是存着一些私心,希望赵俊臣可以重用自己的亲信,如此一来章晟德的势力影响也会大为增涨。

    但如今,因为赵俊臣的敲打与感慨,章晟德已是明白了赵俊臣的态度,却是谨慎了许多,再也不敢随意把自己的亲信推荐给赵俊臣,心中暗暗筛选了一番。

    然后,章晟德表情严肃的说道:“西安知府吴启凡文武双全、韬略不凡,可以重用!陕西学政郑家栋,虽然品阶不高,但他是陕甘文人之首,品性高洁、声望隆重,在陕甘士子之中一呼百应!固原军镇的河州路守备官何漳,乃是陕甘境内少有的勇将,每次交战都是奋勇当先、从无退战!下官愿意为他们担保,这三人皆是值得赵大人信任重用!此外,陕西按察使周勃心思精明、性格强硬,同样是才干不凡,此人虽然与下官不合,但他的小儿子死在蒙古鞑子的手中,极为仇视蒙古鞑子,同样是可以信任!”

    听到章晟德的介绍之后,赵俊臣轻轻点头,说道:“既然章巡抚如此看重他们,到了明日花马池营的城门开启之后,就劳烦章巡抚派人把这四位请来,我自然会量才重用!”

    仅仅是四个人而已,哪怕是重用他们,也不足以让章晟德威胁到赵俊臣的地位,并且这四人皆是章晟德的优中选优,确实是值得重用,还可以卖给章晟德一个顺水人情,赵俊臣自然是态度大变!

    ……

    ……

第七百五十八章。夜谈(三)。() 
……

    ……

    隐约之间,赵俊臣与章晟德达成了默契。

    赵俊臣依然是重用了章晟德推荐的人选,但仅只是四人而已,既是表达了自己对章晟德的信任,同时也防范了章晟德架空自己的危险,至于章晟德也达成了部分目的,虽然并不是最好的结果,但也可以接受。

    所以,赵俊臣与章晟德二人皆是没有再谈这件事情。

    话锋一转,赵俊臣已是岔开了话题,又说道:“如今确实是人才匮乏,但这件事情还可以延后解决,有了章巡抚引荐的四位大才,也暂时够用了……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解决今年的火筛入寇,关于目前的边防局势,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说到这里,赵俊臣的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翻阅了三边总督府的档案与公文之后,赵俊臣越发的认为形势不容乐观。

    “如今,蒙古大军兵分两路,蒙古右翼的鄂尔多斯部、土默特部、永谢布部以及其附属部落在河套地区布置了骑兵三万余,另还有准噶尔部落的援军五千人,与榆林、大同二大军镇相对峙,这段日子以来屡屡挑衅、冲突不断,恐怕迟早会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战事……与此同时,准噶尔汗国的主力则是聚集在鄂托克旗地区,总计有两万人,另还有附属部落的两万仆从军,向东威胁陕甘,向南威胁宁夏,向西威胁甘肃,并且与鄂尔多斯部落遥相呼应,牵制了宁夏、固原、甘肃、榆林的绝大部分兵力,这些日子以来,蒙古人的劫掠部队也大半都是由这个方向而来……”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章晟德连连点头,面色严肃的说道:“正是如此!这两路蒙古大军、再加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分兵与疑兵,这一次蒙古人总计出动了十万大军之多!考虑到蒙古人的内部冲突,以及蒙古左翼如今已经成为了后金附庸,近年来一直是比较老实,这十万大军已经相当于南疆的全部力量了!听说准噶尔汗国倒是在草原深处保留了一部分兵力,但也不会太多。”

    另一边,李如安也是表情凝重,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随着蒙古的分裂与没落,过往几年的火筛入寇,能有五六万骑兵出动就算不错了,并且蒙古各大部落相互间矛盾极深,入侵劫掠之际也没有任何配合,只是各自为战……但今年蒙古人的兵力不仅是增涨了一倍之多,因为准噶尔汗国的出现,他们也有了相互配合呼应的意思,说不定还有了统一指挥,再加上蒙古人因为连年天灾的关系,如今已经被逼入了绝路,不能抢到大批粮草的话他们就无法过冬,这也让他们愈加凶残,不可能像是往年一般轻易退兵……总体而言,今年的火筛入寇,与往年大不相同,咱们必须要做好苦战的准备!

