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覆手繁华-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把总抢来的民女要不是躲在了角落里,说不定也被西夏人掳走了。

    西夏人就这样在杭州城里任意来去,如入无人之境,嘲笑着卫城军队的软弱。

    杭州守备刘显准备去衙门坐镇,七十多岁的老母,五十岁的老妻死死地拖着他的胳膊,不准他出门,谁知道那些西夏疯子会不会杀一个回马枪。

    刘显咬咬牙丢下了女眷,奔着衙门而来。

    他这个老臣,一直都是杭州官员的标杆,熬了这么多年他想要安安稳稳地致仕回家,所以在镇江出事之后,他一直遵循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原则,不见闵怀,不见韩璋,不理李成茂,朝廷公文上怎么写,他就怎么去做。

    韩璋是无辜。

    但是太子更可怕。

    徐松元的信送到他案头,他看也没看就让徐家人带了回去。

    他知道徐松元会说些什么,如果徐松元不是一根筋,就不会三番两次被罢官,徐家老太爷已经事先人知会他,请他无论如何也不要理会徐松元。

    可是现在他却不能再躲着,因为西夏人已经风卷残云地袭击了杭州,他必须要写一本奏折,八百里告急向朝廷请罪,如果再出什么事,别说官职他恐怕性命难保。

    灾祸就这样平白无故地掉在他头上。

    如果说之前他是隔岸观火,现在他就是身在其中,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刘显问过去,“你们确定是西夏人?”

    下属惊魂未定,点了点头,“赵千总的人死伤了几十人,寻常人哪有这样的本事,他们外面虽然穿着我们大齐的衣服,腰间却挂着西夏人的弯刀,领头的人还说了几句西夏语,确确实实是西夏人。”

    说到这里,下属喘了口气,“不是说,我们对付的是从中书省来的叛军吗?怎么会是西夏人?如果我们这里遇到了西夏人,镇江是什么情况?”

    刘显横了下属一眼,如果他知道,就不会在这里发愁了。

    这可怎么办才好。

    杭州的守备是他,再怎么样也怪不到韩璋头上去,刘显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眼下只能将李成茂请来商议对策。

    韩璋的军队尚在路途之中,出了各地卫所驻军,手上有军权的人就只有李成茂了。

    然而李成茂却以点兵为由,没有来衙门里议事。

    发生了这种事,谁都要远远地躲开,生怕沾上晦气。

    刘显没办法找到了叶老夫人。

    叶老夫人喝着茶,想到前些日子有恃无恐得意洋洋的模样,放出话来,无论是闵怀还是韩璋派来的人,他一律不见。

    镇江抗敌是韩璋的主意与他刘显无关。

    叶老夫人将手里的茶碗放下来,淡淡地道:“要我说,这就是报应,别人有难时冷眼旁观,没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了自己。”

    刘显脸上挂不住顿时涨成了紫红色。

    “现在不过就是西夏人袭城,等到韩璋真的守不住镇江,叛军一路南下,”叶老夫人说着顿了顿,认真地看向刘显,“刘守备,您说到时候会不会攻打杭州城?这么说来我们叶家也要提早搬迁才是啊。”

    叶家如果搬迁,杭州城内的大户都会纷纷搬离。

    刘显的冷汗从额头上淌下来。

    那么,杭州不就成了第二个镇江,他就要留下来死守一座空城。

    “老夫人,”刘显站起身,“看在小子过世老父的面子上,您就给小子指一条活路。”

    “别,别,”叶老夫人忽然摇摇头,“我已经老了不中用了,哪里有什么主意给你……要不然刘大人您去求神拜佛看看……不是说镇江能够渡过难关,都是因为有药师琉璃光如来保佑吗?”

    “那孩子叫什么名字来着?”叶老夫人看向身边的管事妈妈。

    管事妈妈笑着道:“是顾家的大小姐,听说是徐松元大人给取的名字,叫琅华。”

    叶老夫人点点头,忽然问刘显,“刘守备多大了?”

    刘显不敢怠慢,“小子五十有三了。”

    叶老夫人“嗯”了一声,“是年纪不小了。”

    刘显一脸可怜的神情,“还请老夫人垂怜。”

    “五十三岁,也算过了大半辈子,应该已经看透世事了,却在这时候连个孩子也不如,顾琅华帮助官府加固城墙,请来苦行僧运送军粮,发放药物给百姓抵御暑热,你身为守备都做了些什么?”

    “杭州出了事,威胁到你的乌纱帽,你就跑到这里来,哀求我可怜你。”

    “江浙那些即将死在叛军和西夏人手里的百姓要怎么办?”

