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漳又是一声冷哼,说道“我军如今已经集结了陕甘三边绝大多数的可战精兵,而这些人的麾下兵力大都只是老弱病残,祸害百姓倒是一把好手,但我军即将要与蒙古人决战,他们这个时候加入不过是添乱罢了!”

    不待何漳继续说下去,赵俊臣已是抬手说道“根据情报,蒙古联军如今还有两万五千余兵力,全都是机动性极强的骑兵,而我军即使是加上渭水南岸的戚斌新军,也不足四万兵力,却要在整条渭水上布置防线,确实是有些兵力不足……这些人既然是领兵来援,正好是可以弥补咱们的兵力不足,接下来究竟要如何善用这些援兵,就需要何老将军用心安排了,若是担心他们的战力不足,就把他们安排在那些不重要的防线就是。”

    其实,不论是各地州府的文官们纷纷劳军,还是各地边军的武官们纷纷来援,皆是出于同样的心思!

    在此之前,赵俊臣为了今日这场战事,可谓是禅思竭虑、抠心沥血,但所有人都不相信赵俊臣能够收获最终的胜利,所以就全都是无动于衷,甚至是阳奉阴违,认为赵俊臣好大喜功、自作聪明,只盼着赵俊臣的笑话,但眼看着赵俊臣的布局成真,即将要收获一场百年未有的赫赫战功,他们就像是闻到腥味的苍蝇一般,皆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一杯羹。

    对于这些苍蝇,赵俊臣自然是心中厌恶,但也是无可奈何,因为这些人占了陕甘官场的绝大多数,即使是赵俊臣也不能把他们全部得罪。

    正所谓“花花轿子人人抬”,赵俊臣的军功战绩就是这顶“花花轿子”,当这顶轿子尚还是破烂不堪的时候,所有人都是避之不及,但看到这顶轿子变得风光漂亮之后,所有人都抢着抬它。

    这个时候,赵俊臣若是同意了这些人的“善意”,“花花轿子”自然是越抬越高,但若是赵俊臣拒绝了这些人的“善意”,怕是就要遇到不少人暗中下绊子,到时候这顶“花花轿子”恐怕也要摔得稀烂。

    何漳犹豫了一下,终于是不再多说什么,叹息道“也只能如此了!”

    说话间,何漳突然间想到了什么,又向赵俊臣问道“对了,说到戚斌新军,如今是不是把这支军队召到渭水南岸与咱们一同布防?这支军队的战力极强,但一直都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若是就这样把他们留在北岸,难免是有些浪费。”

    赵俊臣摇了摇头,说道“不必,戚斌新军还是留在北岸,以防不时之需。”

    发现了戚斌对自己的忌惮与敌意之后,赵俊臣就不再希望戚斌在这场战事之中发挥太大的作用了,一旦是戚斌的军功过高的话,今后对赵俊臣的威胁也就更大了。

    这段时间以来,何漳对于赵俊臣的诸般决策已经是极为信任,此时他听到赵俊臣的决定之后并没有深想,很快就领命同意了。

    接下来,赵俊臣又陆续向众位文武官员交代了许多事情。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历练,赵俊臣处理军政事务已经是极为娴熟了,每一项命令都是深思熟虑、恰到好处,让所有人都是心悦诚服,赵俊臣的威望也是因此而越来越高,许多时候就连何漳这样久经沙场的老将、又或者是方振山这般性格奸猾多变之辈,都会下意识的向赵俊臣投向钦佩目光。

    等到所有事情都交代完毕之后,赵俊臣的身心愈加疲惫,就要宣布结束。

    而就在这个时候,赵大力匆匆进入帅帐之中,将一封密信交给了赵俊臣。

    赵俊臣接过密信之后拆开查看,却见到这封密信乃是魏松送来,里面详细写明了齐格木与苏合即将要背叛蒙古联军的事情。

    看完了这封密信之后,赵俊臣不由是面现笑意,身心的疲惫也是减轻了许多,抬头向众人笑道“这场决战……已经是万无一失了!”

    ……

    ps在上一章,蒙古联军的死伤统计数字有误,现已经修改,感谢读者“书友160227185121508”的提醒。

    ……

    。

第八百八十八章。决战前的阴谋。() 
……

    ……

    当初,赵俊臣安排魏松假意投降蒙古联军,很大程度上只是随手下了一步闲棋冷子,主要还是为了借此误导蒙古联军的判断。

    但随着战争局势的顺利发展,赵俊臣的野心也就越来越大,原本只是想要重创蒙古联军,却逐渐变成了想要一口气全歼蒙古联军,时至今日更是野心勃勃的想要出兵收复河套平原!

    于是,魏松这枚闲棋也就被赵俊臣赐予了更为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趁机挑拨离间,促成蒙古右翼对准噶尔汗国的敌意!

