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机,最终把双方势力一同赶出了庙堂中枢,咱们与徽浙商人也皆是功败垂成!但如今,这位赵大人极有可能会成为咱们晋商与徽浙商人的共同代言人,也就减少了彼此扯后腿的麻烦,咱们渗透庙堂的计划也就胜算大了许多!若是赵大人最终在咱们的帮助下权倾朝野的话,即使是朝廷政策不能偏向于咱们晋商与徽浙商人任何一方,但总体而言必然是重商之政,咱们也依然是收益极大!”

    陈公兴则是补充道“当然,咱们与徽浙商人的根本利益并不相同,最终依然是要分出胜负的,但渗透庙堂的计划绝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只要是借助赵大人之手扭转朝廷的轻商之风,让地方官员不敢随意压榨勒索,咱们的短期目标就算是达成了,也算是与徽浙商人共赢共惠……等到大局已定之后,咱们再与徽浙商人分出高下也不算迟!”

    最终,在郭麟祥、何曾、陈公兴三人的说服之下,众位晋商终于是纷纷下定了决心!

    “既然如此,这项计划算我‘嵘合商行’一份!”

    “郭前辈、陈老板、何大掌柜皆是咱们晋商的魁首人物,我等自然是马首是瞻!”

    “机会难得,确实应该放手一搏!”

    一时间,所有晋商皆是被激发了血液中“险中求富贵”的本能,所有人都是大声表态赞同。

    然而,下定了与赵俊臣深入合作的决心之后,有些晋商反而是有了患得患失的心理。

    众位晋商的争先表态告一段落之后,就有一位身型富态的晋商表情担忧的问道“如今咱们固然是下定了决心,想要与这位赵大人加深合作,但鄙人心中有些担忧,若这只是咱们的一厢情愿,赵大人他另有不同想法,那又该如何是好?”

    听到这般担忧之后,郭麟祥的一双老眼却是闪烁着精明之色,笑道“安心吧,老夫向各位保证,一旦是咱们提出股份互换的提议,赵大人他一定会同意的!”

    郭麟祥也是眼光老辣、深谋远虑之辈,心机城府不逊于庙堂里的几位权臣,自从他发现了赵俊臣利用“聚宝商行”控制各地军镇的举动之后,也就察觉到了赵俊臣的野心勃勃。

    郭麟祥很清楚,赵俊臣的目标不仅仅只是权倾朝野一时而已!

    所以,别看这位赵俊臣已是家大业大、日进斗金,但他的雄心更大,所以他的各种开销支出却还要远远多于平日收入,必然是需要晋商的财力与人力支持!

    事实上,赵俊臣的野心若只是权倾朝野一时,郭麟祥也不会推动晋商集团与赵俊臣的深入合作。

    郭麟祥的野心也很大,而如今的赵俊臣则是让他寻到了实现野心的机会与胜算!

    随着众位晋商达成了一致立场之后,他们又陆续商议了许多事情。

    应该如何向赵俊臣示好表示诚意?今后的股份互换应该如何运作?应该要求赵俊臣为他们争取什么样的利益?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直到月挂枝头,众位晋商的商议才稍稍告一段落。

    商议结束之后,众位晋商纷纷向郭麟祥告辞,而就在众人打算离去的时候,郭麟祥突然间想到了什么,却是补充道“对了,有一件事情必须要提醒诸位!如今赵大人他一举全歼了蒙古大军的主力,从今往后蒙古部落恐怕是许多年都无法恢复元气了!各位之中有许多人依旧与蒙古那边保持着联系,从今往后最好是彻底停了,这次全歼蒙古联军乃是赵大人的得意功绩,也在捷报里向朝廷保证了西北边疆十年无忧,若是因为咱们的关系让蒙古人太早恢复了元气,让赵大人失信于朝廷,怕是就要引来赵大人的不喜了!”

    听到郭麟祥的提醒之后,众位晋商并没有太多的忧郁,纷纷是点头答应了。

    在晋商集团之中,暗中与蒙古诸部进行走私交易的晋商绝不是少数,即使是赵俊臣前段时间途径山西的时候曾经警告过他们,却也不能有效遏制这般情况。

    与这些老资格晋商相比,赵俊臣前些日子所查抄的甘肃汪家也只能算是后起之秀罢了。

    这些晋商从前不会效忠于大明朝,今后也不会效忠于赵俊臣,他们只是寻求更多利益罢了。

    如今,他们选择与赵俊臣合作,且又放弃了蒙古部落的生意,也只是利益取舍而已。

    更何况,蒙古部落如今已是元气大伤,与蒙古诸部的走私生意在短期内已是无利可寻、形同鸡肋,暂时放弃也不会心疼,反正郭麟祥并没有要求他们放弃与东北女真的走私交易。

    可以预想,若是今后赵俊臣与晋商集团有了利益冲突,他们也会像是今天放弃蒙古诸部一样放弃赵俊臣。

    当然,到时候晋商集团究竟能否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这个世界上,不论古今中外,只要是有利益的存在,人们就会为了争夺利益而主动抱团、划分成为不同的利益集团。

