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天,结束了早朝之后,几位阁老就来到了紫禁城的文华殿内,商议政务、批复公文。

    近段时间以来,朝廷表面上最主要的任务是赵俊臣所提议的农务整改,赵俊臣所制定的计划虽然也算是详尽,但各地的情况大不相同,民间农户也不理解朝廷的政令,许多官员又是阴奉阳违,执行之际却是不如人意,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皆是呈送到了内阁之中,需要几位阁老们商议决定。

    除了农务整改之外,朝廷还在暗中紧紧盯着南直隶的局势变化,相比较农务整改的事情,不论是德庆皇帝还是众位阁老,皆是更加重视朝廷中枢从南京六部收权的事情。

    此时的文华殿之中,阁老们正在商议这两件事情。

    “河南布政使送来消息,称是河南境内的农务整改不顺利,朝廷虽然是无偿送给了农户们玉米种子,但农户们大都还是愿意种植谷物,地方官员们也不敢强行推广,担心是激生民变……”

    周尚景翻阅着河南送来的奏疏,花白眉毛微微皱着,苍老的面庞上看不出喜怒,缓声说道。

    首辅沈常茂冷笑道:“类似的奏疏,如今已经收到七八份了吧?眼看着民间秋种即将要结束,赵俊臣的农务整改计划依旧是阻力重重、挫折不断,必然是要失败了……依老夫来看,这个计划原本就是赵俊臣临时拍脑袋决定的,事先完全没有准备,临到秋种前一个月才匆匆宣布,各地官府皆是措不及防,时至今日,玉米的种植还算是好的,土豆的种植就要更加不堪了,至今都没有收集到足够的种子,又谈何推广?这一次,赵俊臣必然是要闹出笑话,如今因为这件事情,他已经被民间百姓们骂惨了,一旦是劳民伤财、激起民怨,老夫倒要看他如何收场!”

    左兰山看了沈常茂一眼,却是隐含深意的说道:“农改计划并不仅仅只是推广新农作物这一项,户部所编纂的新农书还是收到了一些好评的,工部在各地大兴水利,建造水渠、水车等物,同样是迎来了百姓称赞……事实上,若不是有人暗中编造一些不切实际的流言,恶意的造谣生事,到处宣称此事乃是户部盘剥百姓的举动,新作物的推广也未必会这么不顺利……”

    沈常茂看了左兰山一眼,完全没有接话,只是依旧冷笑不停。

    这段时间以来,针对赵俊臣整改农务的计划,沈常茂确实是暗中搞了许多小动作,他本身就认为赵俊臣的这个计划乃是天方夜谭,注定会迎来失败,就想要趁机把赵俊臣的名声进一步搞臭,但这一切皆是在暗中进行,沈常茂目前还不希望自己与“赵党”彻底翻脸,所以他听到左兰山的暗示与警告之后,却只是装作听不懂。

    见到沈常茂与左兰山的暗藏机锋,梁辅臣说了一句公道话:“赵俊臣这次的农务整改计划,确实是有些仓促,今年很难会有成果,但农务之事往往是需要四五年才能见到成效,仅仅依靠目前的情况就断定此事失败,同样是有些草率了……依我的看法,赵俊臣的初心还是好的,今年虽然是仓促了一些,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朝廷的粮食确实是遇到了问题。”

    周尚景抬头打量了几位阁老一眼,突然是面现笑意,说道:“依老夫来看,赵俊臣的计划还是很详尽的,颇是下了一番心思,各位切不要小觑于他……老夫收到了消息,那些与赵俊臣关系紧密的晋商、徽商们,目前已是与户部达成了一致,明年秋收之际将会抬高价格收购玉米与土豆等作物,到了那个时候,农户们见到这些作物有利可图,态度必然会发生变化,所以今年只不过是赵俊臣的试水罢了,真正的成效还要再等两年……再等到赵俊臣所负责的商税整顿、川盐开发、农务整改这些事情纷纷有了成效,他就会成为朝廷的大功臣,任谁也压不住他,等到明年或者后年的时候,这文华殿里面,恐怕就要再多一个座位了。”

    听到周尚景的暗示,在场的几位阁老皆是面色微变。

    赵俊臣如今尚未入阁,就已经有了这般大的声势与权柄,若是再让他入阁辅政,岂不是所有人都要受到压制?

    程远道有些难以接受,突然插口道:“哪里有这么顺利!农务整改的事情如今已是阻力重重,川盐开发的事情依然是一团乱麻,商税整顿的事情倒是成效显著,但我查过户部的账目,商税入账不过是增加了八九十万两银子,仅凭这么一点政绩,还远远不足以让他入阁辅政!……赵俊臣年纪太轻了,声誉也不好,若是想要入阁辅政,除了陛下的鼎力扶持之外,政绩也必须要格外显著才能服众……他如今还不够资格!”