    但赵俊臣完全没有想到,魏松竟是超额完成了任务,不仅是成功离间了蒙古联军,更还促成了蒙古右翼与诸察合台的反水背叛!

    战局发展到了如今这一步,明军原本就是主场作战、兵力占优、以逸待劳,已经拥有了极大的优势,若是再有蒙古右翼与诸察合台的倒戈一击,蒙古联军就再也没有任何胜算了。

    相较于异常惨烈的小川河战事,接下来的渭水决战或许是要轻松得多。

    所以,收到消息之后,赵俊臣自然是大为惊喜,原本凝重的心情也稍稍轻松了一些。

    然而,惊喜之余,赵俊臣却是不由联想到了更多的事情。

    挥手让众位文武官员离开帅帐之后,赵俊臣用手指轻轻敲打着自己面前的桌案,表情若有所思,眼神里隐隐还有一丝阴鸷之意。

    人类的劣根性就是这样,总是习惯性的自相残杀、同室操戈,唯有遇到强大外敌的时候才可以摒弃前嫌、团结一致,但若是外敌消失不见之后,人类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内耗之上,再一次的自相残杀、同室操戈。

    简而言之,人类总是会下意识的寻找敌人,不论是“外敌”还是“内敌”,甚至是主动为自己创造一个敌人。

    后世的某些哲人经常说人类有自我毁灭倾向,大约就是指这个了。

    这般劣根性,赵俊臣也是无法免俗。

    眼见到蒙古联军的威胁性大减之后,赵俊臣很快就再次想到了戚斌对自己的忌惮与敌意。

    赵俊臣很欣赏戚斌的才干与心性,一直都想要把戚斌收买为己用,但自从戚斌发现了赵俊臣一直都在暗中渗透戚斌新军之后,就发现了赵俊臣插手军队的野心,从此就对赵俊臣充满了敌视之意。

    对此,赵俊臣也是无可奈何,只好是暗中出手打压戚斌,一直都没有让戚斌新军参与战事,防止戚斌得到过多战功之后崛起势头会无法抑制,那样的话他对赵俊臣的威胁也就更大了。

    原本,对于戚斌的事情,赵俊臣一直都是拖着没有处理,这一方面是因为蒙古联军的威胁太大,赵俊臣认为戚斌新军还有用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赵俊臣希望戚斌能够在此期间改变立场、回心转意。

    但如今蒙古联军的威胁大减,赵俊臣不再把戚斌新军视为自己扭转战局的最大后手,戚斌对赵俊臣的敌视态度也一直没有改变,所以赵俊臣认为这件事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

    按照赵俊臣的计划,等到这场决战结束之后,赵俊臣就会寻到那伙绑架梁辅臣的“马匪”,这伙“马匪”自然是要被赵俊臣全部剿灭不留活口,到时候梁辅臣也就会重获自由,并且是以全权钦差正使的身份主持陕甘军政,成为陕甘三边明面上的最高官员,即使是赵俊臣也要受到梁辅臣的节制。

    若是戚斌的事情拖延到那个时候依然不能解决,戚斌必然是要把赵俊臣暗中插手军队的事情告诉梁辅臣,梁辅臣对德庆皇帝一向是忠心耿耿,收到消息之后不仅是要与戚斌一样戒备敌视赵俊臣,更是一定会把事情捅到德庆皇帝那里,到了那个时候,赵俊臣恐怕就要迎来灭顶之灾了。

    毕竟,赵俊臣还留在京城的时候,就已经在暗中渗透戚斌新军了,这种事情与赵俊臣主持陕甘军政之际出手控制边军的性质完全不同,可以说是完全暴露了赵俊臣的野心,足以给赵俊臣扣上一顶“意图谋反”的大帽子,到时候就算是赵俊臣拥有泼天大功也难逃一死。

    赵俊臣如今固然是拥有了一些反抗德庆皇帝的资本,但胜算依然是太低了。

    所以,赵俊臣必须要赶在梁辅臣脱困之前,彻底解决戚斌的隐患!

    *

    就这样,赵俊臣沉思良久之后,心中终于是有了决定。

    然后,赵俊臣扬声传令道:“来人,传唤牛辅德,让他尽快前来见我。”

    随着赵俊臣的这道命令,大约是一炷香时间之后,牛辅德已是匆匆赶到了帅帐之中。

    这段时间以来,牛辅德身为赵俊臣的亲信幕僚,一直都是表现低调,不论是制定作战计划、又或者是后勤粮草的管理、又或者是将士们的功过赏罚,牛辅德皆是不再参与,就好似透明人一般。

    但实际上,牛辅德这段时间一直都没有闲着,自从赵俊臣把后世军队“政委”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教给牛辅德之后,牛辅德就一直在负责军队的思想动态——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各种手段给底层将士们洗脑!

