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摄政大明-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俊臣听张德这么说,不由暗暗点头,很显然,德庆皇帝也察觉到何明灭门案绝不会是山贼所为那么简单了。

    而像何明这般精通帝王心术,又曾是太子太师的重要人物,这些年来虽然不在朝中,但东厂与锦衣卫也必然会在暗中监视,收集了不少情报。而有了这些情报,或许就能分析出什么。

    “结果……”说到这里,张德面现苦色:“结果任谁也没想到,陛下他要找到的这些情报资料,竟是全部丢失了,究竟是怎么丢失的,什么时候丢失的,又为什么会丢失,竟是没人能知道究竟!”

    赵俊臣长吸一口冷气,但震惊之余,心中却反而不那么奇怪。

    如果这件事的主谋当真如赵俊臣所想,是那位七皇子朱和坚的话,那么以这人的心性手段,以及对内廷的影响力,自然不会留下任何破绽。

    “陛下得知这般情况,必是愈加的震怒了吧?”

    赵俊臣叹息着问道。

    “如果真是这般,那咱家及内廷上下反而还心安些。但陛下得知这般消息后,不仅没有震怒,反而面沉似水,什么话也不说。赵大人您也是知道陛下的,若是陛下神色震怒,那反而事情不大,但如今陛下这般模样,却是让咱家想起了陛下他前几次整顿清洗内廷时的情景了。”

    说到这里,张德却面色愈苦,声音中已是带着哭音,原本就是公鸭叫唤似得尖嗓子也愈加的难听:“原本当初赵大人您与陛下在内书房中商讨南巡之策,结果竟是消息外泄,陛下他对内廷上下就已然是十分不满了,如今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咱家这些年来跟随陛下左右,对陛下最是了解不过,陛下如今对内廷的不满,怕已是积攒的极致了……”

    然后,张德再次起身,向着赵俊臣连连躬身:“赵大人,我的好赵大人,陛下他在这个时候让咱家来探望大人病情,催促大人还朝,想来明日下朝后,定是会单独召见大人,而赵大人您又一向得陛下看重宠信,还望大人您到时候能想办法帮我内廷上下度过这次难关,而我内廷上下必将感激不尽,日后定有回报!还望赵大人多多垂怜,多多垂怜!”

    见到张德这般模样,不知想到了什么,赵俊臣竟是突然笑了起来。

    站起身来,将仍然在不住躬身行礼的张德扶起身来,赵俊臣沉声安慰道:“公公不必如此,我必会尽力就是了。”

    见赵俊臣答应,张德不由大喜,好似生怕赵俊臣会反悔一般,连声说道:“一切就看赵大人您的了。”

    ……

    亲自将张德送到府外,看着这太监乘着马车渐渐远去,赵俊臣喃喃道:“说不定,这倒是一次好机会……”

    ~~~~~~~~~~~~~~~~~~~~~~~~~~~~~~~~~~~~

    第二日,早朝之上。

    一众朝臣排列整齐的站在太和殿内,因为何明灭门案的事情,一个个皆是面色严肃。

    尤其是那太子朱和堉,原本坚毅刚正的脸庞上,满是悲伤与震愤,甚至见到赵俊臣时隔多日后再次上朝,也没有多加理会——他固然不喜欢何明的教导,但何明毕竟曾是他的老师,而太子朱和堉却是一位尊师重道的人,如今何明遇害,朱和堉自然也会伤心愤怒——以赵俊臣对朱和堉的了解,此时朱和堉的神色,也绝非伪装。

    没等多久,随着张德一声“陛下驾到,众臣子跪迎”的呼喝,德庆皇帝已是快步来到御座之前,面沉似水,任谁也能看出此时德庆皇帝此时心情不佳。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众臣子下跪,高呼万岁,德庆皇帝却不似寻常早朝时候那般让众臣起身,就这么沉默着让众大臣跪着。