    听到程远道的反驳,周尚景只是笑了笑不置可否,并没有继续解释——他的这番表态,只是想要增加几位阁老心中的戒备与紧迫,如今已经达到了目标,周尚景自然是不会再多说什么,像是程远道、沈常茂等人皆是性格固执,周尚景也不想浪费口舌说服他们。

    眼见到几位阁老的谈话已是渐渐偏离主题,李和忍不住问道:“河南布政使的奏疏应该如何批复?可还是依照前例?”

    周尚景点了点头,说道:“还是依照前例吧,让河南官员们尽力即可,不必强求,更不要激生民变,哪怕是不能完成任务,朝廷也不会刻意责罚他们……地方官员屡屡呈送这样的奏疏,不外乎就是想要得到这句保证罢了,既然如此,咱们也无须刁难他们。”

    见到周尚景直接下了结论,完全没有询问自己这个内阁首辅的意见,沈常茂的表情间闪过了一丝不满。

    但沈常茂终究还是隐忍了下来,反倒是主动开启了下一个议题,说道:“就在昨天,王保仁从应天府送来消息,称是新任的六位南京尚书已经陆续赴任了,王保仁他们也很快就会返回京城……针对南京六部的计划,已是开始了下一阶段。”

    周尚景沉吟道:“也不知道赵俊臣何时返回京城,下一步的计划,还是需要他亲自操办……”

    周尚景刚刚说到一半,就见到一位文华殿的当差太监匆匆走来,并且是递给了周尚景一张纸条,轻声说道:“周阁老,这是宫外送来的消息。”

    周尚景轻轻点头,伸手接过了纸条,拆开阅读之后,花白的眉头再次皱了起来,一双老眼闪过了深思之色。

    其余几个阁老见到这一幕,就知道周尚景必然是收到了什么紧要情报,不由是心中好奇,但他们原本也没指望周尚景会向他们解释。

    不过,周尚景思索了片刻之后,却是没有任何隐瞒,将纸条放在手边之后,缓缓说道:“刚刚收到消息,与赵俊臣一同离开京城的钦差副使鲍文杰如今已经回到了京城,并且是紧急觐见了陛下。”

    听到周尚景的解释之后,众位阁老皆是心中一惊。

    左兰山连忙问道:“仅仅只是鲍文杰一人?赵尚书可有回京?”

    周尚景摇头道:“赵俊臣并未回京,应该是还在西北办差……看样子,西北的情况,要比咱们想象中更加复杂!鲍文杰这个时候突然返回京城,必然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说到这里,周尚景想起了潞安知府孙淼前几日送来的密信,心中隐隐有些忧虑。

    而就在几位阁老暗暗思索的时候,德庆皇帝的随身太监张德急匆匆的进入了文华殿内。

    快步走到几位阁老的身前,张德表情严肃的说道:“各位阁老,陛下要你们尽快前往御书房觐见!有紧急事情需要各位阁老一同商议!”

    见到这一幕,几位阁老更是心中一惊。

    沈常茂的表情凝重,问道:“可知道具体是什么事情?”

    张德摇头道:“具体的事情,咱家也不清楚,只知道钦差副使鲍文杰突然回京,并且向陛下呈交了钦差赵大人的一份密疏,陛下看过密疏之后,就大发雷霆,还险些掀了御案!如今陛下已经喝退了御书房的所有人,只留下了鲍文杰谈话,所以咱家也不清楚具体的事情……只不过,咱家伺候陛下这么多年,已经许久没有见到陛下这样震怒了,必然不会是小事情,还望各位阁老小心应对!”

    几位阁老相互对视一眼,表情愈加严肃。

    然后,他们纷纷起身,在张德的带领下离开了文华殿、向着御书房快步走去。

    ……

    ……

第七百六十五章。远在京城的变故(二)。() 
……

    ……

    “朕要诛了他们的九族!诛了他们的九族!”

    等到几位阁老赶到了御书房外,还没有来得及求见,隔着大殿就听到了德庆皇帝的大声咆哮。

    一时间,不仅是守在御书房外的太监们一个个皆是噤若寒蝉,就连那几位见惯风浪的阁老们也全都是身体一颤,心中满是忐忑。

    正如大太监张德所说——德庆皇帝向来是城府深层,往日的喜怒大都只是伪装——实际上已经许多年没有真正的震怒过了。

    天子一怒,伏尸千里!这句话绝不是说笑的!