    此外,咱家大约估算过,最近半个月以来,蒙古骑兵出动了三十七次,边疆各地都受到了劫掠,总计损失了粮草八万石,百姓们被杀了千余人,还有三处村庄被蒙古人攻破了……这意味着蒙古人的劫掠所得还比不上他们的大军消耗,因为西北各地连年遭遇天灾,边境的民力早已经匮乏至极,粮草也大都集中在各地城池之内,蒙古人再是怎么劫掠城外村乡,也得不到足以让他们过冬的粮草……所以,蒙古人若是想要撑过这个冬天,接下来就必然会有大动作!说不定……还会攻城!”

    听到李如安的意见,章晟德有些意外。

    这些观点虽然并不出奇,但若是事先没有下一番苦工,却也绝对说不出来。

    很显然,李如安与过往的那些监军太监不同,哪怕是不通军略,但他至少是一个明眼人,并不是只想着捞银子。

    见到章晟德的意外表情,李如安笑了笑,解释道:“章巡抚,咱家既然是来到了陕甘监军,自然是事先做了一番功课,这些日子呆在花马池营也带着耳朵与眼睛……您也知道,监军固然是个肥差,但也是风险极大,若是战事不利的话,在陛下震怒之下,监军也要充入净军的,咱家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安危考虑,也不能毫无见识。”

    所谓净军,就是太监组成的军队,以犯事的太监充入边军组成,在陕甘三边也有存在,人数大约有两千之多。

    章晟德再次点头,表示了自己对李如安的赞赏,然后又指着大堂后方的地图,再次说道:“若是硬要说起来,这两支蒙古骑兵之中,当然是鄂托克旗地区的蒙古骑兵战力更强许多,这支骑兵以准噶尔汗国的骑兵为主,人数更多,实际上的危害也更大!然而,鄂托克旗地区的蒙古骑兵毕竟是距离朝廷腹地较远,虽然是屡屡派兵入境劫掠,但动作一直不大……反倒是河套地区距离朝廷腹地更近,与直隶只有三五天的骑兵路程,更容易威胁到京城中枢,再加上河套地区的蒙古骑兵动作很大,屡次有大军调动的迹象,进攻姿态非常明显,所以陕甘三边的注意力大都是放在这里……毕竟,一旦是让蒙古侵入直隶,事情可就闹大了。”

    赵俊臣沉思片刻后,摇头道:“依我的观点,河套地区的蒙古右翼部落固然是动作更大,看似是蒙古人的主攻方向,但也许只是蒙古人的障眼法罢了!表面上负责牵制的准噶尔骑兵,或许才是蒙古人真正的杀招!准噶尔骑兵看似低调,但这段时间以来屡屡入境劫掠,未尝不是一种试探手段与疲敌之策……毕竟,蒙古人应该也知道朝廷对河套地图的防御决心,大同军镇、太原军镇、榆林军镇集中了西北军镇的精锐力量,又有宣府军镇作为后援,蒙古人不善攻坚,绝不会选择硬碰硬的办法!反倒是鄂托克旗地区,虽然是被宁夏、固原、甘肃几处军镇包围,但这几处军镇的实力远远不如大同、太原、宣府几处军镇,准噶尔骑兵的实力更强,所以这个方向也更容易突破!”

    章晟德无奈道:“赵大人的猜测或许是真的,但不论真相如何,直隶方向的防务都必须要保证,对于陕甘三边来说,哪怕是任由准噶尔骑兵攻入陕甘腹地,也绝不能让河套的蒙古骑兵滋扰直隶,陕甘乃是边远之地、直隶则是天子脚下,这里面的区别太大了!”

    赵俊臣叹息一声,说道:“是啊,就算是明知道河套地区的蒙古军队只是扰敌,也必须要严防死守,所以榆林军镇以及山西的兵力,是绝不能调动的。”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哪怕是被蒙古人杀掉了上万名陕甘百姓,在朝廷大员的眼中也只是一个数字罢了,但若是直隶境内出现了两三百名蒙古骑兵惊扰地方,整个京城都会人心惶惶。

    前者固然是百姓受损更加严重,但后者的政治影响更大、也会更加损害到官员们的仕途前程!

    所以,官员们没有余力的情况之下,只能是全力防止后一种情况出现。

    想到这里,赵俊臣轻轻摇头,也是无可奈何,面对这般选择,他也只能做出妥协。

    摇头叹息之后,赵俊臣继续说道:“相较于蒙古人的威胁,我倒是更加头疼陕甘内部的懈怠畏战!蒙古人虽然凶残,但实际战力未必就强于精锐边军,蒙古人虽然是统一行动,但准噶尔与蒙古右翼之间依然是貌合神离,只要是陕甘边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