    赵俊臣偷眼抬头看去,却见德庆皇帝此时并没有在龙椅上坐下,就这么站在御阶之上,用冰冷的探寻目光,看着眼前这一众跪在自己面前的臣子。

    明白德庆皇帝此时的心情,众臣子自是不敢表示什么,自周尚景、朱和堉以下,就这么沉默不语的跪着。

    也不知过了多久,德庆皇帝终于冷笑着开口了。

    “万岁?朕就快被气死了,怎还敢有这般期望?!何明!自朕登基起就辅佐于朕!是跟了朕三十多年的老臣子!两任太子太师!朝中重臣!竟会在赴京就职的路上,直隶境内,被不知从哪里窜出来的山贼给灭了全门!!尸骨暴在山野之中过了好几日才被发现!!凶手是谁,至今还没发现!!好啊,这就是你们平日里说的太平盛世!!这就是你们为朕管理的太平江山!!”

    德庆皇帝呵斥之间,声音越来越大,到了后来,已是大声呼喝,手不住拍打着御案,碰碰作响。

    随着德庆皇帝这般震怒,许多臣子不由的身体颤抖,害怕至极,连声道:“臣等有罪!陛下保重龙体!”

    而经过这般叱喝,德庆皇帝心中的怒火似乎终于消停了一些,返身坐在龙椅上,垂目看了御阶下的众臣几眼后,终于缓缓开口道:“肖太师,你身体一直不好,已经良久没上朝了,此事也与你无关,先且站起来吧。”

    听德庆皇帝这么说,赵俊臣才发现,原来太子太师肖温阮今日竟然也上朝了。

    偷偷抬头看去,却见众臣前列,一名垂垂老矣的身影,此时正缓缓站起身来。

    正如德庆皇帝所说,这位已是准备辞任的太子太师,已是有许多时日没有上朝了,以至于赵俊臣还是第一次见到他本人。

    因为排位靠后的关系,赵俊臣却看不到这肖温阮此时此刻的面容神情。

    只听肖温阮站起身后,用那衰老无力的声音,向着德庆皇帝禀报道:“陛下息怒,事已如此,再怎么生气也已是于事无补了,只会气坏了陛下的身子,如今这般情况,紧要之处还是要及时缉拿凶手,方可昭示朝廷威严,还何明大人的公道。”

    德庆皇帝似乎很给肖温阮面子,面色稍霁,点头道:“肖爱卿说得有理,朕已是命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联合审案,限期十日,必要找出谋害何明全门的凶手!这件事不仅仅关系到何明的公道,还干系到朝廷的颜面,哼,太子太师在来京赴任的路上、天子脚下,被杀了全门,这般消息传了出去,百姓们怎么看?后人们怎么看?历朝历代,又有哪位帝王治下会出这样的事情?”

    说到这里,德庆皇帝似乎再次生气了,冷笑着又说道:“不过,案件要追查,某些臣子的失职失察之罪,也要追究!”

    听德庆皇帝这么说,太和殿内许多臣子又是身体一颤。

    然而,德庆皇帝刚准备继续说些什么,就见众臣子之中,一名面色苍白的中年臣子,竟是突然向前跪行数步,然后高声呼道:“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

    恩,第一更。(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章。德庆震怒(中)。() 
“臣有罪!还请陛下责罚!”

    听到这般声音,包括赵俊臣在内,太和殿内众臣子皆是一愣。

    如今德庆皇帝震怒,又正值归咎罪责之时,寻常臣子想躲还来不及,怎么还有人会上赶着主动认罪的?