    “他们哀求你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你在写你的大字,装你的清雅,惦记着你的仕途。”

    “不是无论死多少人都与你无关吗?”

    “没关系,现在该轮到你了。”

    叶老夫人道:“不算李成茂的军队,杭州卫所上有多少人?几千人就被几十个人打的没有还手的能力,总要有个替罪羊承担这个罪名,你老了,身下的子孙也没什么出色的,对朝廷来说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你觉得朝廷会饶过你吗?”

    叶家下人碰来一包东西,叶老夫人挥挥手让人打开。

    里面是崭新的寿衣。

    叶老夫人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我看时候到了,刘守备该为自己筹备后事了。你也不用怕,该死就去死,原本也没什么,我老太太不过就是出点丧金给你添添彩,也算全了我们两家人的情意。”

    ***************

    加更奉上。

    已经到了月底,请大家多多为教主投票吧,让教主保住新书月票的位置,谢谢大家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八章 假的

    刘显忽然哭起来,抽抽噎噎像是一个小妇人在哭自己没情意的丈夫,老老实实地跟着他过了一辈子,最终还是会被舍弃。

    刘显突然跪下来,“老夫人,您就救救我吧!”

    叶老夫人半晌才叹口气,“我是不想管你了,做了一辈子官,就懂得争仕途,最终败在上面也很应当。”

    “所有事都是公平的。”

    “你也算求仁得仁。”

    刘显豁然明白过来,“那如果我不再争仕途了呢?”

    如果不再争仕途,他该怎么做?

    叶老夫人抬起眼睛,定定地望着他,“我记得先皇时,想要为太皇太后修座佛塔,那时有一位御史站出来,捧着太皇太后曾赐给他家女眷的如意,带着家中的女眷从皇城三步一叩,一直到昭化寺,皇上知道了大为感动,连夜赶到昭化寺召见那位御史。”

    “你知道那位御史说了什么?”

    刘显听得发愣,已经僵在那里。

    “那位御史说,他这样做,只是想要向太皇太后传递一个消息,太皇太后亲手培育起来的皇帝,是一个不顾百姓死活,动辄大兴土木的昏君。”

    刘显的心“砰砰”乱跳。

    全身所有的血液都冲到脸上。

    他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故事。

    叶老夫人道:“那一年中书省,江浙几地都遭遇到了水患,朝廷疲于应对灾情,百姓过着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日子。”

    “那一年,皇上最终将建造太皇太后佛塔的银钱拿出来赈灾。”

    “那一年,冬天特别的冷,依旧有不少人被冻死,但是第二年春天,山东、江浙稻田里都是郁郁葱葱的禾苗,那年的水稻花开的特别美,皇上让人从山东、江浙各带进京一把新稻米,一把供奉在了太皇太后像前,一把赐给了那位御史。”

    “也是那一年,你们刘家家道开始昌盛,你父亲被升为右佥都御史。”

    刘显整个人颤抖起来,“那御史是我父亲,可是父亲从来没跟我说过这些,我也不知道皇上那晚赶去了昭化寺。”

    “皇上不修太皇太后的佛塔,是因为体谅百姓的疾苦……”

    这是他听到的故事。

    而父亲送太皇太后赏赐的旧物去昭化寺,只是虔诚地为太皇太后祈福,后来父亲盛了右佥都御史还被人笑话说得了太皇太后的恩德。

    如果父亲做了这样的事为什么不告诉他,为什么不向那些人解释清楚。

    叶老夫人站起身,她看着刘显脸上神情的变化,“你以为所有事就是你看到的那么简单吗?你看别人荣辱兴衰,是那般的简单,埋怨为何自己时运不济。”

    “如果你那么想,你不过就是一个愚人罢了。”

    刘显的眼泪豁然掉下来,老父去世时望着他的目光仿佛就在他眼前。他总是不明白,他已经有了那般的成就,父亲眼睛里却为何仍旧是失望的神情。

    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父亲临终时,给了他一把稻谷,却没有告诉他这其中的缘由。

    刘显仍旧不明白,“为什么他不说呢?为什么连我都瞒着,如果他告诉我,我……也许……”

    叶老夫人道:“因为一个人心性如何是永远教不了的,真的永远是真的,假的永远是假的,你做官这么多年,不过就是个假官而已。”

    刘显忽然之间感觉到了满心的痛楚,他弯下腰伏在了地上,这一次他没有哭出声,只是默默地掉着眼泪。

    叶老夫人走到刘显跟前,“我答应过他,会在值得的时候,提点他的子孙,我做到了。”