    而有了利益集团之后,人们就会无时无刻都要面临着立场问题。

    绝大多数时候,立场大于原则、大于底线、大于一切,决定着人们的生死、荣辱、命运,也影响着所有人的选择、决定、与想法。

    如今,随着赵俊臣的一场大捷,所有人都在重新考虑着自己的立场。

    即使是民间的百姓、儒生、商贾们也纷纷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重新审视着自己与赵俊臣的今后关系,就更不用提那些在宦海之中沉浮多年的政客官员了。

    因为赵俊臣的这份捷报,不论是地方衙门还是庙堂中枢,就好似引发了一场地震,自德庆皇帝以下所有人都必须要重新认真考虑一个问题——他们与赵俊臣今后究竟要以什么身份相处?

    是敌?是友?是主?是仆?

    ……

    ……

    。

第九百零六章。捷报传天下(五)。() 
……

    ……

    这一天,阶州城内,禁军大营的帅帐之中,关武元正在大发雷霆。

    “张成勋就是个忘恩负义的畜生!也是我关武元瞎了眼,还对他推心置腹、信任有加,在蒙古联军大举来袭之际甚至把整个阶州城的防务都交给了他全权负责,给了他无数的立功机会,没想到他眼见有利可图之后就对我弃之不顾了!竟敢背叛于我、抢我军功!这个养不熟的白眼狼!”

    怒火倾泄之际,关武元砸掉了自己面前的所有东西,形似关公的枣红脸愈加涨红,模样颇是骇人。

    然而,关武元的这般怒火并不能吓住帅帐内的众位文武官员。

    事实上,别看帅帐内的众位官员表面上都是一副乖乖听训的模样,但垂首之际皆是面现鄙夷之态。

    前段时间,蒙古联军强攻阶州城的时候,而关武元身为守军主将却是被吓破了胆子,对外宣称是身患重病,实际上则是躲在府衙后院整日吃斋念佛、乞求神佛庇护,把守军主将的所有责任尽数丢给了张成勋。

    也幸亏是张成勋有真本事,竟是硬生生的挡住了蒙古联军的疯狂攻势。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看透了关武元色厉内荏的本质,反倒是对劳苦功高的张成勋心生敬意。

    当然,关武元这般发怒是有原因的。

    坚持到蒙古联军从阶州城退兵之后,张成勋并没有向关武元请命就自行领军出城追击,再等到“身患重病”的关武元收到消息之际,却已经是来不及传令追回了。

    原本关武元并不是特别在意张成勋的领军追击之事,只觉得张成勋的这般做法看似勇敢实则愚蠢,稍有不慎就会有战败之危,还曾一度担心过张成勋的安危。

    但这一天收到了渭水南岸的捷报之后,关武元终于是后知后觉的察觉到了张成勋出城追击蒙古联军的原因——张成勋定然是看出了蒙古联军的突然退兵乃是因为大势不利,已是陷入重围插翅难逃,所以才会急匆匆的率兵出城追击,拖延蒙古联军的行军速度之余,也就趁势加入了渭水决战,最终自然是独揽到了一份分量不轻的军功,却是完全抛开了关武元!

    所以关武元才会这样的气急败坏!

    关武元虽然是领军作战的本领不行,胆略勇气也是欠缺,但利益算盘却是门清。

    随着战局尘埃落定,赵俊臣自然是无可争议的军功第一人,必然是名列请功名单第一顺位,而负责坐镇阶州城、拖住蒙古联军的关武元,负责坐镇后方调动后勤、稳定民心的章晟德,以及组建战兵新军、屡立军功的何漳,这三人则是需要竞争请功名单的第二顺位。

    若是张成勋出城追击蒙古联军的时候能够带上关武元一同行动,那么关武元就压根不需要再与何漳、章晟德二人竞争,必然是名正言顺的军功第二人,今后的朝廷封赏也会仅次于赵俊臣!