    这般想着,赵俊臣向着声音来源处看去,却发现主动认罪之人,正是北直隶保定府的知府王涛。

    因为何明遇害的地方,恰好在保定府与顺天府的交界处,所以今日这王涛也来到了太和殿。

    而见是王涛在主动认罪,赵俊臣暗思片刻后,原因究竟,已是心中了然。

    因为何明灭门案的地点蹊跷,这保定府知府王涛与顺天府府尹薛桂两人,今天至少也会有一人要倒霉,也正因为如此,昨日这两家衙门才会竭尽所能的相互推诿。

    然而,王涛是阁老黄有容的人,而薛桂的靠山却是首辅周尚景,两相比较,自然是周尚景的权势更大更重,再加上顺天府府尹这个位置虽然难做,但掌控京城,消息灵通,却极是重要,所以周尚景也绝不会这么就轻易的放弃薛桂,于是也只能让这个王涛来主动顶罪了。

    “想来是周尚景与黄有容达成了某些协议,却是牺牲了这个王涛。”

    就在赵俊臣暗思之间,王涛已是再次叩首道:“何太师身死于微臣的管辖境内,是、是臣疏于防范,治下不稳,才、才造成了这般大案,臣辜负了陛下圣望,罪责深重,也不敢稍有推诿,只、只请陛下责罚!”

    说话之间,王涛面色苍白,声音颤抖,冷汗渗渗,磕磕巴巴,虽然认罪,但任谁都能看出他的勉强与不情愿,但形势比人强,却也由不得他。

    见这王涛这般主动认错,德庆皇帝却不由的面色一沉。

    无他,按照德庆皇帝原先的打算,是将这件案子的责任全都推给顺天府府尹薛桂,薛桂是周尚景的人,这样做可以顺带打压一下周尚景在朝中的势力。

    没奈何,周尚景却是老谋深算,早已是料到了这一点,不知用了何种手段,竟是让同样有罪责嫌疑的王涛主动认罪了,德庆皇帝的计划自是落空。

    如此一来,德庆皇帝的心情愈加不好,却是把怒火全都撒在了王涛身上。

    “哼,你倒是机灵。”冷哼一声后,德庆皇帝扬声道:“来人,摘去他的顶戴,交由大理寺论处,所有罪责,一切从严。”

    王涛没有喊冤,在大内侍卫将他架走时也没有反抗,只是面若死灰。

    而德庆皇帝却怒火未消,再次将满朝上下的大臣们狠狠的责骂了一番,然后又再次责令刑部、都察院与大理寺限期破案后,也不再处理他事,就这么甩手离开了。

    见德庆皇帝如此,张德匆匆喊了一声“下朝”后,也连忙跟去。

    而像这般满朝臣子至始至终都跪着上早朝的情况,自德庆皇帝登基以来,还是第一次。

    ………

    等德庆皇帝离去,下了早朝,赵俊臣站起身来,揉着酸痛不已的膝盖,不由面露苦笑。

    很显然,以德庆皇帝的心机深沉,到了今日,应该不会再如此震怒了,但今日的德庆皇帝却依然表现的这般怒气冲冲,想来是为了威慑隐藏于暗中的有心之人,强调帝王的尊严,表达自己对此事的态度了。

    可惜,赵俊臣无论是前生还是今世,又何曾下跪过这么长的时间?却也受到了连累。

    就在赵俊臣暗暗抱怨之间,张德公公却去而复返,在御阶上扬声道:“陛下有旨,召户部尚书赵俊臣御书房觐见。”

    ~~~~~~~~~~~~~~~~~~~~~~~~~~~~~~~~~~~~~~

    当赵俊臣来到了御书房中,却见德庆皇帝此时正坐在御案之后,依然是面沉似水,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知道德庆皇帝心情不好,赵俊臣不敢怠慢,就要叩首行礼,然而才刚刚弯腰,德庆皇帝已是扬手道:“免礼吧,你身体才刚刚痊愈,就不要这般折腾了。”

    赵俊臣却依然在下跪叩首后,才站起身来,恭声道:“承蒙陛下厚爱,臣感激涕零,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时值这多事之秋,却也不敢持宠而骄,引人非议,更要遵守规矩才是。”

    德庆皇帝轻哼一声,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问道:“你身子如何了?朕听太医们说已是基本无碍了?”

