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5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今天只有三千字。

    ……

第九百八十三章。被自杀(一)。() 
……

    ……

    “这个詹善常……只怕是不能留了!”

    听到赵俊臣的这般说法,方茹与张玉儿皆是一惊。

    “老爷你是要……”

    说话间,张玉儿伸出手掌轻轻一挥,做出斩头的动作。

    赵俊臣轻轻点头,说道:“詹善常的身份太过于敏感了,他是最先投靠于我的朝廷大员,若是他背叛我的事情传播出去,所有人都会认为我御下无能,到时候谁也不知道‘赵党’众人会不会产生别的想法。

    更何况,他如今为陛下效力,自认为高枕无忧、前途无量,只怕也不会回心转意,我也无法在明面上针对他,若是平常时候也就罢了,留着他也能让陛下安心、还可以通过他交给陛下一些或真或假的消息!

    但今后这段时间,正是我的几项关键计划的成败阶段,所以我绝不能继续把他留在身边,只会是自缚手脚、耽误时机……所以,我思来想去,还是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比较妥当!”

    说起来,詹善常与赵俊臣的离心离德,也是赵俊臣率先暗中打压詹善常的缘故,可以说是赵俊臣首先对不住詹善常。

    但官场之上,从来都是只讲立场、不讲对错,詹善常既然是在错误的时机选择了错误的立场,赵俊臣也只能再一次对不住他了。

    见到赵俊臣表态之际的表情平静,张玉儿的表情有些吃惊,却是突然间发现赵俊臣这次从陕甘三边返回京城之后,性格出现了许多变化,变得杀伐果断了许多。

    此前,像是这般斩草除根的手段,一向都是七皇子朱和坚的风格,而赵俊臣做事之际总是会给人留下一些余地,手段也较为婉转,轻易从不会害人性命——但如今,赵俊臣似乎也渐渐有了这般倾向。

    发现了这般情况之后,张玉儿愣愣的看着赵俊臣,竟是一时间没有回过神来。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经历了陕甘战事之后,亲眼见证到无数生命的消亡,也习惯了把将士们的伤亡情况视作一串冰冷数字,赵俊臣的性格自然是发生了一些转变,已经再也不像从前一般优柔寡断了。

    另一边,方茹却是没有任何质疑之意。

    方茹的心中只容得下赵俊臣一个人,所以在她眼中所有背叛赵俊臣的人都该死。

    听到赵俊臣的决定之后,方茹只是提醒道:“老爷,詹善常他就算是丢了官职,也曾经是朝廷大员,如今也是陛下的眼线,若是他突然横死的话,就必然会引来朝野瞩目,陛下也一定会心中生疑,厂卫们就会详细调查,咱们说不定就会被人抓到把柄,却是不得不防!”

    赵俊臣的嘴角含笑,悠悠道:“所以,他就要死得自然一些,让人挑不出任何破绽!恩,就让他自杀好了!”

    张玉儿终于回过神来,问道:“自杀?詹善常这种人必然是极为胆小惜命,他会是甘愿自杀吗?”

    赵俊臣的语气依然是从容淡定,缓缓说道:“他究竟要不要自杀,很快就由不得自己决定了!”

    *

    就在赵俊臣与方茹、张玉儿二女在书房议事的时候,这一天的朝议也终于是结束了。

    在这场朝议期间,洪正朔与马森二人苦着脸向德庆皇帝呈交了筹粮三策的奏本。

    没有任何意外,当洪正朔与马森二人提出了筹粮三策之后,顿时就引来了百官的一阵哗然。

    争议不断之下,这场朝议一直持续到了晌午未时才终于是告一段落。

    出于各自的立场,大多数官员皆是表态反对。

    但最终,筹粮三策依然还是通过了。

    原因无他,只因为国库确实是无粮了,河套战事的后勤粮草必须要得到保证,这才是朝廷中枢的当务之急,但百官们皆是无法提出更好的筹粮办法了。

    所以,每当是有官员表态反对筹粮三策之后,德庆皇帝就会用一种看似不偏不倚的态度,反问一句“这位爱卿既然是强烈反对,就一定是心中有更好的办法了?”

    就这样,经过了德庆皇帝的几次反问之后,被反问的官员皆是张口结舌、默不作声,于是百官们的反对声浪很快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百官们被迫同意了筹粮三策之后,他们自然是不敢记恨德庆皇帝,就纷纷把心中怒火冲着户部衙门发泄而去,尤其是亲自提出了筹粮三策的洪正朔与马森二人,更是引起了百官们的敌视,成为了百官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时间,户部衙门的乱象愈盛,所有户部官员皆是不敢抬头见人,洪正朔与马森二人更是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这般情况下,许多官员已经开始怀念赵俊臣主掌户部的“美好时光”了。

    正所谓“人比人要死、货比货要丢”!