    德庆皇帝平日里出于大局维稳与后世名声考虑,总是以制衡权术为主,但他若是震怒之下失去了理智,直接采用强硬手段,哪怕是周尚景也只能束手待擒、毫无反抗之力。

    所以,众位阁老不敢直接进入御书房觐见,纷纷把目光集中到了大太监张德身上,希望张德先行通报。

    在众位阁老的注视之下,张德的面色苍白,但还是咬着牙用颤抖的双手推开了御书房的殿门,悄悄的闪身进入其中。

    片刻之后,张德快步走出了御书房,向几位阁老轻声说道:“各位阁老,陛下正等着你们,快进入御书房觐见吧!……各位面圣的时候务必要谨慎小心一些,绝不要再招惹陛下生气了!陛下如今的模样,已经快要把咱家给吓死了!”

    说完,张德就远远地走到一旁,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再进入御书房伴驾了。

    听到张德的劝告之后,几位阁老相互对视一眼。

    然后,在沈常茂的带领下,阁老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陆续进入了御书房之中。

    此时的御书房内已是狼藉一片,德庆皇帝砸烂了自己面前的所有物件,大殿内到处都是被德庆皇帝丢掷于地的杯盏碎片、笔墨纸砚、奏疏书册,德庆皇帝的脸上满是震怒,瞪着双眼狠狠盯着进入御书房的几位阁老,而鲍文杰则是俯首跪在德庆皇帝的面前。

    等到几位阁老陆续站在德庆皇帝面前,不等他们行礼问安,德庆皇帝已经是伸手指着他们大声喝骂道:“内阁辅政无力,皆是无能至极!尤其是你!梁辅臣!朕对你信任有加,视你为心腹近臣,屡屡的提拔重用,你又是如何回报于朕的?若不是赵俊臣前往西北办差,朕都不知道西北已经糜烂到了如此触目惊心的地步!简直就是要公然造反!”

    听到德庆皇帝的训斥之后,众位阁老更是心中大惊!

    梁辅臣乃是“帝党”干将,更是德庆皇帝插手内阁的重要棋子,自从他回京辅政之后,德庆皇帝就对他多有维护,屡屡找机会为梁辅臣树立威望,扶持之意十分明显!

    德庆皇帝如今在众位阁老面前直接训斥梁辅臣,完全没有维护之意,也不在乎梁辅臣的威信受损,显然是说明德庆皇帝已经近乎失去理智了!

    一时间,几位阁老却也不敢怠慢,连忙是行礼请罪。

    梁辅臣听到德庆皇帝提及西北糜烂,面色连连变幻,同样是下跪俯首,没有任何的辩解之意,沉声道:“臣有罪,还请陛下责罚!”

    见到梁辅臣这般模样,德庆皇帝的怒意不仅没有稍减,反倒是愈加的一发不可收拾了,怒声骂道:“你还有脸请罪!你还有脸请罪!朕让你镇守陕甘多年,原本还以为你能够稳定陕甘大局,但如今的西北官场不仅没有稳固,反倒是愈发的无法无天了,封疆大吏已是彻底失控堕落,眼中再也没有朝廷!山西、陕西、甘肃的督抚们暗中勾结、封锁军情,瞒着朝廷截留了赈灾钱粮、关押了逃荒百姓,竟是准备把这些钱粮与百姓全部拱手送给蒙古人,想要乞求蒙古人退兵!这些事情若不是赵俊臣的揭发,朕还不知道要被欺瞒多久?这何止是欺君瞒上?简直就是公然的造反割据了!”

    随着德庆皇帝的话声落下,几位阁老更是面色大变。

    虽然他们已是事前猜到西北出现了变故,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事情的真相竟是这般惊人!

    暗中截留朝廷的赈灾钱粮、关押逃荒百姓,这种事情原本就极为严重,还打算把粮草与百姓拱手送给蒙古人私下乞和,事情的性质就更加严重了!但最为严重的一点,却还是几位封疆大吏暗中勾结、欺君瞒上,正如德庆皇帝所说,这般作法与公然反叛也没有太大区别了!

    这一系列事情,不仅是代表着西北几位封疆大吏的畏敌如虎、短视愚蠢,暴露了西北边防军力的不足,更是说明了朝廷对西北各省的控制力正在沦丧,地方官员已经失去了对朝廷的敬畏之心!

    最后一点,才是德庆皇帝大为震怒的真正原因!

    也难怪德庆皇帝会直接训斥梁辅臣,梁辅臣毕竟是上一任的三边总督,这一系列的事情哪怕是梁辅臣毫不知情,却也脱不了干系!

    梁辅臣原本以为德庆皇帝训斥自己是因为又或者是自己担任三边巡抚期间蓄养私兵的缘故,所以才会直接的认罪请罚。

    但听到德庆皇帝的训斥之后,梁辅臣才发现事情远远要比自己想象中严重得多。

    梁辅臣向来是稳重冷静,但这一刻也忍不住心中大乱,表情惊骇的抬头问道:“西北的封疆大吏瞒着朝廷与蒙古人私下乞和?这、这怎么可能?!”

    德庆皇帝怒哼一声,直接把手中的奏疏丢到了梁辅臣面前,说道:“这是赵俊臣送来的密疏,你自己看!”