    叶老夫人出了堂屋,半晌跪在地上的刘显也踉踉跄跄站起身,他大步走了出去,他抬起头,看到了天边挂着的那轮太阳。

    这一次他不能再做一个假官。

    他是杭州守备,他要让西夏人,李成茂都知道,他刘显,是杭州的守备。

    ……

    顾大太太看到一个人大步走出了叶家的宅院,她并没有看清楚那人的面貌,但是她却猜出来,这个人应该是刘显。

    杭州出了这么大的事,杭州的官员都应该会找人去商量对策,叶家看起来已经远离朝堂,但其实叶老夫人只要伸伸手仍旧能搅动整个局势。

    所以她才会到这里来。

    叶家管事妈妈到许家做客,提起叶老夫人那件贵重的金丝袍坏了,想要找人来修补,她便瞅准了机会,自荐来到叶家。

    “老夫人今天不舒坦恐怕不能见大太太了,”叶家下人走过来向顾大太太致歉,“那是那件金丝袍……可以托付给太太。”

    叶老夫人向来脾气大,人也高傲,这是顾大太太前世就见识过的,可就因为这样,她才来要争取,她不能等到假以时日,叶老夫人再站到她的对立面上去。

    顾大太太忙道:“那就不要打扰老夫人了,我将金丝袍拿回去慢慢补……”

    叶家管事却一脸为难,“恐怕是不行,老夫人说了,那件衣服是不能出府的。”

    顾大太太也皱起眉头来。

    这么说,她要在叶家补衣服,那不是成了叶家的下人,她本是好心来帮忙,却要沦落至此。

    顾大太太忽然恨起顾世衡来,如果顾世衡当年肯听她的话,照她说的去办,顾家兴旺发迹,她也会顺理成章地受到别人的尊敬,而现在,她不过是个寡居的妇人,不知道还要忍耐到什么时候才能光鲜地站在人前。

    为了将来,她也只能忍气吞声。

    叶家管事道:“我知道这也是为难大太太了,要不然就算了,等到我们老夫人心里舒坦了,再请大太太入府。”

    “哪有的事,”顾大太太笑起来,“能帮上忙我心里是很高兴的,既然是这样,就在叶家修补好了。”

    叶家管事满脸欢喜,“那我就引大太太过去。”

    叶家下人将整件事禀告给叶老夫人。

    叶老夫人头也不抬,“这样一来不是很好,我有了我的金丝袍,她也得到了她想要的,真是一举两得。”

    叶家下人点点头,她却弄不懂老夫人到底在想些什么,“您是对那位顾大小姐感兴趣,想要弄清楚顾家的事吧?”

    叶老夫人却不说话,仿佛已经睡着了。

    叶家下人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心思忙碌,到底谁胜谁负,最终会有个结果。

    ……

    杭州被西夏人袭击的消息还没有送到扬州,韩御史就被人从美人怀里拖起来,更为恐怖的事到来了。

    *****************

    正常更新奉上。

    同学们,月底啦,还有三天这个月就过去了,教主想保住新书月票榜的位置,就要依靠大家的帮忙,请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教主挺住第一。

    谢谢大家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九章 退路

    韩御史身上的酒气未消,这几日他实在是太累了,忧心国家大事,亲手安排所有一切,昨日里几杯酒下肚,推开窗子听到外面打更人敲梆子的声音,感觉到大好河山在他脚下,他有种豪气万丈的感觉,走到桌子前挥手就提了首诗,请来的花娘也是个妙人,将他写的诗弹唱出来,顿时让他兴致大增,不由地贪了几杯。

    只要陪着太子爷走过最困难这段日子,往后太子爷也不会亏待他,他就可以在朝堂上大展宏图。

    所以下属喊醒他时,韩御史一脸不高兴,“到底有什么事?”