    想当初,还是赵俊臣亲自主持户部衙门的时候,百官们并不觉得赵俊臣有什么好处,甚至还认为赵俊臣的性子太过吝啬,各大衙门每次向户部伸手要钱之际,往往是只能拿到三四成银子。

    若是各大衙门的官员跑到户部衙门理论,户部官员还会拿出账本仔细给你算账,最终结论就是这些银子已是足够各大衙门办事了,甚至还给各大衙门预留了一些油水,各大衙门与户部争辩不过,最终只能是碰壁而回。

    然而,户部衙门离开了赵俊臣之后,各大衙门再向户部伸手要钱的时候,就别说是拿到三四成银子了,绝大多数时候就连一成银子也拿不到,户部衙门只会反复重复国库已经没钱了,让各大衙门自己想办法再坚持一段时间。

    时至今日,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各派系、各衙门为了收拢人心,皆是要给中下层官员捞一些油水、发一些福利,正指望着户部敞开国库大门发银子呢,结果只等到了“没钱”二字——事实上,周尚景这段时间盯上了修河银子,也正是因为这般缘故。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户部衙门不仅是拿不出银子,反而是还盯上了百官们的俸米,百官们自然是心中充满了愤慨。

    “赵俊臣不过是离开了户部三个多月时间,户部衙门竟是沦落到这般地步了?这样看来,户部当真是离不开赵俊臣啊!”

    一时间,有许多官员皆是想起了赵俊臣昨天昏倒之前的那一番感慨,他们的态度立场也就渐渐发生了变化。

    就这样,涉及到了百官们的切身利益之后,赵俊臣虽然是什么事情都没做,但他的官场评价反而是进一步提升了。

    舆论正在暗中酝酿着。

    可以想象的是,一旦是赵俊臣今后重获户部大权之后,百官们并不会表现出强烈反对的态度。

    *

    却说,都察院左都御史吕纯孝下了早朝返回到都察院衙门之后,心中回想着今天早朝上的情景,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是“太。子党”的核心成员,从前一向是看不惯赵俊臣,只认为赵俊臣是一个祸国殃民的奸臣。

    但如今,真正离开了赵俊臣之后,吕纯孝才体会到了赵俊臣对于庙堂的重要性。

    “唉!都察院是一个清水衙门,许多房间已是年久失修了,御史们的外财不多,也是一向清苦……

    前几年的年关之际,户部也会体恤到百官们的难处,批银子的时候一向大方,我原本是想趁机向户部索要一笔银子,不仅是翻修一下都察院的房屋,也给都察院的御史们发放一些好处,让他们过年之际稍是宽裕一些……

    但眼看户部衙门的目前窘态,必然是拿不出银子了!唉,户部官员当真是无能至极,离开了赵俊臣之后,就连基本运转都无法维持了!”

    想到这里,吕纯孝也同样是忍不住鄙夷户部官员的无能,暗暗怀念着赵俊臣主持户部的时期。

    “说起来,赵俊臣也确实是能力不俗!前两年时间,户部衙门也多次遇到过困境,但赵俊臣无论如何都能拿出银子、想办法渡过难关,又哪里会有今日的乱象?

    赵俊臣也懂得轻重与分寸,哪怕是都察院一向是清流的汇聚之地,对待他的态度充满了敌意,但他也明白都察院官员的清苦,给都察院批银子的时候反而会大方一些,其他衙门向户部伸手药钱的时候往往只能拿到三四成银子,但都察院向户部要钱的时候,却是往往能领到五六成银子……

    这段时间以来,太子殿下对待赵俊臣的态度渐渐有了变化,不像从前一般总是刻意针对,我原本还有些心中不服气,只觉得太子殿下这是妥协了……但如今看来,赵俊臣对于朝廷还是有很大用处的,并不只是一个寻常的贪官奸臣!

    恩,赵俊臣确实不是一个寻常的贪官奸臣,若是一个寻常的贪官奸臣,又哪里能办成他在陕甘三边的那些丰功伟绩?这段时间以来,赵俊臣的清流评价已是渐渐扭转了许多,显然是有许多人的想法与我一样,渐渐意识到了赵俊臣的作用,却不能再把他视为一个寻常贪官了!”