    组织底层将士们相互诉苦、向将士们传授各类军歌、请来说书人讲诉前朝名将的故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极大的改变了将士们的心态。

    当然,最重要的是,牛辅德会利用一切机会向将士们传播赵俊臣的种种好处,潜移默化的改变赵俊臣在将士们心中的地位。

    可以说,赵俊臣的麾下军队这段时间以来能够一直保持士气与战意,牛辅德绝对是功不可没!若是没有牛辅德的长期铺垫与暗中推动,赵俊臣前几日也无法轻易就收买军心为己用!

    与此同时,因为牛辅德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也赢得了赵俊臣更多的信任,所以赵俊臣许多事情也不再瞒他,一些机密事宜也可以放心交给牛辅德去办。

    见到牛辅德进入帅帐之后,赵俊臣并没有绕弯子,直接说道:“牛先生,接下来要幸苦你赶去渭水北岸一趟,代我与戚斌见上一面,再次探一探他的口风,我想要知道他对我的敌意与忌惮是否有所缓解!如今我连续打了几场胜仗,眼看着就要剿灭蒙古联军,也许戚斌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也说不定……

    若是他不再像是之前一般对我充满敌意,你就要使用一切手段拉拢他为我所用……只要是他愿意抛弃梁辅臣转而投靠于我,你可以答应一切条件!只要是我能够办到的事情,不论是钱财、女人、地位,你都可以向他许诺!……戚斌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也值得我付出一些代价!”

    听到赵俊臣的命令之后,牛辅德先是表情一愣,但很快就猜到了赵俊臣此时的心意,却是问道:“学生明白了……不过,据学生所知,大人您率领大军赶到了渭水南岸之后,戚斌他如今就在渭水北岸驻防,两军只是隔着一条渭水罢了,却一直都没有主动前来拜见大人,恐怕是心意未变……”

    说到这里,牛辅德偷偷抬眼观察着赵俊臣的表情变化,问道:“学生斗胆问一句,若是戚斌他依旧是对大人您敌视如故,又应该要如何处理?”

    听到牛辅德的询问之后,赵俊臣却是沉默不答,只是手指敲打桌案的声音稍稍加重了一些,表情间也再次闪过了一丝阴鸷。

    见到赵俊臣的这般模样,牛辅德却好似已经明白了赵俊臣的心思,躬身道:“学生明白了,一定会把这件事处理妥当,绝对不留手尾。”

    说完,牛辅德就直接转身离开了。

    看着牛辅德离去的背影,赵俊臣突然间重重叹息一声,喃喃道:“赵山才、戚斌,这两人一文一武,皆是难得的逸才,若是他们愿意为我所用,许多事情都会变得非常简单……但为何……这样的逸才总是会让我这般为难……难道我不论是如何改变,也依然是不得人心吗……”

    ……

    PS:上一章,似乎是把赵俊臣描述得过于“光伟正”了,但赵俊臣的本质依然是利己主义者,只是还残留着一丝良心罢了。这一章的内容原本是打算写在决战之后,但虫子认真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写在决战之前,用赵俊臣的阴暗面平衡一下。这本书的主角是贪官,但只是一个视角罢了,虫子并不希望大家会产生“贪官能办实事就是好官”这样的想法。

    ……

第八百八十九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

    陕甘境内经过了连年旱情之后,渭水的水量已是极少,河道也变得浅窄了许多。

    所以,牛辅德渡河去见戚斌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当天晚上已经是回到军营,向赵俊臣禀报了戚斌的最终态度。

    实际上,并不需要牛辅德的详细说明,只看到牛辅德的严肃表情,赵俊臣就知道戚斌对自己的敌意恐怕是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但抱着万一的侥幸心理,赵俊臣还是开口问道“结果如何?戚斌他可有转变心意?”

    牛辅德叹息一声后,答道“学生抵达了戚斌新军的驻地之后,好不容易才见到了戚斌将军,但戚斌将军一直都不愿意与学生深谈,只是强调他会在决战之际听从钦差大人的指挥,一切事情都会公事公办。”

    “哦?公事公办吗?”赵俊臣面现失望,轻声喃喃道。

    戚斌所说的“公事公办”,恐怕是有两层意思,既是指戚斌会在决战期间抛弃前嫌听从赵俊臣的指挥调动,绝不会刻意的阳奉阴违、违背军令;也是指戚斌会在战后秉公向梁辅臣陈述赵俊臣插手兵权的事情,绝不会刻意为赵俊臣遮掩隐瞒。

    所以,戚斌的态度也就很明显了。

    然后,赵俊臣的表情恢复了平静,说道“既然如此,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相信你会处理好的。”