    大事他都安排好了,总不能那些小事也来烦他。

    “扬州知府收到消息,西夏人率军来攻打扬州,如今知府已经下令关闭城门,城中驻军都已经上了城楼……”

    韩御史听得这话,不由地瞪圆了眼睛,怎么可能……西夏人不可能来攻打扬州。

    “韩璋呢,韩璋有没有来?”他特意交代扬州知府向朝廷禀告,发现叛军踪迹,请朝廷调韩璋来扬州查看,按理说,现在韩璋应该到了。

    “没有,没见到韩将军。”

    韩御史一脸错愕,不可能啊,韩璋绝不会违抗朝廷的旨意,这可是统兵在外的大忌,想到这里,他立即清醒了不少,匆忙穿上官服赶去了府衙。

    扬州知府是韩御史的表亲,虽然年长些,但是最懂得洞察人情,一直叫韩御史表舅,昨天还从酒楼订了三道好菜给韩御史送去,听到韩御史讲了一下当前的战局,知道两军决战的定在了镇江,扬州只要派重兵把守,就能安然无恙,这才放心地回家睡了个好觉,谁知道天刚亮就听到下属来报,西夏人准备进攻扬州,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表舅,”扬州知府迎上来,“您不是说韩璋会按时来扬州……叛军盯准了镇江……这……哪里来的西夏人……”

    韩御史皱起眉头。

    官衙里已经乱成一团,千总慌慌张张地找出舆图,几个人垂头丧气地围着舆图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像是已经打了败仗。

    韩御史这下明白过来,为什么朝廷都不看好这次平乱之战。

    自从庆王死了之后,江浙就成了百官的流放之地,但凡有点本事的官员都不愿在此立足,像闵怀那种傻子已经少的不能再少。

    听说要打仗,有些武将更是争前恐后随着地方驻军调动去了杭州,现在留下的就如同是一盘散沙,这盘散沙根本就什么都做不了。

    韩御史道:“西夏人已经到了城门下?”

    千总摇摇头,“没……还没有……”

    韩御史冷笑,“也许只是有人谎报军情,你们却吓成这样。”

    千总吞咽一口,“那……那可是西夏人……”

    韩御史道:“西夏人在贺兰山外呢,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来到江浙。”那些西夏人都是来对付韩璋的,他们约定好了,西夏人夺走韩璋的粮草之后就会帮助叛军去攻打镇江。他们的眼睛里只有韩璋。

    “对……”百户道,“对,对,对,可能只是谎报军情,那,那,那,西夏人……又不会飞……怎,怎,怎,怎么可能就来到这里。”

    韩御史坐在椅子上,拿起茶来喝,老神在在地道,“看你们成什么样子,哪里像我们大齐的官员。”

    知府立即赔笑上前,“御史大人说的对,我们着实不该如此惊慌。”

    韩御史掀了掀眼皮,“别说现在西夏人没有来,就算西夏人来了,也没什么可怕的,那些人常年在贺兰山外,养的都是些骑兵,一道城墙就能将他们阻挡。”

    千总忙跟着随声附和,“御史大人说的是,我们城墙坚固,西夏人要想攻城没那么容易,可如果……如果他们真的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韩御史道:“如果是他们真的来了,我们身为大齐的官员,就要一腔热血守卫大齐城池,我虽是文官也会与诸君一起上城墙应战,大家奋勇杀敌,就算死在这里,也是死得其所,忠君报国,家中长辈也会因我们而欣慰。”

    韩御史一番话,让百户眼睛中泛起了光芒,“御……御……御史大人说的对,我……我们理该如此。”一副要追随韩御史的模样。

    韩御史嘴角泛起了一丝笑容,等他回到京城,也会被人称赞,太子会与他彻夜长谈,他在江浙做的这些,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他要让太子爷知道,太子没有看错人。

    韩御史刚想到这里,一个兵士气喘吁吁地进了府衙,“大人们,不好了,西夏人真的来了,看起来应该有几百上千人,突然就兵临城下了。”

    韩御史错愕,“真的是西夏人?”

    兵士道:“没错,这次没错,在城墙上看得清清楚楚,就是西夏人。”

    他们气势汹汹地过来,见人就斩,好不骇人。

    仗还没打,就让他们有了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城墙上守卫的士兵,已经吓得浑身颤抖。

    “大人们还是上城楼上看看吧!”

    一定是弄错了。

    那些该死的西夏人是听错了他的安排,误以为要来攻打扬州。

    一定是这样。

    韩御史脑子里不停地转着,他该怎么将消息送出去,告诉西夏人转身去攻打镇江呢?

    只要西夏人知道韩璋不在扬州而在镇江,他们一定会转头就走。

    “御史大人……御……御……御史大人……您……您……不是说……带……带……带我们去……城墙……杀……杀……杀敌吗?”百户殷切地望着韩御史。

    屋子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韩御史身上。

    韩御史不禁觉得脸皮僵硬起来,刚刚才说出去的话,现在立即就应验了。

    那个蠢笨的百户竟然还站起身,“我们……是……朝廷的官……官员……不……不怕什么西……西夏人……”说着将一柄剑递到韩御史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