    暗思之余,吕纯孝突然发现他对于赵俊臣的恶感已是渐渐消失了。

    这样的观念转变,让吕纯孝的心情有些奇怪。

    而就在吕纯孝的心中思绪百转之际,突然有人敲响了吕纯孝的办公房间的房门,禀报道:“左大人,刚刚有人向都察院送来了一封密信,是关于前任户部侍郎詹善常的一些罪行情报,因为事关重大的缘故,各位御史皆是不敢擅做决定,所以就想要请您亲自定夺!”

    听到禀报之后,吕纯孝不由是心中一惊。

    吕纯孝主持都察院衙门多年,很清楚都察院衙门的性质。

    简而言之,都察院衙门就是各派势力用来借刀杀人的那把刀!

    每当是各派势力想要暗中针对某位官员的时候,他们就会收集这位官员的罪证情报,然后暗中送给都察院,让都察院的御史们出面弹劾。

    所以,都察院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收到一些不知来路的罪证情报。

    都察院的御史们皆是言官,他们本身并没有能耐收集到详细的官员罪证,却又要卖直邀名,一旦是御史们的弹劾有效,本身也会立功,所以也乐意被人利用。

    前段时间,显然是有人想要针对詹善常,所以都察院陆续收到了许多关于詹善常的罪证情报,都察院的御史们也是纷纷弹劾詹善常,让詹善常不仅是丢了官职,还险些入狱问罪。

    但御史们收到罪证情报之后不敢做出决定,需要吕纯孝亲自做出决定,却还是第一次。

    这显然是因为詹善常这一次的罪行性质极为严重的缘故。

    所以,吕纯孝也不敢怠慢,连忙是离开了自己的办公房间,向着都察院的正堂赶去。

    ……

    ……skbdowngg

第九百八十四章。被自杀(二)。() 
当吕纯孝匆匆赶去都察院衙门大堂的时候,心里还有些奇怪。

    詹善常究竟犯了什么罪行?竟是让这些向来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御史言官们也不敢随意表态,还需要自己亲自出面拿出主意?

    要知道,吕纯孝虽然是都察院的魁首,但都察院的御史们拥有很大的自由度,他们想要弹劾谁、又想要夸赞谁,向来是不需要经过吕纯孝表态的,如今御史们皆是拿不定主意,必然是詹善常的罪行性质极为严重。

    但就别说詹善常目前已经丢了官职,即使是他从前最为风光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户部侍郎罢了,只是勉强搭上了“朝廷重臣”的边缘,这样一位官员就算是当真想要触犯那些性质严重的重罪,只怕也缺了一些资格与份量。

    怀着这般疑惑心情,吕纯孝脚步匆匆的走进了都察院衙门的大堂。

    然后,吕纯孝就见到一群御史们正围在一起议论纷纷,所有人皆是表情凝重。

    “依本官的看法,这封密信里的诸般罪证皆是详尽确凿,十有八九不会有假!”

    “葛大人太武断了,这次可不是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这种小事,也并不仅仅是牵连到詹善常一个人,一旦是最终查无实证的话,咱们这些人反而会惹上一身腥臊啊!”

    “要不,咱们先去户部衙门调查一下证据?”

    “户部未必会配合啊!若是打草惊蛇了这么办?”

    “但这般性质严重的事情,总不能是视而不见吧?”

    听到众位御史们的议论纷纷之后,吕纯孝连忙是走到近前,问道:“大伙正在议论什么事情?究竟是遇到了什么难处?竟是要我亲自拿出主意?”

    见到吕纯孝之后,众御史顿时是找到了主心骨,连忙把一封密信交给了吕纯孝审阅。

    吕纯孝展开密信看了几眼之后,表情也顿时就凝重了起来。

    这封密信之中的内容,竟是举报詹善常勾结藩王欺压百姓、私自篡改户部账目与图册的罪行!

    按照这封密信里的说法,自从詹善常担任户部侍郎这一年以来,就与多位藩王勾结在了一起,并且是暗中协助这些藩王们篡改了户部的鱼鳞图册与黄册,为这些藩王们兼并土地、逃税漏税提供助力!

    要知道,除了皇帝赐封的土地之外,藩王们拿银子买下的土地也是需要缴纳田税的。

    户部的鱼鳞图册,乃是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等等按照次序排列绘制,表明相应的名称,可谓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图状相似鱼鳞,因而得名。

    各地若是有大规模的土地变动,就必须要向户部衙门登记,鱼鳞图册也要随之修改,却是明朝时期朝廷中枢抑制民间非法兼并土地的手段之一,也是户部征收田税的重要依据。

    户部的黄册,又称为赋役黄册,乃是朝廷中枢为了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也是朝廷向百姓们派征赋役的重要依据。