    赵俊臣脸上闪过些许感激,答道:“多谢陛下关心,这也多亏了陛下宫中的御医们的医术高超,这些日子以来又是悉心照料,臣才能这么快的病愈,如今虽说身子尚还有些匮乏无力,但也足以回朝为陛下分忧了。”

    听赵俊臣这么说,德庆皇帝心情似乎终于好了些,叹声道:“你倒是有心。”

    赵俊臣宽慰道:“陛下可是为何老太师的灭门案而烦心?还请陛下宽心,既然如今陛下已是下定决心要严查到底,那么底下的人也绝对不敢有所怠慢,三司之中又是人才济济,天网恢恢之下,必然很快就能查到结果的。”

    德庆皇帝却哼了一声,冷笑道:“难不成你还真以为这件案子是流匪做的吗?这案子想要查清楚,没那么容易。”

    说着,德庆皇帝转头向张德下令道:“你让所有人都出去,传我旨意,御书房十步之间,不得有人踏入,违者斩!”

    听德庆皇帝这么说,张德身子一颤,连忙去安排了。

    很快的,御书房内,只剩下了德庆皇帝与赵俊臣两人。

    虽然如此,但德庆皇帝却依旧沉默着,似乎还在考虑着什么,而赵俊臣也不敢多说,只是垂首等待着。

    片刻后,德庆皇帝终于开口了,缓缓道:“这件事,绝没那么简单。昨日,朕让人东厂和锦衣卫把他们所收集的相关情报呈来,准备亲自查看,但没曾想到,不管是锦衣卫所收集的情报,还是东厂所收集的情报,竟然神不知鬼不觉的一同消失了!”

    虽然昨天已是从张德口中知晓了这般消息,但赵俊臣还是一副震惊的模样,好似刚刚才听闻到一般。

    德庆皇帝的声音强压着怒火与杀意,凝声道:“哼!厂卫向来是我大明朝历代帝王的耳目手足,没想到竟也被人给渗透控制了,那朕岂不是也成了聋子瞎子瘸子任人愚弄?这件事,朕必要追查到底不可,而内廷这些年来日益骄横,却又效率低下无用至极,如今竟还出现了无法控制的情况,也需要好生整顿一番!”

    作为一位心气极高的帝王,德庆皇帝最是厌恶这种事情不受自己控制的感觉。

    想起昨日张德的请求,赵俊臣小心翼翼的抬头说道:“陛下考虑的自然有道理,但臣还是请陛下暂缓行动,三思而后行。”

    见赵俊臣竟是少有的反对自己的意思,德庆皇帝不由一愣,神色间闪过一丝不满,冷声道:“哦?说说你的道理。”

    赵俊臣解释道:“陛下,依臣看来,东厂与锦衣卫向来是陛下的亲信衙门,若是被人渗透了还好说,但却绝无可能背叛于陛下的。尤其是厂卫诸位首领高层,他们的权势恩荣皆来自于陛下,投靠于他人,难道还能得到更多的好处不成?而这一次,东厂与锦衣卫的资料情报齐齐丢失,反而也证明了这厂卫的高层首领们还是忠于陛下的。陛下您想,若是厂卫高层背叛了陛下,那么制造一份假情报呈禀于陛下岂不是更简单?又何必把事情搞得如此引人耳目?依臣看来,厂卫之中,即使被不臣之人渗透了,那所被渗透收买的,怕也只是中下层的司官缉捕之流,这些人有着更多的盼想,也更容易被不臣之人所收买。”

    这些话却并不是赵俊臣在刻意的宽慰德庆皇帝,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毕竟,以内廷高层中人那蛇鼠两端的性子,即使有支持七皇子朱和坚登基之心,又怎敢牵连如此之,甚至不惜为朱和坚销毁证据以至于牵连到他们自己?说到底,他们之所以偏向于朱和坚,也只是因为更加不愿意让性子严厉的太子朱和堉登基,所以才在朱和坚那里投机罢了。