    梁辅臣连忙是拿起密疏展开细看,而几位阁老们见到这份密疏之后,心中急切之下,一时间也是顾不得规矩,纷纷是聚拢在梁辅臣的周围,与梁辅臣一同览读。

    赵俊臣的密疏很厚,足足有数千字之多,详细记录了赵俊臣进入山西境内之后的所见所闻,又是如何发现了西北督抚们的绥靖计划、绥靖计划的详细情况、出手整顿了山西官场的前后经过,以及赵俊臣的后续计划与想法建议。

    按照赵俊臣的说法,他如今已经是控制了山西官场,中止了山西的绥靖之事,但因为西北数省的绥靖计划是以三边总督王铮为核心,所以赵俊臣整顿了山西官场之后,就已是紧急赶往陕甘三边的花马池营,想要彻底阻止陕甘督抚们的绥靖计划,又因为陕甘高层已经是不可信任,所以赵俊臣抵达花马池营之后,还会行使钦差大臣的临机专断之权,架空陕甘督抚们的权职,全权接手三边总督的职责,在朝廷的旨意传来之前,也会暂时主持陕甘大局、尽力维持西北局势的稳定。

    此外,赵俊臣还在密疏之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西北各省如今内有连年天灾,外有火筛入寇,正值内忧外患之际,不适宜大动干戈,西北的几位督抚虽然是罪大恶极,但暂且还不能出手惩治,依然要给予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若是陕甘山西的高层被朝廷一扫而空,西北局势必然是一发不可收拾,朝廷就算是要惩戒他们,也要等到西北局势稳固之后再秋后算账,并且西北官场的绥靖计划必须要进行保密,绝不可公开,即使是要治罪几位封疆大吏,也要另寻罪名,否则就必然会引起天下哗然,朝廷的声望信誉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赵俊臣还提醒朝廷一定要重视准噶尔汗国的出现与强势,认为蒙古部落如今已是有了重新统一的趋势,这件事情对明朝的影响极为深远,而今年的边防更是重中之重,一旦是让准噶尔汗国认为明朝的边防虚弱,今后就会食髓知味,西北边疆就会再也不得安宁,但若是今年狠狠挫败了准噶尔汗国的入侵,准噶尔汗国就会心存敬畏,不敢随意冒犯,西北边疆今后也会平静许多!所以,赵俊臣希望朝廷能够尽快的进一步支援西北边防,务必要展现强硬姿态,绝不可软弱退缩!

    *

    读完了赵俊臣的密疏之后,几位封疆大吏总算是明白了事情的始末详细,心情却是愈加凝重了。

    正如赵俊臣所说,西北督抚的罪行固然是可恨,但蒙古部落的统一趋势也不能小觑。

    阁老们都很清楚,蒙古部落若是统一,明朝将会面临多么巨大的威胁,当年的土木堡之变,就连明英宗都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更有六十余位大臣战死,若不是千古名臣于谦的力挽狂澜,恐怕就连京城都要被沦丧。

    按照赵俊臣的情报,这个即将要统一蒙古的准噶尔汗国,正是当年的瓦剌分支!

    蒙古人的威胁这般巨大,也怪不得西北的封疆大吏们会闻风丧胆了。

    梁辅臣读完了赵俊臣的奏疏之后,才知道自己离开陕甘之后竟是发生了这么多的变故,向来是一心奉公的他也就顾不得请罪的事情,只是抬头向德庆皇帝说道:“陛下,西北数省之糜烂,臣并非是有意隐瞒,只不过这件事牵连甚广,牵一发而动全身,臣入阁辅政之后,也不敢贸然行事,只想着慢慢着手扭转,前段时间臣执意朝廷调派大军支援西北边防,就是因为臣深知西北边军已然力竭,蒙古人连年遭遇天灾,已经被逼入绝境,今年的火筛入寇就必然是格外疯狂,王铮初任三边总督,恐怕是难以控制局面,但臣也完全没想到西北的封疆大吏们会直接吓破了胆子,竟是做出了这样胆大妄为的事情……”

    说到后面,梁辅臣已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显然是恨透了几位西北督抚,他认为自己依然留在三边总督任上的话,像是这种事情是绝无可能发生的!

    然后,梁辅臣继续说道:“但无论如何,这些事情都是臣担任三边总督期间御下无方、识人不明的缘故!臣有大罪,无论陛下如何责罚,臣都不敢抱有怨言!但陛下您出手责罚臣之前,还请给臣一个机会!臣并不是奢望自己能够戴罪立功,只是臣认为满朝官员之中,唯有臣最为了解陕甘的军政事务,赵尚书理财是一把好手,也有心机手段,但他不懂军略,由他来掌控陕甘大局,臣无论如何也不放心,请求陛下让臣尽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