    但因为张成勋抛开了关武元独自领军追击,却是独吞了这项军功,所以关武元也就无法保证自己在请功名单里的最终顺位,今后的朝廷封赏说不定也会大幅缩水。

    当然,若是张成勋当初率军追击蒙古联军的时候邀请关武元一同参与,以关武元的胆略而论必然是要直接拒绝的,甚至还会否决掉张成勋出城追击的决定,但关武元这个时候自然是不会考虑这些。

    关武元只觉得张成勋此举是窃取了自己的功劳、坏了自己的好事,自然是气急败坏,可以说是恨透了张成勋。

    至于张成勋这段时间代替他镇守阶州城的恩义,更是早就被关武元抛到九霄云外了。

    刻薄寡恩、小肚鸡肠就是形容关武元这种人。

    事实上,张成勋当初未向关武元请示就直接率兵出城追击蒙古联军,想要冒险一搏独揽大功固然是主要原因,但同时也是担心自己会遭到关武元的阻止。

    却说,关武元在帅帐内大发雷霆之后,见到帐内众位官员皆只是垂首听训,却是丝毫没有搭理自己的意思,很快也就自觉无趣了。

    关武元倒是心中明白,自己前段时间的装病做法已经让他失去了军中威信,但这种情况不仅没有让他寻找自己的原因,反倒是心中更加忌恨张成勋了。

    关武元并不在意自己的军中威望会降低,他认为自己只要拥有赵俊臣的支持,军中威望只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对于关武元而言,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赶到赵俊臣的面前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希望赵俊臣会在请功名单上更加偏向于自己一些。

    对于这个目标,关武元还是有些信心的,他自诩为赵俊臣的铁杆心腹,这段时间也算是为了赵俊臣的大计而出生入死,关武元认为赵俊臣肯定会偏向自己的。

    “哼!等我见到赵大人之后,定是要把张成勋这段时间忘恩负义的行径向赵大人详细说一遍,我是赵大人的铁杆心腹,赵大人也一向倚重于我,必然会为我做主,到时候一定要让张成勋后悔莫及!”

    然而,关武元却不知道,随着这场战事的尘埃落定,不仅是世人开始重新定位赵俊臣,赵俊臣也开始重新定位世人了。

    从前,赵俊臣渗透军队的计划进展缓慢,军中亲信更是一个也没有,自然是更加倚重关武元一些,但如今随着渭水决战的结束,赵俊臣在军中威望已是日渐高涨,更是趁机拉拢了许多军中大将成为门人朋党,关武元在赵俊臣的心中定位早已经一落千丈了。

    所以,面对关武元与张成勋的矛盾,赵俊臣最终究竟会偏向于哪一方,却是难说了。

    心中暗暗下了决定之后,关武元也不再宣泄怒火,只是向着帐内众位官员下令道:“既然渭水传来捷报,钦差大人全歼了蒙古联军,这场战事已是尘埃落定,禁军援兵再留在阶州城也就毫无意义了!传我将领,所有禁军将士即刻收拾行装,于明日清晨的辰时一刻开拔出发、以急行军赶往花马池营,尽快与钦差大人汇合,听从钦差大人的下一项军令!”

    听到关武元的这项命令,帐内的众位武官终于是产生了一些骚动。

    一位禁军千户犹豫片刻后,却是忍不住开口质疑道:“关将军,将士们这段时间以来镇守阶州城与蒙古鞑子血战多日,不仅是筋疲力尽急需休养,更还有三千余军中伤员正在医治之中,诸多后续事务也尚未完毕,咱们这个时候拔营离开似乎是有些不妥,即使是必须要前往花马池营,也应该一路缓行,行军太急的话怕是伤兵们承受不了……”

    然而,关武元一心想要赶到赵俊臣面前请功邀赏,又哪里会顾及到这些事情?却是轻哼道:“本将还有无数军国大事亟需关心,陕甘防务也离不开禁军援兵的出力,又如何能因为伤兵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拖延?告诉那些军中伤员,如今正是军中将士报效朝廷之际,让他们务必要咬牙扛住,绝不能为本将丢脸!”

    见到关武元的态度不容置疑,众官员也就不敢再提反对意见,只是他们心中对关武元的不满愈加强烈了。

    原本,禁军武官大都是与关武元的秉性相近,皆是自私自利、色厉内荏之辈,但在阶州城守卫战期间,将士们在张成勋的指挥下奋勇参战屡次击退蒙古大军,却也让他们心中滋生出了一些依托生死的同袍情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然是不愿意亏待伤兵,但关武元在那段时间里只知道躲在战场后方吃斋念佛,自然是不明白这般情况,只觉得伤兵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关武元更不知道,赵俊臣这段时间为了收买兵心究竟是多么重视军中伤员,曾多次为了伤兵医治不利的事情重罚相关官员。

    所以,当关武元赶到花马池营见到赵俊臣的时候,他将要遇到的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