    说完,赵俊臣抬手轻挥,示意牛辅德可以离开了。

    牛辅德目光一闪,躬身道“学生明白了。”

    等到牛辅德离开帅帐之后,赵俊臣摇头轻叹、表情间略有些惋惜,但很快就收敛了思绪,再次伏案处理军中公务了。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蒙古联军会在第二天抵达渭水南岸。

    对于赵俊臣而言,如今最重要的事情依然是率领大军歼灭蒙古联军,这件事情绝不容有任何意外。

    至于戚斌的事情,只需要“顺其自然”就好。

    紧张备战之际,一夜无话。

    时间到了第二天,按照情报估算,蒙古联军即将要抵达渭水南岸,决战已是一触即发。

    这一天,明军所有将士皆是高度戒备,等待着蒙古联军的大举来袭。

    但全军将士从清晨辰时一直等到了傍晚酉时,直到收兵回营之际,却依然是不见有蒙古联军的任何踪迹。

    期间,赵俊臣还以为这一切都是蒙古联军的诡计,不敢有任何怠慢,连续派出了十余队精锐探马前去侦寻蒙古联军的踪迹。

    等到傍晚戌时以后,探马们终于是找到了蒙古联军的踪迹,表示蒙古联军并没有有改变行军方向,依然是向着渭水方向前进,只是蒙古联军的行军速度远远不及预期,至今也只是抵达了渭水以南近两百里以外。

    这样的结果,让赵俊臣深感意外。

    要知道,蒙古联军全是由骑兵组成,所有人都是精擅骑术、配备双马,他们目前的当务之急乃是尽快返回草原保存元气,按理说应该是全速行军才是。

    但这样的行军速度,却只有赵俊臣预计中的一半,若是蒙古联军一直是按照这样的速度行军,恐怕是还要再等两天时间才能抵达渭水南岸。

    收到消息之后,赵俊臣一时间想不明白蒙古联军的意图究竟为何,担心这是蒙古联军的阴谋,就不顾夜色已深,连忙召集了军中众位文武官员商议对策。

    众位文武官员收到召唤之后,也是不敢怠慢,很快就聚集到了赵俊臣的帅帐之内。

    等到所有文武官员到齐之后,赵俊臣并没有说任何废话,直接向众人说明了蒙古联军的目前位置、以及蒙古联军行军速度的异常之处。

    说完之后,赵俊臣表情严肃的问道“蒙古联军的行军速度,可谓是出乎意料的缓慢,颇是有些蹊跷……按理说,战事发展到了如今这一步,越是拖延下去就越是对他们不利,他们为了尽快返回草原,理应是全速行军才对,但实际上他们的行军速度却是远远不如预期!……本钦差收到消息之后,反复思考了许久,但一直都无法猜到蒙古联军的意图,各位可有什么想法?”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帐内众位官员纷纷是皱眉苦思,却也同样是摸不着头脑。

    良久之后,方振山犹豫着说道“卑职觉得,会不会是蒙古联军已经猜到了我军已是在渭水南岸布下重兵等着与他们决战,所以他们担心自己急行多日之后抵达渭水南岸之际已经是军力疲乏,而我军就会拥有以逸待劳的优势,所以蒙古联军才会刻意放缓行军速度、保存体力?”

    说话之际,方振山使用了疑问句,代表他也不确定自己的观点正确。

    方振山的话声刚刚落下,就听到何漳反驳道“绝无可能!这些日子以来,各地边军纷纷赶来支援,我军的兵力已是越来越多,防备工事也是愈加完善坚固,优势不断加大!蒙古联军的主帅巴根并非昏聩无能之辈,又如何看不出这场战事越是拖延下去就越是对蒙古联军不利?更何况,蒙古联军就算是行军再慢也会消耗体力,而我军一直是休整备战,不论是他们行军如何缓慢,也无法扭转我军以逸待劳的优势……以巴根的眼光与经验,不可能看不明白这些!”

    何漳的这般说法,似乎是暗暗讥讽方振山是一个昏聩无能之辈,方振山的表情不由是阴沉了许多,冷声问道“却不知何老将军又有何高见?”

    何漳沉吟道“目前的情报较少,我也无法准确推断,但蒙古联军的这般缓慢行军,必然是发生了什么咱们不知道的事情,也许是迫不得已所致……或许,是因为他们在行军之际遭遇到了各地边军的骚扰所致?”

    方振山当即就讥讽道“我还以为何老将军会有什么高见,但没想到何老将军会认为是各地边军的骚扰拖缓了蒙古联军的行军速度!陕甘三边的精锐如今已是尽数汇聚在钦差大人的麾下,各地边军就算是有胆子骚扰蒙古联军,又哪里有本事放缓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