    而朱和坚这些年来,相比较内廷高层,显然也是对内廷的中低层影响更深,何明灭门案若真是朱和坚在背后主使,那么他把事情搞得这么大,也未必没有存着顺便更替内廷与厂卫的高层,趁机换上自己人的想法。

    考虑到自己和朱和坚毕竟不是一路人,虽然暂时合作,但日后翻脸的概率也是不小,对于这般情况,赵俊臣自然是竭力避免了。

    看德庆皇帝面露沉思,赵俊臣又说道:“固然,厂卫乃至于内廷,如今已是渐渐不如人意,整顿清洗也是应该的,但依臣看来,却不能着急,要慢慢着手,慢慢查探,否则,一旦大动干戈,内廷与厂卫的高层皆是更替,那么替换上来的,可就是那些有可能已经被人收买控制的中低层人员了,还望陛下深思。”

    德庆皇帝沉思良久后,终于点了点头,说道:“爱卿说的也有道理,不过这般情况,着实让朕觉得如鲠在喉,不过,朕这次召你来的目的,却是与你所说的这些并不冲突。”

    “不知何事?还请陛下明示。”赵俊臣问道。

    对于德庆皇帝今日召见自己的目的,赵俊臣确实猜想不到。

    德庆皇帝目光炯炯,紧紧盯着赵俊臣的面庞,缓缓说道:“赵爱卿,你可还记得成化年间,我朝曾建过一个叫做西厂的衙门吗?”

第一百一十一章。德庆震怒(下)。() 
关于西厂这个“大名鼎鼎”的特务机构,赵俊臣自然是知晓的。

    西厂,又称西缉事厂,在明朝成化十三年间,当时在位的明宪宗,为了加强特务统治,于东厂之外又另设了西厂,有侦查民臣言行之权。

    而西厂自建立后,其权势就远远超过了老招牌特务机构东厂,所领缇骑的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不说,还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全都包揽起来,活动范围自京师而遍及各地,又将监狱法庭混为一体,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甚至不需向皇帝奏请,就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

    但没过几年,因为西厂场督汪直的所作所为,太过于肆无忌惮,引起了朝野反弹,影响极为恶劣,明宪宗为了平息影响,只能下令将西厂废除。虽然后来的明武宗为了打压朝中大臣,又短暂的再次恢复过西厂建制,但无论如何,西厂都是明朝存在时间最短的特务机构,前后加起来也不到十年时间。

    然而,时间虽短,但西厂给大明朝所带来的特务恐怖,却还在东厂之上,影响甚大。

    所以,听到德庆皇帝的问话,赵俊臣不由身体微震,似乎想到了什么,却又不敢确定,只是谨慎的答道:“回陛下,西厂早已废除多年,臣所知晓也的不多,只记得在宪宗成化年间,有妖道李子龙借着‘妖狐夜出案’,用旁门左道蛊惑人心,拉拢内廷,意图不轨,觊觎宝位,虽说很快就被诛灭,但宪宗有感我朝侦刺力量的不足,就成立了西厂机构,只是因为彼时西厂都督汪直弄权,所以很快就被废去,虽说在武宗皇帝即位后又短暂复建过,但随着刘瑾被诛,即再次被废去,两次成立,前后加起来也不过八九年时间,但权势还要更在东厂之上。”

    德庆皇帝观察着赵俊臣的神色变化,似乎比较满意,脸上也多了一丝笑意,说道:“西厂的建立,毕竟年代久远,存在的时间也短,你能知道这么多,也算不错了。”

    顿了顿后,德庆皇帝终于说出了自己此次单独召见赵俊臣的目的:“朕有感于东厂办事能力不足,如今又有可能被不臣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