    不论鱼鳞图册还是黄册,皆是一式五份,分存于县、府、布政使司、以及南京户部与京城户部。

    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因为社会形势的变化,雇佣劳动渐渐变得普遍,黄册制度遭到破坏,鱼鳞图册也逐渐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大多数时候皆是流为具文,但各地豪族若是想要大规模的吞并土地、逃避税赋,黄册与鱼鳞图册依然是他们绕不开的限制。更新最快奇奇 /

    在这封密信之中,详细罗列了詹善常近一年以来数次篡改鱼鳞图册与黄册的时间与证据,在詹善常的暗中篡改之下,各地皆是有大批田产消失不见、被各地藩王们暗中兼并,还有数千户百姓失去了田产、被迫沦为了无产流民,只能依附于各地藩王、作为佃户谋生。

    读完了这封密信的内容之后,吕纯孝终于是明白御史们为什么会拿不定主意了。

    *

    詹善常勾结藩王们暗中篡改户部账册,协助藩王们兼并土地、欺压百姓、逃避税赋等等,这些罪名固然是极为严重!尤其是朝廷大员暗中勾结藩王,更还是明朝数百年来的最大忌讳!

    但最重要的是,这件事情不仅仅是涉及到詹善常,更还关系到了好几位宗室藩王!

    看看这些藩王的来历——鲁王、肃王、辽王、周王、代王、吉王、定王、永王!皆是明朝宗室之中影响力最为庞大的藩王!

    一旦是要追究詹善常的罪行,就表示要同样追究这几位藩王们非法兼并土地、欺压百姓、逃避税赋的罪行!

    这件事就关系重大了!

    若是最终无法坐实罪名,弹劾此事的御史们就必然会被朝廷问责,也会遭到众位藩王的反扑,说不定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局,可谓是虎口拔牙、风险极大!

    御史们看似是天不怕地不怕,但也懂得谁是软柿子、谁是硬石头,这种时候自然是不敢造次、裹足不前了,只是希望吕纯孝可以带头表态。

    兹事体大之下,吕纯孝也同样是不敢轻易表态,在众位御史的注目之下,他只是反复查看这封密信里的内容,良久沉吟不语。

    突然,吕纯孝的表情一动,却是发现这些涉案的藩王让他有一种既视感。

    鲁王、肃王、辽王、周王、代王、吉王、定王、永王这不就是“八王船行”的幕后东家吗?

    想当初,“八王船行”暗中勾结倭寇侵犯了苏州等地、也祸害了无数百姓,可是把德庆皇帝给气坏了!

    但因为这件事情的性质过于严重,德庆皇帝反而是不敢明面追究,只能是暗暗隐忍着,否则就会让皇室声望毁于一旦。

    因为德庆皇帝刻意隐瞒的缘故,众位御史并不清楚这件事情,但吕纯孝身为“太。子党”的核心成员,却是收到了一些消息。

    对于这几位藩王,德庆皇帝必然是心中大为不满,一直都想要寻找一些合适的理由惩处他们!

    而如今,这封密信之中的诸般罪证,岂不正是德庆皇帝向这些藩王发难的合适理由?

    非法兼并土地、逃税偷税、欺压百姓,这些罪名不大不小,即使能让德庆皇帝趁机寻找这几位藩王们的麻烦,也不会影响到皇室声誉,简直就是量身定做、恰巧合适!

    想到这里,吕纯孝又是表情微微一动。

    这段时间以来,太子朱和堉的处境愈发不妙,所有人都认为他即将要被废黜,七皇子朱和坚很快就会成为新任的太子储君。

    这般情况下,一向是太子朱和堉铁杆支持者的清流们却是态度微妙,并没有秉持强烈反对的态度,因为清流们也同样看好七皇子朱和坚,并不认为朱和坚代替朱和堉成为储君太子之后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然而,吕纯孝却是有些不同,他乃是朱和堉的坚定支持者,并不愿意见到朱和堉被废黜的情况发生。

    所以,吕纯孝突然觉得,这封密信之中的诸般情报罪证,或许会是太子朱和堉的一次机会!

    太子朱和堉被德庆皇帝禁足了十天时间,眼看着就要结束了!

    到了明天早朝之上,太子朱和堉就可以再次上朝议政了!

    到时候,若是让太子朱和堉亲自出面弹劾詹善常与几位藩王的罪行,也就顺了德庆皇帝想要惩处这些藩王的心意,说不定就会讨到德庆皇帝的欢心,让德庆皇帝回心转意。

    与此同时,太子朱和堉带领清流们办成了这件大事之后,他的声望也会再次高涨,清流官员们也会恢复对他的支持!

    这样一来,朱和堉的储君之位说不定就稳住了!

    想到这里,吕纯孝突然把这封密信折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