    *

    天水城距离渭水战场更近,所以李如安也要比关武元提前几日收到捷报。

    收到捷报之后,李如安当即就招来了天水城的众位官员商绅问话。

    与关武元一样,李如安也是一位纯粹的利己主义者,他身为朝廷派到陕甘三边的监军太监,收到捷报消息之后与关武元的想法也很相似——即使恼火于渭水大捷之际自己无法亲临战场瓜分功勋,也是急切想要尽快赶到赵俊臣的身边溜须拍马、讨些好处。

    所以,李如安见到天水城的几位官员之后,自然不会摆好脸色。

    若不是这些目光短浅的贪官劣豪在今年火筛入寇期间变本加厉的囤积粮食、欺压百姓,最终酿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乱,李如安又如何会在决战将至之际跑到天水城内平息民乱、至今也是迟迟无法脱身?

    等到天水城的官员商绅到齐之后,李如安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开口问道:“你们也收到消息了,钦差大人已经全歼了蒙古联军,咱们要尽快赶回钦差大人身边复命,咱家且问你们,民乱平息之后的诸般事宜如今进展得如何了?天水城内的秩序可有彻底恢复?民心可是平复?官府政令可否正常传达?那些趁火打劫的乱民可否已经尽数平定?”

    听到李如安的连续询问,天水城的众位官员却是有些迟疑。

    最终,天水通判张正儒硬着头皮答道:“启禀监军大人,如今天水城的西、南二城已经彻底恢复如初了,只是北区依旧有些混乱,那里的百姓对官府的敌视依旧未能减轻……”

    然而,不待张正儒说完,李如安就已经怒斥道:“全都是废物!当初天水民乱的时候,刘冶身为乱民之首却是迅速控制住了局面,所以天水城的西、南二区原本就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与破坏,唯有北区被一些兵痞流氓占据,所以损害要大了许多!如今西、南二区的秩序恢复如初,也大都是刘冶的幸苦奔波、戴罪立功,并没有你们什么事,又何须你们在这里邀功?你们只需要重新恢复北区秩序罢了,却依然是迟迟不能见到成效,身为朝廷官员还不如刘冶这样一个民间书生,咱家要你们有何用!”

    当初,李如安初至天水城,就出手杀掉了天水城内为首的几位官员与商绅,并且是用这些人的首级平息了这场民乱,所以天水城剩下的官员对李如安可谓是畏惧到了极点。

    此时,听到李如安的训斥之后,所有人都是心惊胆战不敢反驳。

    李如安冷哼一声之后,却是在众人之中环目巡视,然后却是眉头微微一皱,发现他所倚重的刘冶并不在众人之中。

    当初,天水城发生民乱之后,乱民们就很快分裂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乱民是由天水城内的无赖、兵痞为主,占据了天水北城,在民乱期间可谓是无恶不作,不仅是到处劫掠城内豪族士绅的产业,也趁机干了许多欺辱百姓的事情;另一部分乱民则是大都寻常百姓出身,人数较多,控制了天水的西、南二城,在民乱期间一直都算是安分老实,领头之人则是一名叫做刘冶的落第秀才。

    等到李如安赶至天水城之后,刘冶则是主动带领麾下百姓投降于李如安,说出了这场民乱的苦衷之余,得到了李如安的诏安免罪承诺之后,更还帮着李如安设计杀死了北区乱民的贼首,让官府很快就恢复了对天水城的控制。

    在此期间,刘冶所展现的种种手段心机,却是深得李如安的看重,只觉得自己寻到了一位在野遗贤,所以李如安为了收买刘冶为己用,不仅是向他许诺了大好前途,这段时间更是让刘冶辅佐天水官府处理民乱的后续事宜,借机为他将功赎罪。

    按理说,收到李如安的传令之后,刘冶就应该与众位官员一同现身才对,但李如安目光寻了一圈之后却是完全没有发现刘冶的身影,心中不免是有些疑惑。

    而就在李如安打算开口询问的时候,刘冶终于是匆匆赶到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李如安对刘冶的种种表现已是愈加满意,再加上刘冶对李如安也是刻意应逢,让李如安只觉得自己寻到了一位大才,却已是隐隐将刘冶视为心腹了。

    所以,见到刘冶姗姗来迟之后,李如安不仅是没有责怪,反倒是面现善意,问道:“刘冶,你为何来迟了?难道是没有及时收到咱家的召令?”

    刘冶则是一如既往的谦卑姿态,跪在李如安面前叩首道:“罪民刘冶见过监军大人!还望李监军知晓一个好消息,罪民收到钦差大人的渭水捷报之后,就让人抄写捷报百余份,张贴于天水城北区各处,而天水城北区的百姓们得知捷报消息之后,又不知从何处听到了朝廷即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